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文化的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20世纪80年代在系统理论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兴起复杂科学理论,是人类思想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它的出现指导着我们按事物本来面目去认识和把握对象,要求用系统、复杂的关系和开放式的眼光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要关注整体、重视复杂性。从复杂科学理论的视角来反思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可以从方法论上得到许多有益启示,能够帮助我们科学地把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使我们能系统地、多途径地、更有意义地开展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所谓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而言的,是指教育主体围绕着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和任务,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发与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通过渐进的、潜移默化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渗透性影响的教育方法。
一、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结构与资源特点
(一)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涵义
复杂科学理论要求我们将复杂的事物看作一个自成系统的、完整的整体,同时又和相关联的系统相互联接,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在一个复杂的系统中,各子系统及构成要素往往表现出一种开放的、动态的、非线性的相互连接。它要求我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不能沿着把局部、要素从整体中独立出来,研究其特性,再把它们‘相加’,得出整体的认识这样的道路前进。”而应立足于研究复杂事物整体性的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形成对复杂事物完整统一的认识。
用这样的观点研究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可以发现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就是一个涉及多个子系统、多个要素,且各子系统、各要素相互开放、相互作用、互动统一的复杂系统。具体说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就是以高校党委系统为组织协调的核心,以校内行政管理系统、教学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学生组织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和校外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文化教育系统)为依托,将隐藏于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激发和整合起来而形成的、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具有潜移默化影响作用的复杂的教育系统。校内的行政管理系统、教学系统、后勤服务系统、学生组织系统、校园文化建设系统和校外的家庭教育系统和社会文化教育系统等实在的组织与活动系统,是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实体和基础,作用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无形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是从这些子系统的相关要素中被激发和开发出来,没有这些实体系统的存在,也就不可能有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存在。
(二)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结构分析
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其内在结构及要素进行剖析,有助于全面、系统、深入认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1. 校内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学校处于社会、家庭、学生之间的桥梁位置,联系着这三个方面,某种程度上还制约着社会、家庭对学生施与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有着从硬件到软件方面的优势,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依据高校自身的性质、承担的任务及内部构成和领导机制,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以高校党委为组织和协调的指令系统,协调各隐性教育子系统的隐性教育力量发挥教育作用的多渠道、全方位网络式的复杂系统。各子系统间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纵向贯通、横向联系、协调一致,共同构成了一个多维网络化复杂系统。构成如下:
一是教学系统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教学系统由高校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师生关系等要素构成。16号文件指出,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的功能,所有的任课老师都有育人的职责。通过广大教师的言传身教,以他们学识魅力、人格魅力等给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方面。任课教师通过深入开发所授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政治觉悟。
二是行政管理系统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五项要素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高校行政管理系统是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它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学校的各部门之间、部门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保证完成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的任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它是整个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指挥与保障系统,具有协调、组织、实施和评价等功能。包括了领导体制、法规政策、规章制度、队伍建设、督导检查、考核测评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三是后勤服务系统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后勤服务系统是整个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后勤服务系统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主要包括后勤提供的优质服务、科学的管理、和谐的学生园区环境及后勤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等。高校后勤只有围绕着培养人才这一根本任务去做好后勤保障和服务工作,才能真正实现服务育人的功能。
四是学生组织系统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学生组织系统以其组织的自发性、活动的自主性、构成内容的丰富性、活动形式的多样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深刻性等独有特征及符合当代大学生注重个性张扬、强调个人发展的价值取向,是激发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发展的动力,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发挥着重大作用。其构成要素如下:(图1)
图1 学生组织系统的构成
五是校园文化建设系统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校园文化是高校所独有的、积淀深厚而作用广泛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客观性、自主性、相对稳定性及影响的非强制性和相对持久性等特征。从狭义的层面来讲校园文化建设是指高校师生“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学校各个层面所创造、积累并共享的,以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追求的校园精神为核心,具有高校校园特色的一切物质形态、精神财富及其创造形成过程”。校园文化建设系统主要包括两大部分:建设布局合理、充满人性、内蕴深厚美学的校园物质环境和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等)。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开发弘扬合乎时代的大学精神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
校内各隐性思想教育系统之间联系广泛、密切而复杂,每一个子系统运行都会受到其他系统运行的影响,并会引起其他系统的变化,各系统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
2. 校外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结构。贝塔朗菲指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联系中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强调其内部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也强调该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相互作用的关系。系统只有不断地进行自组织运动及与外部环境系统的交换运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有效地运转,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各局部简单相加之和。校外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是校内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的外在环境系统,是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构成如下:
一是家庭教育系统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家庭作为人类代际间的知识传授、技能训练、思想道德灌输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家庭教育的环境如何及教育水平的高低,对子女的成长尤其是品德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隐性教育系统中的家庭的生活方式,家长的生活态度、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及家庭和谐度等要素,对孩子产生源头性、持久性、直接性的影响。
二是社会文化系统中的隐性思想政治要素。社会文化是人们有目的的社会活动的结果,即包括人们在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中创造的一切。社会文化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还包括社会的风土人情、习俗、风尚等。社会文化系统包含着大量的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博物馆展现的悠久历史文化、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红色旅游景区各景点的来源、“三下乡”及“四进社区”活动、网络资源等。社会文化系统不仅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良好运行提供了环境保障,还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完善了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
二、当代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点
一是潜隐性。这是其最突出的特点,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潜隐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诸实体子系统中。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直接而公开地表明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的特点相比,它更多是通过各资源实体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无意识的渗透性影响,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潜隐性的特点能淡化教育的强制性和外来性,有效地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使其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是弥散覆盖性。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布极为广泛,它弥补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受时间、空间等客观条件限制而在开发利用上的不足,它无时不在、无时不有。它既存在于大学生学习过程中,也存在于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其弥散覆盖性能够使学生随时随地地接受教育和熏陶。
三是自主接受性。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制性及教育痕迹明显性等特点使其在进行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往往将学生置于被动的位置,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和被动地服从,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优美的校园环境、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谐的人际关系、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等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绪下自主接受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所蕴涵的教育信息及教育内容,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
四是可开发性。只有可以用来满足教育主体教育需要的价值物才能称为资源。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价值性使具备了很大的可开发的空间。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教育者利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达到教育目的过程。而教育者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存在,可以以自身的需要为前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资源进行开发、锻造与整合等。当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都不是无偿的,必须进行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才能保证其开发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叶谰.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 戴玉英.略论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特征及功能[J].常州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8期.
[3] [奥]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的历史与现状[J].国外社会科学,1978年版第2期.
体育小镇是以体育产业为核心围绕运动、休闲、健康、养生等功能对小镇进行规划改造、要素重整和业态融合的区域空间。体育小镇是在我国推动特色小镇建设背景下以及多种要素力量共同作用下的创新尝试。为了促进体育小镇建设,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颁发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 73号文件〕,文中提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其中“政府”指的是国家公共行政权力的象征、承载体和实际行为体,“市场”则是必须围绕资本关系进行诸多调整和改变而满足各种需要的要素总和。新者认为“资本和权力是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力源泉”,这一观点恰恰与前面的论述相吻合。由此可见,资本和权力是我国体育小镇空间生产的主要动力。
1 市场主导—资本
“城市中各种空间结构的变迁,各种景观的形成,以及城市社会中的各种关系,生活习惯等空间生产方式,都是市场和资本运作的体现和必然结果”。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和全球化的形势下,城市空间发展一定要依赖资本逻辑,达到追求资本增值的目的,因此,资本无时无刻地发挥着对我国体育小镇空间的侵占和控制作用,也势必要求对体育小镇空间内诸多制约力量要素进行重新组织和统筹规划。第一,发挥资本的推力作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通过资本运作推动体育小镇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高度融合,形成体育项目集群的消费群体和综合体育服务体;第二,发挥资本的拉力作用,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通过鼓励、引导、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提供有效供给促进消费形成资本良性循环拉动体育小镇的发展。
1.把书读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对如何阅读教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首先,你要了解:本教材分单元、课题、框题、目题四个层次。其次,你需要知道本教材的正文与辅助文的不同要求。最后,你应注意:每个单元之后,都安排了综合探究课,这是帮助你体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因此,高三复习必须根据这一要求,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去阅读教材。
例1.(2012·福建文综卷·25)2012年1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一规定 ( )
A.确立了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B.方便了公民参与政治生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D.缩小了行政机关的权力范围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题干中“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C正确。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并不是教材正文的内容,而是教材上“课堂探究”中的辅助内容。
题例启示:只有全面学习、理解和掌握教材,才能全面应对高考试题。如果只阅读教材正文内容,就会留下知识“死角”。如果对教材辅助栏目中的一些观点、说法或提法不清楚,考试时就可能会丢分。
2.把书读细。如果说“把书读全”是宏观层面的,那么“把书读细”则是微观层面的,即对教材中某些重要观点和内容的表述要做到咬文嚼字、准确把握,能够辨析易混易错知识点。
例2.(2012·浙江文综卷·31)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 )
①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②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③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以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为背景,考查“文化创新”、“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等知识点。①明显错误。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且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错误。题干中的“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说明西方国家对我国熊猫文化既有借鉴又有创新,②符合题意。题干中的“《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说明④正确。本题选B。
题例启示:在复习基础知识的过程中要做到三点:一是要仔细阅读教材,准确表述知识点;二是要记下易错知识点,整理错题笔记;三是要定期复习,翻看错题集。
3.把书读透。这一点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要把教材阅读透彻,真正理解其内容,不能似懂非懂;二是要对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正文的内容及在叙述中出现的生疏名词和概念,进行必要的了解和理解。否则,在考试时就会出现障碍,从而影响考试成绩。
例3.(2012·安徽文综卷·9)“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图2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
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解析:本题以诗画为背景考查“意识的特征”等有关知识。图2不能反映人们总是带着一定的目的和计划去反映客观世界,排除A。诗句“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体现了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是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表现,C正确。B本身错误,因为意识并没有直接现实性,意识指导下的实践才具有直接现实性。D错误,因为只有正确的意识才具有科学预见性。
例4.(2012·北京文综卷·34)近年来,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 ( )
①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 ②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 ③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 ④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以“商品大集”的举办为背景,考查发展商品经济的意义,涉及“消费结构”、“消费的作用”、“生产要素”等知识。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试题材料反映了市场的繁荣,商品供应充足,不能看出消费结构的提升,排除①。“生产要素”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在教材中出现了,但并没有进行解释。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表述,生产要素指生产某种商品时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现代西方经济学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企业家才能等,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技术、信息也作为相对独立的要素投入生产。这些生产要素进行市场交换,形成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价格及其体系。“商品大集”上出现的名优土特产是为了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而非生产要素,故③正确,②排除;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出现的各地名优土特产,推动了商品的跨地区流通,故④正确。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题例启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必须准确,不能想当然;对教材中出现的但并没有对其进行解释、阐述的专业名词或概念,如果自己不懂,就必须通过自主学习或在老师的帮助下将其搞清楚。
4.把书读薄。政治高考的内容较多,有必修内容、选修内容,有教材部分、时政部分,在依据教材、考纲点点落实的基础上,我们必须抓住主要考点构建知识块、知识体系,做到纲举目张,以宏观促微观。这样,答题时就能根据试题的要求,找准问题的角度,迅速定位知识点,有效组织答案。
例5.(2012·北京文综卷·38)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对外开放阶段的重大举措。
截至2011年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已达1.8万多家,遍及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有的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到来怀有疑虑,有的国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影响到我国企业人员和资产安全……
结合材料,针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外遇到的问题,说明我国政府应如何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解析:本题考查“政府职能”与“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解答措施类试题要本着“措施从问题中来”的原则,因此第一步要先阅读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制约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因素:对外投资审批环节多,对东道国政治、公共安全和社会民生等信息掌握不够,对外投资企业环保责任意识淡薄,个别国家对中国企业的不了解,东道国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等。第二步要将这些影响因素分类,即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大类。第三步针对这些问题,分析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材料中没有体现的职能舍去即可。同时要想到,帮助企业“走出去”也是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一部分,因此也涉及我国的外交政策与和平发展道路等相关知识,即既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又要尊重东道国的与正当的国家利益。
题例启示:要理清知识宏观框架,或以某一主体(如政党、政府、企业、公民)为中心,辐射性全面整合相关理论,以便形成知识储备,灵活应对各类形式的试题;或定位经济、政治、文化某一角度(如地位、原因、意义、措施),形成一般性答题语言,以不变应万变,结合材料变通使用;或定位时政语言,与时俱进地归纳整理相关理论,这对应试有锦上添花的效果。
5.把书读通。政治学科有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不同模块,而考试时都在一张试卷上,其综合性是必然的,甚至综合程度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在不同模块中打通知识关节,做到融会贯通,以应对跨模块的综合题和综合探究题。
例6.(2012·江苏政治卷·37)如今,人们关于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意识日渐浓厚。然而,更多的人把过传统节日当成普通假日来休闲,过节缺少文化内涵(即通常所说的“文化味”)。与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重视弘扬本民族传统节日文化相比,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成为令人忧心的问题。
传统节日文化由主题、习俗和仪式等组成,蕴含着民族生活的风土人情等文化因素。由于时代变迁,特别是农业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后,农耕社会所形成的许多节日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的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青年人的文化诉求不相适应。这在根本上形成了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冲击。
目前,一些青少年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情感淡漠,更喜欢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他们对于传统节日中的一些仪式感到繁琐,对诸如贴春联、中秋赏月等传统习俗的内涵认识模糊,甚至对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的主题缺乏了解。
一些地方政府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经济价值,对如何度过传统节日缺乏适时的引导、组织和资金支持。以前过节时城乡基层组织还开展文化气氛浓厚的节日文艺演出等活动,现在很少看到这些渗透文化内涵的热闹场景。
当然,重视传统节日的文化味并不是说要照搬旧时的习俗和仪式。我们要在继承传统节日的核心主题中,变革过节的方式。现在确实也出现了多样化过节方式,比如拜年用电话、短信、视频等表达问候,清明节用植树、献花、赋诗等寄托哀思。但是传统节日文化的新载体、新形式、新民俗如何才能彰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传承节日的文化意义,让人们感受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仍然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问题:
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
论文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构成要素分析;阶段分析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内涵
针对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构成因素,阶段比较模糊,没达成一致的情况下,我更倾向于从抽象简化的角度来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定义: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构成要素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运行系统的有机组合。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这一定义,试图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下一个定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是指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的各构成要素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矛盾运动和交互作用而形成的若干子运行系统的有机组合。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分析
2.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中相对稳定的构成因素有以下三个。
2.1.1 教育者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人。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时,有学者认为它是由政工队伍,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要素构成。政工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力量,是领导组织者。教师队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是具体实践者。管理队伍是稳定学生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力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作为一特定的教育群体,有他自身的特点和要求。
2.1.2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具体教育对象,他是教育效果的直接体现者。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是处于对象主体的地位,他对教育者传递的信息进行选择性的吸收与改造,并通过能动性的认识反作用于教育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主要指在校大学生。他们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青年学生,他们关心祖国的繁荣昌盛,立志振兴中华,有较强的民主意识,努力学习,立志成才,但是作为青少年群体,他们正是处于人生由少年向成年的过渡时期,具有特殊的生理,心理特点。
2.1.3 介体
介体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到一个纽带联结的作用,它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因素。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者作用于受教育者时的信息内容及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实现与受教育者的良好互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效果。
2.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的阶段分析
2.2.1 施教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教育者在进行施教之前,首先要进行自我教育,对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从而缩小一定社会思想品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品德认识水平之间的差距。在这个过程中,社会环境是一个开放的信息源系统,它对教育者施加影响的同时也对受教育者发生影响,教育者通过大量的信息进行评价筛选,然后作用于受教育者,介体在这里起到一个纽带互动的作用。
2.2.2 模塑阶段
模塑“顾名思义也就是模仿塑造,这是主要从受教育者自身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阐述的,是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际上就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和引导受教育者,使其形成一定社会或阶级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过程。受教育者只有根据教育者的要求不断通过自身的”模仿“塑造”从而达到一定社会或者阶级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这种塑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促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特定阶级利益的思想政治品德。二是纠正社会成员偏离特定社会和阶级的思想政治品德,使其思想政治品德与社会和阶级所期望的大体一致。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根据教育者提出的要求和自身的思想道德发展水平,不断的进行自身模塑,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四有”新人等对大学生的要求。
2.2.3 互动反馈阶段
这一阶段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最终体现。受教育者通过第一阶段在接受到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施加的影响后,以自己已有的认识水平为基础,通过模塑阶段的选择,消化,吸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然后把获得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受教育者的道德认知通过道德行为作用于社会,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评价反过来作用于教育者,使教育者了解到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效果。教育者可以根据受教育者的实际教育效果进行质的评判和量的估价,针对受教育者偏离教育目标的状况予以“端正”,最终使思想政治品德符合预订的目标。
3 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结构
3.1 教育者的构建
3.1.1 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
在面临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各种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人们可以快速,及时,高效的了解到世界各地的信息,这种高速快捷的信息化时代也导致了各种消极低俗的因素不可避免的充斥在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另一方面,由于信息渠道获取的多样性,便捷性,也导致了受教育者在总体上接收到的信息大于教育者所掌握的信息,这样就会产生“信息差”从而使教育者在传统意义上“先知先觉”的权威性丧失。针对此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了解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自己的视野,设身处地的了解大学生所处的信息环境,和他们形成一种相互探讨的氛围,在探讨中引导和沟通,更利于他们接受主流积极的价值信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1.2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加强专业道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不断的学习,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工作的对象是有待进一步塑造的人,因此强调教育者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普通文化知识本身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涵养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教育者理应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此外作为教育者必须具备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这些基本的专业道德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心存热爱学生的理念,才能去了解与理解学生,对学生充满热切的期盼,与学生和谐共处,才能深入的去与学生沟通,听到他们的心声,促进与学生的良好发展。
3.1.3 重视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在心理上施行的确定的有目的的系统影响,从而使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教育者本人的品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必然会对受教育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就十分重视“以身作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从自身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表率,在思想境界,道德情操诸方面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榜样。现实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教育者的风度,包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教育对象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2 受教育者的构建
3.2.1 用科学知识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青年人正是处于思想最活跃,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时期,对各种新鲜事物都充满了求知欲。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们往往在学习上表现出很多问题。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平时旷课,考试敷衍。青年学生在大学阶段正是处于学文化长知识的阶段,在这人生最宝贵的岁月中一定要珍惜时间,不断的用科学文化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使自己从文化知识、文化修养层面得到提高。让自己的人生内涵从书本知识中得到丰富。
此外随着我国国际交往的加强,不同民族文化和理念发生碰撞,西方文化不断的进人到大学生的生活中。而大学生正处于生理的成熟期和心理的断乳期,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却没有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西方文化中一些如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进人他们的思想领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正确处理好外来文化冲击,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最根本的还是大学生要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2.2 培养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
自我认识的能力,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性格、气质、能力,心理素质和道德行为的认识能力。大学生由于阅历不深,经验不足,自我认识,自我评价的能力较差,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偏差。他们有时候是骄傲自大,自命不凡,听不进去别人的不同意见,难免会出现错误的决策行为;有时候又妄自菲薄,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缺乏热情和活力。他们情绪波动与自我认识能力的缺乏和不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大学生要加强学习如何认识自我,正确的认识自己,剖析自己,加强自我认识能力。
自我评价能力是建立在自我认识能力基础之上,它是指个体以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对自己的心理品质、道德行为的分析判断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实质上就是受教育者不断的通过自我评价来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通过自我评价,使大学生明确自身与评价标准之间的差距,从而促使加强自我教育,努力的缩小差距。
3.3 介体的构建
3.3.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由单一型向丰富型发展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是比较单一的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学习,如通过学校开设的公共课程对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理论思想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是丰富多样的,不仅仅是马列主义思想的教育,它也应包括一些行为规范教育、礼仪常规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存竞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围绕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个中心任务,并根据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丰富和更新。
3.3.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由灌输型向互动式发展
一、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作用
世界知名的会计学家郭道扬教授在其著名的《会计环境论》一文中对会计环境作了精辟的定义:“所谓会计环境是指与会计产生、发展密切相关,并决定会计思想、会计理论、会计组织、会计法制,以及会计工作发展水平的客观历史条件及特殊情况”。会计环境分为会计外部环境和会计内部环境,本文讲的主要是会计外环境。许多学者对会计外环境影响要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观点。美国管理学者法默和里奇曼概括为“教育文化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法律要素”四要素;我国会计学者毛伯林教授和赵德武教授认为,影响会计环境的要素有,“自然要素、社会环境要素、法律和政治要素、经济要素和科学技术要素”等五要素;陆正飞认为,会计环境要素可以划分为社会环境要素、自然和技术环境要素、经济环境要素;中国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教授提出了四要素:政治经济环境、法律制度环境、教育发展水平和文化环境;曲晓辉论证了三要素:政治和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教育和文化环境。从以上分类中可以看出,尽管人们对会计环境的分类不尽相同,但其基本观点是一致的,即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和教育文化环境,而差异仅仅表现在表达方式和划分的粗细程度上。下面就从这几方面谈谈会计环境对会计发展的作用:
1、经济环境的影响。经济政策的稳定和持续,对会计理论的形成及实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经济管理体制的每一次改革和深化都影响着国家和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这种变化最终会体现在会计理论及会计行为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对会计理论体系的要求也不同。查特菲尔德在《会计思想史》中指出:“会计的发展是反应性的,也就是说,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2、法律要素的影响。法律对会计的影响是深远的。普通法系国家,法律间接对会计施加影响,但不论是证券法还是证券交易都没有对会计实务做出明确的规定。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注重会计惯例。大陆法系国家,会计受到政府严格管制,会计程序和会计原则,一般都体现在法律和法规之中,会计准则一般以法律形式颁布,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我国法律体系可归入欧洲的大陆法系。为保证会计系统发挥作用,首先应建立一套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符合我国国情的完备法律体系。
3、政治要素的影响。国家由于其特殊的权力地位,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手段来干预经济活动并使一切会计系统对之做出反应,它对会计制度及实施影响显而易见。从历史角度来分析,社会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革必然要求会计系统做出相应的发展和变革,一国的政策措施也对会计理论体系产生一定的影响。国家要求会计系统信息的真实完整性、可比性和相关性,会计体系统一化、标准化,以有利于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提供信息资料。在我国,党和国家的政策、法令是会计管理的重要依据,也是我国会计改革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4、教育文化要素的影响。教育文化要素对会计的影响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文化水平及受教育程度对会计的影响。我国在财务整合信息的传递速度和质量方面较西方发达国家慢和差,主要是受企业经济条件和会计人员素质的制约,造成了会计整合信息滞后于市场变化和经营决策的需要,从而降低了会计整合信息的实用性和经济价值。另外,只有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才能胜任现代财会工作。因此,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会计从业人才的质量,从而影响会计系统功能的发挥。
综上可知,会计环境涵盖了影响会计理论的诸多因素,会计环境对会计系统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无法否认,会计之所以能从“结绳记事”发展成为国际商业语言,正是会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自我变革的结果。所以将会计环境作为会计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应是会计界加强会计理论建设、建立完整科学的会计理论体系的关键。会计环境起点论认为,会计的历史发展始终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与支配,会计环境不仅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必经之地及深入发展研究的依据,而且是探明会计原理、本质及规律的出发点。会计环境不仅在会计产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根本性的作用,它还决定会计本质、会计假设、会计对象和会计目标等,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二、会计环境对会计假设、本质、对象和目标的作用
会计假设是基于会计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而提出的。因此,可以说会计假设是会计理论与会计环境相连的交界点,同它所依存的会计环境有极为密切的关系。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法律体制的不断完善,网上实体、电子货币、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以及无形资产地位的越来越重要等都使得原有会计假设面对很大的挑战,新的会计假设的内涵应做必要的延伸。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趋势,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同需要也日益迫切。出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需要,我国财政部刚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总则中将权责发生制归为会计假设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