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网络暴力的对策建议

网络暴力的对策建议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网络暴力的对策建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网络暴力的对策建议

网络暴力的对策建议范文第1篇

网络暴力的特征

2012年,一起公务员发帖诋毁律师被判道歉赔偿的案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案中,原告罗某既是法学教授又是律师,而被告何某则是某单位政法科公务员,双方签订委托协议,约定由罗某代何某主张房屋拆迁的赔偿费用。因过程中出现纠纷,被告何某就在网络上诋毁罗某的文章。最终,法院认定何某的行为构成侵权,判决其公开道歉并赔偿罗某损失和精神损害赔偿金共计8000余元。类似的网络暴力事件并不鲜见。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以其匿名性与快速传播性极易成为谣言的“助推器”和“放大器”。畅通的言论通道与开放型舆论环境给人们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一些蔓延于网络的“情绪型舆论”,有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从而加剧了群众的盲从与冲动,也使网络冲突与网络暴力现象日益突出。

网络暴力的预防措施

网络暴力虽然发生在互联网虚拟社区中,但它是现实社会中暴力的延伸,最终又会回归到现实社会中。面对网络暴力的这些负面影响,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遏制网络暴力的发生。

首先,从政府的角度来讲,应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网络舆论引导,积极地拓宽民意表达渠道。互联网不是个人私器,利用网络舆情操控为一己私利服务,甚至不惜采取威逼胁迫乃至恶意诋毁的手段,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网络经营,追求利益必须基于法律的底线。在网络自律与自治的道德律令尚不牢固的基础上,对明示规范的遵守与执行就成为网络治理的“不二法门”。另外,各级政府应具有明确的舆论导向意识,努力构建公共信息平台。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承载着民众“自由表达空间”的期待,但真正能形成公众舆论并通过社会信息沟通以及政府决策起作用的成就感并不多。绝大多数网络上的言论与意见没有被足够重视,于是民众反而在这种公共表达空间中累积了更多的愤懑。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政府要积极地构建公共意见平台,切实听取民众的意见,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维护广大公众的利益。

第二,各种网络媒体、论坛等要依法自觉规范自己的信息行为,做好“把关人”角色。社区论坛也好,博客微博也罢,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帮助网民个体实现“畅所欲言”的同时,理应做好“把关人”的角色。信息的泛滥使网络编辑应接不暇,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循规蹈矩地选择并编辑海量的信息,即使对训练有素的编辑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此网络编辑一定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确保的信息真实可靠,给予网民正确的引导。

第三,网民应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自觉守法地使用、、传播网络信息。网民拥有言论自由,可以根据自己的爱恨标准,转发或评论一些消息,但网民在行使自己的言论自由权利时,不得违反国家法律的规定,不得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虽然有些网站通过技术手段来设置敏感词屏蔽,但网民可以用其他词和方法来代替,所以网民在面对各种网络信息时,切勿盲目跟风、情绪化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发表言论时要遵守网络道德标准,客观实际地信息,或者有意识地筛选接收信息。如果网民文明、理性声音占据了网络言论的主流,那么那些惯于使用语言暴力的谩骂攻击者也就会自觉退场或者改变其行为方式。

暴力从来不是处理社会问题、解决矛盾冲突的有效手段,相反,还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且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上发贴对政府、法人和其他公民进行批评建议是公民神圣不可侵犯的基本权利,但这种权利越神圣我们越应该认真对待,慎重使用。网络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世界,但也是一个和真实世界并行、交融的现实世界。网络暴力时隐时现,任何焦点问题都有可能引发一场网络的疾风暴雨,继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只有遏制网络暴力才能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为社会公众带来更多的生活便利。

参考文献:

[1]湖南衡阳:当事人发帖诋毁律师被判道歉赔偿,《中国青年报》2012年9月26日

[2]《对“网络舆论暴力”说“不”!》,《人民日报》2007年8月12日

[3]《2011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M].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

网络暴力的对策建议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商 问题 应对策略

一、微商的发展现状

微商是一种区别于传统电子商务的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其出现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网络社交平台的迅速崛起。通过在qq空间,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上的广告宣传,借助朋友圈进行产品展示,凭借其强大的用户基础,迅速风靡全国。

微商总体上来说有两种模式,即B2C和C2C。B2C主要是指货物供应商通过在社交平台直接创建公众号,利用其发送广告信息进行产品的宣传和销售。C2C则是以个人为主,利用朋友圈进行产品展示,通过朋友和熟人介绍,分享产品信息,达到分销的效果。

微商发展迅速主要依靠了社交平台人数多,传播快的特点。以微信为例,截止2015年第一季度,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5.49亿人次,同时覆盖了200多个国家,拥有800多万品牌公众号。用户通过在自己的朋友圈发送商品信息,经过熟人传播,可以很快的将商品信息传播出去,更重要的是,这种方式的宣传成本很低,加上入行门槛低,满足了很多人创业和兼职的愿望。

近年来,微商的发展给予了传统电子商务领域很大的冲击,但人们在看到其热度不断高攀的同时,也发现了微商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这些问题严重阻碍和制约着微商的发展。

二、微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一)营销模式不规范

微商由于其进入门槛低,成本低,许多从事微商的人本身并没有相关经验,甚至对自己所卖商品的来源和质量没有一个确切的判断。微商自身经验的欠缺导致其营销模式多以熟人介绍,朋友圈展示为主,经营的好坏完全取决于自身好友量的多少,这就使得一些商家大量散布虚假广告,通过自己朋友的宣传达到更多的关注度,不仅使得虚假的商品信息肆意在网络传播,还可能走上传销的歧途。微商的发展一方面给予了人们很多自主创业的机会,让人们更好的参与到电子商务这个领域中来,另一方面,大多数微商并不具有相关营业执照,网络社交平台缺乏一个有效规范的营销模式。这种不健康的,异常的营销模式使得微商面临着重重危机,很容易触犯到法律的边界,带来恶劣的影响。

(二)商品质量无保障,品种单一

微商商品多以美食,日用品,衣物为主,相较于传统电子商务来说,其在商品供应上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微商开始不断壮大自己的队伍,努力提高商品的多样性,但由于社交平台的局限性,很多商品广告中夹杂着虚假信息,使得人们对于商品的|量产生了质疑,一些高端商品很难获取用户的信任,导致微商始终无法扩大其商品供应链。任何一种营销模式归根到底得看商品的质量,一个良好的用户体验是决定其走向成功的根本,微商商品良莠不齐,加之商品信息经过不断修饰和夸大,使得消费者很难鉴定商品的好坏,制约了微商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三)维权困难,缺乏监管

微商的信用体系是建立在朋友圈的熟识程度上的,而某些商品信息一旦在朋友圈中广泛传播开来之后,很难让人辨别其真实性。买家在购买商品之后,发现有质量问题,很难找到一个正规的途径去帮助自己维权。除去一些有影响的公众号,大多数微商的交易都是私下完成,消费者缺乏有力的保障。对比微商,传统电子商务平台在信用体系上具有很大的优势,人们不会担心在淘宝,天猫,京东等平台的维权问题。微商商品信息的不透明性和售后维权难的问题会让人们重新考虑其存在的意义。

(四)信息安全问题严重

微商与传统电子商务平台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微商主要利用社交平台进行营销推广,而社交平台中有很多私密的个人信息,由于微商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我们不能保证自己的个人信息不被盗取,泄露和传播。社交网络虽说是一个开放自由的沟通平台,但每个人的隐私还是应该被保护,当电子商务介入到社交领域时,我们更多的是要考虑到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这些个人信息被不法商家所利用,将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同时也会扰乱网络秩序,威胁网络安全。

(五)暴力刷屏引发反感

微商为了大力宣传自己的商品,在社交平台上大肆刷屏,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商品信息从而达到营销的效果。因为大多数微商是在自己的朋友圈进行暴力刷屏,久而久之,朋友会因为社交圈充斥的广告加深对微商的反感程度,甚至可能将其拉黑和删除。社交平台终究不是一个纯粹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平台,如果朋友圈中满是广告,无论其商品质量有多好,价格有多优惠,都势必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之情。微商可以利用社交圈进行宣传,但一定要掌握一个度,考虑到每个人的感受,避免暴力刷屏的发生。

三、微商未来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

目前我国对微商相关经营活动还没有出台较为明确的法律法规,很多不法之徒利用其法律漏洞不断打球,牟取利益,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我国社交平台用户数量众多,微商跟风趋势明显,加上市场准入门槛低,从业人员流动性强等特点,微商出现至今已经发生了很多侵犯消费者权益的事件,但又因市场监管的滞后和法律法规的缺失,无处伸冤。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社交平台的经营活动同样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而不应成为法外空间。国家相关部门在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的同时,应该加强与各社交平台运营商的合作,积极推行微商实名制,便于监管和售后维权,确保交易的合法化,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微商经营者也应该增强法律意识,抵制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环境。在这个意义上,加速微商相关法律建设,明确微商经营者的法律责任成为了当务之急。

(二)改进营销模式

微商的运营多以网上,海外代购为主,很多从事微商的人对自己所卖商品并不了解,大多数的时候只是满足自己创业和兼职的愿望。一旦自己社交网络的朋友和熟人资源用完,就会出现销售无路的尴尬处境,导致微商不断地让朋友帮忙宣传,进行暴力刷屏,成为恶性循环。这种营销模式只要没有掌握好尺度,就会引发身边人的反感。任何一种产品都需要宣传,需要广告的推力,但不是只有暴力刷屏这一种方式。微商可以控制广告的发送频次,丰富广告的内容和形式,主动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以质量取胜,而不是靠永无休止的刷屏。营销模式的多样化一方面会净化朋友圈的社交环境,一方面也会增加消费者的好感,增加对商品本身的关注。无论何种营销模式,宣传效果是第一位的,单一的,低级的方式只会阻碍微商的发展前景,不断创新和改进营销模式才是最正确的选择。

(三)选好产品

微商依托社交平台迅速发展,这也意味其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如何从众多微商中脱颖而出,提升自己的竞争力,说到底还是得看产品有没有市场,选好产品成为微商经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产品的选择首先要符合市场需求,需求越多,自然不愁销路。其次,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自觉抵制假冒伪劣产品和三无产品。针对社交平台的用户年龄,提供适合各个年龄层次的产品,做到产品的多样化,扩大经营范围。微商在选好产品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自己的管理,不断学习相关产品知识,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专业有效的产品信息。

(四)建立信用和评价机制

与传统电子商务平台不同的是,微商缺少属于自己的信用和评价机制。以淘宝为例,商家在注册后,针对商家的评价等级有心、钻石和皇冠,这三个等级代表着商家的信用,信用等级越高,买家对商家的信任感也会越强。除了商家的信用等级以外,商家所卖产品也会提供消费者评价机制,消费者在购买商品之后,根据自己的商品体验,对商品进行评价和打分,一般分为差评、中评和好评三个等级。消费者在消费时可以根据商家的信用等级和过往产品的评价等级,做出自己的判断,合理购买商品。微商由于刚刚起步,相关信用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买家很难判断商家的信用,对购买的产品也会有诸多顾虑。微商可以借鉴传统电子商务平台的经验,在其基础上不断创新,丰富其内容和形式,完善信用和评价机制。

参考文献

[1]吴钰.微商发展问题及其法律对策[J].法制博览,2016(24).

[2]张玉.微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时代金融,2015(32).

网络暴力的对策建议范文第3篇

现代医患关系正呈现出激化之态,日益普及的社交网络在推动医患关系和谐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来医患纠纷及暴力事件的发生情况,从市场供求关系的角度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提出现代医患关系的内涵较之传统概念更加完善,同时阐明该变化的意义与实现途径;最后分析国内新兴的社交网络和移动互联网对现代医患关系发展趋势的重要影响,并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简要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

医患关系;社交网络;在线诊疗

“生物医学”模式下的疾病诊疗在过去的一个多世纪里获得了长足而显著的发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患关系中人性的淡化。我国的医疗卫生行业被推向市场以后,这一弊端已逐渐显现,医患关系正趋向紧张,医患矛盾亦日益尖锐。解决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推动医疗资源总量的增加和分配的公平,与此同时,医患矛盾的缓和需要多种方式的共同作用。本文着眼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社交网络的兴起,提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医患关系的概念,从而借助社交网络更好地满足患者的医疗需求。

1医患关系的困境与成因

1.1医患纠纷及暴力事件发生情况

近20年来,我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呈上升趋势。据中华医院管理协会调查显示,98.4%的医院发生过医疗纠纷,其发生率和医院床位数呈正相关;73.5%的医疗纠纷会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从经济损失上看,全国县级以上医院每年医疗纠纷索赔金额高达42亿元,占医疗收入的5.9%;自2002年9月1日《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与此同时,暴力伤医等恶性事件的发生比例亦在逐年上升。有研究数据显示,发生医务人员因医暴而受到明显损伤事件的医院的比例从2008年的47.7%上升至2012年的63.7%,每年每所医院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的平均数从2008年的20.6次上升到2012年的27.3次[1]。各类医疗投诉、医患摩擦更是层出不穷,给医疗服务行业的正常运转带来了空前的压力。

1.2医患关系紧张局面的成因

医患矛盾的本质是患方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与医方的医疗服务相对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之间的矛盾。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包括器械和技术在内的高端医疗资源大量涌向高层次医院,医疗资源纵向分配失衡状况愈发严重。特别是对于我国由政府主导、半市场化的医疗行业而言,满足医疗需求的方式相对单一,导致高层次医院超负荷运转及医疗资源效率低下等一系列医疗资源配置问题。在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院发展靠自营创收的社会环境下,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由此出现医患沟通不畅、医疗道德建设相对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加剧了医患关系的紧张局面[2]。可见,改变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方法是加快医疗资源合理分配的进度,同时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更多的医疗服务需求者得到及时而便捷的医疗服务[3]。

2医患关系内涵的发展与更新

2.1医患关系内涵的发展与变化

互联网高速公路的发展与普及,为专业的健康社交网络铺设了基础,推动了医患关系概念的更新。借助网络,医生可以同时与多名患者进行信息交流,医患关系由此发展为一个医疗团队与其所负责的多个患方之间的关系,即由原来的“一对一”变为“一对多”的医患关系。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概念极大拓宽了医患关系的范围,尤其把不同的患者团体囊括其中,同一类疾病的多个患者作为一个群体的共同医疗需求得到更高效的满足,在高度互动的在线站点内,患方群体相互交流,为处理当前医患关系提供了便利;同时,医生与其负责的多个患者借助网络平台相互交流,可以更便捷地传递最新、最准确的诊疗指导,使循证医学得以更有效的贯彻。

2.2医患关系内涵变化的意义

2.2.1增进医患沟通。

和谐的医患关系建立在良好的沟通基础上,但面对面的沟通不仅耗费医患双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常常“沟而不通”。2011年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接近三分之一的互联网用户平时不愿与医生分享健康信息[3],而新概念下的医患关系利用新通讯技术弥补了这一缺陷,医患沟通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由个人发展为组群,这显著拓宽了沟通范围,提高了沟通效率。

2.2.2提高患者认知水平。

在过去,信息不对称一直是医患沟通的障碍,但众多患者因各自不同的病症可以形成相应病患团体,出于对病友的高度信任,在该团体中患者可自发地相互分享患病、治病的经验,进而能提高患者个体对于相应疾病的认知,使医患间的信息不对称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2.2.3营造良性就医氛围。

患方对医方的低信任是阻碍和谐医患关系的直接社会原因。在新概念的医患关系下,患者通过网络能够更加了解医生的日常工作状态及其职业的特殊性;同时,患者群体还能相互监督,形成制约,减少“无理取闹”的发生,有利于对医生产生理解、信任和尊重,从而有利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

2.3适应现代医患关系新内涵的途径

2.3.1建立高效医疗资源整合与分配模式。

新概念的提出必将对现有的医患关系与医疗模式产生冲击,因而需建立新型的医疗咨询和治疗模式,例如网络上流行的“春雨医生”和“求医问药网”之类的新兴医疗方式,极大提高了医疗资源整合与分配效率。

2.4.2培养适应新型医患关系的医疗工作者。

面对新形势下的诸多变化及其影响,医务工作者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传统医患关系上,而应加强医学知识的积累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利用新兴沟通模式与患者进行多种渠道的交流。

2.3.3加强网络医疗信息的建设与监督。

网络信息环境十分复杂。首先,互联网时布信息门槛降低,导致各种“伪知识”大行其道,因此要加强对于虚假信息的监督力度。此外,由于网络的便捷性,患者往往会选择“患—患”沟通,因大家“同病相怜”,难免会出现误解医生的情况,所以要对于病患间的沟通正确引导。

2.3.4借助网络舆论正面宣传。

网络媒体在信息化发达的今天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医患关系的新概念下,网络媒体需要扮演双重角色,一方面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上合理判断,另一方面要站在医生角度合理思考,处理好网络舆论与医患关系的问题,力求报道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3医患关系发展的物质基础与趋势

3.1推动医患关系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3.1.1移动互联网的推广。

回首二十年来的网络历程,我国在互联网领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截至2013年底,中国网民数量达6.32亿,普及率达46%;互联网经济总量占GDP的4.4%,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高于美、法、德等发达国家[4]。2014年全球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保有量超过20亿,移动媒体成为用户连接网络的首选方式,这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此同时,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社会步入了4G通信时代[5]。巨大的网民基数、便捷的移动设备、高速的通信网络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社会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

3.1.2社交网络的普及。

《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显示,经常登录社交网站的网民比例高达53%,从社交网站获取健康信息的用户数量之庞大可见一斑[6]。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为社交网络平台的涌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社交网络已然触手可及。腾讯公司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社交平台手机应用———微信,截至2014年初其用户保守估计已超过6亿,是社交网络在移动互联网中应用的成功范例之一。

3.1.3应用软件的移动化。

应用于移动互联网中的社交网络,其用途目前已远远超过了交友、聊天和分享等传统通讯功能,移动互联网融入医疗行业已是大势所趋。目前市场上可以下载到的医疗健康类手机应用已超过2000款,包括面向患者求医问药的“春雨掌上医生”、面向医生学习交流的“医学文献”以及用于购买药品的“康康买药”等各类不同功能的手机应用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满足了医疗行业内各方的多种需求[7]。

3.2现代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

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人们对就医的时间成本更为重视,医院内咨询、挂号、候诊需花费大量时间是多数轻症患者选择在线寻求诊疗帮助的重要原因。有调查数据表明,约34%的用户曾利用过社交网络的支持寻求医疗信息;约有73%的患者在就医之后继续在线寻找医疗信息,并且其中超过六成用户认为搜索的健康信息影响了他们的健康决策[8-9]。其他民众选择通过互联网获取健康信息和指导的初衷不一,譬如寻找更经济的治疗方案、对就诊过程中的医疗术语做进一步的了解、在网上查询相关信息以佐证及甄别医生的诊疗方案、自我保健等[10-12]。同时,微信公众号、QQ群等网络社交平台也发挥巨大作用,它不仅使许多“同病相怜”的患者获得了情感上的慰藉,也让他们分享求医问药的经验,更好地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4现代医患关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4.1网络媒介对医患关系的负面作用

在新医患关系的背景下,发挥社交网络的优势有助于医患之间的交流,但潜在的问题也不能被忽视。从患方角度来看,由于疾病具有复杂性与独特性,看似相似的疾病实则机理、治疗存在巨大差异。患者之间的好心交流、经验之谈,有可能酿成大错,出现“好心办坏事”的尴尬结果。此外,不排除个别人员混入患者队伍中,向患者兜售药品、散播虚假信息等现象的发生,破坏“患者圈”的正常秩序[13]。从医方角度看,社交网络平台可能会加大医务人员的工作量,这对原本已劳累不堪的医务人员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4.2对策

网络的开放性较大,导致医疗信息良莠不齐,很难获取有效信息,甚至出现网络医疗诈骗等问题。鉴于此,建议由各大医疗卫生机构牵头,按区域、疾病种类、医生等建立类似于“医享网”式的医疗服务网络平台。患者可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选择进入不同的患者圈,一方面有助于患者产生同病相怜般的“共情”之效;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医生间相互竞争与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由于有正规医疗机构的维护与监督,医疗信息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患者求医问药也将更加方便快捷。同时,借助社交网络建立患者圈,还可以实现患者之间的相互制约,减少医疗纠纷,也为基本医疗常识的普及创造了条件,有利于网民医疗卫生知识水平的提高。

综上考虑,在将移动互联网应用于医疗活动时,要加大基本医疗常识的普及力度,提高患者对医学的认识,减少“病急乱投医”现象的发生,同时提醒患者不要随便采纳病友的药方,治疗详情应以专业医师为准。此外,加强网络平台的监管力度,对不法分子严惩不贷。平台上的医务人员应以自愿为主,量力而行,并给予适当奖励,鼓励医务工作者在留有余力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平台为患者解疑答惑、排忧解难。

作者:徐志杰 王经杰 戚麟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学员旅

参考文献

[1]贾晓莉,周洪柱,赵越,等.2003年-2012年全国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查研究[J].中国医院,2014,18(3):1-3.

[2]袁晓玲,赵爱平.医患沟通技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25(10):91-93.

[4]麦肯锡.中国的数字化转型[J].IT经理世界,2014,17(17):12-13.

[5]欧阳盛劼.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媒体的发展趋势研究[J].卷宗,2014,4(9):262-262.

[6]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3年中国网民搜索行为研究报告[R].北京:2013.

网络暴力的对策建议范文第4篇

据最新统计,中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4.84亿。其中,12岁到16岁的青少年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与之相伴的是,网络成瘾现象十分严峻。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沉迷游戏、过度用网消耗了精力、耽误了学业,进而导致精神颓废、身体羸弱;网络信息泥沙俱下,孩子辨别能力不够,难免造成价值观走偏、行为失范,甚至诱发盗窃、暴力等违法行为……凡此种种,不仅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更会对家庭、社会乃至国家长远发展带来巨大危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全社会均应履职尽责,并形成治理合力。 

一、未成年人沉迷网游危害

一是引起角色混乱,诱发犯罪行为。网络游戏给了学生扮演各种各样角色的机会,同时也为学生的角色混乱埋下隐患。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长期玩赛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火爆刺激的内容容易使游戏者模糊道德认知,迷失了自我,以至不能理性地行使现实社会中的角色。

二是占用大量时间,影响学习成绩。学习压力大,拿玩网游当成放松的借口,谁知道,一旦上瘾,做在电脑旁就是好几个小时,甚至还有好几天的。另外,在上课中,总是想着虚拟的网络游戏,会产生走神,精神不集中的现象。

三是消耗大量金钱,没钱时会非法获取。玩网游消耗上百万的玩家比比皆是,但这类人群一般都是上班族,如果是学生玩网游,因为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只能靠平时节省下的生活费来满足网瘾,一旦捉襟见肘,便想着其他非法的渠道获取,甚至抢劫杀人。

四是损害身体健康,影响正常发育。学生正处在长身体的时期,长时间僵坐在电脑前缺乏适当的锻炼,会引起他们视力下降、精神疲惫,严重的直接猝死。经常上网的学生会造成左脑发育不良,语言表达力下降,甚至思维混乱。

五是人格异化,淡化道德约束。沉缅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往往过度依赖于网络的虚拟世界而不能面对现实世界,而且长时间进行网络游戏,淡化他们在现实社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不和谐,家庭反目。

二、对策建议

一是有关部门要强化监督管理。要求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必须严格在所有网络游戏中开发设置防沉迷系统,并严格实名认证。有关部门要做到有要求、有检查、有考核,特别是对那些不落实要求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惩,倒逼他们自觉遵守有关规定。

网络暴力的对策建议范文第5篇

关键词:DDoS;攻击;网络;安全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29-0363-03

Network Attack Type

ZENG Ling-zheng

(Data Processing Center,Guangzhou Statistics Bureau,Guangzhou 510030,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multianalysis computer network has attacked the type, hoped to the security personnel who maintains the computer network has the help.

Key words: hackers; DoS; DDoS; guard

1 引言

随着Internet在全球的发展,黑客的活动也日趋活跃,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其动向有以下几个特点:

组织越来越扩大化:早期的黑客虽然也有些是有组织的,全规模不大。现在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黑客组织己经出现。在Internet网上还有许多黑客的专题讨论组,并有不断扩大之势。

行动越来越公开化:包括召开会议,举办竞赛,编写教材等。例如2002年7月12日至14日,来自世界各国的2000名国际黑客云集纽约,举行了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全球黑客大会,并且抛出一款全新的软件作为宣战的工具。在此次黑客大会上,黑客们公布的一项计划引起了全球瞩目,那就是众黑客以不满网络安全检查为由宣布将对全球20多个进行网络检查的国家开战。

案件越来越频繁化:权威机构调查显示计算机攻击事件正在以年64%的速度增加。另据统计数字显示,至2002年年末,黑客事件平均每天发生614次,比2002年年初提高20.2%。

情况越来越复杂化:无论人们对于黑客的功过如何评说,黑客的成分背景日益复杂,行为动机各有不同,这是客观事实,对此己经不是用“好人、好事”还是“坏人、坏事”所能简单概括。正义、非正义,侵入、反侵入的斗急错综复杂,种种迹象表明,有朝一日在网上爆发一场世界黑客大战并非天方夜谭。

2 入侵系统攻击

入侵系统的攻击首先需要收集目标系统的有关信息(如运行的操用系统版本、开放的端口等),通过信息的收集,获取系统的控制权。获取信息通过常规的网络探测命令可以获取一些对攻击有用的信息,如PING命令判断计算机是否开着,或者计算数据包从发送到返回需要多少时间;通过Tracert/Tracerout命令跟踪从一台计算机到另外一台计算机所走的路径。用Finger和 Rusers命令收集用户信息;使用Host或Nslookup命令,再结合Whois和Finger命令获到主机、操作系统和用户的信息;甚至可以直接使用命令攻击。

2.1 口令攻击

攻击者通过第一阶段的信息收集,获取了目标系统上的用户名、开放服务、操用系统的类型等关键信息,下面就开始实施入侵的核心环节――获取口令。

1) 口令暴力攻击

由于有些操用系统不能在数次登录失败后自动关闭账号,因此有些黑客把人们常用来做口令的单词制作成词典,通过计算机程序一个个试探,或把英文字母、数字组合后进行试探。

2) 窃取口令文件后解密

老版本的Unix没有Shadow文件,全部口令都存在Passwd文件中,新版本的Unix中,用户基本信息存放在Passwd文件中,而所有口令以过DES加密后存放在Shadow文件中,并处于严密保护之下。一旦黑客获取这两个文件,黑客就可以使用些穷举测试程序破译用户口令。

2.2 漏洞攻击

当采用直接口令攻击失败后,攻击者会开始寻找系统的安全漏洞,有些漏洞是系统设计编程的疏忽,有些是管理员配置不当引起的。这些漏洞在系统被大量使用后会逐渐暴露出来,如果管理员不及时下载补丁,更改配置,就会给攻击者可乘之机。

1) 利用CGI漏洞进行攻击

有些CGI程序只是简单地进行传递,不对内容进行过滤,攻击者就可能通过页面提交带危险指令的脚本代码给机器去执行,有些CGI能够过滤一些特征数据,但是有些攻击者故意制用一些混乱的字符串骗过检测,甚至有些管理员将CGI所在的目录设置为可写的,攻击者不仅可以修改替换页面,而且也可以通过新脚本为所欲为。

对策:严格设置CGI脚本权限,采有安全的CGI。

2) FTP协议漏洞攻击

FTP协议漏洞之一在于对使用的端口号没有任何限制,用户可以使用TCP提供给其他服务的任意端口,这就使攻击者得以利用FTP攻击其他服务。

FTP协议的第二个漏洞是,FTP标准允许无限次输入密码,如些以来攻击者就可以使用口令暴力攻击。防范措施是建议服务器限制尝试输入正确指令的次数。另外,一次登录失败后应暂停几秒来削减暴力攻击的有效性。

FTP的第三个漏洞是分配端口号时通常按增序分配,攻击者可以预先占领端口,让合法用户无法分配到端口或趁机窃取信息等。

对策:让系统改为使用随机分配端口号的方法。

3) 服务程序漏洞攻击

一些常见的WWW或FTP服务端程序在设计上也被发现存在安全漏洞,也必须经常注意升版本或下载补丁。

如IIS4.0 和5.0中在Unicode字符解码的实现中存在安全漏洞:当IIS打开文件时,如果文件名包含Unicode字符,它会对其解码,导致攻击者在文件名中加入的指令可以执行 。

4) 缓冲区溢出攻击

缓冲区溢出的形成非常简单,如在C语言中,下面的程序将造成缓冲区溢出:

char buffer[10];

strcpy(buffer,str);

只要str的长度大于10,就会溢出,普通的缓冲区溢出并不会产全安全问题,只有将溢出送到能够以root权限运行命令的区域才会产生危害,最常见的方法是在溢出区域运行一个Shell,再通过Shell执行其他的命令。

2.3 包劫持和会话劫持攻击

由于很多协议没有采用任何加密或身份认证技术,比如Telnet、FTP、SMTP等协议,用户账户、密码等都是以明文方式传输的,如果攻击者利用包截取工具,就可能获得用户账户密码等信息;更有甚者,在共享的网段中,A、B站点间正常通信,被攻击者C截获后,C有可能冒充接替B同A继续会话,或冒充B发出FIN数据包,释放了A、B间的链接。

2.4 域名劫持攻击

攻击者首先获得域名拥有者注册域名时用的邮件账户,再冒充拥有者发送域名变更信息到域名注册管理公司,让原域名指向另一个自已已经控制的服务器,然后再冒充域名拥有者进行确认,这样在互联网上,原来的服务器就被虚假的服务器所取代了。在获取邮件账户时,不排除使用密码暴力猜测或对该账户所在的邮件服务器进行入侵攻击。这种行为就像有人拿着你的身份证,变更了你的银行账户一样。

2.5 迂回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