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调度自动化;信息系统;电力系统;故障分析

一、故障信息系统的作用

(1)提供系统分析工具。继电保护专业人员在电网发生事故后,为了确定保护装置的动作结果是否符合保护动作的原理特性,与保护装置内的设定值是否一致,需要对保护装置的动作进行详细的分析,在厂站端故障信息系统实现了规约转换和信息采集,同时可以在调度端实现信息共享,对保护装置动作行为的详细分析可以利用故障录波器的模拟量信息实现。

(2)提供数据支持。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的保护动作故障信息系统完整地进行了记录,对电网各种特征信息的电压、电流特征信息等进行反映。其他系统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其都可以进行提供,如设备检修管理、电力调度管理信息系统、模型参数校核等等。

(3)为事故处理提供决策支持。涉及电网事故处理的关键信息故障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集成,此外根据电网事故的处理需要,可以确定信息的优先等级和分类,按照设定好的原则将信息主动上传,有利于尽快恢复系统,可在为事故处理提供必要的决策支持。

(4)提供设备异常情况信息。通过主动上送设备的异常情况或运行状态,故障信息系统可以及时通知设备检修人员,检修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进行处理,恢复设备的正常运行。此外对每一次系统故障的动作保护情况进行累积和分析,对保护运行状态进行综合监视,对设备的检修计划适时进行调整,为最终状态检修的实现提供必要的基础信息。

二、故障信息系统的特点

(1)分层过滤原则。故障信息系统为了进一步保证信息处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应该体现信息的分层处理原则,也就是说经预处理的有效信息由电网调度中心保留,原始的信息由变电站曾保留,同时信息的时间要求和相应内容根据不同的应用对象确定,系统的信息处理应该能够实现信息的和订购,应该根据信息的使用对象来确定信息分类处理的原则,具体见图1。

(2)准实时的信息传输特征。在电网发生故障时,故障信息系统会产生大量信息,正常运行时则仅会产生少量信息,故障信息系统信息传递具有准实时特征,将原来等待召唤的故障录波信息与保护动作信息,转变成了可主动上传的信息,同时还实现了有效关联这两类信息。

(3)信息管理支持高级应用。电网运行特征的各种重要信息都包含在故障信息系统所记录的信息当中,实现各种高级应用的重要基础,就是有效管理和挖掘此类数据,这些应用分析主要包括:一次系统是否有如谐振、雷击、工频等过电压现象,故障实际记录的离线计算模型和特征量参数的差异,机电暂态过程或者是电磁暂态过程中二次设备的相应等,特别是对于如如涉及设备状态评估分析,需要历史累计数据的分析系统,可以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三、故障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

(1)数据信息网络化。当前,数据网以及调制解调器拨号专线等是故障信息系统的主要数据传输方式,电网在发生故障时故障信息系统将在短时间产生大量信息,正常运行时信息量很少,必须实现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有效监控,以确保在电网发生故障时用于事故处理的故障信息能够有效获取。规模决定了故障信息系统的效用,前两种数据通信方式的弊端在系统达到一定规模时暴露无遗,所以,可以说当前的一种必然学则就是数据网络通信方式。

(2)系统结构模块化。为了让系统的建设可以逐步完善,系统的架构设计要能够兼顾现状,同时也要能够适应未来的技术发展,系统的设计应该对应用功能以及信息的扩展具有适应性。对于不同应用系统功能数据需求,在厂站端"子站上送的信息都应该支持,而子站系统则必须要适应保护信息等的变更、升级、扩充等,应在主站端实现电网调度其他系统的数据交换和有效关联,对于新应用增加的需要其软件架构必须能够适应。图2为系统模块化的重点体现。

四、故障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具体实施

(1)数据的完整性。按现行调度管理体制,确定调度管辖范畴,当前所实施的系统基本都是按照此原则运行,实际上这就造成了按调度管辖范畴同一厂站的信息分别送到了不同的电网进行调度,对于电网的调度来说,这就无法保证事故判断所需要信息的完整性。同时也没有反映断路器跳闸信息以及静态继电器的动作情况等,对于事故分析出来来说这部分信息是不可缺少,因此,作为补充可以通过故障录波器的事件量信息。

(2)建设要具有规划性。故障信息系统作为调度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的完整性与其效用有密切的关联。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系统的作用与重要性将会在被逐渐认同,随着系统建设的扩展系统信息的完整性将逐步实现。所以,在进行系统建设时,应该按照分步实施、统一规划、逐步完善的原则,系统建设规模与实施步骤应比较完整地在电网的规划中体现,逐步推进系统实用化的进程。建设故障信息系统是一个长期过程,所以,在信息并不完整的情况下,主站必须提出对可能实现应用的合理预期目标。

(3)系统安全性。系统建设的最基本原则就是系统的安全性,在故障录波器、保护设备与子站系统信息接入时,原有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降低。对保护设备的操作在系统足够安全时才能考虑,在系统的建设初期应主要以采集信息为主。应由电网故障信息系统完成对保护动作信号的复位或保护设备的定值变更等功能,并且要独立于监控系统。如前所述,故障信息系统所涉及的信息交换接口相对较多,电网故障信息系统信息的有效集成应用和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就在于接口的规范性,可作为技术依据的信息交互规则需要确定。数据的交换必须要尽可能的符合国际标准,也可以根据系统自身的应用特点确定相关信息的流程,作出规范化的约束。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主变保护;越级跳闸;过流保护;主变后备保护

中图分类号:TE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357-02

引言

在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是电力网的重要环节,是电力网安全稳定运行的可靠保证,在电力网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对于继电保护,其原理设计,电气接线设计必须符合相关规程。在电网运行中,一个细节设计的不合理,往往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会给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造成比较大的危害。

2012年4月21日5时35分,某变电站的一条出线短路而引起一起主变保护越级跳闸事故,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发生后,运行单位及相关厂家及时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处理。通过此次事故,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继电保护装置的设计符合电力规程的重要性。

1.故障基本情况

1.1 设备基本参数

1号主变保护装置型号为NSR891C,311保护装置型号为NSR610,312保护装置型号为NSR610。

312断路器型号为LW16-40.5,厂家为江苏如皋。

1.2 故障情况简述

故障前运行方式:

311、312、313在35kV4号母线运行,301运行,345备用,302带35kV5号母线负荷,两条主变中性点均未接地。

2012年4月21日5时35分,窝洛沽变电站1号主变中压侧后备保护动作,301开关跳闸,311过流1段动作,311开关跳闸,312过流1段动作,312开关未跳开。

1.3 天气情况

故障发生时当地气象条件:玉田地区小雨,湿度较大。

1.4 保护装置动作情况

通过表1可以看出,311过流保护动作,312过流保护动作,1号主变中压侧复压过流动作。

1.5 后台监控机显示历史记录

2.保护动作行为分析

2.1 主变保护故障录波图

2.2 311和312线路保护动作报告(图5)

2.3 保护动作行为分析

通过311及312的保护动作情况可以发现,311及312的保护装置同时启动,时间是18.659S,因此判断311及312之间的故障电流是存在联系的。通过后台监控装置显示(如图 2),在5时35分05秒时,发35KV4号母线接地(由35KV消协装置节点发出),因后台没有电压实时曲线,无法判断具体接地相及间隔。但是从312发出的C相电流I段故障信息分析,当时发生312C相线路接地,导致消协装置告警。因接地引起的电压升高,导致311线路或用户站发生三相故障,同时引发312的C相接地演变成不同电气间隔内的相间短路。这可以解释为何311、312基本同时保护启动(311、312不是同塔并架)。在311保护跳闸切断故障电流的过程中,导致312的故障电流有一个降低又升高的过程,我们分析为311断路器分断过程中,破坏了312的故障条件,一次312又由相间短路变成接地。但随着311故障切除,母线电压恢复,312又由单相接地,演变成B/C相故障(从主变保护动作波形图中分析)。

312保护装置在18.671S时过流1段保护启动,故障持续300毫秒,18.971S时过流1段保护动作。在18.977S时312过流1段保护由于故障电流达不到保护定值而返回(此时311开始分断,破坏了312的故障条件),过流1段保护启动持续时间为306毫秒。根据厂家研发人员提供的资料:保护装置CPU程序在过流1段保护启动持续300毫秒后发过流1段动作信号,同时启动保护跳闸继电器。但是保护跳闸继电器的动作过程需要一个20毫秒的展宽,也就是在过流1段保护启动持续320毫秒以后保护装置才能成功出口。而现场情况是312的过流1段保护启动时间只持续了306毫秒,没有达到跳闸继电器的固有动作时间而返回,但是随后在311故障未彻底切除时,19.051S312再次过流I段启动,延续了主变中压侧后备保护。312过流1段第二次启动后,由于301开关动作切断故障电流,致使312过流1段启动时间只持续了286毫秒,未达到保护定值,因此312保护装置发过流1段动作信号,312开关未跳闸。

2.4 事故原因小结

(1)312线路保护装置在过流元件动作后,未跳开开关。然后中间由于故障量小于返回值,动作元件返回后又启动,开始了重新计时,导致主变的中压侧后备保护越级跳闸。

(2)故障类型比较复杂,先是发生312线路的单相接地故障,进而导致311线路发生三相故障,当故障切除后又导致了312的相间故障。复杂的故障使得312的故障电流发生了变化,使得故障量有段时间小于启动值,312的保护返回。

3.事故处理和整改防范措施

3.1 事故处理

通过和玉田电力局沟通,反馈为312线路侧终端电缆同树枝有搭接,同时线路有鸟窝,有放电痕迹。

311为区调调度线路,丰润分公司组织了线路巡检和登塔检查,未发现明显故障点,上报区调后,由区调通知大用户进行变电站检查。

下午调度对14时35分左右对311、312进行试送电,顺利送出,但311直到17时30分左右才带负荷。

丰润分公司专业班组对312开关进行动作特性分析,未发现异常;保护装置传动校验未发现异常,模拟C相故障,保护装置正常动作,312断路器正常动作。

3.2 整改防范措施

(1)建议厂家对312的线路保护进行修改,当保护元件动作后,直至开关完全跳开后才收跳闸令,而不是动作元件返回就收跳闸令。

(2)加强对大用户变电站的定期检查,尽量防止这种复故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李敏霞,袁文嘉.一起主变零序保护越级跳闸事故分析与处理,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09,37(22):156-158.

[2] 南京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SR890变压器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110kV版本).

[3] 南京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NSR610馈线保护装置技术说明书(110kV版本).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变电运维一体 检修操作 集中消缺模式 专业化巡视

1 变电运维一体概念的提出

一直以来的,变电站的工作一般由各地电力系统的运行及检修部门来分别承担其运行管理及设备维护检修工作。而这两种工作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从形式上来看,运行管理工作是一项单工种的工作,维护检修工作是一项多工种协同的工作;而从工作实质上来讲,运行管理工作是注重全流程的变电工作,而维护检修工作注重结果的变电工作。故从这两方面来本文作者用两句话形象比喻两种工作:对运行管理工作而言“简单而不安全”;对维护检修工作而言“复杂而不危险”。总所上述,可以看出运行和检修工作是完全两种不同性质的作业模式,以前由于变电设备的原因,这两种不同性质的作业模式无法完全能融合于一体。而今随着变电站的不断增加,各地电力系统对如何提高电力员工的工作效率迫在眉睫,同时结合变电设备可靠性大幅的提高、网络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大量应用等有利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概念就应运而生。

2 目前变电运维一体工作存在的问题

(1)工作思路的改变,目前从事实际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人员主要有原从事运行工作的人员和原从事检修工作的人员来担任。而根据本文作者长期的从事实际工作心得,形象点概括两种工作的特点,运行工作是一种“静”的作业方式,而检修工作是一种“动”的作业方式,如何在实际的运维一体工作把这两种作业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是保证运维一体工作安全顺利开展的基础。

(2)、人员培训机制需不断完善,由于目前从电运维一体工作的人员的各方面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如何建立一个培训平台,使从事这一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是保证运维一体工作安全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

3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一些作业模式探讨

从消缺班到现在的运检班,其间工作的作业模式也经历了不少,以下这些就是本文作者对目前班组的进行一些作业模式进行归纳总结:

(1)检修操作:检修操作为当时消缺班的主要作业模式,其不但极大地提高了变电故障设备的消缺效率,同时也使检修人员第一次接触了运行工作,为以后变电运维一体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从下面的表上就可以看出其工作效率:

(2)集中消缺模式:在消缺班成立的初期,由于要承担工区的绝大部分变电设备的消缺工作,但考虑到当时的消缺班人手少(总共才8个工作人员)并且绍兴电力局修试工区(现检修试验工区)要管轄绍兴地区的所有变电站的检修工作,工作范围比较大,故提出集中消缺模式来进行消缺工作。

其作业模式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对所进行集中消缺区域变电站的缺陷情况进行统计及排查,并合理安排作业顺序计划、停电计划、作业人员及作业车辆等。

第二阶段:根据上述第一阶段的情况准备消缺工作的备品备件、作业工器具等。

第三阶段:在消缺区域变电站进行实际的消缺工作。

第四阶段:对上述集中消缺的工作流程进行闭环及总结。

(3)集中消缺作业模式的特点:集中消缺的作业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变电设备的消缺效率,这可以从以下的数据中得到时答案。在2007年月-2007月消缺班共消除 只变电设备的缺陷,人均消缺率达到 %。但集中消缺作业模式也对作业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同时也需要在其第一阶段能制定详细完善的计划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4)专业化巡视的作业模式:所谓专业化巡视的概念是在运检班成立后,由于检修人员加入所管辖的变电站的巡视工作后提出的,其本质是发挥检修人员的技术优势,在实际的变电站日常巡视工作中有效提高巡视质量、准确判断变电设备的故障性质并结合现场的实际运行情况及时消除隐患,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5)运维一体化作业模式:运维一体化模式是在检修操作的作业模式上演变而来,在该作业模式下,作业人员充分压缩了工作许可、结束的等待环节,实现了设备停役、工作、验收、设备复役无缝衍接,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设备运行效率。同时,最大程度地缩短了大型集中检修停、复役操作中处理设备异常的过程,并通过实行“检修质量自验收、设备状态自验收”,使得工作许可、验收流程得到优化,许可、验收时间得到缩短,检修工作的有效时间得到保证。

4 变电运维一体工作模式下的班组建设工作

(1)目前从电运维一体工作绍兴电力局检修试验工区运检班由现有班员30名,均具备变电检修、运行双重资格;班组成员涵盖了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运动自动化、变压器、高电压试验等专业。班组根据优化配置的原则成立5个由原从事运行工作的人员担任值组负责人的运维值组,对所管辖的市区16座110kV及以下变电站进行24小时不间断运维管理。同时由于班组已全面接手市区16座110kV及以下变电站的管理工作,故在日常运行管理及检修工作外,班组增加了不少变电站附属设施的日常维修及维护工作,这也是对班组管理工作的一种挑战吧。

(2)作为电力企业,安全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而作为创新性班组的运检班由于其创新的作业模式使其在班组的安全生产上面临不小的考验。同时也对班组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只有创新的班组管理模式才能适应创新的作业模式。

(3)实际上现在运检班的班组管理上已结合了运行部门及检修部门的班组管理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班组管理上分纵橫两条主线,纵线即运维值组之间的纵相管理上,而橫线即班组各专业管理上。对运检班而言,只有紧紧抓住这两条主线并找到适应自己的管理方式,才能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基础上使班组建设工作得到有效运转。

作者简介

王伟(1970-),男,浙江绍兴人,大学本科学历,技术员,主要从电运检工作。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变电站;变电运行;措施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7-0012-1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经济发展的输变配电网无论在规模和设备装备水平上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显现出较强的现代化特征。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是电力设备的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工作。因此,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1 防止变电运行人为责任事故的管理措施

人为责任事故是指不严格执行操作制度,违章操作,严重的可以造成人身伤亡、电网瓦解、设备损坏等后果,工作中应注意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管理:

1.1 落实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责任制

贯彻执行两票三制,即工作票、操作票、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这是变电运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确保操作票的执行、监护、检查到位,工作票的签发、许可、交底到位,安全措施的布置、现场检查到位,设备的巡视检查到位,危险点的预控分析到位等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电网事故、设备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

要将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到位,根据企业安全生产的目标和任务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针对各岗位的职能分工,层层细化分解责任,明确责任和奖罚细则,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以此激发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工作责任心。保证做到计划到位、准备到位、检查督促到位、验收到位,才能使每项工作得以安全顺利地进行。

1.2 提高人员素质

针对现阶段变电运行的主要任务,要求工作人员不但要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还要有较好的思想素质。

近年来,随着电网规模和设备装备水平的显著提高,对工作人员的技能要求也随之提高。工作人员应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技术水平,多了解本行业的先进技术,为正确执行操作任务,及时处理突发事故,确保安全运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坚持对工作人员进行思想素质教育,培养大家的爱国、爱厂、爱站精神,使他们真正的成为企业的主人,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为今后做好安全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 防止设备事故的管理措施

电器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会不断的老化,会对变电安全运行造成隐患。因此,加强设备管理是保证变电安全运行的重要方面。

2.1 加强设备基建时期的管理

在选择设备的时候应选择优良的电气设备,并进行出厂试验,确保设备各项功能全面实用,把好验收关。

2.2 加强对运行设备的巡视、检查和维护

加强运行监盘,认真对表计、信号、光字、音响等监控设备出现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设备异常时,要仔细进行辨析,并及时找出问题所在;要合理安排设备的特殊巡视和正常巡视间隔时间,对缺陷进行跟踪监视,掌握其发展趋势;观察设备的恢复情况,根据设备的运行情况,制定修试计划,定期消除设备的隐患,恢复其健康水平。

3 加强变电安全运行培训

与电气设备相比,人员是比较活跃的因素,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点。根据具体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计划,按时完成。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如设备定期切换制度、巡视制度、设备验收制度、缺陷管理制度等,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同时建立健全设备技术台账,加强对变电站薄弱环节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健康水平。

严格“两票”合格率的考核,将考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让全体职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后果。定期制定安全培训计划,计划要注重实效性,培训内容要有针对性。在培训中摒弃以往的“填鸭式”培训模式,从日常维护,倒闸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入手,保证每个人都做到真正理解并掌握相关技术。并定期开展反事故演习竞赛及经验交流会,调动技术人员学习业务知识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技术人员业务水平的目的。

4 小结

综上所述,安全是企业的生命,变电站运行管理的重点就是安全运行。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电力生产方针,做好宣传与教育工作,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保证变电运行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企业创造效益,为社会带来稳定。

参考文献

[1] 章桂林.浅谈变电运行管理[J].科技信息,2009,(15):

306.

[2] 辛亮.变电运行安全管理初探[J].科技资讯,2009,(09):

114.

[3] 刘忠.浅谈变电运行的安全管理[J].科技风,2009,(09):

201.

[4] 劳志春.电压无功自动控制装置在变电站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7,31(S1):239-240.

[5] 苏泽光.变电站电压无功控制研究[J].电力自动化设备,

2001,21(12):35-38.

电力局继电保护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动化;电力系统;应用;趋势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实际运用

1.1数据分类

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按照数据的来源可以把数据分为2类:(1)原始数据。所谓原始数据主要是指从现场获得的最直接的数据类型。(2)再生数据。再生数据则是对原始数据进行加工后产生的数据类型。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特点,数据的类型又可细分为以下几个种类:(1)现场实时数据。这类数据主要来源于现场采集,其特点是数据量大,对存储设备有较高的要求。(2)基础数据。这类数据是电力设备的属性数据,被纳入设备管理的范围中。(3)日常工作数据,即自动化系统进行日常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数据以及电力企业中各个部门在运转过程中产生的数据。(4)市场数据。这类数据用来反映整个电力行业的基本情况。引入市场数据的主要原因是当前电力行业已经逐渐向市场化转变,电力企业想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对市场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

1.2数据获取

数据获取,顾名思义就是数据采集,它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输入环节。数据获取的过程主要有采集、处理和转发3个阶段。在电力系统中,数据采集的核心在于数据的传输。当前数据传输一般采用2种方式:(1)有线传输。有线传输通常通过光纤、双绞线以及电缆等媒介进行。(2)无线传输。无线传输一般通过微波、高速蜂窝以及无线扩频等形式进行。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数据传输方式通常以有线为主。与有线传输相比,无线传输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线路的铺设,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利用无线传输采集数据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目前还有一些技术性的问题需要处理,如数据的稳定性、可靠性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让无线传输技术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得到更多的运用。

1.3电量计量

作为电力市场的基础,电量计量与电能交易各方的实际利益有直接的联系,同时也是电力交易的依据。当前,电力调度部门一般是通过分阶段统计分析电力关口的有功功率遥测信号进行电量采集工作。电力电量的采集工作必须要保持连续性,确保得到的数据准确可靠,而数据的传输通道应该保证具有稳定大量传输的能力以及对大量数据进行处理的能力。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能够让电能采集设备具有较强的独立采集与处理数据的能力,且能够进行同步校时,确保电力系统数据的时效性。此外,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还能够让其具备和远动通道、电话通道进行挂接的功能。

1.4GPRS网络系统的运用

GPRS网络系统能够把工业电表与民用电表采集到的数据及时地向监控中心传输,从而能够对电力监控设备进行分布式管理。GPRS网络系统还能够提供简单高效的通讯技术,它可以进行无线IP连接,从而通过移动公司的GPRS平台来组建远程抄表系统,将数据通过无线方式进行传输。GPRS网络系统具有建设周期短、成本低、安装维护方便的优势,它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网络进行运转。GPRS远程抄表系统的组成由配电中心以及分散的采集点构建而成。位于居民小区的电表终端与集中器相连,电表的数据利用协议封装之后直接通过移动公司的GPRS数据网络发送到电力局的配电中心,从而使电表数据采集点与配电中心数据能够进行实时的连接。电表集中器把电力局配电中心的遥控指令发送给电表控制模块,从而能够对电表进行控制。GPRS网络系统仅仅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与其他自动化技术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提升工作效率,促进电力企业的发展。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从我国的现状来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是建立DMS系统,利用DMS系统来提升电力系统的管理水平,使其能够更好地与自动化技术发展需求相适应,有效降低大面积断电故障的发生几率,从而使电力系统供电更加稳定。电能数据的共享是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中的关键内容,可以让监控和保护功能同处于一个设备中来实现电能数据的共享。从SCADA的情况来看,它与继电保护装置所需要的数据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将部分分布式变电站SCADA与电脑保护相结合,让监控作业与保护作业处于同一个硬件平台之上,从而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就有了更多的技术支援,其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快,从而迎来一次大的改革。这样,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和高实用性的技术会随之诞生,同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自身的智能性也会得到增强,从而促进电力监控系统和电力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趋势

(1)电力系统自动化各种技术之间的配合效率逐步提高,自动化技术随着其他支持技术的发展而发展,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不断进行自我完善。(2)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自动化技术逐渐向多机模型分析的方式发展,该种数据处理形式能够使自动化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3)在自动控制技术理论方面,实用性的理念将会得到更多的应用。(4)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操作人员的自身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将会逐渐提升,处理突发性问题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5)电力系统自动控制技术将会在管控理论形成过程中注重智能化的建设,自动化系统的实用性成为未来技术发展方向的重要决定条件。

3.2整个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从以往提高电力系统的经济效益与安全性能逐渐向自动化的性质转型,自动化技术的实用性得到很大提高。(2)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各种自动化设备将会更加具有灵活性和高效性。(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综合性将会不断加强,同时还会增加各种相应的功能来满足各种需求。(4)电压的等级将逐渐降低,低压形式的电能可以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稳定性。(5)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会更加注重安全性,而不仅仅是对重点装置进行管理和维护。

4结语

电力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作为电力工作者,应该不断地进行技术研究和工作创新,同时电力企业也必须积极地进行电力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而且还能够促进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从而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永强.浅谈我国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前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

[2]郭红生.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创业月刊,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