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教育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挑战,传统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结合
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明给人类发展带来了彻底性的变革并融入了自身教育。伴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结合各种电子设备应运而生,人们接受的更多是集文字、图像、声音和动态画面的多媒体信息,“传统”的教育技术概念迅速被“现代”教育技术取代。笔者做为一名高职院校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同时是任职学校督导处长管理岗位的管理者,在教学和管理实践中,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尽管利用粉笔、黑板、班级授课进行的传统教育,是一种密集型、高效率的教学过程,但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增强学生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竟争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指导思想,要求我们针对网络时代多元文化和多学科、多专业等特点须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育理念等各个方面,运用并不断提高以计算机(投影设备等)为主要设备、以多媒体教学及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为适应现代社会个性化和有特色能力人才培养的要求,必须挑战具有不同风格、适应不同教学内容的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学的需要。所以我们在教学与管理中,既不能抛弃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基本能力,又要加强和巩固教师运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和手段的能力。
首先,我们课题组针对近年来多功能大屏投影教室使用多媒体课件情况,采用问卷调查分析法,得出采用适当的教学媒体进行授课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的结论。同时决不能全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课件而忽视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应当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精炼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最好将多媒体教学课件放在校园网上,允许学生随时浏览,反复学习遇到问题时可通过网络与教师交流讨论。对此,我们提出:
一、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在教学改革中继续保持其应有的地位。
调查中发现多媒体教学简化了教师板书的时间,增加了多媒体演示功能,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但使用不当,极易造成新的“填鸭式”教学现象——“电灌”:课件满堂灌的现象,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必须在教学改革中继续保持其应有的地位,其优点和适用性仍是明显的,不能因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或手段而放弃其的优点。通过研究我们需要解决传统教学方式应如何在现代信息教学中保持优点。
二、传统的教学方式更真实地检验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的活动,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从经验、知识还是阅历等方面,都比学生具有更大的优势,所以教师是“教”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具备渊博的专业知识、崇高的品格、良好的道德情操之外,还必须具备组织教学,管理教学的能力,这一点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相应的管理学、组织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教师在教与学的天平上,达到一种均衡。所谓“没有不会学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所以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在教师方面。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检验教师课堂教学综合素质,同时能够体现出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
三、从知识传授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关系上看,传统的讲授法作用依然重要。
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显示:对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有62%的学生希望“由老师进行生动的讲述,学生认真听讲”;从某高校大一新生的问卷调查来看,这一比例达到78%。以上调查结果显示,传统的教学法还是绝大多数学生欢迎的方式。教育学中指出:知识与能力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的统一体。一定的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一定的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现在的文科教科书(例如英语)中的一般性知识占绝大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法,效果更好,学习效率更高,考试成绩也更理想。对于复杂的概念、性质、评价、操作等,则通过新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但也需要老师作必要的讲授与分析。
其次当今世界正处于向全球信息化过渡的跨世纪时代,全球教育信息化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都对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种国际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应紧跟教育改革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方向,“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核心体现在它如何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影响力有多大?我们提出三点:
一是在企业、学校和其它组织中,信息技术体系结构是一个为达成战略目标而采用和发展信息技术的综合结构。学校在建设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时,技术成分应服务于管理体系结构。在管理体系结构中着重落实的是教学与科研管理体系、学生管理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及后勤社会化管理体系等,技术成分体现于支持各体系既耦合又独立自治、通过校园网络规划,成为科学可操作的校园管理网络。
二是将教学资源引入到校园网络中,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全社会共享。高职院校在建设自已学校的现代信息化教学平台时,应考虑它的社会性,加强远程教学和互动教学功能,通过把精品课作成公开课等方法,达到服务社会的功能。同时,构建新型的网络互动式教学模式(即将实训车间做为课堂、再将车间课堂搬上网络)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提高学生获取、分析以及加工信息与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主要是解决目前教师如何制作比较优秀的教学课件的问题,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现代教学设施及技术没有发挥其作用,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制作适合于教学规律的课件,且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化的培训,职称晋升考试和教师资格证考试也多以传统考试方式为主,缺乏动手操作软件和设备的环节。
近年来,高校的教学改革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旋律,在教学改革的推动下,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似乎越来越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很多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这种主流的背后,对现代教育技术中某些应用,越来越多的抱怨声见诸于各种媒体和大型研讨会场。鉴于此,我们开展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相结合应用研究,特别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对象,目的是进一步掌握高等职业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现状,将各个学校在教学实践中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整理出来,为其它同类学校的现代信息技术建设提供决策和参考依据,以便于扬长避短,减少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改革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赵丹阳,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创新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22期
[2]安玉峰,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03期
[3]王元安,浅谈现代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J];今传媒;2011年04期
关键词:改变;传统教学;语文教学;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82-01
一、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 “转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目前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理由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重视知识的运用、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在教育内容、方式等方面摆脱低层次的知识本位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此基础上,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真诚相待。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导演,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推动者,不再是绝对的权威,而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传统的教学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有效指导课堂教学,进而让学生轻松学习、愉悦的学习、主动学习。
二、教学策略的转变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程设计更为人性化,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语文教师必须自觉转变自己的教学行为,适当调整教学策略,主动适应并投入新课程改革。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法有:一是情境渲染法。创设情境,渲染气氛,为学生设置一个真实的情境,或者让学生自己去设想,参与到生活场景中去,参与到古往今来任何一个人物的思想中去。将语文还原回生活,还语文课它本来的面目。二是变讲为读法。“讲”为教师讲,“读”为学生读。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与文本展开对话,与作者展开对话,领悟其丰富内涵,探讨其人生价值与时代精神,增强民族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三是全体动员法。语文课程的特殊性,使得每个用心的学生都不会掉队,哪怕该生基础较差。教师在理由设计上要循序渐进,考虑到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要使得在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的潜能,增强他们自我探知的欲望。四是自主探究法。一堂好课的标准,是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能使学生动起来的最佳策略,就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它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促使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自主学习能够激发起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并加强合作交流,生生互动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模式的实施,才会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五是课外实践法。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是语文。教师应加强课堂与现实生活、时代精神的联系,拓展学生语文应用实践的范围,使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应用性与实践性,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三、学法指导的转变
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提高,人们逐渐地对语文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多方位的讨论和分析。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原有的一些观念得到了更新,甚至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由此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教改的热潮,特别是在国家新课程标准颁布和施行的情况下,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些新的依据,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
在这种革新浪潮的推动下,创新思维不断涌现,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层出不穷,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在这种寻求变革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在接受新思维的同时,有些人偏颇的、片面的认识传统的一些教育教学方式,甚至全面否定它们,其中也包括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之有效的好的方法,片面的追求教学方法上的新、奇、特,最终不得不重头再来。
有鉴与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大胆的进行创新改革,另一方面也要继承过去、现在证明是好的,对提高教学有帮助的、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做到两手多要抓,两手多要硬。具体可概括为三句话:注重实践、加强积累、突出读、写。
首先,在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实践活动。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古人不是有那么一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话吗,由此可见古时的人就充分认识到实践对学习的重要作用了。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段话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实践,但却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工具性是其基本特点。既然是交际工具,具有工具性,那么要交际,必然要实践。由此可以证明实践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并且这种重要性也在具体的语文总目标和教材中体现出来了,例如,新课标中提到“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实践。”因此我认为在具体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教材,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所以,不管是新课标也好,还是具体的学生学习也好,实践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千方百计去创造这种条件,让学生去直接接触教材,进行独立的思考,直接进行口头表达和直接进行书面表达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尽可能多的进行口头回答或语段写作训练,所有这些都是着眼与让学生动脑想、动笔写,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导作用,这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所以,以往传统教学中对课文中心主题、段落段意、语境的概括理解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非常有必要的,只不过现在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己来做了,抛弃以往那种填鸭式的方法,更多的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和实践的能力。
这种实践机会的增加和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体现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同样的也可以在课外活动中体现。笔者认为新教材中安排的专题及某些练习就是着重的体现要给予学生这种机会。
其次,在语文教学中更要强调积累。
语文教学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话题,有人会说,现在是素质教育的时代了,难道还要像以前那样去死记硬背一些“死”的东西吗?实际上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和看法,他们没有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和知识积累之间紧密的关系。须知积累是基础,没有了知识积累的素质教育就像那空中楼阁、海市蜃楼,表面看上去美伦美奂,实际上是一个自始至终都无法实现的虚幻之景罢了。
因此,不管是在新课程标准还是教科书在都十分重视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积累。过去是这样,现在也是这样。其中新课程标准在谈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时就提到了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在课程总目标中也再次提到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与此相对应的,初中语文新教材中体现了对新课标的关于积累的重视。例如新教材把文言文集中编排,这样做既有利于学习,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的积累。从整个初中三年级的教材来看,要求背诵积累的内容非常的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好的表现出对积累的教学要求和考察要求,具体的做法为:(1)落实教材的训练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集中一处,各个击破。(2)做好教学中有关积累的指导工作,指导学生如何运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去灵活的记忆、积累,而不是简单的、枯燥无味的机械积累,更重要的是激发他们对积累知识的兴趣,看到积累后的效果。(3)让学生有具体的实践活动,说一千道一万,任何的知识积累都不能停留于口头上,应具体实施,才能有所得。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读写训练。
“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四个要素,其中突出读写是日常教学及教学评价中最为重要的教学原理之一。不管何种形式,对于教学工作的评价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最终要落实到具体的试卷上,不可否认的是通过试卷测试相对来说是一种最直接,也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几乎所有的测试都要关注它,都会力求体现、落实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突出读写”被赋予了更新的和更深刻的内涵。在如阅读方面,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教学及评价的要求主要有:(1)要让学生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2)要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3)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浏览、略读和精读。(4)要加强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作品的能力。(5)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6)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习惯以及阅读材料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评价。(7)精度的评价应重点从学生对读物的综合理解能力着手,具体要求学生对词句意义的理解把握,内容概括,作品感受等方面的表现。(8)文学作品的阅读可着重于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会
本文作者:李艳萍工作单位:定西市安定区李家嘴学校
探索新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
我们教师应该积极钻研体育课程标准,学习新的体育教育理念,转变体育教学态度,探索新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融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对体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融知识于实际锻炼当中,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学理念上,我们要创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把单纯的传授知识技能为目的转变为“启智、求知、调心、育体”的综合多样化目标。既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足够的空间。既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建立,又要激发他们学习的智慧与能动性、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教学态度上,我们要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由运动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促进者,由教学过程的管理者转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学生成绩的评定者转为学生发展方向的指引者。真正将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合作的过程。总之要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重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是课堂的“表演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合作者”。这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他们创新能力。教学方法上,我们要勇于接受挑战,积极探索新的、有效的体育教学方法,不断为自己“充电”,努力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从而改变单一、被动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才能真正达到体育课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1)游戏教学没有锻炼兴趣和良好的锻炼习惯,学生是无法真正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当然也就无法实现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目标。基于此,游戏教学法应运而生。它具有简易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等,利用这种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良好的锻炼态度,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一种积极的态度,精神饱满地参加锻炼。(2)创设情境,实施“任务型教学”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情境”的设置来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产生兴奋感,调动学生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最终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它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寓教于乐,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3)分组教学分组教学法是教师在体育课堂中把全班进行分组并留给学生广泛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各自的小组中练习和巩固学到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它的目的是促进学生间的合作与协同,促进他们自主、创新、合作性学习。在分组教学中,学生除了直接与教师发生联系外,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互帮、互练、互学、互相评价,学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担当小组长的学生,会有一种光荣的使命感,在为别人指导动作的同时,动作的要点得到了巩固,能力得到了提高。(4)比赛教学比赛教学法是在比赛这一特定条件下进行练习的一种方法,它可以促进身体各个组织机能、各种基本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在比赛过程中,由于学生之间的互相联系、合作、对抗的活动较多。因此产生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的关系。这些关系很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勇敢、顽强、机智、沉着、果断的品质。真正融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中。
在全社会共同参与、积极支持下,真正使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得到培养
尽管我们努力了,我们探索了,然而我还是感到力不从心,因为要彻底扭转青少年身体素质日益下降的趋势,真正使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得到培养,仅仅靠一堂体育课,仅仅靠体育老师们的力量那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全社会的参与支持。改变人们“重智育、轻体育”的倾向现在在“望子成龙”观念的影响下,社会上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的思想误区,导致在巨大升学压力下,孩子们的运动时间被学习挤占,丧失了自主锻炼意识,“喜静而不喜动”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所以我们先要从思想上改变,树立运动第一,学习第二的思想观念,因为只有健康的体格,才会有充足的精力,才会有理想的学习效果。改善体育设施和条件,保证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开展体育设施和运动场地缺乏,学生没有足够的运动场所(这既包括学校体育场所,也包括社区和社会的活动中心)制约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为了满足学生乃至全民健身需要,这就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使这个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总之,“少年强则国强”,为了我们祖国的未来,为了青少年的茁壮成长,为了使学生来自文化课学习的压力得以释放,为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得以开展,为了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我运动,我快乐”,我们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融德育教育于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能满足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关键词:中药;煎煮方法:煎煮机;对比;规范操作;影响因素中药汤剂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剂型,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其可根据病情需要灵活加减药物,能充分体现中医辨证施治特点,可随证加减药物,体现了中医治病的精髓,具有吸收快、奏效迅速的特点,恰当的煎制方法对药物的疗效、对发挥中医中药的特色、优势起到重要作用。但煎煮方法和服用方法不正确,则会影响汤剂的疗效。中药煎煮质量是关乎药效的一个重要环节,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传统中药汤剂的煎煮符合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医的特色。但由于中药煎煮较为繁琐,费时费力;中药代煎业务便应运而生,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方便患者、适应现代生活的作用。因此,我院在多年的改进中先后引进了煤加热煎药机、液化器加热煎药机、电加热煎药机;目前使用的中药煎煮机是带有电控装置自动煎煮仪、智能中药煎煮仪和十功能自动煎药机,以及真空软包装机。 利用水煎沸及其产生的蒸汽,一次性使药物的成分充分地煎出。并用机械装置挤压药碴中的残存药汁溶人药液中。熬好后,将药液通过管道,进入包装机。自动分剂量包装,150~250 mL/包(可调),药分为2包/剂。煎煮时,经过漂洗,装锅,加入适量的水,浸泡适当的时间,煎煮后过滤封装贴签等。
1中药煎煮机的技术特点
中药煎煮机是在中医药传统煎药理论基础上,应用现代技术进行中药汤剂煎制的机器。一般都有如下技术特点。
1.1中药煎煮机多采用优质不锈钢制作容器内壁,传热快且化学性质稳定,符合中药材对煎制器皿的要求,可避免与药材中的其它成分发生反应,能够保证煎药质量。
1.2 煎煮机是在密闭状态下,用热力和气压熬制中药汤剂。与传统煎制方法中需严格掌握先煎、后下等繁琐程序相比,可将多副中药同时统一投料。不仅矿物类、贝壳类质地坚实的药在高温和压力下有效成分能充分溢出;而那些需后下的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在密闭状态下也能保证有效成分不会挥发损失。
1.3煎煮机实现了自动化控制,可定时、定温,能自动停机,避免了中药传统煎制方法易发生药液溢出或糊焦的现象[1]。
1.4煎煮机与包装机相连接,使中药煎煮、抽滤、压榨和真空软包装流程连续,无人工干涉环节。能够实现药液有效成分提取充分,真空软包装卫生清洁,包装量准确均一的要求。且储存、携带方便。
2使用煎煮机煎制中药的特点
2.1煎煮中药前应充分浸泡 只有足够的浸泡时间,才能保证煎药汁的质量。饮片中多为干品,有一定的体积厚度。在室温下冷水浸泡使其湿润变软,细胞膨胀,有效成分首先溶解在药材组织中,产生渗透后进一步扩散到组织细胞外部的水中。
2.2 加入合适的用水量[3] 加水量是保证煎药质量的另一个重要环节,药多水少,有效成分得不到充分溶出;药少水多,患者服用困难。使用煎煮机煎制中药时的加水量与传统煎煮方法有较大的差别,传统煎煮法在煎制过程中水分蒸发量大,因此,需多加些水;而煎药机的容器密闭,水分蒸发量可少很多。
2.3煎煮温度、压力和时间的选择 煎煮温度、压力和时间的标准化,是保证中药煎药质量的基础。中药传统煎煮方法中的火候、时间靠经验掌握,受热源(煤炉、电炉、煤气)限制没有统一的标准,往往出现汤药过稀、过稠或焦糊现象,对药效影响很大,直接影响疗效。用热力和气压煎煮中药,通过设定系统的温度、压力、时间等参数,保证煎煮过程定温、定压、定时,防止药液蒸发溢出,保证煎煮出的药液质量均一。温度、压力和时间参数的选择,需根据具体药方所含成分而确定。
2.4中药煎煮机是一种带有电控装置的全封闭微压容器,利用水沸腾及其产生的蒸气一次性将所需药物充分地混合煎煮,煎药方便,而且成份混合均匀,分装剂量匀称,其煎煮温度可达115℃以上,具有灭菌效果,使煎剂在常温下一般可存放1 w或更长的时间,有一定的保质期,也便于携带,使得中药的饮用像喝矿泉水一样方便,既保证中药疗效且符合卫生学要求,不易霉变。
3传统煎煮方法的利与弊
传统煎煮方法是历代医家经验的积累,对容器的选择、浸泡时间和水质水量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3.1煎煮前进行药材分类 煎药时应按不同性质药材分类如龙骨、牡蛎、泽泻、赭石、茯苓、石膏、石决明、钟乳石、礞石等,这些块类药应该将其打碎或切细,以使药物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先煎;而薄荷,厚朴等则后下。
3.2 煎药器皿 选择适当的煎药器皿,一般以沙罐或土陶药锅为适宜,不要用金属器皿(如铜、铁、铝等),因为这几种金属器皿容易与药材发生化学反应,直接影响或改变药性;药罐、锅的口径宜偏小,以减少或减慢水分挥发。
3.3煎煮用火 煎煮的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通常情况下,先用武火将药液快速煮沸,然后改用文火慢慢煎熬。煎煮时间的长短和煎煮次数根据不同汤剂有不同的要求,并且对很多饮片用药有着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各式的要求。相对而言中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经过了数千年的实践,其科学性和有效性更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传统的煎煮法也有其缺陷:①传统的中药煎煮方法要求煎煮者对药物性味、煎煮条件等有一定的了解,就是要有一定的专业背景,对于普遍应用的非专业人员不容易做到;②传统的陶制药煲和砂锅内壁粗糙、孔隙和纹理多,易吸附各种药物成分而串味,难以清洗、容易粘渣。
3.4但是中药煎煮机也有其不足,由于中药煎煮机煎药时,受热时间长,不太适合煎煮含有挥发性成分、受热易分解药物,降低了此类药物的疗效。总体而言,煎煮机煎出的药液普遍外观清稀,煎取药液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往往低于传统煎煮法。中药煎煮的过程是药物中成分溶出的过程,成分溶解造成了饮片内外浓度差,有效成分从细胞内向外渗出。当饮片内外浓度相等,即处于平衡状态时,煎煮时间再长也是徒劳的。只有滤取药液后,再添加水,使其重新建立浓度差才有利于成分的溶出。而中药煎煮机煎煮取汤剂有煎1次,也有煎2次的,根据药物饮片性质的需要,进行煎煮,使药物的有效成份得到充分溶出。相比传统方法煎煮中药,有了进一步的优势和灵活性,但是因其煎药过程的高温高压而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被部分破坏,从而降低了中药的疗效。实践证明,正确掌握中药煎煮机的操作规程,充分发挥其优越性能,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中药煎煮质量,值得医院中药煎煮室推介使用[2]。但用这种煎药方法,不同药物在不同保存条件下的卫生学方面情况;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药物煎出有效成分的比较;保存期间药物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对高温高压下容易分解破坏的药物其临床疗效是否受影响;值得进下步研究。
综上所述,中药煎煮机的出现,减轻了煎药的劳动强度,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有其不足之处,应该辩证的对待。我们应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优势。
参考文献:
[1]林宁.中药煎煮机技术特点与使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3):2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