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暴力的治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8年2月央视新闻频道重点报道了网络暴力游戏盛行对青少年的危害,“绝地求生”“公主生小孩”“地下城勇士”等游戏被称为网络暴力游戏,“以互联网技术为平台,借助各种媒介形式,以打斗、凶杀等为主要内容,众多参与者同时参加的互动游戏”。有调查显示七成左右青少年乃至大学生的网络娱乐,主要是网络游戏,而网络游戏中80%都与暴力攻击和血腥有关[1]。长时间沉溺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将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可导致“精神麻醉”。2018年2月,湖南15岁少年沉迷网络暴力游戏而杀死22岁女邻居的事件,已是血淋淋的事实。2017年11月,世界卫生组织披露,将把游戏障碍(主要是游戏成瘾)与合成等一起,列入物质使用及成瘾行为障碍。网络游戏成瘾,特别是青少年和大学生,沉迷网络游戏、暴力游戏,因此荒废学业、网络成瘾、手机依赖、人际暴力、脱离社会,对学业发展、人际关系、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其中网络暴力游戏成瘾容易引起网络依赖、道德失范和攻击性行为。国家要求部分视频网站全面下线涉及青少年网络暴力的游戏产品等,以减少网络暴力游戏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负面影响。
1、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探析
①角色内化与身份认同:网络暴力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完成,游戏者在游戏过程中自觉内化角色功能,使用攻击伤害技能,特别是生活化的角色,更容易让游戏者产生角色认同,以至于将游戏与现实相混淆,也容易将游戏中的功能在生活中进行试验。在游戏中给予惩罚措施的游戏者,在现实中也更倾向于给予严厉惩罚,存在内隐和外显攻击。有研究发现,对于媒体中的暴力角色产生认同的观众随后暴力倾向的增加要显著高于没有对暴力角色发生认同的观众;②动作模仿与行为强化:青少年缺乏更全面的辨识能力,网络暴力游戏攻击后给予奖励,是在游戏中刺激和鼓励游戏者进行伤害行为,重复的伤害操作本身是一种强化,动作的重复,血液的喷射,团队的胜利都是行为模仿的心理强化。根据部分网络上伤人事件的报道可知,青少年实施犯罪的重要原因来源于网络模仿,模仿网络角色行为,进行偷盗、伤人、等行为,使游戏情景进入生活。不合理的奖励设置更是强化了攻击行为,攻击可以得到奖赏,与法律和现实中的攻击会得到惩罚,形成了背道而驰的理念,作用也将相反;③情感宣泄与体验增强:网络暴力游戏容易造成攻击性行为增加,暴力情绪和态度激惹,这是游戏符合常规的身心反映。也有研究表明自知力较强,性格完善的游戏者,暴力射击游戏等并不会让他们成瘾,也并不会在现实中增加攻击性行为,反而只是他们休闲娱乐的放松方式之一,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实现不良情绪的宣泄,游戏群体友谊的升华,操作技能的提升,甚至达到自我满足的愉悦。心理咨询过程中情绪宣泄的“假人”游戏,其实也是一个道理,通过攻击假人,实现情绪宣泄,“假人”模型本身也是角色扮演;④死亡本能与自我实现:有研究显示,暴力游戏成瘾并不一定就引起攻击性行为,引起攻击性行为的可能是人们的死亡本能,人人都有攻击的欲望,都有伤害别人的冲动,只是平时受到社会规则和道德法律约束,人们将行为进行升华为可以被社会接受和认可的活动。游戏者在游戏的过程中也能达到自我实现,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了既定游戏,取得胜利,也是通过游戏实现自我的方式。特别是生活中没有目标,缺乏动力的个体,更容易在网络上找到归宿,进而实现虚无的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一个人保持动力的源泉,也是成瘾的因素,是保持行为持续的方式。
2、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心理学行动指南
①降低强化和实现脱敏:网络暴力游戏的不断模仿,增加了攻击性的可能,减少强化可以降低角色内化和身份认同,长期接触暴力电子游戏会导致个体产生一定的道德歪曲,表现出对暴力的脱敏,从而导致个体产生相对强烈的攻击性。一是从源头上减少网络暴力游戏,特别是针对青少年的网络暴力游戏,需要政、企、校合力,约束暴力游戏进校园、进手机、进市场。二是家长加强监管,减少游戏接触时间和情景卷入程度,实现成瘾的系统脱敏。减少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消除含有暴力网络游戏的教育APP,掌握戒断网络暴力游戏的脱敏方法,能及时减少网络游戏伤害;②增强法制和理想教育:法制教育是游戏者的知识内化,有强烈法制意识的游戏者,能够分清游戏与生活的边界,不会轻易尝试游戏场景和增加暴力攻击行为。理想信念教育是防止网络暴力游戏成瘾的“开关”,有崇高理想和时间观念的人不会将精力过多地投入到游戏之中,帮助游戏者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人生目标,是帮助他们有效管理时间的方式。法制教育是底线,理想教育是上线,守住底线,提高上线,促进网民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价值观;③健全人格和生活方式:人格对游戏者有着深远影响,不同的人格特质对游戏的卷入程度有差异,不健全的人格更容易沉溺于游戏和产生攻击性行为。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远离网络暴力游戏成瘾和攻击行为的需要。国家正在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以培养新时代网络新青年、好网民和网络新人为己任,网民也应积极向好网民的标准靠近,减少网络暴力游戏对自身的伤害。
关键词 管理体制;网络安全;对策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3-0068-01
任何一个系统的安全,都包括2个方面,即系统的安全管理措施和保护系统安全的各种技术手段,也就是人的因素和技术的因素[1]。系统安全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各种安全技术和产品的使用和部署,都是通过系统管理员和用户来完成的。健全的管理体制是维护网络正常安全运行的关键[2]。很多系统由于缺乏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因此常出现管理疏忽而导致严重的问题。
1 明确专门负责网络安全管理的部门
网络安全管理部门是系统内部具体处理信息安全问题的权威机构,其主要职责包括以下10个方面:一是研究和评估各类网络安全技术,应用推广适合本系统的技术。二是制定、监督执行及修订安全策略和安全管理规定。三是制订出适合单位内使用的各类操作系统和网络设备配置指南。四是指导和监督信息系统及设施的建设,以确保信息系统满足安全要求。五是各接入单位部门计算机内严禁安装黑客软件和病毒软件、散布黑客软件和病毒或攻击其他联网主机,建立病毒数据库自动更新和定时升级安全补丁,定期检测网内病毒和安全漏洞,病毒信息,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六是应做好网络系统备份工作,确保在系统发生故障时能及时恢复,对各种应用系统的配置规划和备份计划进行审查,检查其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七是只允许网管中心工作人员操作网络设备、修改网络设置,其他任何人一概不允许;根据使用权限正确分配管理计算机服务器系统,并添加口令予以保护,定期修改口令,严禁任何非系统管理员使用、猜测管理员口令。八是对各类个人主机、应用系统和设备进行不定期地安全检查。九是定期对网络管理员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保密意识,以便能够识别安全事件,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十是对各用户安全事件的日常汇报进行处理[3-4]。
2 制定网络安全管理规定
为明确职责和责任,一般网络安全管理规定应包括以下7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规定。用于建设专用网络安全设施以及描述建设各类信息系统应遵循的一般要求。二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用于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处罚以及描述用户应遵守的一般要求。三是安全事件应急响应流程。定义发生各类安全事件时相关人员的职责及处理流程。安全事件包括不明原因引起的线路中断、系统故障导致瘫痪、感染计算机病毒、硬件被盗、严重泄密、黑客入侵、误操作导致重要数据丢失等。四是明确安全注意事项和系统使用指南。主管人员应制订相关应用系统的使用指南和安全注意事项,让应用系统的操作人员能够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保证各种系统正常运行和维护,避免因操作不当而造成损失。五是安全保密管理规定。定义网络系统内部对人员的一般要求、对各类信息的保密要求以及对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罚措施。六是机房出入管理制度。由专人值守,出入时登记,从而对非管理人员进出中心机房进行管理。七是系统数据备份制度。规定对重要系统和重要数据必须备份,针对不同的应用系统作出不同的规定,包括备份保存和恢复、备份方式、备份周期等。
3 明确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岗位工作职责
一是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管理组织,设立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责任人制度,负责全面领导本单位计算机的防黄、防黑、防不良信息、防毒等网络安全工作。二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要进行网络安全培训,并实行持证上岗制。三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保障计算机网络设备和配套设施、信息、运行环境的安全。四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保障网络系统和信息系统的正常安全运行。五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接受并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对网络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和上级网络中心对其进行的网络系统及信息系统的安全检查。六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必须对网络接入的用户,用防火墙技术屏蔽非法站点和保留日志文件,并进行定期检查。七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查各种设备,确保网络畅通和系统正常运行,定期备份系统数据,仔细阅读记录文件,不放过任何异常现象,定期保养、维护网络中心交换设备。八是网络安全管理人员定期检测网内病毒和安全漏洞,病毒信息,并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治。
4 结语
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有害信息和不安全因素,为了加强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互联网的安全和社会稳定,应当接受公安机关的检查、指导和安全监督,如实向公安机关提供有关安全保护的数据文件、信息、资料等,协助公安机关查处通过互联网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
5 参考文献
[1] WILLIAM STALLINGS.网络安全基础[M].4版.白国强,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 MARK STAMP.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M].杜瑞颖,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自公安部开展“断卡行动”以来,农业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针对银行卡及账户开立展开了全面风险排查。对涉案账户及可疑账户采取管控措施,对个人新开立银行账户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客户身份识别,从根源上杜绝银行卡出租、出售、买卖等违规违法行为。最大程度的预防电信网络诈骗。主要采取的做法是:
一、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防范意识。利用晨夕会、案防会学习上级行关于电信网络诈骗相关文件,培训讲解各项细则,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快速识别可疑特征,无论办卡还是卡片启用,或者办理卡片挂失换卡等业务,尤其是要加大对异地人员、老年人、刚步入社会或在校大学生进行严格认真审核。将“八询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宁可少办卡,切勿开疑户。
二、加大宣导力度,树立客户风险意识。在客户开户过程中,主动做好风险提示引导工作,明确提示出租、出借、买卖银行账户面临的法律风险,要求客户阅读并签署公安机关下发的个人结算账户开立和使用风险承诺书。对出现个人客户信息存在疑问、受他人组织、分批集中开户、开户目的不明、按他人指令操作、含糊回答、拒绝签署风险提示书等情况的,拒绝办理开户业务。
三、加大审查力度,杜绝风险事件发生。在开户时,客服经理不仅要审核客户提供的各类证明文件,对于可疑人员要加大审核力度,必要时延长办卡时间,上门核实实际居住地或电话确认该单位是否存在该客户。多角度审核客户提供信息,确认客户真实意愿,联系方式信息是否本人使用;在存续期内,将开户一个月内的所有客户批量进行电话外呼确认是否本人使用,对于空号、关机等现象重点关注,必要时对账户进行管控待核实无误后方可解控或销户处理。
[关键词]社保基金 信息资源 价值 网络平台 业务流程再造 管理机制
[分类号]C931.6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应用,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电子政务亦成为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推行电子政务决不只是在现行政府管理中简单引进电子手段,而是通过先进生产力的运用,提高行政效率,克服现行管理的不足和弊端;是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的有效途径;是政府管理方式和管理体制的重要变革。但不可否认的是,世界主要经济大国和部分发展中国家电子政务的发展十分迅速,政府管理和服务已经初步实现了电子化,而我国的电子政务才刚刚起步。
近年来,借助于金保工程的大力发展,我国社保基金管理机构的信息管理模式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与目前业务发展需要相比还远远不够,需要进一步地找出问题,分析原因。一个重要的途径是应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开发社保基金管理的网络信息平台,面向公众及基金管理者、监督者等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并建立一种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模式,以促进社保基金信息管理的价值最大化。
2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价值获取的基本模型
信息资源管理遍及各业务活动的每一环节,改变和影响价值活动的方式与它们之间联系的性质,且由于信息资源的利用具有很强的目标导向性,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户中体现不同的价值,并且能在流动过程中起到增值作用。
目前信息资源的价值研究在我国逐渐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很多部门对信息的价值开发侧重于信息平台的建立。实际上,信息资源本身的管理机制对其价值的实现至关重要,而平台设计是一种促进其价值实现的信息手段。价值分析理论同样可以应用于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管理,本文建立了社保基金信息资源价值获取与转换过程模型,通过建立起一系列可使组织有规律地从其信息资源中获取价值的活动程序,经过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处理流程处理,同时考虑到组织的远景目标和战略,以使组织可据此作出相应决策,成功实现价值转换。如图1所示:
该过程模型描绘了信息资源价值获取与转换的基本过程:信息到信息资源的过程和信息资源价值实现的过程。在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信息采集、信息决策制定等活动寻找信息源,评价其可能实现的价值,以制定获取决策。第二阶段为价值转换过程,首先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对该信息资源的价值进行评估并分类,如为用户的反馈及投诉信息等,应着手组织人员进行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对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理,将结果反馈给相关人员。若为基金的缴纳或支出等信息,则对相关用户给予授权,通过系统平台报送数据,并进行智能化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到相应结果上报给相关人员;若为基金投资类信息,将其与基金目前方案进行比较,制定其处置决策:若该信息资源与方案不相关,将其存储至信息资源库,以便在未来实现其潜在价值;若与方案相关,则需进行市场分析与风险预测,以制定出商业化决策,调整基金运用的战略定位。商业化决策通过各种价值管理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其价值,其形式可反映在现金流中,而战略定位是应用该信息资源改进基金运用战略,包括改进投资模式、加强竞争优势等。将各类决策信息反馈给相关人员,形成解决方案,实现价值的获取:投资收益增加、成本降低、服务满意度提高等。
该模型能帮助基金管理者正确认识信息资源价值获取与转换的各个步骤,明确各阶段的任务,制定积极政策,以最大程度地获取信息价值。
3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价值形式
信息为一个组织带来的价值是对组织效用的衡量,有两种表现形式,即直接价值与间接价值。直接价值可以体现为现金流的形式。信息资源能够创造出创新成果,这些成果可以通过商业化活动直接转化为经营收入(和其他类型价值),直接价值容易测度。间接价值是由组织的信息资源与互补性商业资产结合创造的,其形式是隐性的,其价值蕴涵在组织的各项业务活动之中,不容易测度。价值形式主要表现为由于信息资源管理而带来的成本减少、利润增加和效率改进等。社保基金对信息资源管理获取的价值主要为间接价值。
对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管理可实现价值获取与转换。那么,具体的转化价值可有哪些形式呢?本文将价值进行分类,得出的价值形式如表1所示: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面向不同的服务对象,包括普通用户、管理者及社保基金监管者等,业务类型主要有基本信息服务、用户监管、个、智能化业务处理、投诉处理等,可实现的价值包括提高业务处理效率、提高投资收益、降低损失风险、降低信息采集成本和员工培训成本,提高学习效率和用户满意度等。
如何通过有效的信息资源管理使之真正实现价值的转换?显然需要建立科学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构建有效的保障机制。
3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的构建
社保基金的运营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多个业务环节和相关业务单位,其信息管理系统必须将所涉及的各子系统的信息进行集成。而信息的集成不仅是形式上的信息汇总,更多的要体现聚合协同原理。因此社保基金的信息管理系统是由具有关联的各子系统构成的复杂大系统,具有自己的输入输出内容,有一定的控制机制与反馈机制以及内部相互作用、相互融通的管理机制。本文从对其基本业务分析的基础上,从基金的相关用户、相互间的信息传递与处理及所生成信息流的角度构建了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机制,如图2所示:
3.1 输入、输出、控制与反馈机制
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机制由输入、输出、控制机制、反馈机制等多方面构成,以促进信息资源的价值获取与转换。其输入为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管理者对信息的需求及各种信息输入。经过社保基金信息资源管理系统的处理,达到用户满意和管理创新。系统运行受到政府政策、信息化战略、内外部环境、相关业务单位信息化发展等各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构成了控制机制。社保基金的信息化建设投资较大,涉及面广,对各项功能的要求较高,而其信息资源管理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应有建立在用户评价和政府管理创新基础上的评价,因此必须借助于网络平台构建有效的评价体系,实现向下一次输入的反馈。
社保基金信息管理的核心系统即为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信息处理的过程必将引起政府管理流程的变革、组织模式的变革等,需要知识集成系统及
技术系统的支撑,因此社保基金的信息资源处理与流程管理、组织集成、知识集成和技术集成子系统相互作用。本文对各个环节的机理进行分析。
3.2 流程管理的创新
推动政府管理流程的创新是各国在政府公共管理中普遍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因素。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实现跨部门业务与服务的整合,再造行政业务流程,提高行政效能与政府服务质量,是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中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改革一体化的集中表现。随着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社保基金管理的许多业务流程已经逐渐不适应新的信息环境,必须通过流程再造改进整个社保基金管理系统的效率。
社保基金的管理涉及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进行流程再造必须有明确的实施步骤:①确立流程再造的目标并予以分解,进行再造的可行性分析;②对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与判断,根据核心业务划分不同子业务;③在对原有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描述和对相关人员及领导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业务流程优化的原则,设计出流程优化的详细方案,并确定再造工作的程序与框架;④建立基于流程的动态工作团队,对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⑤根据流程需要重新构建组织管理控制系统、工作流系统,使流程处理更为智能化、更透明、更迅速;⑥能对再造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新流程进行必要修补。通过不断的流程优化,促进政府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和改进。
3.3 培育知识共享和团队学习的组织文化
建立信息资源的价值获取与转换机制能帮助组织最大程度地将信息资源转换为价值,而如何更好地发掘和应用这些价值则要依赖于有效的知识管理机制,这也是电子政务发展对政府提出的要求。这不仅需要具备必要的硬件设施和软件系统,还要求尽可能地实现工作人员集体知识的共享和创新,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增值的文化。知识集成是对分散在组织中、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隐性知识和分散在组织间的知识进行集成。通过组织文化建立开放和信任的内部环境,领导方式由控制转为支持,由监督转为激励,由指挥者变成合作伙伴。在群体沟通和交流时,确立一个无批评的环境,消除成员在提出自己见解时情面上的顾虑。
创建团队学习的组织文化需要依托于电子工作环境的构建,利用其为工作人员提供学习的平台。工作人员还能在线求助社保基金管理全系统内的相关专家协助其解决各种实际应用中的问题。
3.4 信息组织模式的建立
社保基金早期计算机化的焦点在于组织流程的自动化,而目前焦点越来越集中于如何在组织内及跨越组织界限提高和扩展信息流。这些信息提高了组织的应变能力,导致组织结构和运营的变化。事实上,计算机提供的组织运营数据支持和扩展了管理者的目标,形成了“新的公共管理”,这种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强调了管理的业绩、目标。特别是计算机技术使得数据的产生更及时、详细,为提高服务和确保服务传递机构更好的执行提供了多种方法。
因此,在建立科学的信息管理模式基础上应实现组织集成,加强组织管理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专门的、统一的国家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技术力量进行有效整合,是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工程的组织保障。各省级社保基金管理机构也应建立专门的信息管理组织,负责拟定全省社保基金信息化建设的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承担系统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拟定全省社保基金信息系统标准、技术规范和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对各级社保基金管理部门信息系统建设提供业务指导及技术培训。另外,信息监管组织必须吸收一些社会成员以实行有效的信息监管,如一些热衷社保监督的公众用户以及一些具有较高社会威信的专家等。
3.5 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的建立
有效的社保基金信息管理需要强大的集成技术系统支持。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发出越来越智能化的信息平台成为可能。智能化的信息集成管理工具,能减少成本、提供智能化的决策分析与统计工具、风险预警,在充分获取社保基金信息价值的前提下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提高资金储备效益和社保基金的管理效率;同时提高服务效率,准确获取公民的具体需求信息;建立在线信用评价系统,完善我国社保基金反欺诈机制和披露制度,建立社保基金监督和管理体系,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等;社保基金智能化信息平台的建设也有利于制定更复杂的政策,并实现连续的政策与管理变化。
因此,集成化智能信息系统的开发为管理者提供了方便的工作平台,对于广大的社保基金用户进行信息查询和信息监控等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仿佛对这件事早有预知,3月24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治理网络语言暴力刻不容缓》,说网络语言暴力使汉语“日趋粗鄙化”,并且掩盖真善美,导致社会空气污秽,“残害我们的精神世界”,“不管别人的行为多么荒诞不经,也不必使用语言暴力。”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尤其是微博的兴起,社会各界“治理网络语言暴力”的呼声一直很高。然而,细究这些说法,包括最近这篇评论,就会发现其中似是而非之处甚多。
所谓“网络语言暴力”,一般就是指一些辱骂性言论,比如傻逼、脑残、叫兽、、尼玛等;再就是一些“过激”言论,比如宣称要砍要杀、铲除、打倒等的颠覆性言论。另外,人肉搜索、散播他人隐私、在网上公布一些残忍行为如虐猫等,大概也可以归入广义的“网络语言暴力”。这些现象经常被指责不“文明”。按照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理解,所谓“文明”就是指温文尔雅、不温不火、不亢不卑、讲道理,这是有“教养”。而以上现象的共同特点则是具有攻击性、刺激性、极端性,因而不符合“文明”的标准。
不过,人性很复杂,社会很复杂,温文尔雅、不温不火固然是人们向往的境界,但具有攻击性、刺激性的话语也并非没有其价值。比如当年的“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就不是温文尔雅的话语,岳飞“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句子,也是很有刺激性的。所以对以上“网络语言暴力”的种种现象我们还需具体分析,而不能一刀切。要看看哪些是不合理的,要谴责、要治理;哪些是合理的,是不能禁绝,也禁绝不了的。
毫无疑问,相当多的“网络语言暴力”是基于人性的这种阴暗面的。舒淇经过多年努力,凭借自己的才华与勤奋,最终实现自己的誓言:把脱掉的衣服一件件穿回来。对这样一位演员,多一些理解、呵护,确实是文明、有教养的体现,这也正是中国古人所说的“扬人之善,不扬人之恶”的君子之道。那些捏着几张艳照,一边流口水,一边叫骂的人,反省一下,抑制一下自己的阴暗心态是有必要的。
但是,更多的“网络语言暴力”却并不是基于这种普遍性的人性阴暗面的,而是基于特定的不合理、不公正的社会事实,比如,暴力拆迁,制假造假,比如毒奶粉,天价医药费,豆腐渣工程,比如垄断企业提供的物廉价美的产品、服务,等等。对这些老大难的问题,道理讲了多年,早已明明白白,人人皆知,可是治理起来却步履蹒跚,一波三折,百姓日受其害,却无能为力,心中火起,无处发泄,到网上骂几句娘,宣泄一下情绪,平静一下心态,不失为一种好的心理治疗术。这种所谓的网络语言暴力就是不能禁绝,也无法禁绝的。
事实上,对如何看待“过激言论”的问题,言论自由史上有过许多经典论述。比如1960年生的著名的“纽约时报诉萨利文”一案中,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意见书中就指出:“对公共事务的辩论,应当是毫无拘束、强有力和广泛公开的。它很可能包括针对政府和公共官员的一些激烈、苛刻、有时甚至令人极不愉快的尖锐攻击。”如果这样的言论被“治理”掉,有人因为发表这样的言论遭到惩罚、打击,群众受到震慑不敢发表他们的批评了,必然会“阻碍公共辩论的力度,限制公共辩论的广度”,造成一种虚假的社会和谐,而社会问题只会越来越严重。
罗尔斯在他的《政治自由主义》中也专门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言论具有“颠覆性”不能成为限制其自由发表的理由。因为鼓吹颠覆性主张的人并不是无缘无故地叫喊“打倒”、“造反”,颠覆性主张往往只是其思想整体的结论部分,就如一座漂浮的冰山,颠覆性主张仅是露出水面的那一点,而其理由则是水下的庞大部分。罗尔斯说,“压制颠覆性主张,就是镇压有关这些理由的讨论”。比如社会主义学说鼓吹暴力革命,主要就是因为广大工人阶级、底层群众长期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且长期呼吁仍遭忽视引起的。政府、社会各界要认真听取他们的呼声,采取正确的行动来使社会趋于公正合理,而不应一听到“过激”主张就将其消声、“治理”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