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学生多样性 异质性 特殊教育需要 教育自觉

分类号 G760

1 案例简述

初中一年级的美术课上,老师讲解了剪纸的相关知识技能后,请学生以“温馨的家”为主题,剪一件家具装饰房间,使家更温馨。学生们兴致很高,用心剪好作品后,先是小组交流,然后再推选出优秀作品全班分享交流。学生剪出钢琴、沙发、电脑、电视机,还有学生剪的是漂亮的窗帘,学生们用自己的作品装点着“温馨的家”。去听课的我注意到,近旁的一组学生中,有一个女孩子剪的是一个液化气罐。当小组互相评议、推选优秀作品时,同学们都说她这个液化气罐不好,哪有房间里面摆一个液化气罐来显示温馨的啊?最后小组认为“不够好”,当然也就失去了在全班展示、分享的机会,老师也没有对这个作品做积极的肯定。

下课后,我和这个小女孩交流,问她为什么会选择剪一个液化气罐。这个小女孩告诉我说,她爸爸妈妈来上海打工,一家人住在一个屋子里,所有的东西也都在这个屋子里。家里没有液化气罐,爸爸妈妈辛苦上班回来后做饭很不方便,多次讲到等钱宽绰了就买一个液化气罐,用液化气做饭。所以,她就觉得液化气罐是最好的,最美的,放在屋子里使家最温馨。

我听了后很感动,对小女孩说,在我看来,你的剪纸作品是最美的,因为你有一颗孝心,想到了爸爸妈妈的需要,其他一些同学是从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去制作的。校长相信,你的“液化气罐”一定会让家更温暖更温馨!

2 讨论与分析

这则案例折射出教育教学中很多方面的情况,陆校长当时讲来是阐述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情境创设主题,笔者很受感动,也很受启发。新时代条件下,面对学生的多样性及异质性,要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教师更应增强教育自觉性。

(1)新时代条件下学生多样性与异质性凸显

案例中小女孩液化气罐的剪纸作品的确显得有些“特别”。为什么这个小女孩会剪液化气罐这样一个作品?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解答。从这个女生对校长的回答看,她之所以剪液化气罐作为自己心仪的家具美术作品,是因为她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和爸爸妈妈生活在一个放满杂物的屋子里,而这个屋子却没有城里人做饭必用的液化气设备。爸爸妈妈对液化气罐的期待在生活中慢慢地化入了她的生活期待,再加上对父母工作和家庭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用心体验,小女孩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在漂亮与实用之间、在见闻与体验之间,选择了液化气罐这个不被城里人视为家具的家具,去完成她的作品。

这样的小女孩和这样的故事正变得越来越常见,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有上千万这样的“小女孩”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来到陌生的城市中:数据显示,“根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数据,我国流动人口总量为1.4735亿人,14周岁及以下流动儿童占全部流动人口的12.45%,约为1834万人。其中,大多数流动儿童父母来自农村,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占76v5%,如果将户口性质为农业户口的流动儿童视为农民工随迁子女的话,则全国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达到1403万人”。“两为主”政策后,大部分的流动人口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如2010年广东省约有50.3%的随迁子女进入公办学校学习,北京市的外来随迁子女约有70%的在公办学校学习。在此背景下,基础教育学校内不再是附近社区就近上学的学生了,学生来自全国的四面八方,在语言、风俗习惯、行为习惯等方面会存在明显的差别。单就学生的籍贯来说,如北京某中学,“成立于2004年7月,是北京市第一所专门接收来京务工人员子女的公办学校,学生来自全国26个省份”,另一项世纪之交对北京市的调查也显示,“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除了没有来自、青海、新疆及上海等地,学生几乎囊括了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其中又以河南(25.7%)、安徽(17.7%)、湖北(14.6%)、河北(12.7%)及四川(6.5%)为主要来源”。笔者在浙江调研时,也发现这种情况,有的学校学生来自二十几个省份,有十几个民族。

生源的变化日益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学生呈现出年龄、阶层、文化心理和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诸方面的多样性和异质性。如在年龄方面,有调查显示,随迁就学的农民工子女在年龄上跨度较大,而且普遍大于教育部规定的入学年龄。在家庭经济文化背景等方面,中国儿童中心历时一年主持完成的《让我们共享阳光――中国九城市流动儿童状况调查研究报告》调查发现,“在抽取的流动儿童家庭中,90%在城市里的住房是租用的,79%的流动人口家庭中儿童没有自己独立的房间,45%的家庭没有厕所,36%的家庭没有厨房”;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2006年在全国大中小三类城市抽样10个城市的大规模调查显示,在订阅杂志或报纸、购买课外书、参加郊游活动、家校联系、与孩子沟通、对孩子的文化学习期望、亲子沟通、课外文化补习、课余活动类型等诸多方面,农民工子女与城市学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另外,相关调查发现,在学习习惯、生活卫生习惯及文化心理等方面,不同生源的学生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别。

(2)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增强

这些深刻的变化影响学生表现出多方面的特殊教育需要,如学习主体地位的彰显、个人的自主表达、学生间的交流、理解与融合等。面对多样性和异质性凸显的学生,统一的评价标准、处于优势地位学生的群体压力、缺少敏感度和教育引导的教师行为等,都会使处于弱势地位和不利处境的学生的教育需要受到压制,甚至是被湮没。如前面案例中,为什么其他同学不认可小女孩的作品?从案例中看,这既反映出其他同学与这个小女孩在价值观念上的差别,也是因为这个小女孩没有机会对自己的作品加以诠释,同学们先入为主的“评议”和否定,使小女孩失去了对作品加以诠释的机会和勇气。为什么教师没有对这个作品做出积极的评价?因为小女孩的那份孝心、对生活更加美好的向往和期待,是教师所未加探寻也因此未能了解的,这位教师缺少了一份教育的好奇之心和自觉。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特殊”作品的意义和内在情感在班级教学的强势文化氛围中被消解和湮没了。

3 反思与建议:重新认识教师的教育自觉,满足学生特殊教育需要

在案例中,校长和教师做出了不同的反馈和评价,可以肯定的是,两种做法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二者的差别在哪里?很明显的一项是,校长注意到这个作品的独特性并适时追问了背后的意义。校长通过问询和聆听,构建了一个新的教育情境,给这个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使她对个体意义做出诠释,为作品增添了背景知识。本来的情景中小女孩是一个失利者,她

在评价中是失利的,但在这个新的教育情境中,校长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她是胜利者。在新的行动中,校长一学生之间构建了一种新的比较亲密的关系,校长的肯定、鼓励和权威会胜过同学的偏见和教师的漠视,产生了新的教育意义。

这位校长是敏感的,充满了教育的好奇和自觉。在新的条件下,面对学生日益凸显的多样性和异质性,教师需要增强这种教育的自觉,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与意义。

(1)教师需要更加自觉地发现和尊重学生的多样性与异质性

“教师在学校中并不是要给儿童强加某种概念,或形成某种习惯,而是作为集体的一个成员来选择对于儿童起着作用的影响,并帮助儿童对这些影响做出适当的反应”。学生之间的社会文化背景、社会阶层、生活状态等差异性的日趋增大,使“某种概念”或者“某种习惯”,都难以适应不同学生的生活和成长需求。教师需要在更加自觉地发现并尊重学生的这些差异的基础上展开教育教学。教育学家马克斯・范梅南将识别和评价差异性看作教学机智的重要能力,认为教育旨在巩固这些在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差异性:“每一个教师应当不断地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这个孩子在哪些方面与我和其他人不一般?孩子怎么会有这样的差别?这个孩子是如何地想与别人不一样?我能够做些什么来帮助这个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呢?”这样的追问,可以帮助教师在家庭背景、生活历史、道德品质、认识特点等方面,增强对学生异质性的敏感和关注。

(2)教师需要更加自觉地尊重学生个体的生活经历和经验

“教育学要求我们对孩子的生活进行反思”。在前面的案例中,教师请学生制作的剪纸作品用来表现“温馨的家”主题,但是,“温馨”这样的主题属于一种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在生活中难以找到一个客观、唯一的标准。不同学生所理解的“温馨”和向往的美好是不一样的。这个小女孩从农村随父母到城市中就学,在她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家里有一个液化气罐,爸爸妈妈下班回来可以方便地做饭,减少爸爸妈妈的辛苦,这就是切实的温馨。面对多数学生来自市区的状况,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评价的话,这个学生的美好可能就变成了不好,温馨变成了粗陋,她美好的梦想就被打碎,心灵受到伤害。对学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忽视,产生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意义的湮没,进而也导致教育作用的消解,甚至异化。

杜威讲到:“如果对于个人的心理结构和活动缺乏深入的观察,教育的过程将会变成偶然的、独断的。如果它碰巧能与儿童的活动相一致,便可以起到作用;如果不是,那么它将会遇到阻力,不协调,或者束缚了儿童的天性。”教育不能成为碰运气的事情,教师需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和个体体验,只有和这些经历与体验相衔接、相契合的教育,才能真正发挥作用,产生意义。“反思儿童生活的环境和植根于其中的价值意义,可能会有助于我们提高我们的教育思想,并在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中,增强我们表现出适当的教育理解的可能性。”教育应是对孩子在具体环境中生存和成长做出理解、阐释及引导的过程。“了解一个具体的孩子对事情的感受,了解什么是必要的,能帮助年轻人在道德、审美观、社会和职业的意义上变得更加完美、更加自立……为了找到答案,我们需要从孩子的要求出发,首先从孩子的经历的主观性来理解孩子。……每一个情境的要求都有所不同。情境的偶然性来自于情境中的构成要素具有令人难以信服的丰富意义:我们关心的是一个或一群具体的孩子,他(她)或他们有着特别的生活经历,有着具体的心思或一系列的问题,生存于一个具体的情境中。”

当然,尊重学生的个体生活经历和体验并不是要教师忽视学生普遍的年龄特征和整体特性,也不是要教师与每个学生保持一对一的教学关系和评价,这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学校教育中也是不可能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作为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来对待,尊重学生个体生活的丰富性和独特性,“不是简单地从事训练一个人,而是从事于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

(3)教师需要更加自觉地创设机会和情境使少数群体的学生得以表达

这里所指的“少数群体的学生”,可以泛化地包括学业落后学生、残疾学生、外来就学学生等处境不利的学生。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这些学生往往被忽视,缺少公平竞争的机会,缺少表达意见的机会和空间。弱势、内向、自卑、退缩等成为普遍的特征。在教师不自觉的影响下,很多时候,教育不仅没有抗衡和转变这样的格局,而且维护和强化着这种格局。像此案例中的小女孩,由农村来到城市就学读书,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经济条件的制约,她的生活经历使她在课堂中处于不利状态,作品未能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认可,更重要的是小女孩没有机会来阐述作品对于她的意义。

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有责任为这些学生创设机会和情境,使他们能够表达,能够展示,能够阐发自己的意见和意义。“教育过程是或者应该是理智解放的过程。在课堂里,教师和学生都能考察和评价发生在文化中的一些变化。他们能研究时代的趋势,并且,就何者应受鼓励以及何者应予反对来说已形成一些观点”。当一些少数群体因为处境不利而失去或者缺少这样的机会时,教师应该关注到这样的需求。这种需求不仅对于这些处境不利的少数群体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对于全体学生认识更加丰富的世界和社会同样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4)教师需要更加自觉地审视自身身份和观念,增强自身修养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范文第2篇

在现有养老服务体系难以满足需求,以及国家大力提倡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大背景下,公立医院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探索开办养老机构,看上去无疑是既符合趋势又顺应政策的成功之举。然而,近年来各地医院开办养老机构的探索,虽有个别成功案例,整体上却难以应验这一似乎有些想当然的看法。

医院开办养老机构面临窘境,政府大力倡导的医养结合在实践中同样并非一路畅通。看似坦途却难以走通,到底是哪些层面的因素在堵塞着我们的“医养梦”?

供需错位困局待解

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的一场大火,为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爱心养老院的“夭折”平添了一把火,更“烧”出了公众对于民营养老院安全性的质疑,而这也正是当前中国养老面临的窘境之一:公办养老院进不去,民营养老院信不过。

根据国家民政部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全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 110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33 043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18 927个,互助型的养老设施40 357个,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1783个。各类养老床位577.8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7.2张,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另一方面,中国正面临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来自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约有2.12亿,其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15%为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预计,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4.3亿老年人,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

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我国的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区域不平衡,及失能老人、高龄老人、空巢老人、贫困老人比例高等特点,对老年长期护理服务体系提出了严峻挑战。

供需矛盾突出无疑是我国养老服务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而在总体的供需矛盾之下,公立养老院“一床难求”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记者的采访中,天津市东丽区养老院相关负责人这样说道,“我们作为区属公立养老院,无论是服务设施还是安全性等方面都要好于其他民营养老院,人气也较高,但床位十分紧张。”据媒体报道,有些热门公立养老院甚至到了“排队10年也住不进去”的地步。

与公办养老机构一床难求现象并存的是有些民办养老机构床位闲置的现象,这一结构性矛盾是当前养老服务发展中的另外一个突出问题。

其原因是公立养老院进不去,很多老年人及家属就将目光转向了民营养老院,然而一些条件相对较好的民办养老院价格十分昂贵,有的甚至要收70万元以上的押金,这让不少老年人望而却步。而价格低廉的民营养老院,往往在条件与设施上却有所欠缺。“这样的养老院感觉安全性也得不到保障,不敢让老人住进去。”一位正在选择养老院的女士对《中国医院院长》表示。

民办养老机构在经营上的窘境,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资金压力。

据了解,养老机构的资金压力往往来自硬件投入方面,不乏有民营养老院负责人感叹“公办和民办差太多!”――得不到政府支持的民营养老院在土地和硬件上的成本非常高,并直接反映在收费标准上。而为了节约成本,很多民办养老机构往往无法按照国家统一的养老机构建设标准进行建设,但面对养老事业的旺盛需求,地方监管审批部门往往又采取“睁只眼,闭只眼”的态度。

供需错位的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民政部在2013年3月的《养老服务基本情况》中表示,当前政府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和部门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估计不足,对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认识不到位,导致对养老机构的财政投入比较少、对养老机构政策落实不到位。在福利彩票公益金的分配使用上,有些地方没有重点用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此外,民间参与也不充分。国家为了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或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在土地供应、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一些地方未将国家政策具体化,缺少相应的配套实施机制,未能充分发挥优惠政策对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的激励扶持作用。

政策助推“医养结合”

除了供需矛盾,现有单纯的养老服务体系也难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健康需求。

今年5月国家卫生计生委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中显示,当前养老最强烈的需求是健康医疗。从疾病谱转变看,慢性病已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老年群体对上门诊疗、急诊联络等医疗服务需求强烈。

据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老年病研究所副所长刘荣玉调研显示,在我国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内设简单医疗室的不足60%,配备康复理疗室的不足20%。另据民政部统计,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人员共约100万,经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30万左右,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5万人。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一些高龄老人的失能问题摆在了面前。”北京老年医院院长陈峥表示,对于需要医疗照护的失能高龄老人,传统养老院无法担负起照护的责任。北京市第二医院院长姜文浩则表示,“敬老院能够照顾好老年人的生活,一旦健康出现问题,能不能得到及时的救治是大家所关心的。医疗机构应该担负起长期照护和老年康复的责任。”

事实上,由于目前养老机构服务项目偏少、设施功能不完善,而长期以来卫生系统管医疗,民政部门管养老,医疗和养老体系长期割裂、未能对接,造成老年人就医不便,不得不经常奔波于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这不仅增添了老年人亲属的经济负担,还造成了难以解决的“压床”问题,浪费了优质的医疗资源。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提倡“医养结合”的养老护理模式也就成为了一种必须。

2013年9月,国务院先后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包括“各地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卫生管理部门要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医疗机构要积极支持和发展养老服务”,可以说为医养结合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政策的推进下,各地纷纷开始了医养结合的探索。

例如,北京市民政局去年联合北京市发改委等9个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本市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建设工作的通知》,提出养老机构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医养结合: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和养老照料中心可采取申请独立设置康复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医疗机构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医疗服务;养老机构也可以采取内设医务室、卫生所(室),或引入周边医疗机构分支机构等形式;周边医疗资源丰富、自身难以独立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可采取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的方式,开辟绿色就诊通道,为入住老年人开展医疗服务。

上海市也在今年启动了新一轮养老改革,提出将在50家养老机构新建内设医疗机构,并在医保批准联网后纳入“三段”结算。在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等5部门联合的《关于全面推进本市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定义为“医养结合”支持平台,要与养老机构签约合作,向所在辖区的养老机构提供基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它还要与老年人日间服务中心、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长者照护之家等社区托养机构达成合作,会同社工、志愿者提供慢病管理、健康教育、医疗护理、生活照料等服务。另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对社区老年人的服务继续深化。

天津市也将通过“养老机构把医院请进来、养老院走出去与医院合作、基层医疗机构增设养老服务”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有效对接、双向合作。

随着政策的推动,各地公立医院也开始了主动性探索。

公立医院“牵手”养老

“在这住着挺舒服,也安心,住下就不想走了。”住在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的张大妈对记者表示,而她安心的原因正是敬老院医养结合项目的实施。据了解,北京市第二医院与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姜文浩表示,医院为敬老院的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派医生每周定期到养老院巡诊一次,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如果敬老院的老年人出现突发疾病,特别是急危重症,医院将为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接入院治疗。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则推出了公立医院“搬进”养老院的新模式,与沈阳市松蒲博爱敬老院合作,建立了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沈阳市老年医院)大东护理院。

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更与多家养老机构成立了“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康复医养联盟”,进行了“医养护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平时对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服务,一旦发病就由责任医生、护士进行治疗和专业护理,在康复期间则有康复中心提供专业的康复护理。

总的来说,这些探索通常都建立了医养联动的机制,由医院派出专家为合作的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方面的支持,发挥护理团队专业优势,为养老机构的养护人员进行培训,同时开辟绿色通道,方便从日常养护到入院就诊以及住院治疗的实时联动。

除此之外,也有公立医院选择了跨界办养老院,例如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以及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重医一院”)。

公立医院与养老机构的“牵手”,让养老机构获得了公立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提升了服务能力,也让公立医院扩大了服务覆盖面,打破了两者之间割裂的状态。

贵州君跃律师事务所律师周松认为,公立医院涉足养老,一方面是养老需求以及政策推动,另一方面则是自身改革发展的需要。他表示,破解资金困局已成为医改的不变课题,但无论是通过哪种方式,都离不开对公立医院造血功能的研发,因此将视野拓宽到关联领域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必然。其次,一旦公立医院作为独立主体介入到具体的养老服务开发中,项目所涉医疗服务需求、潜在的诊疗分级制度设置、多点执业条件的创造以及此种新兴业态的开发对医疗投入的回报,无疑可以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通道。

多方整合是关键

尽管“医养结合”看上去形势大好,在实际中也面临着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首先就是经济效益问题。“目前医院以多点执业的方式为敬老院提供服务。”姜文浩有些无奈地告诉记者,因为医保机构给医院的医保总额并未增加,尽管敬老院内可以实现医保报销,但“医保额度是给敬老院的”。

同样选择与养老机构合作的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也遇到了动力不足的问题,“日常运营是微利,如果算上房屋、设备折旧、人员支出等,肯定亏损。”副院长齐峰这样说道。

上海天伦医院于2013年着手试行医养结合模式,改造出100张老年护理床位,每月的护理费、床位费、餐饮费加上医保报销后自付的费用,比请个保姆还便宜,大受老年人欢迎。然而作为医疗机构内的养老护理床位,却得不到民政部门对养老床位的补贴,也没有卫生部门的补贴,只能靠医院承担。

据了解,近年来各地都加大了对养老机构的床位补贴,例如天津规定对新建非营利性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补贴由原来给予每张床位一次性建设补贴4000元提高到15 000元。但这真金白银的补贴,却与医疗机构内的养老床位无关。

补贴不到位,费用也收不上来。“护理费1小时几块钱,多少年没涨了,低到招不到人。”姜文浩直言,“跟敬老院合作后,我们派了专业的康复师,1小时20元,还不如做足疗的。”医疗技术本该体现出应有的价值,过于低廉的价格更让医院介入养老的动力与后劲不足。

而不合理的定价也影响到护理人才的招聘和挽留。民政部部长李立国表示,人才的匮乏和养老人才难以稳定在养老服务业的岗位,是现在面临的突出问题,原因在于现在的薪酬待遇还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

其次是行政许可和审批的问题。尽管进入2014年后,国家陆续推出了30多项养老产业政策及指导意见,包括取消行政审批和事前审批、改革企业登记制度、人才培养、养老用地、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以及优惠政策等方面。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仍然存有桎梏。姜文浩举例,医院曾考虑在北京金泰颐寿轩敬老院设立第二门诊部,但由于北京五环内公立医院严禁扩张,因此无法得到行政批准。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看,姜文浩表示理解,但不可讳言的是当前医养结合在政策上仍受到阻碍。

“现有的医养结合政策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远远不够。”专注老年医学研究的陈峥目光放得更长远,“公立医院办一个养老院,怎么收费?怎么服务?有点乱,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老年人从失能到临终,以传统的医疗模式已经无法解决了,不能以综合医院的平均住院日等标准来要求,其应对策略也不是简单的医养结合概念,而应该是一整套的体系。”

因此陈峥认为,应该做好几大整合。首先是从费用上。“国家养老还是自己掏腰包?医保付费还是成立护理保险?谁来掏钱决定了后面的服务。”陈峥表示,日本在2000年成立介护保险后,护理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果没有人支付费用,护理院就无法成立,国家应该有相应的系统,出台老年人长期照护保险。

其次是管理的整合。一直以来都是民政部门管养老院,卫生部门管医院,医养结合往往是各自出台各自的政策。陈峥指出,对于需要医疗照护的失能老年人,应该完善护理院的建设,这就需要卫生、民政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统筹整合。

最后是机构之间服务的整合。“医院、护理院、康复院、养老院、社区、家庭……什么人该住到哪去,不能光凭自己的意愿。”陈峥认为应该有一个评估体系,由医生、团队说了算。根据区域服务,通过评估个人失能程度,再安排到相应的机构。陈峥强调老年医学应是连续性的医疗服务,多学科的服务,需要医生、护士、护工、社会工作者等多方位的整体服务。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范文第3篇

摘 要:吴良村教授认为正气不足是肠癌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也是被邪毒伤耗的结果。正虚邪积为肠癌的根本病机。肠癌属因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本虚而标实之病证。在肠癌的病因病机中,除了正气不足外,最重要的便是热毒内蕴,而热毒内蕴势必耗气伤阴,临床多以气阴两虚为基础。吴教授结合辨证,按人体正气盛衰将肠积分为初中末3个阶段,治疗按此3阶段与攻补二法相结合,用药特点以益气养阴清热为本。“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在治疗中,常以沙参麦冬汤为底,结合辨证,加减用药,尤善用黄芪、党参、生晒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生地、天花粉等,以求“养正积自消”之功。此乃吴教授治疗肠癌特色之最,其之重要性可以说是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且吴教授很重视中医药配合放化疗治疗的阶段区别,加减用药,以期达到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吴良村; 中医药; 名医经验; 肠癌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0)04-0732-03

收稿日期:2009-11-03

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I10B01-036)

作者简介:叶晔(1984-),女,浙江瑞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肿瘤学。

通讯作者:沈敏鹤(1963-),男,浙江平湖人,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名老中医临证经验、学术思想传承和肿瘤证候和治法治则的研究。Email:smh3288@yahoo.省略。

The Experience of WU Liang-cun for Treating intestinal cancer

YE Ye1,SHEN Minhe2,RUAN Shanming2,SONG Qiaoling1,CHEN Xuemei1

(1.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sity,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

2.Zhejiang Province Pel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0006,Zhejiang, China)

Abstract:The professor WU Liang-cun thinks that the deficiency of anti-pathogenic qi, which is depleted by toxin ,is the internal reason for intestinal cancer?.Therefore, the radical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cancer is the deficiency of anti-pathogenic qi with stagnancy . Intestinal cancer is a deficient and excessive pattern as follow: firstly, excessive pattern,as a result of deficiency,and then the stagnant factor exacerbates deficient pattern .In terms of the disease etiology, besides the deficiency of anti-pathogenic qi,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s the accumulation of heat toxin, which deplete qi and yin, so qi and yin deficiency is most common in clinic. According to the deficiency of anti-pathogenic qi through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The professor WU classifies this disease as three phases :initial phase, metaphase and final phase. And the treatment is based on this three phases, simultaneity?accompanied with tonifying and dissipating methods. The treatmen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prescription with tonifying qi and yin ,clearing excessive heat founction. “retaining fluid in the body, then life will be retained ”.In the treatment, Professor WU often chooses sha-shen-mai-dong tang as foundational formulae,also with herbal addition or deduction according to pattern differentiation .He is accomplished in using such herbal as huang qi,dang shen,sheng shai shen, tai zi shen,sha shen,mai dong,shi hu,yu zhu,sheng di,tian hua fen and so on, all those herbal have the function of "tonifying the anti-pathogenic qi and the stagnancy will disappear automatically".This is most remarkable therapy character for Professor WU to treat this disease,and the principia of this therapy is applied through the whole phrase. In addition to that, Professor WU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apply TCM therapy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y in different therapy phases, in order to reinforce the function of chemotherapy and alleviate side effect of it as well.

Key words:WU Liang-cu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linical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intestinal cancer

吴良村教授是当代著名肿瘤疑难病治疗专家, 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先后应邀赴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美国、德国、荷兰等国及香港讲学和学术交流。他精勤医学,学贯中西,博采众长,临证精思明审,不拘一格,造方运药撷古采今。吴教授行医40余载,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各种常见肿瘤, 在对肠癌的病因病机认识及治疗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 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仅诊治中晚期肠癌便数以千计,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从师侍诊,临证学习,承蒙教泽,将学习心得归纳总结,略陈于下,以飨同道。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肠癌属中医“肠风”、“肠积”、“肠覃”、“肠癖”、“脏毒”、“积聚”、“锁肛痔”等范畴。《灵枢•五变》有云“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灵枢•水胀》云:“肠覃何如?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外科正宗•脏毒论》云“:又有生平性情暴急,纵食膏粱,或兼补术,蕴毒结于脏腑,火热流注,结而为肿。其患痛连小腹,坠重,二便乖违,或泻或秘,内蚀,串烂经络。”究其病因病机,《内经》着重谈到寒邪外侵及内伤忧怒,以致“血气稽留”、“津液涩渗”,着而不去渐结成积。《医宗必读•积聚篇》云:“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

吴教授认为肠癌之病位在肠,与肺、脾、胃、肾、肝关系密切,发病多与饮食、情志相关,不外乎内因和外因。内因多与正气不足,情志失调,肠胃损伤有关。外因多与邪毒客于肠胃,饮食所伤有关。正气不足,邪毒乘虚而入,复因饮食情志损伤,致湿热、气滞、血瘀、痰凝、癌毒相互交结,久而渐成积块而病。正气不足是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也是被邪毒伤耗的结果(这一点贯穿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邪毒益猖,气血津液流通被进一步阻滞,正气耗损,气阴两亏,邪毒肆虐脏腑经络,正退邪进,而邪进正衰,因果相连,变证从生,终至气血阴阳俱虚,阴阳离诀而危及生命。故肠癌属因虚而致积、因积而益虚,本虚而标实之病证。痰湿、热毒、瘀滞为病之标,正气不足为病之本。

2 治病求本 分期论治

在治疗方面,《证治准绳•积聚》有云“治疗是病分初、中、末三法”,其初者当“治其始感之邪与留结之客者,除之、散之、行之、虚者补之”;其中者当“祛湿热之邪,其块之坚者削之,咸以软之,此时因病邪久踞,正气尤虚,必以补泻迭相为用”;其末者当“补益其气,兼导达经脉,使荣卫流通则块自消矣”。《景岳全书•积聚》云:“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凡积聚未久而元气未损者,治不宜缓,盖缓之则养成其势,反以难制,此所急在积,速攻可也。若积聚渐久,元气日虚,此而攻之,则积气本远,攻不易及,胃气切近,先受其伤,愈攻愈虚。”

吴教授在治疗上重视整体,必求其本。认为治积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他把攻补两大治法与积聚病程中的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宜以攻为主,重用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解毒消积、以毒攻毒等法;“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宜攻补兼重,多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解毒消积、以毒攻毒等法与益气养阴、健脾和胃、养肝益肾、气血双补、滋阴壮阳、培本固元等法兼重;“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宜以补为主,重视益气养阴、健脾和胃、养肝益肾、气血双补、滋阴壮阳、培本固元等法,求“养正积自消”之功。

3 特色用药 随证加减

吴教授认为在肠癌的病因病机中,除了正气不足外,最重要的便是热毒内蕴,而热毒内蕴势必耗气伤阴,临床多以气阴两虚为基础。“留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故在治疗中,常以沙参麦冬汤为底,结合辩证,加减用药,尤善用黄芪、党参、生晒参、太子参、沙参、麦冬、石斛、玉竹、生地、天花粉等,此乃吴教授治疗肠癌特色之最,其之重要性可以说是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且吴教授很重视中医药配合放化疗治疗的阶段区别,在患者接受放化疗治疗阶段,适当减少藤梨根、蛇舌草、猫爪草、七叶一枝花、蛇六谷、全蝎、红豆杉等性峻猛、药力强的清热解毒抗肿瘤类药物的运用,而适当增加枸杞子、女贞子、茯苓、白术、红枣、酸枣仁等性温和、药力缓的扶正类药物配合广木香、莱菔子、鸡内金、谷麦芽等调理气机和帮助消化类药物的运用,以期达到配合放化疗,减毒增效的治疗效果。

吴教授认为肠癌致病初期伤气,继则耗伤阴血,最终气血阴阳俱亏。多数的肠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癌毒肆虐,加之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手段,常伴呈明显的虚损之候。如脾胃虚弱者多兼见:面色少华、体倦肢软、纳呆恶心、呃逆胃反、食少便溏、舌淡苔腻,脉虚弱,投以四君加减。气血不足者多兼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舌质较淡边有齿痕,脉细弱或虚大无力,投以八珍加减。肝肾亏损者多兼见: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目涩目糊、舌燥咽痛、腰膝酸软、骨蒸潮热、虚烦盗汗、舌红少苔,脉沉细数,投以知柏地黄丸加减。阴亏液少者兼见:体倦气短、口渴咽干、皮肤干燥、低热盗汗、舌干红少苔或有裂纹,脉虚数,投以沙参麦冬汤和左归丸化裁加减。

4 病案举例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全成本;经济核算;医院管理

【中图分类号】R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405-01

2009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16119亿元,人均卫生费用1192.2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达4.96%。与2008年比较,全国卫生总费用增加1584亿元(未扣除物价影响,下同),增长10.9%;人均卫生费用增加98元,卫生总费用占GDP比重增长0.13个百分点[1],医疗费用的增长速度超过了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医疗费用居高不下, 政府、企业、个人不堪重负,医院利润也在走下坡路,看病贵、看病难已成为全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见表1

从表1分析该院的总收入及总成本呈上升趋势,由公式(利润=医疗总收入-医疗总成本-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分析,当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不变的情况下,总成本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医院的利润却有下降的趋势,跟国内大部分医院一样,长期处于“肥”成本、“瘦”利润的状态。

1 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1.1 成本意识淡薄,浪费行为无处不在:实施全成本核算的军队医院员工一直以来就在军免享补贴的特殊环境下工作[2],许多员工尚未形成成本意识。目前,该院还存在多个科室共用一只水电汽暖计量表的现象,没有计量到户,在核算过程中只能按使用面积分摊费用,(放疗科与核医学科、输血科与药剂科药厂)用多用少,不易觉察;另外,在办公室空无一人情况下,上下班时间空调、电脑、电灯都全开,这就造成了长明灯,长流水,开着空调开窗户的严重浪费现象。

1.2 成本核算效率低,自动化办公手段落后:该院于2005年研发了自己的成本核算系统,尽管系统水平在全军范围内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很多科室的核算数据上报仍然采用单机操作,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联网,无形中造成重复劳动,大部分数据需要在单机上手工录入生成报表,再通过移动载体传输数据,没有实现自动化办公的成本核算系统不单止效率低,而且不能实时监控成本动态,无法及时做出分析。

1.3 重财轻物、重购轻管现象普遍:目前,该院尚未完善实物会计核算制度。例如,个别科室存在医疗设备长期留置不用、医疗用房做杂品库房使用、器械耗材未完全实施专人专管等。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折旧成本照算,使科室一级核算落不到实处,影响了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1.4 药品费用占比过大,造成医疗成本过高:从该院医疗收入的构成看,手术收入和治疗收入仅占总收入的14%,医院药品、耗材占比,2004年为59.11%,2005年为59.51%,2006年为59.98%[1],呈上升趋势,仅仅是药品、耗材就占到总收入的近六成。究其原因,“以药养医”乃根本,加之虚定价、高回扣的推波助澜,使得药品费用长期居高不下[3]。

1.5 人才任用机制混乱,供需不合理:军队医院职工类别多,人员权限、能力以及报酬均存在很大的差异,临时工的底薪状态容易造成人员责任感低,合同工的无休息状态会形成工作态度恶劣、狠吃回扣的行为,非现役文职干部的平稳工作降低了医院整体办公效率,军人干部的严重缺编必然会造成医院管理不力,非核算科室有闲置人员即一岗多人[4]现象,各部门、各科室需要多少人员,有待于进一步详细调研考察。

2 建立合理高效的医院成本核算机制

2.1 树立成本意识,节约一针一线:牢固树立成本控制观念,增强全院人员生存与发展的危机感意识,使“经济核算、成本控制”深入人心。在企业,成本控制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的生命线[5]。医院亦如此,成本控制应从点滴做起,首先,由成本核算专职人员直接进入“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摸底、调研,细化成本分析工作,有针对性的控制成本。其次,把军队医院职工个人行为与年终总结、评功评奖、职称提升、奖罚制度结合起来,约束各种浪费行为,节约成本,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节约的美德与浪费的仅一步之遥,如:购买办公用品及设备时标明价格,文字材料没有形成正式文件前可以正反面打印甚至不打印,低层办公走楼梯,下班后有专人检查所有的用电设备……等等。

2.2 建立网络化成本核算系统,实现数据分析科学化:改进现有的成本核算系统和修改成本核算流程,在临床医技科室、行政、后勤等核算部门应用以计算机网络为中心的自动化技术,收集、储存、分析日常医院管理相关的全成本数据,从而自动生成实时信息,监控每一条成本信息的变化及其合理性,辅助科室和管理部门都能及时科学地进行成本分析,以便有针对性地制定调整措施。

2.3 明确职、权、责三者关系,贯彻责任落实到个人:落实监督制度,加大对药品、耗材、设备采购、工程招投标、医疗合作项目等重大经济活动的监督检查和跟踪问效。相关职能科室定期下科检查,科室的各种医疗设备、药品、耗材是否做好登记,责任到人,并对科室的各种设备运转状况进行评估,严查退休设备的去向,对于医疗资产的任何个人侵吞或变卖将严惩,充分再利用闲置设备,清理无效资产,将不参与医疗经营活动的资产及时通过组织形式变卖或报废,盘活资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4 加强药品监督管理,规范药品流通领域竞争秩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和临床合理用药专家督导小组,在保证医院临床用药需求的基础上,严格控制药品品种、数量和价格,从源头上把住药品入口。对住院病人临床用药进行不定期的督导检查和环节质控,对出院病历进行终末评价,对大处方、不合理用药、超标用药等情况[6],除了作为病历缺陷定期通报外,还作为单项缺陷与科室奖金挂钩。

2.5 合理论证组织设计,减员增效,降低人力成本:由医教部、院务部、护理部、人力资源部共同组织人员,对非核算科室人员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因事择人、因材器使、人事动态平衡相结合的原则配备人员,严格控制各类职工人员编制,并定期考核在岗人员的工作业绩,根据工作业绩,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将多余的人员减下来。

参考文献

[1] 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 2009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moh.省略/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zwgkzt/pgb/201006/47783.htm.

[2] 李敬伟.医疗机构的完全成本核算与不完全成本核算.《医院管理论坛》.2002年19卷4期:35-36页

[3] 崔岚,杨达宽.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透视医疗费用居高不下.《中国药房》,2006年17卷11期-868-870页

[4] 王宏明.浅谈出纳工作的重要性.《中国工会财会》.2005年5期:17-18页

医养结合的重要性范文第5篇

1《道德经》《庄子》中的养生思想

《道德经》是阐述老子哲学思想的著作,它在我国传统思想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史籍中对于《道德经》注解甚多,文献史料众多,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子认为万物都是源于“道”,人的生命也是遵循于“道”而进行运动变化。老子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本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见最根本的规律就是自然。因此于万事万物就应当使其按照自然规律进行自由发展。对于养生,老子认为维持生命的“长生久视”和国家的长久统治一样,都贵在“啬”,尽量做到“致虚极,宁静笃”的“无为”思想。在《道德经》三十八章中说“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四十八章中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生长,人不要通过个人主观愿望来干预,结果只会是违背自然规律,拔苗助长。所以最好是做到“无以为”,对于养生也是一样的,明智的人是通过无为之“道”来养生,做到“无为而无不为”。如何才能做到“无为”,老子认为最根本是要做到虚静,“要致虚极,宁静笃”因为欲而生念、念而生动,动而生神,神动则气散,而令健康受损。《道德经》四十五章中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老子这无为和虚静的指导思想都有这种“道法自然”为基础的。在这样的养生指导思想下,老子认为人们应当“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做到“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做到“无为”。而对于“虚静”老子在《道德经》十二章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只有人做到神安于内,才能做到长生久视。[5]老子思想作为道家思想的基础,对于后世道家养生思想产生有巨大的影响。老子养生思想成为道家养生思想的理论依据。老子思想中的无为和虚静的养生原则和方法完全被道家养生继继承下来。并被道家更进一步的阐发,进而发展成为以静养神气为主的气功。《庄子》养生思想上承《老子》养生思想,对后承启了《淮南子》。因此,庄子的养生思想是进一步继承发挥了老子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道法自然的养生思想。他强调养生要做到“恬淡寂寞虚无无为”提出“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在《庄子•刻意》中说“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导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他认为一切都不要去想,忘记一切矛盾和差别,达到“坐忘”,这样的话“众美”则都会随之而来,什么是“坐忘”?庄子在《大宗师》中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庄子的这种为“不导引而寿”,而进行的“坐忘”是一种回避各种外界信息干扰自我“养神”的一种精神修养法。庄子的养生思想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开创了以神养生的先河。这对于后世的医家,道家等流派的养生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在这种注重于养神而轻视于养形的养生思想下,庄子认为通过“不导引而寿”的方法来养生显然是不够科学的,但庄子并没有完全抛弃养形,对于养形,他继承了老子清静寡欲、恬淡无为的养生思想。认为“形劳而不休则弊,精用而不已则劳,劳则竭,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提出“形不劳”“精不亏”“守形长生”等着重理论,即便从今天我们的适量运动的角度来看还是有一定科学意义的。忽视于形,则注重于气,庄子认为气是一种物质,“人之生,气之聚,聚之则生,散之则死”。对于养气庄子认为“壹其性,养其气,合其德,以通乎物之所造,夫若是者,其天守全。”这是论气的重要性,至于养气的方法,庄子并不赞成以养形为主的“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认为那只是“为寿而已矣”他更提倡“真人”的呼吸方法,“古之真人,其寝不梦,其觉无忧,其食不甘,其息深深,真人之息以踵,众人之息以喉”,这种“真人之息以踵”的呼吸方法经过后世养生学家进行加工就衍化为气功中的“踵法”。坡在《蔡州道上遇雪》中写道“平生学踵息,坐觉两蹬温”,西汉时期,淮南王刘安所著的《淮南子》有关导引的一段话写到“真人之所游,若吹呴呼吸,吐故纳新,凫浴猿躩,熊经鸟伸,鸱视虎顾,是养形之人也,不以滑心”,《淮南子》中的这段话与《庄子》中的的话意思是一样的都认为“养形者”不是“真人之道”,庄子和刘安都不赞成导引养形,只希望行气以养神。这种对“导引”“养形”的运动养生否定,提倡以行气、养神为主,以静养生的思想对后世的养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消极作用,如追求长生不老的神仙术和炼丹术。[7]史籍把道家学派的老、庄并称,老子是道家的鼻祖,而庄子,郭沫若认为他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家派与儒、墨鼎足而立的一个人。《道德经》《庄子》的养生思想对气功、静坐等的影响是巨大的,即便是我们今天进行心理训练来提高自身控制,调节心境,增强心理健康仍然具有一定的意义,今天现代武术中的动静观也是以古今哲学理论为指导的。

2儒家文献中的养生思想

《论语》《孟子》《荀子》奠定了先秦儒家学派中心思想,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它面对现实世界,有着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儒家养生思想是其基本学说的折射,对中国古代传统养生思想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先秦道家养生思想相比,先秦儒家养生思想主张身心共养。先秦儒家的《论语》和《孟子》中对于“形”和“神”的讨论比较少,他们养生的重点是通过“仁”与“礼”达到“中和”,进行身、心的共养,达到养身修性的养生思想理念。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行为准则是“礼”,他所进行的周礼“六艺”教育中也是以“礼”为主要内容。孔子提出“智者乐,仁者寿”的养生思想。孔子的养生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孔子将“仁”说成一种调和矛盾的中和思想,他认为养生首先要养德,“大德者必得其寿”。《论语》中所提出的养生方法有饮食,孔子提出“五不食”,即进食要定时、辩色、调味,主张“食无求饱”不可暴饮暴食等。同时孔子还主张生活要有节奏。“张而不弛,文武旨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认为紧张的工作和放松休息是相辅相成的,应当劳逸结合。在《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记载孔子回答鲁哀公问长寿时说“人有三命而非命也者,人自取之。夫寝处不时,饮食不节,佚劳过渡者,疾共杀之”。孔子认为在“天命”以外,人掌握寿命,关键在于寝处有时,饮食有节,劳逸适度。最后孔子提出“仁者寿”的观点,“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礼记•中庸》中讲“仁者人也,亲之为大”,这里所说的“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仁爱。为什么仁者静而长寿?这里的“静”不是身体的静,而是一种内心有德,“中和”各种矛盾冲突达到内心的平静而长寿。儒家亚圣的孟子在其著作《孟子》中提出了“养心莫善于寡欲”和“天人之学”的养生主张,他在继承孔子思维模式下,构建起了“天人合一”的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孟子•尽心上》中说“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俊之,所以立命也”,他认为修身养性必要“善养吾浩然之气”。以一种道德情操促进养生。此后儒家的另一思想家荀子认为“遍善之度,以治气养生,则后彭祖”,对孔子的“天命论”进行了批评,提出人身体的好坏决定于后天保养和因时而动,“养备而动时,则天下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的“动以养生”的积极养生思想与理念。这种否定“天命”强调运动对于人体健康促进作用和养生的发展具有的积极的意义。儒家所倡导的修身养性,追求的是一种“中庸”各种矛盾的自我完善的道德行为。将养生思想与道德修养、社会责任融合为一体,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样一种“中和”的养生思想,更加准确地说是“修身”而不是“养生”思想对于后世具有重要的影响。此后我国历代儒家思想家对于养生都试图以养德来代替养生的倾向。先秦儒家提出的养生思想中将形与神、动与静、阴与阳及一切对立物质的相互统一,是一种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这对我国传统的养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8]

3医家文献中的养生思想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是中医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其医学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奠定了我国医学生命体系的基础,反映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辨证思想。《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的养生学经典,有着丰富的养生思想。是对我国远古至战国时期养生思想的总结。《素问》《灵柩》两书中阐述的医家养生观点有:强调阴阳相辅,古人认为人体“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脏为阴,天府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他们认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养生者必须“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疾阴治,阴病阳治”,才能达到“益其寿命”的目的;强调形(形体)神(精神)俱养。古人认为人是气的产物,气是从饮食得来的。“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传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夫人生于天地,悬命于天,天地谷气,命之日人”。“血气者,人之神”。还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的生长规律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提出了“百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在不同季节进行的不同养生方法的观点;重视了饮食养生,《素问•藏气法时论》中说:“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气”。《黄帝内经》以先秦人文哲学为基础,不仅将先秦人文哲学作为建构养生体系的指导,同时还把哲学的概念范畴直接运用于养生。注重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利用阴阳五行的对立与统一,强调人体的平衡对于养生的重要。

4杂家文献中的养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