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环境的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网络;现状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205-02
1 基于网络环境的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1)反思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先进性。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中心的现代信息技术革命,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了大量的可以借鉴类比的资源。它跨越时空的局限,使教师不论城乡远近,都能分享到对教学的不同干支和不同做法,引发反思的意识,内化自己的行为。
基于网络实施反思性教学的策略之一就是开展同伴交流。通过网络这样一个平台,教师可以快捷地获取到国内外最新的教学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这些获取的信息资源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2)开展反思活动的交互性、时效性。
网上互动反思突破了时空限制,实现了教师个体的自主交流、教师群体的合作探究和交互学习。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想法在网络平台上开放出来。教师的同行或专家可以对其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并且给予适时的评论。这些评论会及时的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完善自己的理论研究或实践研究,进一步促进自己的教学教育工作。
(3)共享性。
网络的最大优势就在于信息共享,互联网上存在着大量的教学资源,可为网络中的所有用户共享。对于教师来说,网络的共享性一方面使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占有教学信息,有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另一方面,有利于他们正确地理解和整合教学信息。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反思最大的特点也是它的共享性,因为资源可以共享,自己通过教学实践总结的经验可以共享,这样一来,网上的学习资源更加的丰富了,来自网上的对自己的评价更全面了。这些都有利于教师开展进一步的反思活动。网络环境因其独有的信息资源的丰富性、先进性、共享性的特点,为反思性教学的实施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反思性教学的有效开展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舞台。
2 基于网络环境的反思性教学研究现状
2.1 网络环境下的教师反思性教学的内容目前主要有
(1)对知识结构进行反思。教师对网络环境下自己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进行反思。
(2)对教学能力进行反思。教师对教学设计、课堂的组织与管理、学生的学习活动、言语和非言语的沟通、学习行为的评价、教学效果等网络环境下教学实践进行反思。
(3)对教师自身进行反思。教师要对网络环境下的自我满意度、自我价值感、教师职业意识、自我职业发展进行反思。
目前,关于网络环境下反思性教学的研究,涉及到过程方面暂时还无,笔者认为,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过程可以遵循一般研究问题的过程,笔者将它分为四个步骤。
2.2 网络环境下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过程是
(1)确定问题,收集资料。教师从教学实践中选择、提取需要进行反思的具体问题,并从课程内容、教学实践、学生学习等各方面收集与具体问题有关的资料。
(2)分析资料,表征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的资料,形成对问题的表征,以认识、理解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自我提问并在自己已有的知识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关的信息,也可以通过与同事商讨或阅读书籍来获取相关信息。
(3)建立假设。教师在以上两个阶段的基础上建立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或方案,来解释情境和指导行动,并对行动的短期和长期效果加以考虑。
(4)实施行动,进入新一轮循环。教师开始实施制定的行动计划,当这种行动再一次被教师进行观察和分析时,教师的反思性学习就开始进入了新一轮循环。
笔者认为,该过程与一般的反思性教学的不同之处在于:①确定问题阶段,教师所能获取的信息资源更加的丰富。②分析资料阶段,教师分析资料时可以借助的同伴力量更多更广泛更专业。③建立假设阶段,教师借助网络环境开展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地提高。④实施行动后,进入新一轮循环前,教师通过书写教育blog可以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同时blog的传播及及时点评为教师的新一轮实践提供了参考意见。
3 基于网络环境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分析
3.1 反思性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1)通过教师自我评价。
具体的方法可以是写反思日记:在一天的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也可以是对一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和分析,它既包括自己的工作总结与体会,也包括对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反思日记没有固定的写作内容和风格,最好形成具有个人风格和特色的反思日记。
(2)通过学生的反馈。
学生的课堂反映、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都是教师反思自己教学的宝贵资料,有助于教师调节教学的进度,照顾学生的差异。同时,教师还要真诚地邀请学生来评判自己的教学,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感受和体验,记下他们对教学的建议和要求。认真思考这些反馈信息,将使教师的教学实践不断走向合理化。具体的方法可以是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言行神态、思维状态来了解学生一阶段的学习成绩变化;以座谈和讨论的形式来对教师一阶段的教学效果开展讨论,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反馈信息:以bbs不记名的形式让学生对教师某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效果给予及时反馈。
(3)通过开展同伴交流。
集体的教学智慧是教师反思教学能力提高的捷径,教师需主动地、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准备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理念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此为目的,打破相互隔离,寻求同伴的合作与帮助。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改进需要同事间的帮助。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时,如果仅限于自身,则难以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邀请同事、教研人员和专家等帮助自己剖析自己的教学,并与他们进行讨论,这样可以为教师反思个人的教学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具体方法可以是通过同事教学小组观察课堂教学实况,或者通过录像进行微格教学技术分析与诊断等。
(4)通过教育科学研究。
教师的学习与反思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展开的,通过理论学习,通过教育教学研究,再结合自身的实践,寻找理论和实践的异同,指导教学实践。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融合了教学活动、教师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教育研究活动,实实在在解决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专业化水平得以不断地提高。
3.2 基于网络环境的反思性教学的方法
(1)利用网络平台书写教育叙事开展自我反思。
教育叙事是一种研究方法。教师在叙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经验,在反思中修正行动计划,在反思中探寻事件或行为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继而上升到理论高度。可以说,反思是教育叙事的关键,离开了反思,叙事研究就会变成为叙事而叙事,就会失去它的目的和意义。离开了反思,也就无法达成教师专业成长之目的。
笔者所提倡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叙事就是撰写教学blog:教师在一天或一阶段的教学工作结束后,教师写下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总结与分析,它既包括自己的工作总结与体会,也包括对教学工作甚至自身教育理念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对策。
Blog特别适合老师们结合自己的工作撰写教育叙事研究故事。教育叙事研究与Blog相结合,是一种天赋的完美结合。一个是教师的所思所想,一个是全球化的数字化的交流环境,二者融为一体,为每一个普通教师的发展掀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撰写blog的过程就是教师作为个体自我反思进步的过程。教师调动自己的判断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知识的意义在过程中建构。撰写教学blog还是一种学习、成才方法。一方面通过学习自己的教育叙事记录、成果,可以促使教师自身的成长,不犯或者少犯错误,少走弯路,迅速成熟起来,缩短教师个体的成刁‘周期。另一方面,个体的局部经验、教育个案事件经验等,提供给其他教师共享,从他人的叙述中找寻有利于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以资借鉴,可以促使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最终还是有利于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群策群论。
打破相互隔离,寻求同伴的合作和帮助,是教师开展反思活动的重要策略。教师利用网络环境,例如校园网或区域性的教育网或全国性的教育网,教师上传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与同行们共同研究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方案实施的效果。这样讨论的内容一旦记载下来,经过长期积累,形式宝贵的教学经验参考材料。这种方法体现了社会建构主义的观点(Williams and Burden,2000),即反思不一定是纯个人的行为,它还可以是与他人在一起共同进行、共同建构的。做一个有成效的教师,不但应该向内看、向内反思,还要向外看。我们应该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观点,并审视自己的教学观念标准和价值观,从而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建构出大家认同的教师类型。同一学校的教师、不同学校的教师均可以通过网络协作,使得反思更加深入。
笔者所提倡的基于网络开展的群策群论的方式主要是BBS。教学Blog是以个人为主线,偏向于个人交互,强调的是个人在撰写过程中的自我反思的过程。。而BBS能够实现与他人的交互讨论,可以就某一教师的研讨课为课例开展讨论,或以教育教学对教师的新需求为内容开展专题学习或讨论等。
参考文献
[1]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
关键词:电子阅览室;电子资源;创新服务
电子阅览室,又称为多媒体阅览室,主要依赖计算机设备、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以及网络传输技术等,实现网上阅览、咨询、培训等多类信息资源共享和服务的功能。其最主要目的地是为在校师生论文答辩、学术研究等提供参考咨询。
一、电子阅览室的功能
(一)电子资源利用。为了方便读者学习,很多高校都购买了大量的电子资源供读者使用。有像CNKI(中国知网)、超星、书生之家这些使用率高、较普及的数据库,也有博看网、北京爱迪克森这种多媒体资源库。其优势在于内容篇幅小、更新快、全面准确,检索引擎的操作简单,易于上手。并且,读者在外面上网无法免费获取到这些资源,只能到电子阅览室检索下载。
(二)咨询答疑、网上交流。(1)网络资源众多,读者往往都要花很多时间逐个查看,却很难准确找到自己所需信息。此时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的帮助。但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的紧迫,随着互联网被广泛的应用,人们更热衷于手机和移动设备的使用。微薄、微信、QQ等,也已成为现在人们的主流通讯渠道。读者利用网络与工作人员互动交流,将自己在学习和查阅资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向工作人员提出,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答复。(2)方便师生之间的交流。现在许多高校实行了网上视频教学,学生足不出户打开电脑便可上网学习。但由于外面网吧环境的差乱,宿舍网络IP地址的局限性。大多数读者更愿意选择在电子阅览室上网学习。选课、听课,实训作业都需要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后才能完成。而电子阅览室的良好环境与便捷服务大大帮助读者们解决了这些问题。
(三)网络教学,专家讲座。在电子阅览室开展《信息检索》公共选修课。利用投影仪等设备辅助教学。电子阅览室还可将上课所需的多媒体课件、资料上传至电脑,共享给学生下载学习。
(四)随书光盘借阅。随书光盘,即纸质图书所附带的光盘。作用是以图片或视频形式为读者实践、练习书中所讲内容提供素材,强化读者对书中内容的理解。大多采取在电子阅览室中拷贝使用。但介于有些计算机类图书光盘是其应用软件的启动盘,也会采取光盘外借形式。
二、电子阅览室现状与困难
(一)设备差、利用率底,导致恶性循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软件与系统不断升级,对电脑的配置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我们设备更新的脚步却没有跟上,直接导致电脑老化的速度加快,网速减慢。随之而来的是利用率下降,上座人数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各高校对经费开支的严管,采购指标的制定,致使图书馆没有更多的经费可以购买、更新设备。另一方面,生活条件变好,人民经济收入增加,配置电脑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再加上校园网、无线网络的普及。致使读者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网络,搜索资讯。给电子阅览室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与挑战。人数减少,利用率下降,学校不重视,经费故减少,设备就无法更新。设备不更新,读者人数更少,因此产生恶性循环。表1以我馆为例,统计近几年内接待读者人次
(二)宣传工作不足。读者对电子阅览室的职能缺乏认识。只是单一在电子阅览室网上聊天、观看视频、网上购物、选课、查分等。没有检索信息资源的意识,只有仅一小部分读者在使用数据库存学习。导致大量的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电子阅览室优势也没有得到发挥。其最主要原因是推广和宣传工作不到位。
(三)主要用途与实际用途相背道而驰。电子阅览室的主要用途是帮助读者更加便捷、快速获得信息资源,为读者学术研究等提供便利。然而,实际情况是,一年当中对电子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时段也只有毕业生准备论文的那几个月,所占比例非常低。其它时间段,大多数读者都是凭兴趣而来,以上网聊天、娱乐休闲为主。
三、未来发展策略
(一)提高利用率。(1)从上网环境入手。上网环境分为内部和外部环境。外部即电子阅览室室内环境,我们要营造一个温馨、干净整洁的学习氛围。不能与外面“网吧”相提并论。做到电脑、桌椅、地面干净整洁,室内通风、光线充足,适当放置绿色植物。提供免费用水。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可让读者在细微中感受到人文关怀,身心愉悦。内部即网络环境,要做到定期检查、更新电脑软件,及时了解、补充读者所需软件。过滤、屏蔽一些不健康或非法网站。以确保读者的上网安全。同时要制定电子阅览室使用细则,来规范读者日常行为。大家一起努力维护这个环境。(2)从加强读者检索电子资源能力入手。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前者只能收享用一时,以后还是止步不前。如果掌握了其中方法便可无师自通。受用终身。对此我馆特此向院领导申请,在电子阅览室开设了《信息检索》这门选修课,主要教授学生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及技巧,培养学生信息意识,提升检索技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能够轻松获得学分。
(二)以人为本,创新服务。(1)为了节约读者时间,方便读者更准确获取网络资源。我们可以将电子阅览室现有数据库,通过分析、筛选、组织,进行资源整合。以PPT或视频形式向读者展示各类数据库的作用与功能。还可将视频放于每台电脑桌面,以便读者观看。(2)制造亮点,利用电子阅览室网络优势,根据读者不同需求,有针对性的收集一些网络或纸质资源,例如建校几十年来校园图片、毕业生优秀毕业设计、优秀论文等,进行整合分类,组成专题建立特色数据库存。还可以构建资源共享平台,与其它友好高校或省图书馆、市图书馆合作,共享资源。为读者提供更全面信息。(3)多元化服务,个性化服务。从被动变主动,以调查问卷或网上问答的形式主动了解读者需求。例如若读者不方便前来进查找资料,只需将题目、范围提供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便可以将读者所需资料下载打包,直接发送给读者。这样不仅节约了读者的时间,读者本身也得到了最大的帮助。
(三)加强宣传与教育工作。从头抓起,加强新生教育工作。每年都有大批新生走进图书馆,而对电子阅览室还处于比较陌生状态。那么我们就应该起到引导作用,树立电子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在读者心中的意识。(1)可以制作各种展板、公告栏或印发宣传册,向读者介绍电子阅览室的功能。还可以开通微博、微信,在网上与读者交流,将最新资讯共享给读者学习使用。(2)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定期开展专题讲座活动,请各数据库相关人员前来讲解使用技巧。或请一些优秀学生,现身说教,说说使用心得,帮助读者更深层次的了解使用数据库。(3)利用每年“4.23世界读书日”开展各类活动,增加与读者间互动。
结语:我们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服务至上”。拓宽服务领域,做到人性化服务,充分考虑读者需求。才能改变电子阅览室举步不前的现状,让图书馆“活”起来。创造一个温馨良好的学习场所,才能抓住读者。
参考文献:
关键词:网络环境 图书馆信息服务
0 引言
网络化是20世纪末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正在建设中的信息高速公路和现在的因特网共同构成了现代图书馆最主要的网络环境。网络环境使图书馆变成全球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以网络为基础的电子化、虚拟化、数字化成为图书馆的发展方向。Internet 将把图书馆推向联机化和集成化以后的又一新阶段,图书馆的业务操作、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相对独立的图书馆将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最终将不得不在网络环境中重新定位。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环境的形成使图书馆传统的信息服务受到严峻的挑战,图书馆只有提供与时展相适应的现代化信息服务,才能够生存和发展。因此,图书馆应适应新环境的发展需要,拓展信息服务的新领域,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 网络环境下信息服务的特点
1.1 服务要求集成化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不再只对单一的载体所含的信息感兴趣,他们对信息的需求往往需要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得到满足。用户关心的不再是获取信息的过程,而是对其获取的结果感兴趣,他们往往要求图书馆能够围绕他们关心的信息提供一系列信息资料,用户对图书馆的评价,取决于图书馆能否提供他们所需的全方位信息。
1.2 信息服务网络化 这主要是由新的信息环境所决定的。一方面因特网、局域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面对面”、“一对一”的借阅方式,文献传递的内涵早已超越了单一的借借还还、影印复制,逐渐延伸到利用网络这个服务平台来进行文献的索取或给予。另一方面,计算机和数据通讯业的迅速发展为图书馆网络服务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条件,许多图书馆已实现自动化管理,并通过建立各自的数据库,实现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通过信息网络使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图书馆的在线服务、远程服务。
1.3 服务手段现代化 现代信息服务的网络化特征明显,计算机在信息服务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信息服务方式逐渐被方便快捷的计算机、互联网上操作所取代,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突显示了其“无墙化”的特征,读者更多地采取了远程终端访问主机的方式进行信息查询,打破了传统图书馆“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节省了信息服务人员和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1.4 信息需求个性化 在网络环境下,面对全球范围的信息交流以及每天涌现出的少量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呈现个性化和针对性。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知识的创新与重组,用户不再满足于提供一般性的文献服务,而需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核心知识。这就要求图书馆的信息服务由“大众化”的粗线条文献服务逐步转向“个性化”的知识服务。
1.5 服务质量优质化 图书馆信息服务应具有“广、快、精、准、新”等特点,要以高品质的服务满足社会用户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
1.6 服务范围社会化 信息服务社会化,主要指满足社会化的用户信息需求。因为网络加快了信息的传递、交流速度,上网成为人们喜爱的交流信息的方式,于是越来越多的信息投入网络中交流。因此,图书馆拥有的信息量相对锐减。图书馆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从单一的、被动的、传统的、封闭的藏书楼中解放出来,明确走信息服务社会化之路,为广大的信息用户服务。
2 网络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 但目前图书馆的网络信息服务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上网人数少、网络费用高、有用信息少、网络速度慢、软件开发滞后以及版权和收费问题等。更重要的是图书馆自身也存在较多值得改进和变革的地方。
2.1 Web服务 分类是图书馆的强项,但在很多图书馆主页上,这项功能体现不了。各种各样Web服务项目排列杂乱,分类不清晰,服务术语无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同样的服务项目,有时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术语,而相同的术语有时却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服务内容,很少考虑用户的需求和使用便利。
2.2 服务理念和服务内容方面 在服务理念上,仍延续了传统图书馆信息服务以文献为中心,将自己所获得的信息按自己的专业理解排放在图书馆的网站上,没有更多的为读者考虑,没有很好地兼顾他们查找和使用的方便、准确与快捷。因此,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充实网络信息服务的内容,是当务之急。
3 网络环境下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策
3.1 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 所谓个性化信息服务就是针对每个用户的独特信息需求进行独特的针对。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用户获取自己所需信息的难度急剧增加,用户不可能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从海量信息资源中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服务方式,提供不同服务内容,为用户提供专题性、特色性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如使用个性化网页定制服务、信息主动推送服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等。
3.2 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首先,就要实现图书馆内务工作的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工作人员可以实现馆内中外文献资料的采购、编目、检索、流通的自动化,可以开展与其他图书馆联机联合编目,为资源共享、信息交流等工作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建立图书馆现代化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图书馆资源在网络上的畅通传输。在这样的系统下可以使一个个单个的图书馆用过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相互补充、相互协作的整体。
3.3 利用图书馆网页,开展各种形式的网络化信息服务①通过主页,可以全方位展示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功能,还可以通过OPAC(联机公共检索目录系统)以及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来获取其它馆的馆藏资源。②网络导航。网络信息繁多庞杂,图书馆工作人员应结合本馆的特点,对用户常用的网络信息和网络站点进行挖掘,并在图书馆网页上按主题、学科对知识进行分类与有效的管理,同时以超文本的方式为用户提供链接。③开设网上课堂。用户可以在远程通过网络进入图书馆主页,从而调出课间,进入虚拟环境下学习。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博客等方式介绍电子资源的使用方法和检索策略等。
3.4 强化图书馆信息服务意识在信息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图书馆服务工作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图书馆员就必须更新观念,改变那种被动的等用户上门才提供服务的意识,开展积极挖掘潜在用户以及用户潜在需求的主动服务意识;要改变那种封闭、不重效益的观念,树立资源共建、共享、共知的服务观念;要改变“以书为中心”重藏轻用,以馆藏大小、藏书量多少来衡量图书馆服务功能的观念,树立把提供信息的能力,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以及用户的满意度来衡量图书馆馆员服务能力的观念。
4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
4.1 搜索引擎和服务内容深入化 提供本站点功能强大的搜索引擎,供用户检索图书馆资源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例如网络环境下的用户不仅要求图书馆提供图书、期刊公共目录数据库,还要求能够检索到图书的章节名称,期刊的篇名目次信息等。要求信息服务不仅要能提供原始文献信息,还需要向读者提供经过高度加工、综合提炼成的深层次信息产品。
4.2 加快图书馆网络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计算机网络不仅能大大加快整个社会的信息交流和传递速度,还能极大地拓展知识信息传播的范围和利用程度。因此,图书馆必须建立和完善自动化网络系统,实现联机采访、联机编目和联机检索。在网络环境下更要强调分工协调,资源与信息网上共享,使图书馆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检索中心和咨询中心。
4.3 大力培养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服务人才 在现如今信息飞快发展的时代,图书馆在不断更新技术装备的同时,更要积极引进和培养计算机网络方面的人才,对本馆的工作人员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以及相关培训。使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成为能够驾驭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等先进信息加工处理技术,对信息能够进行加工、开发、维护的复合型人才。
5 结束语
网络环境给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因此,图书馆应及时的分析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调整服务方式,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方玮.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服务应重视的几个新问题.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2]伍昭嫦.新时期深化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思索.图书馆论坛,2002年第1期.
[3]金业阳.网络环境下深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的若干新问题及策略.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4]马燕.网络环境下开展信息服务的新思路.科技情报开发和经济,2002年第1期.
[5]刘彩虹,杨玉红.论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尝新.图书馆工作和探究,2002年第1期.
[6]李晚红.我国网络信息服务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0,(1).
[7]曹学柱等.21世纪图书馆发展的新思路[J].图书情报工作,2000,(12).
[8]程绍敏等.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信息服务[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2,(1).
>>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 社会化媒体对网络舆论环境的重建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商业营销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美国大学应用社会化媒体的现状及效果评析 论中国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现状及发展建议 社会化视角下企业电子档案建设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个体心理变化 论大学文化社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 嘉兴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 襄阳市高校体育资源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 国企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新媒体舆论监督现状及对策 社会化媒体下的事件营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社会化媒体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 探析社会化媒体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现状及策略 姜堰市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及兽医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对策 自媒体环境下优化高校思政课政治社会化功能的对策探讨 河南省农产品物流服务社会化现状及对策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7
②孙静、汤书昆,《论新媒体时代大众传媒社会控制功能的失调与重建——基于社会化媒体的视角》[J].《青海社会科学》,2012(6):156
③黄立新,《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引导机制的构建研究》[J].《行政与法》,2012(5)
【关键词】微时代;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进入21世纪,互联网的快速兴起不仅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根本性变革,也彻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生活、人际交往以及思维方式。截至2013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达6.18亿,学生群体数量超过了30%。而由于高校科研教学的需要, 校园网的建设比较完善,且高校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也较多, 其使用互联网的机会也更多,常常通过校园网络来表达自己对校园里发生的各种事件的看法、意见与情绪,网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了解校园及社会各方面的消息与现况的主要途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也逐渐成为人们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探究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加强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构建和谐校园网络舆论环境,对于促进高校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高校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发展现状
1.1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
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涌现,高校学生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对校园事件和校园动态按照个人观点做出评价、发表自己的言论。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高校学生无形中降低了对自己言行的约束与责任,他们接收了网络舆论的信息就会迅速传播和扩散, 这些网络观点和言论很大程度上也被一些缺乏调搜芯亢褪导士疾斓摹翱探品”所充斥, 舆论信息的真实性和价值性有待于考察和验证,从而让校园网络舆论出现了很多不良的负面影响。
1.2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形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网络新媒体技术日新月异和迅猛发展的时期, 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在其发展及引导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目前高校校园网络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大学生交流平台及网络舆论,缺乏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监管及引导,难以及时准确的引导大学生正确的舆论方向,消除负面影响,容易产生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言论;二是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载体比较广泛,设有校园新闻网、校方微博的新闻信息往往被转移到各种论坛进行和朋友圈讨论评述,每个大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而学生很多学生受社会经验和辨别问题能力的局限,对于网上的政治谣言、恶意诽谤等虚假信息很难分清,极易混淆视听,规范的网络舆论制度和专兼职的舆论引导队伍建设迫在眉睫;另外高校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高校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在应对负面宣传时工作乏力,不能理性对待、科学梳理,出现了采取简单粗暴方式封堵、删帖等情况,往往越堵宣传面越扩大,越删引起关注度越高,造成学生认知混乱,使学校的社会形象受损,影响了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的开展。
2.微时代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
2.1 什么是微时代环境网络舆论
3G、4G网络的上马,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使得各类发表微型文字、图片的网络工具应运而生,其内容可以简洁到一两张图片或只有几个字符就能表达者的用意。高校学生可以在微博,微信、QQ等手机智能APP软件随时表达自己的感情感想,展示实时画面,并能第一时间得到关注你的人的回应,进行互动交流,真正实现即时交流的目的。在微时代环境下手机智能APP软件实时便捷的操作方式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微时代环境下的高校网络论坛应运而生,使用QQ的群聊、微信的朋友圈、微博个人主页等工具互动交流言论的比例越来越大。
2.2 微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
智能手机APP软件的高度发展,给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带来新的土壤,网络舆论交流的平台前行到一个新的时期,随时随地上网已经成为常态,可以用秒来衡量其实效性,客户端在接受信息的第一时间评论,部分同学甚至在上课期间都会一些互动内容,网络舆论内容的及时性、交互性及广泛性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
3.微时代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策略
3.1 利用微时代交流平台建立一支专兼职网络评论员队伍
微时代环境下高校网络舆论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必须建立起一支理论素养高、政治性强、业务精干、网络技术水平好的网络评论工作队伍。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的引导,一是能保证校园信息平台互动交流,协助解决教学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二是在发挥校园网络舆论监督作用的同时,尽量减少负面言论对师生的影响。这项工作可以聘请一些工作经验丰富的学工干部和党务工作者担任思想政治进网络工作顾问,对网络工作队伍进行相应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队伍的政治理论素质,特别是要把握好当前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
3.2 加强对校园网络舆论特点和引导策略的理论研究
网络舆论出现的这些问题,有高校的共性原因,也有高校的个性特点,这造成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工作艰巨而复杂,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校园网络技防的同时,又要从高校实际出发,遵循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规律,从开展校园网络舆论实际出发,从当前高校学生的思想特点出发,注重针对性,提高实效性。
4.结论
总之,加强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研究和引导,开展多角度、多层次跟踪调查与研究,特别是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研究,掌握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网络舆论不断变化的特点,为校园网络舆论引导适时提供智力支持。充分利用好微时代网络舆论平台,发挥其可以实时互动交流的特征,来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维护高校各项工作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梦蕾.微时代环境下如何引导网络舆论[J].新闻世界,2013,(11).
[2]刘修阳.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生成与引导[J].东南传媒,2014,(1).
[3]郑瑶,等.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引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引导策略[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6).
[4]蒋研川,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网络舆论的现状及引导策略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2012,(1).
基金项目(课题):2013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建研究会课题(项目批准号:2013JYDJLX-YB05022)。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