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西方经济学分析

西方经济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西方经济学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西方经济学分析

西方经济学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学;西方经济学;比较;分析

一、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一)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及方法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1版序言中说:“我要在本书中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剩余价值的生产就属于生产问题;垄断资本之间相互瓜分剩余价值则属于分配问题;人们在生活过程中,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相互交换、工人和工人之间相互交换等;经济学就是研究生产关系的一门学科,它可以研究生产力。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方法主要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分析方法,以及逻辑分析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研究与叙述的方法等。

(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各类问题是以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性之间的基本矛盾为出发点的。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约束下,完成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充分利用过程,以最大化满足人类无限欲望,即解决资源稀缺性与欲望无限性的基本矛盾成为经济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及研究任务的各不相同,每门学科都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方法。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分析和过程分析,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经济模型和经济数学分析。

二、对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科学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建国几十年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经济学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从对经济学渊源的探讨,我们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思考、敢于突破理论禁区的创新精神和勇气,也看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资产阶级经济学的辨证态度,以及对西方经济学理论兼收并蓄、批判继承与发展的博怀,这些都为我们如何正确认识、对待理论知识指明了方向。

(二)西方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意义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人们对西方经济学的看法有所改变。我们对西方经济学总体上批判是不妥的,应该在总体上学习,有分析地运用。许多学者,应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中国经济改革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们知道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价格机制如何配置资源、如何协调经济的运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如何通过国家的宏观调控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等等;这些比较实用的问题,正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十分注意的。所以,西方经济学中的某些问题确实对我们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三、展望两种学科的未来发展前景

(一)增强经济学的实用性,强化其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具有根本不同的阶级实质,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在为本阶级的历史使命服务这一基本点上是相同的。西方经济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同其服务的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是息息相关的,这一方面体现在它具有很强的辩护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它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它把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作为核心课题,重视对各种具体问题的研究,力图对各种具体经济问题做出理论解释,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谋取最大经济效益。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除了仍然重视其在培养无产阶级世界观、方法论方面的重要地位外,在我国无产阶级统治地位完全确立,历史任务主要是建设而不是革命的条件下,更应该重视其建设性研究,不断增强其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功能。

(二)对经济学中的部分内容要重新认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知识、技术、现代化的管理方法等科学手段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现代化企业管理中去。而这些新的认识却与传统的劳动价值论有所背离。因此很多学者对劳动价值论产生质疑,甚至诋毁经济学已经过时。这些矛盾看法表现在我国现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上。发生这种抵触并不奇隆,因为劳动价值论强调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其他生产要素如资本、土地、科学技术等并不能创造价值。为了要解决这些矛盾,我们必须对劳动价值论,对经济学重新认识,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即依据实践去发展理论,这才是真正坚持的科学精神。

西方经济学分析范文第2篇

全球数据开放现状

当前,各国纷纷加入到数据开放运动中,而且普遍呈现出以行动计划渐进式推进、以专门网站多格式承载、以经济和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特征。

数据开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全球各国纷纷将数据开放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截至2014年4月,全球已有63个国家制定了开放政府数据计划。如:八国集团签署了《开放数据》;欧盟颁布了对《公共部门信息再利用》指令的修订;美国颁布了《增加联邦资助的科研超过访问的政策》,奥巴马总统签署了《政府信息公开和机器可读行政命令》;日本颁布了《日本再兴战略》,提出开放数据;澳大利亚了《公共服务大数据战略》,旨在推动公共领域利用大数据分析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

以行动计划循序渐进推进开放。美国政府在2013年12月5日的《开放政府合作伙伴――美国第二次开放政府国家行动方案》中承诺,美国政府将按照战略资产来管理政府数据,对Data.gov门户网站进行改进,开放农业、营养和自然灾害相关数据。英国政府在2013年11月的《八国集团开放数据2013年英国行动计划》中作出了六项承诺,包括开放高价值数据集,通过与社会沟通明确优先哪些数据,为政府数据开放建立国家级信息基础设施等。法国政府在2013年11月6日的《八国集团开放数据法国行动计划》中承诺,要朝着默认公开数据的目标前进,通过征求公众和社会意见完善开放数据政策等。

以专门网站多格式承载开放数据。建立统一的政府开放数据门户网站,集中开放数据集是各国的普遍做法。各国数据门户网站域名中大都带有data.gov字样。例如,美国建立了专门的数据开放门户网站data.gov,新加坡建立了data.gov.sg。在门户网站上,重点开放数据集和应用程序资源,有的网站设置了供开发人员参与和公众反馈的专栏。例如,截至2014年2月10日,美国数据门户网站开放了88137个数据集,349个应用程序,140个移动应用;新加坡门户网站开放了8733个数据集。此外,各国开放数据呈现多格式的特点,主要以CSV、HTML、XLS、NII、PDF为主。例如,美国的数据开放格式多达46种;印度网站以XLS格式开放的有1793个,以ZIP格式开放的有4个,以CSV格式开放的有2087个,以HTML格式开放的有30个,以XML格式开放的有1897个。

以经济和民生需求为导向开放。数据开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更好地满足经济发展需求,通过免费使用政府数据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创造有助于大众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实用工具和产品。从各国开放数据门户情况来看,围绕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的数据在开放数据中占比最大,公众关注的热点与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密切相关。例如:美国新版的数据开放门户网站将原来的金融、企业和安全等6大类数据集拓展至农业、消费、教育、能源等20大类,与经济和民生需求相关的数据集大幅增加;加拿大下载量最高的10个数据集中有9个来自加拿大公民身份与移民局;新加坡下载量最多的数据集为人民协会总部、3G移动用户数、各运营商3G移动通信服务平均速率等。

数据开放意义

通过开放数据,可以带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创新,促进就业,更好地满足公众需求。

数据开放促进经济增长。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现代社会正由工业经济逐渐向信息经济转变。信息经济是指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资源消耗以利用信息为主,而不是以物质、能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形态。公共数据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可以加工成具有巨大附加值的信息产品。例如,空间地理信息可以加工用于指导采矿、林业、农业、渔业、能源、航海、交通运输等;气象信息则可以加工用于指导农业、旅游业、灾难管理、环境评估等。据统计,信息资源增值性应用为美国的医疗服务业每年节省3000亿美元,为制造业在产品开发、组装等环节节省50%的成本;为欧洲的公共部门管理每年节省2500亿欧元;为全球个人位置数据服务提供商贡献1000亿美元 。

数据开放催生新兴业态。信息资源要素的投入有助于引发对生产过程、生产工具、操作方法和工艺技术等的革新和创造,公共信息资源的开放势必催生出一系列新兴业态。公共信息资源往往具有大规模、极细微、实时化的特性,伴随着建模、仿真、大数据分析和数据相关学科的发展,开放后的公共信息资源通过先进的计算和分析将能够帮助企业发现消费者偏好、异常成本损耗,以及多样的消费行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新的产品和服务,特别是与市场变化紧密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美国政府在推动开放数据运动初期免费提供了气象资料和全球定位系统数据,企业利用这些资源创建了导航系统、天气新闻广播、预警系统、基于位置的应用程序和精密农具等新产品和服务,极大地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旧金山的一家研究气候的新创公司利用政府采集的气候、农作物收成和土壤等数据生成技术平台为农民提供保险来获取利润,这家公司日前市值11亿美元。

数据开放促进科技创新。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信息资源是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基本要素。信息资源不仅是知识创新和科技进步的基础,而且它还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可以提高科研工作的起点,避免重复劳动,指导科学研究,同时可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12年4月的《开放获取开发与推广的政策指南》指出,开放共享有助于提高科研速度和效率,有助于开展跨学科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可见度、利用率和影响力。

全球知识合作组织认为,数据开放将加速科学创新,提高科学事业的透明度和诚信度。欧洲科学院联盟的《21世纪开放科学宣言》中,号召在科研成果的开放共享方面积极展开国际合作,促进欧洲内外科学的发展。

数据开放增加就业机会。信息资源的深化在改变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必然会影响到就业结构的改变。数据开放共享势必将促进信息资源增值服务、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拓展新的就业空间。例如,加拿大仅“空间地理数据基础设施”一个项目每年可支持12%的直接就业增长率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的信息资源一旦实现开放共享,将有效填平求职者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的“信息鸿沟”,求职者能够更多地获取岗位空缺信息,企业则能够更大范围地寻找合适的从业人员,从而促成就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就业率。

我国政府数据开放做法

从目前全球参与开放数据运动的国家来看,既包括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包括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我国数据开放步伐已经落后,据“开放知识基金会”的《2013年开放政府数据普查》结果,在被普查的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政府中,我国综合排名第35位。2013年,国务院了《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要求促进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和开发利用,推动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等机构开放信息资源。对此,我国必须加快开放政府数据。

研究各国数据开放的做法和经验。选择若干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标杆,开展对标研究,梳理各国的做法和经验,包括数据开放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开放目标、开放范围、开放载体、开放流程、权责界定、数据服务等。在借鉴各国做法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实施方案。

制定法律法规界定政府数据属性。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保障数据开放最重要的工作,决定了数据开放的成败和质量。数据开放关系到作为开放主体的各个部门,因此,必须先对数据资源进行分类,界定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知情权以及占有、出售等问题的法律责任。针对数据的权属问题,研究数据开放的费用问题,确定哪些数据可以免费,哪些数据需要收费,收费数据的费用构成及依据等。此外,还要界定数据和隐私问题,针对敏感性数据确定不开放的依据,确保开放数据不涉及国家秘密和个人隐私。

尽快制定政府数据开放指导意见。制定我国政府数据开放的指导意见,明确数据开放的目的、目标。在国家层面做好统筹规划,明确数据开放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应用厂商、个人用户、平台方等各方角色权利和责任。制定数据开放目录,说明数据开放的领域和数据清单,以数据目录为抓手,推进部门和各级政府加快数据共享。制定数据开放路线图,明确开放步骤和行动方案,切实推进全国政府数据开放。

西方经济学分析范文第3篇

论文提要: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日益繁荣,房价居高不下是城镇居民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在这样的条件下,如何解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发挥经济适用房应该发挥的作用,值得深入思考,本文希望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经济适用房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为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建设提供更多的建议,

一、经济适用房的产生和发展

1998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经济适用房的概念。这份文件同时明确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房为主体的多层次城镇住房供应体系,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即高收入者购买或租赁市场价格商品住房,中低收入者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最低收入者租用政府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由地方政府统一组织建设,面向中低收入家庭,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为目的,是一种由政府提供了相关优惠政策的、只获取微利的普通商品住房。

经济适用房作为我国住房供应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某种政策倾斜来扩大住房供给,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经济适用住房的作用主要应体现在:解决部分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优化房地产市场供应结构:平抑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促进居民住房消费i缓解城市旧城改造和房屋拆迁矛盾;促进城郊结合部等特殊区域的发展。

但是,在经济适用房建设以及销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它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它并没有真正满足老百姓的愿望和要求。目前的现状是,经济适用房并没有很好地体现经济和适用的特点,和普通商品房没有太大的区别:且真正需要经济适用房的低收入人群并没有享受到经济适用房应给予他们的福利。

二、基于委托理论分析经济适用房开发过程中的问题

(一)委托理论的基本概念。委托关系是经济社会中广泛存在的社会关系。如果当一个需要通过另一个人的行动来获得自己需要的利益,那么委托关系就产生了。如果某个个体想获得某种利益,但自己又没有能力去实现这个目标,而只能委托别人替自己完成,那么这个人就是委托人,而后者就是人。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来说,委托人通常处于信息劣势,而人处于信息优势。

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具有信息优势的人可能会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行动,而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指契约发生前,契约一方隐藏自己的私有信息,或者提供不真实的信息,以谋取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另一方的利益。道德风险是指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契约发生以后,契约一方选择有损于另一方的机会主义行动,以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委托理论的基本内容就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委托人如何设计激励合同,规范人的行为,使人选择有利于委托人利益的行动。

(二)分析开发商在项目建设和销售过程中的问题。我国在进行住房保障制度设计中,经济适用房的运作不是由非营利性机构来封闭实施,而是由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开发商来运作,这本身存在着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因为政府和开发商的目标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政府实行经济适用房制度的目的是通过二次再分配的形式,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住房保障体制所追求的是公平合理的居住状况:而从经济学基本假设的角度来看,开发商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其本质特性,不管是开发经济适用房还是商品房,目的都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商品房开发直接表现为较高的利润率;而经济适用房是在不突破利润率上限的前提下,借助于规模经营、优惠的土地取得成本和税收减免等政策来实现高额利润。政府和开发商基于这样的制度条件而形成的委托关系,必然导致经济适用房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与初期目标产生较大偏差。

目前所采取的经济适用房开发模式是政府通过给予经济适用房开发商一定的财政补贴,如划拨土地、税费减半征收等措施,来降低开发项目的成本;开发商则负责经济适用房的开发、销售等全方位的工作,在要求的利润空间内制定销售价格;政府指定或者通过招投标形式选择开发商来开发经济适用房,开发商根据政府的相关要求进行开发建设。

签订开发合同后,政府无法直接观察到开发商的努力程度和工作状态,开发商通过提高开发标准、扩大商品房的比例、提高价格、隐瞒经济适用房性质等违规行为来欺骗政府主管部门,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利益,导致道德风险。地方政府与开发商进行博弈的过程中,开发商由于对项目的运作、资金投入、成本控制、生产技术等拥有较全面的信息,承担人的角色;地方政府因对开发商的信息掌握不充分,处于委托人的地位。地方政府在指定或者通过招投标选择开发商时,因信息不充分会导致逆向选择。正是由于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共同作用,不良开发商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愈演愈烈,进而导致了经济适用房价格偏高和开发标准的高档化。

三、基于寻租理论分析政府在监管和规划方面的问题

(一)寻租理论的基本概念。经济学里所说的“租”的原意是指一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获得的收入中,超过这种要素的机会成本的剩余。 广义而言,寻租活动是指人类社会中非生产性的追求经济利益活动,或者说是指那种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的非生产性活动。在现代社会中,更为常见的,也是更为高级的寻租方式则是利用行政法律的手段来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对既得利益进行再分配。这类寻租行为往往涉及采用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的办法来维护或攫取既得利益。

整个寻租活动包括权力主体的设租和个体的寻租。权力主体的设租,即权力主体在对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和管理过程中阻止供给增加,人为造成某种生产要素的供给弹性不足,从而形成权力主体获取非生产性利润的环境和条件,这往往是从权力到金钱的过程。个体寻租,即个体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获得特权以维护既得利益的活动。寻租过程通常会表现为,由利益驱使获得权力,再由权力获得利益。

(二)分析政府在经济适用房监管和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和建设,国家给予了用地优先划拨、免收土地出让金、开发贷款优先发放、减免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等诸多优惠政策,自然诱使开发商们竞相向主管部门寻租,以“经济适用房”之名行“商品房”之实。而对于拥有审核开发商资质、分配经济适用房等权力的主管部门及负责人来说,一旦认识到手中权力的市场价值,“造租活动”也会伴随着开发商的寻租迅速蔓延。

缺乏制衡的权力运用很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商品化,从而为寻租提供了温床和土壤。从法律法规建设方面来看,我国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尚待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漏洞和空白较多,无法可依、有法难依、有法不依的现象同时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对寻租活动进行监督的效力。由于信息不对称,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更是流于形式,缺乏应有的力度。

由于受到经济租的诱惑和影响,在部分经济适用房项目的规划过程中,也就难免因为要照顾开发商的利益而出现不合理的地方。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资源的有效配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开发商为维护自己通过寻租获得的利益,就希望政府保持对土地等资源的控制权,或者通过某种“隐形市场”支配和影响资源配置。政府对市场的垄断及政府扶持下造就的企业垄断排除了公平竞争的可能性,使得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和价格机制不能良好地运行,导致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失灵,给消费者和经济适用房市场带来潜在损失。

四、经济适用房存在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从委托的角度分析对策。从政府和开发商之间的委托关系来看,要解决经济适用房开发中的问题,也就是要预防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根据委托理论,规避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可以通过制定权利和义务、责任和利益相制衡的竞争和激励约束机制,将委托人的风险不同程度地转为人的风险,从而促使人选择有利于委托人实现目标利润最大化的行动。

西方经济学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租金补贴;实物配租;供求效应;分配效率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5.4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5-106-02

一、对房屋租赁市场供求的影响分析

假设:(1)廉租住房保障面积标准是Xm2/人;(2)房屋租赁市场中的均衡价格是P*,均衡数量是Q*;(3)廉租住户在均衡价格P*能够租到的房屋面积为Q1;(4)当廉租住户对房屋的支付能力与市场上的房屋租金存在差异时,租金补贴补全缺口。

(一)廉租住房租赁市场中租金补贴的供求影响

首先,租金补贴是政府通过现金补贴的方式来提高廉租对象个人支付能力,以实现增加其对廉租住房的消费。横轴表示租赁房屋的数量,纵轴表示租金的单位价格,D1表示刚开始时一个廉租对象的需求曲线,S表示廉租住房租赁市场的供给。由于廉租住户收入预算有限,只能在租金降低到P1才能负担起X量的房屋,由于目前市场租金价格是P*,因此存在(P*—P1)的租金缺口。假设政府租金补贴量为(P*—P1),相当于增加了廉租对象的收入。如果廉租对象将租金补贴用于购买住房,则市场上房屋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到D2,在供给不变仍为S的情况下,市场租金价格将上升,均衡价格为P2,均衡数量为Q2。由此可得知,房屋实际消费量有所增加,增量(Q2—Q1),但廉租对象最后是按照P2的房屋租赁价格住到Q2的房屋量,达不到X的住房保障标准。

图1 租金补贴配租方式的供求效应

因此,如果要使得租金补贴配租方式达到理想效果,第一,消费者能在市场上找到低租金的房屋;第二,得到租金补贴的低收入家庭能够自觉将其用于房屋租赁而不是其他用途;第三,市场上房屋供给充分。

(二)廉租住房租赁市场中实物配租的供求影响

首先,实物配租是政府通过直接定向给廉租对象提供住房,减少了市场上的房屋租赁需求,最后对市场供求产生影响。如图2所示,横轴表示租赁房屋的数量,纵轴表示单位租金价格,D表示市场需求曲线,S表示市场供给。以P*和Q*分别表示房屋租赁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假设有N个廉租住户,市场上所有廉租住户在P*的价格上能消费N·Q1。届时,政府通过实物配租将租金价格小于P1补足廉租住户相对于设定的保障标准X之间的差异(X—Q1)。政府的这种做法是游离于市场运行之外的,因此减少了廉租住户的对市场住房租赁的需求。因此,市场需求由D向左移动为D3,Q*—Q3=N·Q1。由此可得知,房屋租赁市场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下降。因此,如果要使得实物配租方式达到理想效果,需要支持正常供给的市场途径和谨慎筛选廉租住户。

图2 实物配租方式的供求效应

二、对廉租住房资金分配的效率分析

从两个方面考察廉租资金分配效率,一是住房面积达标率,指的是廉租对象可选择的住房面积与住房保障面积标准的比率;二是资金使用效率,指的是廉租住户的收益与政府支出的比率。假定:(1)廉租住户的预算收入为Y,有房屋H和非房屋N两种商品类型;(2)市场上房屋的租金价格是Ph,非房屋的价格是Pn;(3)廉租住房的保障面积标准为Hx。

(一) 实物配租的分配效果

假定政府配给廉租住户的住房面积保障标准为Hx,单位租金为Px,则个人需要支付的房屋租金R=Hx·Px。一般情况下,只有R≤Ph·H0时,廉租对象才可能申请廉租房,否则很难压缩其他商品的消费支出以扩大住房面积。因此在Y不变时,R≤Ph·H0,购买非房屋商品的消费量保持不变或者上升为Nx,即Nx≥N0。E(Hx,Nx)是廉租住房保障下的消费选择点。如图3所示,E和C的效用是一样的。政府以实物配租的方式使得廉租住户的房屋租赁达到Hx,给廉租住户增加了Y2的现金补贴,Y2=Ph·H0-Px·Hx。Y3是政府提供Hx的成本,即Y3=Ph·Hx-PxHx。因此,Y2/Y3则表示廉租资金使用效率。Y3-Y2=Ph·(Hx-H0)>0,说明了政府支出没有充分地转化为廉租住户的收益,因此(Y3-Y2)就是损失了的廉租资金使用效率。

图3 实物配租方式的分配效率

因此,在实物配租方式下,虽然住房面积达标率能保证为100%,然而政府的资金分配效率损失较大。

(二)租金补贴的分配效果

如图4所示,当政府不限制租金补贴用途时,如果政府通过支出Y3的现金补贴,增加了廉租住户Y3的收入,此时预算线将向右平移到I3,资金的使用效率等于100%,然而由于缺乏对廉租住户住房面积的约束,D(Hm,Nm)的效用是最大的,但是Hm小于住房保障标准Hx。当消费组合点落在EK之间时,廉租对象获得的效用大于等于等量资金下实物配租的效用。当消费组合点落在EK之外时,效用是劣于同样情况下的实物配租,有可能发生住房面积多于补贴标准或比补贴前要少的极端情况。

图4 租金补贴方式的分配效率

因此,在租金补贴方式下,房屋租赁不能达到廉租住房保障的标准,会出现过少或过多的现象,但是相对于实物配租来说,资金使用效率较高,甚至能够有100%。

综上,通过多角度的对实物配租和租金补贴方式的经济效应分析,明晰了两种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对廉租住房制度的创新和改善提供了便利。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的环境下,不同配租方式经济影响的优劣,要全面综合考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地选择配租方式。

参考文献:

西方经济学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学习状况;对策

基金项目: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2011年度本科生科研基金项目“对大学生《西方经济学》课程学习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以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为例”中期成果;项目负责人:林哲煜;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为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会计2010级11班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2年9月3日

《西方经济学》作为我国高等院校财经专业的核心课程,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为了达到教与学的有机结合,应当全面了解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状况。基于此,本课题小组于2012年5月,开展了一次问卷调查。面向新疆财经大学商务学院的会计、财务管理、金融、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大学生发放书面调查问卷550份,收回有效问卷541份,有效率为96.9%。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概述

(一)整体学习兴趣较高,部分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培养。调查结果显示,对西方经济学课程是否感兴趣问题,76.24%的学生表示感兴趣,23.76%的学生回答“否”。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这是学好该门课程的基础和前提,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课前才有可能主动地去预习,课上才有可能注意力集中地听老师授课,课下也才有可能去主动地复习。

然而,调查结果也同时显示,相比较西方经济学的微观经济现象及理论而言,学生对宏观部分的兴趣更大一些,但比例相差不大——对微观部分感兴趣的占25%,对宏观部分感兴趣的占38.3%,两者都感兴趣的占34.2%;还有23.76%的学生表示对西方经济学不感兴趣。这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不可小觑。作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专业基础课,对西方经济学不感兴趣或者部分不感兴趣,都是不可取的,十分有害的。因此,老师应当适时加以强调和引导,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兴趣。

(二)整体学习目的明确,少数学生学习目的应当重立。关于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32.75%的学生表示是为了提高思考问题的能力,37.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接受获得并积累知识,17.75%学生觉得是必修课应该上,有1.75%的学生是为了考研,有1.25%的学生是其他原因;在回答学习西方经济学是更注重知识的获得,还是获取知识的能力问题时,46.25%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西方经济学获取知识的能力重要,36.25%的学生觉得知识和能力都重要。这表明,从整体上看,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目的是明确的,注重提升思考问题能力同时,能够获取更多的知识。

不过,仅有1.75%的同学选择是为了考研,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部分学生对西方经济学对考研的重要性并不是很了解,也可能因为学习这门课程时还处在大一大二阶段,学生还没有明确是否考研。所以,对于有志向考研的学生应该十分重视对西方经济学的学习,为考研打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有9%的学生表示学习西方经济学是为了应付考试,很显然,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是不正确的,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予以教育和引导。

(三)整体学习态度端正,有的学生学习态度尚需引导。对“无选择的情况下,同学们只好硬着头皮去上西方经济学”这一问题,有72.5%的学生“不同意”,15.8%的学生“完全不同意”,只有11.7%的学生持相反意见;关于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获取方式,有45%的学生认为是“主动获取”,而51.6%的学生则表示是“被动的接受老师讲授”而获得的,另有3.4%的学生认为是介于二者之间。这表明,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是积极和端正的,愿意学习西方经济学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获取上,主要是依赖于老师灌输式的课堂教学,课前一般不会主动预习,课后复习也做得不够充分;部分学生对西方经济学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到位,学习态度还不够端正,包括重视程度、主动获取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尚需要老师的进一步督促和引导。

(四)整体授课方式较好,个别传道解惑方式有待改进。在回答西方经济学的教学方式对学习情绪影响程度的问题上,有70%的学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影响大。这说明,学生希望老师能用比较有趣或者比较容易提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知识的理解能力。关于西方经济学授课方式问题,有50.7%的同学认为授课方式灵活,按学习需要来制定课程安排,42.5%的学生认为授课方式比较单一,老师只按自己的方式授课,6.8%的学生选择了“其他”。可见,整体上看,现行授课方式可以被大部分学生接受,但是传道解惑方式有待改进。

(五)整体教学效果初现,实践运用能力培养应该加强。就西方经济学的掌握运用方面,有31%的学生表示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4%的同学觉得可能对以后的学习有所帮助,13%的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该课程各主要流派的发展历程和经济学理论前沿,12%的学生能够运用该理论分析显示经济问题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10%的学生认为能够用该课程理论开展一次科研活动,只有10%的学生认为目前收获不大。这说明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效果初步显现。

就“能否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有14.71%的学生回答“可以”,24.51%的学生认为“大部分可以”,还有48.04%的学生觉得“少部分可以”,只有12.75%的学生以为“不可以”,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认为西方经济学的实践性不够强,只有少部分理论能解决实际问题。这表明:由于西方经济学理论偏重理论,与现实有差距,运用到实践中有一定难度,对学生能力要求是很高的,对于如何提高学生西方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是摆在老师和学生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对策分析

(一)增加学习时间。西方经济学知识点繁多复杂,难以掌握,要在两个学期内系统掌握比较困难,应当适当增加课时,对于非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可以增加3个课时左右,而对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可以安排4个课时左右甚至更多。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因此,学生自己要加强自主学习。一是学生要注重课前的预习和课后的复习,多看一些有趣相关的辅助教材,注重自学能力的锻炼与培养;二是学生要勤学勤思,不懂就问,遇到问题应当及时请教老师、同学,还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网上搜索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三是老师要倡导和鼓励学生自学,树立和提高学生自学的信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丰富传授内容。西方经济学的精髓在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思维过程。如果只是向学生讲解传授各章节的知识,不交论或模型的来龙去脉,忽视逻辑分析和推导,学生就难以理解西方经济理论的形成思路。特别值得注意是,西方经济学是以外国经济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在传授时应当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经济问题也列为研究对象,以便学生理解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同时,还要跳出书本,注重实践与运用,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优化传授方式。西方经济学中有着许多难以理解的图像、模型和专业术语,学生对数学工具的应用普遍感到不适应。初学时学生大多对复杂的几何图形、数学公式、数学证明不太适应,不理解这些图形和公式的经济学涵义,很难把它们与文字描述统一起来。假如老师只是告诉学生直观的含义,学生还是无从着手,摸不着头脑,容易产生困惑,进而认为西方经济学是枯燥的、沉闷的。因此,应当进一步优化传授的形式,比如,配备更多的先进多媒体设备,延长多媒体教学的时间,添加视频资料的播放,增加教与学互动的形式、内容与时间,以生动、有趣、快乐的传授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增加师生互动交流和学生之间讨论的时间等。不可否认,每个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每个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式也不尽相同,学生选择老师也选择教学方式,采取自主选课的方式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也是学生选择或者说改进教学方式的一种手段。但是,传道解惑方式有待改进不仅限于此。

主要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