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范文第1篇

一、组织机构

成立突发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对抗灾救灾应急工作组织领导。

二、任务分工

(一)灾情核查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根据灾情情况派出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灾情,收集、整理、核查、统计灾情,开展灾情评估,并及时上报。

(二)救灾款物筹集调拨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根据灾情协调筹集救灾资金,救灾物资,拟定分配方案,组织救灾物资调拨、运输,搞好捐赠款和捐赠物资的接收工作。

(三)宣传、保障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抗灾救灾宣传及后勤保障工作,协调抗灾救灾的文件、信息的报送和后勤接待工作。

(四)应急、灾后救助组

组长:

成员:

主要职责:负责转移安置灾民,临时生活救助,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灾民有饭吃、有房住、有衣穿、有病及时医治。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管理

进一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加强预案演练,建立健全灾害应急救助队伍,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能力。

(二)加快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通过基层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建立基层灾害信息员网络,不继提高灾害应急反应能力。

(三)加强应急值守。

实行24小时突发事件值班制度,保持24小时信息畅通,进一步落实领导带班制度、交接班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应急协调处置制度、责任追究等制度。

(四)加强抗灾救灾应急物资储备,制定救助标准。

根据历年自然灾害发生情况,积极做好衣被、食品、救灾帐篷等物资的储备,结合本地经济生活状况,制定救助标准,规范救助工作,确保灾情发生后受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范文第2篇

一、组织领导

 为做好救灾款物自查工作,我局成立以应急管理保障中心主任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干部参与的救灾款物自查工作格局。

二、自查时间

2020年4月15日至4月25日。

三、自查方式

应急管理局抽调工作人员组成检查组,对辖区内十一个乡镇开展专项检查,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走访发放对象等方式开展。

四、自查内容

(一)救灾款物基本情况。

1.中省州三级拨付救灾款物(本通知涉及自然灾害救灾资金特指用于自然灾害救助及冬春救助的资金)情况,核对辖区各乡镇接收款物是否与本级下拨款物一致。

2.本级配套情况。各县(市)是否按照自然灾害救助资金管理要求进行配套。

3.本级救灾物资储备情况。是否落实本级救灾物资采购预算,实物储备是否能应对本级启动IV级救助响应的需求。

(二)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1.资金拨付及救灾物资兑现情况。各乡镇收到县级拨付资金及发放的救灾物资后,是否按规定时限分配拨付,是否具备相关发放手续。

2.救助政策情况。针对省、州、县启动救助响应的自然灾害,是否按规定进行响应。

3.资金使用情况。检查救助对象认定是否精准,是否建立台账,资金发放是否符合要求,是否通过一卡通方式发放,资金使用有无挪用、截留等问题。

(三)监督整改情况。

是否建立完善监督检查机制,是否实施检查,是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范文第3篇

一、经费不足给民族档案文献应急保护带来困难

在笔者调查的22家文博机构中,16家没有档案、文献保护专项资金;6家有保护专项资金的机构中,有4家是从单位的年预算中拨付出,且抽取拨付比率很小。通过图1对问卷数据分析同样可以说明问题:资金匮乏是云南省边疆地区民族档案文献应急保护的最大制约,以下从四个方面分析经费对于民族档案应急保护的影响。

1.纸质档案文献数字化程度低在所调查的文博部门馆藏中,纸质档案的比例较高,大量的纸质文献给档案文献的实体保护与信息保护均带了诸多挑战。与此同时,云南省少数民族档案文献数字化水平较低,63.6%民族档案没有进行数字化,原因很多,但资金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2.库房条件不理想在走访调查的22所文博机构中,64%的机构使用一般的房屋作为档案文献库房,只有36%的单位使用专门库房。有的库房没有温湿度设备,少数保管单位甚至没有配备灭火设备,有的甚至主馆建筑本身已是D级危房,陈旧简陋。档案装具主要有普通金属柜、普通木柜、密闭金属箱,大部分装具耐水、火、尘、虫程度较差,这种状况使得档案文献在突发性自然灾害面前无法保护和抢救。

3.大量档案文献散存民间真正“脆弱”的档案文献存在于民间,本次调研统计所调查机构保存的民族文献总数量为39682册(份),许多档案文献依旧散存民间,由于经费有限,民间散存的大量档案文献无法集中保管,存在保护管理不规范,受突发性自然灾害威胁最大,是最易消亡的一部分。

二、建立民族档案文献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思考

(一)应急保护机制应当因地、因馆制宜突发性自然灾害与云南省民族档案文献的双重多样性,使云南省档案文献应急保护机制能满足档案文献保护的多样需求。如干燥地区与潮湿地区档案文献易见灾害种类不同,贝叶与手工纸的常见损毁因素与保护要求亦有不同。所以要建立一个具有包容性、框架性的应急保护方案,从宏观方面规划、指导,而具体执行细则与重点预防方案则需要分地区、分主要馆藏特色详细制定,重点防护暂时没有条件建立恒温恒湿密闭库房、受自然灾害影响较为明显的保管单位,做到有针对性地预防、有预见性地保护。

(二)转变观念,加大资金投入由于档案事业的效益主要是长期效益和间接效益,因此档案部门应积极向社会展现档案部门的工作成果,提高全民档案意识,提升档案部门影响力,回报社会,才是获得更多资金来源和资助的前提。其次,还需要转变的一个思想,就是合作观念。档案是社会的财富,资源和资金分布的不均衡性为拥有丰富档案文献资源的档案部门开启了一个寻求合作共赢的机会,市场经济下社会文化事业多样化、全面化发展也为档案资源深层开发提供了条件,档案部门可以注重与其他文博或相关部门的合作与互助,协力为社会贡献价值。

(三)民族档案文献保护应当结合地域特点

1.重视挖掘地区传统技术和资源在实地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地州在档案文献保护、修复方面有些很具地方特色:如在楚雄彝族地区,人们用一种广泛分布于山间、松林里叫做“火草”的植物,搓捻混纺成为柔软强韧、平整挺括、透气性好的火草麻布来包裹卷放的彝文文献,有效隔绝文献受到的外界损坏。还有一些地区在文献修裱过程中为了“修旧如旧”,以山草和竹子先对本地土制棉纸染色,再进行修裱。因此,在建立云南省边疆地区民族档案文献突发性自然灾害应急保护机制的时候,我们应当了解、重视、挖掘地区传统的保护技术和资源,这样既为应急方案的制定提供许多参考,也更易于制定出更为有效可能的应急方案。

2.实现特色档案文献保护技术的“归档建档”“灾害信息数据库”学者曾提出过,每次灾害后留下的除了损失还有宝贵的经验,这些信息对于今后的防灾救灾乃至于整合管理资源都意义重大。云南拥有大量珍贵的、独有的档案文献,例如傣族先民记录在贝多罗树叶上的贝叶经、用鲜血紫土书写的早期彝族古文献等,从载体到书写材料均较为罕见,这就使得“灾害信息数据库”这个概念在云南省边疆地区尤为重要,边疆地区民族文献需要一套既借鉴外部经验、同时又针对本省情况的灾害信息、经验交流机制。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其他民族文献保藏机构应当认真对自己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时的应急措施和灾后反思以及灾后修复技术工作认真归档建档,并建立覆盖面较广的交流机制,确保各机构在突发性自然灾害中的成功经验和处理措施得到价值最大化,为灾害类型近似、或者保存有相同类型文献的机构能够裨益于此,做好预防、应对不测。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范文第4篇

一、总则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是灾害发生后对校园受灾师生学习、生活进行救助的紧急行动方案。本预案适用于台风、洪灾、地震、火灾、冰雹、暴风雪、大雾等因素而造成学校校舍倒塌、校园淹没、道路阻塞等的应急救助反应。

二、灾害救助应急机构

成立校园自然灾害救助工作

总 指 挥:

副总指挥:、

工作组及成员:

1.指挥组

小组成员:

基本职责:负责指挥协调;掌握情况,及时报告;贯彻传达指挥部命令,组织有关人员按预案对现场进行果断处置,并配备必要通讯器材和安全防护设备。

2.疏散组

小组成员:

基本职责:在现场指挥组指挥下,依据预案措施及疏散路线、顺序,有秩序地疏散师生,疏散完毕后有秩序撤离。

3.警戒处置组:

小组成员:

基本职责: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到现场,设置警戒线,划定警戒区,维护现场秩序,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疏散现场人员及重要物资,在公安机关等专业部门到来之前,对事件进行先期处置。

4.伤员救护组

小组成员:

基本职责:负责将伤员运送到指定安全区域,并进行简单救治后,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5.控制组

小组成员:

基本职责:负责维护学校大门、出入口秩序,疏导师生有序撤离,引导专业部门人员进入现场进行处置。

6. 后勤保障组:

基本职责:负责学校物品的保障

三、工作目标

1、加强自然灾害危害性的教育,提高学校和广大师生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2、完善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网络,做到早预防、早报告、早处置。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及时采取措施,确保不因自然灾害而危及师生安全和财产损失。

四、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经常宣传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知识,提高学校和师生员工的安全保护意识。加强日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早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努力减少自然灾害事件的损失。

2、依法管理,统一领导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报告控制和救治工作实行依法管理,对于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在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学校成立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预防、指挥、协调、处理工作。

3、快速反应,运转高效

建立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增强人力、物力、财力储备,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一旦发生自然灾害事件,快速反应,及时高效地做好处置工作。

五、组织管理

学校成立由校长负责的学校自然灾害事件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学校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工作。主要职责是:

1、根据当地政府和教育局的预防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制订本校的自然灾害事件应急预案。

2、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事件预防责任制。汇总和收集学校自然灾害事件的信息情况,及时上报。

3、根据不同季节和情况,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知识宣传,提高师生员工的防护能力和意识。

4、检查、督促学校各处、室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落实情况。

5、经常性地开展校舍、场地、围墙、电线、树木等建筑物的安全检查,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

6、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预警,切实做好师生员工的安全和疏散工作。

7、迅速做好因自然灾害所发生的处置工作。

六、自然灾害事件的预防

1、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自然灾害事件的领导和管理。将预防自然灾害事件的工作纳入学校目标管理考核,并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2、经常性地对校舍、场地、围墙、电线、树木等建筑开展自查,尽早发现问题,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学校应在自然灾害事件发生前做好师生员工的疏散安排工作。

4、增加学校投入,切实加固好自然灾害事件易发生的基础设施。

5、不乱拉乱接临时线路,不违章使用电器,严格控制易燃易爆物品的使用及管理。

6、开展火灾自救、恶劣天气自护逃生知识演习活动。

7、按规定使用和管理好消防器材,落实学校消防责任制度。

8、暴雨、雷电、台风等恶劣天气,严格按规定停止教学活动,请家长配合接送学生放学。

七、自然灾害事件的报告

1、学校在台风、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期间,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并设立和开通值班电话。

2、严格执行学校重大自然灾害事件报告制度。对发生的事件做到按程序逐级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报告有关部门,确保信息畅通。

3、不隐瞒、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4、建立自然灾害事件举报制度。任何部门和个人有责任和权力向学校举报自然灾害事件的隐患,有权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或上级政府部门举报有关学校不履行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处理规定和职责的情况。

八、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反应

根据自然灾害事件的发生情况,结合学校的特点,启动相应的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预案,作出应急反应和处置。

保证组织落实,人力落实,财力落实,以最快、最高效的办法,处置事件,确保师生的安全。

(1)发紧急撤离、集中信号。

(2)立即停止一切教学活动,所有在场教师参加救援和疏导。在上课时由各任课教师带领学生按指定线路到指定地点集中,班主任立即到班,老师在确认没有学生时最后一个撤离。

(3)课任教师、班主任应按照平时演练逃生的路线有组织、迅速地疏散学生,地震、火灾发生时等其他灾害如安全通道被破坏无法安全撤离时要稳定学生情绪,并引导学生转移到相对安全区等待救援。

(4)紧急撤离时,学生应停止一切活动,不得携带书包,迅速离开现场,听从老师指挥,互相照顾,帮助弱小、有病同学撤离。

(5)门卫听到信号后就打开所有大门,总务处工作人员立即检查应急通道是否打开畅通。

(6)工作时间发生火灾时,发现者除119、110报警外,迅速报告学校领导,校领导应立即指挥工作人员关闭电源;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夜间发生火灾时,发现者要大声呼救,立即打119、110报警电话,并报告学校领导。

(7)发生漏水现象危及学生安全的应立即切断水源(消防用水源除外)。

(8)在报警的同时校领导应立即到一线进行指挥,校园应急领导小组迅速作出反应,指挥各小组迅速到达指定位置。

教育宣传组:将相关情况通知各有关方面,向局和街道领导汇报,联系110等相关部门到场扑救,联系医疗部门实施医疗救护。

事故处理组:引导学生安全撤离到安全的疏散集中地,并要安慰管理好学生,不使学生走失、走散。将受伤师生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或就地对伤员展开施救护,并就地取材开展,营救尚未脱险师生。

后勤保障组:保障人、财、物及时到位,尽最大可能保证师生生命安全,使损失减少到最小。

(10)除不可抗力的地震等自然灾害外,人为引起的灾害应保护好现场,协助公安、消防部门进行事故现场分析,查明原因。

(11)协助相关部门作好善后处理工作。

自然灾害应急管理方案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协调运作

一、应急物流特征分析

应急物流建设主要针对于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等紧急事件,其特征与紧急事件特点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关于应急物流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下面分析中看出:1.突发性应急物流主要针对于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而这些紧急事件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应急物流同样具有这样的特征,它需要根据自然灾害等紧急事件的具体情况,快速制动,能够在紧急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为受灾地区提供物资支援,从而对灾害产生的危害进行降低,以最大限度的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随机性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征,这就导致应急物流发展过程中,随机性较强,它需要很对于自然灾害的实际情况,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人们在对自然灾害预防过程中,只能够对自然灾害进行防控,但是无法对灾害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发生形态进行把握。例如在汶川地震爆发之前,专家们虽然预感到了地震,但是却无法准确认定,从而导致汶川地震发生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在进行抗震救灾过程中,面临着重大自然灾害,应急物流需要结合灾区情况,进行物资供应。这种情况下,随机性较大,也给应急物流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紧急性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并且重大自然灾害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在进行救援过程中,必须对这一问题予以较好的把握。应急物流针对于重大自然灾害的特征,必须尽最大可能地降低灾害带来的损失。这就需要应急物流能够在第一时间运输现场,从而对灾区人民进行有效救助。从这一点来看,应急物流紧急性较强。4.多主体性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人们在抗震救灾时,不单单包括了政府机关,还涉及到了医院、社会、普通民众等多个方面。汶川地震发生后,在抗震救灾过程中,全社会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对其进行了救助。可见应急物流建设,需要对其多主体性的特征予以把握,从而对救援物资进行有效整合,能够快速地运输到救援现场。5.经济性较弱应急物流建设,主要考虑到了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力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应急物流具有紧急性的特征,其必须快速制动,这就使其对物质价格的考虑降低,以时间作为主要考虑点。

二、当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目前来看,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应急物流预案欠缺考虑,在实际抗震救灾过程中,组织系统的能动性较差,导致物流资源整合面临一定的困难,限制了应急物流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我国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尚未建设健全的应急物流预案在对重大自然灾害处理过程中,我国会成立暂时性的指挥组织,并根据灾害发生情况,制定相应的救援方案。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暂时性的指挥组织建设完成后,需要对灾区情况进行考虑,并且进行物资采购过程中较为仓促,导致物资运输效率降低,不利于快速地进行救灾,势必会导致灾害区人员伤亡较大、财产损失较大的问题出现。同时,应急物流建设缺乏预案,导致物资采购的成本相对较高,可能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存在。缺乏应急物流预案建设,无法对应急物流体系的功能进行发挥,导致应急物流体系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时,快速制动能力较差。2.并未充分关注组织系统的作用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过程中,临时救援组织的重视度较高,缺乏对常设机构作用的关注,导致在救灾时,原有的组织结构作用未得到发挥,可能影响到组织系统的工作效率。同时,应急物流组织系统缺乏有序性,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独立性较强,彼此之间缺乏有效联动,其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受到了较大的限制。3.分配渠道限制急救作用的发挥在进行赈灾物资分配过程中,分配渠道较多,导致配送效率较低,从而使应急物流体系的作用未得到较好的发挥。同时,多渠道的物资配送体系应用,导致调配的秩序较为混乱,使得调配成本增加,调配效率降低,给应急救灾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碍。面向重大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体系的研究刘姝麟孙丹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本论文属于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重大自然灾害下黑龙江省粮食应急物流的库存控制研究(15GLE10)部分研4.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程度较差智能化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出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过程中,信息系统的功能性未得到发挥,人工管理模式仍占据主要地位。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由于忽略信息系统管理的效率性,导致应急物流管理存在着效率低、质量差的问题,难以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协调,无法发挥资源最大化配置优势。

三、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分析

面向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把握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对于应急救灾的重要性,能够做好对重大自然灾害的预警和监控,并能够对灾害的数据信息进行收集和处理,为救灾工作提供有效指导。同时,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应该关注于各个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够使相关信息进行告诉传递,从而为应急救灾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1.组织体系建设在进行应急救灾过程中,组织体系建设工作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从而使组织效率得到较好的提升,能够形成统一指挥和统一领导的应急组织模式,能够对应急救灾问题进行较好的解决。应急组织体系建设,要注重对各个方面的力量进行协调,能够构建一个权威性较强、专业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协调体系,能够对应急救灾工作进行统一的指导,保证应急救灾工作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组织体系建设,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考虑:第一,构建应急物流预警办公室,这一办公室的决策机构为各级国家政府。各级国家政府在应急预警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各个部门的职责,能够对重大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监控,一旦发生险情后,能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保证应急物资供应工作能够更加及时、可靠。第二,构建完善的应急物流指挥中心,能够对应急物资运输救灾地区进行有效指挥,保证物资快速运达,以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应急物流指挥中心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下设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公室、应急物资配送管理办公室、信息管理办公室,保证组织协调体系能够快速制动,各个部门之间能够就应急救灾工作进行较好的协调,从而对灾情进行有效控制。第三,构建完善的组织协调运行机制。运行机制完善,可以从建立一种由上而下的运行机制:国家组织协调机构--省级组织协调机构--市级组织协调机构--县级组织协调机构,国家组织协调机构对省级组织协调机构进行控制,省级对市级进行控制,市级对县级进行控制,这种层层控制的运行机制,可以使各个部门在进行物资运输和救灾管理过程中,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2.储备体系建设结合应急物流体系的发展特点来看,其具有紧迫性和随机性的发展特征,为了保证快速地针对于灾区情况进行救灾工作,需要对应急物流储备体系建设工作予以把握。这一过程中,要注重预知性,能够对灾情进行分析,并结合预先储备、临时采购、接受援助的发展原则,保证物资获取快速、高效。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需要设置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物资采购中心和应急物资接收中心三个部分,各个部分的职能需要明确化,以保证其在应急救灾过程中,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的发挥。(1)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主要针对于储备物资进行管理和储存。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会根据可能发生的灾情情况,进行日常的物资储备,一旦在发生灾情后,能够派上实际用场。应急物资储备中心的建设,要注重提升物资储备规模,改变原有的规模小、来源单一的问题,使救灾物资准备更为丰富,以满足救灾发展需要。(2)应急物资采购中心应急物资采购中心的建设,针对于应急物资储备中心而言,当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存在救援物资不足的情况,需要根据储备计划和实际情况,事先进行物资采购。同时,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启动紧急采购程序,保证物资采购能够具有较好的效率性,并且也需要具备一定的预知性和预防性特征。(3)应急物资接收中心当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应急物流储备体系建设不单单需要考虑到常规的物资储备和物资采购,也需要对救灾过程中的社会各界捐助物资进行较好的接收。应急物资接收中心的建设,针对于接收的物资进行快速分拣、分级、包装等工作,保证接收的物资能够快速地运输到灾区。除此之外,在进行物流储备中心建设过程中,要注重以中央政府作为核心,各个地方政府进行辅助,保证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同时,在进行物流储备中心建设时,要注重提升工作效率,保证其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快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到救灾工作当中。3.信息化建设加强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是提升应急物流系统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关键。在应急物流信息化建设时,要注重对原有的物流运输体系进行优化,加强对物流运输的智能化管理,从而满足救灾实际需要。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对GPS系统和遥感系统进行应用。GPS系统主要包括了主服务器、路由器、用户三个部分;遥感系统涉及到了GIS服务器、服务器、防火墙三个部分。GPS系统和遥感系统需要结合,对网络进行利用,保证数据信息有效的传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构建完善的信息处理系统,包括了日常管控、决策辅助、信息基础、重大危险源控制等系统,以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同时,应急物流体系信息化建设,要注重对物流配送体系进行优化,从配送线路优化、配送内容优化、配送资源优化三个方面进行考虑,提升物资运输的效率,使救灾物资快速抵达救灾现场。

四、结束语

面对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把握组织结构建设、储备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保证应急物流体系能够快速制动,降低重大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应急物流体系建设,关系到了应急救灾过程中,能否对灾情信息进行快速获取,并根据灾情信息,快速地进行应急物资运输,保证灾区人们能够得到物资,维持正常的生活。同时,应急物流体系建设,要注重对信息技术进行利用,提升应急物流体系的智能化发展水平,以有效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参考文献:

[1]黄晓凤,孙丹.面对自然灾害我国应急物流管理运作体系的完善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6,05:58-59.

[2]田昊.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物流体系构建研究[J].企业家天地,2010,01:96-97.

[3]程琦.论自然灾害应急物流管理体系的运作[J].理论月刊,2010,04: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