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信息消费;调查研究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商品消费得到发展的同时,信息消费也应运而生。大学生群体是新时展的主要参与者,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也是信息消费中比较特殊的群体。通过对大学生信息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可以发现大学生信息消费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信息消费的科学合理性。

一、大学生信息消费的构成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构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电脑与网络消费、通讯消费、报刊图书消费等。在大学生的信息消费构成中,对于网络和通讯方面的消费占了较大的比重,由于大学生消费群体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在消费动机和消费心理上与其他普通的消费群体具有较大差异。大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虽然具有很强的消费欲望,但是经济上并不独立,对其消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大学生信息消费的调查结果

(一)电脑和网络消费情况。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信息消费状况进行有效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每周上网的次数在5次以上的超过10%,三分之一的同学平均每周的上网时间超过3个小时以上。大学生上网的目的多种多样,以学习和查资料为目的的上网占到了四分之一左右,玩游戏、交友、聊天等休闲娱乐占到三分之一左右,发邮件占十分之一左右。大学生有半数以上都拥有电脑,70%左右的大学生拥有MP3或者MP4,电子词典或者其他电子设备的拥有者占到25%左右。通过调查的数据可以发现,大学生拥有的电子设备较多,但大都数的消费还较理智,通常与年级存在很大关联,经济因素也是重要的影响原因。

(二)通讯消费情况。根据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中拥有手机的人数占到了95%以上,大学生平均每个月的话费在50元左右,打电话的次数和发信息的次数都很高,并且每通电话的时间平均都在10分钟以上。大学生之中的手机普及率是相当高的,基本上每个大学生都拥有一部手机,有些学生还不止拥有一部手机,并且手机的价钱都很高。通过对大学生通讯费用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其中存在着许多不理智的成分,高消费和高开销现象比较严重。

(三)报刊图书消费情况。调查的结果显示,《英语周报》、《青年文摘》、《人民日报》等报刊和图书在大学生之中受到广泛的欢迎,大部分的大学生平均每个月会在看书看报上花费30个小时。在图书购买方面大学生通常不会花费很多金钱,而是选择在图书馆观看或者借阅,具有很强的理性消费观念。

三、大学生信息消费的现状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信息消费现状的调查结果,可以很明显的发现,当代大学生中的信息消费还是存在一定的理性消费观念的,信息商品价格和质量是影响大学生信息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我国大学生在经济上都还没有独立,消费的资金都是由父母进行资助,这就使得许多大学生在消费时更加理性。

(一)缺乏理财意识。大部分大学生在信息消费时缺乏合理的消费观念和理财意识,没有认识到储蓄的重要性,看到自己喜欢的信息商品,通常都会在自己的经济范围之内没有节制的购买,通讯费用也经常进行不必要的消费。

(二)消费结构不合理。在大学生信息消费中,大部分的消费都用来进行休闲和娱乐,而用来学习和自我提高的信息消费却很少。在通讯消费方面,大多数学生购买手机和通讯开支都用在了聊天方面,网络消费方面也存在不合理的因素,许多大学生上网是为了玩游戏和打发无聊的时间。

(三)消费动机不合理。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琳琅满目,更新换代速度很快,很多大学生在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消费时,不但关注其基本的功能,还对其外形和品牌进行比较。许多大学生在购买信息商品时只是为了追求时尚,由于盲目的攀比心理驱使,而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

四、关于大学生信息消费的合理化建议

(一)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信息消费环境。学校应该加大对合理消费的宣传,倡导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培养大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消费观念和习惯,促进大学生信息消费的合理化。学校可以进行合理消费方面的讲座,在全校范围内树立良好消费的风气,促进健康消费观念的养成。

(二)增强大学生理财观念和能力。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要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财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才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科学合理的消费。要在大学生头脑中树立牢固的理财观念,时刻反思自己消费行为的合理性,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三)抑制攀比心理,倡导理性消费。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攀比心理的产生是必然,但是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对大学生攀比心理进行抑制,倡导其在信息消费时进行理性消费。大学生要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审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消费,将信息消费控制在自己的经济范围之内。竞争是合理现象,大学生应该正确的看待,物质生活上与别人有差距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情,不要进行盲目的攀比消费。

五、结语

通过对大学生信息消费结构和现状调查结果的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信息消费的总体趋势是理性的,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结构不合理,攀比心理严重。针对大学生信息消费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为大学生理性消费营造良好的环境,抑制攀比心理,促进大学生信息消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参考文献

[1] 林芗,余芳.大学生信息消费心理与高校信息服务质量[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4).

[2] 张金凤,翟江,李志忠.大学生信息消费心理及行为分析[J].河北科技图苑,2005(1).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范文第2篇

怎么没有任何导入问题的陈述?为何调查,目的和问题是什么?

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人来说,他们有着依照自己的消费偏好、消费习惯独立支配生活费的能力。由于不懂得如何理财,如何合理支配生活费往往陷入过度消费以至影响到正常生活的窘境。为了培养广大学生投资理财观念,树立正确消费观,结合他们实际生活状况对其理财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开展了本次调查研究。

我们采取问卷调查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45份,主体调查对象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在校学生及部分研究生。

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大学生除必要生活开支外,资金仍有较大结余,存在理财空间。

第二,冲动消费广泛存在于大学生之中,对理财的敏感性不强。

第三,大学生消费金额集中,结构成橄榄型。

第四,大学生消费主体依然为饮食日常方面,理性消费依然是主流。

调查统计显示:南航金城学院学生生活费普遍集中于1000~2000元之间,生活费刚好够用或略有结余者占84%,一半以上学生表示有自己的小金库,由此可见半数以上大学生手头较为宽松。分析消费去向发现,伙食与日常用品支出普遍占据65%~85%的比重,社交娱乐方面支以18%的平均水平位居第二。大学生对品牌认知度提高,对生活品质追求提高,这一部分也占据相当消费额。六成以上同学表示自己偶有冲动消费但并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少部分同学会由于冲动消费导致生活费入不敷出而向父母、同学求援或节衣缩食弥补漏洞。近半数的同学表示受奢侈攀比之风的裹挟、媒体宣传引诱时常有盲目消费、过度消费的行为,2.3%的同学曾通过各种渠道获得贷款但都及时还清。部分学生消费金额巨大,内部存在明显差异。

结果上来说:

第一,大学生理性消费为主流,理财为需求学习。

第二,大学生消费水平明显提高,消费数额和方式差异较大。

第三,“攒钱”品牌消费成主流。

二、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与渠道分析

(一)大学生理财意识薄弱,存在认知误区

在调查问卷中,认为自己理财能力较强的只占6.67%,理财方式则大量集中在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等理财app之中。有记账节流行为的有76人。对于理财的看法中,有些同学认为自己资金紧张无财可理,有些觉得众多理财平台风险性大,也有少部分学生认为投资理财会耗费大量的精力致使学习分。由此可以发现,大部分同学对于理财持相对激进的观念。学生们知道理财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理财包含很多方面,往小了说就是开源节流,理性消费。

(二)大学生理财能力不强,方式单一,倾向于学习成本较低的理财方式

通过分析该院学生生活费来源,仅有2.6%的同学通过投资渠道获得收入,具体的理财方式则局限于银行储蓄和余额宝生息,超过七成的大学生表示由于缺少相关知识,担忧投资风险等问题对股票投资望而生畏,在基金、债券投资方面浅尝辄止,反映出大学生投资理财能力比较薄弱。对于目前采用的投资理财方式,余额宝等应用app占了40.2%,银行卡储蓄在其次,占36.71%,记账节流占12.62%,而采用股票债券的则很少,仅10%左右,可见余额??等app是目前投资理财的主流方式,这是一股新兴势力,正一点点取代传统的银行卡储蓄等方式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互联网金融产品,股票,债卷等学学习成本高,鲜有人问津。

三、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及存在问题总结

经由以上分析发现,该院半数以上大学生有意愿且有一定资金基础进行投资理财。

一是大学生在财务上缺少独立性,行为模式没有转变,认为有需要可以找父母,家长也愿意为自己的孩子提供帮助,大学生也就没有要自己准备资金的必要,以家庭供给为主导、资金数量受限高因而对资金流动性有较高要求。

二是大学生普遍缺乏相关理财投资知识,在这一方面缺乏一定的专业教育,都是以非专业的广告、宣传等渠道得以了解,加之资金数量限制故而对理财产品稳健性有极强的偏好;传统的认为理财就是储蓄,储蓄就是存钱,对于何种储蓄没有概念,忽视了其他能够获得更多收益的途径。

三是由于理财观念薄弱,相关知识的欠缺,诸多理财方式对于大学生而言难以操作并且市场上针对大学生的投资理财极少,致使投资理财行为囿于储蓄生息。

四是该院仅有6.67%的同学自认为投资理财意识较强。大部分人则认为理财对他们来说是一件很遥远的事,投资理财应该是父母做的,在理财意识、理财渠道方面,经管类学生对比其他专业并未体现出任何优势,学校整体投资理财氛围寡淡。

四、针对大学生投资理财现状的建议

(一)社会层面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理财特征设计出多元化的理财产品满足他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提高理财氛围,出台一些优质的财经类节目并在在电视广播等媒体上提高财经类节目的占有率。提倡金融机构与学校合作推出对大学生具有针对性的理财产品。

(二)大学生自我突破层面

1.端正理财观念,理财目标。大学生炒股、买基金、买理财等方式进行投资,并不是为了“一夜暴富”。参与理财最主要的动机了解理财工具和“练手”,其次才是“提高个人生活水平”、“为下一步创业积累资金”等。

2.改善消费习惯,提高理财意识。大学生尝试自立,适当的尝试兼职活动对培养理财意识有积极作用,有利于激发上进心同时弥补钱不够花的尴尬,制定生活预算并抽空整理开支以掌握自己的资金去向,减少冲动消费,合理安排生活费

3.丰富投资理财知识,进行尝试性投资行为。仅仅记账节流的方式理财并不能实现财务的保值和增值,大学生的资金量虽比较有限,风险承受能力较弱,但还是可以尝试购买一些中低风险、起点低、高流动性、投资比较便捷的理财产品。了解一些高口碑的理财机构购买合适的理财产品,按照自己的风险偏好分散投资,摆正心态谨慎操作。

(三)学院层面,营造良好的投资理财氛围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勤俭节约;引导

中图分类号:G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1-0030-02

消费是人类生活的重要内容,指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产品用于满足自己生活上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中国有1700万名在校大学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绝大部分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出生的“独苗儿”,其成长环境和消费行为都与其他社会消费群体不同。面对繁华的都市生活,大学生出现了种种非理性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他们盲目消费的一面。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

“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群商家。”一位大学教授对当代大学生消费作了精辟地概括。下面除了特殊说明的一些调研数据以外,采用了2006年1月《京津冀地区大学生消费调查》(以下简称《调查》)数据。该《调查》覆盖了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8所高校,共有9500余名大学生接受了调查。《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存在非理性消费现象,其特点为消费的随意性强、大手大脚、大把花钱,有些甚至随心所欲,生活奢侈。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方面:

(一)高消费,重享受

高消费指的是消费水平超过了实际需求或者家庭实际支付能力的一种消费方式。这种情况在大学生身上表现得非常突出。《调查》显示,一个大学生的一年消费额是我国城市居民年均纯收入的1.1倍,是农村居民年纯收入的3.5倍。40.5%的人有随身听,12.9%的人有电视机,48.9%的人有自己的电脑,28.7%的人有数码相机,74.7%的人有手机,21.4%的人有CD机,45.5%的人有MP3。据查,手机在大学生中已司空见惯,台式电脑甚至笔记本电脑在大学生中也相当普遍。但是80%以上大学生的电脑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二)追求时尚,盲目攀比

一些大学生不顾自己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产生了与其他同学攀比的畸形消费心理。比如说对品牌非常敏感,互相攀比,以潮流为审美标准。别人没有的我要有,别人有的我要更好的。2006年"3・15"期间,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在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消费维权状况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如果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会买。时下在大学生中流行这样一句话:“三五百是贫困户,七八百是一般户,一两千你别摆酷,四五千才算小康户”,可见攀比之风的浓烈。

(三)感情投资,开销较大

《调查》数据中,交友应酬、手机费用和恋爱费用三项比较引人注目。这三项费用平均分别为84元、82.13元和78.75元。总数虽然不高,但却占有15.56%、13.7%和17%的比例,大学生每月在这三项上的花费超过200元。恋爱费用这一项花费在500元以上的比例就达到了1.5%。也就是说,在京津冀地区的每百名大学生中,有1.5人在恋爱上每月花销超过500元。谈恋爱是大学生“烧钱”的主因,很多男生在填写问卷的同时,抱怨恋爱费用过高。

(四)开支随意,负债消费

一些大学生没有理财经验,生活上的开支比较随意,毫无计划性,经常是前松后紧,导致不断出现财政赤字。对于大学生的理财能力,《调查》显示,38.1%的人对月生活费支出有计划,而另有24.8%的人表示对自己的花销并无安排,还有37%的人是"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计划得好好的,但都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坚持下来。在关于个人储蓄习惯的调查中,29.6%的受访者没有储蓄习惯,36.3%的人"没有坚持下来",13.7%的人"想过,但未实施",只有20.4%的人坚持定期储蓄。

另外,在法律方面,一些大学生文化知识水平和法律常识缺乏,于是,一些违法乱纪的丑恶行为在学校滋生蔓延,如校园存在吸毒、妓、赌博现象。如此的消费行为轻者损人害己,重者锒铛入狱。

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成因

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尝试着用成人的眼光看待世界,模仿成人独立购买自己喜欢的商品,但常常迷失方向,容易产生非理性的消费行为。究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一,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由于我们国家在发展商品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一度放松了思想道德教育,使整个社会产生了一种鄙视理想崇尚实惠、轻视精神重视物质的实用主义风气,一些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偏离,认为只要有钱,吃喝玩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第二,与媒体的推波助澜有关。传媒广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左右着大学生的消费倾向和消费选择。为了实现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原则,媒体瞄准了公众消费动向,围绕消费大做文章。当媒体把消费作为人类存在的根本目的时,消费所起的作用必定是对人类精神的一种毁灭。

(二) 个人心理问题作祟

当代大学生是矛盾交集的消费者:一方面他们经济实力薄弱,另一方面具有强烈的消费欲望。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其消费心理处于不稳定时期,出现了从众心理、虚荣心理、攀比心理、自卑心理等等。这其中以从众心理影响最大。比如购物时喜欢到人多的商店;在品牌选择时,偏向于明星代言的产品;在选择旅游点时,偏向热点城市和热点线路。从众行为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从众者往往有无奈、被动等消极的心理体验。

(三)家长的溺爱

在中国,一向都是"再穷不能穷孩子"。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在成长过程中时刻受到家长的宠爱。家长对孩子的爱集中在对其经济的一味满足上,忽视了对他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和理财能力的培养。许多家长不得不勒紧腰带甚至举债“源源不断”地向孩子提供消费资金。家长的溺爱客观上助长了一些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恶习。

(四)学校教育力度不够

第一,学校对大学生艰苦奋斗的理论教育不够。学校在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培养过程中,过分强调艰苦生活环境,以至于一提到“艰苦奋斗”,大学生往往就把艰苦奋斗与吃糠咽菜、穿补丁衣服联系在一起,片面地认为国家富裕了,不需要艰苦奋斗了。第二,学校为大学生提供的实践活动较少。有的学校甚至为学生们推出了“宾馆式”服务,原本学生力所能及的事情学校也包揽了。第三,学校缺少激励和约束机制。对自觉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先进人物和事迹表扬、宣传不够;对于学生中存在的贪图享受、挥霍浪费现象未及时批评教育。

三、对非理性消费大学生教育引导的几点思考

非理性消费,从表面上看属于个人行为,但从深层次上看,其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助长了少数大学生行为功利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形成;面对金钱、财富只知索取和享受,不懂得创造和回报社会,从而造成大学生道德感缺失、责任感丧失、价值观偏向,进而丧失自我。如何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是当前必须深思和认真面对的课题,需要包括教育者、家庭以及社会方方面面形成“合力”,才可能取得成效。

(一)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营造青少年良好的成才环境

第一,全社会各个部门尤其是消费场所,要从战略高度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积极主动地对青少年的消费取向进行正面的引导和疏导,而决不能把他们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更不能唯利是图,需要、想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害人、害已、害社会。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政府应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那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的消费领域和场所,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第二,营造正确的舆论环境,从源头上预防奢华消费。政府和媒体应大力倡导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消费观。中国人历来崇俭戒奢。孔子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对国家,节约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对个人,节约更是一种美德。各种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舆论引导青少年。第三,政府应出台一些事关青少年消费的法规,把引导青少年健康消费的工作纳入法治的轨道,对于那些向青少年提供不健康消费的经营者要绳之以法,并加重处罚。

(二)家长以身作则,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启蒙和熏陶作用

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走出爱的误区。过分溺爱剥夺的是孩子独立承担困难与挫折的机会,而这恰恰是形成良好意志品质与行为准则的必由之路。第一,加强对孩子艰苦奋斗教育。在与孩子相处当中,家长一方面要以身作则,在工作、生活、学习各方面艰苦奋斗,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不要溺爱孩子,教育他们不攀比、不乱花钱,生活节俭,节约水电、粮食等;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第二,在孩子读书期间,给孩子创造节约的条件。一方面家长给孩子提供正常消费的资金;另一方面建议借鉴西方“再富不能富孩子”的做法,在费用方面搞点“预算”,来点“数量控制”,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了解孩子的消费情况,及时纠正不必要的消费。第三,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体贴关心父母,体会父母挣钱的艰辛,从而养成合理消费、适度从俭的习惯。

(三) 学校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大学生的消费教育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是在学校度过的,他们每天都离不开消费,而多种类、多层次、多方式的消费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身心成长。目前消费教育在高校还尚属空白,学校不能把学生的花钱、消费仅仅视为学生个人的、“可管可不管最好不管的私事”,而应转变观念,将消费教育列为日常性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一,消费教育应与“两课”教育相结合,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倡导平民消费、诚实消费,节俭消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这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的根本措施。第二,学校可设立不同层次的消费咨询与指导部门,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尤其是“大宗”消费提供咨询和指导。目前大学生理财能力比较弱,花钱办不好事、甚至花钱办坏事的现象屡见不鲜。设立消费咨询与指导部门对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第三,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创造性劳动实践,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培养大学生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实践活动包括农村调研、科技扶贫、三下乡、义务劳动、捐助救助、贫困地区调研等。第四,注重制度的约束作用。学校要制定奖惩措施,鼓励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引导学生应当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学业上,不必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学会对高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说“不”。

参考文献:

[1]中国质量万里行:大学生消费多表现非理性倾向[N].新民晚报,2006-04-02.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范文第4篇

关键词:金融行为;大学生;金融教育

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我国大学生的数量快速增长,大学生成为金融消费中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就我国大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分析他们的金融行为,将其同美国大学生的金融行为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中美之间的差异,它对于我国开展大学生金融教育,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采取科学的金融行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

选取我国某高校(F大学)为研究对象,在2013年4月,采用随机问卷调查的方法,发放400份问卷,最终回收375份,最终的有效问卷为352份。在这份调查问卷中,主要调查的是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与此同时,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对中美大学生的行为进行比较,最终所获得的结果如下。

(一)F大学的大学生金融行为调查

1、金融来源

从调查结果来看,有95.2%的学生的经济来源是家庭,包括父母、亲戚,这部分的学生一般家庭条件较好;还有5.4%的学生是靠自己勤工俭学所获得;剩下的是家庭、自身都有的学生。

2、消费行为

第一,现金管理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现金管理能力比较差,没有良好的资金规划,存在较多的冲动消费行为。第二,储蓄行为。这项内容包括是否留有应急资金和是否定期储蓄这两项内容。根据调查结果显示,42.5%的学生有留有应急资金行为,另有39.4%的学生有定期储蓄的行为,表明一部分学生有一定的危机意识。第三,投资行为。由于学生资金有限,再加上投资理念不足,导致只有一小部分学生有投资行为。第四,信用卡管理。随着信用卡消费的不断推广,很多大学生的信用卡管理行为不活跃,表现在月透支额较高、还款行为有待提高等。

(二)中美大学生的金融行为对比

1、财务独立程度

在中美大学生财务独立程度上来看,美国大学生的独立性明显高于中国大学生:在被调查中的美国大学生中,有22%的学生已经基本完成财务独立,但F大学有95.2%的学生需要依靠家庭出资来维持生活开支,学生的财务独立程度不够。

2、理财知识情况

就中美大学生理财知识情况来看,中国大学生学习金融理财知识的渴望程度较差,这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也不及美国大学生。

二、大学生金融教育的相关启示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金融行为又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金融观,为今后的金融行为提供重要的帮助,必须要加强大学生金融教育。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经济活动的参与者,必须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从而可以更好地承担来自家庭、社会等的经济责任。这就要求我国金融教育要重视大学生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金融消费行为。

1、开展金融知识讲座

在大学教育中,对于那些非金融专业的学生,学校要积极组织金融知识讲座,让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接受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金融知识,促使他们更加理性消费。比如要具备金融危机意识、减少冲动消费等。

2、开展金融活动

学校还要积极开展多种金融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金融知识,实现理性消费。

(二)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

在大学生金融消费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信用管理方面比较差,不利于学生的良好发展。因此,学校方面还要进一步加强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从而采取良好的信用管理措施。

1、思想政治教育中穿插金融伦理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位大学生的必修课,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且还要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在教学中穿插金融伦理教育,促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金融伦理。

2、在日常教育中实行诚信教育

除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金融伦理教育之外,学校还要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教育,比如班级会议、日常学生管理等,加强诚信教育,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理性消费,加强信用管理。

(三)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

进入大学之后,大多数学生都是成年人,应该要学会独立,不管是生活还是财务,都要试着从父母的庇佑下走出来,这样才可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学校方面必须要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

1、宣讲财务独立的重要性

大学生进入学校之后,学校就要采用多种方式(座谈会、演讲比赛等)向学生灌输财务独立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父母金钱的来之不易,要意识到自己已是一个成年人,应该要学会财务独立,从而让学生树立财务独立的意识。

2、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独立机会

学校方面要尽可能地创造机会,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比如开展勤工俭学项目,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生活体验机会等,让学生学会自己挣钱,从而有效避免学生花钱方面的大手大脚情况,采取更加理性化的消费行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是社会金融活动的重要参与者,由于大学生自身独特的特点,在金融行为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学校必须要关注学生的金融行为,从加强金融知识的普及教育、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加强学生的财务独立教育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金融消费观,采取理性化消费行为,保障大学生的良好成长。

参考文献:

[1] 俞姗.大学生金融行为及其对金融教育的启示――基于F大学的调查与中美校际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164-172.

[2] 肖经建.消费者金融行为、消费者金融教育和消费者福利[J].经济研究,2011(S1):4-16.

大学生理性消费的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信贷;大学生;信贷安全;消费情况;借贷

一、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原因及分析

(一)学生生活费的来源有限性和数额固定性

根据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亲友帮助、助学贷款、勤工俭学和奖学金。当被问及“平均月生活费是多少?”时,36%的大学生表示有1000-2000元。而在这类区间的大学生中,当被问及“平均月开支是多少?”时,有占相当一部分(35.99%)的大学生表示是1000-2000元。这意味着该类学生在日常开销中,支出与收入基本持平。因此在面临有买价值较高的物品的需要时,会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据调查,近50%的大学生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说明生活费具有有限性和固定性。

(二)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结构

在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变得普遍化的同时,大学生消费结构也愈发不合理。在大学生生活费支出中,大部分用于购物和旅游(48.59%),而生活费支出也占了相当一部分的比例,有24.42%的大学生用于创业,还有19.79%的学生用于学费支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

(三)网络信贷的优点

从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信贷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和门槛低。有29.89%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贷的放款速度快。有27.76%的大学生认为网络信贷还款期限灵活。由此可见,网络信贷的优点被广泛的认同,这也吸引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

二、调查结论

(一)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原因多样化

据调查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生活费来自于父母提供,而父母每月提供的生活费又有限,仅够日常支出维持生活,难以满足其他消费。且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观念的逐渐转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的消费模式逐渐获得大众认可特别是新生代90后大学生的认可。智能电子设备、旅游、以及购物、文化消费等消费热点逐步涌现。好奇心强的大学生群体愿意尝试新事物进行超前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更是随处可见。当大学生生活费仅够维持生活又想进行其他高额消费时,他们缺少快速获得金钱的途径。他们难以向父母与亲友开口要钱,勤工俭学获取的钱很微薄,奖学金获取难度大。各种网络信贷的出现恰恰抓住了大学生难以痛快消费的特点,为其提供了快速方便获取金钱的方式以满足各种需求进行超前消费。同时也不能否定网络信贷的优点:操作简单快捷,放款速度快,还款期限低等等。这些优点也是吸引广大大学生进行网络信贷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大部分大学生能够辩证的看待网络信贷

据了解,大多数的大学生在看到网络信贷优点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其缺点。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网络信贷的优缺点利害关系的认识还是很清晰的,也意识到网络信贷为大学生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安全隐患,不能盲目的借贷。

(三)网络信贷有其发展前景

对于将来是否会使用网络信贷,超过半数同学选择是。这一定程度显示大学生对网络信贷是有需求的但目前需求还不高,持观望态度,并且大学生J为网络信贷的前景是好的,参与信贷的学生会增多,在校内也会越来越普及。只要规范好网络信贷的市场,健全其法律法规,给大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借贷环境,网络信贷还是有发展前景的。

三、建议

(一)大学生方面

大学生需警惕信息泄露,提高个人隐私保护意识,要慎重选择,不对网贷持过于积极的态度,不相信网络信贷所谓的零门槛零利润的噱头。约束自身行为,做到适度消费,理性消费,不盲从不攀比。

大学生要合理进行网络信贷,并合理妥善还款。时刻牢记网络信贷的风险和弊端,在进行网络信贷时一定要谨慎。

(二)学校方面

学校要开展相关的讲座和活动,领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注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学校还要扩大网络信贷安全的宣传活动,对在校学生应加强网络借贷方面知识的普及,并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合理的网络信贷。

增加勤工俭学岗位,合理提高奖学金额度,加强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既能减轻贫困生的就学费用及生活费用负担,又能给需要资金的大学生提供经济来源。

(三)政府方面

有关部门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于不良网络借贷应该加大监管力度,为大学生网络信贷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同时还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利用网络信贷诈骗大学生的不法分子,从而规范网络信贷消费市场。

规范网络分期付款平台如“爱学贷”、“蚂蚁花呗”的操作步骤。

(四)网络信贷经营者方面

网络借贷平台的经营者应增强社会责任感做到诚信经营,并且网络信贷各个环节应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

(指导老师:马林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