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气象灾害安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总则
1.1目的
为了规范气象灾害防御活动,加强对气象灾害事故的预防,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建立事故情况下快速抢险和应急处理机制,保障企业职工生命及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产和工作秩序,特编制本预案。
1.2依据
本应急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规定》、《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国家和电力行业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华能集团公司《电力生产事故调查规程》、《中国华能集团公司重大突发事件(事故)应急管理办法》等制定。
1.3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各产业公司及所属各企业单位的气象灾害防御及应对工作。
1.4气象灾害定义
指热带气旋(含台风)、暴雨(雪)、雷电、寒潮、大风、干旱、大雾、高温、低温、龙卷风、冰雹、霜冻、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气候造成的灾害。
1.5工作原则
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华能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落实各级行政领导责任制,认真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快速、有效地组织事故抢险,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损失,保证公司系统职工、在公司所属区域作业的外来人员的生命安全,保障设备安全。
2危险因素与风险分析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主要从事电力资源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具有信息、交通运输、新能源、环保、贸易、燃料等相关产业、产品的投资、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公司各企业遍布全国,各地气象差异极大,各类气象灾害都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行与人员、设备的安全构成威胁。
气象灾害发生时可能影响安全的危险点有:主厂房、输煤通道、仓库、办公区域、食堂等主要建筑物;升压站;临时构筑物;厂区大型露天设备如:斗轮机、龙门吊、港口设备等;露天堆放的各种材料、设备;各类车辆、船舶等。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集团公司成立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是集团公司处置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的最高指挥机构,由集团公司领导和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集团公司主要领导担任组长。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办公室。设在集团公司安监部,部门负责人担任主任,成员由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3.1.1集团公司办公室电话:
3.2集团公司所属各产业公司、各发电厂等企业单位成立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总指挥由各单位行政正职担任,副总指挥由该单位分管领导担任,成员由各职能管理部门、主要生产部门负责人组成,并成立相应的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负责事故应急工作。3.1.2集团公司应急值班室电话:62291877、62291777、62291666。
3.3各部门职责:
3.3.1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相关部门职责
3.3.1.1应急领导小组:提出修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负责定期组织演练,监督检查各单位在本预案中履行职责情况。对突发气象灾害事件启动应急预案作出决策,及时组织、调动应急力量,指挥应急工作的进行。
3.3.1.2安监部: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进行《应急预案》的编制、修订、变更,跟踪落实应急措施的执行。监督应急预案演练及紧急救护培训。事故发生后参与应急工作,提出应急工作指导意见供领导小组决策。应急工作结束后收集有关原始材料,组织进行分析、整改工作。
3.3.1.3办公厅:负责应急响应的组织、调配及日常检查,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险情及处理情况,负责应急工作的信息传递与通讯联络。
3.3.2重特大事故应急现场组织机构及部门职责
3.3.2.1应急现场领导小组:在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领导下全面负责现场的应急组织指挥工作。
3.3.2.2安全生产部门:在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组织实施应急工作。协助总指挥做好事故报警、情况通报及事故处理等工作。
3.3.2.3行政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事故现场通讯联络和对外联络工作,交通车辆统一调度工作。
3.3.2.4保卫、消防部门:负责灭火、警戒、现场保卫、治安保卫、疏散、道路管制等工作。
3.3.2.5卫生部门:负责现场医疗救护及受伤人员抢救和护送转院等工作。
3.3.2.6物资部门:负责事故所需应急物资保障。
3.3.3事故应急工作小组职责:
3.3.3.1警戒疏散引导小组:负责事故现场治安,交通指挥,设立警戒线以防止与事故现场无关人员进入警戒区,指导群众疏散,物资保卫等。
3.3.3.2技术咨询组:负责研究确定现场事故抢救、抢险方案,提出应急的安全技术措施,为现场指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3.3.3现场抢救小组:负责开展现场事故抢救、抢险工作,及时控制危险源,积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3.3.3.4后勤保障小组:负责交通运输,保障运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器材所需的车辆,保障抢险道路的畅通;负责提供抢险救援的器材和物资;负责监测现场有毒有害气体和物质,提供应急所需的有关防护用品;负责生活保障,提供休息场所、食物及其它生活必需品等。
3.3.3.5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小组:参与由事故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善后处理小组,负责提供相关原始资料,做好善后处理相关事宜。
3.3.3.6宣传报道对外接待组:由行政部门负责人牵头,如实、客观向上级机关和新闻媒体反映灾害损失和现场救援情况,接待与应急事件相关的人员。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与预防
4.1.1建立健全企业防止气象灾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完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责任追究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工作奖惩规定》,使每位职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所负的安全责任。
4.1.2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教育职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意识,开展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切实提高职工自我保护能力和规避事故风险的能力。
4.1.3每年定期举办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使职工熟悉应急工作过程,掌握应急工作要领,通过演练发现应急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4.1.4组织开展防气象灾害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部门防气象灾害准备工作、防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责任制落实情况、防气象灾害重点监控部位、防气象灾害物资储备情况等。
4.1.5加强对生产现场安全设施检查,按《安全设施标准》统一要求,进一步完善现场安全设施和标志。改善劳动作业环境,使生产现场具有较强的抗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4.1.6编制防气象灾害特殊运行方式及反事故预案,并组织学习、演习。
4.1.7在各类气象灾害季节到来前负责对全厂防汛排水设备、泵房排水系统、潜水泵、应急照明设施等应急机械设备、电气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维护。
4.1.8在热带气旋(含台风)、暴雨(雪)、雷电、大风、龙卷风、连阴雨等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前必须实施如下的预防措施:
4.1.8.1露天设备如斗轮机、龙门吊、港口设备等应调整位置、锁定或采取其他安全措施,防止可能发生的移位、撞击甚至倾覆事故。
4.1.8.2海轮、拖轮、船驳等船只应在可靠地点锚定或在避风港避风。
4.1.8.3主要建筑物的门窗应及时关闭,生产区域的阀门井、污水坑(池)、污油坑(池)应有足够的排水设施,防止水位异常升高,引起设备被淹甚至损坏。
4.1.8.4厂区内应有足够的排水设施,防止地表水位上升,雨水倒灌至车间、地下设施,造成设备被淹损坏,机组被迫停运的事故。
4.1.9在雷电灾害性天气气候发生前必须检查电气、控制设备的接地与防雷电的安全措施。
4.1.10寒潮、低温、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到来前必须检查所有的防冻、伴热措施。
4.1.11大雾灾害性天气发生前必须利用停电机会,对室外电气设备清洗,做好防污闪措施;对电器绝缘进行检查。
4.1.12高温天气到来前,应布置开展夏季防暑降温安全大检查。
4.2预警行动
4.2.1集团公司及所属各单位根据不同业务及其阶段性、季节性特点,结合环境、气象灾害预报信息,按照早预想、早通报、早布置的原则,开展各类气象灾害相关风险的分析、评估。在得到下列极端气象警报后,启动预警。
4.2.1.1台风黄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可能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热带风暴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4.2.1.2暴雨橙色预警信号:3小时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4.2.1.3高温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要升至37℃以上。
4.2.1.4寒潮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低气温将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可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或已经下降16℃以上,最低气温小于等于0℃,平均风力达6级以上,或阵风7级以上,并可能持续。
4.2.1.5雷雨大风黄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并伴有强雷电;或者已经受雷雨大风影响,平均风力达8—9级,或阵风9-10级并伴有强雷电,且可能持续。
4.2.1.6大风黄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可达8级以上,或阵风9级以上;或者已经受大风影响,平均风力为8—9级,或阵风9—10级并可能持续。
4.2.1.7强沙尘暴橙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天气(能见度小于500米),或者已经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并可能持续。
4.2.1.8冰雹橙色预警信号:6小时内可能出现冰雹伴随雷电天气,并可能造成雹灾。
4.2.2预警命令由各企业安全监察部门,经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签发后以传真形式报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办公厅、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预警命令也可由各产业公司安全监察部门,主管副总经理或总经理签发后以传真形式报集团公司值班室并抄送各有关企业的安全监察室、行政部。
4.2.3进入预警状态后,预警区域的有关单位应当采取如下措施:
4.2.3.1按照各应急预案的要求检查确认各类用于应急的防护用品、医疗设备、交通用具、通讯装备、消防设备、生产和照明的备用电力设备、检测设备及器材,各种应急材料、设备等,必须配备齐全。
4.2.3.2检查确认各种通讯工具的报警方法、联络方式和信号使用规定,确认各种救援队伍熟悉掌握事件发生后所要采取的对应方法和步骤。
4.2.3.3检查确认人员疏散通道、集合地点安全可靠,转移、撤离或者疏散可能受到危害地区的人员,并进行妥善安置。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有关的场所,中止可能导致危害扩大的作业或活动。
4.2.3.4应急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召集应急工作小组、应急抢险队伍进入现场。
4.2.3.5做好与电网调度的联系协调。
4.3信息报告
4.3.1即时报告
4.3.1.1重特大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有关单位应立即逐级向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和本单位主要负责人、事故单位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详细地点、事故类别、简要经过、伤亡人数、设备财产损失以及现场救援所需的专业人员和抢险设备等。
4.3.1.2即时电话报告程序规定如下:
1)事故单位现场负责人向主管部门、安全监察室报告,主管部门、安全监察室向分管副经理(副厂长)、经理(厂长)报告;
2)事故单位安全监察室向产业公司安全监察室、电监会区域电监局或地方电监办、地方安监部门、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单位行政部门向产业公司总经理工作部门报告,事故单位经理(厂长)或分管副经理(副厂长)向产业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报告;
3)产业公司分管副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产业公司安全监察室向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电监会区域电监局报告,产业公司总经理工作部门向集团公司办公厅报告,产业公司总经理向集团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报告;
4)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向电监会、国家安全监察总局报告。
4.3.2事故快报
4.3.2.1重特大气象灾害事件发生后,引起重特大人身伤亡事故、重特大设备事故、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事故单位在完成即时报告后,应在4小时内用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产业公司、集团公司、电监会上报事故书面快报,快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
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设备损坏初步统计;对社会是否造成影响等情况;
3)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
4)事故发生后应急响应情况、采取的措施以及事故控制情况。
4.3.2.2事故快报内容、报告时限及报告流程
1)事故单位安全监察室向产业公司安全监察室报告;
2)产业公司安全监察室向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电监会区域电监局、产业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报告;副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
3)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向电监会、集团公司分管副总经理、总经理报告。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按照事故级别,华能集团公司因气象灾害导致事故的响应分级如下:
5.1.1一级响应:因气象灾害导致特大人身事故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特大火灾事故、特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2000万元以上,为省级应急,集团公司、省市级政府、产业公司事故单位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5.1.2二级响应:因气象灾害导致重大人身事故一次重伤和死亡3人至9人,其中人身死亡3人及以上、重大火灾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500万元以上,为地市级应急,集团公司、产业公司、地市级政府、事故单位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5.1.3三级响应:因气象灾害导致一般人身事故、一般火灾事故、一般设备事故,为企业级应急,事故单位组织事故应急工作。
5.2应急响应程序
5.2.1应急启动
5.2.1.1集团公司安全监督与科技环保部在接到气象部门气象灾害预报后,立即通知有关单位做好预防措施,发出预警。在接到事故单位事故即时报告后,根据领导小组组长的指示,立即启动本预案并通知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实施救援。
5.2.1.2事故单位重特大事故应急工作在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现场总指挥全面组织指挥事故的应急工作,按救援需要及时通知专业队伍施救。
5.2.2实施应急救援
5.2.2.1事故应急工作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按照事故应急预案,做好本职工作。各职能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实施救援,不得拖延、推诿。有关部门应当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减少事故损失,防止事故蔓延、扩大。
5.2.2.2应急指挥部根据气象灾害实际情况,成立必要的应急专业组,展开救援工作。
5.2.2.3针对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各单位启动有关的应急专项预案。
5.2.2.4根据研究确定的事故人员抢救、工程抢险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实施事故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并有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
5.2.2.5确保通讯畅通。包括事故指挥者与应急队员之间、应急队员之间、应急系统各机构之间、应急指挥机构与外部应急组织之间、应急指挥机构与新闻单位之间的信息畅通。
5.2.2.6尽可能降低人员伤亡。确保物资供应、防护用品供后勤供应。
必要时可充分利用集团公司的资源,及时调配,尽可能降低损失。
5.2.2.7当事故对人员造成威胁,应注意紧急避险。
5.2.2.8当事故对运行设备造成威胁,应立即采取措施,包括紧急停止设备运行,尽可能避免设备损坏。
5.2.2.9当事故有扩大倾向,现场无法消除,必须尽快向上级汇报,扩大应急范围,及时采取补充应急措施。
5.3应急结束
现场应急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工作完成后,现场总指挥应尽快了解各部门、各有关单位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工作情况,根据现场实际做好次生、衍生事故隐患的消除工作,布置好现场警戒,并将有关情况逐级向集团公司主要领导进行汇报。安监部门人员应做好现场的保护、取证、事故调查等善后工作。经事故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应急结束。
应急工作结束后,事故单位应着手准备事故应急工作材料,主要内容包括事故情况,人员抢救、工程抢险工作情况,索赔资料,损失报告以及经验教训总结等。
6信息
集团公司系统发生气象灾害事件引起的重特大损失后,有关事故处理情况的信息由集团公司办公厅负责,并统一向新闻媒体通报。
发生事故的单位应当将事故调查、抢险、抢救以及恢复处理的实际进展情况,定期逐级向集团公司报告。发生社会影响较大、涉险人数30人以上或者可能造成很大经济损失的特别重大未遂事故,应当及时将未遂事故的有关情况、处置情况、调查结论和防范措施等向集团公司报告。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应当及时跟踪了解有关情况,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7后期处置
7.1发生重特大气象灾害事件后,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主管领导应及时赶赴现场指挥,了解事故情况,安抚遇难人员家属,看望慰问伤员和事故抢险人员,组织并指导生产恢复工作。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气象灾害事件及其救援情况。
7.2事故单位研究确定生产恢复方案,上报集团公司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经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同意后实施,尽快恢复生产。
7.3集团公司办公厅、安全监察部门及事故单位的有关部门对事故抢险过程和应急能力进行评估,提出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意见。
7.4事故调查及追究,按照集团公司《事故调查规程》执行。
7.5及时补充应急物质。
7.6及时办理保险索赔。
8保障措施
8.1通信与信息保障
建立通信与信息网络,保证信息上传下达畅通。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的单位和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8.2应急队伍保障
为确保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快速、正确、有效地开展,最大限度减少伤亡和损失,根据集团公司业务重点和危险有害因素及事故的类别,重特大事故应急领导小组组建专家组,具体研究确认事故抢险方案和各项安全技术措施。
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组建消防队和义务消防员队伍、以及阶段性兼职应急抢险救灾队伍。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按照企业各类气象灾害应急预案配置应急所需的各类物资和装备,其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应列入各类专项应急预案。在每个气象灾害发生周期到来之前,必须准备就绪,应急工作小组应作专项检查。
8.4经费保障
集团公司所属各企业气象灾害事故应急所需资金由“事故检修维护费用”中列支,按实拨付,具体参考“成本管理办法”,确保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8.5其他保障
根据集团公司气象灾害事故应急要求,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应制定相应应急预案及专项应急预案,落实保证安全的各项措施。
9培训与演练
9.1培训
集团公司所属各单位气象灾害应急培训要订立计划、根据当地的气象特点,开展针对性的专项培训,教育职工不断提高安全意识,提高防范恶劣气象灾害和规避事故风险的能力。
9.2演练
每半年举行一次气象灾害应急演练,使职工熟悉应急工作过程,掌握应急工作要领,通过演练检查各部门的应急准备工作,发现应急准备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确评估企业应急工作能力,及时整改存在的隐患。
10奖惩
10.1对在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工作中有下列突出表现之一的单位或个人,应当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0.1.1出色完成重特大气象灾害事故应急任务的;
10.1.2对重特大气象灾害事故应急工作提出重要建议,实施效果显著的;
10.1.3其他应予表彰或奖励的情形。
10.2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人员进行通报批评或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10.2.1负有应急责任的人员在应急工作中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10.2.2对重特大火灾事故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
10.2.3有对重特大火灾事故应急工作造成危害的其他行为的。
11附则
11.1预案修订和更新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每三年修订一次,补充完善,经集团公司组织审批后生效。。
11.2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报国家电监会、国家安监总局和国资委备案。
11.3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集团公司制定并负责解释。
关键词:中小学校;防雷技术;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TU976+.55文献标识码:A
引言
雷电灾害是气象灾害中主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雷电灾害重灾区,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可达上亿元。位于广西中部的象州县,地处大瑶山西麓,属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季风区,雨量充沛,夏季多暴雨、雷电等强对流天气,一年中各个月份均有可能出现雷暴,1~6月雷暴日数逐渐增多,6~8月为全年雷暴高峰季,8~12月又急剧减少。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多和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尽管象州县年雷暴日数呈减少趋势,但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却日益加重,其中2005年象州县雷暴日数高达79d,出现35例雷击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近130万元。学校是人员集中场合,教学楼及电教设备是雷击主要目标,严重威胁着师生生命安全,象州县一些偏远山区学校甚至无任何防雷安全设施建设,在防雷安全工作中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充分强调了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工作重要性,并总结探讨学校建筑及设备防雷设计施工以及防雷安全教育,旨在为提高中小学校防雷减灾能力提供参考。
一、中小学校防雷安全重要性及工作开展
学校是广大学生聚集的地方,雷击事故是中小学校主要安全事故,尤其在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义务教育事业的重视,中小学校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高层建筑物增多,电化教育、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应用日益普及,雷电隐患也随之增加。当前,象州县还存在着一些应安装防雷装置但却未安装或安装不合理、不完善的学校建筑物,已经安装存在着防雷装置检测不合格等现象,其防雷设计、施工不规范,存在防雷漏洞等,且大多中小学校仅考虑了学校建筑的直击雷、侧击雷防护,而忽略了易感雷的通信、网络、电力等弱电子设备的感应雷、雷电波入侵。在雷电高发的高温多雨季节,如果雷电防范不力,一旦出现雷击灾害,人群不易疏散,幼小群体极易受到惊吓,造成学校师生伤亡及校内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因此必须加强改进并采取有效防雷措施,确保中小学校防雷安全管理工作取得实效。近年来,象州县气象局不断加强学校防雷工程施工管理,提高中小学师生防雷知识宣传教育力度,为该县学校防雷减灾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2012年10月中旬,象州县气象局和县教育局联合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了2012年全县中小学校防雷装置检测工作,组织防雷技术人员进行全县中小学校一次地毯式的防雷安全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各个学校的教学楼、办公楼、住宅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弱点设备等场所的防雷装置,对发现的安全隐患的单位应及时下达整改意见书,限期督促整改,彻底消除雷击安全隐患,最大限度的降低雷电灾害,保证师生人身安全。
二、中小学校防雷装置设计施工
(一)直击雷防护。接闪杆(带、网)主要用于对学校教学楼、办公楼、宿舍、餐厅、体育活动中心、烟囱、卫星接收天线等建筑物的直击雷防护,所设接闪杆应符合建筑物保护范围标准要求,能起到有效保护校内建筑物作用,敷设的接闪带力求平整、顺直、牢固,不能出现倒伏、断裂等故障;进行明敷引下线时要保证其牢固、平整,引下线距地以上、1.8m以下的部分要套设绝缘保护层,并远离出入口;建筑物防雷设施接地系统要完备,接地电阻应符合建筑物防雷相关要求,校内相对孤立的大型金属物要作可靠接地,确保接地电阻≤10Ω。在进行防雷施工时,要避免学校有线广播、通信线等金属线路缠绕接闪带、接闪杆。
(二)感应雷等防护。这也是中小学校当前防雷工作的重点,首先要作好教学楼等高层建筑楼内金属楼梯扶手的可靠接地处置,将各个室内的金属构件作等电位连接,尤其要对防静电地板作多点接地;要对学校总配电房、程控交换机房、办公及教学网络机房、电教网络机房、监控机房等处安装两级以上电源浪涌保护器,在同时设有电化教室的教学楼楼层安装两级电源浪涌保护器;此外,还应在信息网络外网接口处、卫星接收装置室内、外馈线端口、网络交换机重要端口等处安装信号浪涌保护器,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危害室内弱电系统。
(三)防雷建设安全设计施工及检测。对于学校内改建、扩建或新建的建筑工程,其防雷工程应由具有防雷专业资质的单位设计后报气象局经审核批准后方可施工建设,工程竣工后,同样需要获得气象局验收合格后允许投入使用。各中小学校要将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纳入学校安全工作中,制定防雷装置检查维护制度,由具备相关防雷和电气知识的人员担任日常维护管理工作,及时发现并处理防雷安全隐患,对难以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防雷设施检测中心进行妥善解决;同时,要定期接受象州县防雷检测中心开展的年度定期检测,对检测出的不合格、安装不规范或未安装防雷设施的学校应根据防雷中心出具的整改方案及时进行整改完善,依法取得防雷检测中心发放的防雷装置合格证书。通过日常维护管理和定期年检,及早消除雷电灾害隐患,有效发挥防雷装置作用,避免或减少雷击事故。
三、防雷安全教育工作开展
(一)加大学校防雷安全宣传教育力度
各中小学校要积极配合象州县气象局大力开展防雷安全宣传教育,通过张贴宣传画、防雷知识讲座、广播、上安全科、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师生、教职工对雷电的认知,和防雷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科学防雷安全意识,了解并掌握防雷避险以及自救互救能力,切实提高校园安全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安全职责工作,充分协调,密切配合县气象局防雷工程建设,共同做好学校防雷安全管理工作。
(二) 加强中小学校气象信息服务和灾害应急处置
要进一步加强开展中小学校气象信息服务工作,建立中小学校气象服务机制,提高暴雨、大风、冰雹、冰冻尤其是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信息,利用手机短信、12121服务电话、传真等传播渠道及时向广大教职工发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并及时给予针对气象灾害的防范建议和措施。学校应根据防雷中心提出的防雷建设方案,按照自身特点建立灾害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健全雷电灾害报告制度,遇强雷暴天气应急人员应迅速安顿好在校师生安全,做好排险、救护等救援准备,一旦出现雷击事故要及时报告教育及气象部门,并协助气象部门人员做好灾情调查、坚定,认真分析雷击事故原因,提出解决方案及措施。
(三)严格执行学校防雷安全责任制
按照气象部门下发的《防雷减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依法维护中小学校防雷安全,加大学校防雷安全责任事故调查力度,对拒不接受防雷装置设计审核、竣工验收及定期年检的学校及相关责任人应作严肃处理,依法追究使用、拒不整改不合格防雷产品的学校,对因失职或应急处置不力导致发生雷击事故的学校领导等依法进行相关责任事故调查,因电力、信号线路及设备防雷不规范或未进行防雷而引发的中小学校雷击事故要严格追究责任及赔偿。
参考文献
[1] 蔡云泉,路明. 关于中小学校防雷工作的探讨[J]. 现代科技:现代物业下旬刊,2010(4):59-60
一、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
1.一是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科室必须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谁分管,谁负责的原则,做好分管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充分认识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真检查找安全隐患,对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认真整改。三是对安全生产工作要坚决克服松懈和麻痹心理,提高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时刻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有针对性地加强经常性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有效遏制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各项工作正常稳定。
2.办公室要加强对全局安全生产大检查面上工作的组织和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督促检查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同进做好主汛期间的应急值守和行政排班工作;同时负责对办公楼、宿舍区、食堂、车库等部位的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对车辆安全行驶的监管。
3.气象台要做好业务装备的安全检查,突出工作重点,加强对气象自动站等观测仪器设备的维护、检修,及时发现问题,确保数据传输正常。
4.政策法规科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危化场所的防雷装置安全检查,认真做好社会部门施放气球的安全检查。
二、安全生产大检查主要自查内容
各科室自7月开始立即开展一次全面、细致、深入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做到层层发动、层层部署、层层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大检查全面彻底、不走过场。要梳理薄弱环节,查找存在问题,堵塞漏洞,排除隐患,做到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整治、早消除。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安全检查。
1.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建立、健全、完善和执行情况,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是否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
2.各类车辆安全状况,车辆驾乘人员的安全教育情况,坚决杜绝超载、超限,严禁违章驾驶、酒后驾驶、疲劳驾驶和违章用车等情况。要严密关注车况,杜绝病车上路。
3.持证上岗情况,持证人员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的执行、落实情况,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掌握情况。
4.人影作业等气象特种作业规范执行情况。
5.用火、用气、用电安全措施,防火设施配置和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包括库房、资料室、食堂等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包括集体宿舍)的灭火准备工作,配足灭火器材、设备设施,夜间和节日期间的值班守护工作情况。
6.危化场所的防雷电装置安装情况。
7.气球施放管理等与安全生产有关的管理职责执行情况。
8.安全生产隐患自查及整改情况。
9.发电机等特种设备的年检、保养情况。
10.重大灾害性天气、突发性天气的气象服务保障、应急职守等工作制度的建立、健全和落实情况。业务运行的网络保障安全情况。
三、认真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工作
气象台要加强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分析,做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服务工作。要综合运用各种预报技术方法,及时准确地做好灾害性天气发生类型、发生时间、发生区域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的精细化预报和预警信号工作,并根据实况变化及时滚动更新和订正预报结论。气象台要及时准确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争取预警时间的提前量。要做好部门内、部门间联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电话、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网络以及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及时滚动向社会公众预报预警信息和灾害防御措施,进一步提高预警信息的时效和覆盖面。要加强面向地方政府应急责任人、基层应急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预警信息,提醒有关部门和部门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做好信息后的跟踪和督促。
四、加强应急值守工作
主汛期间,相关业务部门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和请假报告制度,制定和完善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快速反应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确保信息畅通。一旦有灾害性天气造成重大人身伤害等突发事件,要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处置,并按照规定程序和时限及时上报。违反有关信息报告规定和要求的,将严肃追究有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
五、工作要求
一、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的现状
1. 安全教育没有系统性。目前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都是“应急式”、“运动式”的,且不说这样的安全教育违背了教育的客观规律,即便是这样“运动式”的安全教育绝大多数也是走走过场,很难对学生产生真正的教育效果。现在的公共安全教育大多停留在安全提醒等浅层次教育上,而对如何应对安全事故的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很少;不同地域的不同学校、同一学校的不同年级在公共安全教育内容上没有体现差异性,存在着教学对象不同,而教育内容相似、教育内容重复等问题。
2. 安全教育模式单一。中小学最常见的安全教育方式是教师讲解与说教,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晨会课或班会课上阅读安全规则、叮嘱安全事项、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安全问题等,而缺少学生喜欢的影视观看、参观安全展览、实践演练和专业人员讲座等教育形式。单调枯燥的教育模式令学生厌倦,起不到实际效果。
3. 安全教育师资不强。大部分教师没有参加过专门的、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对于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老师常常束手无策。作为教师,自己的安全知识储备都不够,安全教育不就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吗?那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又何从谈起。
二、“六个一”加强学生公共安全教育
1. 建设体验性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作为方法和技能的教育,需要多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公共安全教育设施。要加大投入,在校内外兴建体验性公共安全教育基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动手体验,为开展学校公共安全教育创造。在安全基地内,要装备一些可以让学生接受现场安全体验的设备,如可以设置模拟火灾现场、仿真灾害视频现场感受、各种逃生体验、灾害应急能力训练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学生们可以了解消防、交通、高层建筑居住等十类安全知识以及地震灾害、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知识,在人机互动中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安全基地内还可以设置安全课堂,聘请专业人士传授安全知识,让学生学习自护自救的技能和面对灾害的应急处理能力,掌握避灾自救的方法。
2. 铺设层级式校园安全教育网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方针,要构建“局-校-班”安全教育三级网络。校园安全教育在教育行政部门层面要由分管领导负责抓,职能科室具体抓,统筹安排全市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制定各项安全制度规范;在校级层面要由校长任第一责任人,设立安管处,具体实施学校的公共安全教育工作;班级层面要由班主任负主责,因班制宜开展多样化安全教育,并设立安全监督员2~4名,经常性提醒同学注意安全,并负责第一时间向老师报告突发安全事件。为使这张安全教育网络运行顺畅,还应建立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台账,内含制度、应急预案、常用安全知识日志等,学校的安全日志每月第一个工作日可由校长带领有关人员检查并记载,每周第一个工作日可由由分管校长带领有关人员检查并记载,其它工作日可由安管处长记载,这样明确了记载责任,确保安全管理和安全教育责任到人。
3. 建立预警制校园安全风险防范体系。学生的安全教育,重在防范,因此,建立一套校园安全风险防范体系是强化学生公共安全教育的必要保障。我们可以通过校园安全风险的确定、评估、预警防范的有效管理,强化师生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推进校园安全风险防范长效机制建设。
首先,要确定校园安全风险内容。安全风险内容的确定是校园安全风险防范的基础。校园安全风险主要包括教育设施设备安全风险、交通安全风险、消防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风险、教学活动安全风险等。我们应根据风险特点与防范需要,具体细化风险内容。
其次,要进行校园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校园安全风险有高有低,要根据危险程度不同,把校园安全风险等级分Ⅰ级、Ⅱ级、Ⅲ级。Ⅰ级安全风险是指风险程度较高,极易危害师生生命安全,或因长期运行(存在),容易引发群体性伤亡事故的风险;Ⅱ级安全风险是指风险程度中等,容易造成较重伤害事故的风险;Ⅲ级安全风险是指安全风险一般,容易造成一般性伤害事故的风险。
第三,要实行校园安全风险预警。根据校园安全风险等级要求,采取不同举措加强预警管理,校园安全预警分为阶段性预警与应急式预警两类。阶段性预警是指学校根据季节更替、阶段性工作特点采取的常态性预警;应急式预警是指学校面对突况或他校出现突发事件所采取的紧急预警。学校应根据校园安全风险等级内容,加强防范管理。分类落实责任,明确安全任务;分工落实措施,加强隐患整改;分批完善制度,规范工作要求。
第四,要建立安全风险排查机制。为确保安全风险防范工程落实到位,学校还应定期进行校园安全风险排查,如确定每年3月、6月、9月、12月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月,围绕安全教育与培训、设施安全与风险防范机制、安全管理落实等方面展开,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动员全体师生采用“地毯式”、“立体式”排查,发现一起,整改一起。
4. 培养专家型安全教育师资力量。加强校园安全教育,需要有专业性的师资保障。抓好“源头工程”,要在高等院校相关学科中设立“公共安全”专业,毕业生可以进入中小学校,成为从事公共安全教育的专职教师。抓好联动保障工程,可以组建由公安、消防、安监、交通、市场监管、食品卫生监督、地震等专家组成的安全知识教育专家师资队伍,为各学校教师培训公共安全知识,提供专业性安全教育师资保障。
关键词:铁路;安全管理;措施
铁路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承担着国民经济发展运输的重要任务。运输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铁路自身的运输效能和经济效率,而且关系着所有乘客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引起了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重视和强烈反响。
1 铁路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运输设备老化,技术装备缺失。近年来,随着我国对交通运输事业的重视,国家对铁路建设的投入也在不断扩大,各地方、各铁路局纷纷加大了对基层铁路设施的建设力度。然而,企业虽然对铁路的基础设施投入较多,但是在设备的维护工作上有所欠缺,维修资金无法落实到位,既有设备的质量每况愈下,失修、报废的情况也较为严重。此外,在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铁路企业的安全措施做的也不到位,例如,铁路方面,仅有一些基本的安全保护装置和无线调车灯显设备,红外线轴温探测器等装置在铁路方面使用率较低,铁路还停留在依靠人盯人的陈旧管理方式,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无法从设备和根本上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在铁路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基础设备的维护工作,保证铁路运输生产的安全。
1.2 组织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运输市场的主力军,铁路货运主要以大型企业服务为主,体现企业发展的意志,因此,也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目前我国铁路正处于转型期,但依然实行传统企业的管理方式,而忽视了铁路自身的管理特色,没有建立铁路有效的运输管理机制,更没有对铁路职工现场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整体队伍经常出现纪律松弛、工作散漫现象,违规违章操作屡见不鲜。此外,由于铁路运输行业自身考核监督和激励制度的不健全,没有对铁路职工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职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高,非常不利于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进行。特别是伴随着铁路部门的调整、改革、新建,原来的铁路法规和规章制度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现代铁路运输安全的需求了。尽管目前我国已经对铁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完善和修改,但是还不能满足铁路变化的需求,导致职工作业无所适从。
1.3 员工素质较低,安全意识薄弱。我国幅员辽阔,城市众多,相应的,我国的铁路运输业具有点多、线长的特点。在全国庞大的铁路网中,有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在来回穿梭的列车上兢兢业业的工作,更有不计其数的员工为各铁路站段服务。要保障铁路安全,首先就要从铁路的工作人员着手,抓好工作人员的安全管理工作,加强他们的安全教育工作。值得一提的是,现阶段任职的铁路职工大部分正值中壮年,占据着铁路运输一线的重要工作岗位,他们中大部分已经形成思维定式,缺乏求知、创新意识,甚至部门职工对待工作消极、懈怠,在铁路安全管理中隐藏了巨大的危机。
此外,铁路企业的行车工种从业人员主要来自企业内部招工、调配或复转军人,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加之铁路内部的技术交流较少,员工总体上知识技能不足,安全意识不强,预知、防范危险和伤害的能力不够。多年来,各铁路企业,特别是各铁路行车、运用单位严格控制正式用工数量,在此背景下,作为企业辅助单位的铁路运营部门很难争取到足够的人才引进指标,造成铁路运输人员和技术力量断档。
2 加强铁路安全管理的措施
2.1 加大企业投入,完善铁路基础设施。针对目前我国铁路企业发展的现状和铁路企业自身拥有的特点进行安全计量检测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对讲机等各种作业设施配备,能够确保设备配备符合铁路企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能够确保铁路企业设备配备的更加完整,从而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过程中的效率和安全性。另外就是要进一步完善与铁路相关的作业流程和交接制度,强化铁路运输信息的管理工作,做好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统计分析工作,同时还要结合铁路运输企业作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应急预案方案的科学制定,强化对铁路运输企业标准化管理和建设工作,例如,需要铁路运输企业的车站行车班组能够严格按照国家铁路总公司的需求进行作业,同时要做好对《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和《车站管理细则》的执行工作,对铁路运输组织开展标准化的管理,采用对讲机等较为先进的工具,确保联控效应,进一步确保设备的安全,提升铁路现场管理和控制工作。同时就是在进行线共用、运输协议的签订时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对于铁路中明显存在安全隐患和铁路运行效率较低的不给予签订,同时还需要做好与其他路企的协商工作,共同制定出现场运输组织作业的标准,全面提升对现场操作的控制水平。
2.2 强化员工培训,做好人员配置优化。在整个企业铁路运输组织管理中,第一步就是要加强对铁路职工培训和学习工作,提升铁路职工对运输组织管理工作的认识,从而保证铁路生产活动正常运行,通过强化对铁路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让企业员工能够充分认识到运输组织管理工作需要铁路内部车、机、工、电、辆等各专业进行协调工作,这就需要更高素质的、专业的员工,从而提升企业经营活动的工作效率。但是如何有效培训员工,就需要建立一支更专业、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铁路职工队伍,然后结合目前铁路企业的需求,组织那些特种作业人员和重点岗位人员,到国外相关学校进行学习和培训,对于那些考试达标和合格的人员,需要他们持证上岗。另外就是铁路车站要加大对全员的岗位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的培训力度,进行安全标准化工作的培养,实现铁路员工队伍、铁路机车司机、养路工等技术岗位的年轻化,铁路员工队伍年轻化对于推动铁路运输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非常有益。此外还需要做好铁路企业员工安全意识和责任心的培养工作,进一步提升铁路企业运输生产工作效率。强化对铁路职工的监督和管理力度,纠正他们在工作中的消极思想和不良作风,对于那些在工作中违法违纪的行为进行严惩,从而保证铁路现场工作秩序的维持。
2.3 做好铁路运输检查工作,确保工作质量和效率。在实际的铁路运输工作中,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提升对日常工作和工作现场的检查工作,这样能够及时全面的了解铁路运输现场作业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采用目前先进的通讯信息技术建立联控机制,强化对铁路现场工作的监管,及时做好相关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工作,提升设备运行安全。此外就是建立一个定期评比制度,强化铁路安全管理工作,对于铁路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违规作业,要进行严肃的处理,同时对于那些工作效率低下的作业就行合理的调整。
2.4 完善铁路运行的外部环境。铁路的运行安全受到客观环境因素的制约。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或许无法控制它的来临,但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危害降到最低。因此,要加大对铁路建设事业的科技投入,提高铁路应对劣势环境的能力,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对环境因素进行监测,把我国的气象灾害预警和预报体系与铁路的指挥控制系统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国家气象局下属的地面气象站、天气雷达以及高空探测站组成的气象监测与预报网络的数据信息与铁路信息系统结合起来,使铁路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权威、准确和及时的气象资料,对于由气象灾害造成的列车安全事故有着极强的预防作用,对于建立有效的铁路气象灾害监测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因暴风雪、冰雹灾害而产生的铁路安全事故。
3 小结
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扩大了经济发展的范围,给人们出行带来了方便。随着社会趋势和外部环境的整体变化,铁路安全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一定要从铁路的基础设施、人员培训、监督检查和客观环境控制等四方面着手,加强对铁路安全的管理,降低铁路运输的安全风险,提高火车运行和职工工作的安全性,从而确保铁路运输能够在一个安全、平稳的情况下运行,从而进一步促进铁路运输事业的发展,提高铁路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红.论铁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J].科学时代,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