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范文第1篇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各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基本脱离了账务手工操作,普遍采用财务软件进行电算化处理。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信息技术在财会工作中系统应用的简称,是应用电脑替代人工记账、结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处理、分析和判断的过程。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中职财会专业教育在明确中职财会专业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应尽快适应形势,及时调整专业知识建构,加强专业课程改革,优化配置专业课程内容,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会计电算化》课程是中职财会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与综合技能训练课程之一。会计核算工作由当年的“珠算”被现在的“电算”所替代,不仅体现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进程,也是会计工作不断适应日益发展的市场经济需要的标志。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和现代财政管理工作的发展,会计电算化业已成为一门融汇会计学、管理学、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性学科,会计学的新兴分支———电算化会计学。它与会计学的其余几个核心分支一样,在经济管理中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1.课程设置与其他专业课脱节。财政部1994年5月的《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我国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的基层单位基本实现会计电算化。各地职业学校纷纷开设《会计电算化》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财会专业属于会计电算化初级教育层次。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会计基础、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许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只是当做一门计算机技能操作课,没有与财会专业的主干课程联系起来。主要特征是:与传统的会计课程相割裂,并完全游离于会计课程之外。传统的财、会、审课程仍然处于手工作业环境,唯会计电算化才能表明会计课程已引入新的技术环节,需更新传统的程序与方法。很多学校只是以上岗证电算化考核部分的内容要求开展教学,教学内容很不全面。财会专业的学生往往只能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时,才接触、了解和使用ERP软件。而ERP软件的会计模块集成了会计各门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仅仅靠一门课程根本不可能熟练掌握全部的会计功能。

2.课程教材与职教特色脱离。培养实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技能性,适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大部分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基本上是大学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教材内容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倾向于理论化、抽象化或类似于某财务软件的使用说明书,无法适应职业学校的办学特点与人才培养目标。由于教材内容没有涉及相关的财务知识,以至于有些学校安排计算机教师承担课务,《会计电算化》成了计算机操作课。

3.财务软件与社会经济脱轨。目前,许多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内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使用的财务教学软件与现行会计制度有较大差距。在教学中,使用这类不通用或落后版本的软件,致使会计科目不能及时更新、财务软件附带的计算器常出错、某些特定的模块操作只有一种输入法,单机版的操作与网络版有较大差距,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单位的工作要求,加大了再培训周期和成本。

4.单一的实训形式与实际工作脱轨。许多学校仅满足于学生的考证需求,将电算化课程与其他专业课分开。课堂上只讲与考证有关的模块,如总账、报表、固定资产、工资薪金等,不能全方位地模拟会计工作流程。在综合实训这块教学内容,也只是开设手工账务处理,没有全盘考虑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学生容易淡忘所学内容。教师主要的课堂教学方法是一边讲一边操作,然后让学生跟着操作一遍就算结束。学生缺乏主动精神,学生之间缺乏合作交流,没有从实训角度让学生模拟实训。此外,课程计划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一般安排在学完“基础会计”后的二年级第二学期,一共60课时。学完后,后续的课程学习再也不涉及会计电算化。

二、《会计电算化》课改的策略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职业学校的课程改革,要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面向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经济实体的财务、会计、审计等专业岗位的高素质初级技能性人才。根据上述就业岗位,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上岗后的专业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日常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上。学生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和掌控能力将直接在实际工作得以检验。所以,设置课程时,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实训是课程中的重中之重。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开发涉及软件工程学中的相关知识和程序设计技术,以及会计信息系统的专业知识点到为止即可。

2.调整《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财会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当前,会计电算化已成为各单位财务工作的主要媒介。所以,职业学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不能只作为满足学生考证的一门独立课程,应将会计软件实务操作部分与本专业的其他课程融汇,贯通于整个就学期间。各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均采用ERP软件,它集成了会计专业各门课程的主要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教学中,应将各专业课程与ERP软件相应的模块操作进行对照练习。完成各门课程的理论学习后,上机操作完成在ERP软件中的应用。最终达到能够熟练操作各种财务软件,并能具备财务软件的维护技能。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算化会计 档案管理 加强 要点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11-158-02

1 前言

会计档案是真实记录一个单位经济方面业务往来和数据信息的历史资料,是切实反映此单位经济状况的重要历史凭证和依据。电算化会计档案作为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过去纸质作为载体的会计档案比较,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基本管理要求。电算化会计档案主要指通过磁性介质或光盘存储的形式存储于电脑系统中的会计数据,以及通过电脑打印形成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近些年来,我国各领域和各行业已经广泛应用会计软件进行经济数据信息处理,会计电算化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基本内容

2.1 纸质会计档案

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系统打印形成的书面形式的会计数据档案,包括会计账簿、会计凭证、财务报表、财务分析报告等,以及依据法律界定要求的会计档案保管、移交以及销毁等不同类别档案。

2.2 非纸质会计档案

主要指依靠计算机硬盘和软盘系统作为磁性介质,以电子数据的形式进行介质存储的会计数据资料,包括会计账簿、会计凭证、会计报表等数据信息和会计资料数据库。

2.3 计算机系统档案

主要指计算机本身硬件系统类型、存储空间、设备类型等具体情况;计算机操作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的具体型号;财务软件的数据库系统名称、版本号、磁盘、配套光盘以及用户手册等一系列资料;财务软件的数据库系统类型、编程语言及操作程序等。

3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基本特征

(1)与传统会计档案管理形式不同,基于电算化会计档案存储于硬盘、磁盘和光盘等磁性媒介中,需要严格确保内外环境因素,必须确保会计档案信息不被恶意篡改,全面考虑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问题,因此必须建立完备的软硬件系统。此外,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做好本职工作,加强数据库的防护工作,并做好病毒库的设置和升级工作,以有效避免会计数据信息被删除或无法恢复。

(2)采用“双套制”归档的形式,将计算机会计系统产生的会计资料实施双备份管理,同时将双备份档案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区域,以及将相配套的电算化会计软件安装版本共同做好保存,以避免发生意外情况而引起资料丢失或系统破坏。此外,电算化会计档案数据信息进行及时备份,做好报表数据和账务数据的备份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对电算化软硬件系统和存储装置进行严格检查,备份后的磁性媒介由档案管理员严格稳妥保管。

(3)会计电算化需要通过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会计基础工作,应首先明确会计人员作为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者,必须精心设计和输入各种会计数据信息以被计算机系统识别,这些数据信息有效决定了电算化系统的顺利实施。同时,对于维护电算化会计系统运行的数据查询资料,严格确保了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以保证整个会计电算化核算正常运行和开展。此外,将会计软件版本和整个软件系统一并进行归档管理,有效实现了会计档案数据信息的完整性,并保证所保存数据适时或及时调出。

(4)从数据信息输入开始就不断更新数据资料,有效存储和利用档案信息,实现会计档案管理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通过建立会计图表真实反映过去和预测未来,并建立相应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法规和制度,为科学决策提供全面服务,这样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利于会计档案管理质量水平的提升。

4 加强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具体要点

4.1 提高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观念和意识

(1)应树立和强化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的思想和观念。应树立符合现代化发展要求的信息化管理观念和意识,深刻认识会计电算化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具体工作实施中,顺应内外环境的需要,逐步培养信息化管理意识和综合素养,并适时进行调整和创新。(2)加强领导和管理者的大力支持。做好舆论宣传和全方面努力,强化领导对于电算化会计档案信息化、科学化管理的重要性和现实作用的认可,以给予大力的重视和充足的经费投入,促进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逐步完善和升级,以确保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运行。

4.2 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

依据责、权、利有效结合的原则,科学明确规定各岗位不同的权限范畴,做好不相容职责相应工作内容的分离管理,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应设置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人员,主要负责会计数据档案的归档管理工作,严格禁止由会计人员兼任。电算化档案管理员的岗位职责内容如下:在一定期限内,向各类相关人员收集会计数据存档及备份资料,同时准确填写存储清单;按照相关规定妥善保管各种会计数据信息档案;做好会计数据档案的安全和保密工作,不能随意借出和擅自外泄;经单位领导和电算化主管批准允许借阅或复制的档案资料必须办理登记手续;定期对磁介质的信息化档案资料进行升级和杀毒工作。

4.3 实施科学化、系统化管理

(1)加大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建设。有效保证计算机运行系统功能、会计档案存储的环境均符合规定要求的标准。(2)不断加强软件系统建设。选择基本功能符合实际经济业务需求的电算化软件,建立完善的会计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全部数据信息资料实施信息化、数字化的有效管理,合理运用数据信息使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满足实际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3)做好会计档案的移交管理工作。进行档案移交时,认真准确做好移交清册,列明所移交档案的名称、数量、编号等基本内容,同时严格各相关责任人的签字手续。(4)做好保管到期档案的销毁工作。若会计档案资料保管期限已满,保管人员须向负责人提出销毁建议,同时要求负责人签署具体意见。

4.4 全面提高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会计档案管理是集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这就要求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养。针对当前各企事业单位缺乏既懂财会知识、又精通档案管理及计算机技术水平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已经明显不能满足新形势下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因此,必须加大力度进行会计档案管理人才的培养,其综合素质的高低是决定会计档案管理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应进一步强化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建设,逐步加强其财会知识水平、档案管理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习和培训工作,以进一步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4.5 全面加强安全防范工作

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全面确保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应加大力量强化网络安全管理,安装防病毒、黑客的杀毒软件和采取安全措施,做好计算机系统的检测、杀毒工作。努力创建独立、安全的内部网络系统,做好同外部网络的物理隔离工作,以全面确保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安全。同时,严格界定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使用权限,对不同类型信息规定不同的使用权限,有效降低人为恶意篡改的可能。此外,有效确保会计电算化资料的保密工作,严格各种借阅、移交等手续,全面保证电算化档案的安全性。

5 结语

综上而论,完善、有效的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确保会计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为现代化企事业单位经济业务工作服务的重要基础,为此,各单位必须顺应不断发展的新形势,迎合新的要求,加大力度解决各种突出问题,逐步实现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充分发挥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的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 窦元名,卢世艳.电子化会计档案管理[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1):153-156.

[2] 周红,石晓莉.浅谈会计电算化档案规范化管理[J].能源与节能,2012(2):66-67.

[3] 朱小军.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之我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0):8-9.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高校; 教学; 问题; 对策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与计算机科学及其他管理科学相结合的一门复合型学科。在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30年的时间,已经成为会计专业的必修课程,许多学校还把它发展成为较为独立的专业或专业方向。这对于30年前几乎还是一片空白的会计电算化教学来说,无疑是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世界各国的管理信息化正在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教学滞后于实际应用的矛盾也正日益突出。笔者依据参与会计软件的开发、咨询及实施实践,结合实际教学状况,分析我国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1会计电算化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各高校采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品种各样,几乎看不到被广泛采用的统一版本。这表明在会计电算化教材的编写与采用方面大家仍未达成共识,从而使该课程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教材。有的教材把会计电算化教学与会计软件开发混为一谈,在教材内容中存在大量的程序代码,几乎将一本会计电算化教材编成一本会计软件开发指南,这不仅给教师教学带来困难,也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困难。有的教材只单纯参照某个软件的操作使用手册,将使用步骤逐一列示,再配上一些界面的截图,这样的教材充其量也就是软件上都附有的“使用帮助”的一个翻版。绝大多数教材中的很多内容早已过时,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和积极性。

鉴于当前情形,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各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建设上应尽可能地加强交流,集思广益。会计电算化教材应尽可能涵盖以下基本内容:

(1) 会计电算化概论:主要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起源、目标、概念、研究对象、任务和意义。

(2) 商品化会计软件及其应用:论述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概念、国内外商品化会计软件的基本情况及其比较;进行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条件分析,讨论用户应如何优选商品化会计软件;围绕商品化会计软件的组织应用,结合一两个商品化会计软件讲述如何安装和初始化、如何试运行、如何“甩账”和正式运行。(3) 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讨论会计电算化硬件系统维护和软件系统维护的概念、内容、特点、方法,讲述会计电算化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技术并介绍若干维护工具。

(4) 会计电算化控制和管理:阐述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概念、分类、必要性;分别论述会计软件自身管理、会计电算化微观管理(注重对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的论述)、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与计算机病毒检测技术,进行会计电算化成本效益分析;探讨在电算化条件下怎样实施和完成会计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等工作。

(5)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原理:主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步骤、方法,详细论述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分析技术、设计技术、实现技术以及开发过程中的组织问题。

(6) 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实例:在重点讲解若干功能模块的分析、设计和编程的基础上,以实际案例启发学生进行独立思考,使之能够触类旁通。

(7) Excel与会计分析:重点讲解如何利用Excel建立会计管理和分析模型,实现会计数据分析的“自动化”。

(8)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在对中外有关会计电算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论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层次性以及与电算化审计同步发展等问题;分别介绍电算化财务管理和财务决策支持系统以及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的有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2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前一些高校会计专业开设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语言课和会计电算化课程。对于会计电算化这样一门会计管理与计算机高度结合的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相对过于薄弱。要使会计专业的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好相关的信息技术,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本领,单靠这几门课程是远不够的。考察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会计专业教学计划中应该加强信息技术类课程,建议在保留前述3门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小型数据库Access,大型数据库SQL Server)、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课程。尽可能地保证每学期有一门信息技术相关课程,以此加强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认识及操作水平,唯此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

此外,在目前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还普遍存在计算机内容与会计内容相脱离,形成“两张皮”的现象。一方面,计算机类课程在教学上与会计专业内容完全分离。由于讲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科班出身,会计专业知识相对贫乏,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技术融会贯通,合二为一,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理解计算机技术对会计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除会计电算化这一门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会计专业课程外,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不涉及信息技术知识。然而,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由于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课堂上不能补充讲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从而使课程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既不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要,同时也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由各相关课程的专业教师(如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财务分析等课程的教师),利用每学期授课的适当时间,给学生补充讲授相应的计算机内容。二是由会计电算化教师增加相应教学内容,但这就必然要求较多的课时,而且也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一人同时准备多门课程内容。二者各有利弊,各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折中解决办法。

3会计电算化课程实验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各学校会计专业一般都比较重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大多建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并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老师,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验普遍没有受到重视,有些学校虽然建有会计电算化的专用实验室,方便了学生上机练习,但在管理上还有待改进完善,实验室还没有发挥其足够的功效,而有些学校更是连个专门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都还没有。因此,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对会计软件不能较好理解与使用的情况很常见,有的同学连一些最基本的操作都不会,更不要提开发、设计、管理和维护了。会计电算化实验应该包括教学实验和毕业实习两部分内容,教学实验应围绕教学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来组织,平时的实验教学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毕业实习则应在把握和分析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对那些在教学环节被忽略或应该给予重视而没有重视的部分,特别要注意拾遗补缺,把毕业实习既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环节,又作为教学过程的总结和延续。

在实验和实习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所不懂的问题、疑难问题、重点问题或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力争讲清、讲透,让学生从教师的讲解中获益,掌握解决同类问题的思路。教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各高校会计电算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4种:一是验证式实验教学。即学生按实验教程或指导书中给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最终验证性地观察、记录实验现象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要求不高,一般只要求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或结果能够有所认识就“过关”了,实验过程也容易进行组织,可以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获得一些感性的认识或体验。这是目前各高校基本都在采用的做法。二是模仿式实验教学。即学生按照具有参考性质的实验内容,对实验资料进行实验加工,以达到课程所要求的实验结果,并观察、分析、研究实验过程或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掌握所学内容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部分掌握实验结果及方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三是探索式实验教学。即按照教材内容,对学生不指定实验步骤,也不给定实验内容,而要求学生根据课程要求和企业的资料,自行设计实验方案、构造实验内容,从而获得某种所要求的实验现象或实验结果,这种形式的实验对学生的分析问题及综合设计能力有了相当高的要求,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实验设计,并具有较高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学生对协调局部和整体的关系有较好的把握,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四是开放式实验教学。即学生可以不受具体教学内容的限制,自行选定所开发的实验项目,独立或合作设计调试和运行实验系统,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自修能力和创造能力。

4会计电算化课师资培训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与会计软件业的迅速发展相比,电算化的教学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老化、知识更新太慢、实践技能不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长期以来,大家对会计专业课程的普遍认识是理论性强,变化缓慢,通过授课教师的潜心自学就已足够完成“充电”任务。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相关管理学理论等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也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以用友软件公司的产品为例,从UCDOS下的账务处理系统、报表处理系统到Windows下的相应系统;从单机版到网络版;从单一的账务核算系统到集核算、管理于一体的管理型软件系统;从单一的财务系统到集成化的ERP系统,仅用了10年时间。再加上会计电算化是一门高度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俱强的课程,对于一名称职的会计电算化教师来说,仅计算机方面就需要精通或掌握操作系统、网络、数据库、编程等多方面内容。而这些内容发展、更新迅速,面对此种现状,会计电算化教师普遍感觉应接不暇、手足无措,仅凭教师自身潜心攻读书本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加大对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的培训支持力度。可以定期让教师接受软件公司的培训,比如目前用友软件公司针对高校教师普遍推出的教师资格培训;或是让教师到相对先进的高校进行专业进修,也可以通过远程教学,或是让教师深入电算化水平好的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实践技能与时俱进。

5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CAI)和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要求会计教育采取新的教学和培养方法,将新的信息技术融入会计教学过程中。运用便捷实用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工具,利用计算机等信息处理技术讲解会计核算软件的操作与应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技能,还可以扩展学生的会计知识领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生在课堂上利用电子数据库与CD-ROM软件、利用计算机模拟系统进行多方案的案例分析,借助远程网络或可视会议技术,上网学习或讨论,培养学生掌握互联网运用技能,可使学生获得各种课堂以外的信息,查询有关会计发展的最新趋势,及时更新自己在相关方面的知识。使用CAI,可以传授新知识和新技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启发和促进学生去“发现”问题和规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多媒体与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学方法改革提供了机遇。多媒体(Multimedia)技术及网络(Network)技术与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完美结合所形成的多媒体网络教学(MCAI)方式,集电视式的视频接收能力与计算机的交互能力于一体,具有强大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和传播能力,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也为电算化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要求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必须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及应用技能,同时需要有创新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的提高落到实处。

主要参考文献

[1] 陆正飞.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J]. 会计研究,1999(3).

[2] 符刚,蒋远胜,钟秀玲. 浅析农业高等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J]. 现代农业科学,2008(3).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高职会计;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1

一、高职院校设置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必要性

(一)会计市场对电算化人才的需求逐渐加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的数量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大幅增长,信息产业化时代的到来,使信息的传播和扩散较之以前更为迅速,加之一些新兴行业的出现,致使会计账务处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可以大大满足目前市场需求量。

(二)社会对电算化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一直是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所有的教学目标都应围绕着市场需求这一前提而展开,市场的需求决定着高职会计教学的发展方向。当前,社会对会计从业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高职会计教育应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将会计电算化课程列入核心课程范畴,培养出大批的能够掌握新的会计理论和操作技能的新型会计电算化人才。

(三)会计电算化教学为就业提供了先决条件

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会计教学早已不能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理念,与就业相挂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和账务处理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在在学期间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为上岗就业提供资格保证,会计电算化教学在突出职业教育特点的同时也可以有效的促进就业率的提升。

二、构建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所重视,其体系构建是否合理已经成为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本人拟从以下四点对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

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原则;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零对接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原则等。

依据以上开课原则,针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结构的判断与界定,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开设如下课程:

1.基础技能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 基础会计 会计实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电算化教学的先修课程,结合基础会计和会计实务,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环境下的记账、编制报表等相关知识,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

2.核心技能课程:财务软件应用技术 财务成本管理。财务软件应用技术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核心课程,在设置上可以选取相对成熟的软件公司研发的财务管理平台,与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同时提高财务分析的能力。

3.延展技能课程:财政税收 审计学 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延展课程是在核心课程基础上增加的一些辅课程,主要以自我实践为主,属于选修范畴,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选择,通过这部分学习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理论体系。

(二)教材建设

目前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版本不一,其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尽相同,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成果、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教材应涵盖的基本内容有:

1.理论知识:主要论述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介绍会计电算化的涵义、目标、任务和意义;

2.实践操作:这部分内容应该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和核心,可以以某一研发成熟的财务软件为例(如用友或金蝶),主要介绍财务软件的安装、会计信息的初始化设置、功能模块的分类、各模块的运行程序及系统管理等。此外,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相应的介绍电算化环境下如何实施和完成会计的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职能;

3.系统维护:重点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涵义、分类、必要性以及软件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

4.国内外对比: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教学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与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进行对比和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5.提升空间: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发和实操,根据系统研发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运用所学参与实际案例的设计与编程,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三)师资队伍

师资建设是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软件因素,它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多种多样:

首先,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接受财务软件公司推出的师资培训,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提高实践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接受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技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其次,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一旦获得证书,将与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相挂钩,这种激励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让教师走出去,到兄弟院校、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考察学习,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将考察成果融入实际工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高职院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机会,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使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具国际化特色,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最后,扩大师资力量,将企业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请进来,聘为技能课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讲座,通过对企业真实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对财务软件的认识,提高对财务软件的运用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高职院校本身师资力量的不足。

(四)实践教学

建立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是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建立和实施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教学以理论为主线,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流程相脱节的现状,符合学生进入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1.实务技能教学。实务技能教学大体分为验证教学、摸索教学和开放教学。

根据理论教学的主要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财务软件操作演示,使学生熟悉操作过程,掌握模块功能,从而验证教材中给定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步骤,获得感性认识,即验证教学;将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自行摸索设计账务处理方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即探索教学;学生不受教学内容的约束,自选研发项目,独立完成并运行设计方案,发挥创造力和创新力,即开放教学。

2.校内实训。根据实务技能教学的要求,实现实务技能教学的目标,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实训室势在必行。

综合实训是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财务管理及分析,通过实践将会计知识融会贯通,体会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3.校外实训。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至少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下感受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比较校内、校外实训的异同。学生可以针对校内实训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请教专业的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消除知识盲区,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同时,熟练职业技能,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三、总结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教学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应该承认,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满足企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市场需求,因此,通过改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模式,将会计电算化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紧密联系起来,以市场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为目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凸显高职教育的优越性。

参考文献:

[1]张玉胜.高职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7(03).

[2]张洪君.高职会计专业实践课教学改革初探[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3]王海洪.对会计信息化下财务软件教育的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02).

[4]周晓娟.加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实践教学的几个措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6(02).

[5]王丰存.网络技术在会计信息中的应用[J].河北煤炭,2009(02).

[6]闫书丽.财务管理本科“目标导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20).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内容范文第5篇

摘 要 当前,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当下会计工作发展的趋势。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探讨了强化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内部控制 影响 措施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和现代数据处理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的简称,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的过程,其目的是提高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从而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改变了原始的会计工作模式,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会计内部控制对会计电算化的影响是当前会计工作者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当前会计电算化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会计资料的审核和确认中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我国大多数会计工作仍旧沿用着传统的纸张式的手工编制和凭证审核的会计记账凭证方式。所以,使得会计电算化初期,一些原始的会计资料在审核和确认上仍旧采用传统的方式。可是由于会计电算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会计工作者所考虑的是存放在电脑系统中的资料的审核和确认与其原始形式如何保持一致的。由于电算化系统的引进,会计资料和数据都可以通过电脑工具进行修改而且还可以做到不留修改痕迹,那么使得会计资料原始形式的保存就是当下的关键性问题。

(二)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问题

由于受当前会计电算化的影响,其在设计和开发时存在着安全隐患。其中,主要是因为在进行系统软体设计时,所选用的语言以及资料库安全性能比较弱,从而导致电算软体在运行后安全隐患的存在,比如资料库便于打开等。这类问题到目前为止,都是尚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就是配备的相关设施不齐全,也造成了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安全隐患。

二、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

(一)会计电算化促进了内部控制制度的改革和变化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施,会计工作的传统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传统的会计组织体制、工作岗位等等,这些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另外,传统会计事务的性质也已经渐渐发生变化,以及与相关的各个岗位制度的变化,其中有些已经不复存在。例如,对于一些大型的企业,他们已经重新设置了会计部门,而且各项工作设施和岗位制度也都明确化,有总会计师、还增设了会计数据组、会计档案组以及财务管理组和系统开发组等。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明确了分工,而且有效地提高了财务管理的各项质量和效率。

(二)会计电算化加大了对会计内部控制的范围

传统会计工作的进行,其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一些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做好各个程序的凭证传递,对每个工作点应该完成任务给予控制,使得会计电算化在这种有效传递过程进行有效地内部控制。随着电算化系统的研究开发以及投入运行,会计工作变成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所以,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不仅仅是对经济业务的控制,而且还包括了对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和安全保密以及软硬件环境和软件维护等的控制,还有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数据录入处理以及输出的准确性的控制。因此,会计电算化促使会计内部控制范围的扩大。

(三)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形式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引进,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其侧重点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对于一些传统的内部控制形式来讲,它们的存在已经毫无意义,比如科目汇总、账账核对等等。当前会计核算工作以审查工作都由计算机系统操作来完成,整个过程包括数据的输入和数据的处理以及数据的输出。可以说整个过程快捷方便,一气呵成,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一般而言,在计算基本内容系统没有出现任何差错的情况下,记账的数据是不会出现记账错误的。因此,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已经将会计工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数据的录入环节,改变了传统会计工作以数据正确性为重点的传统形式。另外,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和应用,为会计工作的进行提供了多种方法和途径,而且对计算机系统所控制的会计电算化其更加具有准确性和技术性,比人工处理更加可靠、严格,因此,会计电算化改变了会计内部控制的形式,同时,也改变了会计电算化的工作重点。

(四)会计电算化中的数据存储介质影响到了会计内部控制

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当前的会计数据以及信息都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一些数据载体中,这些都是我们用肉眼所无法看到的。对于这种存储载体中所存储的数据是非常容易发生损坏的,甚至于数据全部消失,不会留下任何的线索和痕迹,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就给我们的会计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所以对这种形式存在的会计数据和信息的保护工作就是当下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会计记账方法中的划线和签章以及更正错账等等方式都已不能再沿续使用,那么就只有一个方法,就是采用凭证冲销。另外,相关人员在对于会计数据必须要做到定期备份,并且要妥善保管,因为计算机系统可能随时会发生故障,也可能会因为破坏丢失数据,所以定期的备份和存储是非常必要的。还有,相关会计人员还要加强自己对计算机技术的人的研究。

三、强化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的相关措施

在会计电算化的有效实行后,会计工作进程进入了一个系统、安全、有效运行的的阶段,其中关键性的程序就是对计算机的操作和使用。因此,企事业单位必须要构建和完善会计管理的制度,并且提高其执行力,有效地避免一些非法舞弊行为的发生,造成对企业健康发展的严重影响。具体实施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做到了就是健全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控制和管理,便于会计核算工作的正常运行。企业要对其原有会计机构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革,制度健全的人员制定岗位罐,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义务。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工作岗位包括电算化会计岗位和基本会计岗位。其中,电算化会计包括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和维修以及直接管理,还有会计软体系统的管理等岗位;而基本会计岗位则主要包括会计主管、会计核算以及会计档案管理等等。因此,企业在设立会计机构时,必须要有效地控制和调整其内部的各种关系,做到控制与组织的结合,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对于系统开发人员来讲,他们是不可以进行系统的管理工作,否则将会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另外,在健全和完善会计电算化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还要规范对系统操作的规范化和严格化,做到对系统的有效维护,对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电脑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对电算化人才的培养,注重会计电算化的各项工作。

其次是建立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传统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下的发展要求。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工作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套健全的电算化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各项会计工作能够正常进行,并且保证各项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以及安全性。要建立适合于现行的会计电算化,那么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开发,做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维护,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作,如果其的某项环节发生错误,就必然会影响到整修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甚至于整个企业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因此,企业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发,使其更加完善和可靠。二是要加强会计电算化系统工作的组织和控制,并且还要有数据的输入和处理上做到有效地控制。最后是对会计信息安全性的控制。

四、小结

总而言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进行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要重视计电算化系统工程的研发,完善与之有关的各项相关制度,从而保证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张墨晗.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内部控制的影响.财经研究.2010(2).

[2]张蕊,洪国彬.会计电算化及其对财会业务内部控制的影响.会计研究.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