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折后康复治疗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肱骨近端骨折在全身骨折中发生率约为5%,数据调查显示,近年来随着各类工业的迅速发展,发病率有所提升[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比较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00例,纳入时间段为2013年1月~2015年6月,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例。在对照组中,男性28例(56.0%),女性22例(44.0%);年龄20~74岁,平均(45.6±1.8)岁。骨折分型:II型25例、III型25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0例、摔伤14例、打击伤6例。在试验组中,男性24例(48.0%),女性26例(52.0%);年龄21~76岁,平均(46.4±2.4)岁;骨折分型:II型27例、III型2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28例、摔伤15例、打击伤7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0.05)。
1.2临床诊断标准 (依据《骨与关节损伤》[2],患者经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后确诊,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
1.3治疗方法
1.3.1对照组 行保守治疗方案,局部麻醉后,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石膏绷带固定、肩关节夹板固定、外展支架固定等方案,同时对患者开展早期功能锻炼,根据恢复情况于4~6w后拆除固定。
1.3.2试验组 行手术治疗方案,麻醉方案为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手术切口选择在尖峰前端向外侧、远端,打开皮肤后根据骨折块大小延长切口,要注意保护三角肌腋神经、避免造成意外损伤。对复位后的骨块使用克氏针临时固定,存在骨质疏松、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则要进行捆绑缝合。完成后将肱二头肌肌腱的内侧切开,纵向切开2cm左右,置入髓内钉,要求进入软骨下骨2~3cm,并使用螺钉对髓内钉的近端、远端锁定,形成稳定的角度。术后6w遵医嘱开展对抗重力锻炼;骨痂愈合后开展力量锻炼。
1.4观察项目和指标 ①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3],采用肩关节评分系统(Neer)进行评定,包括疼痛、功能、活动、解剖等项目,满分100分。其中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9分以下为差。②比较患者的功能受限程度。③通过影像学复查,观察骨折对位的恢复情况。
1.5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结果
2.1 II型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疗效优12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0%;对照组患者疗效优14例、良8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为81.5%。对比差异不明显,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423,P=0.515)。
2.2 III型骨折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者疗效优15例、良8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2.0%;对照组患者疗效优10例、良5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65.2%。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09,P=0.022)。
2.3功能恢复比较 试验组患者功能无限制25例(50.0%)、轻中度限制18例(36.0%)、重度限制7例(14.0%);对照组患者功能无限制40例(80.0%)、轻中度限制9例(18.0%)、重度限制1例(2.0%)。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890/4.109/4.891,P=0.001/0.043/0.027)。
2.4骨折对位比较 影像学检查显示,试验组患者骨折对位优35例、良13例、差2例,优良率为96.0%;对照组患者骨折对位优21例、良20例、差9例,优良率为82.0%。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05,P=0.026)。
3讨论
针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一直存在争议。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进步,近些年来手术治疗也表现出良好的效果,尤其适用于多部分骨折、粉碎性骨折患者,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还原病前形态,减少关节异位骨化的发生风险[4]。
文中研究结果表明,II型骨折手术和保守治疗临床疗效差异不明显,III型骨折手术疗效优良率更高。分析原因在于,II型骨折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方案,避免了手术切口,能够减轻骨折处损伤,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且患者一般对于保守治疗更加乐于接受。III型骨折患者骨折程度严重,多存在粉碎性骨折、肱骨旋转等现象,外部固定复位准确率低,通过手术切口可以提高复位的准确率。另外,患者肩袖完整度差,术中需要对肩袖损伤进行修复,单纯的手法复位无法实现这一效果,因此提倡手术方案[5]。
临床实践证实,除手术方案之外,术后功能康复锻炼的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关系到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功能无限制比例为50.0%,低于对照组的80.0%;但骨折对位优良率达到96.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
综上,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而言,治疗方案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其中II型骨折优先选用非手术方案,III型骨折优先选用手术方案。
参考文献:
[1]方礼明,张亚军,王博,等.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2,14(01):80-82.
[2]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01(15)869.
[3]王清,肖琪科,曹军社,等.老年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1,08(25):21-23.
[4]唐小松,李可文.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34-35.
【关键词】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老年;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整个骨折中的20%左右[1],是指位于距桡腕关节面3cm内的松质骨骨折,此处较为薄弱,容易发生骨折,尤其是老年人,骨折后愈合需要更长的时间。桡骨远端的骨折机制复杂,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治疗,会影响患者以后手腕的功能,因此临床需要谨慎对待。以往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常规选择切开复位方案,但是对于老年人耐受力较差,故目前多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方案,疗效令人满意,现笔者将具体研究经过整理总结,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是选择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来我院骨科就诊的80例本市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42例(52.5%),女性38例(47.5%),年龄最小患者为59岁,最大为71岁,平均年龄为(65.5±2.6)岁 。左侧骨折41例,右侧骨折39例,80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均在骨折2小时内入院,且都是闭合性新鲜骨折,无药物过敏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将80例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职业及家庭条件等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方案
对照组40例老年患者采取传统的切开复位法。
1.2.2 观察组治疗方案
观察组40例老年患者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首先用2%的盐酸利多卡因对局部进行麻醉,并在X光机透视下对桡骨远端的断端进行复位,在复位达到预期目标后,用小夹板在患肢掌背侧进行固定。固定完成后,用三角巾悬吊,保证骨折断端固定不移位。在患者自我感觉无明显疼痛感时,可以指导并协助患者被动掌屈、背伸、旋转活动。在复位一周后X线复查,查看是骨折服务情况,是否发生移位,如果移位一定要重新复位。复位2周围采用功能位固定[2],5周之后可以将小夹板卸下,指导患者进行腕关节的功能锻炼,先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不可急功近利,以防愈合骨折再次骨折,也可以配合中药治疗加强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优:骨折解剖复位,功能完全恢复且无不良反应及后遗症;良:骨折基本对位,功能恢复良好能应付日常生活和适当运动,肘关节有轻微的屈伸障碍;可:骨折对位较差,关节功能有一定的障碍;差:关节功能障碍严重。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复位后疗效及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若P
2 结果
2.1 复位疗效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复位方法的疗效,其中观察组总的良好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将数据整理成表格,详情见表1。
2.2 骨折愈合时间
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采用手法复位的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要明显短于对照组,将数据整理成表格,详情见表2。
2.3 发症情况
观察组患者采用手法复位,无需切开,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较小,将数据整理成表格,详情见表3。
3 讨论
桡骨远端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类型,由于骨折部位处于松质骨与皮质骨之间,此部位受到外力或暴力后容易发生骨折,一般病情比较轻,仅仅采用手法复位就可以取得不错的疗效,并且对于老年患者来说无需承担切开的痛苦。部分不稳定的骨折还是建议采取手术治疗,以免手法复位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3]、骨折后再次移位等并发症。老年患者桡骨远端骨折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后发生移位的原因是骨折性质属于不稳地骨折。传统的治疗以切开骨折部分皮肤等组织暴露出骨折端再行复位,这种复位虽然直观但是对老年患者来说伤害较大[4],切开的过程中会对骨折部位周围的血管、皮肤等软组织造成损失,并且原本碎裂的骨块失去依托发生移位,不利于解剖复位。而手法复位避免了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有效的利用软组织固定复位骨折防止其发生移位。相比切开复位手法固定所具有的优势是:⑴操作方法相对简单、安全,对骨折部位正常组织损伤较小,从而不影响骨折处的血运,促进了骨折断端愈合;⑵利用小夹板固定可以产生连续的牵引力,避免了已经复位成功的骨折断端发生移位,保证了一次性复位;⑶小夹板的固定不仅仅是避免断端移位,同时也保证了治疗早期腕关节可以有一定的活动范围[5,6]。老年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多较低,由于骨折后心理已经比较脆弱,如果再选择有创治疗方案必定会因此患者的恐惧和不满[7],对骨折的愈合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对于老年桡骨远端患者来说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方案比起切开复位具有明显的优势,更有适用性,符合老年患者的心理。
通过上述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复位后疗效优25例,良10例,可2例,差3例,总良好率是92.5%,对照组患者复位后疗效优18例,良11例,可3例,差8例,总良好率是80%;通过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是(44.1±8.2)天,对照组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是(51.8±8.6)天;通过表3可知,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2.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15.0%。由此提示临床,对于老年桡骨远端骨折而言,手法复位更加有优势,在良好率、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都有明显的优势,分析观察组1例患者疗效差的原因是患者在复位后不遵医嘱,关节活动度过大,导致骨折断端移位,再次复位后疗效不佳,因此复位后切不可过度活动,适度活动避免关节僵硬即可[8]。并发症主要以感染为主,因此复位时尽量做到无菌操作,减少感染发生的几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选择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方案更符合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心理,且比切开复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缩短了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其操作简单,创伤小,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深受医患双方青睐,也方便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提高生活质量,从而早日康复,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 程国杰,吕发明,艾克巴尔等.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型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18(7):635-640.
[2] 陈红,周泽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9,31(5):31-32.
[3] 韦克鲁,郭起东.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J].广东医学,2012,10(16):273-274.
[4] 侯晓峰.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中老年Colles骨折68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3):461-462.
[5] 马兰.小夹板外固定腕关节功能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护理[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3,24(2):128.
[6] 李三忠,刘永红,雷春湘等.自拟骨折速愈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7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1,17(3):60-61.
【关键词】颈髓损伤;无骨折脱位;治疗;手术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314-01
无骨折移位型颈髓损伤,是指外伤后有颈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而各种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颈椎骨折或脱位的证据[1],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脊髓损伤。MRI能早期诊断无骨折移位型颈髓损伤。临床上易被误诊为脑外伤等其它原因而延误治疗。确诊后,行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临床上一直存在争论。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1年11月对收治的46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分别应用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6例,其中男28例,女18例,年龄19-59岁,平均39.5岁。受伤原因:高空坠落伤23例,交通事故伤18例,跌倒摔伤3例,重物砸伤2例。按受力机制划分,颈部过伸性损伤27例,屈曲性损伤19例。单节段损伤36例,双节段损伤8例,三节段损伤2例。46例患者均出现完全性或不全性四肢瘫;脊髓损伤情况:伤前均无临床症状,伤后出现脊髓损伤表现,依据Frankel标准对神经损害程度分级,结果为:A级16例,B级14例,C级10例,D级8例,E级0例。术前颈椎正侧位X线片及CT均未见明显骨折脱位,颈椎MRI显示硬膜囊不同程度受压及蛛网膜下腔狭窄或消失,脊髓均有不同程度的水肿。
1.2 治疗方法伤后24小时内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根据MRI及临床症状选择具体治疗方案。
1.2.1 保守治疗 对症状较轻微,MRI示颈髓无明显受压可选择保守治疗,能达到一定疗效;本组患者46例,其中保守治疗14例,MRI显示椎管仅轻度狭窄,颈髓轻度受压,MRI信号轻度改变,行颈托制动或枕颌带持续牵引,使用甘露醇强力脱水,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结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有改善,其中优5例,良4例,可2例,差3例,有效率64.3%。
1.2.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较严重或颈髓明显受压,椎管明显狭窄者,手术治疗效果优于非手术治疗,伤后应早期手术,对损伤脊髓的功能恢复更有利。本组46例除14例行对症治疗症状有改善且无手术治疗意愿者实施保守治疗外,余32例均行手术治疗。据MRI确定手术方案:①对压迫来自单节段椎间盘的颈髓损伤,行前路单节段病变椎间盘摘除Cage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②对压迫来自双节段椎间盘的颈髓损伤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上、下椎间盘摘除钛笼融合钛板内固定;③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广泛后纵韧带骨化等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植骨术,并视颈椎稳定程度必要时行侧块螺钉钉棒系统内固定。术后继行颈托制动6-8周。结合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并进行康复锻炼。
2 结果
本组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5个月。其中保守治疗14例,手术治疗32例,按颈脊髓损伤JOA评分标准评估术后改善程度,保守治疗组疗效优或良9例,有效率64.3%;手术组疗效为优或良28例,有效率87.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无骨折移位型颈髓损伤在X线及CT检查上均未见颈椎骨折及脱位,患者却表现出颈髓受损的临床症状。MRI往往可显示损伤部位发生颈髓受压、水肿或髓内出血等异常信号改变。研究发现,发生此类损伤患者的颈椎通常已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后纵韧带钙化或骨化、颈椎退变或不稳等可致颈髓损伤的高危因素。椎管间隙储备空间狭小,在轻微或隐匿的过伸性暴力作用下即可能导致颈髓损伤[2]。
目前对于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意见。部分人认为颈椎外伤后并没有发生解剖结构损伤,稳定性良好,且保守治疗后部分患者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及改善,因而主张保守治疗。近几年来,随着颈椎手术的逐步成熟及对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疾病认识的深入,国内外大部分学者主张早期手术治疗。因为此类疾病早期的病理改变是颈髓出血、水肿。保守治疗颈髓在狭小的椎管内处于高压状态,局部循环障碍,代谢受阻,脊髓神经会发生严重的不可逆继发性损伤;早期减压手术可解除脊髓的压迫,改善脊髓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脊髓水肿消退。有利于脊髓代谢及营养物质传递,最终有利于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3]。保守治疗虽可恢复部分脊髓功能,但效果有限,有时疗效难以维持。
患者入院X线及CT无明显骨折脱位,常被误诊为脊髓休克,此时应早期行MRI检查,以免漏诊,延误治疗。一经确诊,有手术指征者,应尽早行手术治疗。通过合理的应用药物及选择正确的术式,坚持术后康复锻炼。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在临床治疗中可取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党耕町,孙宇,刘忠军.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及外科治疗[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03,13(10):581-582.
目前,国家强调中医药现代化的建设和管理,如何将传统的、行之有效的临床方法与现代管理结合在一起,是本文探讨的目的。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西方引进的一种临床工作模式,一种可以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护理服务、医疗管理模式,符合我国医疗保险管理的部分理念。近几年,只在我国刚刚在部分地区试行,范畴基本在手术科室应用。
现将临床路径管理模式应用于中医传统技术在临床应用尚未见报道,我们仅作为新的尝试观察住院患者20例,汇报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17岁,平均37岁;包括克雷式骨折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4例,股骨干骨折3例,三踝骨折合并胫距关节半脱位3例,前臂单、双骨折5例。
病例入选标准:闭合性四肢骨折病人,拒绝手术治疗,排除可疑失血性休克、骨筋膜室综合征,局部高度肿胀者。
治疗方法:①手法:手法整复,夹板固定。②用药:内服三七活血胶囊、接骨丹、壮筋续骨丹;外用消炎止痛膏。③骨科康复训练:肌力训练、关节功能训练。
治疗流程:住院治疗3~5周,手法整复次数不超过4次,第1周口服三七活血胶囊,外用消炎止痛膏,每3天调换1次,换3次即可;第2~4周口服接骨丹,开始康复训练;第5周口服壮筋续骨丹3周。
结 果
本组病例平均住院时间3周,费用平均3000元人民币,全部临床治愈(出院后康复训练及复诊未计在内)。
讨 论
骨折是人们日常损伤性疾病中比较严重的病症,它可由于生活损伤、交通损伤、工业损伤、农业损伤、运动损伤、灾害损伤、战争损伤等因素造成。
骨折的治疗比较复杂,疗程也比较长。其治疗方法众多,但可归纳为两大体系:西医骨科一般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或手术切开复位+ 钢板螺丝钉内固定,一般不用药物作辅助治疗;中医骨伤科主要是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局部固定+中药外敷内服+及时功能锻炼。
中医学对骨折的治疗,根据文献记载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在20世纪60年代初,已总结出一套较为完整和科学的闭合骨折三期分治理论与方法,对指导临床有其积极作用。骨折三期的划分,一般认为骨折开始的2周左右为初期,此时损伤局部瘀血凝结,肿胀疼痛,宜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剂;2~4周时间为中期,这时瘀化肿退,骨折断端已初步连接,治宜接骨续筋,和营通络;骨折4周直至愈合为后期,这阶段治宜补气养血,补益肝肾。此骨折三期分治,虽有一定的原则性与规律性,也有其灵活性,不能拘泥不变,还要根据人体的差异而不同,如体质的强弱、骨折的部位等因素而考虑辨证施治。此骨折三期分治学说与骨折愈合机制的“瘀祛、新生、骨合”也完全一致。现代医学认为骨折愈合整个过程是持续的和渐进的,一般可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期和骨痂改造期,这与中医骨折三期分治的学说也相吻合。
近年来,中医手法治疗闭合性四肢骨折的状况不佳,临床使用率持续降低,甚至很多年轻骨科医生已不会运用手法复位技术。一时间面对骨折治疗似乎只能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了。这种情况,一方面源于患者对解剖复位、功能性复位的理解差异,迫使医生更愿采用手术治疗以达到解剖复位的效果;另一方面,源于医疗市场的变化,医院和医生更加追求经济效益,过多采用手术治疗方案。再者就是传统技术流失、失传,“手摸心会”、“端提挤按”等等传统技法在大型医院已很少有医生使用了。为了弘扬中医治疗技术,我们通过运用现代管理流程实践,结合传统技术运用,本组病例治疗疗效确切、费用低廉、疗程短、护理治疗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可以作为该病种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作为新的管理理念和模式,在保证、维持和改善医院的医疗质量,进行医疗质量的正确评价中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做出规范的护理时间表,即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的日程计划表。突出医护之间新的合作模式。并在此基础上为医疗管理者、计划机构、医院和临床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1]。它以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住院费用为显著特征,具有规范诊疗行为、节约卫生资源、贯彻整体护理、提高医疗效益-成本比例等重要作用,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经营、管理等理念。同时,它提供了多专业协作的工作模式,促进了医患交流,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所以,在提倡“中医药现代化”、“优质、高效、低耗”管理的今天,研究中医技术临床路径在我国医疗质量管理的应用,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路径实施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同时,当使用医疗保险住院的患者住院时,更加体现了节约国家医疗保险费用消耗,为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摸索新的医疗管理、节约费用消耗途径,值得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内固定; 爆裂骨折; 脊柱; 环形减压
交通运输行业的快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凸显了不少弊端[1],近几年来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导致发生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数量变多[2]。针对骨折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着患者术后的生活状态,为此本院选取了100例患者,分别采取两种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式,对比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3年2月于本院骨科进行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治疗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全部患者经影像学检查后均得以确诊[3]。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年龄22~57岁,平均34.9岁,受伤至手术的间隔时间2~26 h,平均11.9 h,依据Frankel分级标准:A级5例、B级16例、C级22例、D级6例、E级1例,受交通伤骨折者39例,高处坠落冲击者8例,3例患者受其他原因影响而致伤,损伤部位:L1 2例、L2 21例,L3 3例,L4 3例,T11 4例、T12 17例;对照组男34例、女16例,年龄22~56岁,平均35.1岁,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2~27 h,平均12.1 h,据Frankel分级标准:A级4例、B级17例、C级21例、D级5例、E级3例,受交通伤骨折者38例,高处坠落冲击者7例,5例患者受其他原因影响而致伤,损伤部位:L1 3例、L2 20例,L3 4例,L4 2例,T11 5例、T12 16例。两组年龄、性别、损伤部位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采取单纯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组50例患者采取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椎板间植骨治疗方案。首先引导患者呈俯卧姿势,将注入硬膜外腔内,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等待麻醉生效后开始操作手术流程,确认患者受伤胸腰段椎置,采取后正中入路方式[7],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减压方式,其中有42例患者进行椎管次环形减压活动,25例患者行椎管半环形减压方式,剩余23例患者采取椎管全环形减压方法。椎板的去留要根据患者椎管左右两侧的具体情况决定,内固定材料包括AF钉固定系统、椎弓根钉,保证平均钻孔深度为3.2 cm,详细分析骨孔四壁情况,利用椎弓根钉来提高稳定性,将螺钉放入椎弓根内部,套上并固定支撑套筒杆,螺母固定处位于棘间韧带位置,保证拧紧且稳定后利用C型机X光机来检查术中各项情况,包括检测移位骨折恢复情况,判断椎间隙的长度,确认无恙后手术结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椎板间植骨活动,通过放置引流管来降低出现术后感染的人数。两组患者均于术后3周后进行相关肢体功能锻炼活动,禁止负重行走,术后随访患者10个月,记录和统计患者骨折恢复和椎管情况。
1.3 观察指标 以患者手术椎骨前后缘的高度、Cobb角为观察指标,按照Nurick颈椎病脊髓功能分级评估标准来判断脊髓恢复程度[4],患者术后尚未出现任何神经根和脊髓压迫的症状,行走无障碍,即可划分为1级;患者术后行走基本顺畅,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无影响,判断为2级;患者行走存在障碍,未到辅助行走的程度,对正常生活和工作有一定影响,即可判断为3级;患者术后需要使用辅助物才能行走,为4级;患者术后完全丧失了行走能力,无法正常生活,划分为5级。规定脊髓功能1级和2级患者人数之和与总人数之比为良好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两组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受伤椎体的前后缘高度及Cobb角比较 观察组术后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术后并发症 两组患者各有2例出现切口感染的现象,观察组有1例患者愈合不良,经治疗后无恙,无任何患者出现断钉和螺钉松动的情况。
3 讨论
引起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重要原因是重物或高压冲击导致腰部脊髓损伤严重,甚至造成椎管变形、皮质断裂等后果[5-7]。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要充分考虑脊柱结构完整性、脊髓功能等问题[8-10],为此本院在采取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方式的基础上操作椎板间植骨活动,既固定了受损脊柱,又加快了整合复位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王克强,吴积.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的不同内固定方式疗效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22):10-11.
[2] 田建宇.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效果比较[J].中国乡村医药,2012,19(4):5-6.
[3] 飞,毕伟.胸腰段骨折椎弓根螺钉折断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4):24-26.
[4] 郑旭东,刘松鹤,孙强.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J].航空航天医药,2008,19(1):44-45.
[5] 郭剑,倪斌,陈华江.胸腰段椎体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J].中国医师杂志,2005,11(1):810-812.
[6] 袁海峰,宋跃明,刘浩,等.无神经损伤的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的手术治疗[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8):15.
[7] 杨欣建,王正国,朱佩芳,等.胸腰段脊柱爆裂骨折瞬态损伤机制及节段稳定性研究[J].医药杂志,1999,12(Z1):15-16.
[8] 岳建国,丁勇俊.CT在评价胸腰段椎体骨折中的作用[J].苏州医学院学报,2000,20(5):448-448.
[9] 黄孝英,李宏宇,韦敏克,等.AF椎弓根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爆裂型骨折[J].广西医学,2005,27(12):196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