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观;调查

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学习费用。学习费用是大学顺利完成学业的保障,在大学生中消费占很大部分,占到大学生日常总消费的近30%。学习费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上交学校的学费和平时自己的学习投入。

基本生活费用。大学生的基本生活费用包括吃、穿、住、行、用几个方面。

娱乐消费。大学生消费结构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基本生活费用在大学生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在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大学生用于精神享受方面的消费正在逐年上升。

人际交往消费。大学校园作为大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平台,已不简简单单是一个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地方。

二、大学生的消费特点

当代大学生由于所处时代的非凡性,决定了消费存在不同以往的新特点。概括起来讲,当代大学生消费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1.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大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家庭收入基本上决定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我国贫富差距的现实决定了大学生个人消费存在较大的差距,高消费与低消费差距比较悬殊。在调查中,最高消费的达到2000,而最低的只有500,两极分化严重。

2.消费结构呈多元化

在的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学习用品、书籍之类的东西,电脑、手机、恋爱、旅游、健身、服装、美容化妆等消费几乎构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呈多样化,人际交往消费支出已占到相当的比例,说明大学生在满足基本生活外,在消费结构方面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三、大学生消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从众消费和盲目消费。大学生由于个性发展不够成熟,缺乏社会经验,在消费的过程中轻易受到来自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很轻易产生从众消费。盲目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的过程中缺乏计划性,轻易受到外界偶然因素的影响而买许多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东西。

(2)攀比消费和情绪化消费。虚荣心作祟在追求享乐的过程中往往轻易形成相互攀比的心理,长期发展下去就会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攀比消费在大学生中间主要体现在穿着妆扮上。情绪化消费就是把消费品的占有、享乐作为弥补精神空虚的手段。

(3)超前消费和负债消费。近年来社会上流行负债消费和超前消费,今天花明天的钱。受这种思想的引导,负债消费在大学中也悄然兴起。

2.原因的分析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消费特点的分析,导致大学生消费出现诸多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原因。在校园里,他的角色就是一名学生,在社会中,他又是社会的一分子,其消费观不可避免的受整个社会大环境影响。①当前社会对高等教育的熟悉存在一定的偏差。许多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态度进入了学校,由于自身不具备完成学业能力,缺乏坚强意志,随着时间的流失变得越来越坠落,变得无所事事,大量的空闲时间用在了享受消费上。②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文化和其他一些消费文化的入侵,不少的大学生也开始随大流,赶新潮,节俭实惠等传统的消费取向在他们的头脑中存留很少。③媒体的不良诱导。现代的广告大多只注重物质文明宣传,不重视精神文明引导,这种金钱化、利益化的消费观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形成了不良的影响。

(2)学校教育原因。现在的大学高校在消费教育方面也都存在欠缺。另一方面,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3)家庭原因。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4)大学生自身存在的原因。在消费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大学生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消费中之所以出现各种问题还主要归因于大学生所处的特定的年龄阶段。

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方法与途径

(1)社会教育。首先积极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作用,大学生最易受现代传媒技术的影响。大众媒体应加强对有用的健康的消费信息的宣传,加强大学生正确消费心理的引导。其次发挥网络资源优势,大学生群体是现代因特网最大的使用群体,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过程中要积极发挥因特网的资源优势。

(2)学校教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不言而喻,要加强大学生消费的引导,就要对大学生所面对的消费环境进行整改。首先,加强校风、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环境;其次,整顿学校风部及学校四周的商业秩序和商品经营范围,校园内外的消费环境主要是满足学习和生活,不需要搞得像商业街那样繁华;最后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消费观教育,从思想上进行改造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家庭教育。现代的中国家长应该从小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使孩子在与社会的接触中更快的适应新环境。家长与孩子合作制定完整的消费计划,要适当控制孩子的花销,帮助孩子建立具体合理的消费计划,形成正确的理财思想和理财方法。

(4)大学生自我教育。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平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积累消费经验。自己要注重积累消费经验,学习消费知识,提高理财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举办的各种关于消费方面的活动,从中学习消费知识。②提高法律意识。作为现代大学生,要主动学习消费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强自身的法律基础,提高维权意识。③遵循正确的消费原则。要根据生活、学习、文化和娱乐的实际情况制定消费标准,坚持合理的消费原则,做出消费计划,量力而行,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消费群体中存在许多问题和潜在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有针对性地改进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使大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海燕.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心理学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128-129

[2]张玮文,丁尚等.北京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2013(3):84-89

[3]杜丽娜.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J],价值工程,2012(23):228-229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2篇

1.生态消费观念的形成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模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较弱,社会消费模式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社会产品日益丰富。马克思曾指出:“资本主义社会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创造出的生产力,比过去创造的所有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在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带来了生产过剩问题。如何有效化解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生产与消费矛盾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是从生产维度出发,提倡控制生产规模;另一种观点是从消费角度出发,采取各种手段刺激社会消费,以解决需求不足问题。第一种是马克思提出的对策,后一种则属于凯恩斯经济理论思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凯恩斯的观点被广泛采纳,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通过刺激消费来寻求经济发展新路径。凯恩斯主义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指导理论后,政府制定了大量经济刺激政策,资本家们也纷纷在媒体上鼓吹消费。这使得农业时代消费的贬义被完全剥离,而且还逐渐演变成了追崇物质享受与消遣的“消费主义”。而消费主义是一种奢侈的、浪费的消费模式,它鼓励人们在短时间内尽量消费更多的商品,这种消费观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自然资源被掠夺式开发和过度消耗。

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社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以至于地球生态环境不堪经济活动,生态环境危机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能只为了自己的需求满足,而忽视生存发展环境的破坏。客观的来说,凯恩斯理论是化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有效方式,但是建立在这种理论基础上的消费主义会带付出沉重的代价,那就是资源快速消耗、生态环境严重污染。为了扭转这种不利形势,人们转而寻求科技手段来开辟新的发展路径。人类社会需要通过创新、创造来改造环境,以促进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协调发展。但是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模式同样会带来更加复杂、剧烈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这种盲目迷信科技的发展模式只不过延缓了不良后果出现时间,无异于饮鸩止渴。此后,人们开始寻求一种更加健康、和谐的消费模式,这就是生态消费。

2.生态消费观的内涵

消费观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从需要角度来看,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从劳动角度来看,反对异化消费和劳动;从自由人角度来看,鼓励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消费观强调:“人和自然的和解”,“人和人的和解”。从中可以看出,消费观鼓励和提倡以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消费习惯和模式,其实质上就是一种生态消费观。这种消费观在价值取向上,反对“物质至上”的消费观,主张精神与物质消费均衡协调,摒弃“消费至上”的消费观,提倡“生产确立人的本质”的人本消费观;反对“个人至上”的消费观,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生态消费现状

为了全面客观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本课题组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资源节约利用、一次性产品使用、绿色节能产品消费以及废弃物处理方式,对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习惯进行观察和了解,以此考察大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是否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符合,是否有利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否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了118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生65名,女生53名,分布在不同年级和院系。按照统计数据,将高校学生每月的消费额划分为几个档次:主要包括超过2000元、1501元到2000元、1001元到1500元、801元到1000元、600元到800元、低于600元。详情见图3-1,其中,在调查样本中,月消费低于600元的所占比重为1.4%,月消费在600元到1000元之间的所占比重为69.3%,月消费在1000元到2000元之间的所占比重为25.5%,月消费超过2000元的所占比重为3.8%。就整体情况来讲,消费额呈正态分布,一部分高校学生有较强的消费能力。

1.大学生“非生态化”消费行为比较突出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非生态化”消费行为比较突出,生态消费观念十分淡薄,只有36.4%的受访者消费习惯完全符合生态文明要求,27.6%的人完全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另外36%的大学生属于“半生态化”状况。

在资源节约利用方面,有71.8%的大学生能够自觉节约用电用水用纸等;有18.6%的大学生会使用一次性用品;只有21.1%的大学生会购买和使用绿色环保产品;还有37.8%的大学生能够按照垃圾分类标准处理废弃物。

2.存在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和攀比消费的问题

从消费行为来看,当前大学生普遍存在过度消费、奢侈消费和攀比消费的问题。在消费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浪费。由于物质生活环境存在差异,以及心理因素作用下,大学生消费比较盲目、随意,例如不计后果的购买不符合本人经济条件、身份地位的消费品;许多学生认为购买名牌衣物用品才显得“高大上”“有品位”。

3.消费支出结构不合理

从消费内容来看,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存在明显不合理,其消费支出主要集中在社交、休闲上面,作为在校学生,其合理消费结构应该以学习、生活支出为主。这种不合理消费习惯不仅会削弱学习动力,还会养成懒惰、贪图享受的不良习惯,不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三.大学生生态消费观培育实施对策

1.设置生态消费课程,夯实教育基础

要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手段,开发设计生态消费观教学课程,课程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理论、生态文明、生态消费观等内容,弘扬和宣传先进的消费价值观和方法。通过开展课程学习活动,正确认识到生态消费观的重要性、科学性和必要性,不断提高学生生态消费观念,帮助他们从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度认识到生态消费观的重要意义,自觉抵制过度消费、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等行为观念,从“浅生态思想”到“深生态思想”转变发展,理性调整和控制个人消费观念和行为。与此同时,还可以在校园内开展生态消费文化建设,在校园内形成一种人人崇尚生态消费观的浓厚氛围,引导在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2.高校、家庭与社会共同组建大学生生态消费观教育体系

在高校层面来看,高校要发挥自身教育宣传作用,向大学生普及和灌输生态保护知识,不断强化生态消费理念;发挥教育引导功能,深入发掘传统优秀文化中的宣传素材,提倡大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在校园内形成反对不良消费习惯的氛围;举办和组织各种理财讲座,帮助大学生制定合理的支持方案,优化消费结构,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消费。在家庭层面,由于父母是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他们也要认识到普及生态消费观的重要意义,配合学校对大学生消费支出进行控制,教导其养成节约、勤俭、绿色、环保的消费习惯。在社会层面,政府要通过政策制定、媒体宣传等手段,为大学生营造生态消费环境,在全社会内开展生态消费宣传,不断提高大学生社会责任感,自觉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当中来,在实践中不断养成生态消费观。

3.通过制度设计引导和推行生态消费行为

一是在校园内建立完善的节能、减排、绿色消费管理机制。在每一间宿舍、每一间教室,都要实行严格的水电管理制度,提高学生节约用水用电意识;鼓励学生参与节能环保技术创新活动,开发设计技能技术、节能方法;建立班集体生态消费谈话制度,辅导员、班主任和班干定期组织大学生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其绿色消费行为,发现问题要改正,先进做法要表扬。

二是建立完善的生态消费评价机制。将大学生生态消费行为纳入到德育考核范围内,坚持个人自价、同学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原则,从不同角度和维度来评价大学生生态消费行为,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到评先、入党、考研加分等重要参考指标,通过发挥考核机制的激励引导作用,让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态消费观。

4.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消费主题实践活动

一是在校园内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吸引大学生参与,大力宣传低碳、节约、绿色的生态消费理念,对大学生形成潜移默化引导。例如举办节能建筑创意比赛、绿色卫士比武、环保主题演讲比赛、文艺晚会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的了解和学习节能环保、绿色消费知识和理念,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方法。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使用绿色、节能产品,自觉抵制奢侈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消费。还可以组织开展废物再回收活动,将废品变卖成资金捐赠给灾区、失学儿童,利用废弃物品制作小发明等,提高废弃资源二次利用能力。二是组织成立生态消费义务宣传队伍,鼓励大学生走入社区,向居民宣传低碳、节约、绿色、环保的生态消费观念,以实际行动推动生态消费发展;另外,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去绿色节能企业、生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观摩学习,加强对生态文明的认识和理解,养成生态消费观念,在活动中理论联系实践。

四.结束语

通过对某高校大学生开展生态消费观调查发现,大学生在的消费观念和习惯与生态消费观还有较大的差距,非生态消费观例如过度消费、奢侈消费、攀比消费情况比较突出,导致大学生容易陷入到非理性消费当中。高校作为社会人才培养重要阵地,必须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手段和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的、正确的生态消费观,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环境,不断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作出有益贡献。

 

参考文献

[1]张磊,包艳,马娟娟.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及对策[J].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1).

[2]魏晓慧,李方园.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02).

[3]蒙秋明,李浩著.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0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食堂消费;调研;建议

1.研究背景及研究目的

消费观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总的看法。消费观作为一种观念,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但它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对其产生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更为突出而直接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在当前就成为社会共同关注的课题。而大学生群体在饮食上的消费是他们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食堂是他们饮食的主要消费地点,所以研究大学生的食堂消费状况是富有深刻社会意义的。本次调研旨在通过对部分全国重点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进行调查,统计大学生的消费数据,分析各层次不同类的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承受力及消费观念。同时通过了解同学们对菜价的真实承受能力以及消费喜好等各方面因素,为学校及食堂提供信息,对食堂制定菜价以及食堂的饮食管理方面起到引导性作用。

2.研究方法

调查小组成员均为中国矿业大学的本科生,本身作为大学生,成员对本校以及周边学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有所了解,也更容易了解其他大学学生的食堂消费情况。小组成员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调查采访以及网络调查等方式对众多高校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学校包括东北大学,厦门大学,西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等。最终汇集资料,分析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

3.研究结果

小组成员对多所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本文将以西南大学、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为例,将三所学校的大学生食堂消费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大学生的食堂消费水平。

在西南大学,75.35%的调查对象最愿意消费实惠的产品,52.44%的调查对象消费是有计划的,生活费的60%用于饮食消费,饮食消费的65%发生在食堂。大学生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经济来源比较单一和稳定。大学生消费来源主要依靠父母供给,占88.97%,其次是获奖学金,占4.14%,而勤工俭学占2.76%,助学贷款占2.07%,亲朋资助占1.38%,其他来源占0.69%。另外,在大学生消费来源的相对比率中,城市学生依靠父母供给的相对比重偏高,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低,而城市学生依靠奖学金等其他来源的相对比重偏低,农村学生相对比重偏高。

东北大学中83.3%的同学在被调查时表示,在食堂选择菜品时较注重菜品的口味,56.6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价格,50%的同学注重食堂的卫生。68.85%的同学偏好消费质量较高的菜品,73.33%的同学选择实惠营养性的食物就餐。88.9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1.03%。从菜价方面看,46.67%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偏高,48.85%的同学认为食堂菜价合理,可以接受,4.48%的同学认为菜价较低,较为实惠。

从中国矿业大学的调查结果看,89.47%的同学注重菜品的口味,其次比较重视的分别是菜的价格与食堂的卫生情况。89.47%的学生消费来源为父母供给,少量同学的消费来源除了家庭供给以外,还包括奖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共占10.53%。在菜价方面,89.47%的同学认为菜价偏高,与物价水平不持平,10.53%的同学认为价格合理,可以接受,基本没有认为菜价较低的同学。

通过分析调查情况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较为理性,没有过多奢侈浪费的现象。大学生饮食喜好多种多样,整体较为健康,多数愿意选择营养实惠的食物就餐。大学生经济来源多数是家庭供给,且城市学生相比农村学生更依赖家庭经济支持。从对于学校食堂价格满意度看来,不同学校的学生持有不同的态度。对此我们调查发现,不同学校食堂价格存在一定差异,主要由地区物价水平、学校补贴政策以及食堂经营模式等多种因素影响。但从整体上看,食堂物价水平在大多数学生承受范围之内。

4.意见和建议

大学生应树立良好健康的消费观念。从调查看,大多数学生可以做到理性消费,但有少数同学消费盲目,没有规划,且存在饮食不健康的状况。对此,学生应自觉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习惯,注重饮食的合理健康化。学校也应作出相应措施促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消费和饮食观念。学校可开展宣传课程对学生的消费观和饮食健康方面加以引导和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态度,避免消费过度,奢侈浪费现象。食堂应提供更加营养合理的餐饮搭配,不定期推出新的菜品种类,同时应该注重菜品的质量,不应一味强调便宜而忽视了营养价值。

学校应注重食堂的经营管理。食堂的食品卫生关系学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应确保食品安全卫生。此外,食堂应重视学生的意见与建议。食堂不应因此忽视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根据学生的喜好与建议提供更加新鲜、多样且营养丰富的菜品。学校也应对食堂食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价格和硬件设施等方面加强管理建设。食堂管理者应参考这些因素,结合食堂的现状,进行管理与改革。用制度规范加以约束,用严密的措施保证饮食安全,严把食品加工关,严把卫生预防关,严把督查奖惩关。食堂的服务也应更加到位,中晚餐时期大量学生在食堂易形成拥堵现象,食堂也应注重维持良好的就餐秩序,保证食堂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

在食堂价格方面,学校和食堂经营者应重视学生的承受能力,在保证菜品卫生健康的同时,合理制定菜品价格。对于学生的多重需求,食堂可以制定多种价位的菜品,以及多种款式的搭配。每月食堂消费额过低的学生很可能是家境贫寒的学生,应该引起学校关注。应对其进行必要的关怀与帮助,避免因过度节俭而生活质量过低,不利于其成长发展。建议食堂每天提供一些免费汤或其他免费食物供学生食用。

5.总结

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大学生消费受到社会的关注。大学生食堂消费水平可以从一个方面体现出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本文选择了不同高校大学生的食堂消费行为进行研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不仅了解了大学生食堂消费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大学生食堂消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并且发现了大学生食堂消费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学校和食堂管理者的注意,注重对学生消费观念的引导,培养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注重对食堂的经营管理,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菜品多样且价格实惠的就餐场所,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大学生 体育消费 理性消费 体育消费行为

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据调研,多数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健身美体,还可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态。大学生对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越来越重视,“花钱买健康”的现代消费观念越来越深的影响着当代的大学生,体育消费进入大学生的生活,也成为越来越多大学生所追求的消费时尚。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已经离不开体育,要进行体育活动必须选择合适的体育消费行为,培养理性的消费行为,避免盲目的消费行为和超支体育消费等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进行研究,指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以企培养当代大学生理性的体育消费观念。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体育消费的含义和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特征,接着分析了当代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体育消费的含义和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特征

众所周知,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它是指利用社会产品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是 “生产过程以外执行生活职能”。它是恢复人们劳动力和劳动力再生产不可少的条件。所谓体育消费,是指人们在参与和观赏体育活动方面的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支出。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消费方式,主要是指个人消费,结合消费的含义,我们认为体育消费是指体育消费者对体育产品的消费过程。这一概念包括三方面意思:(1)体育消费的主体是具有消费能力和消费需要的消费者;(2)体育消费具有满足某种需求的功能性;(3)体育消费是体育消费者(主体)对体育消费资料(客体)的行为依赖关系。即体育消费的实现依赖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保证。居民体育消费的主体则是具有体育消费能力和消费需要的个人或家庭。体育消费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人追求“发展和享受”等方面需要的个人及其家庭的消费行为,是社会大消费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分支。

就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而言,大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特征:一方面,体育消费的依赖性。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家庭,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主要由支配其收入来源的家庭决定。另一方面,大学生体育消费需求层次多样。由于体育产品的多样性,体育活动形势的多样性,这使得作为大学体育需求主体的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多样化。

二、大学生体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们的调研,我们认为大学生在体育消费中主要存在下述问题:

首先,大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参差不齐。消费观念作为启动体育消费行为的观念形态,是启动大学生消费的前提。体育消费观念是通过对体育消费的态度表现出来的。通过问卷调查得知,80%的大学生赞同体育消费,认为体育消费是合理,体育消费可以增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就性别而言,男生相对女生而言更加积极,不少女生认为体育锻炼是浪费时间,影响了她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还有的女生认为体育消费并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还不如把有效的时间用在学习上。

其次,大学生体育消费形式单一,消费水平较低。由于大学生体育消费依赖性的特征,这就导致大学生在消费过程呈现形式单一的特点。大学生对实物性消费投入相对较多,80%的大学生主要把体育的消费花费在体育报刊、服饰、体育器材上,对实物的投资占据了绝对的比重。

再次,大学生校内体育消费的环境欠佳。众所周知,良好的消费环境是进行消费的前提条件,离开了这个前提条件,大学生就没有消费的基础。据笔者对河南高校的调研,在40%的高校中,除了足球、篮球等基本的设施之外,没有其他可供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硬件设施。更不要说有提供给学生消费的付费性质的体育消费项目,比如游泳馆,这样的状况就抑制了大学生的消费。另外,学校的文化氛围没有起到应该有的导向作用,多数学生在消费时,盲目跟风,缺乏理性。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结合我们的调研,本文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影响大学生的体育消费:

首先,大学生经济来源单一,消费意愿难以满足。由于大学教育学费和生活费主要有学生的家庭负担,家庭作为大学生的经济的主要来源。尽管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各地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我国各地区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就我们的调研而言,不同地区来源的大学生在体育消费方面相差较大。在体育消费方面,东部地区生源的大学生是中部地区生源大学生的1.5倍。因此,大学生有限的经济来源抑制了他们的消费意愿。

其次,功课压力和非体育活动挤占了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时间。由于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就制定了学习计划,把时间安排好来学习提高就业技能的课程。比如大学生在大一、大二把40%的时间用在学习英语,还有些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来搞些社团活动,根本没有时间来进行体育消费。

再次,体育设施简陋,满足不了大学生的消费需要。大学的基础设施直接关系着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优良的体育基础设施是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基础。然而,高校体育设施严重不足。比如篮球场、足球场、网球场等体育场地的较简陋,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硬件设施的滞后及可供选择的体育消费项目太少等,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积极性。

四、解决大学生体育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结合上述分析,本文认为要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采取下述主要对策:

首先,积极宣传理性的体育消费观念,引导大学生进行理性消费。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有益于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强健大学生的体魄,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审美情趣。因此,加强舆论宣传是十分必要。在进行宣传是我们要针对大学生的特点,避免灌输式的宣传,注意进行启发式的教育,让学生在校园内随处都能感受到体育活到的益处。学校应该从实际出发,加强体育宣传的力度,利用校园网、广播电视台、校报、团讯、专刊专栏等传播媒介进行的消费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

其次,完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大学生体育消费提供保障。要满足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需求,就必须重视对高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和发展学校的体育资源,为学生的体育消费提供条件。对于那些体育设施比较落后的学校,可以采取重建或改造的方法,如果学校在建设的资金方面存在问题,也可以引进民进资本来建设体育场馆,采取谁投资谁受益的政策,满足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需要。当然,学校在进行场馆的建设过程中,他们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不仅要满足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需要还应该满足低收入家庭学生的需求。开发不同层次的消费品的生产,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再次,开发适合大学生消费的体育产品,培育学生体育产品消费的主动性。体育产品的创新是大学生进行体育消费的前提,只有给大学生体育产品消费市场提供适合的产品有可能激发当代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动性。否则,大学生体育产品的消费市场很难培育出来,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很难改变。在进行体育产品开发时,我们要时刻注意我们的体育消费品的使用主题是大学生,在开发首要的是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此,我们要结合对大学生消费特性科学调查研究,针对大学生年龄和消费行为的特点和大学生信息接受方式的新特点,开发出形式多样的体育产品以供他们来消费。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体育教学科学化探索》.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陈小蓉:《体育科学研究原理与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潘绍伟:《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探索》.新疆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4]鲍明晓:《体育产业》.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年版

大学生消费观存在的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理性消费;理财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2-0242-01

一、高职院校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结构多元化

通过对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发现,用在生活必需品上的消费只占20%,学习用品的比例占10%,而朋友聚会占40%,手机费用占20%,穿着打扮占20%。不难看出,作为一名大学生,占消费比例最多是朋友之间的聚会,而用在学习用品上的比例最少,这说明,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思并没有完全用在学习上,而是用在与朋友之间的交际上,从而说明大学生们并没有认清自己上大学的目的,对未来感到迷茫,需要正确的引导。

(二)虚荣消费扩大化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收入的增加,每个家庭负担一名大学生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但是,大多数的家长都是工薪阶层,大学生作为一类纯粹的消费者,本应体谅父母的辛苦,生活节俭,但是盲目攀比、虚荣消费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同学们拿着本不应该属于自身消费阶层的消费品,比如iphone4,ipad等社会上流行的奢侈品。由于虚荣和攀比,同学们在消费中迷失了方向,不吃饭,不买新衣等攒钱买流行品,这是目前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经济独立意识弱

通过调查,很多同学认为父母供其上大学理所当然,从未想过靠自己的努力减轻家里负担。参加过社会兼职或其他社会活动赚取过生活费的同学只占很小一部分,这与欧美国家同龄的独立消费意识相差甚远。

(四)其他非理性消费

还有很多其他消费所占非理性消费比例甚大。很多大学生,迷恋网络游戏,为了网游投入了不少时间与金钱,这在男生中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网络游戏不仅占用了正常上课的时间,而且有的为了买装备,平日省吃俭用,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很大的损害。恋爱消费也是一大消费趋势,现在的大学生追求浪漫新奇,不顾自己的身份与经济实力,炫耀幸福,盲目消费,造成自己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

二、非理性消费出现的原因

(一)高校缺少对消费意识的教育

现在的“两课”中,注重培养学生道德修养以及法律意识,然而涉及到同学们消费观念的内容很少,老师们大都延伸不到这方面。而“消费”二字与同学们生活息息相关,缺乏正确的引导,加之社会上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出现了非理性消费等问题。

(二)易受媒体宣传等的影响

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还不完全成熟,在思想方面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现在社会中一些不良风气,比如“炫富”“晒幸福”等严重扭曲了大学生眼中的世界观。本应该被社会唾弃的不良风气在网络上大肆炒作,同学们分不清是非曲直,有的盲目效仿,希望引起其他人的注意与崇拜,却走向非理性消费的边缘。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一)加强思想教育的引导

目前高职院校已经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同学们明白父母的钱来之不易,哪些消费是必须的,哪些消费是可以避免的,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消费行为的不当之处,避免出现盲目攀比,追求流行等错误的消费行为。

(二)强化学生节俭意识

在学校里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老师,通过老师开展主题班会等一系列活动,强化学生的节俭意识。老师可以通过微博或者QQ群与班内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同学们最新的消费动态并予以提醒。提倡同学们观看《感动中国》等教育片,了解其他贫困地区的孩子,成立帮扶小组,鼓励同学们把零花钱捐给有需要的人。

(三)开展理财教育环节

开展理财教育环节的目的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可以利用班团日时间或者开展讲座等环节,进行理财观念的教育。培养大学生对理财的兴趣,掌握理财的基础知识,减少每月的额外开支,并设计自己的理财规划,提交自己的理财报告。这样同学们可以体会父母养家的辛苦,养成自己节俭的好习惯。

(四)定期参加社会活动

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去孤儿院、敬老院等社会福利院里参加活动。现在大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有自身优越感, 遇到问题很难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多参加社会活动,了解社会上还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伸出自己的手,敞开自己的心,去面对,去帮扶,是对大学生灵魂的洗涤。

结论:虽然大学生中存在非理性消费,但是理性消费还是占主导地位。大学生这个独立的群体,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与行为,抓住特点,正确引导,非理性消费的比例会逐步减少,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简介:韩雪(1985- ),女,汉族,山东聊城人,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助教,本科,主要研究国际贸易和新闻传播。

参考文献:

[1]徐玉.大学生消费分层研究[D].郑州大学,2010.

[2]吴鸿.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

[3]张振良.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社会学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

[4]林金凤.大学生消费感性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

[5]宋晶.广告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

[6]成四堂.大学生消费观教育探微[D].南京师范大学,2007.

[7]于影.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8]杨晓宏.西部医学院校大学生消费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