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信息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信息科技风险;金融信息化;风险管控
1.引言
金融信息化指在金融领域全面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创新智能技术工具更新改造和装备金融业,使金融活动的结构框架重心从物理性空间向信息性空间转变的过程。简而言之,金融信息化就是指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的过程。随着金融信息化向纵深方向发展,信息安全已成为全球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当前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信息科技风险包括缺乏有效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战略、信息科技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高级管理层重视不够、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更多强调技术层面以及合规风险。
中国的金融机构都制定了业务发展战略,但缺乏与业务发展战略相一致的信息科技发展战略,也缺乏信息科技风险战略,以指导信息科技风险管控工作。金融机构内部大多数部门都认为信息科技工作是信息科技部门的事情,同样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也只是信息科技部门的责任,导致了信息科技治理结构不够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缺乏业务、风险管理、内部审计部门的有效支持。高级管理层在“口头上”都很重视,但高级管理层很少履行切实的承诺,在资金上给与足够的支持。更多金融机构注重从技术层面加强边界保护,而很少从流程、技术、人员三个不可分离的层面从事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由于当前在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方面不能够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要求,从而给金融机构带来合规风险。即使金融机构应结合自身业务发展战略,在对信息科技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借鉴先进金融机构的良好做法和国际标准基础上,制定出与业务发展目标保持一致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战略。加强信息科技风险治理结构建设,设计出包括高级管理层、业务部门、信息科技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审计和合规部门在内的信息科技风险治理架构,以满足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对治理结构的要求。从业务需求出发,从人员、技术和流程三个角度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控程序建设,逐步提高信息科技风险管控能力,满足外部监管要求。还要持续地加强高级管理层、管理层以及一般人员,并包括合作伙伴等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
鉴于实业界对金融信息化风险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金融信息化风险概念、分类和管控方法等方面对现有文献中的相关理论进行回顾,并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2.金融信息化风险的内涵和分类
2.1 金融信息化风险的概念
金融信息化风险是信息科技在商业银行运用过程中,由于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技术漏洞和管理缺陷产生的操作、法律和声誉等风险。信息科技风险不是一种新的风险类型,而是一种系数型风险,其风险就在于随着信息科技对银行经营与管理的不断渗透,会使已存在的交易、战略、法律、信誉等风险扩大化。金融信息化风险是金融企业风险之一。
2.2 金融信息化风险的来源
金融机构信息系统风险的主要挑战来自于基础技术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具体而言,金融机构信息技术的复杂多变通过以下几种渠道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
(1)电子商业银行的技术创新和客户服务变革的速度比传统的创新更快,例如在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推出时间周期大大缩短,因此很难预测客户的需求。客户需求波动与服务能力的不一致给商业银行带来了资源浪费或损失顾客的风险。(2)在线上交易中,Web站点要与金融机构后台核心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因此,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必须较为合理,在操作性和可用性上有良好的体验。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增加使得风险更为集中,风险的管控要求更高的技术素养、知识和能力。(3)网络银行与传统银行采用了不同的服务模式,其价值链中引入更多合作伙伴、合作联盟和外包服务商,从而增强了网络银行的操作和安全复杂性。新的服务模式融入了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但这些非金融机构并不在金融业的监管之列,使得技术风险监管产生了许多复杂的问题,在出现故障或发生问题时,很难界定各自的责任。(4)互联网本身无所不在的特性,使信息访问的各个环节都很难控制,一系列相应技术的应用,如授权管理、客户身份确认技术、信息等级管理制度、稽核跟踪技术等,使得金融机构必须投入更多资源才能确保对信息访问的严格控制,从而在无形中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5)随着移动互联网在商业银行信息系统中的应用(如无线POS、移动银行等),在实现将移动互联网与现有的网络平台互联时,信息更容易受到攻击。(6)伴随着我国各金融机构数据大集中的开展,商业银行各种技术风险也相应集中,对数据大集中的稳定性、高效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金融信息化风险的分类
按照产生来源,金融机构的信息化风险可划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1)内部风险
关键词:金融监管;信息技术;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1
Our Country Financial Regulation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Based on IT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Shen Yue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611130,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impact of IT development of China's financial sector development,and then asked the regulatory challenges brought about by IT,and finally to propose appropriate countermeasures.
Keywords:Financial supervision;IT;Financial innovation
一、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影响
金融业作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重要部分,是我国近年来大力发展的行业,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我国金融创新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即以计算机、通讯以及网络技术等为基础的能够有效对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加工和转化的统一的技术体系。信息技术发展对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的运用的影响,这包括了计算机硬件体系,操作系统及其他计算机语言,通讯系统以及数据库的运用。计算机性能的提高,加上操作系统的专业化以及复杂化,配合网络通讯体系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大等特征,再加上数据库的信息收集、储存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都有重要作用。
二是对金融业整体环境的影响。首先,信息技术使得资金虚拟化,资金外在形式的改变提高了金融货币供给的效率。其次,改善了信用环境,由于数据库、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使用,资金使用者的信用状况更为容易被收集,这为构建健全的信用体系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后,信息技术促使金融服务方式更为多元化,如自助式服务
二、金融领域中信息技术应用所带来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金融创新,适应经济金融全球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同时对我国金融监管而言,也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银行等模式逐渐兴起普及。对于资金供求双方而言,这样的模式提高了业务效率,也方便了供求双方。同时,数据库的使用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同时计算机网络系统也会隐患,如某些不法之徒有可能通过新技术窃取相关个人信息、企业信息或者甚至窃取资金。因为,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也应同时注重资金以及数据等方面的安全。
其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我国金融创新,金融业务本身所具有的技术含量不断上升,同时金融衍生产品的虚拟程度以及复杂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复杂的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收益的计量与核算变得更为复杂与精确,同时对于其资金运作的管理,业务流程等也变得更为复杂。然而,当前我国相关的监管法律法规仍处于被动落后的状态,这就要求我国对金融监管要做出相应的监管规定以适应我国金融的发展。
最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促进经济金融全球化的必要手段,因此,在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为融入全球金融的大环境,势必要与世界接轨,但相应地,国际市场的外部风险也会对我国的市场造成影响。这就需要我国要逐步构建稳固的金融安全网,从而有效监督规范国内市场,以强化对外部不利因素的抵御能力。另外,在信息技术推动下的金融全球化,还会对本国的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国金融监管还须关注货币政策的可行性以及所带来的经济金融风险性。
三、信息技术发展下我国金融监管的对策
针对当前信息技术发展对我国金融监管所造成的新挑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以健全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金融监管新趋势:
(一)加快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有效的金融监管离不开法律法规与制度的支持,因此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针对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品以及网络银行、网络证券交易等新的模式,我国必须根据这些金融创新所带来的新生事物加以规范。同时,利用好信息技术的特点,建设一套激励相容的金融监管制度,以适应国际金融的潮流。另外,必须关注新型的网络犯罪行为,加强打击利用网络窃取数据信息的行为,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减轻网络犯罪对我国金融市场稳定造成的影响。
(二)构建金融信息数据的相关平台。信息技术对于提高信息使用效率至关重要,有效的金融监管必然是以有效地使用信息数据有基础的,因此必须构建一个完善金融信息数据的平台,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一方面,要求我国重要的金融监管及其他相关部门,包括人民银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以及其他相关金融机构参与其中,共建一个信息公开、共享的资源平台。这样的资源平台可以使监管部门更好地进行实时监管,尤其是针对当前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可以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利用信息数据可以加强对金融机构及其产品的运行情况,通过分析,进一步完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通过共享,使得监管部门以及投资者等都能够享用这些公开信息,从而达到进一步稳定我国金融市场环境的作用,使得我国金融市场健康良好发展。
(三)重视与国际沟通合作。经济金融全球化使得我国的金融监管不仅要重视规范国内金融市场,同时还要兼顾国际环境对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冲击及影响,因此在我国金融市场尚未完全成熟,金融改革正在进行的情况下,我国要重视与国际的金融监管机构以及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沟通交流与合作,尤其是在当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欧债债务危机以及之前美国次贷危机所引起的全球金融海啸的情况下,我国应该更为注重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金融安全稳定进行合作交流。
(四)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不管是在监管的角度还是运作的角度都需要人来进行操作,因此,我国要加强培养既懂得金融专业知识,同时能够掌握信息技术,以及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随着信息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对于金融机构内部而言,其从业人员需要掌握相关的金融知识以及基本计算机操作技巧等。而对于监管部门而言,对于信息技术运用的要求更高,因为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金融领域中新型的金融工具以及渠道的出现,为监管部门带来的新的挑战,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向复合型的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人才的方向培养,使其既具备金融知识同时能够跟上国际信息技术运用的潮流。
参考文献:
[1]盛仲麟,荆克迪.发达国家金融监管的发展趋势和启示[J].中国证券期货,2009,8
【关键词】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 金融支持 创新
中小企业具有经营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反应灵敏,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比较优势,是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和重要源泉。同时,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健康快速成长的重要动力。而目前国内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融资能力差,科技投入不足,无法突破资本稀缺的瓶颈。在以金融为核心的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和金融资本高度融合,没有有效的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就不可能获得持续的发展。因此,研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企业创新理论综述
1912年,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首次提出“创新理论”这个概念。早期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包括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在内)重点集中在技术创新领域,经过不断的丰富和发展,创新理论目前已经形成两大主要分支:一是创新与技术经济的结合,形成以索洛、阿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经济学;二是创新与产权制度的结合,形成以科斯、诺斯为代表的制度创新经济学。此后理论界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是上述两大理论流派从宏观向微观、从大企业向中小企业的延伸,是对中小企业进行逐步深入研究的展开。
事实上,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面临诸多困难,资金不足就是其一,而金融支持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法。
目前国外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信贷政策和风险投资研究两个方面。对于信贷资金,虽然中小企业也向大企业一样以银行信贷为主,但是与大企业相比,很难获得信贷资金,从而影响技术创新。对于风险投资,一些学者认为鼓励风险投资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鼓励和支持创新的一项重要金融政策。另外,比较金融理论也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进行了研究。该理论从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两种融资模式的比较角度,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国别金融制度差异。
近年,中国学者也对中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及金融支持问题作过一些有益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国外理论和成功经验的介绍和比较研究。
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现状
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目前主要是通过国有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城市商业银行及城乡信用社等三大主要途径而获得。
1、风险投资
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中创),开始在中国进行风险投资的实践探索。1999年,国务院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表明了政府要大力发展风险投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决心。此后,各种风险投资机构争先建立,风险投资金额不断增加。2007年风险投资金额达到398.04亿元人民币,比2006年增加177.2%,创历史新高。但是,我国风险投资仍处于初级阶段,在风险资本总量、来源渠道、产权自由交易制度、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风险资本退出渠道等方面都存在着先天不足。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1999年5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不以赢利为目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通过无偿资助、贴息、资本金投入等方式,鼓励并优先支持产学研联合创新,优先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高技术、高附加值和能大量吸纳就业的科技创新型产业项目,用于扶持和促进各种所有制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基金首期额度为10亿元,于该年6月份启动。但是,创新基金存在支持覆盖面低,支持对象多元化程度低的问题,而且,基金大多投向了资助项目(企业)的扩张期和成长期,种子期融资水平不足。
3、商业银行、信用社、民营银行
目前,我国的城乡信用社、商业银行和民营银行都把中小企业作为主要支持对象,尤其是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更是乡镇中小企业信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此外,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各个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均建立了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信贷部门――中小企业信贷部,配备必要的人员,完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功能,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入。但是,银行信贷支持严重不足,尤其是作为发放贷款的主体――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科技创新的支持还很有限。
4、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我国政府运用互保、联保、贷款保险和多渠道筹资建立贷款担保基金等多种形式,初步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贷款中抵押、担保难的问题。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初步建立,为促进中小企业商业银行贷款融资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不仅总体上实力过小,且在结构、经营和功能上存在较为突出的缺陷,比如缺乏有效的资金补偿机制等,严重制约了其应有功能的发挥。
2009年上半年,中国新增贷款余额达到7.37万亿元,但对中小企业贷款仅占8.5%。据统计,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在全国贷款余额中的比重,已经从1996年11月的7.5%下降至2008年11月的3.8%;目前,有80%的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自行融资进行开办和扩张。可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持体系比较低效。
三、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创新的路径
1、风险投资创新
完善风险投资基金,要将政府原来的各类科技基金作为政府引导早期投资基金,开辟多样化资金来源渠道,扩大风险资本规模,并由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人士投资、管理,通过杠杆效应放大资金量。
一是开辟多样化的资金来源渠道。要强化政府风险基金的导向作用,实行宽松的准入政策,吸引大型企业集团、保险机构、金融机构等进入风险投资业。继而允许一般企业法人和个人参与基金发起甚至基金管理,逐步发展到以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和其他类型投资基金等成熟的机构投资者出资为主阶段。另外,也可引进国际资本开展风险业务,对于符合条件的风险投资机构,享受国内风险投资企业同等税收待遇。
二是实行风险投资税收优惠政策,扩大风险资本规模。1969年,美国政府将资本收益税率从29%增加到49.5%,此后风险投资规模由1.71亿美元降到1975年的1000万美元。当美国政府在1978年将资本收益税率从49.5%降至28%时,其风险投资规模迅速增至5.7亿美元。可见,资本收益税率与风险投资规模呈反方向变动关系。因此,要通过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进一步优化风险投资环境,对风险投资企业实行投资收益税收减免等税收优惠政策,扩大风险资本规模。
2、金融机构创新
以四大国有银行和股市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存在“规模歧视”“所有制歧视”,使得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十分困难。因此,组建服务于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专门金融机构,是保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为了发挥中小企业的活力,综合实施了各种相应措施,其中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国民金融公库和工商公会中央金库利用财政资金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具体而言,专门化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的金融实力可与中小企业相当,或有政府的大力支持,可以专门从事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活动,此种银行的资产管理方式相对便捷、效率更高,对贷款质量的跟踪监控力度也明显强于大型商业银行。另外,也可通过股份制中小商业银行的整合,加快对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城市商业银行的改造,使其成为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
3、担保体系创新
首先,尽快推出信用担保业相关法律法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中小企业的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但由于在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利益较多,所以不排除某些部门利用职权或职务、制度上的漏洞,也影响到了专业担保人的合法权益。为促进我国担保行业的健康发展,要尽快推出信用担保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担保行业发展,切实保障专业担保人的合法权益。
其次,在我国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基础上,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总体思路是:以由政府出面成立的永久性的信用担保公司为主体,以商业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为辅助,构建中央一级,省(市、区)一级,地级市一级的三级担保体系。
另外,建立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的互动机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较多具有短视性而不愿为潜在成长性好但经营风险较大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金融机构与信用担保机构合作的实质就是控制和分散信用风险,要有效实施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商业性金融支持,建立银行与信用担保机构的互动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4、资本市场创新
只有完善和成熟的金融市场,才能为科技进步提供现实有效的资金融通。2004年5月24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启动了中小企业板块;2009年10月30日创业板正式上市。可见,我国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方面已经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但是目前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影响力和吸引力还不够,在资本市场上直接面向社会筹措的技术创新资金对于整个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来讲只是杯水车薪。国家应尽快完善中小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的相关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促进“二板市场”健康发展。此外,我国还应积极鼓励中小企业到香港、美国NASDAQ股票市场等境外创业板上市,在获得资金的同时,扩大企业的影响。
5、政府优惠政策创新
一是中央银行在再贷款方面向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予以倾斜,增强它们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能力。二是国家以补贴的方式促使金融机构适当降低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贷款利率,使中小企业可以适当低于市场利率的利率向金融机构贷款。三是改进现有的利率制度和贷款制度,建立风险与利益相对称的信贷机制,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四是提高国有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份额。目前小型企业信贷部的贷款份额应占到各银行贷款总额的1/3以上,确保中小企业有充分的融资来源。五是允许符合条件的实行股份制的中小企业以股票、债券等非信贷方式融资。
【参考文献】
[1] 毕克新、郭文刚: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中外比较[J].商业研究,2005(21).
[2] 杨爱杰: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J].国外建材科技,2004(1).
一、信息技术在金融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现状
尽管多媒体信息技术在金融学的教学中已经被普遍应用,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
1.信息技术的实际利用率低,形式化严重。
金融学教学改革后在课堂上引入多媒体技术,但是很多教师的创新意识不强,仍然停留在仅是使用了多媒体的教学形式上。很多教师对于教学课件的制作过于粗糙和简单,多是将教案上的文字理论转换成PPT的制作,适当地穿插一些图片和视频的教学,没有真正达到使用多媒体参与金融学教学的真正目的。
2.过分重视技术,淡化教学内容。
由于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有的教师出现本末倒置,过分重视课件制作的精美却忽视教学内容本身的重要性。过分追求课件制作技术的高深,将课件中的动画、图片和声音等设计的非常华美,而对其中的知识点的讲解和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有些课件内容的引入甚至和教学主题关联性不大,只是形式上生动有趣而已,这样极大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3.忽视了课堂上教师的主导地位。
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上的一个辅助工具,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深刻地理解教学内容,事实上教师仍然应该是课堂上的主导地位,主导整个课堂的有序进行。然而有些教师过分依赖于课件,甚至出现将所有教学内容全部录入课件,尔后照本宣科地盯着屏幕教学的场景,缺乏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这种教师利用投影仪在讲台上宣讲教学内容,学生在座位上忙碌地记录笔记的教学模式,极大地削减了学生的听课积极性,降低了自身的学习效率。
二、提高信息技术在金融学教学改革中的运用策略
金融学是以研究货币和资金的经济活动为主要对象的学科,主要包括银行、保险、信托、证券、租赁等重要行业。由于金融业的发展对市场经济变化的依附性特别大,对金融学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非常高,因此对金融学的课堂教学也应该顺应发展变化的需要不断地进行改革。
1.合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方式。
金融学的很多概念和专业知识的理论性都比较强而且非常抽象,因而必须运用多媒体展示技术让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重人、机、板书的密切协调与配合,要注意教学内容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正确有机结合,而不是单单展示一个有文字、声音、图片的屏幕。例如,在进行外汇市场的概念教学时,可以播放一段真实的纽约外汇交易市场的现场视频,让学生对外汇市场的概念有个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在讲解汇率变化对国际进出口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时,可以将目前人民币对各国汇率的变化图表放到课件中展示给大家,还可以播放目前发生的真实案例给学生,这样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体会。教师可以根据实际课堂的需要截取相应的教学辅助视频,将一些最近的金融发展的网页与媒体新闻报道链接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
2.加强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
对多媒体的教学应用,教学课件的制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个质量高的教学课件不但能够节省教学时间,还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对于多媒体技术的操作使用能力,应该注重多媒体课件内容的精简、实用,一般课件的背景颜色不宜过多,便于自身课程的讲解和使用。对于金融学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应该遵循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教材细致分解成明晰的课程结构图,即让学生清楚学习的重难点,清楚所学知识之间的逻辑结构练习,而不是一味孤立地学习。金融学的学科专业概念多而繁杂,并且大多分散在教材的各个教学章节之中,给学生的记忆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可以将整个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资源整合,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对金融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加强指导培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的课堂应用能力。
随着金融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自身的教学思维与综合素质都应该有所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实际应用能力。一定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思维,鼓励教师多结合金融学的学科特点去寻找合适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课程内容与多媒体的完美融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使用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制作课件的实际技能,甚至可以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形成固定的多媒体教案设计,从而实现整个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可控制性。只有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强对任课教师们的指导培训,才能真正提高教师在课堂上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结语
关键字:信息技术;金融教学;教育思想;设计理念;
中图分类号:C35文献标识码: A
前言:经济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得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方便,而金融业的发展更是离不开信息技术,故要想使金融业的发展更为迅速,这就意味着在金融学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
一、在 “金融学”教学中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现代教育思想
1.素质教育思想。此理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充分发掘学生的天赋及潜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与身心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2.终身教育思想。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当中各阶段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其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与各种方式,既包括学校教育,又包括社会教育;既包括正规教育,也包括非正规教育。其提倡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以最优的方法提供必要的知识及技能。
3.四大支柱的教育思想。该理论是“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组织15名来自各国的权威专家经过3年多的研究于1 9 96年提出的。他们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学会认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学会做事――使学生具有在一定的环境中工作的能力;学会合作――使学生学会设身处地去理解他人,具有为实现共同的目标与计划而团结合作的精神;学会生存――使学生学会掌握自己命运所需的基本能力。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该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教师与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设计理论
教学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
学系统方法。它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立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然后分析评价其结果,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四)现代教育教学观
现代教学观要求使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现代教学观念的基本主张主要有:
一是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而且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形成健康的个性质量。
二是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是也不应该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而应是积极主动的。教学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师生互动过程。从注重学生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内在变化;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单纯教师的教转向师生共同活动;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
三是从“教学生学”到“教学生自己学”的转变。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抽出大量的实践来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能力,这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最重要之处。
二、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给金融学教学带来的变革
(一)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的转变
随着学校校园宽带网的快速建设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不断更新,金融教学已不再局限于“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多媒体模式,教学过程已不再局限于课堂上,网上教学、网上答疑,多媒体教学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方式,正逐步从金融教学的辅助地位上升成金融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也逐渐由“知识传授者”向“引导者,促进者”转变。教学思想上,面对在计算机应用技术密切相关的金融建模、金融实验等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关注,教师教学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思维方式。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为学生学习建造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平台,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探求教学知识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有效保障。E-learning作为一种重要学习模式,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教学网站、校园教学图书馆等,是学生经常光临的第二课堂,每个学生可以随时上网查找,搜索自己需要的数据,查看教师的电子教案,并通过电子邮件,网上教学论坛等相互交流与探讨。
(三)课堂教学的新概念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使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在上课时,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需要,将媒体在抽象思维,逻辑推证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和现代媒体对图形文字处理的特殊功能相融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优化课堂教学。
三、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下金融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精心制作课件,将传统教学方式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结合,应用于课堂计算机的优势在于对图形、文字的处理与传输和数值计算,而金融学教学的特点是抽象的思维与论证,因此课件中的图形制作对教学效果举足轻重。
(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多媒体教学创设直观生动形象的金融教学情景,有效提高培养目标转变。金融学教学如何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如何融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环境呢?我们通过对学校专业课所涉及金融知识进行系统的调研,修订了教学大纲,重新对金融学课程进行了融合,介绍现代金融思想和广泛应用的金融方法.把学生掌握金融学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开设金融试验,向学生介绍优秀的金融软件,可以给学生以独立学习和研究金融的机会.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去观察、探索和模拟。形成直觉与顿悟,使其认识金融与计算机综合的重要性。挖掘了学生自我金融潜能。
四、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环境下的教学设计
(一)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交互式软件和黑板板书的综合运用。在理论课教学中,采用大课与小课相结合.传统板书与电子教案相结合,讲授与提问相结合授课模式;小课以辅导讲解、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大课的授课老师必须在已有的多煤体课件础上,进行认真备课,收集相关的录像和与教学软件,对复杂的原理通过生动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现,对重点、难点要通过黑板板书作细致讲解.黑板板书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手段。
(二)网络教学。通过网络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建造网络课外互动学习系统,授课教师通过网络为学生传道解惑释疑,可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时空距离。这些方式受到学生极大欢迎。
(三)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间实验、综合性课程实训、演示教学和集中实训。无论是哪一环节,均与实际工程紧密结合,采用实测数据进行。
(四)灵活多样的考查与考试。在教学中,注意平时的考查与期末考试的结合,考查包括上课率和作业完成情况、上课的笔记、课堂讨论和答疑情况等;考试的形式多样。以理论水平测试与实验实训考核并重,实验考核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实验报告记载情况及结果来衡量学生的成绩;实训考核采取学生随机抽题考核(包括操作和口试)的方式。实训总成绩由操作和口试考核成绩、实训报告成绩、平时成绩(出勤和表现)兰部分按6:2:2的比例组成。实训成绩按百分制评分。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在金融学教学中的应用,为其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但同时也要注意与专业学术的内容的教授保持平衡状态,而且之间是不可取代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