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媒体融合趋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融合发展 转型 APP
最近几年,新媒体方兴未艾。新媒体以较低的成本、较强的互动、较广的参与,成为人们牵手媒体的第一选择。而线性传播、不易保留的固有传播特点,却让传统广播倍感生存压力。如何转变原有的传播劣势,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径?传统广播人在孜孜不倦地探寻。借势新媒体的高效传播,融合发展,是广播转型发展的一个新契机。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带来的是广播的收听方式的大转变――互联网化、移动化。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的今天,人们听广播的方式已经和从前有了很大的不同。调查数据显示,最近五年,使用便携式收音机听广播的人数比例在逐年下降,而用智能手机听广播的人数却越来越多。从2016年的调查数据来看,用智能手机听广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智能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代表已经成为受众听广播的时尚选择。
人们听广播的传统方式已经被打破,便携式收音机以及车载收音机不再是仅有的选择,便于携带、多种功能集于一身的智能手机成为首选,智能手机时代已经来临,传统广播已经进入了新时代。
在广播、电视、报纸当中,与移动互联网融合得相对容易的媒体是广播,这与广播自身特点有关。传统的广播有伴随性、即时性,而智能手机有着灵活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与广播的契合度极高。
时下,受众用智能手机听广播,收听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方式是使用智能手机内置接收器,这种方式只是把传统广播节目照搬过来,而且只能听本地广播节目,这与传统的收音机区别并不大。另外一种收听方式是用智能手机上网听广播。这是依托于移动通信网络产生的收听广播的新方式,也是我们要探讨的重点。智能手机的强势介入开拓了传统广播的发展空间,广播节目的外延在不断拓宽。
赛立信媒介研究调查数据显示,下载广播APP的受众大约占比10.9%。受众喜欢下载的广播APP类型有音乐类APP、浏览器类APP、视频播放类APP等。调查显示,受众用手机爱听的广播频率有音乐、新闻和交通三种,占到了市场份额的65.6%。音乐频率使用率最高;文艺、都市、生活、经济等频率占比都不是太大。
广播APP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待开发,但是在节目内容整合度低、手机流量产生的资费高、网络速度比较慢、网络电台识别度低等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广播APP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广播APP的市场还需要继续培育。
近年来,移动网络流量费用有所降低,而且各种场所的WIFI得到迅速普及,受众用智能手机上网听广播越来越普遍,使用广播APP的人群逐年增加。此际,传统广播电台应该顺势而为,推出智能手机用户喜爱的广播APP。
新媒体的飞速发展,使转型创新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课题,广播APP成为传统媒体转型的选择之一。最近几年来,手机客户端呈现爆发式增长,许多传统媒体与手机客户端纷纷牵手,研发 APP,传统广播也应如此。
广播APP类型包括两种:传统广播电台APP和非传统广播电台APP。传统广播电台APP一般是由传统广播电台研发,比如“湖北之声”和“浙江交通广播”等等,这种广播APP基本上是把传统广播频率上的节目内容照搬到APP上,影响力有限。非传统广播电台APP多数是由非传统广播电台开发的,比较有影响力的国外的有 Tuneln radio,国内有影响力的如阿基米德FM、蜻蜓FM、喜马拉雅FM、荔枝FM、豆瓣电台等等。非传统电台的广播APP目前已经占领了移动互联网收听市场绝大部分份额。喜马拉雅FM、蜻蜓FM、阿基米德FM都有不俗的表现。
在快速增长期,广播APP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传统广播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纷纷牵手,紧密结合,海量音频节目和内容形式的不断创新使网络广播APP吸引了大量的智能手机用户,深受喜爱,黏度很高。总体来看,非传统广播APP有下面一些特点:
1. 可以选择收听时间
线性传播和无法保留,这是传统广播天生的缺陷,多年来无法解决这一根本问题。而手机广播APP彻底弥补了传统广播这一先天不足。广播APP广为应用后,用户可以任意选择收听时间和收听方式,同步收听、提前收听、过后收听都很容易实现,收听体验良好,用户忠\度不断上升。
2. 形、声、图、文兼具
听众不但可以通过广播APP来听传统广播的音频节目,还可以看视频、看图片、看文字,功能成倍增加,“听广播”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了一边“听广播”一边“看广播”了,广播的外延得到极大的扩展,适应了受众多种需求。
3.提供个性化精准服务
随着传媒分众时代的到来,只靠一张广播节目单播给所有人听的时代也宣告结束。不同类型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是传统广播无法满足的。彻底解决此问题的是广播APP,广播APP可以为不同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广播节目,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用户不但可以收听节目,也可以制作节目。用户可以自己制作符合播出标准的节目,上传到广播APP平台上,分享给大家,贴心的服务使用户对广播APP的黏性与日俱增。目前,国内的“喜马拉雅”“荔枝FM”在这方面都做得比较成功。
4.社交功能让用户爱不释手
如今,智能手机广播APP已经不再是用户个人听节目的单一平台,而是向功能强大的社交广播APP演变。通过智能手机广播APP,用户可以给主持人留言、对节目进行点评、与主持人线上互动、关注节目最新动态等。用户也可把自己喜欢的节目分享给更多的用户,使得节目被多次传播,满足了用户社交互动的时尚需求。
5.跨区域传播轻而易举
传统广播节目由于频率资源有限以及信号质量的不稳定,传播范围是有限的。智能手机广播APP就不受这种限制,有网络的地方用户就能听各地的广播。在这里,广播APP的使用已不再受到传统广播的频率、信号等因素的制约。
6.激发创新活力
在传统广播体系中,审批程序、频率时段等多种因素制约着新节目的推出进度。好的节目创意很可能因为这些因素的限制而被搁置无法实施。广播APP没有时间和时段的限制,有好的创意就可以马上行动,广播APP已是实现广播创新的新平台。
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作为重要载体的广播APP虽然优势明显,但也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内容生产仍未脱离传统模式”“用户的感受未得到足够重视”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广播APP良性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对广播APP用户精细化管理,推送个性化内容
在实际运营中,用户习惯、用户喜好这些重要指标并没有得到很多传统广播APP的足够重视。在页面设计方面也缺乏设身处地为用户着想的合理性。这样一来,导致用户体验差,吸引用户和留住用户成为奢望。想要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就必须全面掌握用户的爱好、习惯、兴趣等重要指标,才能真正向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广播节目内容。可以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利用浏览行为、终端信息等更加精准地判断用户所属类型,给用户归类。还可以通过与用户互动交流,了解用户个性化需求。以这些为基础,完成向用户推送个性化内容。
2.转变节目生产方式,多平台内容
如今,移动终端也在不断融合发展,广播要充分考虑到各APP平台的不同传播方式和特点,合理布局,精细配置,以更加丰富和充实的节目内容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生产流程、生产方式的不断创新,必将促进广播的传播。
3.不断实施技术创新,提高广播APP用户的忠诚度
目前,各种接收终端存在着技术差异。只有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实现不同终端的灵活切换。应该要依据各终端的技术特点研发广播APP。
(作者单位:铁岭广播电视台)
二、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是基于一种新的社交方式提出的,在互联网领域,新媒体与粉丝是相伴出现的,有了庞大的粉丝群体,就有了社交的最基本的场景,所以新媒体的新在这个层面上讲就是一种社交场景的媒介。
当然,支撑新媒体发展的技术支撑源自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所以,新媒体同时也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通过某种技术终端能够向用户提供信息或者其他服务形态,严格地讲,新媒体应该更适合称作数字化新媒体。当然,新媒体的形式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并且相互之间不断的借鉴和学习,最终形成了一种以用户体验和社交为主的新型沟通方式。同时,新媒体带来的巨大的信息流也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对其他行业形成了变革。预期收是一场变革,倒不如称之为一种最时尚的交流工具,对于每个行业来讲,新媒体是现阶段最有效的交互工具,这对于每个行业意味着是一种社交红利。
三、新媒体融合下新闻传播的特征和趋势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也逐渐加深,新旧媒体传播形式在最开始的对抗转变成目前的相互依存,共同发展,为广大受众提供了最具新闻价值的信息。
1、新媒体融合下新闻传播的特征
(1)高效性
新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高效性。这种高效性是传统媒介和新媒体单独无法爆发出来的能量。在过去,传统媒体对于突发新闻的播报是具有时效性的,新闻有可能就不再是新闻,失去了作为突发新闻播报的价值,而在与新媒体融合的背景下,这种突发新闻播报会以几乎同时的速度想广大用户进行推送,能够在段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受众,新闻编排上,新媒体并不需要很复杂专业的编辑方式,往往通过几张图片就能把新闻时间阐述清楚,省去了传统媒体下各种编排耽误的时间。
(2)多元性
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是跨媒体融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多元化也就成为跨媒体合作的一个重要特征。分析多元性,我们就需要从新闻的呈现形式谈起。在传统媒体时代,对新闻时间描述主要以报纸和广播的形式呈现,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图文和语言,这其中除了时效性带来的缺陷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不足就是无法提供真实的现场还原,这样并不足以使整个事件对公众产生更加强烈的感知。相反,对于新媒体融合下的新闻传播,其传播方式和传播维度都有了巨大的突破,人们在获取新闻事件的时候,往往都是以动图、视频甚至直播的方式,更加真实的反映客观的新闻事件,这样会使新闻报道更加的真实。
(3)娱乐化
这里指的娱乐化并不是指的是网友热衷的跟帖或者评论,而是站在丰富新闻类别的层面上阐述的。在过去,人们获取新闻事件往往是被动发生的,这是因为报刊杂志的版面有效,无法加入更多的新闻维度,但是在互联网告诉发展的今天,信息的流动已经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其实仔细观察每个新闻门户网站就不难发现,他们都对新闻进行归类,比如时事类、经济类、体育类、国际类、国内类、本地类、生活类等等,并且在每个分类下的新闻素材是非常众多的,采集的范围也是非常的广泛,并且,基本上每位访客都能够在网站上找到自己喜欢的板块。最重要的是,新媒体融合下的新闻采编改变了原来字正腔圆的风格,在扭曲新闻事实的基础上,都运用了下的流行用语,一下子拉进了与读者的距离,这种略带娱乐性的风格是传统媒体根本无法想象的。
(4)互动性
互动性,可能是新媒体背景下新闻传播最具社交属性的一个特征。无论在历史的哪个时期,大众对于表达诉求的愿望都是非常强烈的。随着媒介资源的越来越丰富,不少媒体,甚至新媒体对于用户社交这块早已非常看重,并且作为运营优先处理的工作之一。而在新闻传播领域对于社交的开放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媒体的发展,伴随着受众的关注度,也就使得新闻媒体在对于网络舆论的监控下有了更多的挑战。在某些新媒体平台,用户表达观点是极其活跃的,这使得用户评论成为新闻媒体一道特殊的风景线,一些新观点新看法时常被提出,这也是在以往无法想象的,这也就是更加增加了新闻的价值点和真实性,同时也保障了网友言论自由的基本权利。
四、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趋势
前文提到,新媒体的发展源自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撑,所以要通过当前预测未来新媒体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其实质就是探讨互联网技术是怎样通过新媒体改变未来新闻传播的方式的。
1、新闻传播全球化程度更深
新媒体其实也就是社交媒体,在国外,社交媒體的发展规模和程度都远远超过中国,并且他们并没有在的明显限制,所以在内容丰富性上看,中外社交媒体的差距还是挺明显的。当然,这并不影响新闻传播的全球化趋势。单就目前新闻传播的广度而言,早就已经实现了全球化,只是在传播的规模上看,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中外企业也正在推动这一进程而努力,中外互联网企业不断通过合作,推出更加方便的体验,实现越来越多新闻的共享,从而在不断融合做产生新的媒体形式,推动新闻传播全球化的发展。
2、互联网技术推动新闻传播进一步发展
新旧媒体形式的合作与发展,归根结底就是两种技术的融合和发展,现在的新闻传播已经不能按以往的经验进行,当然,传统业态下的报纸技术并未走向消亡,它会在未来以一种新的形式呈献给读者,比如时下非常流行的虚拟显示技术,就如同开始新媒体刚好出现的时候,很多人都争先去研究他的发展形式,虚拟现实就是也是如此,如果说从传统的纸媒到现在的新媒体,已经是一种巨大的进步,那么未来在虚拟显示技术推动下,新闻信息的流动就更加智能化,新闻事件的代入感也就会大大增强。
3、理性互动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
目前的新闻阅读体验虽然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是对于读者互动这块的监管是相对比较薄弱的,这也是新媒体与新闻传播融合必然会出现的现象。在平台自我监管和调整的过程中,文明上网,理想留言逐渐成为一种准则,只有针对新闻本身做出理想的判断,才能引发更大的思维的碰撞,这才是新闻传播希望看到的。相反,一些哗众取宠的言论会越来越没有时常,最终被平台所抛弃。当然,这种健康的网络环境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随着国家出台相关的政策,这样的网络健康环境正在慢慢形成。
关键词:媒体融合 广电编播 效果分析
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信息革命让传统广电媒体陷入集体转型的波峰浪谷。传统媒体走融合发展创新驱动的道路,使传统电视时代向多元视频时代演化。要抓住融合与创新的核心,将媒体发展转移到依靠技术与业务双轮驱动的轨道上来,最终完成电视图像传播、制作、营销、管理根本上的革命性变化,维持与加强广电媒体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一、摆脱传统束缚,补充和提升项目资源。以点带面,加强辐射作用,补充现有业务短板,体现业务能力的提升、高效、敏捷、安全,先进技术的应用得到有效考验和认同,即“做更少的事,但做得更好”。
由珠海市委宣传部主办、珠海广播电视台承办的《和你在一起》大型儿童圆梦公益行动,联合云南怒江、林芝、广东阳江三地主流媒体,聚焦三地贫困留守儿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征集一万个心愿和梦想,帮他们圆梦。怒江、林芝、阳江三地是珠海对口扶贫地区,精准扶贫既要产业扶贫,又要智力扶贫,其中更重要的是关爱贫困地区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活动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寻找。由怒江、林芝、阳江三地电视台在当地寻找需要温暖帮助的孩子,收集他们的心愿。第二阶段:圆梦。把搜集到的心愿通过多种方式向社会宣传,制作心愿展示墙,发动爱心企业、个人对心愿进行认领及实现。活动特色在于引入季播概念。
项目的亮点在于通过全网舆情数据分析与汇聚,挖掘并整理出针对该项目全网最热新闻话题和话题评价,支持新闻发稿、栏目制作同步进行,帮助栏目实时掌握收视率、用户分布、用户情感、优化媒体投放,帮助节目找到更合拍的广告合作商,了解受众,精准定位人群,最终实现收入增加。
二、促进项目在互联网与生产网的内容融合。研究与分析项目的内容库,快速生产,快速,设立创意机制,提出共享所有资源,包括素材及播后节目,随时随地发送突发新闻,播后快速互联网,采编发一体化。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加注重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珠海这座经济急速发展的城市,深得各大名企和品牌的青睐,如何在消费者和商家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由珠海广播电视台举办的百姓生活娱乐类栏目《中奖请翻牌》大型活动,为老百姓提供实惠,送去福利,帮助企业扩大宣传,从而提高品牌影响力。节目采用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在演播室进行游戏互动的形式,三轮游戏分别为“珠海我最熟”“珠海我最强”“珠海我最美”及终极挑战赛。该项目与品牌商合作,使栏目与品牌对接,实现经营创收;吸引不同类型的品牌商进行广告及冠名合作,实现经营创收;配合栏目,做线上线下的商业活动,加深百姓对节目的认识;栏目取得一定影响力后,可以创建微信公众号或APP,提早在上面预告节目奖品,吸引观众;直播现场游戏,互动群众。
该项目优势在于贴近生活、贴近消费者、贴近品牌发展需求;注重节目的知识性和趣味性,了解百姓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渴望什么;普及各类地缘知识;为各类企业和商家提供市场窗口,为消费者和商家搭建沟通渠道。
三、实现数据价值的有效挖掘和体现。内容融合后的数据分析价值体现在促进业务运营的改造和优化,极大地提升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
2017年寻找珠海“最美社区热心人”电视评选活动,是基于市文明办“香洲好人”的衍生产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寻找珠海“最美社区热心人”电视评选活动以社区工作者、社区文体活动带头人、老有所为服务社区的热心居民为特定对象,挖掘一批热心社区、服务社区、奉献社区的社区热心人,挖掘一个个平凡而感动的人和事,弘扬“爱珠海、爱社区、爱他人、爱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弘扬奉献助人的志愿服务精神。后续进行了系列公益活动,组织获奖团体进行公益演出、进养老院、进贫困山区、帮扶独居老人及弱势群体等。该项目的下载量及关注度达到十万人次之多,通过融媒运作,将公益的力量放大。
该项目特点是通过数据形式人性化地展示社会生活温情的一面,以事迹与稿件征集、专题片拍摄、事迹展播、公众投票、颁奖仪式等活动内容为主体,从各个视角展现一幅幅人与人和谐共处、幸福生活的美好画卷。
四、抓好“中央厨房”,学做“私房菜”。再造融合生产业务流程,“中央厨房”概念提出多源汇聚,共平台生产、双向融合、编审一体、一稿多发、一机多工。将图视文三合一,最大化地集成文字编辑、图片编辑、视频编辑。倡导移动优先,移动端模块化生产工具,可满足指挥、采访、生产、直播等一系列业务需求,完成融合媒体业务流程再造这一项重要业务实践的第一步。
《天上掉馅饼》大型真人秀节目把演播厅设置在珠海大型购物广场内,实景拍摄、制作精良,带给观众全新的视听享受。节目组为嘉宾提供万元购物基金,以疯狂、过瘾的商场购物和紧张、刺激的演播室答题为电视观众送好运。节目集礼品丰厚、规则简单、互动性强、生活气息浓郁等特色于一身,关注百姓精神娱乐生活,传播健康时尚生活理念,倡导家庭理性消费。
该项目每天30分钟,以实况直播的方式吸引广大消费者参与介入,围绕项目的二微一网一端实时跟踪,在编播方式上融入“中央厨房”的集成概念,将新闻、娱乐、综艺多种形式综合为一,现场“备菜”,用足功夫。
关键词:大媒体产业 电信业 传媒业 产业融合 结构转型
大媒体产业概念的兴起与以新观点和新思想著称的《今日美国》专栏作家凯文·曼尼(Kevin Maney)的推动有关。“因为没有一个恰当的词汇可以涵盖横跨通信、信息、计算机和娱乐产业之间所发生的激动人心的一切”,所以,他才称呼这个产业为“大媒体”。[1]他认为:“跨越通信、信息和娱乐业的公司一不留神就遇到了产业融合。这次产业转型早在1993年就已经开始。……人们推想电视业、电话业、计算机业和内容产业将会融合为一种技术,一个产业。”[2]
大媒体产业虽然在我国还是一种产业发展趋势,尚未发展为成熟的产业形态,但是根据当前的发展现状可以预计,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对我国电信业、传媒业以及其他相关产业产生重要的影响。虽然大媒体产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影响是多方面,但是由于大媒体产业的形成与电信业、传媒业之间的产业融合密切相关,所以其对电信业和传媒业的影响尤为深刻。
推进传媒业产业结构向新的均衡演进大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其未来整个产业的形成,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传媒业的发展和转型,所以其对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虽然中国目前还没有一部法律从整体意义上推动和明确大媒体产业的发展,但是这种产业融合的趋势已经是势不可挡。产业融合的趋势仿佛是一阵洪流,正在冲击着产业分立时代所形成的各种壁垒和限制。产业融合的趋势正在为新产业形态的诞生寻找新的突破口,来为其发展铺平前进的道路。同时大媒体产业的发展趋势还为产业发展创造了新的环境。在日益全球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上,产业融合正在促使产业管制者和企业经营者适应新的变化,做出新的调整。
借鉴国外大媒体产业发展现状并研究我国大媒体发展趋势,我认为,大媒体产业将对我国传媒业产生如下影响:
1.管制体制从单一产业管制走向融合产业管制
随着传播体制的变化,传媒业的管制将逐步从单一的产业管制走向融合的产业管制,并使得整个管制体制的运作更为理性和透明。当前,美国已对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电视网实行三网统一的管制体制,这三种信息传播网络都已纳入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统一管制范围。
从长远的发展趋势来看,在传媒业整体管制思路的调整是必然的。不过我国对于传媒业管制体制的演进采取了比较慎重的变革路线。大媒体产业的发展则将进一步促进我国传媒业管制体制的调整和改革。而美国信息传播产业管制体制的变化就深刻体现和回应了融合的必然要求。
2.传媒产业结构从旧均衡走向新均衡,产业融合促进产业变革
从宏观角度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是世界范围内长期确定的发展趋势之一。从1978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程一直在进行。近年来,我国传媒业在产业结构方面还存着企业数量多、产业结构失调、经济效益不高的弊端。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均衡的打破就是一种产业结构的演进。创新就是企业家把从未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创新的结果实际上是一种产业突变。”[3]原有产业结构均衡已经被打破,新的产业结构均衡正在形成过程之中。从旧均衡到新均衡,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大媒体产业的兴起则可从根本上对我国传媒业原有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于传媒业的产业结构来说,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和改变。
3.传播方式从分离方式向融合方式演变,媒介融合趋势得到进一步加强
经历了信息大爆炸洗礼的美国已经感受到了融合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近二十年来,产业预言家们一直在预言数字技术融合时代的到来。但是这在以前一直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已。由于更快的芯片、更宽的带宽和更为通用的互联网标准的出现,技术正在迅速地融合。”[4]在我国,当前,深入开展三网融合政策和管理方式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已是政府部门一项重要的工作。可见,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网络融合将成为进一步促进当前各种传播方式走向融合的重要途径。
从历史角度来看,传播方式发展的趋势将更加人性化地体现人的融合传播需求,进一步摆脱传统的相互独立传播技术和单一静态传播方式的局限,进入大媒体时代传播方式融合发展的新阶段。而传播方式的融合必然导致媒介融合程度的提高。
4.传播内容呈现大融合和小众化的特征
当前,传播内容的发展存在两种鲜明的趋势:一种是随着传播媒介融合而生成的传播内容的大融合趋势,一种是随着传播主体日益细分而形成的传播内容的小众化趋势。如互联网的扁平式开放性结构,使得网络容纳了更多数量和类型的传播内容,这客观上使得传播内容呈现出更加小众化的发展趋势。总体来说,这两种趋势同时存在,又相互交叉渗透。
从大媒体产业发展的趋势来看,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传播内容的选择性没有因为大媒体企业的存在而从总体上变得缺乏多元性,而是通过其他主体对传播内容的创造而从客观上提高了其多元性和丰富性。
5.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多重性
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角色在大媒体时代是多重和复合的。新的传播世界中,传播角色的交叉和互换几乎可以同时进行。这种大媒体产业的传播环境为传播过程中的各种主体提供了空前自由的传播空间。这对于信息的传播、人际的沟通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
博客和维客现象兴起就体现了这一点。对于博客现象,人们就从这个现象背后看到了新的传播环境、传播方式对社会生活的巨大影响。博客现象使得“出版人与社会公众间的分界线消失了。这一切为大众传媒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真正属于大众的媒体诞生了”。[5]博客现象的兴起为满足个人传播需求提供了新的更为宽容的传播方式。
塑造电信业开放型的产业结构
从产业发展趋势来看,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需要,同时也是市场融合和服务融合的一种客观反映。电信业和传媒业在各个层面的融合推动了整个产业融合的实现。市场需求来自于电信服务和传媒服务的消费者,而消费者的服务需求则是产业融合现象之所以发生的基础出发点。正是这个需求的原动力最终推动了并保证了技术融合乃至产业融合的实现。
世界电信业在近20余年,尤其是近10年以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显得越来越举足轻重。它已从一个社会基础设施的角色转变成为社会提供服务共享平台的角色。在这个基础之上,其对于产业融合的吸引力和推动力都明显增加。正是基于这个意义,电信业和传媒业的产业融合才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简而言之,大媒体产业的形成,将重新塑造电信业的产业角色,并使其产业位置更加前移,更加贴近终端消费者。
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传统媒体不得不加快自己前进的步伐,开始与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相互融合,这种多元化媒介相融合是目前媒介发展的整体趋势。这种媒介相融合的优势是多功能、一体化。在信息量强大的今天,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接受来自不同媒介的讯息,而不再受传统媒介单一性的制约。此外,人们接收讯息不仅有即时性,还具有选择性。传统媒介的可看性较为单一,媒介相融合后,视频、图片、音频、文本等多元化的信息方式可供受众选择,并且增添了接收讯息的趣味性。此外,受众也可参与到节目中去,这种互动性也是传统媒体没有的。媒介的相互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单一性格局,并且也增强了传播的时效性和可看性,使传播效能更加优化。媒介融合的趋势不仅对人们的生活有了新的改变和影响,同时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是和中国电视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的,也可以说它是伴随着中国电视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媒介融合的趋势,不仅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挑战,也给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对于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我们应以全新的视角来考量怎样去迎合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并重新思考本专业的发展、教学模式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和新的定位。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时代逐步取代传统的思维方式,它让人们在思想观念上也在逐步发生变化,从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转变。媒介融合的发展一方面为媒体的发展形成了外部条件,另一方面也为培养新型的媒体人提供了无限鲜活丰富的内容。这些条件的变化促进了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需要不断的优化。当然这种优化的实现,最终还要在播音主持的人才培养上起作用。具体来说,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传统媒介的制式,传统的更新,使传播方式更加多样化,传播更具即时性,传播媒介更多,从而呈现出传播人员职业化、受众需求多元化、传播技术数字化、媒体运作市场化、沟通方式更加平民化和具有时效性等等。这一切又使得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实践教学等都要进行重新思考。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信息来源更加地丰富,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大,传播的速度也在加快,节目多元化呈现,播放方式也在增多,与受众的交流更加敏捷,这也就导致媒体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伴随着大的环境和条件,播音主持专业的发展以及播音主持人才的培养都在媒介融合这一趋势下发生着变化。
二、媒介融合趋势下对播音主持人才的新要求
媒介融合的趋势使传播过程中信息受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更加频繁了,因此受众在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从被动变得更为主动,也让受众有了更多可以表达自己的权力。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络的普遍,这些新媒体盛行,使得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单一性日益显著,目前许多传统媒体的节目开始改变以往的节目形态,与新媒体结合,增加了节目的可看元素和受众的互动性,创新模式,从而保证收视或收听率。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对于主持人的能力及素质的要求则更加严苛,播音主持的人才应不断加强和提升自己的能力及素养,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发展。首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在媒介相融合的趋势下,信息的公开性和即时性是传统媒介无法企及的,因此作为播音员或主持人,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政治素养。因此不可随意传播不好的言论和不好的行为举止。手机媒体的盛行,使得自媒体成为一种趋势,而这也就成就了普通受众成为信息的制造者和参与者,因此在信息公开化的今天,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有着喉舌作用的播音员和主持人是要能够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准确传播给受众,并让受众感受到和谐社会的正能量和美好。而这些都是以播音员、主持人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基础的。同时播音员、主持人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还应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面对各种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适应不同类型舞台的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等。其次,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播音员和主持人必须增强专业素养才能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媒体,主持人、播音员在节目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其对整个节目的掌控和引导,因此,这就要求主持人不但要有专业化的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知识面和舞台经验。比如著名节目主持人汪涵,他在主持《我是歌手3》节目时,当中出现了一个突发性状况,主持人凭借稳定的心态和台风,用具有朴实且理性的语言化解了尴尬的局面,这代表着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主持经验,更重要的是稳定的心态、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主持人是以通俗的语言为广大受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以及对节目本身的感同身受,才能体现出主持人的专业性以及驾驭节目的能力。在信息高速化的现在,节目、受众对于主持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也给主持人带来了更多的挑战。播音员、主持人专业化的程度也代表了其是否职业化的体现。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播技术越先进,规范化要求就越高;产业化的媒体管理方式以及媒体的市场化,也同样要求规范化。因此,规范化就决定了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规范化要求越高,播音员、主持人的职业化要求也就越高。只有在保证专业水平的基础上达到职业化,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传媒领域中取得一席之地。当然,规范性的要求也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作为一个新闻媒体的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语言的规范化等等。最后,播音主持人才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个性素质。媒介融合使得节目的可看性增强,受众的参与和互动性也增强,因此,这也就需要主持人不能墨守陈规,要创新主持模式。这也就要求播音主持人才要有个性化的主持和播报的风格。只有提升自身的个性魅力,才能更好地为节目服务并被受众接受和认可。因此,在媒介融合的趋势下,主持人的个性素质也要不断地加强。
三、媒介融合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新策略
在媒体融合趋势下,节目的风格和形式也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对播音主持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思考。首先,可借助新媒体,将新媒体融入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中去。媒介相互融合后,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信息的元素更加丰富了,能够以新媒体为平台有效地实施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让学生自成媒体,也做信息的主动创造者。现如今,已经有一些广播、电视节目开始借助新媒体平台来增加节目的可看性和互动性。比如借助网络、手机客户端等和受众进行即时的互动交流。其次,加强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实践性。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且这种实践要与时俱进,打破传统实践教学的单一性,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媒介融合后节目的丰富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学习到在不断发展的媒介中节目的创新更需要主持人的能力的不断提升。播音主持专业要尽可能健全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和环境,以使学生在实践中对自身能力以及专业得到锻炼。因此,加强实践训练,是在媒介融合趋势下播音主持专业教学的有效方式。最后,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或主持人,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水准,也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所以这就要求在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注重不同学科间的融合,根据不同的教学资源进行课程间的教学融合。比如将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写作、文化创意等相关专业的课程与播音主持专业融合在一起,加大新闻采访、摄影摄像、新闻写作等与新媒体息息相关的课程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本专业的相关课程,也学习到更加多元化的知识,并锻炼其实践技能。不仅做到“采、编、播”一体化,更要做到有丰富的知识面和底蕴,从而使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够适应竞争激烈的媒体行业。使其成为“一专多能”的人才,来应对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下对于人才的需求。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