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介融合的困境

媒介融合的困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介融合的困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媒介融合的困境范文第1篇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电;全媒体;发展;路径

新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进步,不同媒介的融合发展,促使传统广电行业不断创新变革。新媒体提高了广电的工作效率,简化了广电工作中的一些复杂流程,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全面性和有效性。新媒介环境下,社会个体也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加入到信息传播和交流中来,这让传统媒体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为此,广电媒体应努力适应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变化,发挥自身优点,积极推动传统广电产业的转型和创新。

广电全媒体发展模式

广电全媒体就是在新媒介环境下,将网络化、数字化技术引入传统的广电传媒,针对广电音视频传播的核心业务,应用多样化的传播渠道,构建起开放性的信息平台,创建一云多屏式的全新广电传播模式,促进广电传播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1.拓展新的媒体渠道广电全媒体发展模式首先要以拓展新的媒体渠道为基点,实现渠道扩张。传统的广电是信息内容的生产者和集成者,但如今,在现实的社会需求下,广电传媒应运用现有的品牌影响力和内容资源,在手机电视、网站、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平台上开拓新的媒体传播渠道,以适应民众信息传播方面的新需求。

2.建立全媒体传播平台现代背景下,媒体生存法则已经发生巨大转变,媒介融合时代的广电全媒体发展已经成为趋势。而广电全媒体发展模式应实现渠道融合,建立起全媒体传播平台,这是广电全媒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和途径。传播渠道的拓展需要资源的整合和创新,而全媒体传播平台的建立,可以实现媒体传播模式的创新和渠道融合。

3.以业务和内容为主导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的全媒体发展要以自己的优势核心业务和内容为主导核心构建健全的全媒体传播格局。全媒体发展不仅仅是改革和创新技术,更重要的是要将优势业务和核心内容作为自身改革创新的最大动力源泉,在满足当前人们对媒体业务和内容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新媒介不断强化这些业务和内容的有效价值,从而提高全媒体发展的活力。尤其在当前各类媒介不断丰富的竞争环境下,要保证广电全媒体发展的竞争优势,就离不开核心业务和优势内容的保障。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全媒体发展面临的困境

1.生存困境目前,传统广电媒体的发展受到了强烈冲击。新环境下,传统广电在全媒体发展的道路上遇到多种问题。新媒体的强烈冲击,凸显出传统广电竞争优势不明显,竞争力亟须强化等问题。这要求传统广电深入研究新媒体形态,努力向全媒体方向转型、创新和发展,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解决当前生存困境问题。

2.体制困境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要实现全媒体发展,传统广电媒体不可避免地遭遇了主体与环境不协调的体制之困,这是传统广电媒体转型必然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我国社会环境正在不断变化,要求传统广电媒体调整和改革传统的体制限制,以便实现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和工作模式的创新,保证广电媒体的主体发展能够顺应时代和环境的变化。

3.资源困境广电全媒体发展中还存在不可忽视的资源困境,这也是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媒体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主要表现在所有与所需之间的矛盾,所拥有的资源无法满足需要。对于传统广电这一市场上主体来说,资源缺乏问题是始终存在的,只是在媒介融合背景下,随着广电全媒体发展的不断深入,这一资源困境便逐渐凸显出来,如资源相对不足、所需要资源与所拥有资源无法匹配等,资源不足将非常明显地限制广电的全媒体发展进程。

4.文化困境所谓媒介融合背景下我国广电全媒体发展面临的文化困境就是新媒体文化和传统媒体文化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影响了广电的全媒体发展。通常来讲,传统广电媒体中文化相对保守,而新媒体则对开放、自由的文化充满探索力,新媒体文化更崇尚全新的自由。传统文化和新媒体文化之间的矛盾尚未解决,再加上体制差异的影响,广电的媒介融合过程和全媒体发展过程就必然会产生文化冲突的问题和现象,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广电全媒体的发展和创新造。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电全媒体发展的路径

1.创新全媒体发展的新理念广电媒体的全媒体发展,需要相关从业人员紧跟时展的步伐和潮流,积极学习和引进新思想、新观念。时展要求,广电从业人员积极开拓思维,真正认识到全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变化,以及全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存在的差别,努力学习和掌握全媒体新技术,以便在转变思想观念的同时,掌握全媒体技术,以适应广电全媒体的发展。同时,广电从业者应坚定全媒体发展理念,对全媒体发展道路上可能遇到的问题形成清醒认识,并用新观念和新思想加以解决。根本观念的转变可以为广电全媒体发展提供坚定的精神基础。

2.处理好全媒体与跨媒体之间的关系在广电全媒体发展中,一定要重视并协调好全媒体和跨媒体之间的关系。全媒体是在通信技术、信息技术基础上出现的跨媒体、多媒体。和单纯的多媒体、跨媒体均有所不同,全媒体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对线性传播和互动传播进行的深入探索。线性传播满足的是大部分人的共同信息需求,互动传播则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要,为其提供不同服务。线性传播与互动传播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广电全媒体发展则是要将线性传播和互动传播融为一体,构建全新的广电传播格局,实现线性传播和互动传播的共同发展。处理好全媒体与多媒体、跨媒体之间的关系,可以推动广电全媒体发展的进程,强化广电媒体综合实力。

3.强化内容质量和传播渠道的影响力在广电全媒体的发展中,一定要明确渠道和内容是全媒体发展密不可分的两个重要构成部分。在内容方面,要对内容生产的机制和流程进行创新改革,提高内容质量,创建高品质、专业化内容。在渠道方面,要通过创新建立多样化的媒介渠道形态,在集约化生产的基础上,构建一云多屏式的传播模式,实现多渠道分发,强化传播渠道的影响力和市场价值。

媒介融合的困境范文第2篇

报业经营危机的原因

笔者认为,从2005年至今国内报业的经营危机,几大强势纸媒的效益下滑和业界整体发展的趋缓,有外部和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来自市场的考验,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和信息环境的要求。

中国正处于转型期,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对信息的丰富性、多样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信息传播的要求是高速的、无国界的,而传统报业本身在传播范围和传播能力上的缺陷,是造成其困境的重要原因。

新媒体的崛起及其强大的竞争优势,是报业困境的内部原因,也是根本原因。这一新的传播媒介正以无可想象的空间使传播领域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也给传统报业带来惊涛拍岸的冲击力,是其危机的根本源头。

数字时代报业的经营策略

现代传媒的诞生、发展都基于科技发明在传播领域的广泛使用。科技革命正在改变着媒介及其支撑环境,数字技术正在成为支撑所有传媒存在的基础、技术标准与发展取向,正在改变不同形态媒介的边界,造就新意义上的数字媒介。所有传播形态、传播手段,都已经具备在更高水平上共享信息的基础,信息传播当之无愧进入了数字时代,而这种信息传播平台的共享,也正是传统报业摆脱困境的出路,换言之就是实施跨媒介传播。跨媒介经营,是指媒介在分析自身经营条件和媒介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对所拥有的各种媒介资源进行科学和定量的分析,整合优化配置,通过跨越媒介与媒介之间的界限,使生产、流通等经营活动能够在各种媒介之间有效运营,以实现其最大限度增值目标的一种经营方式。

(一)报业在网络时代跨媒介的主要方式

报纸读者和广告的流失状况引起了业界的关注,传统报业的自我革命也在逐步开展。众多显著的变化也预示着传统报纸向“数字化生存”的转型。而目前报纸数字化的形态大致是:数字化采编、数字化产品、多元品牌延伸,如成立网站,推出报纸网络版,开通“手机报”等。

1、网络与报纸的“联姻”经营

网络媒体兴起后,几乎国内所有的大型报业集团,都已建立了自营网站,众多传统报纸纷纷与网络“联姻”,呈现一派全新面貌,报纸的网络化正方兴未艾。网络与传统报业的这种“联姻”在现阶段激发出了巨大能量。

传统媒体从现有体制中获得的新闻采编权,拥有海量的内容资源,如何把这些资源转化为财富,也是新媒介与传统媒介融合经营的重要一环。

2、手机媒介与报纸经营

报纸除了“触网”之外,还采取了多种对策,回应来自网络媒体的竞争,而数字化的“手机报”成为其情有独钟的创新对象。

从某种意义上讲,手机媒介是网络媒介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还具有携带方便的好处,能真正成为随时随地使用的媒介。手机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介之间已经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并为其注入了新生力量。手机与传统报业的融合经营,将手机的移动增值领域与传统报业的传播实力互动起来,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对于传统报纸来说,利用新媒介将经营业务不断扩展到新领域,是影响未来发展的重要环节。手机也为传统报业提供了一个顺畅的互动渠道,有传统媒介的受众覆盖面,又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传播和交流。

手机阅读要求制作者按照手机媒介的特点去策划筛选内容,充分利用彩信优势,整合图片与文章的内容、结构来适应那些通常处于移动状态、没有时间进行深度阅读的读者。新媒介手机与传统媒介报纸的盈利方式,可以采用引导内容产品消费的方式,为订阅用户提供内容产品,通过手机免费发送,或采用互动型的方式,为用户开辟不同主题的讨论区,鼓励用户通过手机媒介进行交流与使用。或采用服务型的方式,与移动通信运营商合作,建设手机订阅收费,为不同通信运营商提供不同的内容产品,以合适不同用户的需要,用手机节约成本。

(二)传统报业跨媒介经营的发展策略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数字化带来的机遇,传统报业已经意识并实践了跨媒介的融合经营,这是一种积极的发展方向,也是一种必然的发展道路。报纸以纸介质为特色,以文字、图形为内容,跨媒介经营必须既能解决内容加工、处理和转移到纸介质上,又能解决内容数字化、电子化。关于跨媒介经营可以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1、以“跨越意识”建构媒介经营理念。充分发挥媒介交互性、多元性和丰富性的特点,将多种媒介的经营运作方式纳入传媒系统中,有意识地培养多元化的消费市场,谋求经营效益最大化,发挥跨媒介经营的优势。

2、以跨媒介经营构建多元化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加速发展,通过安全而有效的融资渠道,逐步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让所有利于媒介经营发展的资本能够有效地围绕着媒介经营效益最大化的方向运作。

3、以跨媒介经营提升传媒的综合影响力。跨媒介经营中会牵涉到不同媒介和不同资源,跨媒介的优势在于融合多种媒介,它的劣势也在于多种媒介的共存。两者之间存在“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因此,要合理运用多种媒介的融合,呈现强势影响力。

媒介融合的困境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新兴媒体不断发展,传统媒介和新兴媒介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各种媒介呈现出功能一体化趋势,走向了“媒介融合”。在这种“媒介融合”大潮中,一些地方台、都市报等地方媒体也纷纷就“媒介融合”进行了大胆尝试,有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本文意在通过分析地方媒介融合产生的背景及其发展现状等,谈谈对地方媒介融合的反思及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 地方媒体 新媒体 媒介融合

一、地方媒介融合的背景

“媒介融合”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媒介融合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喻国明教授认为,媒介融合是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依赖的技术越来越趋同,各种信息在同一平台上得到整合。地方媒介融合作为媒介融合的一部分,除媒介融合产生的技术、用户等背景外,还受到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央媒体融合的一些影响。

媒介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地方媒介的融合。从1946 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的出现到1971 年第一台芯片电脑的问世,再到20 世纪70 年代末通讯卫星的出现,直到今天的云计算、大数据时代。每一个时代对媒介发展都有着不同程度上的推动作用。在大数据时代,无论是数字压缩技术、数字调制解调技术,还是数字视频存储器等,都广泛地运用于各种传媒内容的制作,使得新闻制作等更加方便简洁快速。这些技术为地方媒介的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

用户选择促进了地方媒介的融合。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由原来的读报和看电视逐步转移到看移动视频、玩微信微博等。用户获取消息和娱乐方式的转变便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媒介进行了融合。例如,当用户获取消息的方式由传统的读报看电视转变成利用互联网终端等时,地方媒体为寻求用户,增强竞争力,一定程度上开始进行媒介的融合。

中央媒体融合和方针政策促进了地方媒介的融合。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中央媒体的一些融合举措给地方媒介融合做了示范,一些地方媒体也开始纷纷效仿,从而促进了地方媒介的融合。此外,我国为适应媒体融合发展大趋势,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一方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思想,①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当前媒介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这类意见的提出给了地方媒体进行融合的动力和依据,从而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媒介的融合。

二、地方媒介融合的机遇和挑战

自2000 年美国媒介综合集团在佛罗里达州坦帕市建立“坦帕新闻中心”②以来,国内外新闻界也已经大胆地进行了媒介融合的试验。这些比较成功的试验中,不管是国外欧美电信业的并购、法国电信IPTV 新战,还是中国香港NOW 电视的诞生以及当今央视与移动、联通合作开启的手机电视,无一不证明了媒介融合所带来的机遇,在这种机遇大潮流中,地方媒介作为媒介的一部分无疑也享受着这种媒介融合所带来的各种机遇。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推送引擎、全量化的自媒体内容,进一步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同时自媒体也可以借此获得更多展示、更精准的用户,避免优质内容被埋没。③而之前的地方媒介,在没有大数据廉价迅速等优势下,明显处于劣势状态。在这种状况下地方媒介的融合会给地方电台、电视台以及地方报等地方媒体注入新的血液,让这些地方媒体能以更快更丰富的形式将新闻内容传播出去。此外,从新闻生产看,现在无疑是新闻业最好的时代之一,素材丰富,可使用的技术手段越来越多,联系的成本也越来越低。④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能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在微信、微博、贴吧等平台上传播,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我们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不仅使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一定程度上也大大减轻了记者的负担。

无论是地方的报纸和网络、电视和网络的融合还是其他形式的地方媒体融合,当面对新形势时,既有着令人兴奋的机遇,同样也存在着各种挑战。与央视和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融合相比,我国的地方媒体融合程度还远远落后。一些地方媒体虽然也有着媒介融合的想法,但是受到各方面的制约,使得地方媒介融合有的毫无进展,有的甚至偏离了媒介融合的理念。有些地方媒介虽然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是他们只是成立了新媒体部门,新媒体和自己的原有媒体仍处于分离状态,并没有太多的交流,不像“坦帕新闻中心”那样三种媒体共享资源和交流。也有地方媒体虽然已经意识到了媒体融合的必要性,但仍旧不肯做出改变,只是想方设法地寻求与新媒体的竞争,而非合作。比如2014 年12月24 日,央视与移动签署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央视负责建设4G 手机、电视内容聚合与集成播控平台,而移动将负责建设4G 手机电视分发平台及运营支撑,正是央视和移动在新形势下寻求竞合状态的一个结果。此外,地方媒体与中央媒体相比,技术资金以及新媒体人员等方面存在着差距,使地方媒介融合进入困境。

三、地方媒介融合的建议

如何加强互联网思维、改进地方媒体发展道路、寻求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成为地方媒介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加强互联网思维和理解媒介融合理念方面,地方媒体可以通过培训等方式来实现。地方媒体由于自身的原因,从业人员没有太强的互联网思维,仍不看好媒介融合,甚至有的人员认为媒介融合是简单的物理嫁接,没有太大作用。这种情况下,地方媒体可以邀请一些新媒体方面或媒介融合方面的专家学者对从业人员们进行一些培训,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什么是媒介融合以及互联网思维的重要性等,逐步增强地方媒体从业人员的互联网思维。另外,还可以邀请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中具有媒体融合经验的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指导,若各方面条件允许,也可以引入一批这方面的人才,随时指导地方媒体的融合。

地方媒体没有中央媒体那么多的高端设备和国内顶尖技术,在资金技术方面处于劣势状态。比如今年年初中央电视台刚定标的高端制作岛5、常规制作岛5 系统技术运行外包服务项目耗资一千多万,这对于地方媒体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地方媒体远没有中央媒体那么多的资金,在媒介融合方面同样也会受到资金技术的制约,地方媒介除了通过广告来获取资金外,也应积极探索其他的资金来源途径,比如参加一些团体比赛,获得一定的奖金等。

政府也应对地方媒体进行一些扶持,帮助地方媒体进行融合。2014 年总书记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做出了重要的指示,强调要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该指示给出了媒介融合的发展方向等,不仅是中央媒体,也是地方媒体进行媒介融合的重要参考。政府还可以一些针对地方媒介融合的指导建议,帮助地方媒介进行融合,也可以为地方媒体融合提供一些扶持政策。

总之,在媒介融合的大潮中,地方媒介融合虽然面临着许多机遇,但也面临许多挑战,融合之路任重道远。地方媒介在面对融合的困境时,既要积极冷静地去思考,不能慌了阵脚,同时也要不断地去寻求媒介融合的好方法,把握好地方媒介融合的方向,不断去适应这个大趋势,找准自己的特色。

参考文献

①,《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J].《中国信息安全》,2014(9):20-20

②石艳红,《媒体融合的冷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14(2)

③吴辰光,《媒介融合发展迎来黄金十年》[N]《. 北京商报》,2015-02-04④《中央强力推进媒体融合,传统媒体面临挑战与机遇》,人民网-传媒频道,2014-8-19

⑤苟东涛,《浅谈媒体融合》,人民网-传媒频道,2014-9-25

媒介融合的困境范文第4篇

>> 网络背景下新闻生产模式的变革 社会思潮影响下的当代新闻观念变革 新闻生产的变革:从组织化向社会化 从《雪崩》看大数据背景下新闻生产的变革 微观察:当下新闻生产与新闻教育的变革 大数据时代下的新闻变革 风险社会背景下的法律变革 社会变革中新闻传播的舆论导向 社会变革中的新闻传播策略浅析 环境会计体系下煤炭生产成本的变革 新媒介语境下新闻标题的语态变革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变革 新媒体背景下报纸新闻文体的变革 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闻写作变革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制作的变革 新闻生产视野下的新闻图像伦理 新闻生产:职业意识与社会环境的影响 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社会需求视域下的大学课程变革困境 唐宋变革视野下的社会道德与妇女形象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4]喻国明,等.媒体2020:传媒的进化趋势与未来可能.《德外5号》微信公众号,2016-08-21.

[5]喻国明.“互联网+”逻辑下传媒产业的发展进路与关键.喻国明微信公众号,2016-08-21.

[6]喻国明,等.媒体2020:传媒的进化趋势与未来可能.《德外5号》微信公众号,2016-08-21.

[7]潘忠党.新闻变迁的核心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7-07.

媒介融合的困境范文第5篇

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肩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U高校媒体是社会信息系统的重要分支,在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方面具有深远影响。一些学者就高校媒体媒介融合的宏观研究、报网融合研究、媒介管理研究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对媒介融合和内涵与外延的认知

(一)媒介融合概念的提出

“媒介融合”的概念最早于1983年由美国学者I?浦尔首次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Nachison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美国西北大学教授戈登归纳了所有权融合、策略性融合、结构性融合、信息采集融合、新闻表达融合等五种媒介融合的类型。

陶喜红进一步指出,“融合”这一概念与大众传播真正意义上的联姻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郑保卫、樊亚平、彭艳萍研究发现,“媒介融合”属于互联网兴起之初所产生的取代论和共存共荣论相互争论时期。这里所说的融合,是指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和平共处,联合发展,显然它与现在舶来意义上的媒体融合属于不同的概念。

(二)认识的深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新闻实践的不断发展,我国学术界对媒介融合这一概念的认知已不再停留于表面上的理解。吴海荣从研究个案出发,认为媒介融合既可指宏观的产业、人力层面的相对集中,又可指微观的新闻制作的各个环节的资源共享。⑴李红祥认为媒介融合的界定要从技术/软件融合、产业/市场融合、内容/服务三个层面加以界定。m蔡雯则认为媒介融合的深层次含义是指在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推动下的通过新介质形成的各类型媒介的汇聚融合。

在表现形式上,媒介融合应该既包括硬的新闻实体的融合,又表现为软的媒介技术、管理体制的融合。王闻俊从动态过程的角度出发,认为媒介融合包括组织结合、收购合并、传播手段、媒介形态等四个阶段,孟建、赵元珂认为,媒介融合既包括在传媒业界跨领域的整合并购,并借此组建大型的跨媒介传媒集团;媒介技术的融合,将新的媒介技术与旧的媒介技术联合起来形成新的传播手段,甚至是全新的媒介形态。

二、高校媒体融合研究现状

相比之下,学界对高校新闻媒体的媒介融合研究相当薄弱。当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宏观媒介融合研究、报网融合研究、媒介管理研究。

(一)宏观高校媒体融合研究

张文莉研究指出,高校媒体的媒介融合主要体现在内容、终端、组织和管理方式等方面。作者认为,高校校园媒体应该从内容重整和组织重构两方面人手。在内容重整上,重视整体策划,注重互动。在组织重构上,组建全校统一的新闻管理机构,建设一支专业化、全能型的采编队伍。娄雷认为,高校的校园媒体资源融合,既包括不同新闻主体、经营主体的融合,也包括不同传播技术、传播方式的融合,在组织构成、人员配备、职责分工等方面相互协调,优势互补。

°高校传媒整合既符合高校媒体的发展诉求,又是当代高校宣传工作的发展需要。梁燕燕认为,高校传媒可探索构建“新闻中心——实训基地”模式,将新闻中心开放为高校新闻学科的实践教学平台,将校园宣传任务分解为高校新闻学课程的实训作业。此举既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高校传媒缺乏专业人才的问题,同时又极大改善高校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困境。

(二)高校报网融合研究

高校“报网融合”是不同新闻主体、传播技术、传播方式的融合,以信息资源共享为基础,实现立体化的新闻报道、捆绑化的客户服务和多样化的传播手段。李秀芹认为,高校报网互动有利于校报与网络的“快”与“慢”、“容量大”与“容量小”、“交互性”与“单向性”的优势互补,是高校校报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工作理念上,张碧红认为应该实现媒体的重心从报纸转移到网络,搭建读者网友的互动社区,通过打造“新式在线编辑部”、注重校园网事“深加工”、整合校园宣传资源等方面,推进高校“报网融合”创新发展。

赵立兵,杨宝珠研究了高校校报与微博的融合发展,认为微博等新媒体的及时性、现场性、互动性等优势,能够与高校平面媒体的权威性、深度性、全面性进行有效互补。在具体融合路径上,主要表现为“微新闻”、“微专题”、“微采访”、“微活动”、“微服务”等形态,推动高校校报的新发展。"

(°三)媒介管理融合研究

在媒介经营管理层面,高校校园媒介融合,有利于实现新闻业务上的资源共享,增强校园新闻的舆论引导能力。赵明认为,高校校园媒体的融合应该从新闻媒体从业者及新闻工作体制人手,在新闻工作体制方面,整合校园媒体,实现资源共享,学校宣传部门在体制上保证组织运作。

王世华认为,从传播内容、组织架构与人员构成来看,高校的媒体融合远没有成功,作者指出,应明确现有媒体的主从关系,不同媒体形成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同时还要实现组织机构、运行模式与从业人员的有机融合,从理念、组织机构、运行模式、从业人员等多方面全力打造多媒体融合的髙校“全媒体”。

三、结语

媒介融合是当前学界的研究热点,从一开始被引人的舶来品,到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本土化研究,学界都有较为深人的分析,研究视角也十分丰富多元。相比较而言,高校新闻媒体的媒介融合研究过于薄弱,这与高校新闻媒体及其在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匹配,而且与高校新闻媒体的实际发展状况不符。媒介融合是包括高校新闻媒体在内的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所以有必要加大对该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对髙校新闻媒体的媒介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研究、报网融合研究、媒介管理融合研究等内容,呈现纵深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但是总体上数量不多,力度和深度均不足,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学界对于高校的新闻媒体及其媒介融合领域不够重视。高校是意识形态建设的前沿阵地,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宣传工作,巳经上升为党和国家的战略工程。而高校新闻媒体及其媒介融合的实践发展,是这一战略工程的题中应有之义。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一领域的实践探索和学术研究。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媒介批评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文系;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广告大观·媒介版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