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旅游业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石油行业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 结构模式
一、引言
在石油公司加强供应链管理、实现供应链整体的优化与协调、最大限度地开发供应链的潜能的同时,却忽略了供应链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资源枯竭、生态环境破坏、环境恶化等。石油行业是一个重要的污染源。首先,石油产品(包括原油、天然气、成品油、石油化工产品)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污染物,容易造成大气、地下水、海洋的污染;其次,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过程中容易对野外环境、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再次,整个石油供应链中原材料和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客户要求石油企业提供更为安全和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与服务,员工要求工作对生命安全、健康与环境不造成损害,媒体与公众对企业绿色化经营越来越多地关注、期望与监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供应链管理运作过程中,应该同时注重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因此,研究在石油行业中如何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来提高企业的形象、带来良好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竞争优势、实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涵
绿色供应链管理(GSCM)又称环境供应链管理(ESCM),其在供应链管理中增加和强化环境因素、注重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中后期进行了大规模、有意思的绿色供应链研究,主要包括产品对环境的影响、资源的优化利用,基于环保因素的供应商选择,绿色采购与营销,绿色供应链管理的设计与结构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实施,全面质量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评价模式及评价指标等。
国内近几年才兴起对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主要介绍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内涵、原理、特征,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和集成特性,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实施特征、主要内容和目标,绿色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模式等方面,然后在电子、生态旅游产品开发、家电等行业中进行了应用研究,指出了应用的必要性、基本原则、实施关键环节等。目前学术界普遍把GSCM定义为:一种在整个供应链内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厂商、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负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
石油行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就是要在整个石油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在物资供应、油气勘探、开发、炼化、储运、销售及使用过程中,持续地应用环境策略,加强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及资源的回收再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整个供应链条的绿色水平,实现良好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结构模式
石油行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供应链大致可分为物资供应、油气勘探与开发、储运、炼化、产品销售、客户等环节。根据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特点、供应链结构模型及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模型,经过综合与改进,建立了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过程模型和结构模型。石油行业GSCM管理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它通过市场的需求或者用户的需要进行输入,经过完整的绿色供应链网络,输出最终的石油化工产品,每一过程均是其上级过程的用户,也是其下级过程的供应者。通过对供应链网络各环节的绿色管理,实现各环节之间的无缝链接,提高网络的整体绿色水平。
石油行业GSCM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图中实线部分表示物流和信息流过程,虚线部分表示绿色供应链的回收全过程;油气勘探、开发、运输、炼化、销售及消费过程都会产生污染和浪费,是实现回收、再利用等逆向物流的动力;社会环境系统是指社会文化、法制、伦理道德等因素,以及提供的资源、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它规范、激励、约束和引导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促使对环境破坏减少,促进社会、企业、环境相容。
石油行业GSCM结构模型中,核心企业是石油勘探与开发公司。核心企业是指具有一定的核心能力,在供应链上发挥着核心作用的企业。中石油在改组过程中,油公司只保留勘探和开发等主要业务,证明了勘探开发企业是整个石油行业的核心企业。
石油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污染最值得重视。第一,石油勘探开发中容易污染环境,地震探测、油气泄漏及挥发等会造成大气和地下水的污染。第二,油气资源本身会污染环境,如油轮的沉没会污染大片的海域。第三,石油生产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原材料,价值巨大,而节约材料也是绿色环保的重要举措。第四,油气生产过程中的重大事故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造成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油气生产各环节中的安全、环保、节能管理。
(四)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
绿色供应链要求企业在供应链中的每个环节都实行环境管理,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开展减少和消除破坏和危害生态环境的供应链管理活动。根据石油行业供应链的特殊性,石油行业GSCM应包括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储运、包装、营销和使用,绿色回收与再利用等方面。
(一)绿色采购
绿色采购是通过对材料源头的控制,在采购时就考虑材料是否是环境友好材料,如是否能循环再利用、是否可以通过焚烧或降解等措施来清除废弃物等。因此,需要选择绿色的供应商,并与之保持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发挥供应商在优化企业供应链环境绩效方面的重要作用。石油企业可以通过全面环境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认证和HSE管理、对供应商的环境审计、第三方培训等方面来实现供应商的绿色化。
(二)绿色生产(勘探、开发、炼化)
绿色生产是指在石油勘探、开发和炼化过程中持续应用环境策略,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以技术、管理为手段,通过对生产全过程的排污审计、筛选、实施污染防治措施,以减少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石油行业的绿色生产包括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等。
(三)绿色储运、包装、营销和使用
1.绿色储运是指在油气储运过程中,合理地安排储量和运输路线,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及消耗,防止储运过程中影响生态环境事故的发生。
2.绿色包装要求企业把环保理念融入油气产品及石油化工产品包装中,以较少的材料、无污染、可回收、可再利用为原则来使用包装材料。
3.绿色营销要求石油销售企业在产品定价、促销、油气配送等整个营销过程中,以环境保护的理念为指导,促进企业与社会和消费者利益相一致。
4.绿色用户要求油气产品的使用者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环保意识,在使用中尽量避免环境污染,自觉抵制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
(四)绿色回收与再利用
绿色回收与再利用要在充分考虑回收处理成本与利用价值的基础上,以最少的代价,获得最高的回收价值。对于回收的物质,可分为可直接再利用物资、加工后再利用物资和废弃物三种。通过对前两种物资的利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不污染环境。对于废弃物,要通过填埋、焚烧、化学处理等手段,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了石油行业GSCM的内涵、结构模式和管理内容。在石油行业中实施GSCM,能提升石油企业的形象,促进资源、环境和谐发展。但是由于认识和经验不足,以及技术落后等原因,石油行业GSCM的研究和应用还没有深入开展,需要加强石油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实施模式、绩效评价体系、决策支持系统、激励机制的设计、绿色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来提高石油行业GSCM整体水平,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庆华,赵清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科研管理,2005;(4)
[2]李成标,吴先金.我国石油行业供应链管理初探[J].物流技术,2004;(1)
[3]张炎亮,何桢,李亚东.现代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功能模型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4]但斌,刘飞.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中国机械工程,2000;(11)
[5]汪应洛,王能民,孙林岩.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J].中国工程科学,2003;(11)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 英语课程 教学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和转型升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已成为中国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国公民的出境游和外国旅客的入境游都高速增长。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也在不断升级转型。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的时代特征;游客的需求发生变化,由观光型向观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多方面发展;旅游产业出现跨界融合发展。旅游业的新发展、新趋势对旅游从业人员的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了。传统的“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旅游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其次,职业教育的新发展。近年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确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要求包括英语课程在内的各门课程的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创新,以适应新形势,新发展。
二、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原则
1.适用“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都在实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要培养出合格的涉外旅游人才,我们必须走“工学结合”之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教学、共同评价教学效果。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否则不可能取得预期效果。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实践性强,知识面广,专业词汇多,所以在教学中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的原则,学生多练习、多实践,才能掌握相关的语言技能和业务知识。
3.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原则。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微信、翻转课堂、资源共享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涌现。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些现代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践
旅游类专业的英语教学实践性很强,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是事倍功半,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我们必须采用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并且能适应“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
1.情境教学模式。在旅游英语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关键是教学内容科学创设各种业务情境,利用3D技术或仿真沙盘呈现真实工作环境,使学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通过扮演相关角色来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讲授《导游英语》中,可以创设一个导游带领外国游客游览庐山的情境进行教学,教学地点在3D导游实训室。老师把事先制作好的庐山风景3D虚拟现实旅游场景利用实训设备进行播放,同时安排一名学生站在环形播放幕前的表演台上扮演导游,其他学生充当外国游客。由于3D技术的效果,实训就变成了庐山,站在表演台上扮演导游的学生如同走在庐山景区一样,向大家进行讲解。表演者利用所学的旅游业务知识和熟练的口语表达来演好导游这一角色,台下的学生则向表演表提出各种外国游客感兴趣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台下学生事先准备好但未与表演者沟通的问题,这样可以测试表演者的业务熟练程度和临时应变能力。这种教学活动顺应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规律,强化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这个过程中,表演者进入了完全与真实环境一样的虚拟情境中,增强了真实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任何教材无法比拟的。
2.现场教学模式。实施现场教学有利于提高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所在地的丰富旅游资源,组织学生到景区、酒店现场观摩并实践。如在讲授酒店前厅接待英语时,教师带着学生去本地的星级饭店的前厅观摩,学生在观摩过程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对前台接待知识的渴求。在观摩之后,安排学生利用周末做一天的临时前厅服务员,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体验接待外宾的真实过程。现场教学使学生获得取真实体验,有利于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实践化,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把自己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企业课堂教学模式。“企业课堂”与一般的顶岗实习不同,虽然两者都要求学生在某一岗位上完成一定的工作,但是“企业课堂模式”下,学生不是在企业顶岗劳动,企业也不支付学生劳动报酬。学生不独立承担岗位的工作,而是在企业师傅手把手的传授和指导下,学做该岗位的有关工作。
“企业课堂”是旅游管理专业英语课程培养学生职业技能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以旅游团接待这一环节实施“企业课堂”为例。旅行社安排一位导游师傅带着学生去完成一项接待宾旅游团的工作任务。这项任务不是由学生单独来完成的,而是由师傅带着学生共同完成从机场接待开始、到去酒店路上的讲解、酒店入住手续的办理、景区参观游览、最后游览结束把外宾送上飞机等整个旅游接待过程。根据不同时段的接待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如师傅先示范、学生后操作;师傅、学生同时做;师傅指导、学生操作。
参考文献:
[1]曹永浩.基于“现代学徒制”下的“企业课堂”教学创新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
关键词:西部高校 旅游管理 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94-01
中国加入WTO以后带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西部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了大批国外游客。而目前西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英语技能上还与行业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西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外语教育必须服从市场人才需求的目标。专业英语教学中应强调要以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旅游职业技能为主线的思想。
1 目前西部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1)以乐山师范学院旅游学院旅游管理本科学生为例,学生基础薄弱,影响了专业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乐山师范学院2010级新培养方案出台后,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不再与大学英语四、六级挂钩,学生对英语学习再无任何压力,以至于使得英语教学质量无法保证。
(2)重视基础阶段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的教学,忽视了专业英语(ESP: 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教学。传统的旅游英语课程只致力于提高学生基础英语运用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引导学生深度理解旅游产业的特征、跟踪学术动态方面做的不够。新改革的课程设置应该补充旅游常识(交通、货币、通讯等)、旅游专业文献导读、旅游信息化与科技化的资讯介绍、公文写作与报表填写、中西方文化比较分析、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英美(乃至欧洲)社会发展简史等方面的知识。
2 旅游管理专业英语改革模式
2.1教学大纲改革
根据乐山师范学院2010年新版培养目标,在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指导下,采用分级教学,将英语教学分解为“初级阶段”、“中级阶段”和“高级阶段”。以新大纲规定的英语四级教学为起点,对不同阶段的教学大纲优化设计,从而使学生能够较流畅的用英语进行沟通并且具有较强的跨专业的交际能力。此外,充分利用乐山师范学院的短学期(即暑期第三学期),将平时的常规教学与短学期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加与旅游专业相关的文化知识,全面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2.2课程模式改革
课程模式包括课程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旅游管理专业改变传统学科型的课程模式将势在必行。根据旅游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构建以培养专业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旅游课程体系。即将所有课程分为四大模块:基础英语知识和技能、专业英语知识、文化知识和实践环节。
2.3教学模式改革
2.3.1常规教学模式改革
实施分级教学。可以考虑按照英语成绩将学生分编为不同的班级。然后在了解学生英语学习的需求以及学习行为特点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教学。让学生的“差异”来决定教师教学方法的“差异”。每个学期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再进行一次测验和考察,综合衡量学生的英语水平,使学生能向适合自己的层次流动。
实施双语教学。补充旅游常识(交通、货币、通讯等)、旅游专业文献导读、旅游信息化与科技化的资讯介绍、公文写作与报表填写、中西方文化比较分析、世界民族与宗教问题、英美(乃至欧洲)社会发展简史等方面的知识。
2.3.2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1)建立学校内部实习基地。在学校内部建立专门的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学校各种设施、设备和环境,丰富教学实习形式,如酒店客房、酒吧、实验旅行社、餐厅等,邀请外教参与,学生在各种角色中实习,身体力行,从最基本服务做起,积累宝贵的经验。
(2)建立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校外专业实习基地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重要基础。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应充分利用好乐山大佛和峨眉景区的优秀旅游资源,创造条件,加强联系,为学生开辟多个实训基地,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也为我校学生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
(3)加强业界与学生的交流。定期邀请旅游行业人士与学生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度。学校可以考虑在每学期之初就安排一次较为深入的旅游行业之旅或邀请业界人士与学生进行深度交流,从而真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在动力和兴趣。
综上所述,旅游管理专业的英语教学方向应以旅游行业和就业市场为导向,突出专业英语特色。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取决于上级教育部门、学校以及教师的努力与学生的配合。只有群策群力,旅游专业的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英语水平和就业潜力。
参考文献:
[1]Chen Xiaoxiao. Th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of tourism English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J].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9,(z1): 212-215.
[2]教育部.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
[3]梁琳. 旅游英语教学改革与大学ESP发展模式探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9,(3).
一、概述
随着我国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根据需求,独立学院应运而生。从办学历史来说,独立学院还很稚嫩,存在着许多不足,如师资力量不强、管理不够完善、部分资金不到位等,此外在各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也还在努力摸索。经历了近年的发展,在国家和地方的支持下,在办学方和教师等其他人力资源的共同努力下,独立学院逐渐发展壮大,已经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业是目前全球范围的朝阳产业,是国家创汇、建设生态文明、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起到平衡地区经济发展,增进国家和地区间的友谊等众多积极作用。除了传统的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旅游的发展,在发展速度上尤其以发展中国家为甚。每个行业持续而健康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专业人才支撑。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受到了各地的重视。我国众多高等院校陆续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独立学院在人才的培养上更多地面向服务地方,更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上相对自主和灵活的办学方式,能够根据社会的需求较快地调整招生专业。所以,根据社会需求,许多独立学院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如何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制定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了独立学院必须重视的课题。
二、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版本《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对本科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就业的范围涵盖了“服务”、“策划”、“管理”等从基础到较高层次的大跨度描述,培养要求还包括了要具备“系统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实践能力”、“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人文素质”、“创新意识”、“社会责任”等方面。但并未对旅游管理专业在各类本科的培养目标和具体任务等方面做出明确的区分性描述。这种情况下,既让各类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上有较大的自和调整空间,同时也要求各类本科必须结合自己的情况和特点制定出切合定位的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的办学任务之一是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根据办学定位和层次,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独立学院的特点和学生的情况,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具有鲜明的独特性,既不能脱离教育部对旅游管理本科学生培养的基本要求,在培养层次上又要与普通公办本科、高职高专等区分开来。从总体方向来说,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既具备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理论的知识和一定的管理素质,又要具备接近于高职高专学生的操作水平和技能的应用型的高级人才。
三、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系统,可以将它们归纳为主导模式、基本模式、操作模式,如下图:
基本模式反映了国家一定的教育方针、教育体制,并伴随相应教学机构的建立,课程结构的设置,具有明确的目的、内容指向,对主导模式、操作模式的运作起规范作用;操作模式包括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是基本模式、主导模式具体的实现方式方法;主导模式是人才培育过程中基本的活动样式、程序。
(一)基本模式
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和商科人才培养的独特性,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上应该涉及到通识性、应用性、复合性。在课程开设方面,根据现代科学高度综合化的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关联性和社会需求进行选课,加大选修课比例,在知识结构方面形成“水平杂交式”的特点,建构新的知识及能力体系,使其智能结构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以旅游管理专业理论在旅游各类企业实际工作中运用范围、条件、运用中的过程、方法、注意事项等应用型课程的 “实操性”理论知识为主,提高类的课程或方向更细的课程尽量作为选修课,通过实训、实验、实习等加强运用技能及熟练程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二)主导模式
以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教学理论依据:“通过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根据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其人才培养的主导模式应采用“实例-理论-实训(实验)”课堂教学主导模式,如图2。
根据图2 的模型,在课堂教学上要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突破课堂教学时间、教学空间、教材内容等的限制,必须将课堂教学向两头延伸,使其成为开放式(综观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图3。
(三)操作模式
在操作模式上,根据“实例-理论-实训(实验)”模式采用开放型的课堂教学。从实践性教学方式的角度,大致包括:
1、课程实践性教学:这是随某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的实践性教学,它根据课程教学进度计划进行教学,具体形式有:课堂实训、现场教学、专题调研、实践性作业等。
2、课程实训课。根据课堂实践性教学的目的要求,进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综合的实践性知识与能力的强化教学。
3、专业实践性教学:这是综合培养旅游管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具体形式有:模拟活动(如模拟导游、模拟前厅、模拟会展等)、专业调研、竞赛活动、假期社会实践、专业实(见)习、科研立项、专业实训课、毕业论文(设计)等。
四、结语
关键词:“岗-课-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一、 旅游英语专业“岗-课-证”人才培养模式解读
“岗-课-证直通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据“能力本位型”教学模式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 ( CBE ),该模式根植于英国,推广于英联邦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西欧许多国家。其教学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达到某种职业的从业能力要求。通过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实现了五个方面的衔接和匹配:一是课程与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相匹配;二是职业资格证书与教学内容设计相融合;三是学校培养与顺利就业相衔接;四是通过“定向培养”机制,实现“学习”和“工作”相结合、“学习”和“就业”相结合;五是通过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改革,实现能力培养系统化、职业素质教育全程化。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与目标,确立7门核心课程:英语精读、英语视听说、导游业务、导游英语、饭店营销与管理、酒店英语口语及领队英语课程。这些课程与学生可考取的行业内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一一对应,与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的岗位及该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一一对应。在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做出了许多调整,一方面依托职业资格考试,将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相互融合,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目标定位在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上;另一方面强化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证书 课程 就业岗位
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 英语精读、
英语视听说 英语从业人员
普通话导游证 导游业务 普通话导游员、景区讲解员、旅行社计调员
英语导游证 导游英语 英语导游员
领队证 领队英语 出境领队从业人员
酒店高级服务员 饭店营销与管理、
酒店英语口语 餐饮、星级宾馆从业人员
二、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发展的战略目标。当代的大学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节奏,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以提高解决当前已经发生问题的能力,这已经远不能满足时展的脉搏。大学教育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就要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开拓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通过学习提高他们发现、吸收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以迎接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
1、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将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导的传统教学转变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通过完成任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式。学习者通过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他们已有的信息资源,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而达到对新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还培养学生的学习技能、交际能力及通用能力。“任务”作为媒介,“驱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不再是老师而恰恰是学习者本人。在一系列难度不同的任务的驱动下,学习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探究新办法,拓宽新思路,掌握新知识。通过运动这种教学法,改变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从被动被灌输知识变成运用自身的智慧和能力去独立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既重视了学习者新知识的获得又兼顾到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互动讨论法
质疑是创新的前提,敢于对已知事物质疑,敢于否定书本或前人的某些结论,才能突破思维定势,产生超出前人的独创性见解。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突破教材的局限而从学习者未来从事岗位的实际出发,选定某一课题或讨论话题;通过各种媒体设备提供给学习者相当丰富的资料库和前人的成果,创设思维情境,引发学生主动质疑、探究问题的兴趣。在教学组织上,实施分组教学,小组成员间、师生之间提出质疑、互相讨论。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对于前人成果的照搬而是通过质疑,分析与讨论得来的。在互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倾听、观察、发问、概括、评论、表达等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也逐渐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改变考核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对于课程的考核通常都是通过一张题目固定、答案唯一的考卷来完成,很多平时不认真听课的学生通过背诵复习材料也能能混过关,这种考核方式既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又完全忽略了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适当增加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发现现有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在现实条件下遇到的新挑战,从而为寻找“创新点”创造条件。旅游英语专业“岗-课-证”人才培养模式下尤其突出了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环节。为此,我们所有核心课程的考核都采取了50%理论考核加50%实践考核的方式。不仅如此,为了加大从实践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力度,每学期都安排模拟仿真实训项目,培养和训练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外语导游能力,将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和创造更具个性化的新亮点。另一方面,本专业与多加旅游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和顶岗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参与到岗位实践中去,从实践中不但总结和升华,培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进.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