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教育的核心

现代教育的核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教育的核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教育的核心

现代教育的核心范文第1篇

关 键 词: 信息技术 教学 整合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是教育教学现代化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技应用的普及,随着现代化的深入进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进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过程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教学资源的网络化,借以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促成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现代化浪潮,我们要怎样才能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结合起来,在此,我们很有必要就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提高认识,弄清意义,明确目标,勇于实施,提高教学质量,促成教学现代化的早日实现。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作用和意义

多年来,信息技术对当今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速度,而且对社会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方式实施了全方位的渗透,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革命,人类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步伐因此而加快了。从形而上的定义来说,人们常说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一门课程,那是基于教学课程分类而言的,实际上它就是实施于教育教学的信息技术,亦即工具性的手段。信息技术的概念,相比于现代教育技术,其外延广泛得多,内涵深刻得多。加之为了叙述上的方便,我们这里只称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信息、知识已经成为社会中的基本资源,信息产业成为社会中的核心产业,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中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的筛取、分析、加工、利用的能力与传统的听说读写算方面的知识技能同样重要,这些能力是信息社会对新型人才培养的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教学过程引进信息技术,使之形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是大势所趋,势在必然的。这种必然性导致人们提出了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有机整合的焦急呼唤。

和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其作用主要有:

1、教学演示的工具。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的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所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

2、主体交流的媒体。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外界的链接,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大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 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资源环境的生成。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突破书本知识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而不断优化生成新的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环境。例如异地景观、背景材料、实物模型、重要数据、实验过程、百家思想等,很多是课本所容纳不了的,而这类材料却能极大地丰富教学的资源环境,传统教学模式所受局限太大,根本无法全部生成。就拿语文学科来说,它的信息技术资源包括语文教学中所凭借的信息技术手段与相应配置,还包括凭借信息技术加工整合,从而可被语文教学所用的囊括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无限丰富的资源。这样的资源被开发利用,语文教学的手段和条件都将发生巨大变化。类似于尺幅千里、芥子须眉、留声致远、异步对话、心游万仞、思接千载、时空隧道等种种原来属于夸张相象范畴的东西,一旦在语文教学中成为现实,就会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利于研究性学习。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研究性学习,近年来已经突破了课外活动的限囿,而被提升成为基本的课程内容之一,部颁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身心健康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或网页开发工具,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并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很多教学软件都可以为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界面的支持。例如中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其中的几何画板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手、探索问题的机会,当面对问题时,学生可以通过思考和合作,提出自己的假设和推理,然后用几何画板进行验证。还可用以发现、 总结一些数学规律和数学现象。又如事物内部的运动状况、物理现象、化学反应、生成机制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显示和形象展现,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和内质的把握。再如政治教学中的经济学内容,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商业情景,让学生在各种真实的复杂的条件下作出选择和决策,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5、构建新的知识。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缘在于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对信息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的服务理念、先进的工作手段、简捷的操作平台和优越的育人环境,使得它在教学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了,在经济现代化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它必然承担起教育现代化的重担。这种担纲作用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担负着教育发展之纲、社会进步之纲。因此,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既是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归结起来,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整合,其重大意义至少表现在:

第一、是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和能力,打好扎实、全面的文化基础,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信息利用素质。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使教学方式变革了,教学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就成为他们学习过程的主要内容,因而能最大限度地贴近现实生活实际,融入网络时代,利用信息能力解决问题。

第二、是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大势所趋,当今“终身学习”已经由人们的单纯的愿望变成了具体的行动。时势可以铸造英才,时势也可淘汰庸人,现实实际迫使人们产生了紧迫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是信息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的态度上,有独到工夫。这种整合,使得学生具有主动吸取知识的要求和愿望,并能付诸日常生活实践,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自我组织、制定并实施学习计划,能调控学习过程,能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估。这无疑在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种革命式的变革。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就跟不上形势的发展,甚至如何生存都将成为问题。

第三、是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旧教学方式的区别,最根本的就在于能力掌握与否。在信息时代,知识和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本身的激增、剧变、更新,频率加快,周期缩短,同时知识本身的高度综合和 学科渗透、交叉,使得人类的一切领域都受到广泛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科学技术和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的大背景下,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变得更为重要。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上述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由于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能够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因此学生能力的培养问题将能迎刃而解。

总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促成了教学改革的深化,使教育教学领域发生了更为深刻的巨变,教学方法的策略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信息化、教学操作的简捷化等,因此而逐步成为现实。这种整合的作用是巨大的,意义是深远的,我们应该大力推进这种整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实施策略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学校教师必须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使之成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生共享学习,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文字处理、图象组合、信息集成、科技创作和知识构建。简单地说,应该这样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

首先、要提高认识,负起担纲意识。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宣传、观摩、实验、实际操作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当事人的思维机关,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既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又要从内心自省,深刻认识形势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大家共同努力,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其次、要更新观念,想法引进资金。一般中学尤其是农村中学,资金有限,最需要大胆改革,通过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引进资金,加大投入,武装自己。这需要联系各校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

现代教育的核心范文第2篇

一、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地理教学的优势

1. 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福家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优秀的教学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思维发展的环境,使“火把”在良好的环境中星火燎原。而CAI在教学中能有效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学生大都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产生学习的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图像等内容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引起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例如:教学《青藏地区》这节课时,开始播放一段青藏高原景观的影视片断,此片断同时配有李娜优美激昂的 “青藏高原”,把大家带到了遥远而神秘的青藏高原。片中青藏高原的各种景观、藏族服饰,无一不刺激着学生的大脑皮层。我在上课过程中又展示了相关的资料,极大的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既轻松又新颖,激发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浓厚兴趣,使学习效果达到最优化。

2. 使抽象的知识简单化

地理学科有许多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的重、难点内容。通过多媒体的模拟演示,可以变形象为直观、变枯燥为生动,使抽象思维具有形象的外部支撑点,使学生的思维得以顺利进行。无形事物,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变得有形,便于学生观察求证。

例如:教学地形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影响时,学生觉得很抽象不能理解。我就展示了一幅黄土高原地貌图――坡度大、坡面长、地表破碎。学生就很快明白坡度大,水流速度快;坡面长,水体流量大。因此水的冲刷力强,再加上地表破碎,所以水土流失更加严重。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具体,学生也就很容易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了。

3. 构建信息化教学平台

将网络引入地理教学,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同时计算机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在主动探索中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例如:教学《中国的自然资源》,可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查询资料,将我国的自然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的种类,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现状及保护措施等整理并制作成展示作品。学生轮流演示、讲解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这种基于Internet的教学资料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4. 建设地理教学资源库

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下的地理教学实现了资源共享,其中有很多素材、资料可以直接使用。通过浏览必将开拓自己的视野,带来新的启示。借鉴的同时积极构建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互联网上的资源经筛选可作资源库的一部分,另一部分则靠平时的积累,扫描的图片、录制的影像和声音、撰写的论文、报纸杂志上的文摘和学校教师制作的课件都是资源库的范畴,只要平时稍加留心,资源无处不在。经过多年实践完善就能够形成校本课程资源,这对模式化教学与规范化管理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力量。

例如:我在教学《长江的开发》一课,其中大量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而且通过借鉴其他优秀教师的教案,使我在课件的设计上大量运用了长江九江段及九江98抗洪的图片,这些在实际上课中不仅使学生觉得课堂内容离自己更近、更亲切,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讨论更加热烈,做出的回答也更有创意,令人惊讶。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可能产生的误区

1. 过多依赖多媒体,出现新式“满堂灌”

传统“满堂灌”的教法,是绝大部分时间老师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被动地接受书本知识,而这种新式“满堂灌”主要表现为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呈现过量的繁杂的信息,令人目不暇接,学生失去了积极思考的余地,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得到体现。虽然表面看起来这种教学冠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外衣,但实质上是变相的“填鸭式”、“满堂灌”,是违背现代地理教育理念的。长期以往,学生会失去他们应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和学生就会成为多媒体技术的奴隶。

2. 走形式主义,课件过于简单或“花哨”

关于地理事物或地理运动规律的演变,我们的教学语言与教材并不令人满意。有的地理教师根据本节课的要求制作课件时,常出现的问题是课件过于简单,如只是将课本的纲要简单地放在课件上面,如同“课本搬家”、“习题搬家”,而没有必要的图片、音频或视频等,造成了学生感知的障碍,从而失去了信息技术特有的意义和优越性。而有的制作过于“花哨”,如在整个课件上加入与课本内容无关的动画或音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课堂教学,影响了教学效果。

3. 忽略教师主导性,成为专职“放映员”

多媒体教学软件无论制作多么完美,只能是地理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已。屏幕上的文字和画面是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一种方式,它代替不了教师的讲解及引导。然而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老师把所有的知识点、每个环节甚至教师必要的讲解,都通过图文、声音展示出来,教师在很多时候仅仅充当放映员、解说员的角色,教学缺乏开放性,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性。课堂上学生情绪激昂、轻松愉快;课下大脑一片空白,连必要的知识积累都没有获得,这显然是本末倒置。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 不能忽略传统教学方法

尽管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强的优势,传统方法很多东西已经落伍,但在有些方面CAI无可替代。如边写板书边讲有利于学生思索,教学容量虽小有利于学生精学深思,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灵活性,由此可见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全盘抛弃。所以,对于一堂课究竟如何上法,我们认为应当“因课制宜”。恰当地分析内容,目标与学情,然后再斟酌哪种方法更适合。此外,还可以将两种方法综合考虑,把黑板、粉笔和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有机的结合起来。不能没有板书,不能小看在黑板上写的,哪怕只是几个字。没有它,实际上就等于忽略了学生的学。

2. 要充分发挥其教学效果

教育技术改革与实践成功与否的标志,最终还应体现在教学效果上,如果在实际教学中运用了先进教学手段,但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收到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效果的话,那么,再好的教学环境也将失去其实际意义。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通过人机交互作用,使学生感觉到他自己在控制学习,激发其学习动机和兴趣,并使整个教学过程除完成课程特定目标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在“中国的行政区划”教学过程中,我制作了《中国政区填图拼图软件》,该软件分为五个模块:政区浏览、政区名称、省会首府、省区简称、政区拼图,学生在使用这个软件的时候,有很高的兴趣和热情,大家尽情娱乐百玩不厌,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3. 注意满足学生个性要求

多媒体教学具有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的特点,但它的作用随着学生的充分感知和积极思维才能体现出来。这就要求教学软件必须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视听能力、认识特点和兴趣需要等相吻合。否则就不能实现教学目标,甚至会给教学活动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了解,从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出发,去开发运用教学软件。如:在“中国铁路线”的分布教学过程中,以中国地图为底图的画面中出现一个火车头,它鸣叫着逐条带出我国主要铁路干线的线路、名称和经过的主要城市,每条干线自起点至终点闪现,且能随点随现,以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加深印象。这种课件符合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又不失生动活泼。

4. 教学应遵循适宜性原则

现代教育的核心范文第3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校数学;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02-02

一、高校数学教学中使用多媒体的优势

1.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传统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一堂言”教学模式的存在,学生的参与性较低,导致学生的学习需求与高校数学教学模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矛盾,而多媒体教学技术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数学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可能。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具有多样化的输入输出手段,就使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高校数学教学过程具有了更强的交互性,从而能够更好地挖掘并发挥学生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过程犹如视频游戏,所以经过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过程普遍能够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这对增强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2.有利于提高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信息的容量与密度。抽象知识较多以及知识点烦杂是高校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在传统教学中,讲述法的教学手段难以适应进一步提高高校数学教学质量的需求,同时由于传统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板书开展教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拖慢了教学节奏并减小了教学容量,从而导致高校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时间难以得到良好分配。而通过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进行高校数学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能够容纳较多的信息量并且具有速度快和图文并茂的优势,可以在高校数学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传达更多的教学信息,从而使高校数学教师能够利用其余的时间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并获取更多的反馈信息,所以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能够在提高教学信息容量以及密度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有利于促使高校数学课堂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课件与传统教学中所使用的板书有本质的区别,在高校数学教学中以板书为核心的教学需要学生花费很大的精力做笔记,而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的课件通过下载就能够查阅和利用,并且不会出现传统教学中因为笔记不全而难以顺利巩固和复习知识的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的教学效果对课件进行进一步的合理化与完善化并提供给学生,学生可以完全摆脱课程设置的限制并按照自身数学实际水平找出学习侧重点并自主安排学习进度,所以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与传统高校数学教学相比具有更强的教学针对性,对落实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高校数学教学整合的方法

与传统的高校数学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拥有很大的优势,但是如果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不能对多媒体进行合理利用,则容易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所以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的优化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关系,从而在正确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高校数学教学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对高校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所具有的推动作用。

1.确保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关系的协调。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校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高校数学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创新精神、科学素养、思维能力等,所以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活动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利用,使学生的智力以及思维能力得到良好的发展并实现高校数学教学的目标。在此目的的指导下,教师必须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以新课程教学目标为核心开展教学过程。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不能做到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而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师首先要突出教学目的在教学过程中的主线作用,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为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如果二者存在冲突则应当舍弃这种教学手段;其次教师要以教学和学生的需求为依据对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做合理选择。如多媒体的表现手段包括声音、动画等,在高校数学教学中需要有针对性地选取高效率的表现手段,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包括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以及教学目标的针对性。

2.确保多媒体演示与教师讲授关系的协调。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明显的优势,它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课堂情境的塑造。但是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不能舍弃的,所以有必要将多媒体演示和教师讲授良好地结合起来,让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发挥辅助教师授课的作用。在现代的教学理论中,高校数学教师被认为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学生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而多媒体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中的辅助工具,其中教师本身主导地位不容忽视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数学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教师交流的过程,通过这种交流,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高校数学知识,也可以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道德品质素质,教师的这一作用是多媒体教学技术不可取代的;二是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依赖教师的操作,无论是可见设计,还是教学演示,都需要教师进行,所以教师的主导地位实质上没有变化。

3.确保情感交流与知识传授关系的协调。在高校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交流是双向的互动关系,这个过程既是传授知识和反馈信息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而教师、学生与多媒体之间是单向的没有情感的交流,所以人际之间的交流是无法发挥与师生交流同等作用的。这就要求在多媒体辅助高校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控制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的使用时间,从而突出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主导地位;其次要选择合理的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使用的时机和方式,从而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后教师要善于利用自身的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通过充满情感的体态和话语将自己的情感体验传达给学生,在关注学生情绪变化的基础上对学生在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和思想进行合理地引导。

参考文献:

[1]计正荣.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J].网络科技时代,2007,(02).

现代教育的核心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整合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1-0248-02

进入21世纪以来,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知识经济逐渐占主导地位,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教育发展、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水平。2001年6月,国务院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物理课程标准》则要求:“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中小学原有的课程结构、教材系统、教学内容都有很大的变化,相应地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也要随之转变。作为中学物理教师,怎样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整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越性,从而推动整个教学的发展?下面就结合本人在教育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本人对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的体会。

一、做好多媒体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要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物理课堂教学之中,就需要制作出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而要制作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要先写好电教教案,进行教学设计。设计中要注意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课件中该展示哪些内容,配置哪些图片、场景,什么时候展示等,都要体现在教案中。其次,要做好音像素材资料的收集工作。素材包括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背景素材、动画及声音等等。与教材配套的视听光盘是常用的课程资源素材,但是视听光盘资源有限,不足以满足教学所用,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快录、慢录、显微摄影等技术手段拍摄所需的音像素材资料,制成课件,用多媒体计算机向学生展示物理过程的细节,或者从网上下载一些视频资料,用《绘声绘影》对其进行剪辑、加工,还可以用Flash软件制作一些动画片断插入课件中。例如,这些年来出现在体育比赛中的绷床运动,学生实际生活中没有见过,但根据这种运动编写的试题屡屡出现在中考试题中,教师可以收集关于这个运动的实况录像,制成相关教学软件,采用慢放的方式,让学生能观察到人在上升及下降过程中的速度、高度变化,人落在绷床上及绷床将人向上弹起过程中绷床的形状发生变化的细节,此时教师再加以点拨,引导学生分析每个过程的能量变化、转化情况,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能量转化的概念。物理教学离不开现实的物理情境,但学生的直接经验、学校的实验室条件等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让学生做太多的现场参观,因此,切合实际的音像资料是十分必要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投影片、挂图及课本插图是展示物理情境的有效手段,但它们所能展示的只是静态的物理情境,对学生的触动不大,而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动态地模拟物理场景,更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观,引起共鸣,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惯性》这一节,课本插图上只看见车上的人身体前倾,而这一现象是怎么发生的学生并不清楚。利用演示实验演示小车上的木块在小车急刹车时向前倾倒这个现象时,因实验条件限制,实验可见度小,坐在后三排的学生基本上看不清实验过程,坐在前排的学生虽然看清了,但由于不同学生思维能力的差异,很多学生还不能把这一现象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而互联网上有很多跟惯性有关的视频资料,比如国外有关汽车安全性能测试的视频资料。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当汽车急刹车时,伴随着刺耳的刹车声,坐在驾驶员座位上的塑料假人剧烈前倾撞到方向盘上而受损伤。可以下载这段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在做完演示实验后立即播放这段视频,真实的场景,加之音响的效果,强烈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惯性概念的理解,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物理。又如回声现象,生活在平原地区及在城市里长大的学生,没有关于回声的生活经验,缺少感性知识。对此,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影视资料中有关回声的片断,也可以自己带上两个学生到山里去实地进行实验,将实验过程——学生大声喊——经过多座山峰反射后传来多次回声这一过程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经过处理后制成课件,课堂上进行播放,因其形、声俱备,易于学生对回声的理解。在制作多媒体课件中,要注意背景和文字素材的字体、色彩的合理搭配。背景可选择柔和一点的颜色,如像泥土一样的土褐色或淡绿色,不宜选择白色,因白色比较刺眼,容易引起学生视觉疲劳。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运用要合理,画面要简洁清晰,注意利用色彩对比突出重点内容,以引起学生注意。由于人在同一时间里能够看清并记忆的信息量是有限的,所以一次显示的内容不要太多、太杂,句子也不要过长,要符合人的记忆规律。选择的素材,要能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便于分解重点、突破难点。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制作课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但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和必要的电教基本功。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根本就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计算机知识,不会使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所以,教师首先要先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学习基础的Word、Excel知识及Powerpoint课件制作技术,学会用《绘声绘影》进行剪辑、加工,要学会收集各种信息、资源,并会对收集到的信息资源进行筛选等,还要进行必要的设备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才能进多媒体教室上课。针对有些老教师实在不会制作课件的,学校可以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把一些优秀课件存入学校的教学资源库,以便于其他教师查阅参考,使电教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资源共享。

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上好多媒体课

制成了一个好的课件只是实现了成功的开始,还需要有好的授课策略,才能使它在课堂教学上发挥其应有的功能。现代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的优化组合,能获取最佳的教学效果,但并不是说,多媒体使用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或者是使用多媒体就比不使用好。教师是主角,多媒体是配角。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物理教学之中,教师一定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媒体三者的关系,决不能整堂课都演示媒体软件,让现代技术媒体代替了教师的作用。课件只是辅助教和学的一种工具,教师要让课件跟着自己的思路转,而不能让自己跟着课件转,否则教师就成了典型的“放映员”和“解说员”。曾有一个教师,一节课放了140多张图片,平均1分钟放三、四张,这堂课的效果可想而知了。所以课件的运用要适时、适度,可以以课件为主线,以黑板和普通媒体作为辅助,使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手段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现代教育的核心范文第5篇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及现代教育理念的改革、深化,新课标的普及推广,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课堂。目前比较常用的是PPT,即教师把课程知识制作成幻灯片,利用大屏幕播放。这样做不但节省了课堂上写板书的时间,而且图文并茂,多重感官刺激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的整合不仅需要利用计算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媒体和手段来开展教学活动,更重要的是实现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自主学习。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学生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接受,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其主动性无从发挥。结果束缚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禁锢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不同的是,在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课堂上,教师角色定位为课堂的引导者、学习的启发者,利用信息技术的直观性、丰富性、可重复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 平抛运动一课的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平抛运动一课的重点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曲线运动,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知识”的第一次应用,是理解和掌握其他曲线运动的基础。因此如何导入情境才能把学生全部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呢?我想到了互联网上一个关于平抛运动的小游戏(Flash)——请你来当飞行员。我以此引入新课,请三个学生来玩飞机投弹游戏,通过此游戏,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本节课的核心问题上来,同时由于学生还没有掌握平抛运动的规律,命中率比较低,因此学生会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来学习本节内容。

2.先学后导,得出结论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教学目标,制订好自学指导引导,让学生自学。观察实验后请学生快速阅读第55~56页的内容,3分钟后回答以下问题:(1)小球离开槽后的运动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2)小球离开槽的瞬间有无初速度?方向如何?(3)小球运动时的轨迹如何?(4)如何处理平抛运动?引导学生从以上问题中总结出平抛运动的概念、特点、条件和运动性质,培养学生从实例到抽象的思维能力。

3.自主探究,总结规律

从自学指导第4个问题出发提出猜想引导学生探究平抛运动的研究方法。我提出问题:如何处理平抛运动?学生在第一节里已经学习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知识得出研究复杂的运动所采用的科学方法是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引导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方法来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

(1)探究竖直方向分运动:问题1:平抛运动物体在竖直方向是什么运动?学生猜想:自由落体运动。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在实验的基础上再一次明确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的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增加学生对平抛运动的实质的理解。(2)探究水平方向分运动:问题2:平抛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是什么运动?学生猜想:匀速直线运动。同时。引导学生从力学角度进行理论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

通过实验与讨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最活跃的状态。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思考与讨论,将新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深深的烙印,通过游戏使学生能力得到巩固、提高。

三 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实践的反思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方式提高课堂有效率体现在几个方面:(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求知欲;(2)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3)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自主选择;(4)课堂反馈迅速,问题及时解决;(5)增加生生互动环节,搭建交流平台。

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起来,有多媒体这一强大的资源优势,教师可以大胆设想,也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设计当中,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作者认为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对于新课的传授是有利的,对于其他的课程类型,比如实验课、习题课、单元复习课等,则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也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

多媒体教学只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结合的尺度要把握好,如果失去了教师的主导地位,会使多媒体教学课失去了教育的意义。我们要时刻牢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教学方式,当我们熟悉并熟练掌握了这种方式就会形成一种习惯。通过国家、社会、学校的支持,通过教育工作者的齐心协力,一定可以在新的形势中,探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整合模式。让我们本着乐观、积极的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一起为我国的教育改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