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

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

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土壤污染;域外借鉴;立法构想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一、土壤污染概述

农业在我国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而粮食生产离不开土地,土地生产粮食又依赖于肥沃的土壤,这是毋庸置疑的。最起码在现在是这样的,毕竟无土栽培技术还不能够大规模的应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耕地在日渐消失,我们的土壤污染现状形势严峻,仅仅依靠零散的法律规范并不能改变土壤污染的现状。

(一)土壤污染的概念及特征。土壤污染通常指由于人们生产生活而产生的污染物渗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而损害土壤自净能力,引起土壤质量恶化,进而破坏土壤性能的活动。土壤污染是污染物在土壤中长期积累而产生的结果,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具体而言,土壤污染具体以下几个特征:

1、形成的长期性。土壤污染形成的长期性归因于土壤自身的特性。土壤本身具有净化能力,一定量的污染物渗入土壤并不会对土壤的质量等性能造成大的影响,污染物的运动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

2、污染的隐藏性。土壤污染是一种渐进的、潜在的形成过程,对于土壤污染的检测往往要依靠对土壤的采样、化验等科学手段。假如一块土地,单凭肉眼都能看出土质的恶化,那么这块土地已经达到不可挽救的地步了。

3、污染的难治理性。土壤污染是一个长期污染物积累的过程,对于治理更是一个十分艰巨而漫长的过程。一般的农药等化合物造成的污染,经过几年的时间才可能恢复,但重金属的污染却可能经过几百年的时间仍然存在于土壤中而影响土质。

(二)土壤污染的危害及现状。从土壤污染的特征,我们也能知道,土壤污染是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类型,它对于环境的影响不是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可以止住的。土壤污染不仅对粮食生产有很大影响,而且对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更有十分严重的影响。2013年5月出现的“镉大米”事件,就是一记警钟,一些地区人们已经出现了“痛痛病”的病例。土壤污染已经由一个环境问题,上升到民生问题。因此加大对土壤污染的整治刻不容缓,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改变立法零散,治理无力的状况。

二、国外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情况

相比来讲,我国的法治进程起步比较晚,为了解决一些现代化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法律借鉴。对于土壤污染的防治立法方面,大体可以了解一下日本和美国的立法情况。

(一)日本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日本开始对土壤污染的重视也是付出了惨痛的代价的。20世纪六十年代,由于重金属镉污染,使日本爆发了“痛痛病”,很多日本国民出现肢体疼痛,无力行走等症状,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事后,日本政府开始着手土壤污染的防治工作,于1970年制定了《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并根据此法明确将镉、铜、砷3个项目指定为特定有害物质。1999年颁布《Dioxine类物质对策特别措施法》,确立了预防对策和修复对策等一系列措施。

2002年日本制定了《土壤污染对策法》,对调查的地域范围、超标地域的确定,以及治理措施、调查机构、支援体系、报告及检查制度(杂则)、惩罚条款进行了规定,并规定了成为土壤污染调查对象的土地条件及消除污染的土地基准等。该法案运用环境风险应对的观点,对工厂、企业废止和转产及进行城市再开发等产生的土壤污染进行了约束,使土壤污染防治法更加系统、更具有可操作性。

(二)美国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立法。美国对于土壤污染问题的重视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洛夫运河污染事故”,1977年美国颁布了超级基金法,建立了一套在法律、管理制度以及技术规范方面比较完善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同时,对土壤污染采取“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明确了政府的责任,规定了美国环保局(EPA)根据《超级基金法》实施整治行动时具体程序。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综合环境反应、补偿和责任法》(即CERCLA),使得土壤污染而产生的纠纷有法可依。CERCLA最大的特点就是确定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于各国立法有很大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日本与美国的立法也正反映了这样的一个立法模式:先有污染事例,再紧急立法治理。别人已经走过的老路,能够指导我们实际的就要积极借鉴,更何况当前我国的土壤污染问题也正是形势严峻之时,个别地区也发生了怪病事例。

三、我国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现状

国外许多国家为了治理土壤污染问题,都积极地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形成了系统的、完整的预防、治理和保护体系。而我国的现状却是:缺少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法规,尚未形成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和管理机制,我国现行的土壤环境保护标准体系也不完备。仅有的涉及土壤保护的法律法规也散见于《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及大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等等法律法规之中,缺乏系统和可操作性。粗略地了解一下土壤防治法律的规定,我们就会发现,它们大多是宏观性的或者是浅显的应对对策而已,对于缓解当前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形势,解决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安全、民生问题,还是十分困难的。

四、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立法构想

国外一些立法模式和具体规则,对于我们而言都是一种资源,一种能够丰富和完善自己的资源。国家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发达国家走过的路往往发展中国家也要走,而发达国家走过的弯路,就是发展中国家要予以避免重蹈覆辙的老路,因此我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就要做到“借鉴+创新”。

(一)域外借鉴

1、划定区域,区别污染地区、污染类型的特点治理。由于不同的污染物造成的区域,采取不同的标准,这同样是毋庸置疑的,如我国盐碱地和红壤地,就需具有不同特点,可能要采用不同方式治理。对于区域的划分,可以借鉴日本做法,根据土壤的应用功能、保护目标等分别划定“农业用地土壤污染对策区域”和“工业用地土壤污染对策区域”。

2、实施土壤污染动态监测评价制度。20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开展了土壤环境监测研究。随后日本、英国等国相继展开了土壤环境监测工作,并建立了相关的土壤环境监测系统。我国还没有建立常规性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因此,要加快建立我国土壤生态监测系统,来应对严峻的土壤质量变化形势。

3、建立土壤污染防治基金。美国的《超级基金法》就是为了治理土壤污染的信托基金来提供资金支持,而最初资金的来源就是通过向污染企业等相关主体进行征税。我国现实也存在这种对于污染者排放污染物而应支持的对价。对于这种资金,我们不一定非得采取基金方式运作,但国家主导建立一个防治土壤污染的资金支持形式却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自我创新

1、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想治理好土壤污染问题,单单借鉴国外的经验还是不够的,还要与我国的实际相联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把外来的制度本土化。同时,我们应结合土壤污染源普查结果,根据我国土壤污染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

2、划分部门,明确职责。我国当前对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问题之一就是责任不够明确,往往是“多龙治水”的这样一种状态。因此,在制定土壤污染防治法的时候,要努力建立一整套的土壤污染责任体系。谁的监管区域谁负责监督,谁的污染责任谁负责治理等等明文规定。

3、政策导向,公众参与。在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加速期,商业的巨大利益诱惑,加上种植业的效益不高,越来越多的农民要脱离土地,从事商业等行业。国家对此采取农户补贴、国家限价收购等政策来支持、引导农民种植粮食等作物,取得一定效果。在土壤污染治理问题上,单单依靠政府一样力量有限,有必要采取政策引导公众参与。此外,土壤污染的发生,除了工业企业外,人们平时的生产、生活对土壤的影响一样很大,故对于宣传科学的生态观,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样意义重大。

主要参考文献:

[1]赵梅.土壤污染防治立法研究[J].北大法律信息网.法学文献.

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范文第2篇

1 当前阶段土壤污染治理方案分析

1.1 重金属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土地污染之中,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多种类型的土地污染,而在这些种类较多的污染之中,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是现阶段土壤污染之中的主要类型。经过调查显示,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主要成因是工业生产之中所产生的废水,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往往会含有数量比较巨大的金属离子,虽然目前我国已经积极的开展污染治理行动,但是在一些地区还是存在乱排污的情况,这些未经过科学处理的废水直接流入到土壤之中,在积年累月的污染之下,就会给土壤之中的结构造成严重的破坏,进而使得土壤失去原有的肥力。为了能够全面的处理好重金属类型的土地污染,现阶段治理人员主要通过化学方式对土壤进行处理,在保证不破坏土壤生态结构的基础上,使用能够和土壤之中重金属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元素,让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在和化学元素相互作用的情况下被氧化或者还原,从而达到治理重金属污染的目标。

1.2 化学类型污染的防治分析

除了重金属类型的污染之外,化学类型的污染对于土壤的危害也是极其严重的,并且相对于说其他污染来讲,化学污染的情况略显复杂,导致化学污染出现的成因也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化工行业产品种类上具有多样化,并且相应的生产工艺也在升级,这也就导致了其生产过程之中需要使用更多的化学原料,而这些原料在往往也就会使得废水对于土壤的污染更加的严重;另一方面,在目前的农业生产过程之中,为了能够达到良好的产量,农业工作者一般会使用相应的化肥以及杀虫剂,在使用不当的情况下就会造成土壤出现污染的情况。化学元素对于土壤产生污染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当这些化学元素进入到土壤之中的时候,会对土壤之中的酸碱性造成影响,使得土壤酸碱性失衡,最终造成土壤之中的肥力下降。面对这样的污染情况,目前的措施主要有2种,一种是通过分析土壤中的元素含量进行能够吸收或者是反应的元素利用,使土壤中的有害元素减少或者消失;另外一种就是通过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降低化学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2 土壤污染防治的科学原则

2.1 整体优化原则

目前的土壤防治,遵循的最基本的原?t就是整体优化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注重的是土壤防治的整体性效果,因此在利用此原则进行土壤污染防治时,主要进行3方面的工作:首先是污染效应要最小化,也就是在整个治污的过程中,要保证整体效应的最大化,将污染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其次是要进行污染控制和清洁生产。因为要考虑到整体最优,因此一方面进行治污,一方面进行清洁生产,投入和产出两不耽误。最后就是要做到整体环境效益的最佳。通过整体优化,实现土壤对环境的最小化污染或者是零污染,将土壤污染的影响降到最低。

2.2 生态恢复原则

之所以要进行土壤污染的治理,其根本原因就是要恢复土壤的生态作用,使其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在土壤污染治理时要本着恢复生态的原则来进行。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进行土壤生态作用的恢复,首先就是要协调这种因素对土壤的影响,做到元素的综合利用,通过综合效益实现土壤的生态型特征。其次就是要积极利用农家肥料进行对土壤的肥力改造。农家肥料的生态效益比较高,利用农家肥可以使得土壤快速恢复原始属性,具备良好的生态效益。

3 土壤污染防治研究展望

3.1 农业非点源污染问题

一般来说,工业点源污染由于具有固定的污染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只要给予一定的资金和适当的技术投入,就较容易得到治理。相反,农业非点源污染由于没有固定的污染源,往往具有潜在性、复杂性和隐蔽性的特点,因而是不容易得到有效地控制的。正因为如此,英美等发达国家最近几年来对这一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我国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及肥料和农药的广泛使用,农业非点源污染日益严重,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研究也将受到应有的重视。

3.2 环境生物技术与土壤生物多样性

生物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已成为目前十分活跃的领域。然而,这些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应十分注意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生物安全的问题,并进行生态风险分析。此外,还应该考虑到生物技术副产物的合理处置。在处置之前,应评价其潜在危害性,包括对土壤生物多样性、作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3.3 土壤污染修复技术

近年来,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和有机污染等)修复技术的研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内容涉及固化修复、玻璃化修复、热处理修复、冲洗修复、泵出处理修复、动电修复和植物修复等。在植物修复技术中,植物抽提作用、根际过滤作用和植物固定作用有了比较深入的研究,特别是野生超积累植物的筛选和有目的的应用比较引人注目。可以预料,随着1997年全球土壤修复工作网亚洲与太平洋地区分中心在南京的成立和正式启动,土壤污染修复技术的研究将成为中国今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中的热点问题之一。

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壤污染;分析

中图分类号:X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我国土壤环境存在污染情况底数不清,监管能力薄弱、科技支撑不够、法规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社会意识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土壤污染环境新旧交织,部分地区土壤污染已经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土壤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土壤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因此,借鉴国外土壤污染治理的成功经验,全面提升我国应对土壤污染的技术水准和管理能力,避免土壤受到污染,防止土壤污染问题,对于保护和改善土壤生态环境,保障人类的身心健康,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土壤污染概述

土壤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有毒物质进入土壤,积累到一定程度,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性状和质量变化,构成对农作物和人体的影响及危害的现象。

土壤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的废水及固体废物、大气中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通过沉降和降水落到地面的沉降物以及农药、化肥、牲畜的排泄物等。土壤污染的危害:受到污染的土壤,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改变,如土壤板结、肥力降低、土壤被毒化等,还可以通过雨水淋溶,污染物从土壤传入地下水或地表水,造成水质的污染和恶化。受污染土壤上生长的生物,吸收、积累和富集土壤污染物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可造成对人的影响及危害。如日本富山县引用含镉废水灌溉农田,使土壤受到了严重的镉污染,致使生产出的稻米也含镉,使数千人得了骨痛病。

2 土壤污染产生的原因

2.1 过量施用化肥

我国每年化肥施用量超过4100万t。虽然施用化肥是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但长期大量使用氮、磷等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土壤板结、耕地土壤退化、耕层变浅、耕性变差、保水肥能力下降、生物学性质恶化,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未被植物吸收利用和根层土壤吸附固定的养分,都在根层以下积累或转入地下。

2.2 农药是土壤的主要有机污染物

全国每年使用的农药量达50万~60万t,使用农药的土地面积在2.8亿hm2以上,农田平均施用农药13.9 kg/hm2。直接进入土壤的农药,大部分可被土壤吸附,残留于土壤中的农药,由于生物和非生物的作用,形成具有不同稳定性的中间产物或最终产物无机物。

2.3 重金属元素引起的土壤污染

全国320个严重污染区约有548万hm2土壤,大田类农产品污染超标面积占污染区农田面积的20%,其中重金属污染占80%,粮食中重金属镉、砷、铬、铅、汞等的超标率占10%。被公认为城市环境质量优良的公园存在着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使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砷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硫化矿产的开采、选矿、冶炼也会引起砷对土壤的污染。汞主要来自厂矿排放的含汞废水。土壤组成与汞化合物之间有很强的相互作用,积累在土壤中的汞有金属汞、无机汞盐、有机络合态或离子吸附态汞,所以,汞能在土壤中长期存在。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尾气沉降,磷肥中有时也含有镉。

2.4 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污水灌溉农田面积超过330万hm2。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含有氮、磷、钾等许多植物所需要的养分,所以合理地使用污水灌溉农田,有增产效果。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中含有重金属、酚、氰化物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将污水中有毒有害的物质带至农田,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2.5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在大气中发生反应形成酸雨,通过沉降和降水而降落到地面,引起土壤酸化。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 km范围的点状污染。

2.6固体废物对土壤的污染

污泥作为肥料施用,常使土壤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工业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向土壤直接倾倒,由于日晒、雨淋、水洗,使重金属极易移动,以辐射状、漏斗状向周围土壤扩散。

2.7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对土壤的污染

禽畜饲养场的厩肥和屠宰场的废物,其性质近似人粪尿。利用这些废物作肥料,如果不进行物理和生化处理,则其中的寄生虫、病原菌和病毒等可引起土壤和水域污染,并通过水和农作物危害人群健康。

2.8放射性物质对土壤的污染

土壤辐射污染的来源有铀矿和钍矿开采、铀矿浓缩、核废料处理、核武器爆炸、核实验、燃煤发电厂、磷酸盐矿开采加工等。大气层核试验的散落物可造成土壤的放射性污染,放射性散落物中,90Sr、137Cs的半衰期较长,易被土壤吸附,滞留时间也较长。

3 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3.1 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增强土壤净化能力

向土壤中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使其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针对有机物污染,用植物、细菌、真菌联合加速有机物降解。针对无机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复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属从土壤中带走。

3.2强化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

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筛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选择有代表性的污灌区农田和污染场地,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重点支持一批国家级重点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为在更大范围内修复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积累经验。合理利用污染土地,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以减少食品污染。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了解水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污染物随机进入土壤。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增施有机肥同时采取防治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在生产中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4 结束语

土壤污染是环境污染的重要环节,是污染物摄入人体、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锁链。它可导致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有害物质在植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使污染物进入人体,进而危害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 蒋兰香.土壤污染刑事责任探究, 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2007.8.12~15・兰州)论文集.

[2] 张梓太.环境法律责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3] 凌欣.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研究. 2006 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2006.8.10~12・北京)论文集.

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对策

近年来,我国的环境不断恶化,国家更加重视对环境的保护。环境资源的合理发展会帮助我国的经济不断的提高,而环境监测就是环境保护管理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环境的现状提出合理的规划和实施路线,然后进行具体的环境监测,通过高科技技术,对计划进行一一实现。在我国的高度重视之下,全国在大规模的开展土地污染调查,这会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带来好的帮助。下面就来探讨目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状况。

1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和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随之忽略的就是环境保护。近年来,我国土壤环境保护形势十分严峻。随着我国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了土地的资源越来越匮乏,从而产生的问题就是粮食的不足,从原本的粮食出口国变为了粮食进口国。随着土地资源的越来越少,其环境质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土地环境污染的途径特别多,而且想要对污染状况进行分析,需要从很多方面进行调查,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困难的过程。土地出现无机和有机混合污染的情况,这是我国面临的十分严峻的一大问题。因为土壤环境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带来了很大的考验,甚至一些重工业企业和矿业企业对土壤环境不重视,大大加快了土壤环境的污染,使得土壤环境污染非但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而且越来越严重[1]。土地污染不但对人们的健康带来不好影响,还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所以土地环境污染治理是一定要进行的。国土资源部门在全国各地调查走访,其结果显示系列地球生态化学问题最为突出,而且局部地区土壤污染问题严重。并且污水灌溉耕地的面积在不断的增加,使得土壤受到了重金属的污染。土地环境污染是不可逆的,并且会长期影响我国环境资源保护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也会有着很大的抑制作用。这就是我国目前土壤环境污染的现状,而土壤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也很严峻,需要我们注意并且及时解决[2]。第一大问题就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不到位,导致防治的效果不明显,尤其是资金的投入问题,因为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防治基础特别薄弱。虽然我国意识到土壤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但是如果不解决防治问题不大力投入资金,就会对环境保护没有实际意义上的效果。并且防治的针对性不足,难以对各地土壤环境污染得到有效的解决和缓解。而且在一些地方没有明确地规定针对土壤污染防治,导致了很多部门和群众没有意识到土壤污染的严重性。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生产的农作物受到土壤污染的影响,使其内部营养成分发生很大的改变或者有害物质超标,不但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影响,对于出口的产品也会在国际市场产生很多的不利影响,使我国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2国内外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情况

环境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问题,不只是我国有着严峻的土壤污染问题,国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土壤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在国外对土壤环境监测实验,是美国首先进行的。而随后,日本,英国,德国,俄罗斯等经济大国也相继展开了土壤环境监测研究。这些国家通过对土壤环境污染问题进行监测,建立了很健全的监管系统,值得我们去应用和学习。有些国家还颁布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对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要求和实践按照严格的规定执行。在随后的很多年间,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陆续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并且十分重视土壤污染的改善和治理[3]。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开始重视土壤环境的监测调查和研究,并且通过采集土壤当中的化学用品建立了一些近代土壤元素分析方法,并且出台了相关的研究成果,供人们借鉴。近些年来,国家环境保护组织通过连续几年的调查监测,了详细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并且提出了很多有用和有效的规范方法,进而带动了我国各个地区积极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这样一来,我国便初步建立了全国性的土壤样品资源库,并且对这些土壤调查监测的文件进行保管,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技术人才,提高了国内土壤环境监测水平,对国家土壤监测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我国在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方法存在着很多不健全的漏洞,并且监测方法并不是十分规范,难以在当下得到有效的利用,达不到国家的需求。并且在现有的标准下采用的检测技术相对于一些发达地区来说相对落后,而且许多设施和硬件等条件也达不到先进的水平。因为缺少了先进的监管技术和工作方法,所以对一些地区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带来很大的挑战。并且在国内,因为地区的不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技术发达程度也不尽相同,这样也给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3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

上面详细的分析了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现状和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在新形势下,我国只有建立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并且大力加强土壤环境管理技术,以基本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基础,用科学的监管和安全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监测,确保质量。

3.1监测点位的建立

近年来,我国不断地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进行着标准测量的逐步开展,并在土壤污染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连续的工作原则,对一些重点工地和土壤基地进行详细的勘测,建立重点监测点位体系,以五年为一个周期,对这些点位进行系统化的基本监测。然后对这些点位的土壤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并且制定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3.2采样的方法和制样的方法

将记录过点位坐标的样品进行采集,然后在采集点采集0~20cm表层土壤。根据科学的迁移情况分析出采集面儿的样品污染情况,认真记录,然后进行风干,风干时要将样本土壤放置风干盘中,去除土壤中的杂质,然后搁置在阴凉处进行自然风干。风干以后进行粗磨加工和细磨加工两道工序,进行完两道工序以后就可以对新鲜样品进行监测和分析。

3.3评价方法和监测方案

在全国土壤环境监测网络建立之后,就要按照国家规定的目标进行土壤监测工作。对于不同的监测点位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监测。监测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质量,所以在各个环节就要进行认真的工作和记录。这样的检测是指将检测路线的基本要求在健全的质量管理网络之下,要保证土壤环境质量报告的科学可信程度,并且要用最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的效率,并且保存土壤样品档案,保证各个样品都可以进行合理的保管和复制。

3.4报告的编写

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采用的是每年监测部分重点区域和基础点位的制度,所以每年都要完成一份全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报告。在五年一周期的情况下要完成一份完整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家级报告,并且各省也要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合理的报告进行阐明,上交到国家,对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的研究带来更好的发展和帮助。

4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保障措施

首先,要建立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网络。这个网络的建立要由国家负责,并且由各个省市环境局进行辅助管理,保障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的质量。各省市要完成国家下达的土壤监测任务,并且上交到国家监管部门,保证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例行监测网络的成功构建。其次要建立和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法,由于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相当于其他国家而言起步较晚,问题较为突出,所以要对检测方法进行提高和强化。要以全国土壤实际污染情况为例,并且借鉴国外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法,保证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检测的技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强化土壤监测能力建设,保障土壤环境监测的质量。

5结束语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是根据国家的相关规定标准,要实施的主要任务目标。为了对我国土壤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就要大力加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的科学性。这样既保障了人们的健康不受到威胁,还会对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快的帮助,对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业耀,赵晓军,何立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路线研究[J].中国环境监测,2016,28(3):116-120.

[2]周亚.质量监测技术路线在我国土壤环境的研究[J].科研,2017,(2):00137.

土壤污染防治的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检测手段

植物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是保证地球绽放生命力的前提条件,从生态学分析土壤,土壤是物质分解的重要场所,也是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的成长离不开土壤,在耕地面积锐减的情况下,人们不得不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获取更多的植物果实,但是在获取更多植物的过程中必定会使用化肥、杀虫剂、除草剂等。虽然这些方式提高了作物产量,但是却对耕作的土壤造成了一定程度上污染。所以说为了对土壤进行治理,就必须采取相应的土壤检测措施,来提高土壤检测工作。

1 浅析土壤污染的定义及危害

1.1 土壤污染概念分析

植物的生长离不开土壤,土壤为植物生产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并且将水、营养物质以及所需气体供给植物使其可以健康成长[1]。近些年,人口迅速增长加之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了很多固定废物,由于处理不当导致很多有害物质随着雨水进入土壤,再加上农业化水平提高,大量的化肥和农药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导致土壤质量严重下降,因此影响到土壤正常性能发挥致使农作物产量下降都是土壤污染。

1.2 土壤污染有哪些危害

土壤在受到病原体的感染以后就能够传播各种疾病,这些病原体一般是通过带有病原体的人的粪便或者他们洗涤衣物的污水对土壤造成污染,当植物被种植在被污染土壤上会传染各种疾病;有毒化学物质污染土壤以后,间接的对人们造成影响,主要是通过农作物、地表水以及地下水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2 土壤污染的特点有哪些

2.1 隐藏性和潜伏性

土壤污染是经过长时间积累形成的,土壤污染对人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人体以及动物长时间食用被污染的植物,导致身体健康指数逐渐下降。因为土壤污染具有隐藏性和潜伏性,人们没办法感知[2]。例如,发生在苏仙区砷污染事件,导致380名农民住院,经过土壤测试中心检测,大部分农作物已经被污染,很多人都是食用了被污染的水稻而发生的砷中毒,据估计这次水污染对水稻的污染长达10年。

2.2 污染周期性长可逆性差

土壤产生污染以后,污染物在土壤中会发生迁移和转化,与此同时还会和土壤结合产生吸附反应,污染物在土壤中产生的化学作用具有不可逆转性,最后污染物会在土壤中产生难以溶解的化合物。土壤一旦被污染,一些化学有机物很难被分解,要想完成分解工作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2.3 治理困难且危害程度较深

大气和水体都被污染,切断污染源以后利用自然净化也会造成污染问题持续逆转的情况发生,而且较难降解的污染物经过长时间累计,用自然净化的手段是很难完成降解工作的[3]。有的时候还需要采取换土的方式解决土壤污染问题,土壤治理问题是一项耗时又费钱的工作,所以说土壤改善技术并未在我国广泛的推广。土壤污染危害程度较深,因为土壤污染潜伏性和污染周期性较长。例如,日本发生的铬中毒事件,从1963年共有130人患病,而且很多人食用含镉稻米而中毒,含镉稻米就是土壤污染的表现形式之一。据专家统计被镉污染的土壤要经过10到30年土壤才能被完全改善。

3 土壤污染检测手段分析

3.1 冲洗法完成检测工作

冲洗法的色谱分离技术是气相色谱法技术,它和分离化工成品较相符,其工作原理是色谱中气相和固定液之间不同成分拥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成分在气化条件下会在整个色谱柱中运转,经过气化处理以后会被多次分配,因为各个分解程度不同,我们可以经过科学分析他们在色谱柱中的运转速度,对各种农药残留进行采集和分析。

3.2 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是在典型液相色谱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创新分离技术。经过多年发展,高效液相色谱在检测环境中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检测方法,而且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范围较广,它可以对大气、水体、土壤污染进行综合性的分析,而且还可以对药物残留以及杀虫剂等污染物质进行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可以针对土壤污染隐藏性和潜伏性等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帮助检测人员高效快速的完成土壤污染检测。但是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有缺点,那就是其分析成本较高、液相色谱仪价格较高,日常维修费用高,所以说要想完善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就必须克服这几项缺点。

3.3 AFS检测方法

AFS检测方法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原子荧光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其他技术相比综合了原子吸收以及原子发射光谱的优点,是一项较为优秀的痕量分析技术,它的优点就是仪器结构较为简单,灵敏度较高、对气相干扰很少、分析多元素速度较快,所以说AFS检测方法被广泛的应用在土壤污染检测中。AFS检测方法缺点,某些元素对酸度要求较为苛刻、鉴定元素相对较少以及应用范围较为狭隘等方面,所以说要想使得AFS检测方法得到广泛推广,就必须改进AFS检测方法的缺点。

3.4 TG土壤检测方法

TG土壤检测方法是一种测量物质和温度关系的一种热分析技术,它具有操作简单、准确性高、快速灵感的优点。环境领域检测的研究关系到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TG土壤检测方法是通过检测化学转化过程,有利于分析污染性气体的形成,对防止和控制转化具有指导意义。

3.5 其他的土壤检测方法

在土地生态系统处理过程中,不同环境中的氧化还原也会影响各种污染物的存在情况,处理效率会对土地生态系统带来直接影响,所以需要对氧化还原环境积极了解以及科学调控。热重分析法是通过热天平来对温度进行控制,对物质质量以及温度进行有效控制。热分析技术,操作简单、精确度较高以及反应速度较快。因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所以现代人对土壤检测技术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要想完善土壤检测技术,就必须针对土壤污染检测技术的缺点进行改进,让土壤污染检测手段可以更广泛的应用到现代农业中,让土壤检测技术成为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

4 结束语

土壤检测技术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推广,土壤检测技术广泛的应用会改善农业重质土壤,从而提高农产品生产质量。土壤污染具有隐藏性和潜伏性、可逆性差以及难治理的特点,所以说及早的用土壤检测技术发现土壤污染,就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土壤污染情况的发生。如果要完成土壤污染检测工作,就必须对土壤检测进行分析,才能保证土壤污染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而最重要的是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土壤污染检测中。

参考文献

[1]房豪杰.我国环境中的土壤污染及检测手段的研究进展[J].上海电气技术,2010,2:1-5.

[2]康树静,王春风.环境中土壤污染情况以及检测手段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13:150.

[3]李叶.环境中的土壤污染及检测手段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