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孩子沟通技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3-153-01
我国新课改中教育水平得到显著提升,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更加具体而全面。基于这种情况,我国在进行初中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应当以此为原则和基准,强化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形成师生之间的情感连接,以此增进教学效果。
一、初中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内容
1、初中班主任常规工作内容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身心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1]。初中班主任应当将工作重点放在不断满足学生的综合性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身心道德素养的培养上来。使学生在初中阶段从思想水平与智力开发方面都得到成长[2]。但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性格尚未成熟,而且正处在身心发展的敏感阶段,针对这样的学生,初中班主任应当在工作过程中有所侧重[3]。除了完成必要的教学工作之外,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初中班主任工作特性
初中班主任在教学任务上需结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在工作上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班主任工作的时代性特征。
初中教育正迎接95后以及零零后,教育过程中这些孩子表现出一些共同的个性以及心理特征来。基于这种情况,初中班主任主要应当就初中生的时代性特点出发开展工作。
(2)班主任工作的综合性特征。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要在单一方面有所突出,还应当综合全面的发展。形成德智体的综合素质。因此,班主任在开展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应当将重点放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上来。通过观察学生的身心特点,积极引导学生。
(3)班主任工作的针对性特征。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受到自身接受知识的能力影响,其本身的家庭环境影响都会造成学生在接受教育时存在差异。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有针对的进行教育引导,因材施教。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加强沟通技巧必要性分析
1、初中教育沟通中应当注重沟通技巧的分析
知识沟通即为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沟通技巧。教学中最主要并且处于核心内容的对于老师来讲是教,对于学生来讲是学。只有教育学能够达到最完美的有机结合,才能使教学的目的真正达到。这样一来知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是沟通有三万面要求。
2、初中班主任沟通工作开展应当注重学生心理发展必要性
初中生处于一个独立心理刚刚产生的待成熟未成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心理误区或难以解开的心结。此时,家庭教育以外的学校教育就要给予其正确的引导,而初中班主任对其进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初中班主任在沟通中要重视心理沟通的原因。
三、初中班主任与学生沟通过程中的技巧方式
1、沟通工作中教师的形象问题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形象作为交往的第一印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更是形成有效的沟通的前提条件。针对学生的沟通,班主任应当首先从自身形象的塑造上下功夫,才能再沟通过程中事半功倍。教师形象不仅是指外在的形象,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品味和素养等。这些构成了学生心目中教师的想象。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形象的教师才能在具体的沟通工作过程中具有话语的说服能力。学生才会对教师深信不疑。因此,教师影响在平日的工作中有目的的增加自身亲和力。
2、沟通中应当善于运用表扬方式
初中班主任在进行沟通时应当注意方式,这个阶段的学生无论是从身体结构上还是心理上都为发育成熟。自尊心和好胜心较强。沟通过程中班主任应当根据这个特点,与学生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应当以表扬为主,尽可能的不去打击学生的信息和积极性。不使学生感到失望或者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
3、沟通过程中应当“以心换心”
初中班主任在与学生之间建立情感关系的时候,应当通过更多关注他们的情感作为主要方式,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在思想上相互尊重,对学生而言实际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班主任以真挚的情感与孩子进行交流,将能够得到孩子更真诚的信任。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班主任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沟通的目的,才能使教师和学生的沟通达到互赢。在沟通时用心倾听是最行之有效的沟通手段。
综上所述,初中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课改环境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更适合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通过建立和谐共处的良好友谊,学生能够将自身的困扰和问题向教师倾诉,有助于促进教师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问题。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培养学习兴趣与能力的重要阶段,初中班主任应当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促进学生的进一步成长。提升学生面对生活和学习的热情。这种方式更是改善师生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良好的沟通技巧对进一步开展教学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曹园.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D].上海师范大学,2011(10):12-13.
【关键词】初中 班主任 沟通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2-0198-02
初中是进入高中之前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中学生缺乏成熟的心智,对于一些事物并没有产生正确的认识,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同时对于事物的看法也较为偏激,不能以良好的心态及正确的方式去处理问题。针对学生的这一特征,作为初中班主任必须在学习及生活两方面双管齐下,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因此,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也作为一门学问,得到了教育领域的关注。
一、良好沟通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性
1.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促彼此之间相互了解
对于班主任来说,学生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需要关心和照顾,父母能够通过与孩子的良好沟通来增进彼此之间的互相了解,教师也是如此。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性格,从而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及处理。除此之外,还有利于教师因教施材的开展,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在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从班级建设的角度来看,良好的沟通还能够促进和谐学习氛围的形成,并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变得更加有效。例如,当班级中出现学生迟到现象时,班主任若是一味地责怪学生,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反而会激化师生之间的矛盾。此时,班主任应该采取沟通的方式询问学生迟到原因,并与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2.与学生进行沟通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配合
单纯的学校教育并不利于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因此班主任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不仅能够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还能够更好地进行配合,从而寻求最佳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辅导,避免一些因缺乏了解而产生的误会不断发生,共同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不少家长往往忽略了学生在道德方面的教育问题,导致一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优秀,却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此时作为班主任,必须与家长保持沟通,让家长意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道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3.与同事进行沟通能够促进彼此教育思路的创新
班主任肩负着全班学生的教育统筹工作,不仅需要对学生各学科的成绩负责,还要对学生在生活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为此,班主任应该定期与其他同事进行沟通,通过沟通来获取学生的真实情况,互相交换彼此对学生的看法及在教学方面的观点,进一步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使班级建设工作更加高效。
二、初中班主任如何有效进行沟通
1.初中班主任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
首先,班主任应该严格遵守平等原则,对学生进行鼓励。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必须将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抛之脑后,避免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从而导致无法将内心的真实想法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应与学生站在同一高度,认真倾听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对于学生的错误不应进行责怪,而是加以鼓励,共同寻求解决方法。避免因沟通失效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其次,班主任应充分尊重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初中生具有强烈的自尊心,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时必须把握好学生这一特征,避免从语言上造成对学生的伤害。班主任应通过认真倾听学生倾诉来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及建议,使学生感受到来自于班主任的尊重。若在此基础上进行后续的教育,必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初中班主任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
首先,应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家庭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具有直接影响。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才能够为后续的家长沟通工作做好铺垫。有些学生在群体之间表现得较为内向,与其他学生难以相处,无法融入集体环境当中。对于这一类学生,教师应深入了解其家庭情况,寻找出导致其性格孤僻的原因所在。只有基于对家庭情况的了解,班主任才能与家长之间进行更有效的沟通,共同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决。
其次,班主任应尊重家长。在与价值进行沟通时,班主任不能一味地将学生缺点挂在嘴边,应顾及到家长的自尊心。若一味批评学生,很容易导致沟通无法正常开展下去。当学生犯下错误时,班主任应站在家长角度考虑问题,询问家长建议,用真诚、热情的态度去感染家长,以开诚布公的方式共同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探讨。
3.初中班主任如何与同事进行有效沟通
班主任应与同事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在了解学生情况时多征求其他教师的建议,不能将自己作为班主任的身份放大。当与其他同事在意见上产生分歧时,应以的态度相互讨论、相互学习,使工作氛围变得更加轻松,同时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不过,青春期孩子可能不愿沟通。因此,怎样跟孩子沟通才能让他们感觉到家长的关心,或怎样跟孩子沟通他们才会愿意谈,是父母需要学习的。
要懂得沟通技巧
很多时候,父母喜欢说教、讲大道理。比如,孩子说不想上学时,通常父母一听便马上回绝:“不可以!”结果,往往是切断了沟通的桥梁。其实,如果懂得一些沟通技巧,双方的对话是可以持续下去的。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名16岁的中学生不想念书。他把头发染成绿色并撒上金粉,看上去十分潮流时尚。
老师问他:“不读书是可以的,你想做什么?”
“美发师。”中学生不假思索地说。
“美发师也不错,不过,你介意我讲实话吗?”
“不介意。”
老师就说:“美发师是要跟上潮流的。但是,你不入流。你开美发店的话,帮人家弄成像你一样的发型,没几天你的店就会倒闭。”
中学生很惊讶。老师指出,他的绿发在中国人眼中像是“戴绿帽子”,中国人对此很忌讳。老师又说:“美发师要留意潮流,著名美发师还需要看书提升自己,例如头发需要哪些营养、怎样保养等。”
绕了一圈,老师说到了重点:“读不读书没关系,两者都可成功。但读书可能会拿到大学文凭,选择比较广;不读书也未必不成功,只是需要绕比较大的圈子。你要知道,你选择这条路,会面对很多困难,你准备好了吗?你准备好了就没问题。不过你千万要记住,想成功,无论如何都要读一点儿书。”
跟孩子交流时,父母要先认同孩子的想法,再来引导他,让他看到问题在哪里。
有一个孩子,在上初中时想停学。一天,这个孩子放学回家后向父母大吐苦水,认为数学学来没用,不想上学,想去做运动员。
父亲并没有否定孩子这个想法,而是认同孩子,说:“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好像没什么用,我们一般只用四则运算。”接下来,父亲再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分析,说运动员的运动生涯很短暂,孩子若做运动员,要思考30岁以后做什么。一是转行,二是当教练。当教练要懂得运动学、营养学、管理学等,所以,还是要有知识。父亲话锋一转:“不过没问题,如果你不想读书,想去当侍者端盘子也可以,爸爸今晚就可以带你去阿姨的店里帮忙。但是,孩子,爸爸认为你不止于此,你可以做更多事情,而非只做很多人都可以做、相对容易的端盘子的工作。”
“为什么不给自己一些机会?你想想看吧。”话到这里,父亲就停止不谈了,这是适可而止的艺术。过后,孩子打消了停学的想法。
后来,这位父亲说,他敢这样说,是因为他在之前打下了基础,孩子听得入耳。所以,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关系和沟通氛围是重要的。
不必全然满足孩子
当代社会,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物质享受越来越丰富,现代的孩子对物质的追求也相应有所提高。这可能引起一个社会问题,就是孩子有比较心理。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会要求父母购买昂贵的电子产品等,如iPhone、iPad等高端电子产品。不想予取予求的父母,就很容易陷入与孩子的拉锯战中。
对此,一位资深辅导老师认为,不必满足孩子全部的需求:“我们需要让孩子学习面对‘别人有,我没有’的情况;否则,我们只能解决孩子这个年龄段的需求。等他长大了,人生中会有很多时候需要面对‘得不到想要的东西’的情况。到时候,没有了父母的帮助,孩子怎么办?作为父母的我们,小时候也曾有很多次面对‘想要却得不到’的情况。成年以后,面对‘得不到’的情况,我们反而变得坦然。”
有孩子认为,别人拥有的,妈妈不能满足自己,就质疑母亲不爱自己。一位教育专家说:“孩子不能拥有就是不能拥有,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就是不允许,这是需要让孩子去体会的。”教育专家还指出,他发现现今许多父母没有勇气面对孩子的质疑和挑战,这一点是做父母的必须看到的,父母不可能满足孩子所有的需求。
如果满足不了孩子的需求,孩子有情绪困扰,比如茶饭不思、一直把自己关在房里不出声,父母可以参考以下建议:
柔和地发出邀请,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可以语气柔和地问:“我们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担心你,也想知道我们可以怎样帮你,你能说一下吗?”以这种方式邀请孩子谈谈他的问题。
理解认同孩子。 孩子愿意谈的话,父母不要否定孩子,要认同孩子,过后再去找出问题在哪里,并且要思考怎样引导孩子看到问题。
没有批判。很多父母不会表达对孩子的关心,可以明确地对孩子说:“我们不是强迫你,而是关心你。”沟通过程中、言语中,不要对孩子有任何批判,只说出看到的情况、自己的担心,比如“我们不懂怎样帮你”,希望由孩子说出自己需要家长如何帮助他。
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若孩子不愿谈,就不要苦苦相逼,让孩子知道父母愿意聆听就可以了,待孩子愿意谈的时候再谈。可以说:“你目前不想谈,没有关系,等你想谈了再谈。但我们真的为你担心,你可以去找朋友谈谈。”父母表达了他们的关心后,就稍为退后,静等孩子的变化。
链接
沟通的几个小方式
命令式 孩子的言谈举止有危害性或对他人造成危害时,父母需要马上制止,用词要直截了当。例如孩子在楼梯口玩,父母要马上阻止他,用的是权威性话语。
技巧式 孩子有问题,父母想了解,但是孩子暂时不愿谈,父母如何发出邀请及等待?父母可用其人生经验、阅历,用良性沟通的技巧去引导孩子。
一、个案介绍
小黄,男,15岁,初三学生。父母健全,父亲开私营商铺,母亲是全职太太,均为小学文化水平,哥哥中专毕业后工作。小黄小学五年级以前成绩很差,同学嘲笑,父亲打骂。五年级后不知为何开始好转,是班里的优生。但是每次期末考试,总无法考出平时应有的水平,父亲很少表扬自己,母亲会鼓励自己。初三下学期的几次模拟考,总会突然感到一阵冰冷,伴随着头脑一片空白。小黄是在班主任的鼓励下前来咨询的。
二、个案分析
小黄偏内向、敏感、善于反思,有写日记习惯。自初中以来,成绩都比较波动,但是依然能保持在年级前60名。详细了解发现,小黄与母亲的关系比较好,很少与父亲沟通,父亲以前总是很凶地打哥哥,有时也打小黄。哥哥成绩很差,小黄很担心如果自己成绩差,爸爸会像打哥哥一样狠狠地打自己。班主任表示,小黄曾经在家里向父母发泄道:不要总是把当年放在哥哥身上的希望放在自己身上。
小黄自述说考试时自己并不觉得紧张,但是从他的生理上明显表现出了紧张的现象,并且在第一次咨询时,小黄并没有表示爸爸在自己童年时对自己的打骂,在第二次咨询时才主动陈述。
由于小黄父亲对他和哥哥的教育采取了暴力方式,给小黄留下了挥之不去的童年阴影。初中后,小黄爸爸很少打小黄,沟通也少。小学时被打的记忆渐渐消逝,但那份恐惧依然存在,尽管小黄理性地告诉自己说,那是父亲爱的表现,但在小黄的潜意识里,那份恐惧根深蒂固。并且似乎出现了莫名泛化的迹象:即在考试时也表现出了一份不能自察的焦虑。与此同时,父亲对小黄物质上又非常关注和满足。小黄对父亲是既爱又怕,既期盼得到父亲的肯定又怯于与父亲交流。从母亲后来的谈话中发现,父亲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包括夫妻间和亲子间,现在对于早年自己的暴力教育方式也深感愧疚,但从未向儿子透露过。由此,在小黄心中的爸爸,依然是那位“儿子成绩考不好就要打”的形象。
三、处理办法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班主任所了解的以及小黄妈妈所掌握的信息未必就是小黄内心的真实想法。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小黄,缓解他内心的焦虑,必须先跟小黄沟通,了解小黄的内心想法。因此,在第一次见面时,先放下班主任提供的一些信息,重新了解小黄。
为此,先跟小黄建立信任的关系。在获得了基本信息及小黄的真实想法和看法后,基于上述情况及分析,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处理办法。
第一,做呼吸放松练习。小黄第一次来咨询的时候,略显紧张、拘束。因此,在了解了基本情况后,利用深呼吸放松法,先让他的身体放松下来。约十分钟后,小黄表示放松了很多,对他而言已经足够了。第一次,他只想快点寻找办法缓解考试压力,不愿探讨过多。根据心理咨询的自愿原则,我也没过多干涉。
第二,用自由联想法,让小黄寻找考试焦虑的源头。小黄第二次是主动请班主任跟我预约的,经过一番语言交流,依然没有发现考试焦虑问题所在。于是,引导小黄用自由联想法探究考试焦虑源头。主要做法是:让小黄在一张空白纸上,写下与考试有关的任何词语,只要是脑海中闪现的词语,就记录下来,如此不断地写。再与小黄一起分析这些词语与哪些事情有关。
第三,运用合理认知法,引导小黄正确认识学习及考试的意义。埃克森的认知理论认为,引发人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个人对事情本身的看法或评价。因此,引导小黄合理认识学习及考试的意义。小黄重新有了认识:学习是为了增长知识,考试只是在某种程度上验证学习的效果。在面临重要考试时,有压力是正常的,接受这种有压力的状态,不要因为有压力就担心焦虑,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来缓解压力,例如深呼吸、闭目养神一分钟、暂停法、按摩法等。
第四,与小黄父亲沟通。引导小黄意识到自己考试焦虑的源头后,一方面,引导小黄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理解父亲,并鼓励小黄尝试与父亲沟通。另一方面,与班主任沟通过后,决定瞒着小黄,与小黄家长沟通,协商如何帮助小黄度过这个关键时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小黄父亲很关心他,甚至有些战战兢兢地对待他,担心影响了他的心理状态。同时,小黄父亲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某些不合适的教育方式,而且自我感觉良好。此时,我并没有去责备或否定他,而是引导他往更合适的方式去开展教育,并不断地肯定他做得好的方面,传达孩子对他的一份敬意。
四、思考总结
上述工作开展以后的一周,小黄再一次来到了心理咨询室。这一次,他带着开心愉悦的心情,不断地诉说跟父亲间良好的沟通和互动,并表示在不知不觉间,开始能放宽心去迎接中考。
在这次咨询中,引发了我关于家庭教育的几点思考:
第一,家长要正确看待自己的身份[1]。
(1)家长不是超人,也不是完美的人,家长也会犯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每位家长都是一位新手,或多或少都会犯或大或小的错误。从内心深处承认自己的这份错误,能让自己在以后的家庭教育中更好地开展教育。
(2)家L与孩子有相同和平等的需求,既要重视孩子的需求,也要重视自己的需求。孩子希望做得好时有人赞赏,家长也一样;孩子在做得不好时希望得到谅解和鼓励,家长也一样。在如今倡导赏识教育的同时,家长别忘了自己也需要这份赏识。当家长意识到这点,并设法自我赏识或获得伴侣赏识的时候,内心才有更强大的动力去爱去教育好孩子。
(3)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长遇事显示出自信、自爱、自尊,孩子看在眼里,便也会这样做。案例中的小黄家长在小黄每次考试前,都表现出某种担心,这种情绪无形中也感染了小黄,影响了他的发挥。家长若以自然、轻松、豁达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生活,孩子自然也会以真诚、自信和积极的态度创造他们的人生。
第二,家长要创造安全、放心的环境给孩子成长。
在Baumrind研究[2]的基础上,Maccoby和Martin根据父母对儿童的要求性和反应性水平高低将父母教养方式分为四类,即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和忽视型[3]。后三种自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第一种也难以培养出具有良好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孩子。有些家长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权威感,表示自己懂得很多,往往爱直接告诉孩子问题的答案,这样便让孩子难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更扼杀了孩子自主判断事情对错的意识和能力。因为缺乏自主思考,更少了很多直接经验的积累,无法体会成功感及树立自信心。有些家长采取忽视型,把事情交给孩子,要孩子自己想办法,而不理会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做出理想的效果。这种方式,能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但是却忽视了培养他(她)的团队精神以及与人合作的意识,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容易退缩。因此,家长要提供安全、放心的环境给孩子,让孩子把他(她)本有的力量经过思考、尝试、修正,最终获得成功并得到肯定的过程,转变成能力,进而培养出自信。
在小黄最后一次的诉说中,出现了许多小黄父亲曾经说过的彼此愉悦相处的画面。这种默契让我深深感到,其实这对父子间存在浓浓的亲情,虽然他们彼此都是不善表达内心的人,但是彼此在一起时良好的互动,也能促进关系。这是父亲在意识到自己过去错误育子方式后所做的成功的改变。
第三,家长应与时俱进,学习良好而有效的H子沟通技巧。
每个孩子都在不断地学习,以更好地掌握种种面对生活挑战的技巧。家长是他们最重要、最信赖的老师,孩子绝大部分的基本行为及心理模式都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家长不仅是他们的模范,更是孩子们求教的对象[4]。小黄不管是走路姿势还是说话的表情,与其父极其相似,虽然父亲为他带来了一定的童年阴影,但是在不知不觉中,小黄依然在学习着父亲。也正因为父亲在百忙之中依然会学习许多军事知识、时事政治、地理知识,满足了小黄的好奇心,也为亲子沟通建立了桥梁。与此同时,如果小黄父亲能多掌握一些亲子沟通技巧,也许小黄会成长得更健康快乐。包括正确地赏识孩子,给孩子一个“黄金时间”,训练关注良好行为、换位思考、留点悬念等。
五、工作展望
针对以上问题,在日后的学校教育中,可在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当今学生家长的家庭形态、教育教养模式以及亲子沟通状况。家庭形态包括典型家庭及非典型家庭,典型家庭即普遍的亲生父母抚养子女这一典型家庭形式,而非典型家庭包括单亲家庭、继亲家庭、隔代抚养家庭、重组家庭、寄养家庭等几大类。教养方式分为权威型、溺爱型、专制型和忽视型四类。运用家庭各成员之间的个性、行为模式相互影响,改进家庭心理功能,促进家庭成员的关系[5]。
第二,针对上述调查结果,分质开展家长会,以有针对性的方式与家长协商如何更好地开展家庭教育,提高家长会的实效。过往,学校主要是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开展家长会,而忽略了家长的不同情况。如果能充分双向结合,也许效果会更好。
第三,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包括制作家庭教育小报,录制家庭教育音频,开展现场家庭教育讲座,组织家长互相交流等。如今,家长工作繁忙,下班回来一身疲惫,也许已经懒于定下心来阅读,如果能录制家庭教育音频,则家长学习的效率也许会更高。
第四,开展主题班会等活动,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促进亲子关系。学校教育不但是针对孩子知识的教育,更是一种意识、心态的教育,包括培养感恩之情等。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有效的家庭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自我成长的意识和能力。然而,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不断尝试,才能有所改善,也只有家校合力,才能有所突破。
参考文献
[1]李中莹.亲子关系全面技巧[M].北京:现代出版社.2008,4.
[2]Baumrind D. Current patterns of parental authority.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Monograph,1971,4:1-2.
[3]Maccoby E E,Martin J A. So-
cialization in context of the family:parent-
child interaction. In E. M. Hetherington(Eds.),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p-ment. New York:Wiley,1983.
[4]常艳春.智慧型父母,孩子成长的引路人[J].家庭与家教. 2006(7).
本研究旨在为家长与子女沟通提供一系列有效的策略指导,补足家长由于文化教育水平低等因素造成与子女沟通不畅、教育指导不到位的“短板”。在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效益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家庭教育氛围和亲子互动平台,激发家长开发家庭教育潜能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农村地区初级中学班主任促进家长与子女沟通的有效模式。为此,我们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本校七八年级学生与家长的沟通现状进行调查。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次调查对象为本校七、八年级的学生与家长,每个年级选取150名学生及其家长,七年级学生与家长有效问卷分别为124份与144份,学生男生68人,女生56人;八年级学生与家长的有效问卷分别为134份与126份,学生男生85人,女生49人。
我们通过查阅文献,根据前人相关研究的条目和论述,以及听取部分专家的指导意见,编制出《农村初中生与家长沟通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家长卷),从学生与家长两个角度分别调查学生与家长的沟通现状。
三、调查结果分析
1.农村初中生亲子沟通现状
调查显示,在258名学生中,经常和父母有亲密接触的占11.2%,有时和父母有亲密接触的占58.9%,从来没有和父母有亲密接触的占29.8%。数据表明,农村初中七、八年级学生与家长沟通大部分不存在亲密接触,即亲子沟通不畅。
调查还显示,153名男生与父母有亲密接触的程度均值为
2.2484(越接近1表示越亲密),105名女生与父母有亲密接触的程度均值为2.0952,经T检验,亲子沟通亲密接触的程度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1.977*,p=0.049),即农村初中女生与父母的沟通明显要比男生强。
调查也显示,124名七年级学生与父母有亲密接触的程度均值为2.1210,134名八年级学生与父母有亲密接触的程度均值为2.2463,经T检验,亲子沟通亲密接触的程度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t=1.646,p=0.101),即农村初中七、八年级学生与父母的沟通程度差不多。
2.沟通方式对农村初中生亲子关系的影响
调查显示,在共同活动中,有27.6%的学生经常和父母有亲密接触,21.1%的学生有时和父母有亲密接触,只有10.4%的学生从来没有和父母有亲密接触;在餐桌上,有20.7%的学生经常和父母有亲密接触,20.4%的学生有时和父母有亲密接触,46.8%的学生从来没有和父母有亲密接触;在谈心方面,34.5%的学生经常和父母有亲密接触,23.7%的学生有时和父母有亲密接触,只有19.5%的学生从来没有和父母有亲密接触;在其他方面,只有17.2%的学生经常和父母有亲密接触,34.9%的学生有时和父母有亲密接触,23.4%的学生从来没有和父母有亲密接触。经卡方检验,不同的沟通方式对学生与父母是否有亲密接触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X2=23.710***,p=0.001)。在共同活动和谈心中,农村初中生比较容易和父母有亲密接触,即在沟通方式方面,学生比较愿意接受与父母共同活动和谈心。
3.学生心目中的家长角色
学生心目中的家长角色(裁判、警察、严师、朋友、保姆)与家长认为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呢?调查显示,父母认为自己是孩子心中的裁判的,只有14.3%得到孩子的认可,28.6%
都被孩子认为是保姆;父母认为自己是孩子心中的警察的,只有7.7%得到孩子的认可;父母认为自己是孩子心中的严师的,有27.3%得到孩子的认可,42.9%都被孩子认为是保姆;父母认为自己是孩子心中的朋友的,有56.3%得到孩子的认可;父母认为自己是孩子心中的保姆的,有0%得到孩子的认可。总的来看,有半数的学生与家长认为他们之间是朋友关系,但是也有相当多的学生把自己的父母当成保姆。
4.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
调查显示,经检验,父母的教育角色、父母对学生上网的管理、平时对学生交友的管理、学习上的管理与陪伴、父母的言传身教对亲子沟通均存在极其显著的影响(回归模型的R方=0.628,F=7.419***,p=0.000);从回归模型系数来看,其中“父母对学生上网的管理”和“学习上的管理与陪伴”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164(t=3.168**,p=0.002)和0.155(t=2.954**,p=0.003),说明了两者对亲子沟通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学生的上网管理,二是学习上的管理与陪伴。
四、讨论与建议
1.农村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
(1)我们学校处于城郊,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亲子沟通认识上有偏差,大多数家长需要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指导;同时,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工作关系,极少时间陪伴孩子,导致与子女的沟通在时间上无法保证。
(2)初中学生逐步进入或正处于叛逆期,生理与心理会发生重大变化,然而极少家长能认识到子女的青春期变化,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无法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指导与教育。
(3)当前学生的成长环境比较复杂,孩子能从多方面接触各类信息,而家长的沟通方式却跟不上孩子的变化发展。
2.目前我们采取的措施
(1)我们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关于亲子教育和亲子沟通的系统培训,积累亲子沟通方面的理论知识,以便更好地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指导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
(2)利用微信、校讯通、QQ等通讯工具,以教育实际中出现的问题与家长进行互动,在实践上指导家长提高认识,为家长与子女进行有效的沟通提供帮助。
(3)通过主题家长会、主题亲子活动等形式,指导家长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促进家长与子女的沟通与了解。
3.对家长的建议
(1)家长要加强自我学习,和孩子一起成长。首先,家长本身要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家长文化程度无论高低,都应对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家长勤学,子女也就会上行下效。如果父母在业余时间不爱学习,以看电视、玩手机、打麻将等消磨时间,自己不长进不说,还会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产生恶劣的影响。例如,多读一点科普读物、历史或文学知识刊物,以及报纸等。这样,既有利于提高自己,也有助于指导子女扩大知识面。
(2)时间上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未来,我们要陪伴孩子一起成长。据我们所调查,大部分的家长周末都要加班,孩子要么自己在家,要么是老人家看管,孩子的周末时间基本上是放羊状态,更谈不上陪伴了。亲子有效沟通需要具备以下互动的因素:共有的时间、同一的空间、互动的双方或三方或多方、连接点――事件,而共有的时间是首要的因素,因此建议家长尽量抽时间与孩子互动,比如说一起打打球,看场电影,共看一本等,加强与孩子的互动,才能有话题可聊,才能与孩子一起成长。
(3)调整与孩子的沟通方式。首先,要做到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与孩子沟通。家里只有孩子、爸爸和妈妈,没有老师,没有领导。要认识到,孩子应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他们都希望父母能够给予他们尊重和平等,希望与父母进行朋友式的沟通。但是事实却是这样的:父母讲,孩子听;父母说,孩子做。父母以居高临下的姿态来关心孩子,使得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其次,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自信心是健康成长的基石,是成功人士立足于社会的一种个人基本素质。现实中,我们很多家长都只是看到孩子自身的缺点而没有看到优点,例如有些家长经常会拿自己的孩子与人家的孩子或同班的孩子进行比较,或者是与乖巧的哥哥姐姐妹妹等去比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与特点,家长应更多地关注自家孩子的闪光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孩子充满自信。
参考文献:
[1]郭东艳.初中生问题行为与亲子沟通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