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盈利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盈利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盈利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盈利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盈利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1篇

关键词:盈利模式 餐饮企业生产链 成本控制

现代社会餐饮业发展迅猛,各式各样的餐饮单位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消费模式的转变,盈利模式成为各大企业经营者的一大难题。随着经济日益迅速的发展,和其他产业一样,餐饮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没有盈利模式,或者盈利模式不清晰,盈利模式缺乏对环境的适应性,对企业发展极为不利,企业想要得到可持续发展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立于不败之地,一要“开源”,二要“节流”,在餐饮企业管理上,成本控制就成了重中之重。盈利模式是一门大学问,想要盈利就要从“开源节流”中下手,“开源”主要是要开发新菜肴,扩大消费群体,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而“节流”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控制支出,以此来获得更多的收益,盈利模式博大精深。

1 成本控制的定义和意义

1.1 成本控制的定义 成本控制就是运用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以实际与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

1.2 成本控制的意义 ①成本控制是餐饮业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面对飞涨的物价,如何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尽量保持良好的利润水平,是餐饮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虽然成本核算可以发现问题所在,但如何将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就需要管理人员提出切实有效的方案,尽量利用现有资源获取利润的最大化,以此创造新的盈利点。②任何菜品都有合理的成本,如果盲目的以降低成本来为企业创造新盈利,不仅会降低菜品质量,也会影响顾客满意度,久而久之客源越来越少,企业生存便成了问题。因此,降成本一定要以合理为度,只有在合理的成本控制下,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达到创收新盈利的目标。③成本控制在对大型企业显得尤为重要,有历史资料显示,对于大型连锁企业来说,每店成本下降一个百分点,100家店就相当于新开了一家店,价值非常大,虽然企业还要分摊总部费用,会比较复杂。但值得投入,值得“斤斤计较”。而对餐饮单店的成本费用就比较简单,有些餐饮单店可以在几个月内收回投资,如果一年收回投资利润率就是100%,如果两年收回投资利润率就是200%。餐饮是有机会做到暴利的,这也是它吸引人的原因所在。

2 成本控制的重要性

厨房成本控制,对餐饮经营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在同一地区、同一类型、类似规模、同档次饭店,若能通过严密的管理系统,在不降低菜肴品质的前提下,切实降低厨房成本,在产品销售价格上低于竞争对手,企业在获取更大利润的同时,宾客得到更多实惠,餐饮企业知名度也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由此,饭店餐饮的市场占有率便会不断上升。

2.2 保护消费者利益的具体体现 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是现阶段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各行各业都要在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经营。作为现代经济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餐饮企业更应当对消费者负责。厨房成本控制准确,成本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与饭店星级、规格及档次相适应,宾客便可购买到物有所值的产品,享受到应有的服务,更多的优惠让利给广大的消费者,让宾客满意而归。相反的,厨房成本控制不力,将漏洞成本转嫁给宾客承担,便是对消费者利益的侵害。

2.3 体现餐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厨房成本控制,是厨房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工作量和难度相当大。厨房管理者必须具备食品原料、烹饪工艺及销售、核算与分析等多项知识技能,并结合本饭店实际情况,综合运用管理方法与技巧,才能受到应有的效果。可见厨房成本控制的好坏,是体现餐饮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

3 影响餐饮企业生产链盈利的主要问题

3.1 采购链过长 一般餐饮企业生产链的采购过程:农户――收购商――供应商――酒店初加工――各个厨房――切配――炉灶――客人用餐――消费后付款。菜肴从采购到上桌经过7道工序,每经过一层成本就要增加5%左右,所以菜肴采购成本就已经占了菜肴收入的20%。因此采购链是控制成本的重点之一。而食品原料采购又是厨房食品加工和销售服务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组织好原料的采购就成为了成本控制的关键。

3.2 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食材在切配和烹饪时的浪费造成的成本消耗最大。合理的切配方法,正确的烹饪方法,对成本的控制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

同样是就剃鱼的工序来讲,对于手艺精湛的厨师来说,2斤鱼可以有50%的出成率,也就是说2斤的草鱼,精工去鳞鳃、内脏后的细加工过程后,可以剔出1斤纯肉。但刚刚入门的厨师出成率也许只有40%,甚至更低。

3.3 采购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食品原料采购是一项比较复杂的业务活动,厨房中需要采购的原料品种多,数量不一,规格复杂,变质快,季节性强,货源渠道复杂,价格变化频繁等特点,在此环节中,有些供应商诚心度不高,有些餐饮内部管理不善、采购员业务不熟悉或弄虚作假,导致所进的原料价格过高、质量伪劣等现象出现,如何以合理的价格,最少的流动资金占有,买到最优质的原料成为各大餐饮企业的重大问题。

4 如何在餐饮生产链中盈利

4.1 缩短采购链,降低成本 采购链过长,从收购到供应再到酒店经过诸多中间环节,酒店买入时成本消耗巨大,不利于成本控制,盈利也成了问题。所以,餐饮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应尽量尝试直接从农户手中采购原料,与农户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以控制采购成本,实现共同盈利。

4.2 提高厨师技能,减少浪费 食材在切配和烹饪时的浪费严重,合理的切配方法,正确的烹饪方法对成本的控制至关重要。解决措施:餐饮企业应加强对厨师技艺的培训;定期开展技能比武,提高食材处理技能,减少浪费。

4.3 规范采购管理,杜绝漏洞 原料在采购环节中,有些供应商诚信度不高,有些餐饮内部管理不善、采购员业务不熟悉或弄虚作假,致使原料价格过高、质量差。下面就采购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以及控制的方法列表加以说明,详见右表:

派人购买当天使用的部分原料(如虾0.5kg,蟹10只),与采购员采购(供应商提供)原料进行实样对比、分析、判断。

5 总结

民以食为天,餐饮永远是个永恒的话题。酒店餐饮收入一般占总收入的30%-40%,是酒店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也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通过以上的问题分析和探讨,不难发现餐饮生产链的盈利状态还有诸多方面值得深入探讨,比如盈利模式的选择。餐饮企业生产链中的盈利状态是酒店、餐饮企业值得关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控制好了生产链中的成本,有利于餐饮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在本次研究讨论中,我们发现酒店在餐饮生产链的盈利状态上还有很多值得深入分析和探讨的地方,合理控制成本,才有可能为餐饮企业创收新的盈利。

参考文献:

[1]戴桂宝.现代餐饮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陈晓帝.餐饮采购与管理[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美)Jack D.Ninemeier.餐饮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盈利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结合物流园区发展阶段和类型对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现行的盈利模式,其次对我国物流园区现行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最后根据物流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结合物流园区存在的基本类型,提出了不同阶段下各种类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思路。

关键词:物流园区 盈利模式 发展阶段

问题的提出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经济发展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它的规划和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各地蓬勃地开展起来。但过度的物流园区规划和建设热给一些地区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原因是没有根据当地的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选择合适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造成了大量园区土地的闲置和园区的经营亏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与资金的浪费。因此,对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对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最近几年刚刚起步。郑琦(2006)对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通过资源整合、拓展信息技术服务、开发增值服务来增加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盈利能力。姜慧韬(2008)从规划和建设的角度分析物流园区的运作模式,将之细分为建设模式、运营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加以详细分析。王令凯(2009)主要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存的问题,针对园区发展的阶段性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闭海涛(2007)归纳了物流园区的四种盈利模式,并以某种农产品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有益的建议。曹明、罗璐、洪力京(2009)对我国物流园区规划和设计中考虑盈利模式不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胡良德(2005)提出了按照主导功能(转运型、存储型、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设计盈利模式的思路。总体而言,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特定类型,更多地关注运作层面的模式设计和宏观政策方面的建议,没有考虑物流园区发展阶段需求和园区种类特点等因素,本文拟结合这两个要素进行综合盈利模式的研究。

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现有的物流园区在不同开发模式、不同经营方式下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五种:第一种为地产商开发,以租售方式交由物流企业经营。第二种为地产商开发,与物流企业合作经营。与前一种盈利方式不同的是,地产商在建设完成后,不是将地产简单地采用租售的方式交与物流企业经营收取租金,而是通过成立公司或签订协议合同等方式,与物流企业合作经营,地产开发商与物流企业共享物流经营收入。第三种为地产商通过成立子公司或委托第三方经营。第四种为政府主导,物流企业投资建设并经营。这种方式是我国目前物流园区发展中最常见、最主要的经营方式。第五种为企业自发建设的物流园区,盈利主要来源于企业的经营收入,以及国家政策带来的隐性利益。对于最后这两种经营模式下的物流企业,其发展过程中在物流园区整体平台的基础上,受益于物流园区整合资源、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的整体运营方式,其收入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物流园区整体发展水平的高低,受益于物流园区整体盈利模式的提高。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国内的研究中都提到了盲目追求规模、空置率高、增值服务薄弱等现象。按照郑琦(2006)的研究,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四方面:一是盲目发展造成大量空置;二是建设成本上升;三是信息技术落后、服务水平低;四是物流管理人才和创新人才缺乏。王令凯(2009)的观点认为,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值服务薄弱是物流服务水平低的表现。

参照以上观点,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脱离实际盲目追求规模,造成大量空置。据《第二次全国物流园区(基地)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国内物流园区平均空置率达6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二是盈利水平低,第三方物流需求不足。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生产企业原材料物流中,由第三方物流承担的比例只有18%;商业企业物流由第三方承担的比例更少,仅占总比例的5.9%;而调查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中,有23%的生产企业和7%的商业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满意。三是忽视资源整合,建设成本增加,客户成本上升,削弱盈利能力。据测算,物流园区综合投入每平方米约2400~2600元,这与目前商品房的造价几乎相同,不仅抬高了物流园区的入驻“门槛”,使一些实力有限的中小型物流企业无法参与到物流园区中来。四是信息技术应用落后,物流经营服务水平低下。我国物流园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诸如电子商务、互联网、条形码、电子数据交换、管理信息系统等信息技术未能广泛使用,直接影响到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五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增值服务薄弱。由于电子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大多数物流企业还只是被动地按照用户的指令和要求,从事单一功能的运输、仓储和配送等少数几个环节的业务上,价格竞争激烈,利润率水平日趋下降。

面向不同发展阶段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

关于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设计,胡良德(2005)首次提到了物流节点的分类,闭海涛(2007)按照此分类提出了转运型、仓储型、流通加工型和综合型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姜慧韬(2008)沿用这种分类方法并归类了每种类型代表的园区,并且提出了按照时间将物流园区的发展阶段分为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阶段。参照以上文献的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设计应该综合考虑园区发展阶段和园区类型两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本文按照发展阶段划分,阐述了每个阶段每种类型园区的盈利模式设计,并且对每个阶段园区的特点和盈利模式设计原因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处于初创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

处于初创阶段的物流园区,此时区域经济、交通状况、科技发展等外部环境处于较低水平;从内部环境来看,入驻物流企业数量较少,物流密度较小,园区配套服务不是很完善,信息化水平较低,因此处于此阶段的物流园区应发挥这种园区主导地位的功能,在盈利模式的设计上,应注重其基本功能的实现。四种不同类型物流园区在初创期的特点如下:

转运型物流园区处于运输线上,又以转运为主,货物在这种结点上停滞的时间较短,转运型物流园区必须拥有相当规模的储存场地和仓库,此阶段转运型物流园区应着重利用地缘优势开展货物转运业务。

仓储型物流园区占地面积较大,园区内大部分仓库以储备为主要职能,货物相对停滞的时间长;由于货物多处于静态,园区中作业机械占存货数量的比重较小,而仓库的保管、养护费用较高。处于初创期的仓储型物流园区的盈利模式主要是利用仓库优势提供大规模仓储服务,收取仓库租赁费和物业管理费;或者结合仓储业务提供配送服务,并对运输配置、仓储管理、流通加工、搬运、包装的环节进行管理,收取配送服务费用。

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既拥有基本的物资集散功能,又承担了一部分生产加工功能,实现了从厂商生产的标准产品到客户所需个性化产品转换衔接的目的。对于初创期的流通加工型物流园区,其盈利模式主要有:建设专业交易市场,收取交易费用;建立流通仓库,收取仓储费用;建立中转仓库,收取仓储和转运费用;建立集货中心,收取仓储、运输费用。

综合型物流园区的初创阶段,园区一般根据当地市场实际情况重点发展2~3种物流服务,因此其盈利模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一是建立货物集散中心、交易中心和配送中心,收取场地租赁费用、货物交易费和配送服务费;二是结合转运业务开展货物交易业务,收取仓库租赁费、物业管理费和货物转运费;三是结合仓储业务开展流通加工业务,建立存储仓库和流通加工中心,收取加工费用和仓库租赁费等。

(二)处于成长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对于处于成长期的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均有所改善,此时园区所辐射地区的经济水平有所发展,交通状况有所改善,园区入驻企业数量明显增多,物流设施设备建设更加完善,物流市场需求更为旺盛,货物转运量、仓储量等大大增加,物流密度显著增加。而处于此阶段的物流园区,其盈利模式的设计主要要考虑发挥园区的核心功能,而发挥核心功能的关键是整合资源开展更多业务。

转运型的物流园区可以通过整合交通资源,使不同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入驻企业才能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降低运输费用,提高自身的利润率。仓储型物流园区在成长期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加强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合作,建立资源整合和资源共享的物流信息中心,提供物流信息、物流交易、物流载配等服务,大力推进电子商务交易。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可以建设流通加工中心,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将企业的大规模生产转化为用户的个性需求,收取加工费、包装费,同时利用资源整合优势,实施区域合作和联盟。综合型物流园区可以整合信息资源和各类资源,积极建设信息交易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流通加工中心,提高物流设施的利用率,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并帮助企业减少固定成本支出。

(三)处于成熟期的物流园区盈利模式

进入成熟期的物流园区应该朝着提供更高层次服务的目标迈进,发挥延伸功能。处于成熟期的园区管理者要帮助和引导园区内企业改进物流经营管理方法,推行物流标准化,提高物流作业效率,降低成本,倡导诚信经营,争取以更低的价格提供更加超值的服务。

转运型的物流园区可以提供有货物中转站特色的增值服务,包括除基本运输和仓储以外的包装、再包装、流通加工、分拣、配送和信息反馈等。仓储型的物流园区可以提供具有货物管理特色的增值服务,可以通过调集和管理自己和客户提供的单项服务、资源、能力和技术,运用自身的管理模式和运筹技术,整合提供一个综合的生产、物流、销售的供应链解决方案。流通加工型的物流园区可以发展物流配送等增值业务。综合型物流园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层次的服务,如提供物流咨询、培训服务,吸引相关企业进驻园区,如餐饮、酒店、汽配维修、物流用品市场等,从而增加利润增长点。

结论

物流园区盈利模式设计的目标考虑的不是某个企业个体或某一方面,而是从物流园区整体的角度来设计,目的是通过实现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实现社会物流总成本的最低。盈利模式的设计要结合物流园区的类型和区域产业特点,兼顾园区投资方、经营方的利益,在初创期注重发挥园区的基本功能,成长期专注于园区核心功能发挥,成熟期注重物流延伸服务功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郑琦.综合型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探索[J].上海商业,2006(6)

2.姜慧韬.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与建设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王令凯.我国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现存问题及改进措施[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

4.闭海涛.NNN物流园区盈利模式的研究[D].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曹明,罗璐,洪力京.我国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9(2)

6.胡良德.城市物流园区盈利模式[J].运输经理世界,2005(12)

盈利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3篇

证券市场作为现代金融市场的核心,证券公司则是重要的参与主体,这对我国的证券行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在新的发展阶段,证券公司面临着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为了能够对证券公司的发展得以健康规范的进行,就需要采取新的盈利模式。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在受到内外环境变化的基础上,需要理清影响因素,构建新的盈利模式,从而使之能够适应当前的市场发展,所以加强这一层面的理论研究就有着实质性意义。

一、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及其发展现状分析

1.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内涵分析

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是经济体在投入经济要素后获取的现金流方式及获得其他经济利益手段的混合,主要的核心就是对现金流入途径组合的获取。现阶段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次的研究主要从几个层面来说明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从盈利的途径层面来看主要就是能为证券公司带来盈利来源的业务,途径愈多就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就愈强。而在方式上就是通过途径获得收入过程中借助的一些媒介[1]。将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中业务结构合理化的呈现就能够让其收入结构更加的均衡,在资源的配置上要能得到优化,对盈利模式的不断完善更新能使其更好的顺应资本市场发展。

2.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发展经过了几个重要的阶段,并逐步得到了完善,从发展初期的资本规模小以及资金实力有限,内部组织结构不完善等,随着时代的变迁,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现今我国的证券公司在经纪业务以及证券自营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占据了大部分总收入,其中在经纪业务层面证券经纪业务收入占有比例较大,我国的证券公司开展证券经纪业务最为主要的形式就是营业部制,并已经从坐商向着行商进行了转变,而微型营业部的逐步设立也从成本上远低于传统营业部,而法律上的逐步完善也对证券经纪人队伍的发展提供了保障[2]。

另外,目前投资银行的业务层面在业务范围上主要是局限在IPO和证券发行与承销上,而像股权质押融资、约定式购回等业务的收入也有着一些不稳定特征。再者就是自营业务,这是指我国证监会批准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采用筹集资金,并在自己名义账户下实施的有价证券交易并获利的行为。券商收入来源中自营业务和市场的关系较为紧密,所以就有着不稳定性。最后就是在资产管理业务层面,通过专业信息优势来对客户委托对客户资产的管理运作。

二、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主要问题及问题成因分析

1.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主要问题分析

从我国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发展情况来看,在诸多层面还存在着问题有待解决,主要就是收入的结构层面有着不合理的状况,其主要是依靠着经纪业务来盈利,来自投资银行及自营业务收入对总收入贡献相对比较小,所以在收入的结构上就取决于业务结构;加上资本市场的不发达,那么在证券公司拓展新业务能力以及空间上就会受到重要的影响。由于在业务的结构层面受到诸多限制就会使得收入的结构只能够向着低端二级市场经纪业务集中,最终就造成了证券公司在收入上不能够稳定[3]。

再者,我国的证券公司间的业务分工相对比较混乱,竞争激烈,存在着显着的行业周期性特征,证券公司的利润和市场大盘的交易有着重要关系,所以就会受到经济环境和国内外政局动荡影响。除此之外就是在监管的手段以及政策层面相对比较严格,所以这也会对证券公司起到制约作用,对监管的重视而对业务的轻视就会造成证券公司的自主活动空间范围变得狭窄,对一些新的业务的拓展就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此外就是盈利的方式较为单一化,以及盈利的理念层面相对比较落后,对实际成本的控制相对乏力,这样就造成了证券公司的固定成本相对较多。再有就是盈利的状况不是很稳定,对传统的几种业务的依赖性相对比较大。在风险管理的能力上也相对较弱,主要就是券商风险意识不强以及内部风险组织制度不合理,风险技术水平低等等。这些层面的盈利模式问题要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为创新模式打下基础。

2.证券公司盈利模式问题成因分析

造成证券公司盈利模式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宏观层面来说,主要是由于证券市场化制度层面存有缺陷,证券行业发展初期采取的准入制度较为严格,所以在垄断利润上就有着重要显现,在固定佣金制度的逐步取消下,准入制度也逐渐地放开,而从我国的政策市场来看,系统性的风险层面相对比较高,再有就是创新业务的开展在政策层面的规范也没有得到完全建立,所以证券公司就不能顺利的开展新的业务来获取利润点。这在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趋同性上就有着体现,造成缺少差异化的经营格局[4]。

另外从政策层面以及市场层面来说,由于政策环境的不完善以及市场机制的缺乏合理性等,比较容易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在内部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以及缺乏创新精神和风险意识薄弱等也是造成问题的重要成因。

三、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创新策略探究

第一,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考虑,首先在盈利模式的创新原则上要能遵循。主要就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以及创新性原则,还有要对国外发达市场的成功经验进行借鉴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将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效果得以有效呈现。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层面来看,证券行业建设发展不能够只是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对长期的发展得不到重视,这也是券商重构盈利模式的重要基础。 第二,从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具体创新上就要能将经纪业务的发展观念进行转变,将业务能力得以提升并抓住发展的重点,将业务的转型得以顺利实现。所谓观念转变,主要就是将依法经营和规范经营的观念得到有效落实,并要把实际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将发展能力得到有效增强并树立增值服务为核心的理念。同时也要注意,要把服务质量得以提升,就需要加强业务能力的实践,为客户的资金安全提供保障,以及深化和拓展通道业务等,将产品的多样化以及客户机构化和交易非现场化得以实现。

第三,要把核心业务作为基础,将业务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从我国的证券行业中能够发现,各个券商并没有实现业务上的差异化,同质化现象相对比较严重。所以我国的证券公司就要能够和自身的资本规模以及服务特色、人力资源等诸多层面的因素相结合,打造核心业务,构建有着层次性和多元化的业务结构,将业务间协同效应得到充分发挥[5]。同时,证券公司还可以采用增资扩股的方式以及兼并重组的途径对业务的规模加以扩大。

第四,从业务的创新上要进一步加强,这是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改变的重要渠道,在这一过程中要能将证券行业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随着业务转型的速度得到进一步深化,在信用交易类的业务层面就将会成为证券公司盈利模式优化的重要因素。在新三板和个股期权在内的做市商业务发展就代表了创新发展的方向,证券公司也要能够从个股期权做市商业务中获取丰厚利润,并逐渐成为稳定利润收入来源。

第五,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创新还要能在监管层面进行加强,从而推动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改变,主要就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创新以及差异化的服务目的及实质就是监督层迫切希望拓宽证券公司业务领域作为手段,对实际的问题加以解决。不仅如此,在风险管理的体系完善层面也要能够加强,首先就是要能够树立科学化的风险管理的理念,证券公司的全部业务要能够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加以运作[6]。再者就是要构建风险管理组织的模式并使之健全的呈现,还有就是对风险评估以及计量体系要合理化的构建,以及在风险的规避机制层面得到完善化。

四、结语

盈利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产业价值链;社会化电子商务;价值链分析

中图分类号:F713.36 文献标识码:A

以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在融入人们生活的同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社交网络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呈现到互联网空间中。其发展经历了从开始的社会化关系的出现,到社会化功能成为基础应用,再到线下的社交需求迁移到线上的过程[1]。进入稳定发展阶段的社交网络需要在售卖广告价值的同时拓展它的盈利方式。与此同时,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面临着竞争压力大,用户对网购缺乏信任以及推广费用增加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电子商务与社交网络结合形成的社会化电子商务既为电子商务平台带来了用户资源及用户社交关系网,又帮助社交网络通过利润分成等价值获取形式拓宽盈收。由此可见,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将会是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研究回顾及业务类型

(一)社会化电子商务的研究回顾

国内外学者对于“社会化电子商务”研究的不是很多,大多数的研究主要从社交媒体和电子商务两个角度分别进行研究。针对社交媒体的研究反映出社交媒体盈利模式具有单一性的特点,其过于依赖广告收入而忽略其最重要的用户社交资源。刘晓莉[2]认为中国社交网站的盈利模式不完善,虽然可以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关系”网络,但却未能有效地挖掘出这些“关系”背后的商业价值,急需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何青[3]具体研究了人人网的营销模式,指出人人网主要依靠第三方应用软件平台和广告获利而不是根据SNS网站的社交功能来盈利。针对电子商务的文献研究体现在用户对网购的信任程度,以及如何增进这种信任。例如,Steinfield[4]认为将线上和线下进行整合能提高顾客信任。B.Hong[5]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了电子商务市场中顾客信任是由媒介物还是由卖家影响的,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媒介物的信任对态度忠诚和购买意向有显著影响;对于媒介物的信任程度决定了对于卖家的信任和接受的程度。而社交网络正可以作为媒介介入到电子商务中,通过参考更为可信的消费者评价提升消费者对电子商务的信任程度。

在对社会化电子商务进行定义方面,Dennison[6]认为社会化电子商务可以定义将口碑传播运用到电子商务中。Huang与Benyoucef[7]将社会化电子商务定义为一个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商务应用,利用社交媒体和支持社会互动与用户生成内容的Web2.0技术以帮助顾客在网上市场与社区中作出决策以获取产品与服务。综上所述,本文从产业价值链的角度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定义,即社会化电子商务将社交网络引入到电子商务的产业价值链中,利用社交网络所具有的用户资源、关系资源和内容资源进行商品和服务的营销,通过建立多维交互式的信息沟通渠道收集用户信息,挖掘用户潜在购买需求,通过基于关系的精准推荐来提升用户对于商家和产品的信任度,最终促进交易的达成。社会化属性的加入使得社会化电子商务在商业目标、顾客联系和系统交叉方面有别于传统电子商务[7]。社会化属性带给社会化电子商务的影响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其一,沟通呈现多维交互式的特点。沟通包括了用户之间、用户与电商平台之间、用户通过社交网络间接与线下商家之间的沟通。其二,营销手段的改变。社会化电子商务将会通过多元化的手段(用户注册信息、用户访问的页面、社交网络中的关系信息等)来了解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针对每位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来制定营销方案。这种社会化营销模式相比搜索引擎优化、数据库营销而言更为交互和精准[1]。其三,信息价值提升。社会化属性的加入意味着更多用户参与到互联网活动中,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同时也是传播者。社交网络内基于用户生成内容和关系资源的信息将为各环节中的主体所共享。信息在社会化电子商务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电子商务及其衍生产业的价值链研究方面, KUO[8]研究了3G移动商务价值链,从价值链的角度研究了移动商务参与者们现在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挑战以及自身优势,并对移动商务参与者们未来可能担任的角色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吴晓波[9]提出了移动商务价值链的层次模型,并分析了价值链中各层次参与者所提供的功能。李海莉[10]对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促生机制进行了分析,在移动商务产业中的核心企业通过价值模块的整合,最终提供给客户具有价值的信息服务,再由应用层客户支付费用给核心企业产生资金流,核心企业遵守已设定的准则为每一模块分配各自所获得的价值。这些研究选取的角度、采用的方法、研究结果各有差异。但是没有专门针对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的研究,也没有重点突出各方的价值关系与价值创造能力。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社会化电子商务的产业价值链进行研究,并从产业价值创造的角度去探讨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的运作。

(二) 社会化电子商务的业务类型

社会化电子商务按照主导主体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主导的社会化电子商务、以社交网络为主导的社会化电子商务及电子商务与社交网络协同发展的社会化电子商务。

1. 以电子商务平台为主导的社会化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平台将其已有的和潜在的顾客以某种激励方式引入到自行建立的社交网络中,以增加营销手段、丰富信息获取方式和提高顾客对于商家和商品的信任,最终达到增加销售的目的。在这种类型的社会化电子商务中,电子商务是主营业务,社交网络是为了促进其主营业务的发展和适应社会化电子商务的趋势而建立的。社交网络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通过社交网络的个性化服务加强用户间及用户与网站间的联系,增加用户的黏性;其二是通过稳定的电子社区关系促进用户的购买行为,加速电子商务发展。这方面的代表就是淘宝建立的淘江湖,淘江湖通过用户购物心得和购物信息分享的模式为其卖家提品宣传推广的平台;同时以淘金币的方式激励用户参与,来帮助淘江湖平台增强用户黏性和活跃度,提升营销效果。

三、 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的价值链分析

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是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借助社会化手段,以能够满足消费者网上交易需求为目标,将相关企业链接起来而进行的一系列价值增值活动的集合体。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价值链将会随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各环节的组成关系及结构。构成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环节都由大量的同类企业构成,各环节之间存在着大量信息、物品、资金的交换传递过程,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价值增值过程。在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中,各主体存在着增加值和盈利能力的差异。

(一)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的特点

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由于其社会化属性的加入而具备了一些传统电子商务行业价值链所不具备的特点。

1. 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是线下业务与线上平美结合的价值增值过程。相比传统的电子商务价值链,社交网络将搭建起用户与线下商家、用户与电子商务平台之间的桥梁,实现信息的多向交互式传播。通过社交网络,线下商家与电商平台能够更精准地了解消费者需求,更加细致地进行产品细分。线下商家能够通过线上平台获取用户关于商品质量和服务信息,进而改进产品设计,制定生产计划,调整营销策略,优化库存与配送系统。通过线上线下的配合来实现价值的增值过程,减少中间环节的浪费,顺应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2. 社会化电子商务信息传递将会是一个沿社交网络多维交互式传播的价值增值过程。社交网络带给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的价值不仅仅是用户数量的增多,其更重要的价值在于社交网络上流动的海量信息。这些信息通常处于杂乱、无序的状态,储存和管理这些信息还会额外地增加企业成本。然而通过对这些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利用基于内容和基于协同过滤的个性化推荐技术[14],在商品与用户之间进行精确的匹配,就能够让这些信息为价值链贡献价值。数据挖掘的意义将是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新的价值增值点,而数据挖掘能力也将会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3. 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将会通过社交关系来创造价值。在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中,用户的一次购物体验将会直接影响其所在的群体,对这个群体的购物选择带来影响。传统的电子商务接收的用户仅是用户个体,社会化电子商务接收的用户将是一个以关系网方式连接起来的用户群体,将会出现用户购买行为的联动效应。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通过搭载社交网络获得了极具核心价值的用户社交关系,电商平台的营销推广行为一旦被某一用户吸收,就会在他所属的群体中扩散开来,并且再次触发群体其他成员的扩散效应。

4. 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上的成员具有多样化的盈利模式。线下商家的盈利模式是从商品的增值过程获利。电子商务平台的盈利模式有销售商品获得服务费用和广告收入。社交网络的盈利模式有广告收入、佣金提成、增值服务费、第三方插件应用分成。物流企业的盈利模式有物流服务费用、代办“货到付款”业务的服务费用。支付平台的盈利模式为处理交易支付过程的服务费用、金融业务收入。

(二) 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中各主体的价值创造分析

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由线下商家、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网络、物流企业及支付平台构成,这些参与者们对于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的价值创造作出了贡献,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中价值创造主体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角色、作用以及所具有的盈利模式,见表1。

线下商家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者和制造商。线下商家价值链中包含着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和制造商。在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中线下商家更多的是强调商品和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线下商家是价值创造的根源。他们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从电商平台、社交网络获得的数据来进行产品的设计与制定生产计划,线下商家价值创造更多是围绕着供求关系优化和产品优化展开的。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对于线下商家的要求更多集中在灵活性以及响应性上,线下商家需要具有根据外界环境迅速作出市场响应的能力。

从整个价值创造的过程来看,电子商务平台、社交网络并不能使商品或者服务自身的价值发生增值,但它们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改善服务质量和消费体验,提高了商品的附加价值。电子商务平台作为线下商家的销售商而存在,因此它们担负着对商品进行营销和推广,扩展客户群的任务。它们还担负着处理卖家与买家纠纷、处理消费者投诉和维护平台交易秩序的任务。它们的收益模式主要通过为线下商家提供销售平台获得相关的销售费用,同时通过为商家提供广告宣传服务获得广告收入。社交网络对于社会化电子商务产业价值链价值创造的贡献点可以从三方面来看,社交网络为价值链提供了用户资源,更重要的是提供了用户背后的社交关系网络,它是价值链的信息情报来源,在大数据环境下它具有发掘价值链的价值创新的能力。广告收入、佣金提成、增值服务(售卖挖掘到相关信息)和第三方插件应用分成都是社交网络的盈利方式。

盈利模式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微博;商业化;微博营销;盈利模式

【分类号】:F426.31

“微博是地球的脉搏”,美国《时代》周刊如此评价微博强大的信息传播功能。据最新统计,国内的微博企业用户已达到6000家,而来自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预测,中国互联网微博累计活跃注册帐户数在2013年底将分别有望突破4.6亿。无疑,微博会成为未来商战的又一重要战场。

一、微博商业化的基础

微博商业化是指微博服务本身的货币化。“所有的营销变化本质上源于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而面对着消费者行为的改变,微博等社交网络存在巨大的商业价值。

1.微博具备互联网公司商业价值的核心--用户规模与用户黏性

2012年Q2微博服务覆盖人数达到2.8亿,季度浏览时长达到7.8亿小时,平均每个用户季度浏览时长约为2.8个小时。在社区交友类细分服务中黏性最强。微博已经具备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基础――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可观的用户黏性。在此基础上,微博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庞大的流量变现。

2.微博本质即互联网基本商业形态的载体--媒体和渠道

互联网公司的商业模式基于其媒体和渠道的本质。作为媒体,互联网面向个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吸引用户,同时帮助企业用户营销推广以及维护公关。作为渠道,互联网搭建起数字化信息平台,成为企业用户的销售渠道。微博的本质是实时信息流,微博目前已经成为满足用户日常信息需求的服务,能够承载以媒体为基础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如网络广告和企业宣传公关等。从渠道模式来说,微博作为实时信息平台,能够整合供应链资源以及目标客户资源,搭建起规模用户的销售渠道,例如微博可能成为电商平台和游戏平台。

3.微博平台商业化

微博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数据,用户就是平台的一切,用户在哪里,营销在哪里。微博平台商业化是微博商业化的重要基础。据悉,戴尔、通用汽车、柯达等多家美国企业在采用Twitter平台同普通消费者交流,然后再出售相应产品。据统计,戴尔在Twitter通过打折信息提醒等服务,获取了100万美元营收。相关案例表明,Twitter类的微型博客是一种更快、更有效、更经济接触客户的企业信息的平台、企业的快速客服通道、企业口碑监测的平台、企业口碑监测的平台。

4.个人微博积聚效应

个人可以积聚众多粉丝,特别是用心经营的微博,将积累庞大粉丝群。对个人微博来说,粉丝是无价的。拥有巨大粉丝群的个人微博商业价值潜力巨大。

二、微博营销的优势

微博营销是通过微博网站或微博链接接触微博作者和浏览者,利用微博作者个人的知识、兴趣、关注度和影响力等传播商业信息的一种营销活动。它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营销对象,企业可以注册微博,然后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跟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以便达到营销的目的。

1、操作简单,实用方便

微博的应用非常简单,自身考虑到用户行为模式,一键转发、评论较为方便,并且每一条微博的内容都比较精炼,没有以往的长篇大论,对于忙碌的上班族而言最适合不过了,能够在短时间内关注到焦点事件。不仅如此,微博开通的多种API能够让用户与用户之间实现即时分享,用户可以通过手机、E-mail、Web等方式短消息,分享身边的事和物,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2、多媒体信息,审美阅读

微博营销过程中注重创意,创意内容中往往需要利用都多媒体技术,而微博本身就借助了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企业或者营销者可以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展现形式将产品进行描述,让创意更加生动,更加有内容,从而使潜在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信息,对于树立企业形象更加有力。不仅如此,丰富多彩的创意内容更加防止出现审美疲劳,利于用户阅读以及体验。

3、用户群体广,更易传播

微博用户本身在日益剧增,用户群体比较广泛,企业能够更加快速的寻找到受众目标,针对性较强,能够精准到营销受众,通过对粉丝的积累,能够有效利用众多粉丝的关注进行病毒式传播,不断提高影响力。不仅如此,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名人明星之间同样能够进行合作,这样产生的效益更广,更为突出,会获得更多微博用户的关注以及更广泛的传播。微博的功能也较为强大,一键转发便能够实现分享。

4、成本较低,效益高

微博营销之所以得到数百家企业品牌的青睐,不仅是用户群体广,更加考虑到营销成本问题。微博营销注重线上活动策划,在这上面上相对而言,消耗的人力以及物力成本较小,正因为用户群体广泛,能够精确锁定受众目标,因此在营销过程中更加高效,收益上面自然较高。当然,成本高低,收益高低还需要考虑主题策划的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都必须经过深思熟虑,需要慎重做出选择以及全面思考。

三、未来微博盈利模式探究

(一)粉丝经济学中的微团购微网店的粉丝电子商务平台盈利模式

(1)粉丝电子商务重要平台之一是微团购。

微博的微团购平台需要制作一个团购模板,设置每个粉丝的ID的专门的团购页面,然后由用户自行开展团购业务,从而拓宽微博盈利渠道。

(2)粉丝电子商务另一个重要平台是微网店。

微博的微网店基于微博移动性强,用户粘性高的特点可以发展移动网店,逐步建立类似淘宝的盈利模式和信用体系。

(二)社交经济学中社交营销社会化网络平台盈利模式

(1)微博结合搜索引擎类盈利模式。

在微博上,企业通过搜索引擎营销模式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选择来凸显自己的影响力的需求日趋明显。竞价排名,通过某些关键词的点击付费广告购买(PPC)。

(2)微博线下交互类盈利模式。

未来的微博可以通过线上社交网络的分享、互动,然后形成线下的交际、消费。可以通过各种方式(IP地址、移动基站、GPS)来定位用户的地理位置,然后围绕这个位置对周边餐饮、娱乐、交通、医疗等消费渠道进行整合,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完美互动。

(3)微博虚拟应用类盈利模式。

未来的微博应用平台可以将虚拟道具付费作为盈利模式之一。可以基于一种通过虚拟等级差异来提供具有选择性的功能,从中获利。微博平台内各种应用中的付费增值服务同样属于这个范畴。

(三)媒体经济学中自媒体聚合展示平台盈利模式

未来的微博可以发展成一个自媒体平台,微博平台也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广告展示页面,网络商店,根据用户的盈利情况收取平台管理费或者交易佣金 从而实现盈利。未来微博可以打造精准的广告模型或者建立精确的流量导航和广告展示来实现盈利。如:营销活动、社交游戏分成、无线增值服务、数字内容收费等。

总之,随着微博的兴起和走红,这个被称为“最优秀的蜂窝式营销阵地”的新平台成为独特的新兴的网络营销渠道,数以亿计的微博用户进入到了一个“微营销”的时代。微博低成本、高速度和大影响的营销特点将被更多的利用,潜在的巨大的营销价值也将被挖掘出来,微博是品牌营销的利器,是一个企业核心价值的外在认知代表符号,微博=发言权=影响力=人脉=财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微博营销会更加规范化,微博会拥有更高的市场价值和广阔的商业前景。

参考文献

[1]王高飞.微博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0-10-21

[2]中国站长.企业微博客的网络营销推广技巧.2009-11-13

[3]傅志华.中美微博客发展现状与商业价值分析.2009-06-16

[4]2012 新浪企业微博白皮书.2012-08-09

[5]何晶晶.微博的商业价值及其营销策略研究.2012-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