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养结合趋势

医养结合趋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养结合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养结合趋势

医养结合趋势范文第1篇

医院重视专科建设与医疗特色,拥有上海市中西医针刀特色专科。分院“名医堂”位于上海老街,“名医堂”汇集了四十余位中医名家坐诊,成为黄浦中医的亮点之一。医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医疗业务合作关系。医院积极借助三级医院的优势,开展专科门诊共建、病区共建、专家资源共享(专家会诊)、CT等医疗设备共享等,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看病难”。医院连续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

现业务发展需要,根据《上海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办法》【沪人社专发(2009)45号】,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面向社会招聘:

一、招聘岗位:

所需岗位人数要求

麻醉医师(紧缺)1-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专业毕业,医师或以上职称;年龄不限

超声医师(紧缺)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影像专业毕业,医师或以上职称;年龄不限

内科医师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或临床专业毕业,住院医师;40岁以下

外科医师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外科或临床专业毕业,住院医师;40岁以下

骨科医师1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外科或临床专业毕业,住院医师;40岁以下

针灸推拿科医师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中医针推专业毕业,住院医师;40岁以下

二、招聘办法:

1.报名:

应聘者请将个人简历的纸质版(贴报名照、注明个人电子邮箱)、身份证、执业资格证、注册证、各类上岗证、本人户籍页等复印件等书面应聘资料邮寄或面交人事科。

报名时间:即日起——2016年12月31日。

2.资格审查

人事科对收到的报名材料进行筛选与资格审查,通过电子邮件通知面试及相关笔试。紧缺岗位的待遇从优,具体面谈。

3.笔试和面试

笔试由医院根据招聘岗位要求自行组织,内容主要为相关岗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心理健康测试。面试由医院组织专家组成员进行,主要测试岗位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按照笔试、面试综合情况按一定比例,确定拟聘人员。

4.身体检查:参照《国家公务员通用体检标准(试行)》

5.考察

由医院组织考察,主要考察应聘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遵纪守法情况、道德品质和诚信记录。

6.拟聘人员的确定和公示

根据考核、体检、考察结果,对拟录用人员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为7天。通过公开招聘流程和在岗考核,有机会考入事业编制。

三、联系方式:

地址:黄浦区黄家路163号(近中华路、光启南路)行政三楼人事科。邮政编码:200010

邮箱:[email protected](电子邮箱投递简历仅供参阅咨询,请另邮寄书面简历)

咨询电话:021-63774871转263(人事科)

医养结合趋势范文第2篇

【关键词】自主;探索;创新;兴趣;素质教育

学生的自主性是指在教师精心设计、创造的氛围或情境之中,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个体独立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视角,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努力探求多种求解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而自主探索则是指在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之后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寻求解决的方式和方法,布鲁纳说过:“自主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就要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挖掘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数学教学“圆的认识”这一课时中,可以让学生自制圆形纸等学具,课上用来反复的换方向对折找出圆心,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明确地掌握圆的半径、直径的特点。从学生的认知和发现中展开教学活动,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因此,数学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下,我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去尝试,去品味和总结;也在利用这种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之中有着较为深刻的体会。

在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思想的指导下,我结合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方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去,在参与活动当中去获取知识,体会乐趣。例如,我在教学勾股定理的应用这一课中,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投影屏幕上给出: 已知:如图1,一个圆柱的高为4厘米,底面半径为1厘米,在圆柱的底面A点有一只小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上与A点相对的B点处的食物,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π的值取3)。

图1 图2然后用激发式的语言问:有哪位同学能够帮助这只无助的小蚂蚁找出最短的路程来呢?之后就由同学们分组动手做圆柱并讨论解决的方法。没想到,过了十多分钟的激烈讨论之后,就有几个组的同学得出了结果,并把他们的结果展示给了其他同学看,使大家一目了然。他说只要把圆柱展开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所示:则点B是长方形的长的中点,而长方形的长是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形的高,那么AB这条线段就是蚂蚁要通过的最短路程了。即有:

AC=4 BC=1/2×2πr=1/2×2×3×1=3

AB2=AC2+BC2=42+32=52

AB=5cm

后来我又让他们做了在正方体盒子上的爬行:(1、如图3,有一个正方体盒子,它的长、宽和高都是20厘米,在A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面异侧对角B点处的食物,那么它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精确到0.1米)。另外在阶梯上爬行:(2、如图4,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等于5cm,3cm和1c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最短路程是多少?)

图3 图4他们都很主动的参与并投入到探索学习和动手操作当中,在这个过程当中我发现了他们都能很好的利用了图形的展开原理,很快就讨论出了结果。如图5、图6:

图5 图61、解:AB2=AC2+BC2 2、解: AB2=AC2+BC2=169

=402+202 AB=13.

=2000

AB=44.7

而且还有同学发现在正方体盒子上爬行可以有两种爬行路线的方法,盒子展开的面不同,通过的路线就不一样,但是通过的路程是一样的。这样一来学生便能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创新的精神,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加强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最后我让学生总结了勾股定理与现实生活的实际联系,大家都能够纵说纷谈。有位同学这样说到:“原来我想学好了数学只是为了考试,没想到通过今天这节课后,我知道了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处是很大的,我想我们的数学知识将来一定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也一定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我在这里表示,我今后一定要认真学好数学,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全体同学都能学好数学,在未来的日子里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改变和完善我们的生活。”在这节课当中就能很好的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并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并能理解到了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所在,使看似枯燥的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变活起来。

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又回到现实生活当中,学生喜欢学一些与实际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如果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面目可亲的事例就会更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要从实际入手,通过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所学的数学概念,感悟新知识。比如学习点到直线的概念时,我们可以用熟悉的立定跳远的例子来理解,因为立定跳远是我们学生常有的行为活动;在不等式中用学生熟悉的天平说明等式和不等式的性质,也可以从比较两个同学的重量或身高等方面来引出不等和相等的性质概念 。这样一来就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更会有一种亲切自然的感觉,同时也能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这一特点,学生也就会自然而然的主动去探索。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的学习如果缺少主动性,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使学生的学习从被动到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构建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自主能力、创新能力的新世纪人才。实践证明,教育只有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会使学生由“学会”向“会学”乃至“乐学”转变,素质教育才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体现。

我们教师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与我们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和对学生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现代的教师不能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者,严守“师道尊严”的观念,而无法摆脱“教”为中心的思想,与学生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距离。相反现代中学数学教师应是一位明智的辅导员,在不同的时间、情况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可以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教师也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创新型的学习。目标导向意在置学生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看了学习目标就能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达到的程度,进而围绕目标带着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为使素质教育得以更好地体现,自主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地完善,就要把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舞台”转化成为“课堂教学是学生的舞台”,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得到充分地展示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初中中教学资源网

[2] 《中国教育报》2006年4月

医养结合趋势范文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2003年8月5日―2006年6月9日杨浦区婚前体检的资料;应婚检人数为同时期杨浦区婚姻登记处结婚人数。

1.2方法

婚检数据库抽出总数为2 708例,分为3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前(2003年8月5日―9月30日)的婚检者905例(前组),2003年10月1日―2005年8月31日的自愿婚检者902例(自愿组),2005年9月1日―2006年6月9日的免费婚检者901例(免费组)。运用Excel 2003、SPSS11.0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HT5”H〗2结果

2.1婚检率

2003年8月5日―2006年6月9日,应检人数为44 970人,实检人数为2 708人,平均检查率为6.02%。前组的检查率94.67%处于较高水平,自愿组、免费组检查率大幅度下降,仅为3.02%、6.37%,但疾病检出率较稳定(表1)。

2.2婚检人群年龄、户籍分布情况

3组人群中,本市与外地户籍在各年龄组的构成比有明显不同。60.00%以上的婚检人群为25~34岁年龄组,≥40年龄组的婚检人群在前组占11.93%,自愿组仅为1.22%,免费组为2.33%(表2)。

2.3婚检人群文化程度、性别情况

大专以上文化程度自愿组、免费组的构成比分别为73.73%、73.03%,基本相同,且均高于前组。性别的构成比在3组人群中变化不大(表3)。

2.4主要疾病检出情况

婚检指定传染病前组的检出率为1.11%,明显高于自愿组、免费组的0.33%和0.44%(表4)。

2.5梅毒检出情况分析

在检出的17例梅毒中,男性10例,女性7例。其中前组男、女性各5例,检出率高于其他组;自愿组3例均为男性;免费组男、女各2例(表5)。在17例梅毒中,本市14例,检出率0.61%;外地3例,检出率0.73%。外地3例均为前组的女性。

3讨论

3.1婚前医学检查率和疾病检出率

婚检率前组为94.67%,自愿组、免费组仅3.02%、6.37%。政府提供免费服务后检查率有了明显上升。比较3组疾病检出率,分别为6.74%、7.98%、6.77%,差别不大;检出率的情况与北京市海淀区的资料[2]相近。

3.2婚检指定传染病梅毒检出率

3组共检出梅毒17例,其中女性7例;总检出率为0.63%。前组检出梅毒10例,检出率为1.10%,在94.67%婚检率的前提下,前组梅毒检出率高于自愿组、免费组。

3.3从婚检看权利和责任的平等

进入办理结婚登记手续过程中的男女双方,都有尊重自己的尊严和向对方负责的义务,共同承担孕育子代的义务。每个人都享有隐私权,相对于对方又都具有知情权。在隐私权与知情权的交叉状态中,热恋中的双方往往很难理智清醒而又不伤和气地处理好权利的平衡。任何一方的权利就是相对方的义务。显而易见,承担“平等责任”的最好办法是双方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婚前医学检查的认知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接受婚检的自觉性。

2003―2006年杨浦区婚检工作经历了“行政规定”、个人自愿、政府提供免费婚前保健咨询和婚前医学检查服务三个阶段。婚检率由大幅度下降到逐渐的回升。2006年8月,由政府出资婚检门诊迁入区婚姻登记处,提供便捷的一门式服务。扩大面积、更新医疗设备与服务设施,营造私密、温馨的服务空间。推出这一措施后,9―12月应查9 446人,实检1 708人,婚检率上升至18.08%。婚检自愿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不断探索新思路和推出新模式,修订婚前保健工作规范以满足婚检服务个性化需求是婚检机构的责任。

4参考文献

[1]陈忆,程利南,许洁霜.婚前保健技术服务的社会价值和临床意义[J].生殖与避孕, 2005,25 (1):60-61.

医养结合趋势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医养结合、模式、综述

随着老年群体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老龄化成为中国现阶段必须直面的社会问题,而满足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必要前提。中国传统是以家庭养老、自我养老为主的“医养分离”养老模式,既由子女、自我、亲戚提供养老资源,这种模式下的社会医疗和养老供求矛盾突出。因此,探寻“医养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成为时代需要,也是将人口老龄化转化为健康老龄化的有效途径。论文将以合肥市为例,研究具体实践中“医养结合”的发展问题和相应解决措施。

一、相关概念

1、医养结合

医养结合指把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两者进行结合然后通过两者相结合,来最大化的利用社会资源。其核心的概念就是,将养老和医疗护理两者有机的相结合,然后形成新型的1+1的模式,这样则可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最大化的利用,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模式推出,有利于缓解现在的社会老年化的问题,实现老年人养老机制的新模式。

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要缓解我国的老年化的社会压力和人口老年化带来的种种问题,把养老机制和医疗机制相结合,做到可以实时的护理和对持续稳定对老年人进行照顾。

2、医养结合的发展要素

医养结合要实现的是养为主,健康疗养,通过已有的试点工作可以得到健康的管理,通过与医疗结合的医养结合的模式,来缓解即将到来的老年化的社会压力。医养结合的发展要素就是要医疗和养老的结合,想要有很好的发展,就需要落实这两个因素,所以就是说,就医和医疗的水平要跟得上,医疗设备和技术要切实的以老年人的需要为第一重要的目的和宗旨,最后强调的是养老的服务措施和政策要完善。在推进医养结合的过程中,最需要注意的现实问题就是,落实并且结合实情出发,切记好高骛远,一口吃成一个大胖子,结合中国各地的社会现实和当地的生活习惯,社会构造和人际关系的构成,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落实医养结合的模式进程,只有务实的发展才能实现医养结合的稳步推进,才能保障医养结合的发展要素持续增长。

3、医养结合的分类

根据中国的实情出发医养结合可以分为三种模式,分成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联合,医疗机构的单核转型成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养老中心增加医疗服务部门。以上的三种模式是现在的医养结合模式的主要类别。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联合,这就是要求两个机构能够有一个紧密的合作协议,由两个C构的合作展开,医院安排医疗人员定期的去养老机构去对老年人进行诊治和护理,然后当养老机构的老人有了健康问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去联系到医院的相关的部门。而对于第二种模式医疗机构的单核转型成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这种模式就是充分的利用现有医疗的设施,转型为老年人的疗养院和老年人的康复中心,来实现医养结合的服务机构。而第三种就是在养老院中增加医疗机构,这种方式是现有的养老机构的结构的完整化和现代化,实现功能的全备,为老年人增加健全的医疗机构,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医养结合的模式。

二、医养结合的模式研究

医养结合现有三种主要模式,人们愈加的的发现实现医养结合是现在时代的需求。社会老年化现象加剧,老年人在病发的时候就是频繁的奔走于医院和家庭之间,或者是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这种不必要的奔波,对于老年人来说就是折腾,对于许许多多的老年人来说,他们需要的是安稳的静养。此外就是长期且专业的护理,而且这种频繁的奔波,也会让养老机构的整体的氛围变得躁动,不利于培养适合老年人生活氛围的生存环境,由此可见,医养结合是满足现有需求的正确模式。

现代社会人口发展趋势仍旧是人口自然生长率降低,导致每家子女数量规模小型化,甚至会出现一个家庭得赡养四个老人的局面,这就造成了后代很大的养老负担,直接导致后代巨大的经济负担,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从此出发,坚定必然地缓解此问题的巨大压力,贯彻落实该模式的发展有利于未来长期稳定的社会趋势,所以现在的中国才会有社会养老化的需求。总结必须要完善这种养老机制,把医养结合作为当先适应国情的最好选择,完善不足,提升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幸福指数。

此外我们看到传统的养老机制仍然存在着很多弊端,传统的养老机制只是单纯的负责衣食住行,对于传统的机构来说,满足老年人有饭吃,有地方住就万事大吉,但是这样是不满足现代居民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模式还受制于必要的医疗机制的缺乏,老年人和家庭与这种传统模式都不相适应,持续采用传统模式对于老年人和当地的家庭来说都不是长远之计,只有当养老机构和医疗机构相结合的时候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就会有很好的提高。

随着社会资源的不平均分配趋势的加剧,国家对于医疗的设备的运用更多的是装备到经济发达的地区,这样就就造成了对养老机构的忽视,很多老年人在病发的时候可以去医院接受了很好的治疗与护理,但是回到养老院之后,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医疗护理,在养老机构就会出现病情反复的现象,这样则得不偿失,相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医疗和养老的绿色通道的开通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三、医养结合的问题研究

医养结合现在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

其一,就是人员的缺乏。每种先进的模式的背后都需要高专业素养的人员去参与其中,但是现在的养老机构的普遍薪资待遇较低,这就直接导致了医养结合的模式推进道路的艰巨性,所以现在的情况都是在养老机构工作人员普遍缺乏高素质水平的专业工作人员。

其二,资金投入的短缺。现在很多的养老机构就是为了盈利而生,所以对于那些高大上的养老机构来说,当他们投入的资金越多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老年人想要进去的时候,就得付出更多的经济费用,而现在的大体的情况就是,那些大部分的养老机构都是比较的廉价的,这也就导致了养老机构的设施的缺乏,而且由于资金量的投入不足所以也就导致很难将医疗的设备情况提高到应有的水准,这还间接的造成了恶性的循环就是老年人不愿意去住,从而也就导致养老机构亏损现象。

其三,老年人在医疗报销方面的局限性,这是现在的一个社会问题,现在的医疗报销在养老的方面的局限性,就是当医疗机构单核的转变成养老机构的时候,如何去报销医疗费用,这个现有的政策还不能很细致的去解决这个矛盾,所以医疗的养老模式的推进,还需要现有的政策的完善。

其四,政府部门干涉现象,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这样也就导致了在很多方面的分权不合理的现象,会出现权利的交叉,我国负责养老机制的是民政部门,而对于医疗来说则是卫生部门来负责的,这样想要去形成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就会出现两个权力部门的交叉,使两者的管理发生混乱的现象,而且对于机构来说不知道如何去审核两个部门的标准,这样就会造成不必要的财力劳力的浪费和消耗。而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是一个需要慢慢去实践的过程。

四、医养结合的对策研究

通过对医养结合现有的难题的研究,然后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对策。

首先应形成专门的对口培训,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对口,是目前最好的形式。由政府出Y去培训,政府通过资金的补助去鼓励相关行业的护理人员的培养;通过高校直接开设相应的专业进修培训,可以更好的形成专业的人才,形成专业的人才队伍,有利于医养结合的模式的推进。

其次就是政府作用的发挥,政府应该是去发挥相应部门的作用,去通过行政化的管理去推进这种模式,目前的现状就是很多的地方,政府已经开始进行这种模式的试点了,但是可惜的是这并没有被政府纳入专门的研究部门,如果能够通过法律的形式去法律化的纠正这个问题,就可以很好的推进这项工作。

通过各部门的相互合作去推进这种模式制定出详细的,具体的,细节的全面的机构相互合作的形式。在当地的实践之中,最需要注重的就是,落实结合当地的实情去分析这个问题,就是要严格的践行医养结合的评估体系的结合。增加养老服务的设施,就用养老的床位来说,现在的现状就是我国的养老的床位不足百分之二十,这和发达国家的百分之六十的差距太大了,造成这种尴尬的状况的原因,除了有现有的床位不足的现状更有床位的闲置现象。

五、总结现有研究的局限性

1、概念不清

目前对医养结合概念的界定模糊,尚未形成完整清晰的概念界定。学者给出的定义往往只是从实际试点工作的特征出发解释医养结合,将医养结合看作为位老年人提供集养老与医疗于一身的服务网络,没有切实的分析现有的养老机制的现状,定位不够准确,为医养结合的现实推进带来了不必要的麻烦。

2、理论不明

纵观所有关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论文,大多都是从现有的研究出发,立足实际研究工作,这种概括性研究的缺点在于只能从特殊性去解读医养结合,不适用于普遍性的社会。完整的理论尚未建构,这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目标方向。

3、试点推广工作尚待酝酿

医养结合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并不是偶然的,有其发展的历史性意义。但是医养结合发展至今并没有形成广泛的规模,仅仅将试点工作作为研究者研究对象。所以接下来更加重要的是调研活动的开展,由点到面深入发展医养结合模式,使医养结合模式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得以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玉韶,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EB/OL],(2013―01―01);

[2]黄家豪,孟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中国卫生院研究所,2014,29(11.):63-68;

[3]高小芬,于卫华,医养结合模式养老下我国长期护理分级制度的不足与建议[J]护理学杂志。2014,29(11):71―73;

[4]刘晓雪,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长期照顾服务制度[J],社会福利2013(1):23-24.;

[5]吴洪磊,论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对失能老人救助功能―基于医养结合长期照顾模式的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出版社,2014(2):23――29.。

医养结合趋势范文第5篇

“医养结合”由“医”和“养”组成。但在当前,我国的医疗和养护资源仍分散在不同的服务领域。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中,“医养结合”必将是基于来自民政、卫生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碎片化服务的整合之上的,这也是推进“医养结合”的核心问题所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主要选取运用“整合的社会服务”(integrated social service)理论,以回应服务分离的问题,为推进我国“医养结合”模式提供理论思考。

一、国内外关于服务整合的探索

在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对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体系还处在探索阶段,但也有不少学者在这一领域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有学者归纳,中国“整合的社会服务”可采取的形式包括:合并、协调配合、分工合作/联合工作、伙伴关系――这一模式将为结束传统社会服务的碎片化、改革社会服务运行机制提供有效的手段与途径。另有学者归纳,社会服务整合主要强调地方政府或社区层面的服务连接,呼吁从社区层面的组织网络化合作出发,整合地方资源,以解决服务对象的多方面问题,满足其多样化需求。而在欧美国家,面临社会资源碎片化的困境,其在推动社会服务整合方面已经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芬兰在行政机构上统一筹建负责社会福利的社会服务局,英国社会服务法对政策法规整合的尝试,加拿大社会组织在资金整合(省级政府投资+民间集资)等方面的尝试,都为我国的社会服务整合提供了借鉴蓝本。

综上,在服务碎片化的背景下,中国与欧美国家等都对服务整合的问题展开了探讨,中国对此问题的讨论处在尝试阶段,欧美国家已产生许多有益的理论成果。“整合的社会服务”这一概念也源自欧盟与美国等国家。如英国学者芒迪(Munday)曾对“整合的社会服务”下过一个定义,即“运用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如合作、建立伙伴关系等,促进各种相关社会服务之间更好的协调,使服务对象获得更有效的和高质量的服务,提高服务对象和供给者的满意度”。结合中国学者的探索,有助于运用“整合的社会服务”理论对“医养结合”模式作简要的实用性分析。

二、“整合的社会服务”理论视角

根据目前中国学者结合中国社会服务的情况所探索提出的“整合的社会服务”理论,推进“医养结合”应该遵循以下流程与框架: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是整合社会服务的基础阶段,要求明晰整合要素、找出整合障碍、确立整合目标、构建整合框架。唯有在这一阶段将卫生和社会服务部门有效地整合起来,才能将“医养结合”纳入到社会服务的整体协调中。

(二)整合阶段

1.行政机构的整合:将社会服务业务整合在一起集中管理,或是进行多部门合作分工的部门间协调。就整合方向而言,其可分为垂直整合与水平整合。应用在“医养结合”中,各相关部门需要既明确职责,又相互配合。政策的纵向传达与信息的横向交流是各相关部门相互协调的重点。

2.政策法规的整合:制定统一的社会服务政策法规,以及社会服务政策法规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协调配合。在“医养结合”中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相互衔接,在政策层面上为“医”和“养”服务的融合创造条件。例如,以民政部门牵头的“以养促医”的政策应与人社部门“以医促养”的政策积极融合。

3.管理功能的整合:以合并、协调等形式,实现监督评估机制和质量管理的整合,以及与中央财政预算的整合。在“医养结合”中将宽松的准入制度与严格的事后监督相结合,构建严格高效的监督评估机制。

4.服务功能的整合:整合和重新规划服务对象、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在“医养结合”中,为给服务对象(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服务对象要细化,服务设施与项目要多样化、灵活化。总之,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医”服务和“养”服务的质量,并提高其利用效率。

5.系统内外的整合:在政府和非政府之间、公共服务部门与非公共服务之间建立伙伴关系,包括形成社会服务与卫生、社会服务与社会住房、社会服务与就业、社会服务与社会保险等的分工负责和联合工作机制,在“医养结合”中注重系统性地提供联动服务。区别于行政机构的整合,系统内外的整合更多侧重的是在分工和联合层面上。

6.资金的整合:将不同来源、不同数额、目标相近的资金统筹安排,集中使用,以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所以,除了整合中央财政预算,也要在“医养结合”中扩大社会服务的资金来源,吸纳多方资本,合理统筹规划资金利用。

(三)评价阶段

这一阶段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程序和指标,以是否完成整合目的、提升社会服务体验、构建完整的社会服务框架、推动相关政策机构改革等指标,作为社会服务整合的标杆与蓝本。当然,“普遍”的整合办法是不存在的,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至关重要。“医养结合”涉及“养中设医”、“医中设养”与“医”、“养”就近合作等类型,对“医养结合”全面的评估也要分类型、分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