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媒体融合现状

媒体融合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融合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媒体融合现状

媒体融合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体育媒体 媒介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0-0086-03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I.浦尔教授提出,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其终极目标是打破传播媒介的形态差异,走向媒介形态的大融合。其真正的本质在于消费者可以用无所不能的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获取各自所需的服务。其方法过程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形式,在信息的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协作,发挥不同媒介的优势,最有效地传播信息,取得最大收益。作为传播业界的一种引人注目的实践,媒介融合也已经引起体育媒体研究学者的关注,并且在体育媒体中兴盛开来,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正处在现在进行时。

一、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

(一)体育媒体资本融合

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最早开始于体育媒介资本融合。由于国家坚持改革开放的政策,市场环境的宽松和国家传媒政策的松动使得电信、印刷、电影和电视节目制作等部分领域允许民营资本和外资开始有限进入。比如,2001年年底,全兴集团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达成协议,双方共同出资,由四川报业集团绝对控股,创办了《21世纪体育》。更早时期,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社与中国体育报业总社达成合作,由桦榭·菲力柏契出资,以中国体育报业总社的名义,创办了中国第一本彩色综合性体育杂志——《搏》。

资本融合后,首先给传媒单位带来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传媒单位可添买设备,扩大生产,实现资本增值。更重要的是,外资的注入为传媒单位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在弥补与外界技术差距的同时,推动原有单位的经营管理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从而提升原有单位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给整个行业带来压力,加剧中国传媒市场的竞争。但是资本注入最直接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过多地追逐经济利益,会忽略对人力资源的关注度,造成媒体软实力下降。不同企业文化上的差异也会导致双方文化冲突,造成双方员工在心理和情感上的落差,不利于企业发展,严重者甚至造成人才流失。

(二)体育媒体技术融合

现今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表现形式主要集中在传播技术融合,具体表现在传播手段融合和媒介形态的融合两方面。

1.体育媒体传播手段的融合

传播手段融合是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就某一事件或于某个时段集中于同一个信息操作平台,统一策划、相互协调、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和功能共享。例如,2007年3月30日,中国第一大门户网站新浪网与国内顶级专业体育媒体《足球》报社正式结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在资源共享、市场推广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全新的体育类媒体平台。2012年伦敦奥运期间,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SMG)旗下的五星体育传媒与风行网联合打造的基于PC、手机和PAD的多媒体平台,将最新的体育资讯植入三屏并实现有效的联动传播,为观众呈现各路奥运军团奋战奥运赛场的最新战况。风行网新增的体育栏目添加了小视频播放功能和自由拖动功能,以便使用户在风行平台收看五星体育传媒报道的最新伦敦奥运等专辑视频时有更优质的体验。五星体育资深编辑团队制作的“新闻快递”“精彩看点”“深度观点”和“独家策划”等专辑,将构建成一个竞技、娱乐、人文等多元的奥运内容矩阵,在多屏互动中满足用户关注奥运健儿和体验伦敦文化风情的多元需求。实践证明,三屏之间的互动能让用户随时随地接触到自己希望获取的与奥运会相关的各类信息,而相应的奥运资讯内容也能更容易地找到自己的目标观众。除此之外,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国网络电视台打造的“5+”这一号称“中国第一的体育新媒体平台”,集合了中国第一的体育电视平台CCTV5的资源,并独享全球80%以上黄金赛事的新媒体版权资源。为满足观众在不同环境下对看节目、看资讯的需求,服务提供商国内云计算领域的领军企业阿里云计算为CNTV量身打造了5+多终端解决方案,包含5+PC客户端、5+体育应用(手机端)及5+TV端等,实现“一云多屏”的新媒体传播体系,满足用户随时随处的观看与互动需求。

2.体育媒介形态融合

媒介形态融合是在手段融合的基础上,产生“质变”,生成一种新的媒介形态。比如电子杂志、手机报、手机电视等。2012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国网络电视台在打造的“5+体育新媒体平台”的同时,推出5+定制版手机,其也成为“5+体育新媒体平台”“一云多屏”新媒体传播体系里重要的一个终端。5+手机是为广大体育爱好者定制的专属手机,以手机应用的形式提供了体育视频直播与点播观赛、视频互动、赛事预约提醒、VIP高清体验、商城豪礼换购、特色红包购物等多种互联网服务。2009年正式开播的中国网络电视台体育频道,因丰富的赛事资源及多元媒介平台也成为奥运立体化融合传播的最佳实践者。中国网络电视台体育频道发挥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双平台优势,充分利用体育赛事独家版权和原创资源,全程直播国内、国际重要赛事,为广大网友呈现了海量的体育视频、赛事图文资讯、赛事数据服务、网络社区互动、移动终端交互等服务。

体育媒体技术融合实现了新闻资源的“一次开发、多次生成”,信息的共享使得信息利用最大化。体育媒体技术融合还可以利用原媒体固有的品牌打开并且快速占有、扩大市场,有助于品牌的延伸,强化品牌效应。品牌的延伸又可以降低新媒体的市场导入费用。新媒介终端的形成,在增强了用户的即时体验感的同时,也提高了与用户的即时互动性。但是从传播手段融合上来说,并不是所有的体育新闻资源都可以共享,一个新闻题材有可能只适用于一种媒介形态。体育新闻的“一次开发、多次生成”也受到体育记者技能的限制。毕竟可以同时承担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形态报道任务的超级记者非常罕见,即使存在,但由于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对事物的观察角度的固定性,往往也会造成新闻同质化问题。此外,对技术的依赖、融合过程的复杂性、不同媒介分属不同管理部门等种种问题,都可能影响体育媒体技术融合的脚步。

二、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特色

(一)体育媒体媒介融合更加自由

制约新闻媒介融合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是政策规则。而相对于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等硬新闻,体育新闻这一软新闻属性,使得体育媒体的融合受政策、市场环境等的限制相对较低。2005年国家出台了文件《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规定》,对非公有资本进入广电节目制作、技术开发、有线电视接入网建设和有线电视接收端数字化改造等方面进行了规范。《规定》明确非公有资本可以投资的领域:广播电台、电视台的音乐、科技、体育、娱乐方面的节目制作。此项政策加快了体育媒体资本融合的步伐,使得有实力的体育媒体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完成对其他体育媒介或体育媒介集团进行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合并。

在国内传媒产业仍没有统一规划,其市场主体地位尚未完全确立,竞争机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形成、管理机构不统一等诸多限制下,体育媒体可以在不抵触政策的前提下,发挥自身优势为国内媒介融合进程尝试边缘式突破。

(二)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可预见性

预见性是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和前瞻。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可预见性是源于对体育赛事项目的驾轻就熟。新闻工作者对赛事和规则的了解,使得在赛前就能预判有哪几种传播手段可以融合。举例子说,伦敦奥运会期间,上海五星体育传媒报道一场比赛,赛事信息传到五星体育传媒操作平台,五星风行奥运频道时效性最快,它为观众提供第一次服务,在五星风行奥运频道网页头条可能即时一条滚动新闻,紧接着,五星体育电视频道、五星广播和五星体育传媒合作的报纸《东方体育日报》、劲爆体育频道等根据自身媒体特色和其受众需求进行后续报道、详细报道、收费搜索等,而一系列的过程,对于五星体育的新闻工作者而言是可以预见的,他们可提早准备。

(三)体育媒体媒介融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

体育媒体媒介融合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是源于体育新闻报道以竞技运动报道为主的特性。竞技体育为体育媒体带来丰富的新闻源,源头之一即是频繁的竞技体育赛事。在世界范围内,竞技体育已形成不同类型的竞赛,如综合性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国际军事体育运动会等,单向型竞赛,如世界杯足球锦标赛、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世界排球锦标赛等,这些运动会都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举办时间、制度和组织形式。竞技体育竞赛的悬念性、赛事运动的丰富性、运动项目的多样性,使体育媒体有着绝不重复的报道内容,为体育媒体媒介融合信息获取创造了平台,每几年一次的赛事周期决定了体育媒体技术融合的周期性。

三、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限制因素

随着国内数字技术在内的各种先进技术的快速发展,国外最新传播理论的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体育媒体媒介融合取得不少成绩,既体现在理论探讨上,也体现在国内当前体育媒体发展实践上。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立法缺位

在我国,《电信条例》和《广播电视条例》是传媒业的法律法规,互联网、电信网和广播电视网的三网融合作为媒介融合的具体化实践。国家在1999年为加强传统运营商涉及广电业务和广电系统介入电信语音业务的管理,曾明文规定禁止两大行业相互渗透。2003年,广电总局第15号令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对视听节目的网络业务实行许可管理,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视听节目必须持有《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此文件的颁布拉开了广电淘金电信行业的序幕。2010年《三网融合试点方案》中明确提出,“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建设高性能宽带信息网,加快实现三网融合”。尽管我国立法一步步完善,但是至今在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上还是与形式发展不相适应,体育媒体同其他媒体一样存在此问题,并没有享有独权。

(二)政府职能不清晰

推动媒介融合的决定性力量应该是技术、传媒环境变革和受众,政府的角色是规则的制定者和服务的提供者,然而在中国,政府才是推动媒介融合的决定性力量。由此使得媒介融合日常业务和内容生产没有形成有机分工,分业监管的体制没有改变,部门利益与行业利益纠葛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管理层面不足限制了媒介融合的进程。

(三)传统体育媒体整合能力不强

目前在国内,传统媒体虽然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管理体系,但内部管理滞后,整合能力不强。尽管我国多数体育媒体都已经意识到了媒介融合的大势所趋,但是至今为止,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哪一家体育传媒在切实推动媒介融合。比较进步的几个媒体也只是在不同媒介形态的聚合上有所发展,资源共享、内容生产是重头戏,媒介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远远不够,更不用说媒介的组织结构融合等。

(四)复合型人才匮乏

媒介融合所带来的生产方式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融合意识、能够运用多种技术工具、精通新闻业务及其相关知识的全能型记者编辑成为融合媒体的亟需。随着媒体的发展,这种复合型人才的缺口越来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一则新闻的报道,尤其是在媒介融合时代,不是依赖一个人完成的,它是一个分工与合作的过程,一个记者的合作精神也极其重要,记者更需要在报道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四、国内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未来

(一)多要素的融合

媒介融合并不是目前很多人认为的几种不同媒介形式的相加和聚合,也绝不仅仅是新闻资源的共享,实际情况的复杂程度远胜于此。媒介融合的全过程仅仅着眼于形式上技术层面的传播手段融合,并不能反映媒介融合的本质特征。体育媒体媒介融合的未来一定是多要素的融合,这些要素包括体育媒体间的所有权、信息采集、策略、结构、新闻表达等方面。

(二)具备完整的体育信息产业链

未来对于同一个体育新闻题材应当是这样处理的:首先体育新闻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不同种类的体育媒介对内容进行加工,初步实现体育快讯,紧接着实现消息、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新闻评论、数据库查询等这样一系列体育新闻或体育信息资源,然后通过不同应用终端,实现大众消费。

在融合的背景下,对同一体育新闻或资讯内容多次利用,可进行最大限度的增值散发。根据不同媒介的特性,通过相适应的平台和机器,将同一媒介内容重新打包,重新定制,重新定位,适合各种不同媒介使用,能够达到多次利用、节省资源、创造利润的目的。

(三)人文精神才是价值取向

业内和学界在提到媒介融合时,较多强调的是传播技术的革命所带来的媒介变革,以致对技术层面的注重超过对人文层面的注重。然而,无论未来的媒介介质如何发展,“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不可忽略的,任何新生事物的研究和发展满足受众的需求是第一位的,否则毫无意义。从新闻从业者专业性来说,是人文精神让专业精神充分体现。具体来说,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做新闻,不仅应当周到地考虑必须采用哪些与此相适应的方式方法、技术手段,而且应当深入地探讨报道这一现象在人文底蕴方面有了哪些新的变化以及应当如何实事求是和恰到好处地表现这种变化。

【参考文献】

[1]李燕.中国媒介融合的问题及未来[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1(8):29.

媒体融合现状范文第2篇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选定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媒介融合与地市级电视台”和“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两个主题的相关文献为基础,通过对其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掌握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发展现状,了解媒介融合环境对其生存和发展带来的影响,以管窥媒介融合环境下传媒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现状。

1.媒介融合与地市级电视台。截至2014年7月30日,发现研究“媒介融合与地市级电视台”理论命题文献的相关论文有287篇左右,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策略》(费毅恒,《采写编》,2014年1月)提出媒介融合背景下地市级电视台存在的弊端,分析其发展存在的困境;《媒介融合中电视台网站发展探析——以凤凰网为例》(韦颖,《东南传播》,2007年8月)一文探讨了在媒介融合中电视台网站应如何和电视媒体进行良性互动的问题,并分析了凤凰网在媒介融合中是如何把握自身优势而成为电视台网站中较为成功的典范;《媒介融合的现状及对传媒业的影响》(邢仔芹,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一文展示了媒介融合的发展现状,探讨目前的媒介融合实践及这一背景下传媒业存在的问题。从这一方面的文献研究来看,媒介融合环境给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强势卫视、互联网媒体的垄断、同类电视台节目之间的竞争等。

2.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研究发现“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理论命题文献的相关论文有370篇左右。同样,具有代表性的研究:《对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詹正茂,《现代视听》,2007年7月)一文中提出了我国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观念陈旧,革新意识不强、组织结构老化,运行效率低下、人力结构不合理,员工发展缺失、测评标准不明晰,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地市电视台人力资源的问题分析》(张健,《中华新闻报》,2004年5月)一文中指出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人力资源建设理念模糊、人力资源结构失衡、部分人员专业失范、普遍欠缺人力资源的再开发机制等问题;《内蒙古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的困境及对策》(任佳琪,内蒙古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5月)一文通过研究内蒙古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以及抽样调查的补充说明,提出高端人才匮乏是内蒙古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最大困境,并探讨可产生其问题的主要原因:对高端人才价值认识不足、招聘机制不完善、薪酬评价体系不科学以及激励竞争机制不健全等。从多篇文献的梳理中可以发现地市级电视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上述的研究现状可以发现,关于研究媒介融合环境对地市级电视台生存和发展的影响等相关文献较多。不论是对地市级电视台发展现状的理论研究还是实证分析,在媒介融合环境的影响下,新媒体的发展和强势媒体的壮大都对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带来较大的冲击和挑战。关于研究地市级电视台在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等文献也较为丰富。但是,综合研究发现,关于媒介融合环境对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影响和作用等方面的文献研究却存在较大的空白。

(一)媒介融合环境下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困境1.新闻时新性被弱化。在新媒体出现之前,具有地域特色的地市级电视台在信息和更新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话语权,获得当地人的喜爱和青睐。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兴起,媒介融合环境让新闻、信息的渠道变得广泛化,地市级电视台的收视率迅速下降,其优势逐渐被新媒体所取代,新媒体的信息更迅速,甚至成为传统媒体信息的重要来源。2.广告投放量逐渐减少。在媒介融合环境下,广告商对地市级电视台的广告投放量逐渐减少,转而投放在收视更高的网站、视频等相关新媒体中。《2013年视听新媒体蓝皮书》分析表明,“在近年视频行业的高速发展中,视听节目网站的媒体价值逐步被认可,广告数量稳步增加。全国在线视频行业收入在2010年只有31.4亿元,但2011年实现62.7亿元,再到2012年增加30亿元达到92.5亿元”。3.受众更加老龄化。新媒体具有全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等优势,引领媒体产业潮流,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吸引着更多低龄人群,逐渐导致传统媒体的受众人群老龄化。地市级电视台同样面临受众老龄化的现状,国家广电总局的《2013年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40岁以上的消费者成为电视受众的主流群体,电视受众群的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

(二)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困境1.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弊端显露。在我国传媒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事业单位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根深蒂固,在经济落后时代,事业单位制度能够保障固定收入和社会福利,有利于传媒单位的人事稳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在传媒业中,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由于安稳,导致许多工作者缺乏创新,缺少竞争意识,不利于传媒业进步。所以,在近几年,传媒单位人事管理制度逐渐从事业单位向企业化转型,地市级电视台人事管理部门也面临转型期的重重困难。2.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我国传媒市场的人力资源配置方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进入和退出机制不科学。在传媒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部分人事部门不能根据媒体发展的实际情况招聘人才,尤其是地市级电视台,很难引入专业型人才,更多是根据主管单位的要求来安排人员,甚至有一些与传媒业不相关的人员进入此行业,占据许多辅岗位,存在严重的因人设岗问题。与此同时,不适合岗位的工作人员由于占有事业编制,没有形成合理的退出机制,从而影响传媒单位的整体发展。

(三)媒介融合环境对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情况分析我国学者在此方面的相关文献研究较少,但若从媒介融合环境下地市级电视台的生存困境,以及地市级电视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面临的问题分析,媒介融合环境也直接或间接地对当下地市级电视台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较大的影响。1.注重地市级电视台“创意型”人才的培养。媒介融合环境彻底重塑了市场竞争格局,并强化了市场竞争。一方面,新媒体的发展趋势逐渐强大,导致传统媒体陷入生存困境,电视台等相关产业的自然垄断属性被不断弱化;另一方面,电视台在内容制作上存在同质化问题,商业性质过于严重,同类节目的“山寨”现象尤为突出,并缺少技术上的更新,导致地市级电视台收视率偏低。究其原因,传媒业生产的是内容和信息,由于产品性质不同,人才已经成为传媒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核心,若改变地市级电视台的发展现状,必须要注重“创意型”人才的培养,重新审视人才的重要性。“创意型”人才不但要具有新媒体的技术和思维,还要有营销理念和方法,确保地市级电视台在媒介融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吸引受众的眼球,挖掘自身特色,以此改变地市级电视台在市场竞争中的发展现状。2.减少地市级电视台人才流失。当前,媒介融合环境间接改变了传媒业的人才结构,传媒业的人才流动频率逐渐增大,地市级电视台普遍存在留不住人的现象。比如:更多技术型传媒工作者选择新媒体、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主持人、播音员也在机遇面前另择良木,选择更广阔的发展平台。长期如此,致使地市级电视台整体水平落后,难以在节目中进行创新和突破。对此,人事部门需要深刻认识到人才流失的瓶颈,并采取相关措施改变现状:在人才管理上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媒体人在工作中感受到自身尊严;人事部门要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并提供培训平台,让工作者能够给单位创造价值;地市级电视台应该丰富单位的激励机制手段,有针对性地在精神上给予员工更多的关怀和鼓励,在物质上为员工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和福利,让人才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得到满足,以更好地留在人才。

三、研究展望

媒体融合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信;新媒体;电视媒体

近年来,我国电视微信摇红包逐渐成为一种吸引观众的方式,通过微信“摇电视”等活动点燃了用户的参与热情,通过新媒体与观众进行互动,由此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参与人数逐年上涨,在微信“摇电视”活动中,微信用户参与次数超过72亿次,快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丰富了受众的节目体验。微信“摇电视”等新媒体与电视媒体进行合作,打破电视与手机的界限,有效实现新媒体的融合,促使微信用众与电视观众进行跨屏互动。在新媒体与电视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观众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积极与电视媒体进行节目互动。

一、地方台媒体生存现状

要想研究微信等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融合状况,首先要研究电视台媒体的生存现状,文章主要以浙江地区的电视台为例,观察当今电视媒体在新媒体发展中的机遇与挑战。

在新媒体的快速兴起时,传统的电视媒体受到严重冲击,电视收视率逐年下降,观众流失严重,其中主要的流失对象是年轻观众,年轻观众很大部分都转战网络,面对人员流失、收视率下降的情况,浙江电视台等媒体都主动寻找电视台的持续发展路径,在电视媒体中积极开办自办节目,电视内容逐渐由传统的电视新闻内容朝着电视剧、娱乐节目等转变,并且在传统节目演变中,逐渐由单一的节目逐渐变为电视互动,例如浙江电视台近年来举办的“奔跑吧兄弟”等节目,开通网络互动以及微信互动,让微信用户积极参与节目讨论,并且在电视年会上,出现微信“摇电视”等活动,观众在互动中逐渐实现了参与电视节目的目的。

二、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融合运用

(一)观众参与媒体节目互动

微信“摇电视”有效的实现节目互动,电视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不仅促使观众与节目进行交流,还让观众之间实现互动,有效实现电视媒体与社交平台的对接。微信“摇电视”主要应用在节目直播中,微信用户进入设置好的互动界面,参与节目互动,进行投票、竞猜等。浙江卫视《中国好声音》等节目,让观众通过“摇电视”参与投票,观众投票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最终的选择结果。

(二)观众自由进行评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在新媒体环境下,用户作为信息接收者、者和传播者,在与电视节目互动的过程中,能够进行自由评论,观众可以在朋友圈发表评论、图片等。微信与电视媒体的合作,进一步扩大了电视的作用,逐渐由电视新闻转变各种电视娱乐节目,电视媒体有效的扩大了评论的作用,充分实现观众互动。

三、新媒体对电视台媒体的扩展

目前,微信用户占比超过全国人口总数的20%,全球使用人数逐年增加,已经成长为媒体传播信息的新平台。现代电视台借助微信等新媒体信息,通过微信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进行节目推广,增强与观众的互动,培养观众黏性,实现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有效融合。

电视媒体利用微信弹幕“弹一弹”“摇一摇”等让观众得到存在感、满足感,与观众进行互动。目前,全国超过 50 多家电视台与微信建立联系,例如浙江卫视、东方卫视、湖南卫视等。在浙江的年终晚会上,通过微信“摇电视”,让观众对喜爱的节目进行支持,观众在参与节目投票中,通过积极互动为观众带来新鲜的体验,拉近新旧媒体的关系,促使现代媒体朝着多元化发展,在实际生活中,扩展电视媒体的作用。

微信“摇电视”打破了电视等传统媒体的空间、时间的限制,有效的实现互动,促使观众逐渐由信息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接受者。

现代电视媒体改变节目的编排方式,例如在节目的编排上,通过官方微信征集编排建议,让微信用户能够参与节目,了解节目的流程,并将创意建议整合在节目中,创新节目的内容、形式,使观众获得良好的节目体验;另外,在节目的实际播出中,借助微信“摇电视”活动。吸引观众积极参与互动,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有利于观众反馈节目意见,提高节目的质量。

四、结语

近年来,在新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台所面临的收视率下滑、年轻观众严重流失,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微信“摇电视”,加强与电视媒体的合作,加强对于观众的互动,引起观众的电视收看兴趣,提高了电视收视率,同时经过与微信观众的互动,将微信用户转变为电视用户,增强用户黏性,完美的实现了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有效融合。但在新媒体的开发中,要注意媒介渠道的过度开发的问题,在现代新媒体开发的过程中,出现一种广告植入过多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电视媒体要想留住观众,就要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坚持循序渐进,适度而为,要丰富、创新电视台的节目内容和形式,使电视媒体突破瓶颈,不断创新,在新形势下找到新出路。

【参考文献】

[1]唐丹.浅谈新媒体与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与竞争[J].活力,016(C1):70.

媒体融合现状范文第4篇

新媒介技术的变革带来了新旧媒介的碰撞与整合,在资本、信息和技术的流动中,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个无处不在、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由不同媒介融合衍生出的信息产品,及其所产生的文化混合性影响着人们理解和观察这个世界的方式。这些融合后的媒介新形态裹挟着大量信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发挥着传播的正功能,让受众获益其中;另一方面又展示着负功能,让受众沉湎与听从。对于受众尤其是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大学生而言,要确保发挥媒介的正功能,而不是功能不良,就必须提高他们使用媒介的能力,也就是开展媒介素养教育。何谓媒介素养?简单而言,媒介素养教育是受众在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理解能力、质疑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伴随着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媒体融合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媒介素养被认为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而提高的技能,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是感官的延伸,那么新时期的媒介素养教育便是对传统读写素养、视听素养教育的连续和延伸。

二、大学生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现状

随着大众传播的快速发展,媒介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公器”,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通道,也是大学生认知社会与世界最重要的凭借。首先对大学生媒介使用与媒介素养现状进行简要分析。通过对90后大学生媒介使用情况的调查走访,对他们的媒介使用现状可以做出如下简单的归纳:

1.网络媒体与手机媒体是大学生接触时间、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体

90后大学生都是新媒体的积极使用者,他们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体获得一定的休闲娱乐与学习资料;另一方面又通过手机媒体进行简单的社交活动,尤其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对他们而言,这些新媒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方式,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2.在融合媒体的语境下,大学生张扬个性,善于创造性使用媒体

由于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大学生对融合信息产品兴趣颇浓,包括电子杂志、播客、网络小说等形式,都是他们喜欢探索和尝试的新媒介形态。但这种创造性使用仍然只是简单创造,甚至是基于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追求,一旦发现更有意思的信息产品,便会转移兴趣。

3.对于媒介以及媒介讯息,大学生的思辨能力较弱

面对媒介形态的日益丰富,大学生对不同的媒介有着不同的信任度,总体而言,他们更倾向于利用新媒体获取信息,但更信赖传统媒体。同时,他们对于网络流行文化基本没有抵抗力,甚至会不加批判地全盘吸收。对媒介与媒介内容盲目跟风,缺乏理性思辨,这是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不足最重要的体现。根据以上简要分析可以得出,当前90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在选择媒介的问题上,大都无法根据自身发展需求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媒介,而是集体对网络等新媒体缺乏免疫力;在理解和质疑媒体的问题上,有盲目跟风的现象,缺乏理性的批判思考;在创造和生产的问题上,媒体更多地被大学生当成了休闲娱乐的工具,而非提高自身素养、丰富完善自己的有效途径。

三、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种发展路径

传播学大师威尔伯施拉姆提出:“大众的基本责任,是运用一切可能性,使自己成为机警而又有能力的阅听大众。”但要提高媒介素养,仅仅依靠大众自己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当前的大学生而言,由于基础教育阶段媒介素养教育的普遍缺失,要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就要探寻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几种发展路径。

(一)高校教师要加强自身媒介素养

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所建构的拟态环境,以及融合媒体的发展浪潮,要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高校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水平,以应对飞速发展、鱼龙混杂的媒介信息,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科研对自身媒介素养的需求。首先高校教师要培养媒介意识,要能够根据需要选择、使用恰当的媒介;其次要具备媒介认知与媒介运用的能力,了解传播环境,利用媒介来进行制作和创作;最后要培养对错误或者不健康信息的批判与反思能力。高校教师媒介素养教育内容的构建,不管对于高校学生还是教师自身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媒介素养教育的背景下,高校教师要成为大学生学习时的指导员及学习伙伴,在提升自己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得较高的媒介素养。

(二)构建全方位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受商业动机的驱使,一些消费型媒介所推销的“低水平”的满足,让大学生获得娱乐消遣,却无法让他们精神升华、能力提升。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需要在高校构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如今,媒介素养教育也已陆续成为各国学生的必修课程。面对我国高校媒介素养课程种类和数量单一的现状,要在国内高校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就要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提出层级式培养模式、梯度教学目标和多样化课程设置策略。即对传媒专业和非传媒专业进行分层培养,对媒介素养教育公共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梯度教学,同时将课堂理论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三)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

以数字媒体为主导的融合媒体,浸染着高校校园文化。在大众媒介文化的影响力无所不在的今天,媒介素养教育应该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手段,通过提升大学生解读和使用媒介的能力,促进校园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一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传媒使用习惯,进而促进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二是提高大学生解读、欣赏传媒信息和传媒文化的能力,帮助他们正确辨别、选择、理解传媒信息并判断其复杂的内涵和性质;三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健康的传播观念,主动抵制不良内容的流传,净化校园文化空气;四是增强大学生创制信息、回应传媒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如何利用传播为自我和发展社会服务。作为一种新教育主张和问题疏导解决手段,媒介素养教育对建设和管理高校校园文化有其独特的作用。

(四)提供大学生媒介实践的舞台

媒体融合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网络电视 新媒体 综述

网络电视作为一种新媒体,它改变了以往被动的电视观看模式,实现了电视以网络为基础按需观看、随看随停的便捷方式。本文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受众、反馈与改进四个方面探讨网络电视的现状、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一、网络电视现状和特点

1、网络电视的界定

网络电视,英文为IPTV(Internet Pr-

otocol Television),也称为交互式网络电视,到目前为止,网络电视的定义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刘建明教授给网络电视下了一个比较直观的定义,真正的网络电视应该是“节目由一个中央源播出,节目储于服务器由观众随时调出,网络淹没了一切电视台,将其化为一个个节目源。电视机和电脑已经合二为一,网络和电视归为一体。①

2、网络电视现状

2004年,中国最大的网络视频运营商――央视网络开通了中央电视台的网络电视服务;2005年5月,上海文广旗下的上海电视台获得了广电总局颁发的第一张IPTV、手机电视全业务牌照。随后,上海文广投资组建了百视通、东方宽频等公司,发展以网络视频为主的新媒体业务。2008年1月,湖南卫视新媒体平台“金鹰网”上线,2009年金鹰网旗下的芒果网络电视分离,面向市场以独立品牌运营。2009年,新华社正式播出网络视频专线,并在开心网开通了电视新闻业务。②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中国网络电视台的开播是我国新兴媒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诞生。③2010年6月,安徽电视台获得全国第一张省级网络电视台牌照,成为全国首家省级网络电视台。至此,央视、上海文广、湖南广电这几家广电军团在网络电视市场上已居于领先地位。

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的进程,制定了五年之内完成三网融合的目标,给中国网络电视在新时期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中国网络电视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进入了一个竞争多元化、扑朔迷离、亟需监管的阶段。

3、网络电视的特点

网络电视作为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具有自己的传播特点和优势。胡今天、陈治国在《网络电视与传统电视的博弈与共生》中,提出网络电视具有超强的互动性、服务的个性化、传播技术飞速发展、传播的分众特性、对传统媒体的包容性的特点。张伟《新媒体时代网络电视的发展前景分析》、丁晓星《网络电视兴起与纸媒应对之策》、周文平《广电网络如何应对网络电视的迅速发展》、刘博《浅析网络电视传播特性》等文章中也对网络电视的特点作出了相似的分析。

二、政策支持给传播者带来全新的曙光

2010年1月13日,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会议决定加快推进广播电视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的进程。2010年7月1日,三网融合12个试点城市名单和试点方案正式公布,三网融合终于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这在政策上给网络电视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有利于探索更加成熟的网络电视运营模式。

我国网络电视在曲折中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吴其聪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的障碍分析》中认为中国网络电视长期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电信部门和广电部门之间的业务壁垒和利益博弈。现在,三网融合政策允许广电部门经营部分的基础电信业务和增值业务,国有电信企业在有关部门的监管下可以进行电视节目的制作,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在三网融合政策的支持下,由上海广播电视台负责IPTV集成播控,电信提供网络,跨行业、跨地域、产业化提供文化服务――上海广播电视台的IPTV用户数目前已达200万,上海地区更以130万户位居全球规模第一。④长沙首批三网融合示范小区建成网络电视有近百套节目,丽景新贵等首批电信三网融合示范小区全面建成,长沙城区所有新建楼盘全部实现光纤进入,长沙电信同时对80%的老城区进行了光纤入户改造,网络电视有近百套节目,电信在提供常规电视节目的基础上,还提供了卡拉OK、休闲游戏等各类增值业务。⑤但随着三网融合步伐的加快,电信部门和广电部门之间存在的问题不容小视,王艺在《新媒体航母的整合之痛――解读网络电视的困境与出路》、吴其聪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的障碍分析》中都提出了电信和广电这两大国有垄断领域所面临的行业整合的风险、经营领域的重新划分、利益的分配等问题。

三、内容匮乏依然是制约网络电视发展的障碍

在这个传播渠道泛滥、信息海量、注意力愈加分散的现代社会里,毫无疑问我们会重新回到内容为王的时代。没有充足的、高质量的内容资源做支撑,网络电视的发展就会陷入困境。金星、王昊魁在《网络电视的运营机制探析》中指出节目内容上的竞争是网络视频行业竞争的核心,任何视频网站要想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必须有大量优秀的内容作为支撑。原广电部副部长何栋材则认为,技术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程忠良在《立体产业链:网络电视策略》中指出要以内容取胜,大力开发内容营销,拓展内容产业链。天津外国语学院的李玉梅也指出了目前网络电视内容匮乏,缺乏创新的现状。

由于网站本身的盈利模式以及自身并不具备自采自制的资格和能力等原因导致视频网站的内容十分缺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夏亦、熊忠辉在《2009年网络电视发展与研究综述》中提出的解决方法是内容提供商与网络提供商、视频网站与广播电视台等媒体的合作。2010年7月武汉被列入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后,武汉地区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各自出资1亿余元成立股份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定期轮流担任董事长的商业模式落实三网融合。广电部门和电信部门已经开启了握手言和的道路,双方优势互补,有条件的还可以拓展对方的业务范围,双方的合作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电视领域内容匮乏的问题。

四、受众对网络电视认识不足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突破4.5亿大关,达到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4.3%。虽然中国已经进入了网络大国,但并不是网络强国。

造成受众对网络电视这种新媒体认识不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吴其聪在《“三网融合”背景下中国网络电视发展的障碍分析》中指出,从客观方面说,受众对网络电视认识不足与网络电视的宣传力度不高有关。CNNIC调查显示,现有的网络视频用户很少是被视频网站宣传吸引来的, 通过自主发现和社交圈子推荐是用户获知视频内容的最主要途径,使用通用搜索引擎寻找视频是最主要的获知途径,占到用户总体的71.6%。这说明网络电视的宣传力度还有待加强。吴琼从主观方面给我们分析了这一现象的原因,我国的免费电视渠道很多,免费电视本来就存在结构式过剩的现象,导致我国受众尤其是农村受众主观上习惯了免费电视或者费用较低的有线电视,不愿再去接受像网络电视这样的新事物,再加上现在互联网免费下载的盛行,加大了包括网络电视在内的付费电视的运营难度。针对我国受众的现状,孙卫华在《网络电视的管理也应该与时俱进》中指出,应该加强民众的素养教育,提高受众的素质。

五、网络电视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监管

网络电视作为一种新媒体,它的发展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监管环境。它兼有网络和电视两大媒体的特点,网络具有虚幻性、匿名性、把关人角色弱化等特点,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网络的负面影响。网络电视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须正视网络电视领域的问题,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管。

南京大学的夏亦、熊忠辉认为,我国对于新媒体的管理,长期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容易管理不足或过度管理,再加上管理手段单一,已经不能够很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⑥对于网络电视来说,我国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行政管理的手段,采取产业准入方式进行管理。新媒体内容多样、渠道多样、主体多元,管理具有复杂性,仅仅依靠广电总局单一的行政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网络电视领域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信息领域,但是又和广电、文化部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仅仅依靠广电部门的管理是不够的,需要各方面互相合作,共同管理。

参考文献

①刘建明,《网络电视是什么电视》[J].《传媒观察》,2006(7):21-23

②③王飞,《广播电视与网络电视融合发展研究》[J].《现代电视技术》,2010(6)

④曹继军,《交互网络电视 三网融合进入三屏融合》[N].《光明日报》,2011-01-07

⑥夏亦、熊忠辉,《2009年网络电视发展与研究综述》[J].《现代视听》,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