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于大学生消费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食堂消费;调研;建议
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在当前就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而大学生群体在饮食上的消费是他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食堂是他们饮食的主要消费地点,所以研究大学生的食堂消费状况是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部分全国重点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进行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消费数据,分析各层次不同类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承受力及消费观念。同时通过了解同学们对菜价的真实承受能力以及消费喜好等各方面因素,为学校及食堂提供信息,对食堂制定菜价以及食堂的饮食管理方面起到引导性作用。
2.研究方法
调查小组成员均为中国矿业大学的本科生,本身作为大学生,成员对本校以及周边学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有所了解,也更容易了解其他大学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小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查采访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对众多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学校包括东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等。最终汇集资料,分析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
3.研究结果
小组成员对多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文将以西南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将三所学校的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
在西南大学,75.35%的调查对象最愿意消费实惠的产品,52.44%的调查对象消费是有计划的,生活费的60%用于饮食消费,饮食消费的65%发生在食堂。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和稳定。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占88.97%,其次是获奖学金,占4.14%,而勤工俭学占2.76%,助学贷款占2.07%,亲朋资助占1.38%,其他来源占0.69%。另外,在大学生消费来源的相对比率中,城市学生依靠父母供给的相对比重偏高,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低,而城市学生依靠奖学金等其他来源的相对比重偏低,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高。
东北大学中83.3%的同学在被调查时表示,在食堂选择菜品时较注重菜品的口味,56.6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价格,50%的同学注重食堂的卫生。68.85%的同学偏好消费质量较高的菜品,73.33%的同学选择实惠营养性的食物就餐。88.9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1.03%。从菜价方面看,46.67%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偏高,48.85%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合理,可以接受,4.48%的同学认为菜价较低,较为实惠。
从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结果看,89.4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口味,其次比较重视的分别是菜的价格与食堂的卫生情况。89.4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0.53%。在菜价方面,89.47%的同学认为菜价偏高,与物价水平不持平,10.53%的同学认为价格合理,可以接受,基本没有认为菜价较低的同学。
通过分析调查情况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较为理性,没有过多奢侈浪费的现象。大学生饮食喜好多种多样,整体较为健康,多数愿意选择营养实惠的食物就餐。大学生经济来源多数是家庭供给,且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更依赖家庭经济支持。从对于学校食堂价格满意度看来,不同学校的学生持有不同的态度。对此我们调查发现,不同学校食堂价格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地区物价水平、学校补贴政策以及食堂经营模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从整体上看,食堂物价水平在大多数学生承受范围之内。
4.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应树立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从调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到理性消费,但有少数同学消费盲目,没有规划,且存在饮食不健康的状况。对此,学生应自觉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习惯,注重饮食的合理健康化。学校也应作出相应措施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观念。学校可开展宣传课程对学生的消费观和饮食健康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态度,避免消费过度,奢侈浪费现象。食堂应提供更加营养合理的餐饮搭配,不定期推出新的菜品种类,同时应该注重菜品的质量,不应一味强调便宜而忽视了营养价值。
学校应注重食堂的经营管理。食堂的食品卫生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应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此外,食堂应重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食堂不应因此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学生的喜好与建议提供更加新鲜、多样且营养丰富的菜品。学校也应对食堂食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价格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建设。食堂管理者应参考这些因素,结合食堂的现状,进行管理与改革。用制度规范加以约束,用严密的措施保证饮食安全,严把食品加工关,严把卫生预防关,严把督查奖惩关。食堂的服务也应更加到位,中晚餐时期大量学生在食堂易形成拥堵现象,食堂也应注重维持良好的就餐秩序,保证食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在食堂价格方面,学校和食堂经营者应重视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保证菜品卫生健康的同时,合理制定菜品价格。对于学生的多重需求,食堂可以制定多种价位的菜品,以及多种款式的搭配。每月食堂消费额过低的学生很可能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应该引起学校关注。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关怀与帮助,避免因过度节俭而生活质量过低,不利于其成长发展。建议食堂每天提供一些免费汤或其他免费食物供学生食用。
5.总结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本文选择了不同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大学生食堂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食堂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且发现了大学生食堂消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食堂管理者的注意,注重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注重对食堂的经营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菜品多样且价格实惠的就餐场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大学生文化消费 现状 建议
一、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定义
文化消费就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主要包括教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光等方面,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在知识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呈现出主流化、高科技化、大众化、全球化的特征。
目前,在校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是准生产者,所以在校大学生主要是消费者而不是生产者。高校培养人才这一特殊职能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结构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精神的、文化的消费,从而使精神文化消费成为大学生生活消费中的主要部分。
大学生文化消费是指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文化生活需要对文化产品及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和使用等。其实质是对社会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包括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消耗,前者如音像制品、文化用品、娱乐用品及通信产品等,后者如文娱表演、音乐演奏、文艺晚会等。由此可知,精神文化消费的涵盖范围是很大的,尤其是对于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的大学生而言,精神文化消费更是其生活消费的重要而核心的内容。
二、文化消费现状分析
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的数据,学生访谈的资料,以及校园周边文化产业经营者的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文化消费趋于多样化,但是分布不平衡,文化消费的意识不够浓厚,存在一定的消费矛盾。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在进行文化消费时注重时事,并且对自身文化消费的不足有一定的认识,能正确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
通过具体分析,实地调查,概括总结,我们对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分析如下。
1.文化消费呈现多样化,但文化消费结构不合理。
调查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文化消费倾向于网络的消费,对书籍的消费远远落后于网络,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资源丰富,但是消费人群少,网络消费却居高不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文化消费的结构不是很合理,个人文化消费观不是很成熟。浙江师范大学学生的书籍消费主要集中于考研、考级、公考等类图书,消费结构不是很合理。
由图1可见,大学生文化消费的组成比例不合理,文化消费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网络及周边产品上,对书籍、报纸等的消费量远落后于网络消费,致使文化消费结构比例失调,文化消费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大学文化资源相当丰富,但是对部分学生缺乏一定的吸引力,无法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
2.注重时事方面的文化消费,但文化消费意识不够浓厚。
如图2,浙江师范大学学生消费文化用品费用占总费用的5以下的同学占65左右,直接反映了学生的文化支出所占比例少,文化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学生平均要每月或者几个月买一份报纸(如图3),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在报纸这方面的文化消费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同时,分析数据还发现浙江师范大学学生对书籍的需求不高,没有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当然,这个情况和现在网络资源的充分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以上情况说明大学生文化消费者的支出比重小,对于文化消费的关注度不够,对于文化消费没有清晰而正确的认识,文化消费呈现出一定的滞后趋势,消费意识不强。
3.能够清楚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但文化消费观存在一定局限。
多数的学生在选择旅游地的时候会选择风景优美的,而不是文化底蕴深厚的。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上网主要是看电影或是听歌,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文化消费,但是这种文化消费观念缺乏一定的正确性。
如图4所示,浙江师范大学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文化消费的意义是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说明他们对文化消费的作用有正确的认识,能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对自身的文化消费选择起着积极的指引作用。
大学生对于文化消费的意义及文化消费对自身的意义有清醒的认识,但是自觉执行性不够,无法做到正确地进行文化消费,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
4.文化设施相对较好,但文化氛围有待于进一步的创设。
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资源丰富,文化设施相对比较完善。但是,现有的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消费氛围不太能够符合同学的要求,通过对浙江师范大学周边的文化经营者的访谈了解到,浙江师范大学的文化氛围总体较为浓厚,对同学有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学校提供的文化设施资源比较充足,但无法满足同学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同学对学校的文化氛围不是很满意(如图5),当前的文化水平无法完全满足同学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要。
三、大学生文化消费的建议
通过对问卷数据及访谈内容的分析,对那些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积极调整文化消费的结构,达到文化消费平衡。
对于文化消费结构的不平衡,要引导学生养成多方向的文化消费习惯,积极引导学生面向其他方面的文化消费,如书籍、报刊、广播的等方面的文化消费,使大学生的文化消费不仅仅停留在网络上。
丰富文化消费的内容,不是单一的网络文化消费,大力发展其他文化产业,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学生意识到学校丰富的文化资源,使其的文化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文化消费达到一个平衡。
2.增强文化消费的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消费观。
为解决文化消费意识淡薄,要加大文化消费的宣传力度,使同学们对于文化消费有清楚的认识,更加深刻地了解正确的文化消费,有意识地远离错误的文化消费。与此同时,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自觉进行有益的文化消费,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增强文化消费意识。
在加强学生意识的基础上,要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使学生了解文化消费的意义,开设一些与文化消费相关的课程,建立学生合理的文化消费观。同时,更应鼓励学生进行文化消费的实践,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3.学校要积极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
建议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通过课堂教育、网络教育、名师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确立适合自身的文化消费结构,培养大学生合理科学的文化理财观,增强学生把钱用在刀刃上的意识,从而强化文化消费的意义。
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使大学生的文化消费向高雅发展,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积极宣传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念。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引导,需要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有关部门应加大投资力度,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学校的文化设施水平,为同学们的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的资源支持,给大家一个好的文化环境。
同时,学校有关部门要与同学一起共同努力,重视文化消费,使学校形成良好的文化消费氛围,使文化环境更有助于同学的发展进步。此外,学校还应积极扶持学校周边的文化产业,使之能长久、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为同学们的文化消费提供良好的场所。
5.解决文化消费的矛盾,增强现有文化资源的吸引力。
大学生文化消费主要集中在网络消费上,大部分大学生都喜欢免费的文化消费,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像图书馆这类免费的文化资源却少有人消费。这就形成了文化消费的矛盾:不喜欢有偿消费,但是消费的人多;喜欢无偿消费,但是消费的人少。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有关部门应该在丰富无偿文化消费资源的同时,增强这些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并结合大学生的文化消费特点及爱好,发展网络文化资源,将网络文化消费与其他文化消费如书籍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解决文化消费出现的矛盾,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石城.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风,2010,(02):43-44.
[2]丁景良,何世潮.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0,(03):120-122.
[3]叶育新.当代大学生文化消费特征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05):70-72.
[4]权立枝.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状况及其教育引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04):101-103.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环保;节能;践行;调研
一、低碳生活的概念与意义
(一)低碳生活的定义
“低碳经济”在当前是个经济发展中的热门话题,其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而相应的,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就是“低碳生活”的概念了。所谓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
(二)低碳生活的意义
低碳生活时一种简约、简单、简朴的生活方式,它通过个人生活和企业运作过程中适度减低碳量排放量来达到集体总和碳排放的减少,达到保护环境,促进文明的发展,从而促进整个地球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可以说低碳生活是生态文明的前提与基础。
1、创导低碳生活对社会的意义
低碳生活的推行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提高空气的质量,延缓温室效应的发生。同时大力推行低碳生活方式也可以使人们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增强科学普及拉近与发达国家的距离。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有利于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低碳环保的实现还有有利于推动经济的发展,促进新型环保产业的发展并且逐步的替代一些落后的高能耗产业,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的绿色健康。
2、低碳生活对个人的意义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有利于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体系,对于以后工作生活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学会低碳生活有利于传到健康高效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是目前新的一种生活方式,象征着新的理念的形成。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方式,同时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是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是更加时尚的消费观,是全新的生活质量观,对我们来说既是时尚的,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人们树立全新的生活观和消费观,减少碳排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低碳生活将是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
二、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基于问卷调查的分析
(一)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现状
本次调研共发放了500份问卷,通过课余时间在校园内随机发放以,经整理统计后得到的数据显示,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及实际行动存在以下问题:
1、大学生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
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被问及你是否了解低碳概念时,3%的同学表示没听说过,了解低碳和基本了解的只分别占到30%和25%,有45%的被调查大学生表示不了解低碳概念,对于网络高度发达的当今,有近一半的同学不了解,还有30%的同学对其没有基本认识,说明大家对低碳环保的认识和了解还不够,我们大学生还缺乏对低碳生活的关注。可见我们当代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低碳生活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在低碳环保方面更是缺乏系统的了解和指导。调查显示我们大学生生活习惯不好浪费成自然的消费观念和我们对低碳知识认识不足够有很大的关系。
2、大学生还未做到真正将“低碳”体现在行动中
我们在问卷中提到了几个具有代表大学生生活中是否注意低碳的具体生活细节问题。
(1)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朋友之间互赠礼物时,是否采用精包装?”的问题时,只有18%的人,认为包装没必要精装,以环保为主,大部分人视情况而定,另外有17%的人则认为一般都买精装,显然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可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当代学生对于环保低碳没有主观认识,缺乏低碳环保的主动性。
(2)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食堂吃饭是否会剩饭”时,从不会剩饭的只有占到总数的14%的比例,24%,的人经常会剩饭,62%的同学表示偶尔会剩饭剩菜。绝大部分同学都有这种不好的习惯。虽然食堂上的宣传口号和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桌上墙上到处都是,但是同学们剩饭剩菜现象仍然不见减少的趋势。
(3)根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显示,被问及“夏季空调合理温度”时,虽然有60%的同学认为应该将空调设置在26度以上,任然有接近40%的同学将空调温度开到了20度到25度之间,甚至开到了20度以下或者更低,可见还有相当多的同学只注重自身的清凉而无视空调排放的氟利昂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严重损害。
由以上的三个例子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虽然有意识到低碳生活的意义,有心参加低碳生活并接受低碳宣传教育。但是主要仍停留在理论基础上,生存在现代社会虚荣、物质的风气中,或多或少影响到我们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没有让我们真正付诸行动,而是受社会影响,有选择的适当的进行低碳生活方式。
3、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动机不纯
由此我们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出发点和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在选择低碳生活方式时,存在很大的挑选性,不是全面接受和以低碳生活为主要出发点考虑和行动的,而是出于对低碳生活方式的新潮和时尚等别的目的,只有2%的学生在买东西的时候从环保角度考虑,几乎一半的同学从时尚新潮考虑购买。例如,在具有时尚新潮气息的节能电器选项中几乎100%同学认为自己会接受并使用该电器。而在一次性消费品的选项中则应为贪图方便只有30%的同学认为可以不使用一次性用品,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为了方便会选择使用。此外,iphone的热销和富士康代工厂污染员工中毒事件频频,却仍然在世界上大卖特卖就是很典型的大学生忽视环保,只注重部分环保产品的新潮性质而忽视环保本身的伪环保案例。由此可见在低碳生活的普及上还存在很大问题和障碍。
(二)大学生低碳生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以上调查问卷的结果可见,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存在的困难和原因主要可以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来看。
首先,主观上,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不够。当前大学生有很大一部分并不关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热门问题,还停留在自己的小空间里。即使在新闻中看到听到“低碳”的概念,也会觉得离自己很远,因此就更不会去想作为个人,应该如何去实践低碳生活。此外,由于缺乏对低碳生活重要性的认识,就会导致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重视不够。在很多时候仅仅停留在“被低碳”的层次上。
其次,外在环境的刺激不到位,这主要体现在学校和社会对“低碳”概念的宣传教育不够。由于大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是学校,学校在低碳消费知识的普及上存在着不足,学校不仅没有相关系统的课程,而且很少有相关宣传普及活动,只有少量的学生或学生社团自发的活动,显然缺乏系统性。此外,当前社会中对于“低碳生活”的行动也不足坚定。以塑料购物袋为例,只要顾客花费几毛钱,就可以买到一次性购物袋。这样塑料购物袋还会大量使用,因为它的使用成本太低了。所以说这种采用收费的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低碳观念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低碳观念
树立正确的“低碳消费”的意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根本问题。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实现的。思想本身并不能实现什么,要实现思想就要付诸实践。但毋庸置疑的一点是,我们必须要先树立正确的意识,然后通过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把意识付诸于行动,从而为“低碳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当代社会,消费已成为推动社会自身发展的重要的因素。在大学扩招的背景下,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在校大学生人数连年上升,客观上也拉动了内需。当代大学生是市场中庞大而活跃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牵动着许多产业的发展,他们的消费观念影响社会未来的消费潮流。大学生在社会环境和消费广告无孔不入的刺激下,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消费对象、消费形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二)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
经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自己会参加低碳生活的校园活动,只有8%的同学表示不回去。看来对于,接受环保宣传知识,大部分同学都是持支持态度的。由此可见,在大学生普遍接受的宣传,应该在学校内开展比较有效和容易实施。能够提高学校同学的低碳生活意识。可以通过现场答疑解惑、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让同学了解了“低碳生活指南”和“垃圾分类指南”等环保行为,建议每周需同学搜集有关环境污染危害和环保意识的资料并写下自己的感想,综合生活实际,列举低碳行为,“变废为宝”的活动。通过一系列互动和宣传让同学们学会简单的辨别哪些是可回收的垃圾、有害垃圾和不可回收的垃圾。希望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学校也可以开设低碳教育课程。
四、大学生践行低碳生活的措施
(一)寝室生活
提到学校住宿,不得不说我们男女生寝室夜间灯火通明,通宵不息这一怪现象。由于大学生们正值壮年,年轻力壮,活力十足,所以在大学生寝室无论男生女生,通宵现象大行其道。加上高年级学生可以自带电脑以后,通宵这一现象就更加频繁了。这样的生活状况,不但不利于节约低碳生活的方式,也不利于大学生第二天的上课效率。经常有学生在宿舍通宵,到了上课的时候就埋头大睡,不仅仅无法听课,而且会影响课堂氛围。对此现状我们建议可以联系学校后勤处在宿舍里开展“熄灯一小时”等活动,每个月,或者每个学期都固定一个日期举办该活动。宣传低碳环保的重要性。
(二)在校饮食
在饮食方面建议我们大学生三餐最好在校食堂食用,减少订外卖,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浪费资源的频率,而且可能会有害身体。学校周边固然有很多小吃,各种风味,但是不排除其中存在很多安全问题。建议学校禁止外卖送进寝室楼,既可以保护学生财产安全,又促进学生下楼吃饭,从而从侧面减少了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三)外出交通
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和社会环境优势,对于坐落在市区(杭州市)的学校,自行车租赁十分方便,只要一张市民卡就可以在市区各个自行车存放点借存自行车。随处可见的自行车存放点对于租借自行车十分方便。建议大学生办理市民卡或公交卡,出门都使用自行车代步,既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又可以行赏沿途的风光。同时进行骑单车宣传低碳活动,呼吁大学生走出寝室,去户外活动,组织大家骑车环绕西湖骑行。既锻炼身体,有益健康,又促进宣传环保知识,十分有意义。对于坐落在郊区的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公交车,尽量少坐的士,让公交车“公共交通”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五、结论
低碳经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未来低碳经济将会在经济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和前提条件。随着低碳生活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社会主流人群对低碳生活方式随暴露出不小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调查研究并提出改变方案和建议。倡导大学生低碳生活对整个社会推广低碳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对于大学生低碳生活的各种问题,我们有必要去深刻剖析其原因,不断探索改变这一现状的措施,使当代大学生养成低碳生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薛妙勤.低碳生活的伦理基础[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34-46.
[2]李培志.低碳生活:城市生活方式的转型[J].理论界,2011(8):37-38.
[3]王莉群.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推进向低碳经济转型[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3):60-62.
[4]李文华.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生活方式[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1(4):69-61.
[5]刘淑美.推进低碳生活革新人类幸福观[J].湖南科技大学马克思学院经济视角,2011(7):10-11.
[6]向章婷.浅议低碳生活的推广路径[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73-74.
[7]葛金田.发展低碳经济,促进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转变[J].济南大学校报2011(7):61-71.
关键词 价格差异 消费 影响
一、引言
大学生近些年来成为消费的主力军,虽然在青年群体中,大学生的购买力局限在一定的水平,但大学生的消费选择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消费市场上的走势特征。而大学生消费观会受到社会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且易受不良消费观念的荼毒,因此了解并掌握大学生消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对大学生消费教育很有必要。首先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在消费领域的研究以及在信息时代下消费与互联网之间各种交叉进行文献整理和综述,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提出我们的问题并结合我们所处西南大学学生的群体调研和分析,收集问卷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对本课题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大学生消费习惯观念的引导提出建议。
二、文献综述
李小明,任宇馨(2016)互联网市场划分为互联网基础市场和互联网交易市场。互联网特性使互联网服务商和经营者具有自然哦闲圆⑺鸷广大不特定消费者的权益。并认为应依靠公法制度特别是完善反垄断立法来实现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魏楠(2016)认为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大学生消费者权益保护等问题,亟待法律规制。柳庆(2016)在阐述全球消费金融发展概况基础上,对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进行PEST分析,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中国互联网消费金融的发展模式。曾超(2017)基于“新常态”研究了消费模式应该如何转型。杨继瑞,薛晓,汪锐(2015)基于自身认知理论探讨了网络消费品牌产品中消费者多感官感知的存在性及其影。Gutman研究了个人价值观如何影响其消费决策,以及个人价值观和消费产品属性、消费结果之间的关联。
所以本文在立足于消费领域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当下热门的互联网消费,对在校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渠道的选取进行调查分析,使研究结果更具时效性和实用性。
三、调研结果
(一)大学生购物消费的基本情况
调查发现,我校大学生的可支配收入结构。以地区来看,农村学生的每月可支配收入大概在1500元以下,其比例达到87%。来自城市地区学生的可支配收入则在1500到2000之间,其比例达到72%。城市学生中16%的学生每月可支配收入在2500以上。94%的学生表示家庭支付是主要的收入来源,6%的学生表示靠自己奖学金、助学贷款兼职等支付每个月的日常开支。与国外大学生相比,我国大学生自己赚取学费生活费的观念还未形成。
(二)对购物倾向与消费观念的自我感知
基于不同购物渠道倾向的消费者而言,网购与实体购物带来的效用值不相同,基于此客观事实,本文对大学生购物倾向进行了调查。
当被问到“您认为您的逛街消费(包括超市采购)情况是否频繁”时,数据分析得出表3.6超过50%的男生对逛街购物没有什么兴趣,而女生显著低于男生约为16%。值得关注的是,13%的男生认为自己从不逛街。在“您认为您的网购情况是否频繁”的问题中,女生明显地更加喜欢网购,有超过50%的女生选择了“较频繁”、“频繁”这三个选项,说明女生对于网购具有更大的认可,而男生中认为自己网购次数很少的人数不超过20%。对名牌消费敏感度较低的男生约为42%,而女生约为31%。和早期数据相比,目前大学生对名牌的看重性明显有上升,这种偏向奢侈性的消费和社会的风气是分不开的,男生女生选择“比较看重”与“非常看重”这两个选项的比例均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但处于一个相对理性的状态。
(三)不同类型产品价格差异选择的不同
在必需品大类中,以生活用品为例,更多的女生愿意用网购的方式购买生活用品,而男生的双渠道相比较,是实体购买比网络购买更为普遍,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以生活用品为例的必需品均价不高,需要时时更替。而选择网络购买的男生女生也超过了20%的主要原因是,许多大学生会选择寝室团购的方式,一次性购买多人数量的生活用品,网购能够带来更多的折扣与方便,并且有多种选择,因此生活用品网络购买量也在逐渐增加。
在电子类及衍生品的消费情况调查中显示,更多的男生选择在网络购买,其购买品如“机械键盘”、“电脑组装配件”,男生普遍认为用网购的方式选择值得购买的电子品型号质量更为可靠且实惠,并且由于电子类产品的价差比必需品更大,男生认为网络购买的节约成本大于时间风险,因此才会呈现出在化妆品类产品的消费情况调查中显示,女生选择网购的比例远大于男生,大多数选择网购的原因是实体店类型较单一,且网购价格更低。
综合非必需品的情况来看,由于其价差更大,网购的普遍性大于实体购买,而必需品的购买选择实体的渠道更多一些,说明不同类型的产品,消费者会因为价差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消费渠道,而价差的不同原因多样,与需求弹性、销售成本、运营方式都有关系。
四、结论及建议
对于不同类型产品价格差异选择的不同这个部分,研究调查发现必需品方面实体购买比重大于网购,女生相较于男生更倾向于网购;非必需品方面,男生购买电子产品和女生购买化妆品都更倾向于网购,因为同种商品价格差异大,网购不仅仅便宜,而且便捷和全面,对于弹性较大的非必需品来看,价格在一定程度上主导了消费者的购物渠道的转变,同样品质的商品他们更倾向于享受网购的低价和高效。
建议:对于大学生消费来讲,一是在社会影响方面,需要社会积极营造积极健康的消费环境,明确当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二是学校要加强消费观念的实践和引导,改善校外的消费环境,整顿商圈秩序。对于消费市场来讲,应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对互联网经济的冲击,零售行业可以与电子商务结合,开启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模式,形成新型的销售链,满足不同消费者对于不同类型商品的购买需求。推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实体经济与互联网经济的共同发展。
(作者单位为西南大学)
参考文献
[1] 宋盼盼.基于消费者需求的网络效应与互联网企业优势地位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4.
[2] 李小明,任宇馨.论互联网用户消费者权益之保护[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1):150-156.
[3] 魏楠.大学生互联网消费习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4] 柳庆.大学生互联网消费金融主要模式及法律监管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36(7):261-262.
摘要:校园作为一个特殊的生活环境,营造成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按照社会的定义来说,校园可理解为一种狭义的社会,这个社会有它自己存在的模式,相对于校外社会,校内社会更具有单纯性、可归纳性。为了能更清晰地了解大学城在校大学生的化妆品消费情况,作了这样一次调查。本次调查主要是针对大学城在校学生化妆品的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对学生的实际购买行为和选择倾向等进行研究。调查结果反映出大学城在校大学生选购、使用化妆品相对理性,并对化妆品行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一、调查目的
1)了解大学城大学生化妆品消费情况
2)分析大学城大学生购买化妆品的影响因素和主要渠道,为今后化妆品行业发展提供参考
3)培养我们查阅资料、调查采访、信息处理及相关统计软件的使用能力
二、项目背景及调查方案
1)项目背景
当今世界,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者的购物层次也逐渐上升,日常生活的开支,已不满足于吃、穿、住、行,更加关注的是自己的形象了。而作为当代大学生,更是应该注重提高自己的礼仪与形象。所以,大学生中使用化妆品的人数也逐步攀升,近年来平均年增长率都达到50%。为了解大学城化妆品市场现状、消费者状况与消费心态、市场的未来发展等问题,我们对大学城化妆品消费市场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从中我们可以对大学生化妆品市场的概况及消费者的行为特征有初步的了解。
2)实施方案:本次调查主要只要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安排的实施方案如下:
(1)对在大学城的大学生做问卷调查,访问地点包括各所高校。
(2)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其具体情况做总结分析评价。
三、问卷设计及结果分析
根据所调查的90名学生所填问卷结果的统计分析:
(1) 在对大学生对于自己皮肤状况的了解方面,真正的了解的仅占20%,所以化妆品行业应多宣讲一些关于皮肤肤质方面的内容,让大学生了解自己的皮肤,减少盲目消费,科学的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护肤品,从而达到使用化妆品的效果,也可以大大提高顾客对化妆品的使用满意度。
(2) 大学生所使用化妆品的主要功效为保湿,百分比达到了91%,美白功效为61.1%,而祛斑、祛痘、遮瑕等所占比例均低于40%,甚至低至7.8%,可见大学生的皮肤相对而言没有太多瑕疵,属于皮肤较好的一类群体。
(3) 在对化妆品使用的满意度方面,88.9%的大学生都觉得使用效果一般,8.9%的人不满意。可见化妆品行业的产品质量仍旧有待提高。
(4) 在所使用的化妆品类型中,96.7%的大学生都选择了清洁类的,可见大学生对于健康、卫生很重视;基础护理类、隔离遮瑕类、睡眠面膜类护肤品也很受大学生的青睐,选择率均达到了50%以上。而防晒、彩妆类产品则只有少部分大学生采用,采用率低。
(5) 大学生每学期在化妆品的花费则普遍为100元以下或100—200元,可见大学生群体由于自身经济能力有限,在化妆品方面的消费金额并不高。而每学期花费达到300元以上的仅占13.3%。
(6) 在化妆品的购买渠道方面,66.7%的学生选择在超市购买(其中男生基本上90%以上都会在超市购买),53.3%的大学生会在专柜购买,可见大学生在化妆品选购方面,注重方便和品质。网购虽然便宜,但却只要5.6%的人会选择网购,究其原因,就是网购产品参差不齐,假货太多。
(7) 在品牌选择方面,65%的大学生会选择中国大陆的品牌,48%的大学生会选择日韩品牌,可见大学生作为高水平、高素质的一个群体,有着强烈的爱国心,支持国产。同时也注重品质。不会盲目追求品牌或价格。
(8) 在具体使用的化妆品品牌方面,39%的大学生有自己认定的品牌,有一定的品牌忠诚度。41%的大学生虽然没有固定品牌忠诚度,但在选择时也不是盲目选择,而是选择口碑好的,或是自己试用过的,试用效果好的。
(9) 对于大学生是否选择某种化妆品,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试用效果、品牌可信度和口碑及知名度。而产品的价格和导购员的推广介绍则没有多少影响,可见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具有自主意识、具有独立的品牌观念和品牌价值,不易受他人影响。
(10)在使用化妆品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普遍是皮肤过敏,产品的使用效果与广告宣传相差太远,各方面均低于期望值,三项比例均为30%左右。可见化妆品行业的顾客满意度很低,产品真正的功效并不理想。
(11)在化妆存在的烦恼方面,大部分人的烦恼是化妆经验不足,觉得化妆步骤复杂。或是化妆达不到自己所期望的化妆效果。可见如果对于化妆知识加以很好的宣讲,会有更多的大学生参加的化妆的队伍中,也将大大提高化妆品的销售。
(12)对于化妆品,大学生也提出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和看法:男士化妆品过少、性价比太低、使用效果不显著、品种太过复杂、假货太多、化学成分要少,做到利大于弊、效果要与广告相符、简单好用。
四、结论
1)大学城大学生化妆品消费容量吸引力大,主要消费者为女生,男生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大学生在选择化妆品品牌时对品牌口碑比较看中,喜欢选购品牌形象好的产品。
3)大学生化妆品消费对于短期利益的关注比较大,尤其喜欢现场打折的促销方式。
4)大学生消费观念日趋成熟,对化妆品的品牌形成忠诚度多是由于其适合个人肌肤。
5)大学生选择化妆品时对于化妆品的质量和价格比较关注。
6)大学生选购化妆品的渠道比较集中,多数于超市和商场购买。
五、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商家在校园中的营销策略我们建议应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为形象宣传阶段。第二为形象维护阶段。第三为诱导购买阶段。具体的讲就是让消费者先听说这个品牌,然后再让他们了解,最后才是使他们产生购买行为。
前期谈到了把女生做为突破的重点,然后带动整个校园消费。因此商家可以先
推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活动,如pop宣传海报设计大赛,产品标志征集大赛等等。二是利用参赛的作品,影响其他学生。在评出奖项后,在学校再次举办获奖作品展览活动,并且在今后的宣传中,可以张贴这样些作品,这样可以节省宣传海报制作费用,而且由学生制作的宣传画在审美方面更接近学生消费者,更容易被他们接受。
一系列的活动过后,将进入品牌维护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已经对商家的品牌产生初步的印象,维护阶段就要加深这种印象,我们建议,每周在学校进行一次化妆品知识讲座。在搞讲座的同时,在校园内应该经常设立宣传点,在宣传点上摆设产品样品,进行现场讲解,现场化妆,并在宣传点上摆出印有商家品牌介绍的宣传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