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范文第1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父母自叹自家的孩子比不上别人家的孩子,其实,孩子们之间的差距,往往是孩子放学后所做的事情而形成的。有的孩子放学回家后会玩耍,而有的孩子会看课外书,久而久之,差距就在无形中形成了。想要缩短孩子与优秀孩子之间的差距,父母就要让孩子好好把握放学后的时间。

作者|艾米

分清轻重,养成好习惯

按理说,放学后父母应该督促孩子及时完成作业,这是孩子放学回家要完成的首要任务,父母要让孩子分清事情的轻重,今日事,今日毕,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不仅对于孩子的学习有帮助,对孩子的生活和将来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

养成睡前阅读的习惯

读书能够丰富孩子的知识储量,增长孩子的见识,对于孩子来说是巨大的人生财富。每天晚上睡觉前,父母可以陪孩子坐在床上一起沉浸在阅读的世界里,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孩子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有些父母比较极端,只关注孩子的文化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全面发展,或者太追求孩子的全面发展,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父母应该在孩子掌握了课本知识后,给孩子自己选择兴趣爱好班的机会,让孩子把兴趣变成特长。

培养孩子爱运动的习惯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诚信;培养

引言:

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传统美德,广义上讲,“诚”是指诚实无妄;“信”是指责任与信任;对孩子诚信的教育和培养,一直就是我们的传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是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方式之一。如何能培养好孩子的诚信品质,是每个家庭都要重视的问题。

家庭教育汇总对孩子的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家长一定要有一个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教育,首先是要教育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具有高品格,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教会孩子做人也是培养孩子诚信意识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存在着一些潜在性的问题,尤其是诚信教育。主要表现有:家长的教育方式不当,自身不能做好诚信的榜样,这样就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不利影响。另外,家长喜欢用一些谎话去哄骗孩子,所以此种行为不符合诚信教育的基础。例如,当孩子把东西弄坏,主动去告诉父母时,有时候换来的不是父母的关爱与引导,而是粗暴的打骂。这样下去,孩子自然就会去学着撒谎来逃避责任,所以家庭教育父母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诚信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社会、家庭、学校是影响孩子成才教育的主要因素。其中家庭的影响是对孩子影响不仅时间最长,而且影响也是最大的。家庭是孩子早期教育的“第一课堂”,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也是每个家庭应尽的重要义务。家庭教育对孩子良好诚信品质培养最大的特点就是:它是生活化的。整个教育的过程大多都是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通过生活的方方面面去对孩子进行品质培养。孩子的家庭教育是从婴儿的出生开始,同时也是孩子的诚信教育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父母的一切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能仅仅的认为对孩子的谈话和教导才是教育孩子,更应该重视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譬如:怎样说话、怎样和别人交流、怎样对待生活中的责任、怎样对待朋友的承诺等等,这一切都是对孩子有益的教育。家庭对孩子诚信品质的教育,是在生活中通过多种的途径,同时也是在有意无意间进行的,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最主要的还是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在实际的行动中去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途径和策略

(一)提高对孩子的尊重

在家庭教育中,儿童是教育的主体,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首先要源于对孩子的尊重。从某种层面上讲,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挑战,得不到孩子所期望的尊重,往往就会导致很多不诚信的言行。在现实中,无数的实例告诉我们,粗暴式的家庭教育是不会取得好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采用命令、威胁等暴力手段,会对孩子的自尊心产生极大的影响,反而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造成一系列不诚信的行为。对孩子的尊重是家庭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前提,只有对孩子尊重和理解,为孩子提供心灵上的安全港湾。

提高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每个个体在人类社会中所必须具备的品质,责任感可以说是诚信的一个重要体现。责任感不只是对别人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小就有责任感的意识,懂得责任的重要性,对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是非常有益的。所以在对孩子责任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从小做起,而且还要从家长做起,只有通过家长的行为来感染孩子,从而以榜样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加强榜样教育

英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布朗杰曾经说过:“要想让一个孩子做到有教养,其父母必须首先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来说,人生观、世界观都还没有形成,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是孩子最重要的学习榜样。尤其是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来说,并不是每天给孩子灌输多少大道理就能取得效果。父母的以身作则,言传身受更为重要。孩子的世界是天真的,但是眼睛所看到的东西也是最真实的,很多关于诚信品质的点点滴滴,都会从父母的日常活动中所看到。

加强孩子的践行意识

家庭对孩子诚信品质的培养,更加要强调孩子的践行意识。在家庭中,家长树立好榜样,培养孩子对诚信问题的自我判断。鼓励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譬如守时、不撒谎等小事做起,反复实践,使孩子在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学习。加强孩子的践行意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我判断能力,同时也能够严格的要求家长在当前的行为中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将自己作为孩子的榜样,体现出家庭父母教育的重要性。

总结: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者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的优秀传统。诚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优秀品质,那么如何从家庭做起,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多年来一直就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关心的课题。本文对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富有可行性的意见和想法。笔者相信,只要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我们一定会在如何有效利用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诚信品质的道路上做出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张蕖;冯文全.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J].学前教育研究,2010,03:73-74.

[2]曹国华.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教育中幼儿诚信品质的培养[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2,02:61-65.

[3]杜江华.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A].中国校外教育,2012:5.

[4]徐晋华.人无信不立――家庭教育如何培养孩子诚信负责[J].中华家教,2012,02:61-65.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范文第3篇

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能够锻炼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还能够增强幼儿的自信心、独立性与责任感,也有利于孩子以后的成长。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父母对孩子过于宠爱,尤其是独生子女,导致现在很多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没有得到锻炼与培养,过于依赖父母,增加了家庭与学校的负担。因此,家长应该改变教育理念,让孩子得到自理能力的培养,家庭与学校充分配合,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关键词:

自理能力;幼儿;健康成长

生活自理能力,即在平时的生活当中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它对于一个人在踏足社会的时候非常重要。而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独立性与责任感都有非常大的好处[1]。在如今这个快节奏,充满了竞争性的社会,一个人具备较强的独立性,这对他平时的生活、工作、与同事朋友之间的相处都有着良好的影响。在幼儿的入园阶段是一个锻炼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良好时期,幼儿园应与家长充分配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幼儿的性格特点来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育与培养。

1.为什么孩子的自理能力差

1.1家长对于孩子的溺爱

由于现在社会大多数为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就会有些过于疼爱,甚至会出现上面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中间有爸爸妈妈,下面却只有唯一一个孩子的局面。这种情况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溺爱更甚,从起床穿衣到刷牙漱口,到吃饭睡觉,几乎处处都有家长的照顾,非常容易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尤其在幼儿阶段孩子心智不够成熟,平时犯错被家长以年纪小不懂事为由不被重视,久而久之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大、自私的心理,养成骄横跋扈的性格。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难以在社会上立足。

1.2觉得孩子年纪小,能力差

在日常生活中涉及到孩子事情,总是觉得孩子年纪较小,动手能力有些不足,所以往往很多事情都帮孩子做好。甚至有些孩子要求要自己独立完成一些事情的时候,家长以“你现在还小”,“宝贝长大了再做”等等理由来拒绝孩子[2]。这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没有得到锻炼,久而久之,还会让孩子进行自我否定,产生自卑心理,对以后的成长不利。

1.3怕麻烦

由于幼儿的身体还处于发育状态,手脚肌肉不够协调,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犯错。孩子要自己穿衣服,纽扣扣不上,家长就会觉得慢,耽误了孩子上学与自己上班的时间;孩子要自己动手吃饭,结果饭粒弄到脸上身上,家长就要擦桌子洗衣服,不如自己喂。在这些过程中,家长那种怕麻烦而拒绝让孩子动手的做法,很可能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孩子在幼儿阶段,是一个学习东西非常快速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对于孩子的肢体协调性、判断能力有很大提升,也有益于孩子的智力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幼儿自理能力的增强,对于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心,培养责任感与独立性有很大作用。而这些正是在以后社会立足所需要的良好品质,将会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产生巨大影响。

3.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3.1寓教于乐

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将平时的一些生活自理小技巧通过简短的儿歌、口诀或者有趣的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会这些技巧[3]。比如教小朋友午休之后如何穿衣服,可以将步骤编成口诀,一步步培养小朋友学会自己穿衣服。这样幼儿在学会之后有一种成就感,下次就会完成的更快更好。

3.2投其所好

利用幼儿爱玩的心理,借助一些材料或者工具来吸引幼儿主动的参与到自理能力技巧的学习中去。比如幼儿喜欢玩过家家,那么就设立娃娃家活动区,提供一些日常起居用品比如床、衣服、鞋子等,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如何起床穿衣。因为孩子属于主动参与,所以不会同被家长或者老师教习时那样闹情绪,极大减轻了家庭和学校的负担。

3.3鼓励为主

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与认可,孩子更是如此。幼儿在独立完成一件事情之后,哪怕完成的不是很好,也要及时给与鼓励。比如:比如摸摸他的头、给他一个大拇指、赞扬的说一句“你真棒”,“做的很好”等,时间长了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得到提升,学习生活自理技巧也会更加有动力。尤其是能够培养孩子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理状态,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也有很大好处。

3.4具体指导

想要增强孩子的自理能力,就必须要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的技巧。而且孩子处于幼儿阶段的时候,身体各项还未发育完全,肢体协调能力与手指的灵活性都不是很好。此时对幼儿进行生活技巧的指导一定要有耐心,一步一步去带着孩子完成它要学习的事情。比如穿鞋子的时候,先把鞋子套在脚上,然后把两根鞋带按照顺序互相穿插拉紧。这需要家长或者老师一遍一遍耐心仔细的操作给幼儿看,幼儿才知道怎么做。

3.5循序渐进

“一口吃不成个胖子”,对于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也是如此。千万不能一上来就对其要求过高,先从简单的做起。孩子想学习穿衣服,应先教导孩子学习怎样把衣服穿在身上,然后再学习如何去扣纽扣;孩子想学习独立吃饭,应先教导孩子学习如何使用筷子把饭菜夹起来,然后再学习如何能独自用筷子吃到饭菜;孩子想学习洗手洗脸,应先教导孩子如何挽起袖口,然后再学习洗脸的姿势和步骤。这些都需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让他慢慢去学习成长。

3.6家园合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有的家庭对于孩子的管理不严,孩子虽然在幼儿园内能够保证自己独立做事,但是回到了家里就会恢复对父母的的依赖性,导致孩子的自理能力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所以家长应该多配合学校的工作,督促孩子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学校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帮助改正家长的错误观念,学校与家庭一起努力,教育的工作才能够得到保证,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够得到提升。

4.讨论

综上所述,对于培育幼儿生活自理方面的能力不能操之过急,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慢慢培养,给予教导才能达到目标。家长与老师要有恒心、有决心、有耐心,对待幼儿要多关心、更细心,一步一步去教导孩子变得独立,多鼓励多赞扬,最后家园合力,一定能够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升。

作者:宝勒尔 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民族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胡小燕.浅谈利用趣味游戏提升幼儿自理能力[J].科技视界,2015,(5):237.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范文第4篇

【关键词】父母教养方式;小学生;学习主动性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过程中所使用的方式方法的特征概括。很多研究表明,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很大关系。在家庭成员互动交往过程中,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作用于孩子,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其中包括学习主动性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

一、父母教养方式与小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养成

自人类历史上产生了婚姻家庭关系以来,父母的教养活动就开始存在并延续至今。但是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科学研究却是近两百年的事。以往的研究者们通过种种研究手段,建构起了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种种观点。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学习的关系这一维度来看,父母教养方式可分为:过度干涉型、严格奖惩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引导型。

1.过度干涉型教养方式

这种父母教养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在对待子女时,总是对孩子的行为诸多限制。孩子不需要有自己的主见,只需要完全听从于父母的指令。在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往往没有主见,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由于长期处于父母的严厉监管下进行学习,一旦离开了父母的监管,将失去学习的自觉性。

2.严格奖惩型教养方式

这种父母教养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总是以严格的奖惩作为掌控孩子行为的重要手段。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如果孩子考得好,学习提高快就给以孩子想要的奖励;如若孩子考得不好,就当众批评甚至是打骂孩子。这样的父母教养方式,不仅不能正面促进孩子的学习,而且还会让孩子迷失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学习动机。

3.放任自流型教养方式

这种父母教养方式主要表现为父母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缺乏足够的关心和关注,亲子关系淡漠。在对待孩子的学习问题上,有的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对孩子的学习情况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往往对学习缺乏兴趣,容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以致养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最终荒废了学业。

4.民主引导型教养方式

这种教养方式表现为父母能够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给以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在对待学习问题上,民主引导型教养方式的父母,会给孩子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学习氛围,给孩子自主学习的空间,在必要时,给以孩子科学的引导。这类型父母教养方式下的孩子,往往比较有主见,具有主动探索的意识,在学习方面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

二、给家长的建议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在影响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诸多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笔者认为父母应该从转变家庭教养方式入手,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1)父母要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家长的教育行为是在相应的教育观念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改变父母教养方式,首先应该革新家长陈旧的教育观念,树立起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这就要求每位家长都应该加强自身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来指导自己教育子女的实践活动,并根据子女不同年龄阶段所具有的不同心理特征来进行科学的引导和教育,以更好地促进孩子的自由全面发展。

(2)培养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学习问题时,应将重心放在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上,给孩子足够的信任,为他们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不是专制性地强迫孩子学这学那,每天严厉监督着孩子的学习。一旦孩子培养起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他各个方面的提高也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为儿童树立好的学习榜样。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家庭生活中,如果父母具有良好的学习交流习惯,这将有利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所以,家长应该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在家庭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4)多鼓励孩子,慎用惩罚。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因此需要家长给以他们细心的呵护。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的评价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和对自我的评价。很多父母以成绩论英雄,孩子考得好,就给以奖励,到处炫耀;孩子考试考得不好,就当众批评甚至是惩罚孩子。这样的方式不但不能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会挫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父母应该给孩子多一点鼓励和肯定,引导孩子正确地看待学习上的成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进而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5)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的对话关系。父母在指导孩子的学业问题上,要民主地对待孩子,不能过于专制蛮横,更不能动不动就用“家长的权威”来压制孩子。在与孩子的交流中,父母要学会耐心地倾听孩子的心声,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鼓励孩子自己进行探索学习。这些对于培养孩子的学习主动性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康娜.小学低年级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及教育对策[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0

[2]高德凰.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学习自我监控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李芳.基于家庭教育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如何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范文第5篇

江苏宿迁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和老公都在南京打工,5岁的儿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网上称儿子这样的孩子叫“失陪儿童”,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减少“失陪”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答:“失陪儿童”的确容易出现不合群、孤僻、内向、情感淡漠等问题,但还有很多孩子仍然成长得比较健康,乐观积极,热爱学习。

为什么同样的生活境遇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呢?一方面是孩子个人气质类型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

那么怎样能提高亲子间的陪伴质量呢?

首先,要主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在咨询中,我曾遇到这样的家长,在外打工半年回去看一次孩子,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怎么在外面玩,怎么不去学习”。这往往让孩子感觉父母比较凶,会处处躲着父母,不愿再和他们共处。反之如果我们一见面就告诉孩子“宝贝,爸爸妈妈好想你,过来给我抱抱”,然后拥抱孩子,亲近孩子。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比较有质量。所以长期不见孩子的父母,需要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爱,千万别放在心里,不说出来。

其次,可以和孩子约定某个目标。比如半年见一次面,可以与孩子商量,约定好在这半年内共同来完成一个作品、一个目标。比如,在下次见面之前需要读完哪些名著或漫画,在此期间,父母和孩子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分享心得。这可以让彼此在分开的时间都有期待,都能想到对方,增加心灵的链接。

最后,可以利用通讯、网络等方式与孩子常联系。比如有些家长就常常和孩子在网上利用QQ视频语音聊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就会觉得父母身在外地,心在家里,和父母同样有亲密的情感,成长中也更容易表现出乐观积极、主动学习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湖南长沙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6岁,刚上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说他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差,总是争着表现个人。请问我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呢?

答: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这种“自我”意识不断内化,很可能会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个性,而这些将成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

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般要到中学阶段才初步成熟。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我需求为出发点,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大多数孩子之所以表现为团队协作能力差,主要是人际交往能力缺乏,不懂得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尤其是不自信的孩子,根本来不及考虑怎样协作,还处于怎样做可以吸引别人注意的阶段。因此透过孩子的表现,父母更应该给孩子鼓励,让孩子内心充满自信。当孩子内心肯定了自己,就不会特别关注自己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