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意义范文第1篇

第二作者:富妤媛,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101

第三作者:周荃,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社会工作101

一、导言

我们国家三十年的历程中,我国社会发展迅速,一些新的观念和行为冲击着原有的习惯、行为、意识形态。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浪潮中,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冲击,产生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西方消费主义作为其中一种价值取向和日常实践开始在我国传播和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消费主义倾向在我国扩散和传播。以往的研究大多没有将消费主义和消费主义倾向进行很好的区分,本次研究,对消费主义倾向进行了界定,以此来突出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特征。生活在社会中的个人,无可避免的要受到这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影响。本次调查研究,我们选取大学生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翻阅了相关论文和文献,提出了四个假设,利用问卷调查,研究大学生的消费主义倾向情况。

二、 假设

研究假设之一:大学生的消费主义倾向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从调查得知,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在总体赋分方面差异性不明显,差异较大(差异分值在0.3分以上的题目)的题目有“我经常逛街但是不买东西,或者经常在网上浏览商品,但是只收藏不买”、“人生应该先追求物质享受,然后再去追求精神生活”、“我经常在买东西的时候很喜欢,但买完之后对该商品又没有多大兴趣了”、“购物能带给人快乐和幸福”共计四题。在这四个题目中,女性大学生的均值较之男大学生而言更低,表明在这几个问题上,女性大学生具有更高的消费主义倾向。

研究假设之二:独生子女的消费主义倾向更明显。

从调查得知,独生子女在绝大多数问题中赋分较低,差距较为明显(每道题目的对比差异在0.3以上)表现出他们具有更高的消费主义倾向。仅仅在“有的父母以著名的品牌的名字给他们的孩子命名,比如“阿玛尼”、“范思哲”等”这道题目中,独生子女表现出更高的消费主义倾向。

这道问题的差异,究其原因,是题目设计上的缺陷。在设计题目的过程中,我们小组没有很好的考虑这一道题目。对于命名这一特殊情景,体现出的是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对于自身“自我形象构建”方面的侧重不同,独生子女体比起非独生子女更加注重独立构建自己的自我形象,体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而非独生子女在长期的家庭生活中,因为有亲生兄弟姐妹的关系,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较少出现这种排斥外部的“独立构建”意识。简而言之,这道题目上面出现偏差的原因并不是对比双方在消费主义倾向上的差异(即不是对于用商品名称对孩子进行命名的行为的态度差异),而是双方本身对于“命名”这一行为本身的倾向偏差,导致了最终的单道题目呈现出和其他题目不同的结果。

三、分析与结论

首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提到,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这种基本的需求具有普遍性。

需求是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动力,人内部的不平衡产生需要,需要成为动力,指导人进行社会活动,而消费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深深受到需要的影响。需要分为真实的需要和虚假的需要,马尔库塞就指出,当代的消费主义,其实质是通过一套资本主义的运作体系,来从外界创造许多“虚假的需要”,诱使消费者去购买商品。

在当代中国,基本实现小康社会的基本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已经满足了生理上的需求和安全上的需求,所以大学生现在所追求的是情感和归属的需求以及尊重的需求。

大学生的消费情况也正好体现了这一点,出去必要的生存性的消费需求,大学生也开始追求满足其尊重的需求的消费。尤其是受广告以及他人的影响,消费者往往会认为通过相对贵重奢侈的消费,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而仅仅是满足温饱的、低廉的消费则是被人鄙视的象征。

同样,这种影响是针对每一个大学生的,并没有因为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从“我经常逛街但是不买东西,或者经常在网上浏览商品,但是只收藏不买”、“人生应该先追求物质享受,然后再去追求精神生活”、“我经常在买东西的时候很喜欢,但买完之后对该商品又没有多大兴趣了”、“购物能带给人快乐和幸福”我们能看到,女生的消费主义倾向在这几道题目上,呈现出比男生要高的现象。这符合了我们研究的维度中,“过度追求即时满足消费”和“对物的过度占有”这两条,即女性表现出更多的冲动满足型消费和占有的欲望。

女性体现出更多的占有欲望,是因为她们自身的自我认同构成侧重不同于男生而形成的,社会角色的形成,具有多方面的构成要素,是个人和社会共同构建起来的。个人通过行为去构建符合心目中自己形象的角色,社会通过规范、文化和价值观念等又影响着个人社会角色的构建,将社会角色构限定在一个范围框架内。

消费作为一种行为,本身就是构建自我形象的一个手段,以购买的商品作为自己角色的延伸,以商品作为自身角色含义的扩充。能够在外表上丰富个人的商品,最典型的就属于衣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女性较之男性更加喜欢逛街,更容易陷入“只看不买”的“占有想象”。

中国因计划生育政策,催生出了一大批的独生子女。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独生子女家庭相对于双生甚至多生的家庭而言,具有更加的特殊性。

首先,是应为孩子的唯一性。孩子是家中唯一一个孩子,受到包括奶奶、爷爷、外公、外婆以及父母的全部疼爱。可以说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更容易养成以自己为中心,满足自己需求而忽略其他的性格。

从外部条件来说,独生子女相比较非独,能够占有家庭更多的资源,受到的关照和注视也比非独要多少许多。独生子女在消费动机上和非独生子女不同。在这里,我们参考了姚立/黄甲寅/程为民的《城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心理比较研究》i的观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消费内驱力差异较大,独生子女更多表现出“体现自我的动机。”但是都具有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目标的购买动机,即传统的求实动机。但是同时,也发现在另一些方面,双方差异不明显。

在外部环境的刺激之下,如广告和他人的消费导向,独生子女形成的消费主义倾向就更为明显。上文中,我们也提出这么一个现象,独生子女对于自身的角色构建,更加体现出“自己”的特点而非是家人,这就作证了为什么朋辈群体为何更多的作为他们的参照群体,而非首属群体。独生子女的消费主义倾向性更强,其对品牌的意识概念以及对奢侈消费、过度消费、攀比消费的接受度更加高,也是朋辈群体内部相比较带来的结果。

现实中对于独生子女消费的相关研究还有很多,本文不再一一阐述观点,只希望通过这次研究调查,能给予我们一些对大学生消费和消费主义倾向的启发和思考。(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青年研究》2 0 0 0 年第1 期《城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心理比较研究》姚立、黄甲寅、程为民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意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 教育 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整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消费是整个社会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既是特殊消费的群体,又是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因此,其消费观念及行为对自身及社会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广大在校大学生受社会环境、不同观念、家庭条件的影响,其消费内容、结构、方式都出现了很多新特点,同时也暴露出一些深刻的问题。为避免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偏差出现和不良消费行为产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消费行为,对于社会和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大学生消费的新特点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现状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对个人来说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影响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与完善密切相关。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无计划超前消费

消费的基本原则是合理分配开支,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于家庭,也有一部分学生通过打工赚取生活费、学费。但是对于刚刚拥有消费自,脱离父母管理帮助的大学生而言,面对一次性获取大量可以自由支配的钱,许多大学生不会去制定消费计划,而是冲动消费,在生活费刚刚拿到手时便盲目使用,而期末或月末时生活费紧缺,不得不靠借钱或是再次向家长要钱来支撑之后的生活。

大学生思想超前,消费也选择超前方式,一些适合于一定经济基础的消费方式如:银行贷款,分期付款,信用卡透支等新的支付方式已成为大学生消费的重要选择。忽略自己的还款能力,只盲目消费。大学生以学习为主,即使有些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打工挣钱,这些钱也并不能成为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经济支撑,所以大学生不合理无计划的超前消费,最终还是由家庭负担还款任务,这无疑为家庭经济带来了一定压力。有些家庭经济条件本身就不高的大学生,为了还款甚至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2.盲目攀比造成浪费

大学生思想前卫,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敢于创新,有着独特的时尚观念。但是有些大学生为了追求时尚、盲目消费,甚至为了追求时尚不顾自身现实状况,四处借债用于名牌服饰穿着、手机更新、电脑换代、吃请应酬和恋爱花费上。

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父母宠溺,在外面也无法忍受一点苦累,所以为了自身享受,认为父母付出是必要的,无视奢侈浪费,只追求生活上的享受。不考虑家庭状况,盲目与他人攀比,比衣服比鞋子,比手机比电脑,比吃比喝,就是不比学习。还有些大学生,家境不是很好,但是怕被人看不起,因此总是与人攀比消费。久而久之,追求时尚、盲目攀比必定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最终成为阻碍大学生发展的重要障碍。

3.消费结构不合理

大学生合理的消费应当是以基本生活和学习消费为主,兼顾休闲、人际等其他消费。如今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消费的内容多种多样,大学生的消费也日趋多样化。除了正常生活费用(必要的吃,喝,住,行,穿)外,还怎加了许多新的消费项目,包括通讯费用,旅游费用,恋爱费用,交际费用,娱乐(网吧,KTV等)费用等。大学生各种不必要的支出越来越多,逐渐超过必须生活费,尤其有些不必要的支出不仅不利于学生发展,还会阻碍学生发展,带出不良风气,影响校风。

二、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探讨

当代大学生出现上述不良消费倾向受到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因素的影响。掌握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原因是找出相应的对策的重要前提。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处于半社会化状态,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大学生消费行为受到社会风气影响,同时大学生与社会中其他群体交往,共同生存,因此也受到其他群体的影响。

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观存在各种偏差,包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受这些思想影响,大学生难免会有错误的消费观念和不良的消费行为。受拜金主义影响,有些大学生会产生金钱至上的思想,认为通过金钱,通过消费水平可以把人分出高低档次,为了表现自己高人一等,导致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情况屡次发生。受享乐主义影响,大学生无计划消费,只顾眼前享受不计后果,不考虑家庭承受能力。

2.家庭消费观念的影响。家庭的消费观念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就如灯塔般,指引着大学生消费观念和行为。由于经济状况较好,很多家长本身消费观念就有错误。有些家长本身就会有攀比消费的行为,那么在大学生自己支配生活费时就会有攀比的陋习;有些家长本身就是享乐主义,生活上又奢侈浪费,那么大学生看惯了便学会了,自己消费时也不会有顾虑。如今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娇生惯养,总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大多数家长本身经历过穷苦,不愿孩子经历,总想把最好的都给孩子,因此很少对孩子进行消费教育,忽略了对孩子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大学生在自己管理生活费,独立消费过程中,因为不良消费行为导致的财政赤字,许多家长不仅不教育纠正,还会积极帮助填补赤字。由此观之,家庭消费教育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有重要影响。

3.当代大学生是随着我国大众传媒事业的飞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因身处高校,接触传媒的渠道比较通畅。大学生作为消费的主体,难以避免的会成为商家的目标。为了刺激大学生消费,商家针对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宣传广告,通过明星效应,利用明星号召力宣传,或是电视电影及演出广告植入等。大学生每天看到各种宣传,容易冲动购买,往往很难拒绝诱惑。

三、对大学生消费教育的建议

为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不良的消费行为,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要改善社会整体的消费观念,建立积极的良好的消费文化市场。国家相关部门重视对社会上不良消费场所的监管控制,在必要的情况下采取强制措施取缔不良消费场所。重视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节约教育,在提高全民节约意识的前提下,帮助大学生改变奢侈浪费的不良行为。通过各种宣传教育,改变全民消费观念,使大多数人能意识到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的弊端并自觉避免,为大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做出正确的示范。

其次,家长应该教导大学生正确的理财观念,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指导大学生独立规划一笔生活费用,并帮助大学生按预期规划使用这笔生活费用,从而是大学生在独立消费过程中有计划的消费。家长应该改变对孩子溺爱的习惯,不要对孩子的一切需要无条件给予,要通过语言告知大学生,要勤俭节约,不能奢侈浪费,并且要让大学生了解生活的不易,不要盲目消费,并且经常向大学生询问近期消费计划,支出情况,给出合理的建议。家长不要通过金钱刺激诱导大学生实现某些目标,更不要以金钱代替对大学生的关心,金钱不会使大学生有更好的发展,只要满足基本生活学习的需要,其他多余的支出只会让大学生迷失,产生不良消费行为。

在学校方面,学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调查研究,通过对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准确了解,科学的,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消费教育,使传授给大学生的消费知识能够切实有效。学校要在准确掌握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前提下,重视对大学生的消费教育。

(一)树立正确价值观,消费观的教育

高校教育要重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通过对大学生科学系统的消费教育,道德教育,使大学生避免拜金主义与享乐主义侵入思想,让其了解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中华美德,从而促使大学生自觉抵触不良思想,克服不良消费行为;另外,高校还应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

(二)理财知识教育

大学生无计划的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理财知识,无法正确规划自己的开支。有些家庭,家长本身缺乏理财能力,更无法授予大学生理财知识,一次高校要重视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弥补大学生理财知识漏洞。通过向大学生传授理财知识,使大学生能够有计划的消费,避免盲目浪费,出现财政赤字等问题。高校可以以讲座的方式定期向大学生传授理财知识,也可以开展相关课程,长期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

综上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观、消费行为是对大学生生活风貌的集中体现,大学生消费观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因此,关于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的研究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培养正确的消费行为,对于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及社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冰.浅析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10

[2]韩慧娟.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探析[J].教育探索,2010

[3]何艳.大学生不良消费心理成因与对策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08

[4]甘再清、王静梅. 当代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及其对策初探[J].消费导刊,2008

[5]杨丽艳.高校大学生不良消费的原因及对策探析[J].商业现代化,2008

[6]李素云.大学生不良消费现状及消费道德之重构[J].商业现代化,2007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意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学生;恋爱消费;恋爱消费观;伦理审视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9-0052-04

一、恋爱消费的内涵

爱情作为一个伦理范畴,历代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对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并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其中恩格斯指出,爱情是 “人们彼此之间以相互倾慕为基础的关系”[1]。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恋爱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是男女两性间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两性之间自由发生的、专一的、真挚的情感。恋爱这种社会关系不是凭空产生的,建立和维系恋爱关系不但需要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同时也无法离开物质基础的支撑。所谓恋爱消费,是指因发展和维系恋爱关系及在恋爱的过程中为满足双方恋爱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而产生的消费,简言之,即因恋爱而产生的消费。恋爱消费主要指物质方面的消费,它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在恋人中几乎无法避免,如:情侣之间的通讯费,吃饭、购物(生日和节日礼物)、外出旅游等方面所产生的费用。

而“人的消费活动绝不是单个人的私事,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环节,作为社会文化构成的一种现象,本质上是社会性的。”[2]根据人具有的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消费亦分为两种基本的类型,即 “基于需要的消费”和“基于欲望的消费”。“基于需要的消费”是指人为了满足正常的生理需要而产生的消费,它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具有不证自明的正当性;而“基于欲望的消费”是为了满足人的某些心理需求,如:张扬个性、证明自我、取悦于人等,是一种高于“基于需要的消费”的消费。恋爱消费无疑是一种“基于欲望的消费”,更多是为了满足人情感需求,因此就需要我们从恋爱消费的具体实际来寻求其合理性。

二、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问题的伦理分析

大学生生理基本成熟,心理也日趋成熟,这些决定了大学生对于情感需求强烈,因而谈及爱情,涉足恋爱是自然的。当代大学生崇尚时尚、追求时髦、渴望浪漫,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比较高,而同时又缺乏对恋爱的理性认识。自高校扩招以来,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迅速攀升至2 000多万,成为当今社会最庞大的消费群体之一。而随着大学校园恋爱现象愈演愈烈,恋爱消费也成为大学生日常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笔者通过对衡阳市几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恋爱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和个案的剖析,力求客观反映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的现状及其所折射出的恋爱消费观,以期能帮助大学生能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

(一)大学生恋爱消费现状

1.恋爱消费的来源

根据笔者对衡阳市几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恋爱消费来源进行的问卷调查,42%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全部依靠父母,9%把在校获得的奖学金作为生活费的一部分,48%的人有部分靠自己兼职和勤工俭学等方式获取额外收入。而在对50位大学生恋爱消费状况所做的采访中,有 4位大学生含蓄地表示家里会额外特别提供,有43位表示是省吃俭用从生活费中省出来的,只有3位回答是兼职或者用奖学金来支付恋爱所需的费用。《中国青年研究》的调查也显示,大学生的爱情支出,除了极少数的同学靠自己出外打工或勤工俭学而补贴外, 92.7% 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的生活费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由此可见, 真正为恋爱消费买单的人,其实是他们的父母,所谓“儿女恋爱,父母买单”。

2.恋爱消费的用途

在问卷调查中,44%的学生表示每月恋爱消费在200元以下,35%的学生恋爱消费为300-500元,17%的学生在500-800元,另有4%的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在800元以上,

个别学生每月的恋爱消费突破了1 000元。在对于“谈恋爱的支出主要是用在什么方面”的回答,有47%的学生选择了饮食支出,43%的大学生选择了逛街、看电影等娱乐活动,24%选择了通讯费用,16%选择礼物消费, 16%选择了旅游消费,只有14%选择了学习和共同发展性支出,并且有68%的学生表示在恋爱消费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消费压力,其中男生占到了80%左右。尤其是每逢节日,90%的男生和80%左右的女生都感觉恋爱消费有明显增加。36%的学生都表示节日的平均消费为100-300元,16%的学生表示在 300-500元之间,还有约5%表示超过了500元,节日恋爱消费在100元以下的为43%。在消费的比例上,33.6%是用于吃饭,28.9%用于话费,19.5%用于购物,14.8%用于外出游玩,并且,在大大小小的各种节日中,基本上都要特别支出很大一笔,用于节日的制造气氛[3]。

3.恋爱消费观念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80%以上的大学生在恋爱消费时都不同程度地感受到了恋爱消费的压力。面对消费压力,大部分学生感到无可奈何,尤其是男生,32%的男生表示有时为了面子不得不消费,32%表示感情敌不过现实的无奈,虽不愿意也只有咬牙坚持,只有16%的男生表示为了感情不应该计较金钱。而女生相比而言更加缺乏理性,44%女生表示为了感情不应该计较金钱,分别只有8%和16%的女生表示是为了面子和由于现实的无奈。80%的男生表示,若对方喜欢的物品相对自己的支付能力偏贵,宁可克扣自己,也要为满足恋人的心愿。

(二)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问题的伦理分析

恋爱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感受。大学生已经进入恋爱季节,花前月下本无可厚非,但当前大学生恋爱消费中的种种误区,不仅玷污爱情的美好,也给身心发展带来了巨大危害。从调查问卷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在大学生恋爱消费中存在不少问题。 1.过分追求形式浪漫,导致恋爱中的消费主义倾向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段,与时尚的亲密接触,让大学生企图用最新潮的方式来诠释浪漫。他们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社会的认识还处于一个朦胧的阶段,社会上流行的恋爱观和消费观对他们的负面影响不可小视。荧屏、小说、网络所演绎的爱情故事使大学生眼花缭乱,难辨是非,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消费模式。盲目的从众、爱慕虚荣的攀比、充“面子”的慷慨、展现魅力的“赶潮”等观念在大学生的恋爱消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思想上和心理上的不成熟,让很多的大学生对爱情的理解仅停留在用金钱追求浪漫的层次上,缺少一份对待现实理性的思考和清醒的认识。从调查中不难看出,恋爱中的大学生,理性消费的求实心理也被淹没在节日的浪漫氛围中。浪漫成为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过度追求的主题词,金钱则是为浪漫“保驾护航”不可或缺的物质保障,甚至有人喊出了“浪漫等于消费”的口号。在访谈中许多大学生坦言,恋爱再也不是免费的午餐了,爱情的浪漫氛围是需要以金钱做后盾来营造的,恋爱消费成为一种“省不得” 的消费。正如一个学生在访谈中所总结的一样:“要谈恋爱,先紧裤带”。

对形式浪漫的片面追求的偏执恋爱观,造就了大学生用金钱营造浪漫的畸形恋爱消费观,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沉重的负担。多数大学生无奈地承认,如今特别是在情人节、恋爱日等这些被符号化为爱情标签的日子里,巧克力、玫瑰花更是不可或缺的浪漫点缀。恋爱消费在目前大学生的开支中占很大份额,恋爱成本的日益高涨,让许多经济来源有限的大学生不得不为“爱”节衣缩食,不得不为“爱”频繁举债。这种片面追求浪漫的畸形恋爱消费观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片面强调感官享乐,催生恋爱消费中的享乐主义思想

在恋爱消费结构上看,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追逐休闲、娱乐、旅游等享受性消费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而用于学习用品与资料、参加辅导班等发展性消费的比重过低。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逐步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即硬性消费比值下降,软性消费比值上升。大学生的恋爱消费结构也呈现这一发展趋势。在访谈中有同学坦言:“他们没有对共同未来的打算,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心态享受着自由恋情。”在恋爱交往中,他们比较注重从情感中寻求快乐,责任意识淡薄,把爱看成是一起消费娱乐,一起享受浪漫。大肆挥霍金钱,肆意浪费物质与时间,以

追求物质和感官上的享受为恋爱唯一目的和乐趣的享乐主义思想在高校恋人当中有相当的比重。高校周边的咖啡馆、服装店、快餐店、酒吧、冰吧、歌厅、花店、饰品店林立,许多大学生情侣经常出双入对,成为那里的主要顾客,吃饭、零食、逛街、泡吧娱乐等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恋爱消费。正如一位大学教授总结的一样:“一群没有经济能力的人,养活了一大批人。” [4]

这种享乐主义的恋爱消费观使得他们的恋爱偏离正确的轨道,既缺乏坚实的基础,又没有发展前途。因为以吃喝玩乐为爱情根基,沉溺在金钱造就的浪漫中,将学业置之脑后的“享受型恋爱”,不仅影响大学生未来的事业和发展,也不可能经受考验,修成正果。

3.盲目重视面子攀比,促使虚荣消费心态不断膨胀

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在恋爱消费时都有炫耀的心理,或多或少地流露出攀比的心态。大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大部分的大学生没有尝过赚钱的辛苦,加上不成熟的虚荣心理,难免在恋爱消费时忽视自身实际,掉入“面子消费”的陷阱。大学生总是以社会最前卫的消费者自居,他们代表着潮流,引领着时尚,总希望用最新颖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独特的个性。在恋爱消费上他们追求新颖、时尚和潮流,渴望用最新潮的方式来装点自己的爱情。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和社会的联系日益广泛;同时,他们又缺乏真正的生活体验,造成对社会和现实生活的认识偏执而片面,缺乏理性的认识。这使他们无法明辨是非,难免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影响,加上虚荣心的诱使,造成某些大学生对恋爱消费观念理解的扭曲,在恋爱消费中盲目攀比。大学生徘徊在简单的校园里和复杂的社会当中,同时又缺乏理智的思考,造成他们思想观念有明显的相似性和局限性。表现在恋爱消费中就是以追求新颖的心态而随大流,以引领时尚的心态而盲目攀比。许多大学生在访谈中坦言:别人有的我要有,别人没有的我也要有,别人能做到的我能做到,别人不能做到的我也要能实现。很多男生“虚荣作怪假充慷慨”,认为别人为女朋友买的自己都得买,否则就不男人;女生更是比谁的男友送的鲜花多,送的礼物贵,她们往往认为可以通过有人送礼物来证明自己的魅力。

这种对时尚的病态渴求,让他们严重忽略了自身的实际,没有真正体验社会和生活的他们,以无所谓的心态挥霍着父母的血汗钱,给自己,同时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4.过度突出自我权利,导致道德责任的缺失

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大学生都有这样一种观点,就是认为恋爱消费是纯属两个人之间的事情,与他人无关。表面上看,大学生的恋爱消费是个人行为,但从更深的意义上说,他们的消费现状在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所以这种消费心理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来说,校园里的爱情高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5]。一方面,大学生恋爱消费基本来源于父母。高额恋爱消费让许多大学生不得不频繁地向父母伸手,爱情的浪漫让他们忽略为人子女的责任,忽略自己的家庭责任。另一方面,从人们消费品的来源到人们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无一能脱离他人、脱离社会,个人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和消费结果必然会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观在受到社会影响的同时,他们的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也对社会形成了负面作用。

三、加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

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受其恋爱观和消费观的共同支配。恋爱观和消费观都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特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都由人生观和价值观决定。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类生存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爱情观和消费观,有什么样的爱情观和消费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恋爱消费行为。“无节制、放纵、对享乐的过度沉溺首先会摧毁对于更高的事物的感受能力;意志和理智会被过度行为弄得疲惫不堪;然后感觉也会变得迟钝,最后甚至享受的功能也会丧失”[6]。大学生恋爱消费存在的各种问题反映出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失,严重影响了他们学习、生活,给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大学生今后的发展。只有正确人生价值观指导下的恋爱消费才能摆脱物欲追求的庸俗和无度,才能摆脱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错误恋爱消费观。我们必须改变对大学生恋爱“不提倡、不反对

”的漠视态度,正视恋爱消费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应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消费观,这就是恋爱要以感情为基础,以高尚的追求为目标,重精神,轻物质;物质消费要主要用于恋爱双方学习提升、事业发展而不是感官享乐;恋爱消费要量入为出,勤俭节约,充分考虑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伦理观的偏差,不但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和家庭的影响。因此,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一)高校加强教育

大学生恋爱消费观的偏失对校园道德建设带来不利后果。因此,高校应结合大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加强高校大学生恋爱观和消费观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恋爱消费观。

首先,大学生在恋爱消费中出现误区,主要是因为恋爱观产生了某些偏差。因此,高校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如:开设相关课程,讲座,组织学生讨论,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在共同的崇高生活理想基础之上的恋爱,能够给当事人双方带来愉悦和积极向上的力量,让双方能取长补短,相互影响,从而使每一个人的人格更加完善和崇高。其次,大学应该开展消费教育,要在大学生当中广泛宣传和提倡节俭的消费观,让大学生明确节俭消费观的真正内涵和重要意义。消费教育应该以消费伦理精神的培育为主导、以消费基本知识的传授和消费基本技能的培养为重点。要引导大学生树立节俭的、高尚的、科学的恋爱消费观,同时要开设理财课堂,对大学生进行理财教育,培养大学生经济独立的意识和理财能力。

(二)家庭强化引导

家庭不但是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经济来源,家庭也对大学生恋爱观和消费观的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家庭对大学生恋爱消费观的形成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子女进入大学,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完结。家长不仅仅要为子女的学业和正常消费提供资金,还应该对子女的消费情况有所掌握,及时纠正他们不当的消费行为并对其进行合理消费教育。由于我国家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加上我国教育资源紧张,在考试制度的压力下,家庭和整个社会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生的学业上,对孩子智商的重视多于对情商的重视,对于孩子学习以外的事情关注较少。应该让孩子了解家庭的收支状况、参与到家庭各项开支预算的活动中,让孩子切身体会到父母的负担,懂得父母的艰辛,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形成勤俭节约的消费观。

(三)社会倡导和谐消费文化

大学生正处于初步接触社会的阶段,其恋爱消费观的偏差也是对当今社会不良消费文化的折射。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不仅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努力,也是全社会的任务,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

首先,政府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宣传和倡导和谐的消费观念,鼓励人们健康消费。同时还应该利用税收的杠杆,通过增收高消费税、特殊商品消费税等来引导健康消费。其次,媒体应该正视自己的道德责任,纠正片面追求市场效益最大化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自己的宣传优势,在宣传优秀恋爱观、消费观的同时,还要让大众充分认识到西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腐朽思潮的危害,帮助大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

(四)大学生要提高自身修养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大学生正确消费伦理观的构建成功与否其关键还在于大学生自身。

首先,大学生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自我提升上,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其次,大学生应加强对理论的学习,尤其要学习的爱情观和消费观,为自己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三,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勤劳、朴实、节俭的传统美德,反对骄奢逸之风。马列主义是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最后,大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的消费责任意识,自觉抵制不健康消费观念。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自觉抵制住外面物质世界的诱惑,才能在这个市场经济的社会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

总之,要帮助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合理的恋爱消费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形成合力,需要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王泽应.消费道德的本质和类型[j].消费经济,1996,(6).

[3]陶亚文. 当今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研究分析[j]. 现代商业(广角),2008,(2).

[4]http://hb.qq.com/a/20080903/000414.htm.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从众消费

1问题的提出

《有闲阶级论》的作者凡伯伦首先发现有闲阶级和炫耀性消费现象,进而提出“炫耀性消费理论”。凡伯伦定义有闲阶级是指杜绝一切具有实际价值的工作的上层阶级。他认为,财富是社会荣誉、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的基础。炫耀财富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炫耀性休闲和炫耀性消费。而炫耀性消费是指超出人们基本生存的消费,核心在于炫耀行为,本质上是浪费、竞争和歧视。消费观念是指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问题的总的态度和看法。此观念一方面是社会经济现实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社会经济,并支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从而影响人和社会的自身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环境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作为特殊消费群体,见证了社会发展与转型。正如弗里德曼所说,消费是认同的行为和符号。大学生消费观念不仅推动大学生正确价值观人生观形成,还影响社会多个领域的健康与进步。

2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

2.1超前的消费观念

人的消费行为被区分为有需求的消费和有欲望的消费。这两种消费有根本性的原则区别。但随着社会不断市场化,伴随着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意义与目的发生了变化。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层次逐步上升到自我实现的需求层次。消费不仅是满足生理基本需求,还更强调表现个性自我,紧跟时代潮流。潮流正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决策之一。炫耀性消费商品,从商品的档次来提升自我的社会地位或价值。例如苹果手机,每年的会都引起一群追逐消费的人群。水货也因为市场供不应求而提升手机价格。而大学生中会以提前拥有一部苹果新的手机,而显示出与他人不同伦比的社会地位,显示出紧跟时代潮流和高级品位的消费,即把消费数额作为衡量身份的重要指标。部分大学生把高水平的物质消费目标当做人生的终极目标,以至于千方百计不择手段地满足自己的消费意愿。例如为了买高档产品不惜卖肾等行为,为了新品手机每月借贷,使自己成为物的奴隶。

2.2短暂的消费过程

消费主义倡导的“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现代生产生活方式,大量消费引起的人类欲望超过地球生态系统能承受的限度。特别是“一次性”消费方式,“看中就买,过时就丢”,使得大学生消费观念中的节俭美德等同于寒酸小气。短暂的消费过程不仅是对个人自身的浪费行为,而且是对地球生态圈的破坏和社会不可持续发展。

2.3迷失的消费伦理

在大学校园中,物质消费逐渐成为大学生们攀比的内容。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消费者正视自身的消费意识和能力,不盲目从众。大学生们崇尚物质消费忽视精神层面需求,使个人内在精神价值缺失,缺乏信仰和动力。当代大学生认为消费是个人行为与他人及社会都无关,实际上一定的消费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对家庭、社会乃至道德层次方面都有些许影响。正确科学的消费伦理需要重新树立。

3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

3.1享乐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大部分人都拥有手机、电脑、MP3等电子产品,有的宿舍还一起合买洗衣机、冰箱、饮水机等,这样的消费对于一般的家庭有一定负担,对于贫困家庭则负担更重。部分大学生则追求品牌享受,以享乐主义为先导,没有理性考虑自身消费能力和消费心理,盲目享乐让个人承受更多经济负担。随着西方消费主义的影响,社会市场化,大学生群体也日益形成月光族和有钱就花的现象,如近几年流行的美容消费,微整形,说走就走的旅行,电影热,人情聚会等等,大学生享乐消费现象日益严重。

3.2从众消费

从众消费是指大学生在消费过程中缺乏计划性,盲目跟从群体大众进行消费,有时会购买自己实际并不需要的。大众传媒通过电视广播对大学生的消费产生影响等,例如很多大学生不考虑经济条件和实际需求,受到大众媒体的广告宣传而进行盲目消费,没有考虑到商品是否具有合适性和合理性。大学生的同辈群体也有一定的影响。大学生从高中来到大学,尝试独立自主,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人生中最渴望被同辈群体接纳的时期。参照群体的价值观来进行自己消费,不考虑自己的精神内在需求如何,为了得到群体成员的认同感,而产生了“别人有的东西,我也要有”的一种心态。而商品成为了群体成员认同的一种符号,因为同辈群体中默认彼此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装扮或价值观,商品则成为同辈群体认同的“敲门砖”。

3.3攀比消费

大学生群体中攀比消费也较为明显。部分大学生以周围同学用上高档次商品作为参照,认为自己消费少就会被人看不起,心理上会有一种敏感攀比的心态。最近也逐渐出现了今天钱明天花的提前消费现象,正是由于没有对金钱做合理规划,盲目攀比消费,生活费存在超支现象。如今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淘宝天猫也逐渐开通借贷宝,蚂蚁花呗,白条等消费服务,大学生提前消费为了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盲目攀比则造成校园消费不正之风。

3.4炫耀消费

家庭条件较好的大学生存在炫耀消费的现象。网络上流行的“高富帅、白富美”等词汇也是炫耀消费表现之一。生活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穿名牌,正如凡伯伦所说,炫耀性消费成为传递财富多少的最有效手段。部分大学生试图用自身的品牌效应和档次来树立在同辈群体中形象和地位,认为名牌效应是身份的象征,从而忽略个人精神层面的追求。当代大学生需要多从思想修养和内在品质上多下功夫,以德服人,从精神修养上来获得认同。

4当代大学生消费问题产生的原因

4.1大众传媒的影响

人是社会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大众传媒是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手段,例如广播、电视、网络、报纸、书籍等,为社会成员理解和接受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社会环境条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大众传媒的日益发展,内容及形式的多样化给大学生带来导向及暗示作用。大学生群体在法律意义上是成年人,但从心理及思想层面来看,大多还不够成熟,思考问题有欠缺,自我价值判断有偏差,易受到大众传媒思想的影响。现代大众媒体多是传播物质文明,较少传播精神文明,大学生群体审美情趣低俗化。因此,享乐消费、炫耀消费、超前消费多受到大众传媒的影响。

4.2学校环境的影响

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承担着大学生社会化的环境条件,也是大学生继续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学校一方面承担传授各种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责任,另一方面也努力培养和树立学生的价值观念,使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全面发展。首先,校园里没有开设相关消费行为及心理方面的课程,或者是没有一门公共课来倡导消费理念并树立科学价值伦理。其次,大学校园里本来就充斥着娱乐文化,例如校园里开设的休闲吧,社团活动赞助,广告消费,促使着大学生进行消费活动。因长期的娱乐活动而丢弃学习任务,势必影响学习进度及基础,学习信心遭到打击,沉浸在混文凭的吃喝玩乐的享乐消费中。

4.3家庭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家庭消费观念不一样。家庭作为初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早期社会化乃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家长对孩子的消费观念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节俭的家庭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容易形成节俭消费的习惯。若家长花钱随心所欲,孩子也容易形成享乐消费的习惯。其次,家长出于补偿心理,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为了弥补家长早年奋斗的艰辛,让孩子轻松舒服。现在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家长的关爱关心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家长有时会溺爱孩子,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科学的消费观。最后,由于大学生多在外地读大学,家长为保证孩子吃好穿暖,在消费上也不会吝啬。

4.4同辈群体的影响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每一代人都有自身群体烙印。当代大学生作为90后,展示出强烈模仿意识、个性自我、展现自我及希望他人尊重的特征。在追求高端消费个性消费的过程中容易迷失方向,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念。其次很多大学生忽视对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容易误入消费浪潮中,盲目从众,没有进行合理化消费。同辈群体内部成员的价值观相互影响,大学生难以对个人消费进行科学判断。

5结论与建议

从传统社会商品使用价值消费到现代社会的符号消费,是一场深层次的文化转变,给当代大学生带来重大影响。大学生需要在价值取向上,完成一次根本性转变,不以追求物质财富的方式来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对精神世界的提高和内在修养的提升作为价值取向。只有精神文化修养得到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类超越于其他动物的品性,从精神上走向成熟,有利于人全面发展。发展个性消费、宣传适度消费、倡导消费文明等不仅反映中国在现代化过程中消费观念的更新,也反映了当今全球消费模式的变化。当代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有着自己的消费观念,不同于其他年代的群体。倡导适度消费,适当发展个性自我,引导大学生树立对社会负责的消费观,是对社会和人类发展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建华,赵志平.消费主义影响下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5):106-111.

[2]田波.大学生奢侈性消费刍议[J].中国商贸,2011(27):241-242.

[3]高中建,张英敏.工业文明背景下青少年消费异化与理性规避[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

大学生消费观的研究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不同家庭教育环境、学校教育方式以及不同年龄、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具有不同的消费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行为和由此体现的消费心理因素与特征,从而探究当代大学生消费的发展趋势,在大学生如何坚持正确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的消费意识的问题上建立成熟、理性的规制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特征

1.大学生消费行为

一是,饮食消费。它是大学生最基本的消费。

二是,学习消费。主要包括学杂费、考证费和电脑消费等。

三是,休闲娱乐消费。学生娱乐消费包括互联网,唱歌,看电影,旅游等方面的消费。

四是,人际交往消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含与老师、同学、朋友等之间的关系,类型繁多,为发展和扩大这些关系,大学生以人际关系为依托进行消费。

五是,服饰消费。许多学生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对于时尚,品牌和档次有一定的要求,这种情况特别体现在高年级女生当中,她们对服饰有一定的讲究,因而在服饰方面消费较多。

六是,恋爱消费。这种开销主要存在于谈恋爱的大学生中。

2.大学生消费心理特征

第一,消费的时代性和超前性社会文化决定了社会心理,大学作为文化的集中体现,也是文化积累和扩散的重要源头。

第二,不平衡性。不同家庭经济状况、家庭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会导致大学生消费者的心理上的不平衡。

第三,冲动与理智并存。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使得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亦趋近于多元化发展。

第四,个性化与从众并存。作为特殊的青年消费群体,大学生喜欢的生活方式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因此,这种情况使学生的自我消费意识逐渐明显。

二、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

第一,家庭因素。在当代大学生当中,独生子女占了较大比重,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有求必应。特别是经济条件优越的家庭为大学生的高消费水平提供支持,从而为大学生的自主消费创造了便利。

第二,社会环境因素。近年来,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部分家庭生活条件得到迅速改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相对而言,传统的消费观念已经慢慢在弱化,除此之外,大学生还处于心理发展不甚成熟的阶段,这些社会因素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造成大学生互相炫耀、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多见。

第三,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大学生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但是在一定意义上还未真正成熟,为了避免家庭经济压力造成大学生学习精力的分散,大部分家长愿意为孩子创造无忧消费、自主消费的条件,因此,父母的包容造成了许多大学生不能明白赚钱的艰辛之处,理财经验的缺乏和理财意识的淡薄,慢慢演化成不正确的消费观和无计划的开支。

第四,教育与管理因素。目前,尽管高校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进行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并结合国情试图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但是,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教育内容不够深刻,教育方式过于死板,教育重点和教育难点不够突出,造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优良传统在大学生当中还有待继承和发扬,使得教育与管理的真正意义并没有体现出来,对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的确立作用不够明显。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消费行为及心理

1.克服攀比心理,学会适度消费

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将光荣传统与实际结合起来,科学规划,合理安排,使个人消费标准与国情和家庭经济状况相适应。并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着力于理想和人生目标的实现,而不是盲目攀比、不合理消费。

2.培养财商,独立理财

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与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科学计划、运用。在现代社会,作为与智商、情商并列的重要素质要求,财商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之一,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的工作,反映在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引导上,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理财能力。

3.营造良好的校园消费风气

学校要注意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首先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对正常消费有正确、科学的认识。其次,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些有益的消费活动场所,如健身房、书吧等,以便于研究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从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科学消费的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

四、结束语

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认识,仅仅从经济学的层面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从伦理学的角度进行认识、分析与研究,引导大学生合理、科学、理性地消费,做出合乎国情、家庭实际情况和道德评价标准的价值选择,不仅有利于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社会人才储备的全面优化,促进社会进步,这是一项全社会的工作,是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何晶,张冬梅.大学生消费心理分析.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8):251

[2]王新国.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心理分析.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张志祥.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趋势[J].中国青年研究.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