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消费现状和结构;理性消费;建议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占据了不可逾越的地位,他们不仅是社会消费群体之一,而且走在未来消费时尚和潮流的前沿。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大学生,在大学学校生活了三年,我对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都有亲身经历,亲眼目睹,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他们刚刚摆脱高中生的稚气,内心的需求欲望不断膨胀,消费便成为他们力求改变和提升自己的一个平台,但是又由于经济上的不独立,自身消费能力的不足,所以在消费上受到了很大的制约。这使得相当一部分大学生选择了不理性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和资料的收集得到了许多真实的信息,本文深刻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特点,问题以及对策,并努力摸清其发展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社会,高等教育者和家庭为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趋向并对其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研究的意义。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消费群体,随着高校毕业生每年以惊人的数量增加,他们渐渐走向社会潮流的最前线。本文通过对我国高校学生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进行调查研究,从而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现状以及消费动机,指出消费误区,原因和不足,并提出了比较理性的消费观念,为大学生的消费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为家庭,社会的教育工作做了很好的铺垫,更为相关产业的发展和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先确定论文方向,然后在各网站和报刊等寻找相关资料和数据,结合调查问卷分析了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结构、高校学生消费观念及特征、高校学生消费现状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在整体的思路上将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动态分析的方法,最后得出结论。

二、高校学生消费现状及消费结构特征

(一)消费现状。据统计,中国大约75%的大学生其经济来源都是依靠父母,剩下的25%靠自己兼职,或是奖学金,助学金来维持自己的基本生活。根据调查问卷得到如下一些数据:

由以上表格我们可以得知:在每月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中,比重最大的是500―1000元之间,最小的在500元以下,

91.4%的学生消费集中在500-2000元之间。一方面,消费水平较低的同学,可能会出现资金比较紧张,仅能够维持基本生活消费的现状;另一方面,消费水平较高的同学由于可支配的资金比较多,可能会导致盲目消费和冲动消费,出现不合理的消费现象。个体消费水平差距大。

(二)消费结构。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根据调查统计,当代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生活消费支出;(2)网络和通讯设备支出;(3)学习性支出;(4)人情消费支出;(5)其他消费支出。其中,生活基本支出所占比重是最大的,大约为56%;而随着IT行业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和电脑似乎已经不再是奢侈品了,而是成为大学生必备的生活消费品。通讯和网络支出包括手机,电脑,mp3,ipad等娱乐消费,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也占据着很重要的一部分,约占21%,社会的发展,信息的重要性将带来信息产业的迅猛发展,很多技术开发商根据学生的需要,推出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品位的产品,致力于开拓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其正是看中了大学生这一潜力股。在大学生的生活中,学习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学习性消费占11%,与学习有关的消费也是我们所关心的话题。大学生除了平时的学习和期末考试以外,还会考许多的证书,如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尤其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的压力,在考研方面会买许多的书籍或是报各种学习班,所以会花去不少的费用。大学生的社交范围广,其人情支出也会随着年级的增长而呈现上涨趋势。有的人情支出是必须的,而有的则只是为了表现自己的大方,于是,不合理的消费结构便在校园里蔓延开来。

三、高校学生消费观念

在21世纪的高校消费人群中,时尚与潮流已成为当代大学生消费特征的代名词。他们喜欢追求新颖的东西,手机,电脑,服装,饰品等生活必需品体现了消费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此外,大学生消费中考虑得最多的因素是实惠,即是否买的值。一方面,他们的经济来源比较少,另一方面,自身的消费能力不足,所以,在追求质量的同时,又希望价格合理。从调查结果来看,当前,80%的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仍然是讲求实际与理性消费,追求物美价廉,“买的值,买的放心”,是最理想的选择。但是,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境比较富裕,出现了追求名牌,奢侈消费,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当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合理的消费观念。

四、高校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背景。目前,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居民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父母会在物质上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对他们是有求必应;另一方面,许多父母工作比较忙,没有时间去照顾和教育孩子,缺少对子女的关爱和呵护,于是,乱花钱便成了他们想证明自己和排遣孤独的一种手段。而经济条件较差的家庭,子女往往都会继承父母的性格特点,时刻为家人着想,省吃俭用。

(二)社会环境。现代社会是物质充斥的社会。其消费观给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当前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消费观,即超前消费,许多人为了追求活在当下的精神,秉承着花明天的钱来完成当下事的的信念。经济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传统消费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而大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渐趋成熟,其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易受社会环境和大众化消费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观也在大学群体中蔓延开来。智能手机,电脑等看似奢侈品如今却成为了每个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生活品。当看到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时,就会产生羡慕和自卑的心理,有的人即使没有经济实力,也要跟别人看齐,因为这样才会显得自己不比别人差。

(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大学生由于处在一个学生时代与社会接轨的阶段,其性格特点,是非判断能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都没有完全定型,不能够完全独立思考问题,但是他们又特别希望自己能够独立,坚强和果敢,他们渴望得到尊重,得到关注,得到别人肯定的评价,于是,虚荣心理会让他们把这种落差转移到不正确的消费观上,而现代网络技术的发达,又可以使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消费的步伐。

五、建议和对策

(一)学校和家庭要进行动态引导和教育。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而勤俭节约也一直为我们所传承。对于大学生而言,我们不应该摒弃这种美德,而是应该把它传承和发扬下去。对于家庭和学校来说,在大学生的教育方法上我们要实行动态教育。传统的理念已经不适应大学生的思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紧密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消费观念,对他们进行如消费结构,消费理念,消费心理,消费品常识,消费生态意识的教育。但是,一味地课堂理论教授难免枯燥乏味,而且效率不会高,所以提倡实地调研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注重研究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中出现的问题,并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家庭是提供大学生消费的保障,学校是大学生未真正踏入社会消费的最后一站,父母要时刻引导着孩子,给他们树立榜样,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大学作为学校与社会的衔接,校园教育对于大学生以后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要树立合理的消费观念。首先,主张适度消费。我们应该根据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花钱,把钱花到最有价值的地方,实现效用最大化,消费应在家庭经济的承受能力之内。其次,要树立健康的消费模式。健康的消费模式即倡导文明消费,勤俭节约,选择安全环保无污染的“绿色商品”,合理选择消费的结构和层次。第三,要有合理的理财规划。大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社会中获得一席生存的地位,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必须要具备独立的理财规划能力。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有独立的理论概念,也需要把这些概念用到实际生活中,不断学习和完善自己独立思考和处事的能力。养成花多少钱,记多少钱的记账习惯,时刻做到心中有数,培养自己的储蓄观念,从而形成良好的消费风气。

(三)要发动政府和社会的力量来对大学生消费观进行引

导教育。大众传媒和网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信息来源渠道,它们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感应力,所以应发挥其多样性和快捷性的优势,宣传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而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重视对消费热点的调查研究,加强消费领域的精神文明建设,坚决抵制奢侈之风。此外,政府还应鼓励大学生适当进行发展性消费。大学生的发展性消费即在资金比较充裕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能证书的考取,接受各种培训,各种教育等,以知识力量转化为精神力量的一种消费。发展性消费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提高综合素质,促尽全面发展。

总结: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他们有其独特性和固定性,我们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评价,根据现实情况,对于好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应该大力倡导和发扬,对于不合理的消费,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端正他们的态度和消费习惯。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而且也与家庭,社会和国家息息相关。我们要努力培养他们的消费意识,共同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作风和正确的消费习惯,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体育消费 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法

一、问题的提出

体育消费是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人们用于体育消费的开支通常占整个社会消遣和娱乐的30%~40%。我国的体育市场刚刚形成,还不完善,但我国人口众多,消费潜力巨大,尤其大学生。大学生作为未来知识经济的主流,他们对物质和精神消费敢于大胆追求,锐意创新,其体育消费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们体育消费行为的走向。因此,研究大学生的体育消费问题可以合理引导大学生的体育消费,促进体育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和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二、体育消费的内容和类型

很多体育研究者对体育消费做出了定义,笔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总结有关体育消费的研究,认为体育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身体育的需求而消费体育产品的经济活动。根据体育产品的功能,体育消费可分为参与型体育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和实物型体育消费三大类。参与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为了身体健康、体态健美、娱乐消遣、促进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参与各种体育活动而进行的消费;观赏型体育消费是指人们为了观赏运动竞赛、体育表演而购买的门票费用等;实物型体育消费就是人们用货币购买各种和体育活动有关的体育实物消费资料的消费行为,如购买运动器材、运动服装、体育报纸杂志等。

三、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因素

体育消费是一个由消费品连接消费品供货商、服务商和消费者四种对象的一个链式结构,在本文中消费者特指大学生这一消费群体,但是不同类别的体育消费所涉及对象的具体内容却是不同的,根据体育产品功能的分类方法,分别考虑体育消费所涉及对象的具体内容以及影响不同类型体育消费的具体因素,最后进行归纳整理总结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因素包含体育产品的类别、价格,消费者从事体育活动的偏好、习惯、可支配收入、性别、空闲时间,体育产品提供者的服务等。

四、因素分析及建议

1.因素分析

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管理学领域中系统工程的技术方法,它的作用是把任意包含许多离散的,无序的静态的系统,利用系统要素之间已知的、但凌乱的的关系,揭示出系统的内部结构。其基本方法是先用图形和矩阵描述各种已知的关系,在矩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运算、推导来解释系统结构的特点。利用这种方法,通过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因素的结构模型中最高级的要素是消费者的偏好和习惯,下一级的是体育产品的价格和空闲时间,次一级的是体育产品提供者的服务,更次一级的是体育产品的类别以及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最次要的因素是性别。

2.建议

由因素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偏好和体育活动的习惯,这两大因素都是主观因素。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加以引导:

(1)培养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

首先,加强对体育消费观念的宣传和引导。受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影响,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健身价值、娱乐价值及审美价值等认识不够。这就需要有关工作部门对体育消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体育消费。

其次,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良好的体育消费氛围与学校有紧密的关系,学校的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发展学校体育俱乐部,进一步促进学校体育发展。大力扶持和建立学生体育俱乐部,同时学校还要在社会多方面筹集资金,吸引各界人士投资学校体育消费,为兴趣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氛围。

第三,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增加体育场馆的开放程度,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娱乐活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从中去体验体育带来的乐趣,提高大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引导大学生为健康而投资,促进体育消费。

(2)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首先,观念的转变,针对现行的全民健身观念和终身体育的思想潮流与趋势,在高等学府要大力宣传新的健康观、消费观,为体育消费推波助澜,同样,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是广泛多样性的,我们要正确引导他们的体育消费观念,积极树立“花钱买健康”的正确认识。

其次,高校学生的文化层次高,对社会、对自身的认识比较透彻,对体育价值观的理解也较清楚,他们对健康的消费容易产生共鸣,所以要对高校学生的主观认识进行正确的引导,来培养其体育意识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良好的体育消费观。

大学生接受健康投资的意识还处在一种开发、引导阶段,因此,要扩大提高体育消费水平,还须在重视大学生体育兴趣、习惯的养成,培养其终身体育观念,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帮助其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杜国如: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经济行为与策略[J].体育科研,2001,(12):28

[2]沈:我国长三角城市居民假日体育消费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3]汪应洛主编: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范文第3篇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与国民支出的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一特殊的消费群体,在消费上呈现出许多自身所独有的特点,这一状况的出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当然也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消费观念密不可分。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真实现状,我们从生活费用的来源、分配及利用状况,购物心态,消费水平和急停收入状况等方面,进行了一次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使大学生认知自己的行为的对错,提高意识且提出适应的政策。

另外我们也对大学生消费的状况以及心理因素作了相应的调查,并从社会原因分析了大学生消费的外在因素。最后,由于大学生属于心理,生理,社会经验的转型期,正确引导他们的消费观念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文的调查分析,我们希望能给广大的大学生消费者提供有意义的帮助和指导。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贵州大学南区在校本科生

我们的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有王威力提出,有其他三位成员审查修改。在分发调查问卷时我们分工合作,分发近二百张调查问卷。并由分发人员收回。小组讨论研究调查问卷的数据总结和分析。经过近一周的时间将调查问卷整理完毕。由小组讨论调查报告侧重总结的消费问题的哪些方面。最后由袁莉执笔完成调查报告。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正文: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不断变化的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纪轻,缺乏经验,充满青春的活力并同时具备了一定的购买能力,因而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阶层的群体的消费心理以及行为。首先大学生有着比较旺盛的消费需求,而反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自主与独立,消费受到家庭准许的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以及消费实力的相对滞后,是这一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的问题所在。问了更加清晰的了解这个问题,我进行了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一次调查。

二、问卷情况

这次问卷共发放183份,收回有效问卷166份。以身边同学及朋友为主要调查对象。

三、问卷分析

1.经过问卷调查,有7%的同学一个月的生活费标准在1000元以上,而500-1000元及300500元的人数占了相当的比例,这一结果和我预先的想象相差不多,说明我们学校的学生普遍消费能力在周围学校大学生也占平均水平地位。

2.关于支出的具体内容上我们看到,用于饮食及娱乐两项的结果分别占了前两位,而选择用于通讯的支出与用于交际的花费的人数基本持平,并有具体数字我们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同学把相当多的钱花在了娱乐享受以及与人的联络沟通之上,这说明饮食上的消费比重正在日益的降低当中,相比之下,现在的大学生用于学习方面的钱实在是非常的少,这跟不良的学习风气以及社会的影响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送第三题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经济来源85%左右仍然是来自家庭父母的供给,当然也有很多的学生选择了走出校园,挑选了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兼职,这除了贴补自己的花费外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也是促成这点的重要原因之一。还有部分人是利用学校的助学金和奖学金供自己的生活费用。

4.在第四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消费的认识还是很浅薄的,有很多是消费冲动型,见什么好自己喜欢什么就买什么。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经过精打细算只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必需品。我们应该向这些同学学习。

5.在第五题中,关于网络购物的问题则让我们对大学生现今的消费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我们发现,几乎大部分的学生都进行过网络购物的活动,虽然在具体数额上差距还非常大,但这确实清晰的预示了网络购物在未来无法阻挡的发展趋势。

6.在第六至九题关于大学生消费习惯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具有以存钱、记账为代表的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学生数量占的比例未达到三分之一的比例,而有下一阶段消费计划的人数也不足二分之一,而对于自己的消费大多数同学则表示没什么感觉,只有小部分人总结为比较节俭。我们不难总结出目前学生们的科学消费意识还很淡泊,对于自己消费的管理还是存在很大的疏漏。

四、问题的总结与解决办法

综合以上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虽然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但有着自己已具备规律的消费结构、习惯以及发展方向,只要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必然能够更加理性的控制自己的消费。

问题总结:

(一)理性消费仍是主流

质量、价格、外观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的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商品的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他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 600-800 元之间,家境较好的能达到1000元以上,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日用品及日常社交活动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花得值,追求性价比高的商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由于同龄人、城市时尚气息以及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商品的价格一定得配得上它的质量。

(二)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在大学校园中,月消费相对高的同学的月消费可比月消费相对低的的同学的月消费高出35倍,其原因是,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手机、社交娱乐等方面的消费上。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我们也应该在大学生的教育中逐步改善这一问题。

(三)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调查过程中显示,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来满足这一不切实际的愿望;有些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虚荣心,同时为了所谓的面子,大学校园里的攀比心理也是异常的严重,别人没有的,自己得有;别人有的,自己的得是最好的。

解决办法: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从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针对不同问题的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给出不同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的解决大学生消费观念存在的偏差问题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

引导大学生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传统观念,科学规划安排,使自己的消费水平与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大学生进行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不依赖父母而进行奢侈消费而应该自强、自立的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结尾: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攀比心理、不合理消费、不理性消费,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当代大学生一定会形成一种更合理,更现实的消费观。

1.消费的理性化需求

享受与潮流已变成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与消费习惯,需要调整以及改善。所以我提出了消费的理性化需求。题目虽然说起来很大,但做起来却需要我们从细处着手。比如对自己每天的消费情况进行记录,以方便自己查找超支消费的原因。也要同时做好对未来消费的计划与打算,做到心中有数,不能由着兴趣不加节制的扩大自己的消费,从而导致自己的消费脱离了自己的生活档次。这两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保证自己在个人的生活水平下有个尽量好的享受水平。

2.拒绝奢侈品的消费

目前有的家庭收入很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也较多,构成这部分大学生消费的一种比较奢侈的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娱乐以及电子产品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结构需要调整,当然这种情况的发生也是与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的必然性有一定联系。作为一个学生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负责,减少那些只为虚荣心而存在的不良消费。

3.调整消费结构

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20世纪的70年代至经济高速发展的前几年,有一个方面是一直在传承的,即大学生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饮食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体。而在最近几年消费结构的失衡,不仅反映了学习风气的恶化,也反映了人心的浮躁与社会对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我们必须加以调整来使之适应我们的消费水平。

4.杜绝攀比心理,不过分追求时尚

现实中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相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减少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又例如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们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从而导致恶性循环的生成,所以我们必须杜绝自己的攀比心理。而对于不过分追求时尚,我们大学生本来就应该以学习为主,这些次要的东西本就不应该成为每天最让我们操心的事。而在这方面的改进必然有助于大学生好的消费习惯的养成。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范文第4篇

李思琪,四川都江堰市人。西华大学在校学生。钟雅岚,四川都江堰市人。西华大学在校学生。

摘要: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消费群体,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立足于调查研究,总结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原因,提出引导大学生走出误区的对策,旨在树立和引导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和消费行为,这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调查;探究

引言:

构建能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建设节约型社会,即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首位的方针。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社会消费方式的变革,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合理的消费理念。

在当前低迷且尚未完全复苏的经济环境下,物价的连续上涨,直接反映了社会严重的供需关系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但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意识的超前和消费能力的滞后,使他们消费受到了很大的约束。引导他们保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消费观念,加强培养与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对构建节约型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内容: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

(一) 调查总况:

大学生的消费,主要分为基本生活消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书杂费、考证等)、人际交往消费(人情、恋爱等)、休闲娱乐消费(旅游、娱乐等)四大方面。但主要开支如下:

一、购买服饰:大学生购买名牌的商品,不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实用需求,而且也希望能够增加自己的被关注度,满足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选择名牌产品对大学生交往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但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生活费来自父母,而购买服饰需要花费大量的金钱;

二、伙食费:除了在食堂就餐,校外就餐已经成为大学生饮食消费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月到餐馆就餐的比例达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97%。调查发现,几乎所有学生每学期都要参加5-17次各类的聚会。大学生聚会一般会选择在普通餐厅,但也有12%的同学会选择在高档餐馆。聚会的理由多种多样也是造成伙食费占大比例的原因之一;

三、手机费用:在手机行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大学生已经成为手机消费市场中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瑞盟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调查报告表明,学生在整个购机人群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是学生购机兴趣却是最高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改善,手机的普及率升高,且使用范围也逐渐扩大,在大学里,手机几乎是人手一部。而随之,话费也成了一个开支较大的项目;

四、其他费用:比如恋爱消费等。从调查看,大学生恋爱支出主要在吃饭、逛街、娱乐等方面,礼品消费是恋爱消费中重要的开支之一,此项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数百。在校外租房居住,也是支出较大的一项。

(二)调查分析:

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科学的、合理的、理性的,但个体差异较大。有98%的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其经济独立性差,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很多时候拘泥于跟风随大流,缺乏理性地思考。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从众、冲动的消费。

纵观大学生的消费现象和行为,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主要归纳为:

1.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

2.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尤为突出;

3.大学生对品牌的认可度很高,是炫耀性的消费心理。

(三)原因分析:

1.大学生消费心理扭曲:

消费心理是指人们通过货币与信用支出,在选择、购买、使用、评估和处置与自身相关的产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满足自己需要的产品与劳务时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而大学生炫耀性的消费心理,则是一种自我价值的虚构。一些人习惯将自己拥有的某种优势作为炫耀的资本,同时通过争强好胜、超越别人,以此得以满足自尊和心里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在一定范围内形成了不良的消费风气,在推崇世俗化的今天,往往会形成畸形的消费心理;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健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教育内容缺失,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研究,对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的消费观引导不够等,正是这些不良因素导致校园整体消费环境的恶化,最终使许多大学生走入了消费误区;

3.受家庭和社会因素影响,价值观出现偏差: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个人的价值观是从出生开始,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报刊、电视等媒体观点以及父母、朋友等的观念与行为,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社会上的不健康的消费观,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

(四)消费趋势:

通过研究当代大学消费状况,结合社会消费风气以及国家大力提倡构建节约型社会等情况,可以得出其消费趋势:

1.基本生活消费会向营养型、质量型的方向发展;

2.学习花费的比值将大幅度上升,人际交往消费的成本日趋昂贵;

3.休闲及娱乐的方式和消费呈现多样化;

4.从众消费、简单模仿的消费情结将日趋明显。

(五)引导大学生走出消费误区的对策:

1.加强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在新的历史时期,对大学生的艰苦奋斗教育显得十分迫切。教育大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以个人消费标准与家庭情况相适应,科学地规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的角度来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的消费。学校可以多多开展如三下乡等活动,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地分析社会上的消费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成为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2.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校校风建设应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的每个环节,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建设节约型的校园,利用校园良好的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合理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使大学生成为一个有良好消费观念与行为的社会人;

大学生消费观总结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消费行为;恋爱不同阶段;变化;市场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5-0063-03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不断上升,消费水平日趋多样化。在校大学生的年龄平均在20岁左右,已经是合法的公民、成年人,他们渴望爱情,而且中国高校的条例、条规上明确规定,在校大学生可以结婚。此外,因其处在特殊年龄阶段,具有独特的心理特征,在恋爱花费上有别于其他消费群体。对于诸多商家而言,大学生情侣已成为极具价值的目标市场。所以,对其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进行分析十分重要。

2文献综述

通过分析大量的学者对于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论述,现将具有突出代表性的文献分为以下三类,即消费道德、价值观和影响因子,并总结文献的优势和局限所在,以便更好地开展本文的论述。

(1)消费道德的培养。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有着特有的消费理念。数据显示,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激增至2000多万,消费量庞大,而恋爱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组成部分,作为一种非固定性消费,其影响和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对武汉市某大学在校大学生恋爱消费状况的问卷调查,旨在客观反映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观,更期待大学生能建立正确的消费道德观念。

(2)消费观的形成。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正是接触时尚、渴望浪漫的时期,缺乏社会中恋爱的理性,对爱情的浪漫要求程度比较高。可浪漫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作为基础来维持,在攀比之中,“恋爱消费”水涨船高,有的甚至已经表现出许多非理性的观点和消费心态。因此,这一阶段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3)影响因子。在大学时期,大学生的消费观、婚恋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都处于形成时期,大学生的恋爱消费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恋爱消费观折射出他们的价值取向和生活态度,他们的恋爱消费观影响以后个人的消费价值观和社会消费趋势。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消费,探究影响因子,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恋爱消费观,对于大学生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意义极其重大。

3主体

3.1理论框架

3.1.1对恋爱阶段的分析

参考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和多数心理专家对于恋爱的理解看法,并结合恋爱所固有的特性,现将恋爱分为以下4个阶段,并进行简略分析。

(1)恋爱懵懂期。处于这一阶段的人,比较渴望得到异性的关注,会在服饰打扮等方面比较注重,因而比较倾向于购买一些品牌服饰,以期得到更多人的认同。

(2)恋爱成长期。进入恋爱阶段后,生活中不再是孤单一个人,吃饭、学习、上课等一些日常活动都有人陪同,心理上多了一丝安全感,因此,这一阶段,人们普遍会更加依赖对方,希望时时刻刻两人都能够在一起。

(3)恋爱成熟期。过了热恋期,感情温度有降低的趋势,双方不会如恋爱成长期那样的冲动,遇事会比较冷静下来思考,彼此间偶尔会出现一些摩擦,不过双方会尝试着努力解决,为以后的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段期间,双方会希望能够给彼此留有一定的私人空间,独立自主解决自己的问题。

(4)恋爱稳定期。这时新的相处之道已经成形,两个人彼此已经成为对方最亲的人,会在一起相互扶持,一起开创属于两个人自己的人生。此时,双方在一起不会互相牵绊,而会互相促进成长。由于两个人的感情已经经历过了岁月的洗礼,加之前一阶段奠定的良好基础,因此,双方会更加努力为两人的未来幸福而奋斗。

3.1.2假设构想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关系,提出以下思想假设:

(1)假设1:随着感情的趋于稳定,奢侈品等一些不必要支出会减少。

(2)假设2: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情感的稳定,人们会更加务实。

(3)假设3:在特殊节日和纪念日,恋爱程度越稳定的情侣约会时间越多,因而其恋爱消费会增加。

3.2分析方法

3.2.1问卷调查法

线下调查主要仅针对本校学生,随机从大一至大四这四个年级的学生中各抽取一定比例的人数,对其进行问卷的发放并回收。线上调查主要针对除去本校的其他高校的学生,通过QQ、人人、微信等一些社交程序,邀请大一至大四的同学进行电子版问卷的填写,并回收。最后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以便于更好分析。

3.2.2深度访谈法

考虑到问卷调查法存在的一些误差,例如:有些同学的不认真填写或是对问题理解的错误等,同时,通过调查分析所得结果极有可能与原始的假设有偏差,因此在问卷调查法进行之后,再次采用深度访谈法,主要访谈的对象是问卷中填写的数据与原始假设相悖的被试对象,因此,能更加完善对数据的分析,降低误差。

3.3实证结果

(1)结果1:随着感情的趋于稳定,虽然生活必需品消费仍最高,但是奢侈品等一些不必要支出反而增加。

(2)结果2:随着阅历的增加和情感的稳定,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有所转变,并且随着出席场合的正式及需要,品牌意识逐渐增强。

(3)结果3:在特殊节日和纪念日,恋爱消费总体是趋于增高的,并且恋爱稳定的情侣的消费的确高于恋爱初期的情侣。

3.4实证分析

3.4.1基本情况的简介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0份,调查对象来自31所高校,实际回收179份,回收率为89.5%,回收的问卷中仅有14%为恋爱懵懂期,说明已经进入恋爱状态的同学有86%,因此有效问卷所占比例为77%,可以预见,大学生恋爱对象的确是一个值得挖掘的市场。

3.4.2对结果1的分析

如表1所示,通过对奢侈品消费量与不同恋爱状态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由于0.009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情侣消费仍是倾向于购买性价比高的产品,但是随着恋爱状态的稳定,奢侈品的消费量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市场,其消费量呈现递增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大学生日常消费多来自于家庭,父母所给予的生活费只会有增无减,因此开销不受制约;二是当今大学生多为90后,成长于商品经济中,具有一定的理财知识和对商品的鉴别能力;三是大学生受到环境影响,形成攀比心理,对于所购买的商品有品牌要求,因此不会选择不知名或是过于廉价的产品。

为了探究奢侈品消费量的预估与实际相差较大的原因,根据被调查者填写的情况,与10名处于恋爱稳定期的同学进行深度访谈。有8名同学持有以下的观点:一方面,两人关系基本确定,在购买奢侈品时没有顾忌,不用考虑过多问题;另一方面,随着思想的成熟,会比较倾向于价格适中的奢侈品。其余2名同学对于奢侈品消费没有什么固定倾向,只是认为大多数情况下奢侈品因为价格昂贵,所以质量会优于廉价商品。

3.4.3对结果2的分析

根据问卷中恋爱成长期与恋爱稳定期的同学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出其中比较重视的三项后,经过加权的方式得到的比例图,在大学生恋爱消费中主要看重的6类就是质量、氛围和格调、价格、品牌、特色和他人的看法及评价,并且,随着恋爱程度的加深,人们会越来越重视氛围和格调、质量及品牌。

如表3所示,大学生情侣倾向于在节假日进行消费,且他们的消费数额将随着节日的长短及隆重程度变化,并根据商家所提供的优惠活动而有所增减。

节假日会导致恋爱消费的增长的原因主要有四:一是大学生假期中空闲时间较多,如果假期时间较短,回家又略显仓促;二是商家大多会选择在节假日加大促销力度;三是大学生一般学习生活较为清闲,而又值假期,自然不愿待在学校,从心理层面也有出门娱乐休闲的需要;四是倘若假期时间较长,而此时经济略有盈余,则情侣们比单身人群更倾向于考虑出行。

4结论

根据调查分析及总结,容易看出,大学生处于不同恋爱阶段,其消费的需求和数量也有所不同,恋爱的确能创造经济效益。而如今在大学生恋爱如此普遍的时候,商家更应该多关注此类消费者,必能从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益。

参考文献:

[1]毕艳玲.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7(1).

[3]陶亚文.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研究分析[J].现代商业,2008(17).

[4]位焕弟.对大学生恋爱消费行为的思考[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0(6):33.

[5]王涛.当今大学生恋爱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J].剑南文学,2013(1).

[6]程慧.恋爱心理学[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11.

[7]庞浩.计量经济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