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

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

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范文第1篇

关于消费文化的概念,由于对于文化概念理解的分歧,学者们的认识也大不相同。英国学者迈克・费瑟斯通认为:“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它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即认为大众消费运动伴随着符号生产、日常体验和实践活动的重新组织”。“遵循享乐主义、追逐眼前的、培养自我表现的生活方式、发展自恋和自私的人格类型,这一切都是消费文化所强调的内容”。学者肖浩辉则指出,“从广义上讲,消费文化是指消费物质文化和消费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消费文化就是消费在人们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包括消费哲学、消费价值取向、消费道德、消费行为、消费品味、消费审美、消费心理等,这是人们在消费实践中形成的反映消费特点和理解的观念形态的总和”。

一、消费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表现出相对于以往大学生消费不同的特点。一是趋同心理,表现为消费者在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这一物品自己并不需要但也要随大流去购买,购买的目的,只是为了让自己保持与社会群体的一致性。二是攀比心理,表现为在消费一件商品时,看重的甚至不是它的实用性和价格,而是它彰显社会身份、进行社会区分的功能。大学生的品牌消费意识呈上升趋势,以拥有品牌作为炫耀的资本,对具有符号象征的价值消费趋之若鹜。三是享乐心理。人的消费行为可以区分为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而欲求一旦超过了生活本能,进入心理层面,它就是无限的要求,消费者就会走向享乐主义的价值追求。四是过早成人化与人情消费。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大学生以礼品的厚薄看待友情的深浅,甚至认为无礼即无情,导致青少年虚荣心增强。

二、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的表现

一是重物质利益。当前大学生在消费文化的背景下,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因此他们往往选择经济条件较好、收入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或一线城市,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或是回到基层就业。大学生在就业选择初期被物质利益诱惑,很少考虑到个人职业发展的空间及个人的兴趣等因素,以致后期面临转型跳槽时问题重重。

二是重社会地位。当前在大学生就业中,存在跟风报考公务员的现象。统计显示,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过审核的报名人数超过105万人,比2008年增加20多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达78∶1,竞争程度异常激烈。从增加自己的就业途径和就业机会的角度来说,大学生报考公务员无可厚非,但有些学生并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从事公务员岗位,也缺少公务员工作中的行政常识、管理常识和法律常识的积累,这样即使积极报考,最后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也破坏了自己的就业方向与就业节奏。

三是盲目效仿他人。如今大学生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了解到各种社会信息,信息的畅通无阻和无孔不入,既让他们消息灵通,又让他们对信息缺少足够的辨别能力和剖析能力。消费文化背景下,浮躁的社会风气盛行,大学生往往缺少对自己的冷静思考和个人发展的规划,于是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怎么做。在职位的选择上缺少个人的见解,盲目效仿他人,以他人的评价和选择标准作为参照。

四是不健康就业观的束缚。当前,在后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更是进入“寒冬期”,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即使是优秀的大学生也很难找到一份理想工作,这使得部分大学生疲于竞争,寄希望于“拉关系、走后门”。这种不健康的就业观念,不仅损害了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也会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和长远发展产生影响。特别是在求职过程中,他们有较强的依赖心理,缺乏主动,把眼光瞄准了可以提供帮助的人,希望依靠学校和家长的努力获得就业机会,同时对于就业信息的搜集和关注上也表现出一定的依赖性。除了学校、学院提供的相关就业信息,对其他渠道的就业信息,他们缺少主动性关注和了解,也缺少开拓探索,在择业去向上也缺乏个人的决断能力,经常犹豫观望。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经历了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冲击之后,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他们开始思考如何规划自己的职业,但面对消费文化的影响,他们又常常感到无所适从。所以要做好分层次、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

1.个人发展与社会价值相协调

大学生要认清当前形势,使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相适应。后金融危机时代,就业市场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毕业生的专业结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学历层次,甚至就读院校等不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毕业生的择业倾向与技能不适应社会和市场需要,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与社会要求不一致。这些矛盾的存在,导致了非自愿的摩擦性和结构性失业。这些矛盾主要是大学生自身权利意识、个人发展状况需求的不断提高与中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规格、数量和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所以,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就业观的工作理念,必须兼顾学生的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

2.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

一个人的就业观是其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重要表现。大学生在就业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如何发挥个人最大价值等。但是在消费文化背景下,往往存在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大学生有时可能会产生迷茫,使他们的就业观表现出功利化、狭窄化、简单化、片面化的倾向。应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爱岗敬业的精神。引导他们树立科学就业观,认清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结合起来,准确定位自身,最终成功就业。

3.帮助大学生转变精英教育的观念

我国的高等教育模式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时代,大学生就业必然要呈现相应变化,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身份观念。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确定就业期望值,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拓宽就业范围,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不盲目攀比,而是依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有时必须退而求其次,“普通员工”应是大学生科学的身份定位,也是大势所趋。社会不仅需求精英,更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抱负、有技能的大众人才。所以大学生应把就业愿望与自身条件、就业实际和社会需要相结合,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到人才紧缺的岗位去。

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特别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在消费文化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引导大学生对就业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对就业环境有更清晰的理解,从源头上改变陈旧的就业观念,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从而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把自己人生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社会进步相联系,在更高层次上发挥自身的潜力与才能。

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范文第2篇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参苓白术加味汤;中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

[中图分类号] R73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10(b)-0072-04

肺癌是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1]。肺癌不易早期发现,确诊时多属晚期,并且疾病进展快,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是目前治疗肺癌的一线用药,能有效延缓疾病进展,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但仍有较大部分患者对化疗的应答不佳,疾病仍处于进展状态,且化疗毒副作用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参与肿瘤发生、发展成过程,与肿瘤治疗预后密切相关[2]。中医药被证明对于多种恶性肿瘤有辅助治疗作用,有助改善预后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通过参苓白术加味汤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对照研究,评价其近期疗效和安全性,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VEGF、MMP-9表达的影响及其抗癌作用机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2月~2012年6月在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纳入标准:经影像学、病理学检验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Karnofsky评分≥60分[3],入选前30 d未行放化疗及其他抗肿瘤治疗;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为主;预计生存期>3个月。将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年龄34~75岁,平均(54.93±10.84)岁;男20例,女10例;病理分型:鳞癌19例,腺癌10例,鳞腺癌1例;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8例,Ⅲ期12例,Ⅳ期8例;Karnofsky评分62~88分,平均(73.92±6.43)分。对照组年龄33~75岁,平均(55.53±10.78)岁;男21例,女9例;病理分型:鳞癌17例,腺癌11例,鳞腺癌2例;TNM分期:Ⅰ期1例,Ⅱ期8例,Ⅲ期13例,Ⅳ期8例;Karnofsky评分61~90分,平均(74.78±7.56)分。两组年龄、性别、病理学分型、TNM分期、Karnofsk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以铂类药物为主的化疗方案,包括GP(吉西他滨+顺铂)、DP(多系紫杉醇+顺铂)、TP(紫杉醇+顺铂)和NP(长春瑞滨+顺铂),3周为1个疗程,至少连续进行2个疗程。联合组采用上述化疗方式,同时给予参苓白术加味汤口服。组方:党参20 g、茯苓20 g、白术15 g、山药15 g、紫草20 g、莪术15 g、白扁豆15 g、白芍15 g、莲子15 g、薏苡仁20 g、黄芪20 g、百合15 g、甘草10 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3周为1个疗程,连续服用2个疗程。两组在化疗过程中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给予对症处理。

1.3 实验室检测

治疗前和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采集两组患者清晨空腹外周血4 mL,2500 r/min,离心15 min,检测取上层血清,置于-20℃储存备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血清VEGF、MMP-9水平,鼠抗人VEGF单克隆抗体、鼠抗人MMP-9单克隆抗体及试剂盒均购自美国R&D Systems公司,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4 评价标准

1.4.1 生活质量评价 治疗前和2个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Karnofsky评分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显效:治疗后得分提高>20分;有效:治疗后得分提高10~20分;稳定:治疗后得分提高

1.4.2 疗效评价 2个疗程结束后复查胸部CT或MRI,依据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价近期疗效[4],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病灶进展(PD),以CR+PR为有效,CR+PR+ SD为临床获益。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3,P > 0.05),联合组临床获益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4,P < 0.05)。见表1。

2.2 血清VEGF、MMP-9水平与疗效的关系

全部CR+PR、SD、PD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疗效降低呈升高趋势。见表2。

2.3 两组血清VEGF、MMP-9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VEGF、MMP-9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VEGF、MMP-9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治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Karnofsky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联合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52,P < 0.05)。见表4。

2.5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不良反应均较对照组轻,其中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症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628、4.168、3.986、4.462,均P < 0.05)。见表5。

3 讨论

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的基础是丰富的新生血管形成的血管网供养,新生血管形成伴随肿瘤进展的各步骤,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通过抑制新生血管形成阻断肿瘤供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到达治疗肿瘤的目的[5-7]。肺癌是血供丰富型肿瘤,对新生血管形成的抑制将改善治疗效果。VEGF是最主要的一组新生管形成促进因子,具有很强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成,增加血管通透性的作用,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其重要的促进作用[8]。动物实验证明,VEGF在肺癌小鼠肿瘤及周围组织中高表达,经治疗后VEGF下降[9];有临床研究结果认为,VEGF在肺癌组织和外周血中的表达与肺癌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并与预后复发和转移关系密切[10]。MMP-9是今年肿瘤研究中的热点,金属蛋白酶家族中与肿瘤发生、生长、迁移密切相关的成员之一,呼吸道及肺内通过激活形成胶原蛋白酶降解结构符合物参与呼吸道重建,其降解肺部肿瘤表面的细胞外基质和基底膜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同时MMP-9肿瘤新生血管重要的调节因子[11]。有研究证实,MMP-9与肿瘤淋巴结或远处转移有关,并对肿瘤预后产生重要影响[12-15]。

本研究采用参苓白术加味汤与常规化疗方案结合,对中医辨证以气阴两虚的患者进行治疗,参苓白术汤以党参、黄芪、茯苓、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莲子健脾益气,补土生金,百合润肺,紫草、莪术抗肿瘤,扶正驱邪,攻补兼施。近期疗效与单纯化疗患者对比,有效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而临床获益则显著优于对照组,表明参苓白术加味汤辅助治疗能有效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获益率,改善预后。本研究对血清VEGF和MMP-9水平与近期疗效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结果显示不同疗效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和MMP-9水平存在显著差异,随着疗效降低而升高,说明治疗对VEGF和MMP-9表达的影响可能与治疗的效果有关,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联合组患者治疗后血清VEGF和MMP-9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参苓白术加味汤可能增强了对患者体内VEGF和MMP-9表达的抑制作用,联合组更好的临床获益可能与此作用有关;参苓白术加味汤可能通过抑制VEGF和MMP-9表达起到辅助抗肿瘤的作用,具体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证明。

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普遍低下,严重影响患者对化疗的耐受,对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康复预后产生严重影响,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导致患者脱发、恶心、呕吐、疲乏等表现,而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血红蛋白减少使患者抵抗力和体力明显下降,精神状态差,治疗后生活质量难以得到明显提高[16]。中医药辨证论治对患者进行调理,针对患者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导致营养状况和功能下降,参苓白术加味汤以健脾为主,补益脾胃,调理气机,减轻化疗不良反应症状。联合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和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均显著轻于对照组,说明参苓白术加味汤联合化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总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的同时辨证施治给予参苓白术加味汤治疗,能有效增强对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关的VEGF和MMP-9表达抑制作用,减轻化疗毒副作用,改善生活质量,具有减毒增效的作用,安全性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郝利国,申宝忠,李任飞,等.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联合治疗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3):3812-3815.

[2] 钱海红.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MMP-9水平的对照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4):496-497.

[3] 王贞.Karnofsky活动状态评分在肿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9):827-828.

[4] Jemal A,Murray T,Samuels A,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03 [J]. CA Cancer J Clin,2003,53:5-26.

[5] Belani CP,Goss G,Blumenschein G. Recent clinical developments and rationale for combining targeted agents in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J]. Cancer Treatment Reviews,2012,38(3):173-184.

[6] Le T,Dat T,Matsuo. Identification of genes potentially involved in bone metastasis by genome-wide gene expression profile analysis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 mi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2012,40(5):1455-1469.

[7] 杜君,刘立国,张昆,等.肝癌患者白介素-23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3,48(3):20-22.

[8] 孙旭日,李新丰,王伟,等.Rac1 VEGF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肿瘤血管形成关系[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4):212-216.

[9] 吕坤聚,赵统,蒋悍东.NF-κB、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3,22(1):59-62.

[10] 杨杰,张泽高,阿依古丽·依不拉音木,等.血清VEGF水平对中晚期宫颈癌诊断价值及同期放化疗疗效影响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3,22(2):99-101.

[11] 王瑞芬,黄坊,孙和国,等.α-SMA和MMP-9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诊断病理学杂志,2013,20(2):91-93,96.

[12] 梁彬,郭政东,李云慧.血清和尿液中MMP-9水平的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肿瘤临床,2013,40(5):287-289.

[13] 孟丽娟,樊卫飞,杨民,等.薏苡仁油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一线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1):35-37.

[14] 束家和,周荣耀,吴丽英,等.养正消积胶囊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5例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3,8(4):465-468.

[15] 梁芳.生脉注射液联合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恶病质20例[J].环球中医药,2010,3(2):138-139.

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价值观;消费观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20-0155-02

消费价值观是消费活动中的基本观点与态度,是个体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和消费过程等方面的总体认识与价值判断。消费价值观也是影响消费行为的核心要素之一,它决定着消费内容、方式及如何消费等重大问题。因而,具有不同类型价值观的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消费方式及消费心理必然是截然不同的。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1》显示,截止到2010年底,我国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人数为2231.7929万人,大学生已成为了一个庞大又特殊的消费群体。作为国家未来的中流砥柱,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念对树立社会的科学消费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将直接影响到我国未来的消费模式及发展趋势。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对其进行消费教育,已成为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必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进行了以“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为主题的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的在校大学生。此次共发放调查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男女比例约为1:1。

1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1.1 消费来源单一,消费领域广泛

身处校园的大学生尚未步入社会参加工作,经济上无法实现完全独立,因而,大部分大学生的经济来源渠道较为单一,家庭供给仍是其最主要的经济来源。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于家庭供应的占67.9%,需要依靠做兼职补贴生活费用的占22.8%。随着社会的纵深发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学生消费的领域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包括基本生活费、学习消费、休息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四大方面。数据显示,在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食物方面的支出仍然占据着绝对地位,占比达52.9%,恩格尔系数较高。除了传统的消费之外,社会上的时尚潮流之风也在影响着大学生。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酒吧、KTV等新兴的娱乐方式正日渐受到大学生的喜爱。在耐用品消费中,电脑、手机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的必备物品。大学生愈加追逐的是电子产品的品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大学生消费的攀比炫耀心理。在人际交往支出当中,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也很高,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支出在200元至400元之间,有极少人高达600元以上。为了追求情感而投入物质,大学生经常难以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此外,同学之间的友情消费也占有不小的比例,各种形式的请客聚餐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大学生消费领域的广泛无疑对其单一的消费来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加重了家庭及个人的负担。

1.2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两极分化趋势明显

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大概由500元到2000元之间不等,其中,45.68%的学生的月均生活费在800元-1200元之间,34.57%的学生的月均生活费在500元-800元之间,1200元以上的高消费群体占比为14.2%,500元以下的低消费群体占比为5.55%。各个消费层次较为清晰,大体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高、低两个消费群体呈现出了消费的两极分化趋势。大学生的经济来源大多依靠父母提供,每个学生的消费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家庭的经济状况,大学生消费所呈现的两极分化现象源于不同家庭之间的较大差距,这种差距也极易导致校园的不和谐。

1.3 消费观念理性,储蓄观念淡薄

大学生是经历从校园过渡到社会的一个转型群体,他们所处的社会角色以及特殊的心理发展特征都会影响着他们的消费观。在消费品的选择上,价格、质量、潮流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调查结果显示,在购买商品时,注重商品实用性的学生占51.8%,考虑当前是否有需要的学生占比为26.5%,这也表明我校学生基本具有较为理性的消费观念。因为消费能力有限,大部分的学生在消费时都是精打细算的,力求物美价廉。在消费地点及方式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加注重性价比,对购物地点不太在意,网购及小店淘货都是受大学生青睐的消费方式。以上种种现象表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状况整体呈理性趋势发展。

在此次调查中,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事先并无计划,事后进行消费记录的同学也较少,不做任何消费记录的同学占比高达38.9%。少部分同学的消费甚至出现透支情况,需要同学、家人的援助,在生活费的处理上缺少周全合理的规划安排。当生活费用有剩余时,30.1%的同学选择购买衣物等喜爱物品。可见,大学生的储蓄观念较为薄弱,有待加强。

2 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生消费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曾有过不良消费的行为,也存在一些不合理、不科学的消费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消费结构不合理,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消费失衡

大学生消费结构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看重物质享受与人际交往,轻视精神消费与学习消费。数据显示,有16.7%的大学生每月用于交际、娱乐方面的费用在200-300元之间,已经明显超出了大学生消费支出结构的正常比例。另一方面,大学生在购买图书、学习资料等方面的消费比例较低,有12.2%的同学在学习消费支出为100元以下,数额较小。注重物质生活的舒适富足,忽视精神文化消费的享受,这是当前大学生消费的一大误区,也将极大的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2 消费盲目冲动,缺乏计划性

大学生正值青春年少,对新鲜事物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并且接受能力较强,同时,他们自控能力较差又极易冲动,这样的性格特点也同样表现在他们对消费的追求上。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消费并没有指定明确的计划,随意性很强。有些学生购买商品并不是出于个人需要,而是在广告宣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下而盲目的购买,这也是典型的盲目冲动型的消费。

2.3 攀比炫耀心理突出,从众趋同消费趋势明显

作为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在群体模式的消费行为中,具有强烈好胜心和表现欲的大学生力争要引领校园消费的新潮流,自然会产生压倒对方力求独领的畸形心理,这种心理反应到消费上,就是相互攀比。有的学生甚至不考虑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一味地追求名牌,讲究档次,并不考虑消费效用的大小,不仅造成了浪费,也荒废了学业。

在消费过程中,面对自己所不熟悉的新产品,部分大学生由于自信心不足导致放弃自身的想法,选择跟随大多数同学的看法,因而产生了从众消费行为。作为群体中的一员,大学生渴望归属感,害怕与群体的偏离,从而使得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会受到他人较大程度的影响。调查显示,86.4%的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容易受到周围同学、朋友之间的影响。从众消费行为是被动消费,在群体的压力下产生的从众消费行为,不可避免的加重了自身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树立健康的消费价值观。

3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有效途径

为了能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提高他们科学的消费意识,学校、家庭及社会需要构成合力,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向他们传输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构建健康的价值观和消费观。

3.1 充分发挥高校对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主导作用

(1)把科学的消费观念引入课堂,延伸课堂教育。

高校是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应当承担起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的责任。将消费价值观教育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之内,开设相关的消费教育课程、专题,与大学课堂紧密结合,大力倡导健康消费,强调适度消费,反对各种不良的消费观念,帮助大学生学会理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高校可通过开设《消费经济学》、《消费心理学》、《理财学》等实用性课程,将消费观教育渗透到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大学生对科学消费的认识。此外,学校还可以适当拓展实践课堂,让学生在消费实践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消费行为的理解,推动学生科学消费观的形成。

(2)重视校园文化平台建设。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大学文化品味的重要体现。这种群体文化是以全体师生的共同理想和精神为支柱,以师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灵魂,展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理念。育人是高校的首要任务,科学消费观的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应当把培养大学良好的消费观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倡导良好的消费氛围,大力普及科学消费观,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理念,通过广泛的宣传,利用校园环境促进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观念。健康的消费观念得以形成,就会对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二者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3.2 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消费观教育中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作为消费观教育中的主体,应当认识到自我教育的重要性,帮助自身培养健康的消费观念。首先,应当增强理念观念,提高理财能力。为个人消费编制预算表,按期记录消费情况,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量入为出,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其次,要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自身的精神境界。生活方式对消费心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健康消费心理的形成。大学生应当不断地丰富业余生活,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培养兴趣爱好,避免盲目性的消费活动,不断地丰富自身的内心世界。最后,培养自强不息的精神,积极参与勤工俭学。勤工俭学不仅是帮助贫困学生改善生活条件的一项措施,也能够帮助大学生体会到劳动赚钱的艰辛,珍惜所得,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3.3 充分发挥家庭在消费观教育中的补充作用

家庭是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也是基本的消费单位,父母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为家长,应当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健康消费的榜样。家长应当自觉摒弃不健康的消费行为,言传身教,引导子女科学合理的消费,培养他们建立勤俭朴素的传统美德。另一方面,父母是大学生经济来源的主要供给者,应当及时掌握子女的消费情况,对其消费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配合学校的教育指导。父母应当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有计划的限制子女的生活费用,引导其合理消费,避免铺张浪费,帮助其树立良好的消费习惯。

3.4 充分发挥社会在消费观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一方面,大众传媒应利用自身强大的号召力,加强对社会大众消费行为方式的引导。借助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等媒介工具的传播优势,倡导健康、科学、理性的消费方式,宣传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另一方面,要优化社会的消费风气,治理高校周边的环境,抵制社会上不良的消费倾向,减少外部环境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为大学生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参考文献

[1]刘珊.大学生消费观建设[J].商场现代化,2009,(8).

[2]张建辉.大学生科学消费观培养机制分析[J].价值工程,2011,(5).

[3]刘晓芸,高彩云.当代大学生消费观刍议[J].商场现代化,2007,(33).

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范文第4篇

一、当前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

2012年我们对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进行一次“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选取一至四年级的在校大学生。这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0份,样本的有效回收率为96%。此次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信息,如性别、年龄、年级、家庭年收入及家庭所在地区,学生的消费支出水平及消费心理、消费观念等几个方面。调查发现大学生消费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收入单一化。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主要来自家庭、贷款和勤工俭学三大渠道。样本显示,约96.3%的同学把家庭供给作为消费的主要来源,占其消费总额的92%,家庭收入越高,对大学生提供的数量越大,家庭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越高,大学生的消费收入与家庭的收入呈正方向变化。由于家庭收入存在地区、城乡等差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同时反映了这一差异,其中城市和东部地区的学生消费收入要明显高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在调查中显示大学生收入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来自于勤工俭学,约占大学生总收入的11%,有极少数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消费收入完全依赖于此。为了维持自己的开支,有的学生同时兼任几份家教,并利用空闲时间到街头散发传单、推销产品,在调查中显示,约48%的学生为了增加消费收入有过勤工俭学的经历。贷款是少数大学生收入的另一渠道,由于贷款数量和名额的限制,只有少部分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得到贷款资助。

2、消费支出层次化。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消费支出呈现多层次性。其中,月支出额在500元以下的占6.26;有2.42%的学生支出高于1,500元,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额主要集中在500~800元和800~1,200元之间,两者分别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47.78%和39.44%。调查中显示,面对消费支出的层次化,不同消费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感受,70%以上的同学对于自己目前的消费状况表示不太满意,尤其消费水平低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经济条件差不能与他人礼尚往来,面对时尚产品没有能力购买而觉得低人一等,由此产生了自卑心理,影响了学习和生活;少部分高消费水平的学生表示很满意自己目前的消费水平,这部分学生由于没有经济困扰可以跟着潮流走,在精神上无忧无虑,相对低消费水平的学生,学习和生活都很轻松;还有部分消费水平不高的同学表示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消费状况,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不能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无谓的攀比和消费上,因此也很少有经济上的心理负担。

3、消费结构多样化。近年来,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过去支出单一地用于学习和生活的消费方式转向了多样化的消费,尽管生活和学习消费仍然占支出的主要部分,但用于交往娱乐、旅游和健身等方面的费用有较快的增长,其中女同学用于美容及化妆品的支出已占支出的较大比重,并且用于非生活消费的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呈现日渐增长势头。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局面,大学生用于提高自身素质的花费也在日渐增多,这是近年来大学生消费结构出现的新变化。本次调查发现,大学生用于各种资格证书和技能培训的费用约占支出比重的8%。此外,大学生消费结构的变化还体现在他们使用的物品上,在校大学生的手机普及率不低于95%;电脑拥有率也在85%左右,12%的人拥有PDA,高档消费品也渐渐进入大学生的消费中,大学生已经具有明显的品牌偏好,一些名牌产品备受大学生的青睐。

二、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

消费心理作为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映,心理学家按照它发生的先后将其概括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由他们所处的年龄阶段和特定的生活环境决定,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根据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追求时尚,超前消费。大学生处成长的青年时期,自我需求强烈而多样,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求新异,敏锐地把握时尚,唯恐落后于潮流,总希望用新异的消费形象向社会展示自我,通过消费上的新潮来表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和激情。他们是新商品、新消费方式的追求者、尝试者和推广者,他们喜欢拥有独特风格的商品,引领着青年消费的潮流。

2、贪慕虚荣,攀比消费。攀比消费是目前大学生消费的一个重要特点。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的消费心理往往相互影响,相互攀比,他们消费时由于自身的群体化特征,往往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消费行为,看到别人购买某种物品时,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也要追随去购买,满足自身的虚荣心理。在全球化时代,大学生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西方时尚的 “消费主义”也日渐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产生了不少估量的影响。在西方推崇物质消费、追求享乐、及时行乐思想的同时,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容易形成攀比心理,不少同学认同及时享乐的观点,在日常消费中,常不顾自己家庭条件,为满足虚荣心,使用时尚电子产品,追求个性化,超前消费,购买高档名牌商品,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发生了盗窃行为。有的大学生甚至把消费、享用物质财富的多样化作为彰显个性和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从而走入消费的误区。

3、激情冲动,非理性消费。大学生中很大一部分是第一次离开父母,初次自行支配钱财,理财能力较差,缺乏开支的计划性,尤其是经济条件较好的学生经常受到其他因素冲击而改变消费初衷,使得自己在消费时 “跟着感觉走”。现代是信息社会,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的途径,媒体通过制作大量形象和信息,向大学校园传递着外界的消费潮流和时尚,常使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不能够真实地认识现实世界,成为信息的被动接受着,跟随着媒体创造出的新潮流亦步亦趋,在消费上失去应有的判断力,造成很多非理性的盲目消费。

三、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消费观是消费者对消费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态度,是消费者对消费内容、消费目标、消费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各种因素的一种价值判断的态度。消费观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大学生面对着传统与现代消费观的冲突,产生了很多困惑,在消费中出现许多误区,社会、家庭和教育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加强对在校大学生消费观的引导。笔者认为,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的消费观主要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要为大学生的消费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二要加强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的认识。

1、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消费不但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的过程,也是社会表现和社会交流的过程,无论你是属于哪个社会阶层,也无论你觉得其他人的行为对你的影响有多么小,你都无法逃避消费环境的影响。因此,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非常重要。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消费环境时,首先应该积极呼吁媒体本着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做科学健康的消费宣传。据调查,大学生获取消费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媒体,大众传媒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主渠道,成为联结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的桥梁和纽带。媒体把外界的消费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输给了大学生,但是处于成长中的大学生消费心理不够成熟稳定,易于不加辨别地全盘接受外界的信息,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盲目消费。因此,要为大学生营造健康消费的社会氛围,必须呼吁各种媒体宣传正确、积极、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同时,在高校的德育教育中要帮助大学生弄清楚媒体“创造出的新消费”、广告中虚构出的消费需求与自我需要的界限,辨明媒体诱导下的通过物质消费以彰显个性的误导,分清基于需求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正确进行消费决策,不被流行所诱惑。明确消费是为了健康的生存,消费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不能被媒体所左右。人的消费应该具有理性,更多的无谓消费并不等于自身价值的提高,要引导大学生控制消费的冲动性和被动性。其次,家庭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观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要为孩子养成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起着示范和引导作用,为子女提供正常的消费支持,这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经济支柱,可以免除大学生的后顾之忧,帮助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同时,要掌握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内容和结构,对于大学生的消费提供合理的建议,帮助大学生做好预算安排,并及时纠正一些消费误区。家长要转变 “无私奉献”的无遏制供给观念,适当提供给大学生的消费,同时,还应该把上一代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言传身教给子女,切忌自己平时消费时大手大脚、无预算、铺张浪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帮助子女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2、加强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的教育。学校在加强消费教育时,应该把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倡俭而有度的消费观念。一方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出发,引导大学生树立适度消费观念;另一方面提倡在消费时不过分节俭,应该使个人的消费支出与消费收入相适应。把传统消费观和现代消费观结合起来的消费观念,既继承了中华民族一贯倡导的节俭消费的传统美德,又承接了提倡积极消费的现代消费观,既不是禁欲主义,也不是享乐主义,既重视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又重视人的精神需求,并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学校要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大学生的消费教育,一方面把消费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具体的消费教育工作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学生。首先,在大学生中开设消费指导和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学习科学的消费知识,提高其辨别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提出合理的消费建议;其次,学校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不同层次的消费咨询与指导部门,对学生的日常消费提供咨询和指导,帮助学生在选择丰富多样的商品时,注意经济适用,克服随意性,增加消费的计划性、自制性,从而减少消费误区;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消费方式。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浪潮,代表世界先进消费伦理观念的绿色消费将对人们的消费观念产生巨大冲击。这种新的消费观主张以知识和智慧的价值代替物质主义的价值,以适度消费代替过量消费,以简朴的生活代替奢侈和浪费的生活,消费生活转向追求生态保护和对社会有责任感的生活方式。这种消费观念代表了消费的未来主流,学校应该大力宣传,用这种科学的消费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使大学生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消费重点,实现可持续消费,建立现代科学健康的消费观。

主要参考文献:

[1]许霄鹤.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心理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教学研究,2005.6.

[2]闫缨,任意.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分析和引导[J].昆明大学学报,2004.1.

[3]张立彬.大学生消费道德亟待关注[N].光明日报,2002.1.30.

消费观对大学生的影响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消费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6)01-220-01

我国在校大学生人数接近3000万,居全球第一。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具有独特的消费特性,如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张扬自我等,不仅是我国最活跃的消费群体,而且在不久的将来也将成为我国最具消费潜能的核心消费群体,其消费理念、消费能力、消费方式与渠道、品牌认知与偏好受到社会各界关注。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理性消费对于国家经济发展、民族文化传承、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提升,以及大学生自身素质提高有着重要意义。

第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会影响到消费的未来发展方向。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在国家振兴与民族富强的道路上将发挥重要作用。他们作为社会精英,将活跃在国家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其自身拥有很强的消费能力,而且是未来社会消费的重要主体,同时,其消费特征也对未来社会的生产发展和企业经营以及消费市场变动等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大学生能否理性消费,将对国家未来的经济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第二,大学生理性消费关系到我国传统美德的继承与发扬。“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一个民族要富强,离不开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决不能贪图享受,需要不断创造财富,坚持科学、理性消费,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民族文化传统,为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大学生理性消费也可能影响社会的消费风尚。大学生作为一个青年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状况、消费模式,不仅影响个人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影响到自身家庭的生活水平,还会让同龄人学习和效仿而影响消费潮流的走向。因此大学生进行消费之时需要认真思考,积极努力完善自身消费结构,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消费风气,崇尚科学理性消费观念,引领健康和谐消费时尚。

二、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对策建议

和其他消费者相比,大学生非理性消费明显,通常表现为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随机消费、冲动消费等;强烈的消费欲望、前卫的消费观念与脆弱的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倾向。大学生在消费方式上的不理性无疑对他们的成长不利,也对家庭、社会不利。就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

今后对于消费观的社科研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形成正确的消费观。

(二)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

智商反映人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人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财商则反映人作为经济人在经济社会里的生存能力。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培养和加强理财能力是现今的大学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的必备因素。

(三)高校校风建设任重道远

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应该成为良好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把握“育人为先”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学校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结语

关注大学生消费,特别是培养和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消费观,在当前经济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需全社会努力,而高校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和养成科学理财能力方面,应该起主要作用,同时家长也应当承担起足够的责任。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更应该自立自强,勇于承担起自身所应肩负的社会责任与家庭责任,养成节约的良好生活习惯。

参考文献:

[1]蒋琦玮,马灿.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引导[J].消费经济,2010(2):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