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老年健康服务业 人力资源 对策

1.研究背景

1.1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越来越重视,“已病才就医”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健康的需求。而健康服务正是把被动的“已病才就医”模式转变为主动的“未病先预防”模式的活动,可以间接节约医疗费用,保障个体健康。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5%,而在我国,健康产品仅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5%。[1]当前,我国健康服务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政府应以多种方式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

1.2 我国老年人口现状

早在1999年中国就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正面临着老龄化的挑战。据民政部印发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达到2.02亿,老龄化水平为14.8%。

1.3 老年健康服务需求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指出,伴随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人数也快速上升,2012年我国有确诊慢性病患者2.6亿,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对医疗服务需求势必增加。此外老年人对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在身体、心理,社会支持等方面的长期护理需求量也在扩大增加,还有老年人的保健知识匮乏,保健意识淡薄,这些需求都决定了我国要大力发展老年健康服务业,从而改善国民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1.4 相关概念界定

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

老年健康服务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相关的服务活动。本文讨论的老年健康服务以健康管理和促进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等,提供机构主要为基层社区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暂不讨论传统的大型医疗卫生机构提供的医疗卫生服务。

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主要是指通过对提供老年健康服务的人力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利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进行保留激励,进而提高老年健康服务水平。

2.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1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数量不足

目前,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数量较少,而且医护比例偏低。养老机构老年健康服务人员更是缺乏,有些养老机构甚至没有医疗卫生室,有些养老机构即使设置医疗卫生室,人员配备数量也是偏少。例如,烟台市老年福利中心常住老年人口达1000人,而医生仅有3名,药剂师1名,护士1名。医护人员数量明显不足,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老年医疗服务需求。

2.2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

老年健康服务服务人员学历、职称及专业结构都不尽合理。尤其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人员的文化程度以中专学历为主;职称以初级为最多,高、中、初级人员比例失调。医生以西医为主,满足老年人健康需求的老年医学、康复医学、中医保健、慢性病管理等专业人才匮乏。养老机构的健康服务人员构成大多以返聘退休人员为主,在职医护人员也以初级和中级职称为主。

2.3 老年健康人力资源服务质量偏低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本身对老年健康服务没有足够重视,在服务模式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变,还是在医院等病人上门,以临床医疗为主,忽视老年群体的健康保健服务。

2.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

社区和养老院都存在对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高,缺乏合理的用人晋升机制。工资福利水平偏低,有些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险也没有落实,这些都影响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稳定性和积极性。

3.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3.1 提高政府对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程度

加强政府引导,正确认识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坚持积极引导,营造市场环境,搞好人力资源规划,研究鼓励扶持政策,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加快发展。

老年健康服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通过对老年人服务,从而改善其生活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更能扩大就业机会,因此应该把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管理纳入国家对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战略。

3.2 加大人才培养和职业培训力度

人才培养是开展老年健康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关键。由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指出,为了健全人力资源保障机制应该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开设健康服务业相关学科专业,引导有关高校合理确定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根据社区服务站工作职责,按照“重要人才重点培训、优秀人才优秀培训、紧缺人才加紧培训,年轻人才全面培训,专业人才专门培训”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安排工作人员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和培训,拓宽视野,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其次加强违纪人员的学历教育,鼓励卫生人员参加成人高考、自学等,通过提高学历和职称,着重培养一支高素质全科医生队伍。

3.3 健全薪酬福利体系

要建立基本的薪酬福利保障机制,以保证老年健康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性,提高其积极性。对老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按规定落实国家有关补贴政策,探索建立特殊岗位补助制度,落实老年健康服务人员尤其是社区老年健康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险制度,逐步提高老年健康服务从业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

3.4 提倡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就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养老服务中融入健康理念,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作为养老机构的一种,在做好老年人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的基础上,着重提高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临终关怀服务的质量。对于养老院建医院这种方式需要增加具有医疗资格的医师和专业护士,而对于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这种方式,由于入住老人增加,也需要增加相应的护理员。因此,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更应重视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海丽.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调查解析[J],2013,24(6):33-34.

[2]张生.中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R].中国行业研究所,2013.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医院管理;药剂科;药事管理;作用;发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不仅是提高药事管理水平的有效方式,也是加强医院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1]。药事管理是药学技术和相关药品管理的工作,管理过程中结合药学和管理学,有利于促进药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药事管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涉及药学事业和药品各环节,如研制、生产、经营等。作为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科室,药剂科集药品采购供应、药物调剂、用药制剂为一体,不仅要适应学科发展,还要做好各项药事工作,如临床用药、药学服务、药事活动等,其药事管理质量直接影响医院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1 医院药剂科的任务

在医院药事管理中,药剂科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政策性、学术性、技术性、实践性等特点,做好药剂科各项工作,有利于维护患者健康和保障用药安全[2]。根据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药剂管理办法》,医院药物科的任务主要有:①按照《基本用药目录》采购医院医疗和科研所需药品,满足药品供应需求。②建立完善药品监督和检查制度,对药品质量管理进行加强,确保临床安全有效的用药。③根据临床需求,及时准确地调配处方,积极研究新制剂,合理采用新创新剂型药品。④做好临床用药咨询工作,结合临床进行新药试验,有效评价药品疗效,及时收集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药品不良反应。

2 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内容及特点

2.1内容药事管理指的是管理医院药物,具体体现在:采购、存储、分配药物;控制药品质量;调剂药品;管理制剂;管理药品的经济运行[3]。目前,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的内容主要有:①严格按照《药品管理法》要求,建立完善药剂科药事监督制度,确保安全用药,提高药品使用效率。②根据医院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采购、供给、存储药品,并编制基本用药目录,以便检查药品使用情况,及时补充所需药品。③根据临床治疗需求对药品进行调制和制剂,合理准确的用药,同时加强监管药品质量,建立药品质量控制网络和管理制度,严防假冒伪劣药品进入医院,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可靠。④建立用药咨询窗口,提高患者用药认识。⑤指导患者准确用药,并收集、记录患者用药时出现的不良反应,形成相关药品用药分析报告。

2.2特点在医院管理中,药剂科药事管理具有专业技术性强、管理经济性、咨询指导性等特点,具体为:①专业技术性强。合理使用药物是药事管理的重点,也是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关键,药剂科主要负责调剂、制剂、药品检验、药品贮存工作,这些工作技术性很强。因此,药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的药学理论知识和药学管理技术,且能够及时掌握不断涌现的药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②管理经济性。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具有经济管理性质,患者通过货币交换得到,该过程与管理工作是否合理、经济息息相关。因此,药事管理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合理计划、采购、分发、保管药品,从而为医院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基础。③咨询指导性。在临床用药过程中,药剂科向医务人员提供用药信息、用药指导和药学科技咨询,并解答临床用药和药学相关问题,这些均具体一定的咨询指导性。

3 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3.1保证临床合理用药合理用药是药剂科药事管理的重点工作,为加强临床药学管理和合理用药,药剂科需结合临床药学,建立行之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确保及时了解药品信息和患者用药情况[4]。临床医生所获得的药品具体信息源于药剂科工作人员,这些人员有责任指导医生合理用药,从而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性,提高医务人员综合业务素质。对于需长期用药的慢性疾病患者。药剂科工作人员应有效管理和监督其用药,使其用药依从性得到提高,并在合理用药的同时取得治疗疗效。

3.2规范药事管理工作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制度的建立完善,可有效规范药事管理工作,这是促进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药事管理制度主要有药物调剂、药物制剂、临床用药、药物信息等管理制度,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规范医务人员用药情况,有效提高药品质量和药事管理效率,使患者安全有效的用药。此外,还可以监控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的工作,科学合理的考核和评估其工作情况,有效规范药事管理。

3.3提高用药安全建立健全药事管理审核制度,可有效提高用药安全,具体体现在:药事管理人员有效审查药品库中的药品,及时清退劣质药品,并严格验收将入库药品,可提高药品质量,避免使用劣质药品;有效监督、管理药品各环节,如采购、分配、存储等,可有效避免发生药品管理暗箱操作不良现象,并在提高药品质量的同时减少采购成本,使患者能够安全用药。

3.4提升医院形象在药剂科药事管理中,窗口咨询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优质的服务质量可有效提升医院形象[5]。所以,药剂科药事管理人员必须做好与药事服务相关的各项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服务管理以患者为中心,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在注重自身形象和行为的同时,给予患者优质的药事服务,并耐心细致的为患者答疑解惑,从而达到优化窗口咨询服务质量的目的,有效提升医院形象,使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的措施

4.1分离医和药职能药剂科技术服务功能因以药养医模式,缺少医院领导重视,大多数医院药剂科存在设备陈旧、药师队伍良莠不齐、科研工作少等不足,制约了医院药学的发展,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的进行也受到阻碍。因此,应分离医和药职能,独立核算医和药,加强药剂科临床用药指导功能,同时紧密结合技术服务,既保障药品供应和经济管理,也投入人力、技术、设备进行临床药学研究,促进药剂科药事管理信息化。

4.2积极推进临床药学工作临床药学的积极推进,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临床合理用药,使患者用药安全有效。但由于我国国情和医院实际情况,药剂科工作人员多进行调剂、药品采购、制剂生产等工作,缺乏临床医学知识,难以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而且医院领导受经济利益驱动,使得药剂科在临床药学方面无充足人力、财力,阻碍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所以,药剂科要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转变观念,积极推进临床医学的开展,对药学工作进行监护。此外,药剂科和临床一线以临床为核心,建立合理的沟通交流渠道,为患者提供优质的药事技术服务,同时监控管理重点药物和品种,如抗生素、中成药等,避免滥用现象的存在,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4.3提高窗口服务质量对药事工作而言,窗口服务是最后且关键的环节,所以,应每月定期检查药剂科工作质量和日志记录,核查药品是否存在失效、破损情况,检查工作人员药学知识和用药处方。目前,人性化管理是优化医院药剂科窗口的有效措施,该管理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思想,,简化划价、交费、取药等过程,为患者提供咨询指导服务,以良好的态度接待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相关知识和用法,对处方存在问题的患者,直接帮助其联系医生,确保用药安全有效。有条件的医院,应结合实际建立高效的大窗口或敞开柜台发药模式,使患者能直接向药师咨询药学问题,从而融洽药师和患者关系,增加药品使用的安全性、合理性,提高药剂科工作质量。

5结论

总之,药剂科药事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人民健康,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对医院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医院领导必须加强重视,并做好药剂科药事管理工作。药剂科是医院的前沿阵地、窗口单位,直接面对门诊和住院患者,而且根据临床治疗需求提供优质的药品和制剂,是保证用药质量和用药安全的关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规范药事管理工作,提高用药安全,提升医院形象和整体医疗水平,从而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银芳,曾宪茂.浅析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J].求医问药,2012,10(11):627.

[2]王继红.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经验和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1,6(04):261-262.

[3]安振宇.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4):3156-3157.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医药分业;医疗保险;新药审批;药政管理

现行的医疗体制由于药价虚高、乱开大处方和医疗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等不良现象,这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为了维护广大患者的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探讨医疗体制改革的方式方法。

一、医药分业及医疗服务市场化

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是药品价格过高,卫生部信息统计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表明,2001~2005年间门诊和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品费用均占到了50%以上,降低医疗费用的重要措施是降低药品价格,实施医药分业,切断药品经营者和医院之间的经济利益纽带,开放医疗服务市场,取消公立医院的设置,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各个医院在市场上的公平竞争。

1.医药分业。医药分业是指医师和药师各自专业范围和业务工作的分工,即医师对病人有诊断权和处方权,但无审核和调配处方权;医院药师有参与临床药物治疗,审核药师处方和调配处方权,耽误诊断权。长期以来,医疗机构作为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由国家长期拨款,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政府对公共医疗机构降低了投入以及限制了医疗服务价格,以非营利名义存在的医院,几乎都变成了从医疗服务和药品销售中获利的营利性机构,以药养医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解决,药品销售成了医院利润的主要来源。这不仅从制度上奠定了药价过高的基础,也为医疗机构扩大药品差价收入提供了条件和借口。实施医药分业,让医师和药师成为独立的职业充分发挥治病救人的作用,好处表现在多个方面:(1)医师和药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研究各自的专业,提高业务水平;(2)让药师成为一个真正的职业,从传统的被忽视的状态中独立出来;(3)最重要的是医师和药师分业,消除了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避免了医生开大处方,开高价药导致费用过高的现象发生。

2.医疗服务市场化。我国的医疗服务原本为国家垄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疗服务市场逐渐允许民营医院涉足,这增加了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增加了医疗服务市场的活力。目前医疗机构的收费仍然过高,看病贵的问题只靠医药分家,并不能完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所有问题。把公立医院私有化,取消公立医院,让医疗服务市场真正以市价作为公共价值尺度,实行优胜劣汰的选择淘汰机制,由医疗服务市场的真正需求者决定谁能提供最优秀的医疗服务,进而取得生存的权利,而不是靠国家的补助,获得生存的机会,却不能提供市场真正需要的医疗服务。目前,公立医院享受着比民营医院更多的税收优惠政策,又有国家的财政补贴,由国家作为大股东的公立医院能向病人传递看病有保证的信号,病人更愿意到公立医院看病,公立医院比民营医院有更多的优势。但是民营医院目前在市场上并没有太多的亏损,相反还有利可图,与之相对应的公立医院的表现不容乐观,这充分说明了公立医院出现了严重的管理问题。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使医疗市场充分竞争,通过改善医院的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为医患服务的意识,一定可以使得医疗服务的价格下降,并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3.加强医疗机构监管力度。医疗机构在市场化得过程中,由于取消政府行政直接监管和财政预算控制,为了保证医疗机构体系的公平、公正竞争,以市场选择作为生存发展和淘汰的标准,必须加强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维持医疗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维护医疗服务的需求者的利益不受侵害。具体监管措施如下:(1)检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保证医疗机构的存在是合法正常的,对已被淘汰的或者还未取得执业许可的医疗机构,要重点查处和整治,防止不合格的医疗机构的非法存在,对广大患者造成伤害; (2)审查医疗机构人员,医师要有从业资格证、护士要有护士执业证书、医技有无相关资格的人员出具辅助检查或检验报告等,对不具有相关资格的人员要依法处置,严厉打击非医务人员的行医行为,造成医疗市场秩序紊乱;(3)严格把关医疗废物和放射诊疗管理,医疗废物的处理要专业,防止乱倒医疗废物,危害人民健康。具有放射设备的操作和管理必须有相关资格的人员专业处理。

二、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

公立医院私有化,医疗服务市场化,使得医院的公益性无法在市场上得以体现,为了保证医疗服务的公益性,使得城镇居民和农民充分享受到医疗服务,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建立健全医疗保险制度,是医疗机构市场化运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基础。

1.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为了便于统一管理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合并城镇职工和非职工的医疗保险管理体系,建立统一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在医疗保险出资份额上,城镇职工有政府、企业和个人按比例出资,非职工人员有政府和个人按比例出资。在建立健全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过程中:首先要不断改进针对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险政策,只有城镇居民体会到政策具有吸引力,能维护参保人员的利益,制度才能建立和维护;其次在确定政府和企业出资额度的同时,要确保政府和企业的资金按时全额到位;再次保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运作的相关组织机构的合理性和人员的素质,优化制度运作的效率;最后建立和加强城镇居民保险制度的监管体系,保证各个环节的运作流程流转顺利,及时解决体系中出现的问题。

2.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建立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保障广大农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有着重要意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环节。我国政府在2002年下半年试点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这意味着我国约占85%的农村人口将获得更多的医疗保障服务。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过程中:首先要加强政府支持,保证新农合的正常运作所需资金的筹集方式和筹资额度合理,增强吸引力;其次吸引更多的卫生人员到农村服务,提高农村卫生人员的专业素质,使农民能够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看病的困难和费用;最后宣传和引导农村干部和群众,使农民对新农合有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提高对新农合的认知度。

3.充分利用商业保险为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服务。由于我国尚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有限,还不能像发达的福利国家一样,实行全面的医疗保障,因种种原因导致的医疗费用的刚性增长,使得只靠政府和企业的补助,并没有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作为保险的一类,商业保险同样可以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尽力。在加大医改力度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显得尤为迫切。具体建议如下:(1)政府要制定相应的政策,使得商业医疗保险有充分发展的社会空间;(2)商业保险要加强研究和策划,依靠专业知识找出合适的医疗保险险种;(3)努力寻找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的补充和接合点,促进而这的共同发展。

三、加强药政管理

药品生产部门与政府定价部门的信息不对称导致药品定价缺乏科学依据,无法掌握企业的真实成本,而且企业为了销售药品,使用回扣等方式导致药品成本上升,再加上批发和零售环节的增多,最后导致药品价格过高。由于我国新药审批较为宽松,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于是当一种药品价格降到利润很低时,企业就会想方设法利用目前的体制下的漏洞通过将药品改装而把同样的药变成新药,从而获得自主定价,摄取高额利润,而且药品监管涉及部门太多,使得不少药品定价存在很大盲目性。

1.改革现行药品运输体系。构建符合药品特点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药品现代物流体系或平台,形成安全高效的药品物流配送网络,达到流通环节最少化和流通费用最低化。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使各个环节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杜绝暗箱操作和腐败现象,让消费者得到健康利益。

2.完善药品定价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针对我国前的药品定价制度和新药审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扩大政府定价药品的范围,逐步把全部处方药都列入政府定价范围,这些要占全部药的比重不少于60%;(2)改变目前定价方法,建立原料成本检测制度和制造成本核算制度,对药品从原料到生产过程实现全程的成本监督核算,从而有效防止生产企业通过虚报成本变相提价; (3)形成政府组织与专家参与相结合的政府定价组织体系; (4)确保定价过程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建立透明的价格检测机制。在不断完善药品定价制度的同时,还应该严格新药审批,建立完备的新药上市前端审核程序和标准,从源头上有效避免一些制药企业通过对旧药改头换面研制出所谓新药获取自主定价的机会,进而俟机制定高价,维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3.提高执行力度并加强监督管理。药品费用占患者整个医疗费用的相当一部分,控制药品价格是降低药品费用的关键所在,必须对药品的生产、营销和运输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和监督。因此执行力的问题在药品流动的各个环节上显得尤为突出,必须有专业的人员从事相应的工作,并积极鼓励相关的专家学者共同商讨相应的管理监督措施和办法,提高监管的执行力度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韩巍.从批判性和建设性的视角看“管学在中国”[J].管理学报.2008,5(2):161~176

[2]李家忠.降低药品价格新途径、新方法的研究[J].价格月刊.2006(7):18~19

[3]蒋虹丽,陈文,陈卓蕾.医药费用控制相关政策分析(一) [J].中国卫生资源.2007,10(2):51~53

[4]国务院发展中心课题组.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挑战[J].财经界.2005(10)

[5]胡晋红,罗天翔.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开发和应用的流通信息化[A].2004年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125~128

[6]高建民,周忠良.互助医疗改善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效果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07(10):39~42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第4篇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武汉 430079)

[摘要]虐待不仅对儿童造成身体伤害,还会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受虐儿童进行心理干预,要求各地成立由多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团队,对受虐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危机干预和康复治疗。心理评估注重证据的收集与处理、知情权的授予和儿童的保护与安置;危机干预包括消解危险性因素和增强保护性因素;康复治疗分为筛选诊断、建立友好关系、梳理症状与反应、心理重建与观念更新等四个阶段。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我国应加强相关社会宣传教育,制定心理干预的专项法律,成立专门的心理干预机构,加强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儿童安全防护体系,确保我国受虐儿童身心的全面康复与健康发展。

[

关键词 ]儿童虐待;受虐儿童;心理干预;康复治疗

儿童虐待是对儿童有抚养义务、监管及操控权的人做出的足以对儿童的健康、生存、生长发育及尊严造成实际的或者潜在的伤害行为,包括各种形式的躯体和情感虐待、待、忽视及经济性剥削。2012年,美国共有686000名儿童受到虐待,其中78.3%为忽视,18.3%为身体虐待,9.3%为待,8.5%为精神虐待(因部分孩子遭受的虐待不止一种,故总和超过100%)。虐待不仅对儿童的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导致诸如沮丧、焦虑、创伤后压力等心理问题,进而引发心理疾病,严重者还会自杀。因此,美国政府非常重视对受虐儿童进行心理干预,特别要求心理学家在儿童虐待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形成了由心理学家、儿科医生、儿童保护服务人员与执法人员、儿童发展专家、药物滥用专家、心理健康顾问等组成的专业团队,以解决受虐儿童目前面临的或对未来可能造成危害的各种问题和冲突,其心理干预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心理评估、危机干预和康复治疗。

一、美国受虐儿童的心理评估

心理评估是评估人员采用标准化或非标准化测试、行为观察等方法对儿童虐待的相关问题,如儿童虐待的类型及程度、亲子间的互动及关系、父母的养育能力、儿童及家庭的需要等做出判断、解释和建议的过程,旨在为法庭的决策、受虐儿童的康复及家庭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该评估不同于法医的评估。法医的评估旨在收集关于儿童是否发生虐待的证据,而儿童虐待中的心理评估关注的是诸如人的能力、感知及需要等心理方面的问题。该评估也不同于传统的或一般的心理评估。儿童虐待中的心理评估以儿童心理治疗为目的;评估的设计必须以支持和尊重为原则,以合适的方式处理儿童虐待问题,不会让儿童感觉很匆忙或有心理压力;评估发生在评估者与被评估者的多次会期中,这样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信任,以便进行更加深入的评估;评估类型和设置多样化且多重组合,把标准测试(如智力测试、性格测试等)、非正式的评估措施(如投影图、投影故事等)、行为观察等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一)心理评估的缘起和目的

心理评估的意义和作用主要体现在儿童保护的程序中,尽管美国儿童保护的程序随司法管辖区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评估具有普遍一致的目的与侧重点。

第一,儿童虐待报告。美国在儿童虐待问题上实行强制报告制度,儿童福利局一旦收到有关儿童虐待或可能遭受虐待的报告就会展开调查,如果最初的报告显示需要进行紧急干预以确保儿童的安全,那么儿童福利局将会向法院寻求对儿童采取紧急监护的授权,等待进一步的调查。此时,评估人员需要判断虐待报告的可靠性。如果发现没有充分的证据支持虐待报告,这种报告将被认为无效,仅做记录以供今后参考;如果有证据表明存在虐待行为,儿童福利局就会认为举报有效,案件将进入司法程序并转给社会工作部门,由其决定下一步措施。在这一阶段,心理评估的目的主要是鉴别,即评判是否发生了虐待、虐待的类型、对儿童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等。

第二,儿童保护服务。如果调查结果显示儿童已经受到伤害或者极有可能受到伤害,儿童福利局就会主动提供免费服务或者向法院寻求延长儿童监护的授权。通常,在这个阶段将会形成一个初步的策略来实施进一步的评估和进行家庭干预,并把这个策略告知家庭,由家庭决定是否自愿参与,否则就提交给法庭处理。解决保护性监管问题和决定干预策略可能要求举行法庭听证会,法庭根据父母虐待儿童或者未能充分照料或保护儿童的调查结果,做出儿童是否继续获得保护性监管的决定。法庭会定期审查各种干预以及重建家庭的努力。在这一阶段的任何时候,法庭可能会指定儿童方面专业团队实施相关的评估。此时,心理评估是为了判断父母能否被成功转变,以防止对孩子造成后续伤害。如果判断孩子的父母已彻底转变了不良行为,就需要拿出足够的证据;如果判断孩子父母未能做出如期的改变,也需要查找原因。此外,还需判断如果孩子回到父母身边或者与父母分离将会对孩子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以便做出最优选择。

第三,儿童安置。如果改变孩子父母和重建孩子家庭的努力都失败了,那么儿童虐待案件会从儿童保护转移至父母权利的终结和为儿童制定永久性安置计划,如长期亲属照料、监护、收养。在这一阶段,需要通过心理评估来回答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临床或社会服务的干预措施未能实现家庭团聚、国家是否为儿童家庭团聚作出了法律要求的合理努力、父母是否有恢复养育能力的可能性、儿童是否会继续受到伤害,等等。此时,评估的目的是建议,即什么样的治疗性干预可以切实地帮助孩子。

(二)心理评估的具体步骤

儿童虐待问题涉及许多法律与道德方面的考虑,适用于某一案件的步骤不一定适用于另一案件,但美国受虐儿童的心理干预基本上都包含了以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评估的范围、步骤与方法。首先,依据儿童虐待的性质和具体情境确定评估的重点及范围;其次,评估人员要基于自身的专业知识、训练和经验来确定评估的方法,确保方法建立在科学的专业知识基础之上;最后,及时妥善地处理儿童虐待案例。如果在评估过程中发现儿童受虐案件,在考虑将其转移介绍给其他的儿童保护与教育机构或个人时,评估的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评估人员需要告知当事人,并做出分析报告。如果需要采取紧急行动来确保被评估者的安全,则需要向当事人寻求授权以开展进一步的调查。

第二步,获得知情同意。按照美国心理学会(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简称APA)的道德规范,评估人员在实施心理评估之前必须获得所有成人参与者(当事人、评估参与者、其他相关人员等)的知情同意,并告知他们与评估相关的内容,主要包括评估人员的角色、评估人员与当事人或相关方关系的性质、评估的性质与目的、关于保密与特权的任何限制、谁将获得评估结果、评价费用的支付等任何有关评估过程及报告的重大事实。评估人员也要以一种合适的方式为儿童提供有关评估性质、目的、过程等方面的信息,并努力获得儿童的同意。

第三步,收集与解释数据。采用多样化方法收集数据,可以扩大信息的种类与数量,以便建立有质量的评价,用于支持专家的意见和评估者提出合理的建议,而过度或不充分的数据解释都无助于得出结论。因此,评估人员需要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如临床访谈、临床观察、间接查访、心理测试、审阅文本资料等。评估人员要基于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解释数据,了解在不同评估阶段存在的社会或文化因素的影响。在呈现评估内容和结论时,要采用接受者能明白的书面报告或口头证词方式,即要区分数据、推论、结论、意见等的异同。

第四步,提出观点和建议。评估人员在提出观点时,必须基于充分的数据,且这些数据能够支撑所得的结论。同理,在给出建议时,也必须依据心理学的理论和事实,特别要基于研究获得的数据、解释和推论,这样才有利于解决相关问题。

第五步,记录。评估人员在实施心理评估过程中获得的所有数据都要按照美国心理学会的“记录保存指南”(Record Keeping Guidelines)进行记录和保存。尤其当评估入员执行法医工作时,完整、清晰、准确地保持所有工作的文档极为重要。这些记录不仅可以支持评估者的观点和建议,还可以供其他专业人员及法庭等进行审阅。

二、美国受虐儿童的危机干预

受虐儿童的危机干预,主要依据儿童虐待报告的评估结果制定并实施干预计划,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或解除儿童遭受虐待的危险,其干预措施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消解导致儿童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 Risk Factors),二是增强保护性因素(Protective Factors)。

(一)降低危险因素

危险因素存在于个体、家庭、社区以及社会之中,拥有与儿童虐待相关的特征,可能直接或间接导致儿童虐待的发生,可以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是父母或照顾者因素,如父母有精神问题或药物滥用;二是儿童自身因素,如年龄幼小、发育迟缓、残疾等;三是家庭因素,如家庭解体或暴力;四是社区和环境因素,如贫穷、社区暴力等。单一危险因素可能导致儿童虐待的发生,多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则会大大增加儿童遭受虐待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儿童福利局收到的报告证实儿童可能遭受虐待,危机干预人员就会对儿童、父母、家庭等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儿童遭受虐待的危险。

(二)增强保护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包括存在于个体、家庭、社区或社会中的、能够消除家庭和社区的危险、增加儿童和家庭健康福祉的条件,有助于孩子父母找到资源、支持或应对策略的各种物质、制度与文化的要素,如支持性的家庭环境和社交网络、稳定的家庭关系、支持父母和承担儿童虐待防控责任的社区环境等。为了有效地防止儿童遭受虐待,美国至少有七种形式的儿童虐待预防方案:即儿童早期家访(Early Childhood Home Visitation)、家长教育方案(Parent Education Programs)、虐待所致的头部创伤预防方案( Abusive Head Trauma)、多元干预(Multi-component Interventions)、儿童待预防(Child Sexual Abuse Prevention Programs)、以媒体为中心的干预(Media-based Interventions)、支持和互助团队(Support and Mutual Aid Groups)等。各种方案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吸纳、融合了心理学方面的相关干预知识与方法,从而使预防效果更为显著。

三、美国受虐儿童的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旨在帮助已经遭受虐待并已造成心理伤害的儿童理清个人感受、想法和行为,帮助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改善与他人的互动,使他们尽快从虐待的心理创伤中恢复过来。为了取得良好的疗效,治疗人员在治疗过程中要努力与受虐儿童建立一种信任与安全的关系,避免出现一些不合适的行为,如坐立不安、打断、问一些不合适的问题等。治疗过程通常被分为四个不同的阶段,即摄入阶段(Intake Phase)、开始阶段(Beginning Phase)、中间阶段(Middle Phase)、结束阶段(Termina-tion Phase)。各个阶段的工作往往结合在一起,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

(一)摄入阶段

不是每个受虐儿童都需要心理治疗,因此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决定儿童是否需要治疗。如果需要,则根据之前心理评估的结果为受虐儿童制定一个治疗计划,计划中应包含治疗的目标、方法、时间估计等,并尽可能让儿童、家长或照料者参与计划的制定。此外,治疗人员还需要估计治疗的结果,其依据是父母、家庭、儿童运用治疗的能力。例如,父母充分回应孩子需要的能力和意愿,孩子对虐待经历认知的能力,父母和孩子对治疗目的的困惑等。

(二)开始阶段

治疗者与被治疗者之间建立信任、融洽的关系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此如何与儿童建立这种关系是该阶段的焦点。治疗人员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来建立关系,积极与儿童进行沟通,使其理解治疗的目的。如果治疗人员了解该年龄段儿童喜欢的音乐、电影和活动等,将有助于他们之间的交流。只有基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建立起来的关系,治疗人员才能获得儿童虐待的真实情况,形成合适的应对方式,才能真正有助于受虐儿童的恢复。

(三)中间阶段

该阶段是治疗的具体实施阶段,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识别虐待对儿童造成了何种影响;二是确定有效应对受虐症状的方法。为了完成第一个任务,治疗人员会让儿童“重温”虐待的经过和感受,以便让他们回答这样一些问题: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我为什么会那样表现,如果此类情况再发生我会怎么做。即使儿童没有表现出虐待经历的症状,也可以从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受益。为了有效治疗儿童受虐后出现的症状,治疗人员会帮助儿童接受虐待记忆,如讨论虐待的细节,可以帮助儿童思考虐待的经历以及消除一些诸如“没有人会相信你”的假设;识别感觉刺激,如帮助儿童识别虐待发生时的照明、温度、位置、出现的人物等,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儿童噩梦、恐怖行为或恐慌的刺激源;辨别思想和情感,以帮助儿童意识到情感与自尊、自我价值和行为的关系;识别信念,即不让儿童把虐待的责任归于自己或他人,因为归于自己,会导致责备、内疚,而归于他人,则会导致生气、愤恨等,都不利于儿童的治疗。因此,治疗人员需要帮助儿童从关注虐待的原因转移到注意虐待对他们的影响,以便儿童能更好地接受治疗。

(四)结束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整合或利用受虐儿童在治疗过程中形成的新思想、情感、自我认识以及新的技能和行为。例如,鼓励儿童陈述自己的观点、做出选择和决定;鼓励儿童在生活的其他领域实施新技能,识别可以帮助和回应自己需要的成人和同伴,并向他们寻求帮助;形成问题解决的技能,即知道如何定义问题,形成选择,努力尝试,直至问题最终解决等。即使治疗结束了,如果儿童需要帮助,仍然可以与治疗人员联系进行后续治疗。

在整个心理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会针对不同的虐待类型采取不同的干预方法。对于忽视,美国研究者思科提( Cicchetti)与其他研究者分别采取三种不同的心理干预方法,对三组受虐儿童的正常依恋关系进行了恢复治疗,其中第一种方法为定期的心理辅导家庭探访,着重提高父母关心与爱护孩子的养育能力,减少父母育儿压力,增加家庭的社会支持以及促进父母掌握关于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知识;第二种方法为亲子心理疗法,是一种精神分析学中依恋理论的运用;第三种方法是以社区资源为核心的干预,主要在社区中为受虐儿童和家庭提供民间团体和社会志愿者的专业支持。针对待,心理干预人员主要关注儿童对受虐经历及施虐者的思想和情感,处理具体的心理症状,教授应对技能,提供预防待、人身安全及健康性行为的教育。而身体虐待的心理干预则聚焦于家庭,如适应不良的家庭环境、家庭暴力史、父母关于纪律的态度和信念、对孩子扭曲的期望、使用令人厌恶的儿童管理策略以及父母在愤怒控制、情绪调节方面的不足。

四、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对受虐儿童的心理干预不仅有效地预防了儿童虐待的发生,对受虐儿童的康复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与2008年相比,美国2012年的儿童虐待人数减少了约30000例。思寇仁和芮丽曼(Skowron E,Reinemann D H)的研究结果也表明,与未接受心理治疗的受虐儿童相比,接受心理治疗的受虐儿童身心得到了改善,且功能运作优于71%的未接受心理治疗的受虐儿童。借鉴美国这一成功经验,我国在救助受虐儿童方面不应仅限于法律制度、社会生活和物质方面的扶持,还应重视儿童心理干预,为受虐儿童提供心理保护和支持,以促进受虐儿童的心理康复。

(一)加强宣传教育,全民重视心理干预

“当今中国,随着社会快速转型与变迁,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人数不断增加”,这些儿童是否属于忽视性的虐待类型,目前尚有不少争议。但忽视是一种特殊的虐待类型,虽然不会对儿童造成明显的身体伤害,但是对其心理的伤害却不容小觑。有研究报告表明,留守儿童的人际关系和自信心显著地不如父母都在家的儿童,这对儿童未来的成长非常不利。此外,仅仅对受虐儿童及其家庭提供物质帮助和经济补偿是不够的,只能取得短期效果,仍然无法弥补其心理所受的伤害。

因此,我国应重视儿童虐待中的心理干预,一方面应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对父母、家庭、社区等进行心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供相应的训练以提高他们的敏感性,同时便于儿童周边的成人能及时发现儿童心理发展方面的问题,为专家实施评估和干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另外,要增强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都要开设相关课程,教育儿童哪些属于虐待行为、如何应对虐待行为、如何求助于社会机构以避免自身的伤害和虐待,等等。另一方面,对弱势群体,如留守儿童实施心理评估和干预,以降低虐待发生的危险因素,增强保护性因素;对已经遭受虐待的儿童实施系统的心理治疗,以促进其心理的恢复和健康发展。

(二)制定心理干预专门法律,提供法制保障

美国心理学会颁布了《儿童保护问题心理评估指南》(Guidelines for Psychological Evaluations inC hild Protection Matters)、《心理干预指南》(Guidelines for Prevention in Psychology),为心理学家实施心理评估和干预提供了有效指导。我国虽有防治儿童虐待的相关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但是缺少对儿童虐待心理干预的相关规定,虽在特殊教育的法律里面涉及到了一些有关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规定,但法律条款的内容都十分空洞,操作性不强。因此,我国应在与儿童保护相关的法律中,把儿童虐待的心理干预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或制定一项专门的法律法规。“要对儿童虐待的鉴别标准、评估范围、评估程序、评估原则、评估方法,以及评估人员的资格认定等予以明确的规定,对评估工具的研制、使用和管理等有比较具体的说明”,以使心理干预在儿童虐待问题中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切实保护儿童的心理健康。

(三)成立专门的心理干预机构,促进预防性干预

在我国,许多情况下只有当儿童虐待出现了非常严重的后果,如死亡、儿童的身体受到严重伤害或精神出现异常时,相关部门才会介入,学校的安全教育注重的也是身体方面的保护而相对忽视心理方面的保护,这就使得我国的儿童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预防作用不强。此外,实施心理干预的相关机构和资源比较分散,部门职责和权限也不清晰。因此,我国急需独立和完善儿童管理与救助的体制与机制,其下设立专门的处理儿童虐待问题的心理干预机构,一方面接受儿童虐待问题的报告、开展调查、提起诉讼,并对受虐儿童及家庭提供服务等,以此来提高虐童防控的前瞻性;另一方面,应整合社会各方资源,统筹规划和引领儿童相关事务,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儿童安全防护体系与网络,以便集中有效地处理儿童虐待问题。

医养结合分析报告范文第5篇

务公开助力稳增长加强预期引导通过门户网站“通知公告”“政策解读”及时转发国家财政、货币、创业就业政策,利用政府网站“重点项目”“重点信息公开”等栏目和政务微博等新媒体,解读全县经济发展领域相关政策,展示追赶超越成效。县财政局、人民银行发改局、人社局、“重点信息公开”涉及单位

按月公开全县财政收支情况,解读财政收支增减变化情况及原因、预判财政收入走势,主动解释说明收支运行中可能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县财政局

按季度、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及时解读社会关注的重要指标数据,增加反映质量、效益、结构以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容。县统计局

做好重点项目、重点资金、重点单位审计结果公开,加大问题典型和整改典型公开力度,促进中省市县重大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县审计局

推进减税、降费、降低要素成本信息公开加强中、省、市、县减税降费及促进创业创新、保障改善民生等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工作。县财政局

公开县级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并实时更新。县财政局、各镇

及时公开清理规范涉企收费、降低物流成本、降低企业用电用地用矿等要素成本各项政策措施以及执行落实情况。县发改局、县物价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国土局

根据上级人社部门统一部署,公布阶段性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的执行情况和实际效果,定期公布参加社会保险情况和社保基金运行情况。县人社局

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和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根据省市相关要求,制定全县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公共资源配置领域信息公开的实施办法,明确公开的主体、范围、程序等。县发改局

围绕项目带动战略,公开国家支持西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实时公开高速公路、通村公路、旅游公路、城市电网、宽带、地下综合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情况。县发改局、县交通局、县工信局、县住建局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一、以政

务公开助力稳增长推进重大建设项目和公共资源配置信息公开公开易地扶贫搬迁、重大水利工程、现代农业、生态环保等重大建设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等信息。县发改局

加快建设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公立医院药品、林权等纳入全县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统一公共资源交易公告和资格审查、成交及履约等信息。

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信息公开全面公开PPP相关法规政策、专家库等信息和项目准备、实施等阶段性信息,加大对社会资本参与方式、项目合同和回报机制等内容的公开力度,包括项目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等阶段性信息。县发改局、县级有关部门

二、以政务公开助力促改革推进“放管服”改革信息公开加强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及时公开放权情况。县编办、各镇、县级各部门

制定并公开投资核准事项清单、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的县级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中介服务事项清单、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和企业设立后的经营许可清单等。县发改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编办、县市场监管局、县物价局

及时公开规范性文件的废止、失效等情况,并在政府网站已的原文件上作出明确标注。县法制办

及时公布县镇两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明确抽查依据、主体、内容、方式等,及时通过“信用陕西”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陕西)及其他各类平台公开抽查结果和查处情况。县编办、县法制办、县发改局、各镇、县级有关部门

加快全县“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广受审分离、统一受理、集中办理等高效审批模式。县行政服务中心

制定、细化并公开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包括事项名称、事项类型、设定依据、实施机构、法定办结时限、承诺办结时限、结果名称、结果样本、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申请材料、办理流程、办理形式、审查标准、通办范围、预约办理、网上支付、物流快递、办理地点、办理时间、咨询电话、监督电话等。申请材料应当有材料名称、材料类型、材料样本、电子表单、来源渠道、纸质材料份数和规格、填报须知、受理标准、是否需电子材料等信息。县编办、县行政服务中心、各镇、县级有关部门

二、以政务公开助力促改革推进国资国企信息公开做好国有产权交易、增资扩股项目的信息披露和结果公示工作。县财政局

按月公开全县国有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主要行业盈利、重大变化事项等情况。依法依规公开企业生产经营、业绩考核总体情况,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企业改革重组结果,企业负责人重大变动、年度薪酬,以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重点工作情况。指导企业做好信息公开试点工作。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信息公开做好农产品价格信息公开工作,及时相关价格信息。县农业局

加大中省市县强农惠农政策公开力度,深入解读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及农民“双创”扶持等政策措施,及时公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等工作进展情况。

推进财税体制改革信息公开全面公开营改增相关政策措施、操作办法、改革进展等相关信息。县财政局

推进政府债务领域信息公开,公开政府债务种类、规模、结构和使用、偿还等情况。县财政局、各镇

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在县政府门户网站的预决算公开专栏,集中公开政府预决算、部门预决算,对公开内容进行分级分类,方便公众查阅和监督。县财政局

三、以政务公开助力调结构推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动能工作信息公开围绕支持创业创新、推动新产业健康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加大政策及其执行情况公开力度,及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园区管委会

围绕创新驱动战略,瞄准新动力、新空间、新产业、新主体,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军民融合、央地融合等政策的公开与解读,推进相关产业项目实施过程信息公开。县人社局、县工信局

推进化解过剩产能工作信息公开健全去产能公示公告制度,实行“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在政府门户网站、“信用中国”网站企业产能、奖补资金分配、违法违规建设生产和不达标情况。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三、以政务公开助力调结构推进消费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工作信息公开定期消费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重点公开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消费品和全域旅游、体育健身器材配备、医养结合、健康管理、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的消费情况,引导消费升级。县工信局、县文广局、县教体局、县卫计局

推进产品质量监管政策法规、标准、程序和结果公开。推动地方标准全文公开。县市场监管局

做好执法专项行动信息公开,公开质量违法行为记录、缺陷产品名单及后续处理情况等信息。

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信息公开,做好消费者诉求数据分析结果公开工作,加大对查处假冒伪劣、虚假广告、价格欺诈等行为的公开力度。

四、以政务公开助力惠民生推进扶贫脱贫和社会救助信息公开围绕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政策、扶贫对象、帮扶措施、扶贫成效、贫困退出、扶贫资金项目安排等信息公开力度。县扶贫办、县财政局、

各镇

公开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的涉农资金来源、用途和项目建设等情况。公开镇政府和行政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脱贫人口名单、扶贫项目实施等相关工作情况。

强化困难群众救助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城乡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及全县灾情救助等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增强公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县民政局、各镇

推进生态环保领域信息公开及时公开环境政策措施、环境治理工作进展等信息,特别是要加大重污染天气等治理措施、进展、成效方面的信息公开力度,主动回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县环保局

通过全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平台,集中重点排污单位环境信息。依法公开重特大或敏感突发环境事件调查结论、环境影响和损失的评估结果等信息。

公开县城水环境质量信息,推进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信息公开。县水利局

及时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实施方案、管理保护目标以及资源管理、水源保护、污染防治、水质监测、生态修复、采砂管理、监督执法等工作执行信息。县水利局、县环保局、相关镇

全面公开植树造林、野生动物保护、森林资源保护、自然保护区管理、征占用林地、湿地保护、退耕还林等工作开展和行政监管、执法信息,加强森林火险、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重大生态破坏事故、沙尘暴灾害等林业突发事件信息。县林业局、县气象局、各镇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四、以政务公开助力惠民生推进科技领域信息公开深化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等方面政策及执行情况公开力度,持续推进科技管理和项目经费信息公开,强化科技计划项目立项、验收、资金安排及科技成果奖励等信息公开。县科技局

推进教育领域信息公开进一步做好教育监管信息公开,加大教育督导评估信息力度。县教体局

有序公开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等重点工作进展情况。

推进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政策公开,主要公开义务教育学校划片、招生范围、招生条件、入学程序、招生结果等信息并做好政策解读工作。

推进文化领域信息公开公开全县重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信息及图书馆、文化馆(站)相关服务信息,做好全县文化艺术相关活动的信息工作。县文广局

公开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服务信息。县文广局、各镇

推进卫生领域信息公开做好综合医改试点工作信息公开,深入推进医疗机构院务公开,公开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落实情况。县卫计局

指导全县医疗机构公开常规医疗服务价格、常用药品和主要医用耗材价格信息,建立违规违纪问题处理结果公开机制。

推进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信息公开强化食品安全定期常态性抽检信息公开机制,定期公布全县食品抽检总体情况、发现的主要问题和核查处置情况,公开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处罚信息。县市场监管局

做好药品监督检查信息公开,及时公布召回产品、停产整顿、收回或撤销证书等情况。推进医药代表登记备案信息公开工作。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五、以政务公开助力防风险围绕防范金融风险推进公开公开中、省、市、县金融领域相关政策,配合金融监管机构做好政策解读和舆情回应工作。县金融办

围绕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推进公开及时公开房地产开发企业和中介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县住建局

深化棚户区改造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公开工作,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相关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公开。县住建局、县林业局、各镇

及时土地供应计划、出让公告、成交公示和供应结果信息,按季度公布房地产用地供应数据。县国土局

围绕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推进公开及时重特大事故预警信息和安全提示,公开重大风险隐患排查信息。县安监局、各镇

及时公开安全生产常规检查执法、暗查暗访、突击检查、随机抽查等执法信息,公开安全生产不良记录“黑名单”。

进一步健全完善政务公开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各镇、县级各部门

进一步规范公文办理程序,落实公开属性说明、政策解读方案及解读材料随文报批的要求。政策文件公布时,相关解读材料同步在政府网站和媒体。

建立完善公众列席政府会议制度,对涉及重大民生事项(非涉密)的会议,应邀请利益相关方、公众代表、专家、媒体等有关方面人员列席会议。非涉密的重要改革方案和重大政策措施出台前,应向社会公布决策草案、决策依据,广泛听取公众意见。

建立健全政务舆情收集、会商、研判、回应、评估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涉事责任部门是政务舆情回应第一责任主体。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5小时内权威信息。

进一步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结果公开工作,对涉及公共利益、社会广泛关注的建议提案,原则上都要公开答复全文,及时回应关切,接受群众监督。县督查室、各镇、县级各部门

类 别工作任务工 作 要 求牵头落实单位

、增强政务公开实效加强政务公开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网站内容建设,开展日常监测和季度抽查工作,及时公开抽查情况。县信息办

推进政府网站集约化建设,年内县级政府各部门网站全部关停上移。

推进政务新媒体平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审核机制,强化互动和服务功能。

依法规范依申请公开工作根据中省市政府信息公开相关法规制度修订情况,适时修订《xx政府信息公开规定》。县信息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