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范文第1篇

1.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大一新生,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还没有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方式,极易受到网络游戏的诱惑。刚刚入学不久就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即使当时成绩下滑不明显,实际上也是一个隐患。这些同学基础不牢,到了高年级学习专业知识时,劣势就会显现出来。

2.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

大学生一旦沉迷于网络游戏,长时间置于电脑前的辐射和高度紧张中,会损害其身心健康,伴随出现视力下降、神经衰弱、失眠甚至虚脱。

在心理健康方面,由于长期对互联网虚拟世界的依恋,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容易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抑郁、烦闷、孤僻、多疑、暴力倾向等不同症状在“网瘾”学生身上表现出来,导致不同的人格障碍。尤其是暴力游戏,玩家可以任意实行暴力,不受约束。无形中增强了这些学生的暴力倾向,是其可能构成犯罪的一个潜在因素。

3.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沉溺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驰骋于虚拟的世界中,与现实产生隔阂,甚至逃避现实。导致人际关系疏离,情感冷漠,对其他事情无法产生兴趣。长此以往,他们将表现出封闭、抑郁等不良心理特征,导致人际交往障碍。有的在现实中遇到挫折后,更易在网络游戏中,寻求心理补偿及寻找庇护。而再面对现实时,会产生更多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4.对大学生家庭的影响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与亲情疏远,不让父母知道自己在校的真实情况,而欺骗父母,骗取钱财。

二、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原因

1.奋斗目标的迷失

进入大学后,相对松散的管理模式,使部分大学生们想要充分地享受相对自由的空间。对于新的生活目标表现出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些什么,于是开始打游戏寻找快乐。

2.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所产生的失落感

大学生在高中时对于大学都有自己的憧憬。但是,到了大学后,现实和自己想象的有差距,于是产生失落感。对所在学校或所学专业不满意,开始变得消极。有的同学便投入到游戏中,去寻求刺激,补偿心理的失落。

3.对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的逃避

有的学生原来作为当地的佼佼者,得益于赞许的目光。但是,到了大学之后,发现同类者甚多,学习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学习竞争是激烈的,当成绩不理想,甚至挂科时,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便开始对学习产生逃避心理,而游戏也就成了一个逃避的途径。

五湖四海的大学生来到新的环境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处世态度,这样在人际交往中经常会遇到摩擦或纠纷,产生失意和焦虑。此外,还有部分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过于理想化和单纯化,而现实又并非如此。这些原因使得部分大学生对人际关系产生不满意感,产生挫折感。个别人甚至出现人际关系失谐、人际关系僵局等。有的学生为躲避同学,独来独往,沉迷于网络游戏,在游戏中寻求解脱。

4.补偿所缺失的心理需求

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大学生,一般都是由于解决不好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便采取逃避态度。在游戏世界中,他们可以在精神上得到寄托和满足。现实中人际关系搞得不好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寻觅到共同的战友、网友,从而得到所谓的温暖和关爱。学习竞争中的挫败,可以在游戏的竞争中获胜,来获得虚假的成就感。在现实中,不能发泄的方式,积存的愤怨,可以在游戏中用暴力来解决,从中得到一种。网络游戏补偿了他们所缺失的心理需求。

三、对策及建议

1.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针对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状况,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帮助他们明确目标,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部动机。要让大学生了解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特点、环节、实施方法,使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方法。其中重点掌握和应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四个步骤,包括评估自我、确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内容、选择需要采取的方式和途径。在实践中,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确定的职业生涯规划,明确奋斗目标,努力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不断地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使大学生活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2.成立“爱游戏,不忘爱自己”的社团

把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7~10人结为一组,组成一个团体。这样的团体会使他们有归属感,没有压力,没有歧视,真正地暴露自己。由专业的心理老师来负责这个团体,以“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摆脱游戏”为目标,开展活动,进行团体辅导。

开展促进成员自我探索的活动,如 “生命线”――对过去的我、现在的我、未来的我作评估和展望等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使他们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

开展建立相互信任与彼此接纳的活动,如“信任之旅”――通过帮助他人与自己受到他人帮助的体验,增强对他人的信任与接纳。

开展这些活动。让他们去感受去成长,转移兴趣,逐渐摆脱沉迷于网络游戏的状态。让他们相互影响,相互感染。看到他人的进步,对自己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激励。

3.加强心理疏导,创造大学生人际沟通的氛围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对于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少大学生感到迷茫,存在许多误区。于是,便沉迷于网络游戏当中,在网上寻找伙伴。对此,我们应对这样的学生加强心理疏导,在现实生活中,为他们创造人际沟通的氛围。例如,开展 “我想对你说”等主题班会,以寝室为单位开展谈心活动,加强同学间的交流和沟通。

4.加强校园网络管理

在校园内,应该建立一个较完善的FTP站点,并多提供一些最新的软件以供下载使用和学习;定期推荐一些好的网址,引导学生正确上网。通过设置“防火墙”等,屏蔽一些网络游戏连接,使学生正确上网从而脱离沉迷游戏状态。同时,加强对公寓学生电脑入网的管理。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防止他们在校外网吧无节制上网。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范文第2篇

关键词:犯罪心理;心理问题;产生;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D91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6A-0053-01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的现象越来越多,从云南大学的马加爵杀室友事件到浙江大学的刘海洋“硫酸泼熊”事件,再到浙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刺杀公务员事件,不得不让我们对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予以重视。

一、在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

(一)学习心理问题:表现为学习动机缺乏,学习疲劳,过度的学习焦虑,重度的考试焦虑等学习心理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为嫉妒、自卑、自负等。云南大学的马加爵事件中,自卑心理就是悲剧的根源。

(三)网络成瘾问题:一些大学生整天沉溺与网络游戏和聊天,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有甚者,造成了网络依赖性、网络孤独、网络焦虑、网络人格障碍等心理疾病。

(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的恋爱既不同于成年人以缔结婚姻为目的的恋爱,也不同于中学生的早恋,介于两者之间,既有责任感,又有早恋的朦胧感,易产生恋爱心理问题,如失恋、爱情错觉、恋爱中的行为越轨、恋爱动机不端正等。

(五)就业和发展心理问题:大学生在就业方面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冲突,可能导致期望值过高、利己心理严重、“铁饭碗”情结、自卑自负等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犯罪心理的产生

导致在校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 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客观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是导致在校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

(一)外界环境变化是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客观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些在校大学生产生了追求享乐的心理,又因为收入悬殊,贫富差距过大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一定程度上引起处于不同阶层的大学生的心理失衡,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享乐,少数大学生在特定因素的刺激下便会产生价值的失范而走向犯罪。其次,竞争的压力, 就业的压力,诱发了一些大学生的投机心理和冒险心理,把追求自己特殊利益的最大化当成惟一目标,因而不顾人格、不择手段,其至不借践踏国家的法律。另外网络对一些自制能力薄弱的大学生也产生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2.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作用对个人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包办的教养方式和过分宠爱使孩子缺乏独立的意识和自主的能力,有碍他们的社会化。另外,随着离婚率和“家庭暴力”现象的增加,残缺家庭中的大学生们过早的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易于形成鲁莽凶暴、易于冲动、胆大妄为与不计后果等特点。一旦这些犯罪心理形成了,遇上了犯罪动机,就会发生暴力型犯罪,且多属于攻击。

3.学校因素

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与时俱进,忽视了对心理素质的培养。其次,学校心理咨询机构的不健全, 使得很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和解决。另外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 大学生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认识分析能力, 必然产生失望与迷茫的情绪, 从而导致心理失衡。

(二)自身心理问题是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主观原因

首先,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感情丰富,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心理脆弱,无法应对挫折,处于这样的状态,使他们陷入不安、苦恼、忧虑、矛盾的状态,一旦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缓解和调适, 就可能走向犯罪的道路。另外,大学生由于知识层次较高, 自我的内在体验比较丰富、细腻, 因而常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引发较大的情绪波动。

三、在校大学生犯罪心理的预防

(一)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1.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全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扩大就业,这是预防在校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的根本措施。

2.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3.完善立法,加强司法,依法行政,净化校园和社会环境,把市场经济和社会生活某些负面效应对大学生的渗透和影响减少到最低。

(二)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减少大学生的性,从思想根源上控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2.加强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引导其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观念,促进其健康成长。

3.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建立心理咨询站,经常开展心理讲座,心理电影展播等活动,要开通心理热线,方便接受同学的咨询。

(三)家庭应采取的措施

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一个积极健康、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经常与孩子沟通交流,把握其思想动态。在处理夫妻之间的问题的时候要多考虑孩子的想法,要多鼓励,少训斥,培养子女的自信心。不能溺爱子女,要多加教育、引导使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四)个人自身应采取的措施

1.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坚持不懈,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

2.要加强自己的自制能力,对社会上不好的思想要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自我控制,不该做的不去做,不受不良思想的腐蚀。

3.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要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或社会上的公益活动,树立集体意识,融入集团,融入社会,满足自己情感发展的需要。

结语: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黄金时代,是人生中最富于可塑性的时期。大学生,承载着祖国和人民的希望,但却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本不该出现的犯罪现象。这个不和谐的音符已经足以引起社会心理的不安与震荡,令人忧虑。因此,大学生犯罪心理的研究具备很强的现实意义。对大学生犯罪问题,我们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多管齐下,为祖国的发展培养一支全面发展的、具有优秀综合素质的21世纪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 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人民检察出版社.2004

[2]《青少年犯罪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

[3](日)山根清道著.陈宝玉译《犯罪心理学》.五洲出版社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异常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1 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

目前来说,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以下几种常见异常心理,这些异常心理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

1.交际困难造成心理压力

现代大学生的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懂与人沟通、交往的技巧与原则。有的同学有自闭倾向,不愿与人交往;有的同学为交际而交际,不惜牺牲原则随波逐流。

2.对网络产生过于强烈的依赖性

不少大学生一方面因交际困难而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另一方面也被网络本身的精彩深深吸引。随着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自制力差的人极容易染上网瘾,沉溺于虚拟世界,自我封闭,与现实生活产生隔阂,不愿与人面对面交往。

3.角色转换与适应障碍

大学新生都有一个角色转换与适应的过程,刚入学的大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学上将这一时期称之为“大学新生心理失衡期”。首先,导致新生心理失衡的原因是现实中的大学与他们心目中的不统一,由此产生心理落差;其次,是新生对新的环境、人际关系、教学模式不适应,进而产生困惑;另外,新生作为大学中普通的一员,与其以前在中学里作为佼佼者的感觉大不一样,失去了原来的优越地位,自尊心受到挫伤,少数大学生由自傲走向自卑,进而信心下降、意志消沉、缺乏进取心。

4.学习与生活的压力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所学专业非所爱,这使他们长期处于冲突与痛苦之中;课程负担过重、学习方法有问题、精神长期过度紧张也会带来压力;另外,还有参加各类证书考试及考研所带来的应试压力等。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下,极可能导致大学生出现强迫、焦虑甚至是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

5.其他心理病症

一个人的生理变化是心理变化的基础,其青春发育期的身体变化,既直接导致心理变化,也对心理发展产生间接的影响。而在这一阶段,家庭环境的影响又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说在进入大学生活之前,很多学生己经被潜伏下了各种心理病症,而追根溯源其根本原因来自家庭。而当家庭的束缚逐渐消失,大学生的一些心理病症,例如强迫症、抑郁症、躁狂症、恋物癖、被害妄想症等心理临床领域高发病症,也逐渐显现出来。

2 对当代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生的知识技能被重点关注,而心灵的成长被忽视,所以大学生在竟争、压力面前会丧失信心,消极情绪甚至仄世的心态会产生。大体来说,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如果家庭教育方式以溺爱教育为主,就会导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明显的反抗心理,严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孩子第一任教师角色,随着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80后”"90后”逐渐在独子家庭中享受权威式爱,造成其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在思考问题时总以自我为中心,对不符合自我思维的想法进行明显反抗。如果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不顺心的事情,或事物的发展方向井没有朝向自己所想,那么就会产生严重的心理落差,从而引发多种心理疾病与问题。

第二,随着现代社会的开放程度逐渐扩展,恋爱年龄正随时代向前推移,但因自身恋爱观井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因此其容易走上偏激的道路,如自杀或暴力倾向等。在大学校园中,恋爱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蕴藏在美好感情融合的表象之下是其脆弱性。一些大学生在恋爱时过分投入感情,甚至将其认为是自我人生的全部,当感情出现破裂就会出现某些极端,如自杀、自残以及伤害他人的暴力倾向。

第三,就业形势严峻引发的就业心理焦虑及恐惧就业行为。许多学生由此害上了强迫症,表现为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就业,而是日复一日地复习考取各种证书,总觉得证书太少不能证明自己的能力进而影响就业。这正是就业形势严峻引发了就业心理焦虑及恐惧就业行为等心理问题的典型表现。

3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方式

第一,针对大学生在心理成长阶段具有非常明显的反抗性,因此所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方法是通过专业的手段为学生减轻压力,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稳定与宽松的环境中稳定心理。在读的每一位学生都应该在大学入学阶段进行心理健康测试,接受辅导员的关怀,班级也要成立心理健康小组,当学生的心理压力过大,或心理出现不同程度剧烈的变动,给予相应的减压处理;相反,当学生的抗压心理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应该主动创造压力为学生增加压力,促进学生对生活的追求与采取措施改变自身存在的劣势,此过程中需要采取刚柔并济的方式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第二,大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尤其心理变化更加剧烈,容易因外界因素影响出现极端心理,如何解决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这就需要借助社会援助体系进行适时的心理调节。社会援助系统是社会心理群体性治疗的有效方式与手段之一,主要采用的方式包括通过网络、移动设备、媒体等加深学生对事件以及自身的深刻认知,借助网路播出的内容会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尤其爱情故事也不是简单的海誓山盟就可以完成的,它建立在坚实的经济基础与文化融合基础之上,情感交流本质上是社会安全感与良胜互动的融合,正确、健康的恋爱观等同于更加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三,针对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问题而出现的心理问题,解决的根本方法在于采取合理的就业指导措施,最大程度地鼓励学生积极勇敢走向社会,从多个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以及社会使命感。在培养学生时应该让学生了解就业难的真实含义,其并不意味普遍大众都出现就业困难,现代社会是人才与进步共存的社会,只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具有能力就会获得认可,社会的发展需要有思想的人才完成建设。

参考文献

[1]赵楠.大学生常见的异常心理及应对措施探讨[J].科技展望,2016(1)

[2]刘雅诺,阳德青.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及应对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范文第4篇

〔关键词〕物联网 校园建设

引 言

“物联网”(Internet Things),指的是将信息传感等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目的是将物品与网络连接在一起,系统可以自动、实时对物体进行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并触发相应事件。“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校园各种各样的检测对象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学校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和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实现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保证校园安全。

本文通过对校园平安建设的发展瓶颈和存在问题的研究,返现校园建设中的盲点,通过有效运用物联网技术建立一套完善的、可靠的、稳定的“感知校园”安防系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报警,提高处置突击事件的效率,最大限制地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高效建设校园平安。

一、平安校园建设存在问题

校园,是求知者的天堂,是探索者的乐园。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平安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让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平平安安回家",这不仅是学生和家长的心愿,也是全社会的心声。人们恐怕很难忘记今年上半年连续发生的多起校园及校园周边恶性砍杀事件。在我国,每年都有上万的学生因各种事故而受伤害,给不计其数的家庭带来不幸,同时也给学校的声誉和社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平安校园建设迫在眉睫。

目前各个学校大都已经建立了基于硬盘录像的安防系统,在重要场所安装摄像设备,将视频信号实时传输到中心控制机房。并在中心控制机房安排专人值守,通过判断来实施监控。这一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管理人员巡查的工作强度,但由于系统自身的原因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多缺陷,使得在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漏洞。

1.摄像设备只能监控,不能精确监控到一个点。这样往往会出现很多监控的死角。

2.由于是图像传输后再进行人工判断,而不是实时感知异常侵入,因此这样的监控一般都存在反应不及时等缺陷,采用事后图像验证等方法容易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3.数据传输采用传统的点点方式.无法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这给管理带来很多不便。

4.采集信息单一,无法根据监控对象的实际状况和管理者的要求实现多样化的监控信息采集。也不能利用信息化系统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管理,因此它只是一个静态的监控系统。

5.一般学校都构建了基于硬盘录像的安防系统,由于其实现技术的原因,无法连接到校园网上。也就无法利用网络强大的信息管理功能,也不能利用因特网。实现异地监控管理。

6.不能提供全面的、实时的、自动的异常情况报警。降低了管理的效率、准确性、及时性。

二、物联网技术推进平安校园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小学生的成长和教育问题,是目前政府、学校家长以及全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校园暴力和一些意外伤害事件的频繁发生让家长和学校防不胜防,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和谐音符。建立一套有效的安全防范系统,杜绝校园内的安全隐患,成为了家长和学校急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家长和学校之间的及时沟通和互动,也是家校双方在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对学生日常情况及时掌握的一项必备手段。

校园安防物联网系统使得平安校园管理成为了可能。校园安防系统主要的目标就是防止校园事故的发生、防止外来危害的进入、进行跟踪监控和实时报警,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安全保护措施,对异常情况的实时管理和解决方案等,以确保校园安全。

一般物联网的整个网络分为三个部分,即感知系统(传感网)、识别系统和通信系统。各个系统都是有相应的模块组成。感知系统主要是对重要场所的监控和录像,是信息的采集、信息的分析,将危险的因素及时统计和整理,并与安全系统相连接,实施报警。识别系统是物联网识别模块和校园识别设备的结合。校园识别设备主要是识别校园内的陌生人和可能的隐患,通过物联网的识别系统进行分析和记录,必要时系统会自动生成报警设置。物联网通信系统主要是通过通信的方式,向学生、学生家长和校园管理人员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和学生在校园内的动向和安全指标。通过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帮助校园安全和学生安全的建设,提供一个平安、安全的学习环境。物联网技术在平安校园中主要能实现以下几个功能:

1.将事故后报警查录像转变为事故前及时预警、报警和及时控制;物联网能够实现重要场所监控系统,利用门禁、电子锁、电子窗栅、电子窗帘等技术检测门口及窗户等易侵入场所的异常情况。在门窗等场所安装的数字摄录设备实时采集异常发生时的现场图像。同时物联网自带的分析系统能够将监控到的危险因素及时分析,同时与警方的报警系统相间接,及时报警,提前报警,预防校园事故的发生和外来的侵入。

2.将分散孤立的安防、监控以报警等子系统集成起来,实现录像报警、家校联通,保证安全。

3.增加识别系统的设计,将大门门禁识别和视频监控进行集成和联动,实现识别录像、不识别报警并录像的功能,将危险因素摒弃在校园之外。通过身份证件的刷卡识别系统,将陌生人和身份证明不能识别的人全都排除在外,保证校园的安全。

网络暴力原因和解决措施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 社区警务 警民关系 警力配合

社区警务是目前世界警务改革的主要方向,是目前社区安全治理的一个关键方面,同时也是一项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为宗旨的警务化战略目标。我国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了社区警务制度,并逐步加以推广。当今我国的社会治安形势严峻,社区警务战略作为我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应用势在必行。但目前社区警务制度的实施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探讨,并找出对策,以推进我国的社区警务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一、目前我国社区警务制度的现状

社区警务是以社区警察为专门力量,以社区公众为依靠力量,以密切警民关系、改善治安状况、预防和制止犯罪为基本目标的全新警务战略。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中国警察学界开始引入这一概念,后来,社区警务制度逐步在全国得到广泛推广,反响较为强烈。但我国目前的社区警务发展仍然尚处于初级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着社区警务制度的实施,如有些地方受传统思维定势的影响,缺乏改革创新的精神。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了社区警务战略的实施,而且已经影响到了社区警务作用的高效发挥。当前,我国社区警务所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社区警务制度的认识存在误区

社区即“区域性的社会”,是指“人们能感觉到的具体化了的社会”。一般来说,社区包括地域、人口、区位、结构和社会心理这五个要素。而社区警务作为社区与警务的合理融合,是警察等国家暴力机构依托社区等基层单位,实现警察与社区单位、社区民众的有机结合,共同维护社区治安,共同发现和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和其他各类潜藏的安全隐患问题的有效举措。但是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认为,警察的主要职责是打击和控制犯罪,而设立社区警务的目的也仅仅是警察为控制犯罪的需要。这种认识有它的合理性,但其理解也过于狭隘。对于社区群众,甚至于社区民警来讲,为什么要搞社区警务,社区警务与传统警务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认识都不够充分。设立社区警务的目的不只在于控制犯罪,它是为了保障整个社会的和平与安宁,对社区警务的理解不能过于微观与狭隘,不能简单地从功能上认为实施社区警务单单只是以预防犯罪为目的。此外,社区警务不仅仅是公安机关的工作,它需要全社会的协力配合。

(二)警民关系不够融洽,缺乏沟通

社区警务是扎根于社区,依赖社区群众搞好社会治安问题和其他问题。但在实践中,社区警民关系不够融洽,群众工作的开展有待提升。第一,有些社区民警思想认识上存在错误,总有一种官本位的思想,以官自居,高高在上,不认真对待群众遇到的问题,官僚作风严重,为群众办事还要要求请客送礼,给群众留下了不好的印象,严重影响人民警察的形象。第二,从目前我国的社区警务工作开展的形式来看,被派驻社区的民警有一部分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有待提高。由于缺乏经验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缺乏和群众互动和协作的能力。社区民警首先应当具备警察的专业技能,并且还必须具备社区工作者的能力,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的素质。除此之外,受学历水平等的限制,有些民警的法制观念仍然淡薄,依法行政的水平较低,不能很好地、及时地解决群众问题,导致矛盾越积越大。

(三)警力配置不尽合理

社区警务是深入到基层的社区治安治理措施,基层社区的工作量大,工作任务繁重,需要较多的社区民警,而我国目前的状况是一些地区的警力配置不尽合理,有些地方出现“一区一警”的状况,一个社区只有一名社区警察,这直接导致社区民警的工作压力过大。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过度繁重的任务只会导致工作效率的降低,而且加之有些基层工作环境较差,社区民警工资待遇较低,保障体制不完善,从而也严重影响社区民警的工作积极性。我们应该适度增加社区民警的数量,合理配置警力。

二、西方社区警务制度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由于社会环境不同、法律制度不同,社会治安反应的特点不同,因而,各国在社会治安治理上的管理理念与运作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异同,西方社区警务的运作方式则异彩纷呈。西方国家经历了四次警务革命,警务改革从“预防为主”到“打击犯罪”再到“回归重视群众的作用”,西方国家在社区警务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地方,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以促进我国社区警务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一)注重依靠发挥群众力量

澳洲的邻里联防制度值得我们借鉴。典型如澳大利亚,警方开展犯罪预防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开展邻里联防制度。首先,先由警察或警务人员负责划分邻里联防的范围,召开小区及村庄居民会议,分配每名警察人员的责任区域,同时选举出相应的居民代表,向他们发放预防犯罪单页等;其次,加强安全和防范工作布置,将贵重物品悉数登记,并做好物主标记;最后,广泛发动群众,鼓励其积极举报犯罪分子,增加犯罪发现率,从而通过邻里联防制度充分发动群众的力量来有效预防犯罪。除此之外,与此相类似的还有美国警务改革中的邻里守望制度,日本警务改革中的交番与驻在所制度,以及新加坡的社区安全与治安计划等,这些制度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警民结合,增强了警民之间的信任与交流,发挥了居民群众对维护社区治安的积极作用。因此,在今后的社区警务改革进程中,必须注重依靠大众的力量。

(二)提高社区民警为民服务的意识

英国的警务改革非常注重公民的建议和意见,因为社区警务最直接的影响主体便是普通的社区群众,因此在做出一项决定时,要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始终把群众的意见放在首位,要充分注重保护群众的利益。这就需要社区民警树立为民服务的理念,提高社区民警为民服务的意识。具体来讲,社区警务管理模式要实现从命令、处罚模式转变为引导、保护和帮助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把群众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一样认真对待,始终坚持公众至上和服务至上的原则。服务理念在西方的警务改革过程中始终贯穿始终,这是值得我国社区警务制度改革过程中认真学习的宝贵经验。

(三)注重警务管理模式的创新

澳大利亚的协商会制度则是对警务改革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协商会制度是指只要违法者愿意共同商讨应对违法活动的办法并自愿参与协商会,他就可以免于被;警察主持协商会,依照法律赋予的自决权,向违法者提出警告,并决定如何依法惩处违法者,其对象一般是初次违法犯罪者。协商会的成员主要包括:违法者、受害者、受害者家属及其他有关的人员。澳大利亚的协商会制度与我国刑法领域中的刑事和解制度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都是对于轻微违法犯罪者在其认罪、悔罪的前提下,给以其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并同时得到受害人的同意和谅解,而不对违法者提起公诉,达成和解的一种制度。这种处置方式使违法者和受害人之间相互谅解,化解矛盾,有助于实现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对预防再次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制度我国应当进行借鉴与学习,应用在我国的社区警务管理中,把一些因邻里琐事而引发的违法犯罪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调解,而不必全有法院、监狱等机关介入,这样有利于更好的化解矛盾,实现社区稳定。

(四)注重区域治安的治理

英国的“分散化”治安将一个大的整个社区划分为不同区域,分别治理好区域治安,自然能够确保社区治安的稳定。“分散化”治安将管辖单位由大化小,重组警力,区域小的治安管辖单位比区域大的治安管辖单位更能有效的实行社区治安,通过设置各个警备区,便于使社区民警及时察知警情。 我认为,这一制度是我国目前应当认真学习的内容。我国目前部分地区社区警力不足,难以高效率的处置已经发生的问题,采用英国“分散化”治安的方式,将一个社区再具体划分为不同的更小的社区,以便于社区警察能充分了解所管辖社区的基本情况,也确保能够在事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及时高效地进行处置。这样一来,减轻了社区民警的工作压力,也更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工作的效率,高效率的工作也能给群众留下良好的印象,融洽警民关系。

西方在社区警务改革中的一些制度与经验具有优越性,我们要适度地加以借鉴和吸收。

三、我国社区警务制度的创新与改革

在信息化、网络化高度发展的当代社会,结合西方社区警务制度的发展经验,为了我国的社区警务制度能够早日走上及时高效的正轨,应当:

(一)建立社区警务服务化制度

在当前建设法治国家和法治政府的时代背景下,社区警务服务化制度应当走群众路线,坚持法治与权责结合的原则。首先,要建立全责结合、权责明确的责任制度和体系,提高社区民警的责任意识;其次,警察机关和社区民警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不能越权办事,懂法、守法、用法、执法;再次,社区警务的改革要鼓励群众积极参与进来,为社区警务政策建言献策;最后,社区警务制度要以群众为中心,树立为民服务的意识,始终把群众利益置于首位,着力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最为关心的问题,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和谐的警民关系。 社区警务服务化制度的核心是由管理向服务的转变,强调的是服务而不是管理。建立社区警务服务化制度,是我国社区警务制度改革与创新中应当着重抓好的突出点。

(二)充分调动群众的力量

我国传统的社区警务主要是由公安警官治理,而要建立新型社区警务必须充分发挥和调动群众的力量,使群众参与进来,促进社会治安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参与式警务模式,不但有利于充分的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而且也更加有利于维持良好的社区秩序乃至社会秩序。这样一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警察机关的工作压力,让他们有足够的精力更好的进行社会治安治理。

(三)加强虚拟社区的建立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