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性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理念;互联网;理性消费

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消费较有代表性的群体,通过研究该群体的消费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网购与实地消费的优缺点,找到两者优势互补的解决方案,推测两种消费方式未来发展方向,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及城市消费模式的健康发展积极献策。

一、实体店购物与网络购物的对比

实体店购物对于用户来说体验感较高,消费者可以对商品进行体验,从而选择自己满意的商品。而且在实体店购物交易更安全,实体店资质审核严格保证了交易的安全性。相对于网购,实体店购物交易可以面对面进行,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调换比较容易,消费者维权方便。然而实体店的商品种类较网店少,消费者如果想要购买到满意的商品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不同的店铺做商品比较,而且交易方式较复杂,交易花费时间较长。网络购物中商品种类丰富,用户的选择空间较大,搜索功能完善,可快速查找商品,节省时间,交易方式简单,交费无需等待,因为没有店铺房租等费用,商品价格相比实体店便宜很多。但网络购物售后保障可能会存在问题,消费者的权益有时难以得到保障,一旦发现商品有质量问题,消费者在部分店铺退换商品较困难,容易发生纠纷。

二、大学生消费方式调查分析

(一)调查设计为了能够更好、更全面地研究两种购物方式的选择以及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实地调查。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分为三个群体: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赤峰学院周边商家以及步行街周边商户和赤峰学院的网络用户群体。首先,对于赤峰学院的在读学生,该调查分别抽样了大一至大四的在读学生,原因在于大学生是网购及实体店消费的重要群体,且每个年级学生由于经历不同对于消费方式有着不同理解,分年级调查可使结论更全面准确;其次,赤峰学院学生多来自外地,购物场所集中在较为熟悉的学校周围和繁华的步行街地段,调查较为便捷;最后,大学生多用网络交流,利用学校交流群组发起讨论可获得更为真实的信息,反馈结果可参考性高。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实体店走访调查及网上话题讨论三种方式。问卷主要围绕购物方式、款式、购物时间、季度网购消费金额等方面设计了25个相关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的结果分析(见图1和图2),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级的学生消费数额也不同,大一学生的消费额明显较其他年级学生高。同时随着消费额度增加,网购消费金额也随之增加,这反映出网购这种消费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欢迎。另一方面,从图中可以看出大一学生明显比大四学生网购花费多。随着科技的发展,网购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安全性越来越高,而实体店经营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缺乏销售创新,相较于网购的便捷性和丰富性,其弊端更加明显。所以基于互联网的购物方式越来越受欢迎,越来越受到年轻一族的追捧。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消费方式的好感度与学生的年级具有一定的关联,年级越低,对于网购的好感度越高,而对实体店购物的好感度明显较低。原因在于,大一学生年龄偏低,更容易接收新鲜事物,而大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在消费购物上也比较理性,多数情况下会综合考虑问题,消费方式及消费形式更加理性化。通过图3可以看出,在购买商品的种类上,男女生网购存在差异。男生更倾向于电子科技类产品(如手机)、文化办公用品(如图书),而女生更倾向于化妆品、配饰等商品。在服装鞋帽上的花费,男女生都较多。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男女生的夏冬两季消费额比春秋两季高。通过对实体店及学生的调查了解到,夏冬两季由于气温原因,服装类及化妆品类商品消费增加。其中冬季网购消费额最高,一方面是因为冬季衣物较贵,网上便宜且款式新颖,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几年兴起的“双11”,由于时间恰好在冬季转冷时期,且优惠较多,促进了大学生消费,这从侧面说明了网购消费方式的流行,也充分反映出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理性。化妆品类也是现在网购商品的主流,韩流的兴起让国外化妆品进入中国视野。对于追求时尚的大学生而言,国外化妆品格外受欢迎,但实体店往往局限性大,学生很难找到满意的商品,导致更多大学生选择网上购买化妆品。通过实体店走访,我们了解到大部分交易失败的原因是价格问题,而对学生的调查显示,学生不选择实体店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款式问题,质量是较少被考虑的问题。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四学生到大一学生,价格问题一直是学生购物考虑的重点,但是款式逐渐取代质量成为最重要的购物标准,这也是网购逐渐流行的原因之一。综上,实体店消费似乎有被网络消费取代的趋势,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仍旧有许多人喜欢在实体店消费,对网购中可能有的隐患存在顾虑,同时实体店购物具有网络购物不具备的优点。

三、大学生消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观念; 消费行为;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2)06-0120-04

消费观念指在整个消费活动中,对人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和消费中各种关系具有评价调节作用的善恶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1]消费观念一般通过舆论力量使人们形成一定的习惯和传统,从而引导人们的消费行为。而大学生所受教育经历和所处校园环境,使得他们成为特殊的消费群体。超前的消费观念和滞后的消费实力之间的矛盾,使得他们在消费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不良消费行为,加强大学生消费观念教育和行为引导,已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表现及危害

1.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和行为的表现

第一,追求享受、盲目消费。在大学生中,享受生活已成为指导消费的全新观念。当今大学生绝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未曾经历过社会磨练,大学生活是他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远离家乡,离开父母保护下的独立生活,首次拥有独立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力,他们没有制定支出计划的习惯,容易无目的地消费。现代人张扬而时尚的消费理念,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取向,在面对社会上物欲横流的诱惑时往往失去理智。一般大学生从父母手中拿到的零花钱有限,一些学生把有限的购买力全花在吃、喝、玩、乐上,而在学习方面能省则省,这样消费结构体现为本末倒置。

第二,相互攀比、从众消费。大学生有着年轻气盛,竞争意识强,不甘于落后他人等特点。在学习上互相攀比会激励他们不断地追求上进,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然而他们之间攀比远不止在学习方面,还表现在吃、穿、住、用、娱乐、人际交往等,可谓五花八门。为了争得所谓的面子与其他同学攀比,就会忘了为他们面子买单的是背后辛勤劳作的父母。在虚荣心驱使下的“攀比”消费,不仅容易造成大学生经济上负担过重,精神压力过大,不利于自身成长,而且个别学生为满足迅速膨胀又难以自制的消费欲望而滋生偷窃、抢劫的想法或行为,给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第三,追逐名牌、负债消费。如今大学生对时尚的把握度非常敏锐,媒体、明星的示范效应及商场陈列的美轮美奂的物质诱惑,促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为之疯狂。而大学生每月有限的零花钱在面对价格高昂的名牌前毫无招架能力,校园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负翁”族。笔者曾经对所在学校学生消费观念调查中,有74.4%的同学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应该倡导”,有47.5%和63.9%的同学分别认为“大学生消费应该尽量节省”和“大学生消费应该有计划”;还有11.4%的同学认为“名牌是身份的象征,会让人更自信”,11.4%的同学认为“及时行乐,能挣就花才是真正享受生活”,有16.3%的同学有过信用卡消费的经历,还有1.8%的同学赞同“使用信用卡让人很有派头”。可见,大学生消费观念中依旧以传统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占主流,但有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大学生消费中出现了享乐性消费、符号性消费、炫耀性消费、超前消费情绪。[2]

2.不良消费观念及行为造成的主要危害

第一,对自然环境破坏。人和自然界之间是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整体性关系,但消费主义自工业化社会以来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无视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肆意掠夺和挥霍自然资源,已经造成了自然环境巨大破坏。首先,资源浪费。符号性消费缩短了商品的社会寿命,使得一些只有使用价值而不具有象征性时尚的符号价值的消费品会被抛弃。而我国是人口众多但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资源浪费无论对于当展还是以后子孙万代的延续无疑是一个严重的威胁。其次,环境污染。与高消费的生活方式相对应,高档消费、过度消费、一次性消费、为时尚而消费、为消费而消费等,不仅加快了商品更新换代速度,制造出大量废弃商品及商品包装垃圾,而且由于大量相当完好、仍有使用价值物品,如:汽车、家具、电器、日用品等高档商品抛弃,导致资源巨大浪费同时,带来了巨大环境污染。再次,加重生态负担。诸如“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三废”垃圾泛滥、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气候异常、沙漠扩大、水源短缺、煤、天然气和石油等不可再生资源迅速减少、面临枯竭,森林、生物等可再生资源急速锐减。

第二,造成消费异化。西方消费文化入侵,使得个人消费思想发生异化并将导致个人消费异化;这种消费文化异化将导致整个社会消费观念异化,最终导致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异化。在这种消费观念引导下最终导致人们生活、精神和价值追求异化。享受性消费、符号性消费带来“拜金主义”、盲目攀比等不良社会风气。人的主体性已经丧失,人的消费是受广告等各种时尚宣传操纵,广告操纵着消费同时,操纵了人本身,使得人自身缺失了判断能力和评价标准。大多数人在透支、负债情况下过着一种纸醉金迷、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生活,这种不良社会风气,淡化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逐渐丧失和颠覆了我国传统美德。正是人们越来越受到所属社会阶层的趣味、流行时尚和传媒的支配和左右,不知不觉地成了各种社会力量的俘虏,并加快步伐地加入到消费主义行列中去,一旦失去了理性消费,容易出现失去自身的判断力和批判力,个人真正需求被虚假的需求和欲望迷惑,走向不切实际的状况之中。

消费主义造成人类精神家园迷失。由于消费主义使人尽情陶醉于消费带给他们的虚荣心、攀比心理的满足当中,这种意欲满足,让他们过分地注重物质消费,严重忽视了精神消费,使人精神空虚,精神生活贫乏,成为物质上富翁,精神上的乞丐,造成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不平衡。在没有精神支柱状态下,人们的生活陷入了一个怪圈:拼命地赚钱——拼命地花钱——再拼命地赚钱。在这个单调的周而复始的生活怪圈中,人变成了一部机器!消费主义还导致价值评价的偏颇,把追求奢华财富、挥霍奢侈消费作为生活的意义所在,以支配物质的多少来衡量人的价值,用消费水平的高低衡量一个人身份地位的贵贱、荣辱,把物质利益或财富、金钱的获得看作是成功的标志。这种价值评价的偏颇,导致了人们错误价值观的形成,使人们过分痴迷于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视了个人素质的提高和个人价值的实现。

二、产生大学生不良消费观念及行为的原因

1.客观因素

第一,学校因素。网络在大学校园普及,大学生获得便捷的信息,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增加。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指导不足,与消费观紧密相关的人生观、金钱观等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同时,高校对学生“财商”的培养不够重视。大学生理财观念的缺失,一定程度上致使大学生消费道德观念淡薄化。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随着我国居民经济收入的逐步增长,同时受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影响,我国传统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冲击。极端享乐、摆阔、炫富为特征的不科学消费观日益滋生。高校大学生刚开始独立的生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各方面还尚未成熟,在面对这种注重消费的享乐主义思潮时容易产生不科学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第三,家庭因素。一方面,在目前“高考决定一生”应试教育体制下,父母将课本知识教育视为家庭教育的全部,其余一切被当成冲刺高考的干扰因素。理财观、消费观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使孩子在走进大学生活后成为不成熟的消费个体,在面对各种诱惑时很难有正确的判断力,结果走进消费误区。另一方面,家长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人物,家长自身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给后代。所谓“见贤思齐”、“身正为范”,当前一些家庭里,家长的消费习惯有所偏差,导致孩子进入学校后消费行为出现问题。

2.个人主观因素

大学生消费道德中存在的问题,更多地是由自身因素造成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绝大部分消费都是父母埋单。消费基础的薄弱、消费经验的缺失、消费心理的不成熟,使得大学生在面对外界的诱惑和媒体的误导时毫无抵御能力。宁愿负债也不要在消费时丢了面子,不成熟的消费心理使大学生掉进了不理性消费的陷阱而难以自拔。

三、建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从传统社会商品使用价值消费到现代社会的符号消费,是一场深层次的文化转变,给人类生活带来重大影响。尤其在地球资源日益紧张、环境生态严重恶化的时代背景下,从生态环境角度,只有必须建立超越消费主义理念,才能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人类在价值取向上,完成一次根本性转变,超越消费主义建立,不再以无限追求物质财富方式,追求人生价值。要以精神世界的丰富和道德修养的提高为价值取向,使人的品质、能力和生活意义完整和丰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提升和个性全面发展。只有精神价值和道德修养提升,才能从本质上体现人类超越于其他动物之上品性,表明人类在精神上走向成熟。在保障基本生存消费前提下,追求精神需要是更高层次目标,消费要有利于人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消费方式要有利于精神文明的建设,有利于人全面发展。

1.建立生态系统观

据系统论、生态学等现代科学,地球相对于宇宙来说是封闭和孤立的生态系统,其自身资源、能源和污染净化能力有限,任何超过自然承载能力的物质、能量消耗都会导致整体的变化以致某一功能消失。作为生态系统中一员,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系统稳定,一旦自然生态平稳遇到破坏,一定会威胁到人类安全生存。要求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客观地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正确资源观,自然资源作为生产生活源泉是重要也是有限的。重视自然价值,不能为一时利欲而无度索取,资源观要求人们追求的是一种节约型、适度型理性消费方式,以节约为原则,不盲目地把挥霍看作是生活水平提高及社会进步,摒弃背离需要的“无意义消费”,重新把使用价值作为消费指向。尊重商品的功能价值,使“需要”重新成为支配消费的唯一目的,只有这样,挥霍性消费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被消除,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确立起来。

2.建立文明消费观

提升消费质量,理性消费取代感性消费,大力发展文化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提倡生态消费、绿色消费,积极倡导以提升人的品格。1988年英国人John Elkington和Julia Hailes在《绿色消费指南》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绿色消费的观点,指出消费者要用自己的购买行为去影响和鼓励厂商和零售商在环保方面做出努力,同时提出了消费者在选择和购买产品时的绿色准则。很显然,是从消费对象即从产品的角度对绿色消费进行界定,可以比较清楚地反映绿色消费所蕴含的基本内容。

3.建立可持续消费观

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1994年发表的《可持续消费的政策因素》报告中的规定,是指在提供服务和相关产品以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使自然资源和有毒材料的使用量尽可能减少,使服务或者产品的生命周期,做到绿色消费。在构成一国的GDP经济增长中,投资、外贸、消费三驾“马车”,如果说投资的性质直接与生产过程相关,外贸的性质直接与商品交换相关,而消费就在于各类物资的终级耗费,那么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不仅仅依赖于生产重要性,还依赖于商品交易的实现和最终的消费过程。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带来生产力巨大提升,在不断满足社会需求的同时,必然有生产过剩(绝对的或者相对的)阶段,商品因各种原因不能进入最终的消费环节,因而整个社会的经济增长停滞,甚至倒退,出现了经济危机,这在马克思著作中有详细论述。无论是生产促进了消费,还是消费拉动了生产,从宏观角度看,人类在以往生产力低下、物质匮乏的时代,最关注的是生产过程,到现代我们拥有先进的生产力,可以随心所欲地生产各类产品时,消费领域就是制约了经济发展重大环节。

四、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念和行为的培养路径

1.高校是有效开展大学生消费教育的主阵地

第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如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想在未来的社会站稳脚跟,当下任务就是要努力学习,而不应过分追求外在的物质享乐。高校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放在首位,让大学生分清什么是正常消费,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不良倾向,引导他们懂得,对幸福的追求应立足于现状,通过自己努力奋斗去获得。再者,要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道德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树立合理、适度、健康、节俭、绿色、量入为出的消费观。

第二,将消费行为纳入高校学生手册。大学生离开父母,独立生活,难免会对自己的消费行为失去控制,学校必须建立健全和谐消费道德的长效机制,发挥规章制度对消费道德行为的规范作用。首先,在学生手册中,要把各项科学的消费行为规则具体量化,清楚地写明什么样的消费意识和方式是科学的,什么样的是不科学的,使和谐消费道德意识充分渗透到各项规章制度中。其次,在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中,对有利于节约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行为予以肯定和适当的奖励,对那些违背和谐要求的行为予以制约和惩罚,比如把是否遵守制订的规章制度与各种评优评先及奖学金等挂钩。[3]

第三,学校应注重培养大学生“财商”。引导大学生学会理财,已成为新世纪高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财商”指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和能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将钱财发挥到它的最大功用的能力恰恰是生活阅历不深的青年学生所缺乏的。他们往往只具备消费的冲动和能力,但缺乏消费理性。所以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引导大学生学会钱财的统筹安排,应成为现代大学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针对大学生多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开始独立生活,没有理财经验,学校应当在新生入学时就对学生进行合理消费的专题教育。可举办消费知识的专题讲座,还可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多阅读关于消费方面的书籍等。班主任、辅导员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以帮助学生学会理财,教育他们制定每月的消费计划、进行消费记账等,促进他们合理开支,理智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而不是盲目消费,或者是享乐消费。

第四,将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树立自立自强学习标兵。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娱乐消费场所和平台。组织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开展消费讲座、消费品的欣赏与鉴别消费观念大讨论等,构建良好的消费道德教育载体。同时,在校园中选拔自立自强学习标兵,让这些自立自强大学生标兵感染周边的同学,模范的带头作用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4]

第五,将大学生消费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体验金钱来之不易。大学生应该通过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方式走出校园,加深情感体验,积极参加勤工助学,体验通过自己辛勤劳动获得酬劳的快乐,有助于大学生对自己的不合理消费行为进行反思,自觉纠正自己的不良消费行为,合理安排消费结构,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

2.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家庭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培养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念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首先,家长要端正消费价值取向。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不良思想和生活方式的侵蚀,在消费行为上给孩子做出榜样,用自己的言传身教指导孩子的消费行为,并在潜移默化中使他们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其次,要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融入消费观教育。同时,严格控制子女的日常生活费用,有些情况下,正是由于家长的溺爱才助长了他们的奢侈消费之风,不能“有求必应”,要求子女做好预算,指导他们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

3.净化大学生消费教育的社会环境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同时又受到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影响。消费贯穿于人的一生,与我们人格中的其它方面相辅相成,因此需要大力营造一个科学消费的社会大环境。

第一,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各级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以引导、协调和监督,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建立科学健康有序的消费秩序;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杠杆调节或者影响市场主体行为;规范信用卡市场,禁止向大学生推销和提供可透支的信用卡;加快制定完整的规范人们消费行为的法律法规步伐;组织相关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全面调查清理校园周围的环境。净化校园周边消费环境,为大学生良好消费道德的形成提供有利的保障。[5]

第二,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是现代技术最积极的响应者,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最为明显。大众媒体应加强健康消费的宣传,倡导适度消费,弘扬社会主流的消费价值观,对炫富消费、攀比消费及奢侈消费进行批评报道。要加强媒体的监管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媒体的社会责任感尤其要严格广告管理,重新进行广告定位,加强广告伦理规范。[6]

4.加强自我教育,促进正确消费价值观的形成

自我教育是所有教育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也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首先,应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大学生正确处理消费问题的前提,否则大学生很容易受到社会不良消费的影响,产生一些不良消费行为;其次,要自觉培养良好消费习惯,提高自己的储蓄理财意识,这是大学生正确合理消费关键;最后,要懂得感恩。古人云: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学会体谅父母,深切感悟到父母劳动的艰辛,意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更科学、健康、合理地消费,使每一分钱都能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养成合理消费、适度从俭消费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王迎春,宾 迎.加强大学生消费道德教育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科学教育研究),2007(3):47-48.

[2] 陈建华,赵志平.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106-111.

[3] 彭志敏.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及优化对策[J].中国商贸,2011(10):39.

[4] 李素云.消费主义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商场现代化,2007(34):40-41.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7.14.048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深入,互联网已经融入了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推动下,P2P网络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有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开放互联网金融业务以来,当时全国只有1家网络借贷平台,而到了2015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2500多家。事实上,2014、2015年是P2P平台井喷式爆发的两年,作为原有金融形式的有效补充,其灵活的形式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而由于其手续简便,放贷迅速,也成了很多大学生贷款的首选。

就在2016年3月,河南某大学学生在数个网络借贷平台贷款超过60万,最终因无力偿还而选择跳楼自杀。2016年6月媒体曝出女大学生陷“裸贷”风波的新闻,其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恶劣,一时令舆论哗然。2016年10月,云南某高校学生在多个网络借贷平台,以800―1000元不等的好处费,借用60余名同学信息贷款超过100万,后因无力偿还,被公安机关拘留,其涉嫌诈骗的行为将追究刑事责任。一个个血淋淋的案例在2016年接连见诸报端,使人们开始关注大学生网贷行为。人们都在诧异,没有经济来源,基本不存在大额支出的大学生们,为什么会成为P2P模式下的重度受害者?

1 大学生网贷乱象成因

1.1 监管缺失

有统计表明,截止到2016年上半年,我国基于校园网贷的信贷平台已超过100家,这些网贷平台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和贷款行为,比较知名的有趣分期、分期乐等,这些网贷平台中,有些是比较正规的,他们对大学生的信息审核严格,对他们的贷款金额设置3000至5000元不等的上限,一般而言,在这些正规网络平台上分期消费或贷款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但是现实情况是,在这些规范的网贷平台之外,还大量存在着不正规甚至不合法的网贷平台,这些网络平台在国家监管的灰色地带,他们善于打政策的擦边球,有些甚至开展高利贷交易,其放贷行为更简便,但利息高,追债手法更极端,有些甚至是违法行为。我国目前金融监管实行“一行三会”的“四龙治水”多头分业监管体制,作为金融监管主体的机构包括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以及证监会,分别对各行业进行分工管理、分别监管。这样的模式,不易形成监管合力,各自为政的格局使得很多不法平台有了生存的空间,不断钻法律的空子。很多大学生缺乏足够的辨识能力,很容易被不法网贷平台蒙蔽,从而上当受骗。

1.2 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念缺乏

有需求才会有供给,网贷平台之所以能在大学生中如此受欢迎,也是迎合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一直走在时尚前沿的大学生们对3C(即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和消费类电子产品(ConsumerElectronics))产品的消费?崆榧?高。很多大学生都以此作为大学生活的标配。然而父母提供的基本生活费,很难支付这些产品的高额售价,因此网络平台的分期还款模式,让很多大学生的梦想成了现实,网贷也日益在学生中繁盛起来。有学者曾对大学生网贷消费心理做过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网贷消费主要这样几种心理特征,即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心理、追风消费心理、炫耀消费心理、享乐消费心理。从这些心理特征的表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都是不理性的消费心理,长此以往会使大学生产生扭曲的价值观,对其成长造成不利影响。

1.3 大学生金融素养缺失

所谓金融素养,古今中外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过阐述,目前还没有较为权威的理论概述,Mason和wilson指出,金融素养是指个人获得、理解和评估金融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并能意识到可能的经济后果的能力还有学者将金融素养定义为人掌握、理解和应用金融知识,管理金融资产,做出相关财务决策的能力.大学生金融素养与网贷及消费理性有着正相关性,即金融素养知识越全面,网贷行为越理性,反之亦然。大学生金融素养的缺失与学校教育有关系,也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氛围相关。金融在当下的经济社会中越来越成为经济核心,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越发显现,欧美国家早在20年前就开始着手对公民金融意识的培养,而我国现在仍处在起步阶段。从家庭教育的角度看,我国的家庭教育更多的关注孩子的学业和成长,对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没有传统也没有意识,有些较为保守的家庭,甚至在关于“钱”的话题上是避讳的。因此,在金融素养的培养方面,家庭教育是严重欠缺的。而从学校教育而言,现在我国的很多高校主要将涉及金融知识的相关课程作为专业必修或选修课安排给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而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则是以通识选修课的形式让感兴趣的学生选修,因课程的专业性相对较强,很多课程对于非专业学生是很难懂的,因此教育效果也很有限。

如今网贷乱象丛生,监管缺失是国家层面的原因,消费欠理性是学生个人的原因,金融素养缺失是教育和社会重视度的原因,从这三个层面来看,消费欠理性和金融素养缺失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金融素养的培养是改变现状的重要抓手,也是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2 完善大学生金融素养的途径

2.1 将金融知识纳入公共必修课范畴

课堂教育永远是知识传授的主渠道,要培养大学生的金融素养,需要将关于金融的完整知识体系通过课堂的方式传递给学生。现在很多高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体系。纵观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做法,他们对于金融知识的教育已经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不仅是对大学生,对中小学生都有相应的课程设置,而且,因为有专门的机构推动,使得课程在建设过程中有政策支持,有经费支持,还有具体的课程建设指导,甚至教材都是免费的。这样的系统化的教育,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金融素养的提升。使其更能适应社会的需求。从我国的实际来看,目前对于大学生的金融素养教育还是应该以课程的形式作为公共必修课,为每个专业的学生授课,课程内容要进一步优化,无需太多专业性的理论知识,更多是普及式金融常识,帮助学生熟悉并理解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金融现象,树立初步的理财理念、金融消费、金融安全观念。教学方法也以“问题导入式”的方法展开,立足日常生活,让教学更加生动,深入人心。

2.2 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课堂教学是主导,但是也不能忽视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课堂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而各式各样的活动就是让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对理论的认知程度,充分运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针对金融知识的教育,首先,需要通过一些比赛类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活动的设置可以紧贴当下的金融热点,比如证券操盘模拟大赛,通过时下比较流行的炒股来让学生理解金融的内涵。其次,可以利用开办相关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来补充完善金融教育的渠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交互性、即时性优点来提高教育的时效性。第三,可以利用课程实?和学术交流活动来提高学生对金融知识的了解和兴趣。让学生全方位的提高金融素养。最后,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金融知识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金融知识的重要性,通过对知识的宣传,强化学习,增进理解。

2.3 将诚信意识培养和征信知识普及融为一体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成本;恋爱心理

1 问题的提出

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是人们期待和向往的,然而,大学消费是不可忽视的部分,除了学费、书本费和生活费,恋爱消费是很多大学生日常消费中的固定支出之一。据《重庆商报》报道,一西南政法大学大四男生恋爱成本一年竟超过一万元。

近几年来,关于大学生不堪恋爱花费重负,失恋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的案例时有发生,引起人们一片嘘唏。恋爱成本过高,无疑给大学生个人及家庭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同时也会让大学生有精神压力,不利于其自身健康发展,对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也会造成消极影响。

由此可见,研究大学生恋爱成本现状及原因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2 恋爱成本现状

以河北大学大二至大四年级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大学生恋爱成本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累计发放学生问卷100份,回收95份。通过调查访谈,得出以下结论。

(一)大部分大学生月均恋爱成本在300―500元之间

51%的大学生月均恋爱成本在300―500元之间,37%的大学生月均恋爱成本在100―300元之间,恋爱成本超过500元的占10%,低于100元的只有2%。不少大学生表示,除了日常开销之外,偶尔外出旅游平均每次花费都在800元以上。

(二)恋爱成本以饮食费和逛街购物费为主,但旅游度假费最高

98%的大学生在饮食和逛街购物上都有支出,94%有纪日度节费,89%有娱乐休闲费(看电影、打游戏、唱歌等),85%有旅游度假费,而76%有交通通讯费。在满足上述所有开销项目的大学生中,旅游度假费最高,其次是饮食和逛街购物费,娱乐休闲费排在末位。

(三)农村户籍的大学生月均恋爱成本较低

农村户籍的大学生月均恋爱成本较少,基本在300元以下,主要包括饮食费,纪日度节花的礼品费等花费较低的项目。

(四)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恋爱成本低

多数女大学生的月均恋爱成本在300元以下,在300―500元之间的女大学生只占24%左右,而大部分男大学生月均恋爱成本都在300元以上。

(五)地恋的大学生恋爱成本较高

异地恋的大学生在双方在校期间相对省钱,免去了饮食和逛街购物费,但在旅游及交通费用支出较高,通常一年内达2000元以上。

(六)大学生恋爱成本主要由家长支付

87%的大学生恋爱成本完全靠家长提供的生活费支付,13%的大学生表示,自己会去做兼职来应付恋爱花销,不过大部分比例还是要依靠家庭。

3 问题产生的原因

大学生恋爱成本过高直接与其不成熟的恋爱心理相关,但这并不只是个人选择的过错,更深层的原因是必要的家庭干预和学校教育缺位,以及整个社会浮躁的消费风气的影响带动。

(一)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不成熟

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不成熟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择偶标准的不全面。根据此次调查,当代大学生首先考虑的择偶标准是经济生活条件。其次,大学生更倾向于有才能和社会发展能力的对象。再次,大学生会很看重对方的外在条件,尤其是男大学生对女性的外貌条件有着很高的要求,但对于诸如善良、孝顺等优良品质的要求并不强烈。二是攀比虚荣心理严重。69%的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最注重氛围格调,17%的大学生最看重价格品牌,最看重质量的只有14%。为了向别人彰显有另一半的优越感,部分女大学生把“你肯为我花多少钱”看成一种男友爱自己的方式,花得越多证明爱自己越多,恋爱花费高反而成了一种炫耀的方式。三是恋爱消费存在性别歧视。大学生支持“男生单方面埋单”的占53%,“男女双方交换埋单”的紧随其后,占36%,坚持“AA制”的大学生比例不高,仅占11%,没有人支持“女生单方面埋单”。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还是倾向于男性在恋爱支付上承担主要责任,而对女性采取的是宽容礼让的态度,这也反映了对不同性别的刻板印象。

(二)大学生家长的忽视

大学时期的恋爱,是一场耗费金钱、时间、精力和情感成本的投资,与每个大学生的家庭背景相关。经济条件尚可的家庭,对在外上大学孩子的经济需求几乎是有求必应。多数大学生在恋爱后没有主动要求增加生活费,而是需要钱的时候跟家里说一声,家长很少问过用钱的理由。所以家长们很少知道自己的孩子正在谈恋爱,对其恋爱成本也一无所知。这就造成了大学生恋爱成本放任自流的状态,完全由大学生掌握,家长没有适时干预和指导。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由于大学生之前一直处在“禁止早恋”的枷锁中,对如何进行恋爱并无经验,大多是效仿他人而无自己独特的恋爱方式。因此,普遍出现恋爱状态过热和恋爱方式过格的问题,消耗大量精力和经济成本,而这与缺乏正规的恋爱教学指导有很大关系。大学课程中与恋爱指导相关的选修课少之甚少,学校忽视了这类课程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地鼓励与建议学生去选,学生忙于自身专业课与限定选修课,主动选择这类课程的人很少。

(四)社会消费文化的冲击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随之带来的社会转型,当代消费文化盛行,冲击着大学生的择偶标准和恋爱行为。个人形象,经济状况显得尤为重要,“秀恩爱”手段花样百出,而众多明星的高价浪漫婚礼和添加婚宴更刺激了大学生恋爱支出欲望,由此恋爱成本不断上升。

4 建议与对策

笔者认为,进入恋爱阶段的大学生,开销增加几乎是必然的。恋爱必然要约会,外出吃饭是常规项目,吃完饭还得看电影,逛逛街,每逢生日节日以及纪念日,还要互送礼物,所以大学生即使秉承“有情饮水饱”的恋爱观,也不得不面对账单这个实际问题。所以取缔恋爱成本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首先,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念,恋爱消费应理性务实,情调可以有,高调就不好了;应培养成熟的恋爱心理,双方在恋爱支出上的地位是平等的,付出是双向的,不应把压力都放在一方的身上;应避免社会浮躁消费风气的荼毒,不要过于物质化,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大学生家长应注意察觉子女的恋爱情况,以“过来人”的身份对其进行必要干预和指导,教会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让子女参与到家庭财务管理中,使子女认清家庭实际经济情况,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在恋爱支出上学会量力而行。此外,家庭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会对子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最后,解决大学生恋爱成本过高问题需要学校和全社会的配合。学校应结合大学生自身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恋爱指导和消费指导课程,从而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明确正常恋爱支出的内涵及重要性。整个社会应营造勤俭节约的理性消费观念,鼓励健康消费,借助大众传媒平台宣扬正确的恋爱观念和消费观念。

大学生的校园爱情是值得珍惜与铭记的,不应以金钱维系,而要以真情维系。必要的恋爱支出可以增进双方的感情,但要适可而止。经济支出不是表达情感的唯一方式,如果双方的恋情只是经济上的往来,说明他们的感情出了问题,是难以长期维持的。

参考文献

[1]战平,王红君《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10):28-29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当代青年人;科学理财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收入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财富的力量,它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给人们带来了快乐。但是,人们在追求财富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必须为自己的生活和所拥有的财富考虑。特别是青年人,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为自己的财富人生做合理的规划是对未来优质生活的保证,有助于人生理想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一、当代青年人理财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观念模糊不清存在误区

青年人是未来社会的主人,他们大部分人是刚刚参加工作,有的还是在校学生,手中没有太多的积蓄,所以很多人认为理财是有钱人的事与自己无关。还有一部分人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金钱是万恶之源”的思想根深蒂固,他们视钱财如粪土,蔑视财富,不屑谈理财;还有的则片面的认为,理财就是积累更多的金钱,一切都以金钱为中心,一味地追求金钱利益。其实,金钱本身并不是最终目标,它只是帮助我们实现某个具体目标的工具而已。

(二)生活环境优越追求物质享受,个人消费随意性大

80后的青年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起长大的。优越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沉迷于享受,老一辈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被抛在了脑后。他们吃要好的、穿要好的,崇尚高档的消费品,有人喜欢“今朝有酒今朝醉”,是名副其实的“月光族”,有人倾向于超前消费,所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有时相互之间还有意无意地进行攀比,工资根本满足不了其开销。

(三)缺乏理财知识,盲目投资

在我国,金融投资的方式各式各样,在青年人中比较流行的投资方式主要是股票投资和基金投资,他们很多人是在看到别人取得成功之后,自己也加入了炒股、炒基金的队伍。由于自身缺乏专业知识,在未弄清市场动态和投资风险的情况下盲目地、集中地进行投资,一心想着赚钱。结果事与愿违,不但没有赚钱反而严重亏损。

(四)干扰因素多,理财行动不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青年人都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纷纷为自己制定了理财计划。但是由于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青年人在工作、感情、家庭方面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分散了其精力,理财计划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未付诸实际的行动,个人财富也得不到有效的积累。

二、对当代青年人理财的建议

(一)要转变理财观念

当今世界瞬息万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不能再以过去的标准来看待个人理财,要充分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和创造财富的意义,要正确理解财富的存在价值,它是人类文明程度的象征,是人类智慧和汗水的结晶。要尊重财富,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健康的、科学的、积极向上的理财观念。

(二)要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理财是一项长期的经济活动,要想取得预期的结果,就必须制定相应的理财计划。青年人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各项事业处正于打基础阶段。将来都要面对结婚、买房、买车、子女教育、退休养老等等事情,如果不及早进行规划,难免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经济问题。因此,可以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分别制定短期计划、中期计划和长期计划,并且在日常的生活中切实落实理财计划,这样有助于自己人生目标的实现。

(三)要学习理财知识

许多青年人的理财知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积累的,有的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有的是从朋友那里听说的,杂乱无章,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要有计划的学习一些投资理财方面的书籍,经常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和国际的经济动态,向有理财经验的人请教。结合自身的实际,形成自己的理财理念,制定一套适合自己的理财计划。

(四)要学习投资知识,掌握投资技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上的金融投资方式层出不穷,主要有股票投资、基金投资、保险投资、债券投资、房地产投资、外汇投资等等。鉴于青年人手中拥有的有限资金,可以先进行小额的投资。但是也要注意,在投资时不能盲目,不能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不要热衷于高回报投资,要明白投资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赚钱,要有承受一定投资风险的心理准备。

(五)要养成良好的生活、消费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继承和发扬,不要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要懂得理性消费,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要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追求美好的生活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事情,但不能以此作为自己奢侈消费的借口,从而影响了理财计划的实施。

理财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已经成为人们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不能使每个人都成为富翁,但是它可避免或减轻个人、家庭承担的经济风险,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因此,青年人要及早制定科学合理的理财规划,为自己的生活提供保证,为各项事业提供资金保障,以便早日实现自己人生理想,体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学斌,胡小云,刘铮,朱新玲.当代大学生理财教育研究[J].时代经贸,2008(7).

2、贾秀妍.新形势下个人理财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