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移动互联网的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首先,作为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手持移动设备,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存在客观限制的,虽然其具有“便携+移动”的天然优势,但在CPU计算能力、存储待机以及宽带速率等方面,短期内仍难以和PC相媲美。而云计算通过“云端”服务器则能提供强大的存储和计算能力,同时大型服务器的优化和组合,通过对“云端”的优化,减少手持设备与“云端”数据交换的频率与数据量,也可以有效的降低电池与流量的消耗,而这恰好可以弥补手持设备的不足之处,也使得基于移动互联网以及传统互联网的诸多应用都成为可能。毫无疑问,云计算可以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提供更强劲的“燃料”。
其次,有了移动互联网,给了云计算施展全部潜能的契机。云计算的概念最初提出是基于桌面PC的应用,但就眼下趋势看来,移动手持终端取代桌面PC的趋势也越来越强,如果云计算把视线只集中在桌面PC端,未免眼界过于狭窄,其发展前景也相对有限;因此云计算所要做的除了关注桌面PC以外,还要将其移植到移动终端上来,服务于移动互联网。业界已经普遍认同移动互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空间要远远大于常规意义的互联网产业,因此在移动互联网的舞台上,云计算才能迎来更大的施展舞台,也只有在移动互联网上,云计算的优势才能够充分发挥出来。
所以,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大体系,两者相互结合,将产生良好的正向“化学反应”,最终形成1+1>2的结果。
移动互联网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物联网则推动移动互联网应用实现全面发展
从传统定义上来说,所谓物联网,是指将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从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与互联网结合”,而编织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依靠传统的有线网络形成的互联网,显然不切实际,也不符合物联网的核心思想——各种物与物连接的智能传感设备,能且只能通过移动互联网(无线网络)以实现连接。因此物联网的发展,从基础上就离不开移动互联网,只有移动互联网得到了充分发展,物联网概念下的各种设想和期望,才能有机会成为现实。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物联网的形成,也将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全面爆发的重要标志,届时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将不止停留在移动手持终端的虚拟应用方面——未来的移动互联网将不仅仅限于移动手持终端的应用本身,而将随着通信业的转型,向更广泛的领域发展,向行业应用等领域延伸,这种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有效连接,将形成一个全新的实实在在的产业链,而在这个产业链中的所有终端应用、网络应用以及行业应用等,都将集中在以移动互联网手持终端为中心的控制终端内,届时移动互联网将真正成为信息技术时代连接虚拟应用和现实应用的终极渠道和载体,而也只有在此情况下,才可以说移动互联网取得了全面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物联网必将走向“融合”的终极目标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尤其是一些新型的网络技术的出现,人们越来越重视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应用。关注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网络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并详细的阐述了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 互联网络技术 现状 发展
目前,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传统的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无法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研究的深入,一些运动子网络,以一种相对稳定的方式得到信息,所以,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进行研究是必然趋势。在新形势下,研究高新移动互联网络技术是现在的主要任务。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显得至关重要。
1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现状
1.1 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
传统互联网络技术是以数据通信作为最初设计,这种网络理论与协议都能符合互联网发展的需求。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对网络协议适应性、可靠性和变化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互联网络理论与协议已经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的需求。因此,新型移动互联网络需要更为先进的理论与协议的支撑。传统的路由协议的基础是以最长前缀匹配为原则,一旦运动主体发生位置变化,IP包就会出现错误投递。在此条件下,传统的路由协议与理论不能胜任移动网络数据传输的要求。
1.2 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
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其接入方式、链路形式和通信与应用模式等与传统的固定网络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移动互联网的拓扑结构一般更加稳定,并且承载的无线链路也比较多。一旦某一段子网络受到制约,就会形成更加稳定的运动主体。因此,移动互联网络自身特点需要新的路由协议与理论,而不能照搬传统的互联网协议和理论。
1.3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
为了有效地防止传统移动网络在路由效率、地址和安全性等方面的不足,现代新型的移动互联网络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需要对运动网络动态连接的支持。尤其是技术和隧道技术的使用,能够有效地解决了终端运动问题,但是无法达到整个网络动态的要求。通过移动IP的应用,各运动子网中都设立了主机路由。由于移动IP的拓扑结构更加稳定,并且其只对传统互联网进行拓展,而不会影响现有的协议。但是,移动互联网的本质就是网络的动态变化,变革路由协议与理论是大势所趋。
1.4 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在对互联网络进行设计时,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连接运动子网与主机集合到互联网的无线技术和主机集合的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等。但是,主机集合与互联网之间的分组路由机制与理论更加具有研究空间,并且有相关的技术支撑。然而,另外两种要素通过现代更加先进的信息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因此,移动互联网络协议与理论的研究依靠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2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
2.1 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
在对移动互联网中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进行研究时,需要分析路由协议的网络扩展需求,以实现络路由技术和理论的改进。同时,为了保证动态变化网络在有基础支撑网的环境条件下,建立健全移动互联网路由协议的算法和理论显得至关重要。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不仅包括对主机的研究,还包括对限定子网络的研究,但是,能够实现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进行动态研究的前提是这些主置相对比较稳定。高速变化的拓扑关系会对网络流量分布和路由策略实施带来影响。同时,移动网络的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也会对路由协议的处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不仅要对子网络的动态拓扑路由进行管理,还应该对移动网络主机运动进行处理。当然,为了实现对路由协议的有效设计,应该根据移动动态变化网络的特点,对运动模型进行分析。同时,对移动网络运动主体结构进行研究,以得到动态环境下路由协议和理论设计的要求。
2.2 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
由于新型移动互联网具有动态分布、大规模变化和拓扑频率高等特点,因而需要结合运动主体组成形式和运动行为方式对移动网络的系统结构、运动模型和分配策略等进行管理,从而保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描述时,一般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建立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的描述理论和方法一定要保证将网络拓扑动态复杂高速变化的特点体现出来,使得其能够与移动网络运动主体拓扑复杂性相符合。第二,要充分考虑网络动态变化特点,对网络动态变化的路由协议具有较好的启发式。第三,在拓扑描述方式上新的理论应对传统网络前缀有一定的兼容性。同时,新型的移动互联网体系结构具有一定的功能性特点。
3 总结
总而言之,在分析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现状的技术上,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同时,对未来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旨在对移动互联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现有互联网络的理论与协议只能满足固定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而无法满足新型移动互联网络技术发展的需求。因而需要提出应研究新的互联网路由理论与协议,以满足现代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需要。因此现阶段研究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以上是本人的粗浅之见,由于本人的知识水平及文字组织能力有限,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不吝赐教。
参考文献
[1]张宏科.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未来[J].通信发展论坛,2013(10):5-8.
[2]李强.关于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现状与发展的探讨[J].互联网,2014(24):75-77.
[3]周卫宁,刘友刚.移动互联网发展技术与安全问题[J].信息科技,2012(2):210-211.
[4]欧祥斌.浅谈会议电视系统及其发展现状[J].民营科技,2009(09).
1引言
随着各类互联网应用的快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2015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网民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和平板电脑接入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为708%、43.2%、858%和34.8%。2014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周上网时长达261小时,网民对互联网的信任度有较大幅度提高,对互联网应用使用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移动互联网商务应用增长明显,手机网购、手机支付、手机银行等手机商务应用用户年增长分别为 63.5%,73.2%和692%,远超其他手机应用增长幅度[1]。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新智能移动终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购物习惯。因此,分析移动互联网形成商业生态的特征和优势,研究对企业营销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和优势
移动互联网就是指利用各种移动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接入互联网的移动通信服务[2]。2011年2月,美国硅谷创投教父John Doerr[ZW(]百度百科资料显示,约翰?杜尔(John Doerr,1951―),是美国最有影响力、最具创意、最不拘传统的冒险资本投资家之一,被誉为“风险投资之王”。他曾在短短10年内创造了高达1000亿美元的经济价值。迄今为止,他已向250家美国技术公司投资超过13亿美元,创造了192万多个就业机会。[ZW)]把互联网上最热的3个关键词Social(社交)、Local(地域)和Mobile(移动)整合到一起,首次提出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企业营销SoLoMo概念。其中,Social是指移动互联网营销的社会性,即需要网民的相互连结;Local是指移动互联网营销要以目标消费者地理位置为基础;Mobile是指移动互联网营销需要稳定、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撑。在SoLoMo移动营销结构框架中,企业营销是以社交化的网民连接(Social)为基础,消费者利用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移动终端(Mobile,移动化),企业结合消费者地理信息(Local),让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收集、比较、分析、决策,方便消费者购买[3]。
与传统互联网有所不同,移动互联网的接入主要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的,其实质就是移动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结合,因此具有“无处不在”、高效、精准、便携、低成本、个性化、互动性、情境性等特点[4]。移动互联网营销在营销传播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可以实现一对一传播、二是信息翔实生动、三是成本低廉、四是即时性和互动性显著提升[5]。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互动明显增加,企业向目标顾客发送即时、直接、互动、个性化、定向、精准的信息得以保证。同时,移动换联网基于顾客位置提供服务,这让位置服务产生了营销价值。随着消费者的位置变化,企业可以提供针对消费者位置变化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推荐,可以做到在需要的时间、需要地点向消费者传递其需要的信息内容[6]。
3移动互联网对企业营销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消费行为模式、消费习惯、购买倾向等,与传统的消费行为相比出现了许多新的特征,例如,消费者对购物的便利性要求增加、追求个性化消费、主动消费、更加注重产品的引申价值和代表意义等[7]。互联网不但影响消费者的消费习性和行为,相应地,其对企业营销也产生重要影响。但可以肯定的是,对企业而言,移动互联网绝不是“洪水猛兽”和“潘多拉盒子”,而恰恰是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是借助互联网,为企业提供了整合全球营销资源的机会;二是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与客户进行多方面、深层次的营销沟通,进而实现与客户保持长期的良好营销关系;三是“直接营销”“一对一营销”“精准营销”得以成为现实[8]。
为了更加清晰的研究移动互联网对企业营销的影响,2015年3月13日至3月30日,笔者对31位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产品的经营者进行了访谈,他们利用移动互联网络销售产品的时间均在12个月以上,经营范围包括化妆品、食品、保健品、服装、鞋包等。结果显示,移动互联网对企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其对企业的营销策略设计、营销过程和营销结果都有明显的影响。如图1所示。
3.1对企业营销策略设计的影响
企业营销策略设计是企业市场营销管理思想的综合体现,是制定正确市场营销决策的基础。1960年,美国市场营销专家麦卡锡(EJMacarthy)提出了著名的4P营销策略组合理论,即产品(Product)、定价(Price)、渠道(Place)和促销(Promotion)。“4P”营销策略一经提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成为指导企业、尤其是生产加工类工业企业实现营销目标的有效手段。在此基础上,美国市场营销学家菲利浦?科特勒(Philip Kotler)提出了大市场营销策略,即在原4P组合的基础上增加两个P,即权力(Power)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简称“6P”策略。之后,基于营销中心向消费者偏转的角度,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Lauterborn)进一步提出了“4C”营销策略,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进行营销策略设计时需要考虑的要素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一,在产品开发和设计上,必须全面考虑目标顾客的个性化特征,“制造过程延迟[ZW(]企业将产品的生产过程分为通用化阶段与差异化阶段,生产企业事先只生产中间产品或可模块化的部件,尽可能延迟产品差异化的业务,在获知某具体客户的精确要求和购买意向之后,根据顾客的个性化要求进行针对性生产。[ZW)]”要求明显增加。从“4P”到“4C”的策略转化,企业对消费者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但是,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营销背景下,消费者通过信息搜寻、功能比对、使用体验等,可以很容易地对同类产品进行一系列比较,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可以便捷、高效的反馈给产品设计者,可以说消费者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了企业经营走向。只有按照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和个性需要设计的产品,才能得到消费者的深入支持。因此,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必须全面考虑目标顾客的个性化特征并做出迅速的产品设计改进,将顾客的个性化需求融入产品设计、制造、展示等各个方面,尽最大可能将制造过程延迟到销售终端,才能赢得市场青睐、占领市场。
第二,在价格制定方面,基于企业自身生产角度的成本加成法、目标利润法等传统定价方法不再适用,“声望定价”、“撇脂定价”、“表现价值溢价”等将逐渐成为主流定价方法。
第三,在营销渠道设计上,企业倾向选择短渠道。移动互联网时代,厂商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得以解除,企业到消费者之间已经不需要繁杂的多个流通中间主体的参与,营销渠道扁平化趋势明显。
第四,企业的促销形式,尤其是人员推销和广告发生巨大变化。传统来看,企业需要大量的推销人员,成本高、不易管理、流失率高等问题一直难以解决。而移动互联网下,企业对推销员的需求数量明显降低,而对销售全程提供服务的销售技术人员的需求随之提升。与传统广告形式相比,移动互联网广告改变了传统广告单向推送、时空隔离的缺点,可实现实时互通、信息双向传递,广告形式也日益多元化,按钮广告、定向广告、浮动标识、视频广告、声音广告、游戏嵌入广告等为消费者获取产品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传统的面对面、口耳相传的模式已经彻底改变,消费者通过即时信息工具(如微信、移动QQ)、在线论坛、虚拟社区等形式进行网络口碑传播。由于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范围极广,鼠碑(Word of Mouse)的传播威力远远大于传统的口耳相传方式[9],改变了传统的促销手段和促销形式。
3.2对企业营销过程的影响
第一,缩短了流通信息传递和反馈时间,企业对营销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及时纠偏。我们调研发现,在传统的三级渠道组织模式下,消费者对产品质量改进建议、退换货等信息,从三级渠道(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层层回溯反映到生产厂商,再从生产厂商将解决方案反馈到消费者,平均耗费达到142小时[ZW(]2014年,我们对168家食品零售商进行了研究,关注他们与生产厂商的信息沟通情况。零售商向厂商传递的主要信息包括对产品质量的建议、包装改进建议、同类产品价格比对情况、有瑕疵的产品退换货请求等,我们对“生产厂商―零售商”信息“传递―反馈”过程进行了跟踪,发现此过程平均耗时达到142小时。[ZW)]。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于其强大的瞬时信息沟通能力,消费者的建议、意见等信息可以及时反馈到生产厂商,不但解决了信息流转环节多导致的信息失真问题,而且大大缩短了信息反馈时间,企业可以及时解决任何渠道环节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营销进程。
第二,改变了企业(产品)生命周期状态。传统营销理论认为,典型的产品生命周期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如图2中虚线曲线所示。其中导入期(A期)比较漫长,市场增长速度较低,产品被市场认可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成长期(B期)市场增速较快,企业逐渐产生利润;成熟期(C期)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因此企业尽可能延长成熟期。衰退期(D期)是产品退出逐渐退出市场阶段,企业可采取集中、维持、榨取、放弃等策略。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产品生命周期的形态被明显改变了。如图2中实线曲线所示。在移动互联网状态背景下,产品的导入期和成长期都被压缩为斜率较大的短斜线,这两个阶段间反应营销差异的指标不再明显;成熟期的持续时间较以往有所缩短,企业延展成熟期的难度越来越大;进入衰退期,产品退出市场的速度明显加快,大多企业会选择放弃策略,一般不会设法企图延展产品的市场存续期。如图2所示,移动互联网把传统的产品生命周期压缩为3个典型阶段,市场进入期(Enter)、平稳期(Smooth)和退出期(Exit),即移动互联网时代产品生命ESE周期模式。
3.3对营销结果的影响
第一,移动互联网加速了企业的优胜劣汰,“顺势而为”的企业(迅速接受并使用移动互联网的企业、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开始经营的“移动互联网土著”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迫使采用传统营销方法的企业必须不断提升市场反应能力、提高营销效率。
第二,改变了销售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推销劳工”不再是典型的企业销售人员代表,具有营销知识、移动互联网技术知识和传播知识的综合性营销人才需求大幅增加,他们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销售人员的代表。
第三,消费者权利增加,企业对消费者的控制越来越难。“去中心化”是互联网的基本属性之一,消费者可以在网络平台上依法自由发表对产品的意见、建议和产品使用感受,其他消费者可以根据既有信息进行评价、选择。因此,传统单纯依靠厂商信息作为购买决策基础的情况发生了颠覆性改变,消费者可以依据产品的“已然”使用者的评价作为购买依据,传统上作为弱势一方的消费者权利明显增加,企业必须提高顾客满意度,通过提供优质服务和良好的消费者体验来赢得市场。
第四,营销渠道越来越扁平化,“0”级渠道成为现实并被企业越来越广泛地采用,传统的流通中间商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生产厂商需要通过一定的流通渠道将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传统营销流通模式下,由于配送能力、仓储能力、信息传播与反馈能力等的限制,多采用多级渠道分销模式。而移动互联网时代,厂商与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障碍得以解除,加之电子支付的支持、第三方物流和快递业的发展,使得企业的配送能力和结算能力大大加强,企业到消费者之间已经不需要繁杂的多个流通中间主体的参与,营销渠道扁平化趋势明显。
4营销建议
第一,企业要积极引导消费者参与营销过程。企业引导消费者参与,尤其是采纳消费者对产品设计、性能改进的积极建议,对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大有裨益。但实际上,并非每个消费者在使用产品或接受服务后都有意愿提出各种建议。因此,企业需要提高消费者“黏度”,对积极参与产品评论、提出产品改进建议的消费者提供优惠券、新品试用、打折卡等针对性回馈活动,或者集中组织举办消费者意见、建议反馈联谊会等,并给予一定激励,增强其参与的意愿。
近十年,随着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和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计算机专业为我国各行各业的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养了大量高级计算机专业人才。高职秉承输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尤其是像计算机这种传统龙头专业,更加为社会输送大量人才提供巨大推动力。但是目前计算机行业被移动互联网重新洗牌,成就了许多显著的新型发展特点,计算机专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要跳出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局限在传统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从而能够减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择业困难,向社会输送更加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移动互联网发展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新特征
目前高校培养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已经渐渐不太适应新社会形式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的互联网行为更倾向于“可移动”和“可穿戴”,伴随苹果手机和手表的热销,移动互联网成为中国网民最主要的联网行为。移动互联网发展现状存在以下几个特征:
(1)移动互联网APP制作团队多而不精在北京的咖啡店随处可见众多移动互联网APP的创业团队,到处可见各种程序员、UI设计师、产品经理等等,这种情况与1996年开始起步的互联网相比已经天差地别。虽然互联网发展只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由于互联网技术、应用、需求、业务的开发更新都处于高速变化和发展中,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行业人才奇缺,具有一定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缺口更大。虽然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制作团多广杂,但是真正获得成功的、赚钱的团队少之又少,从中可见“精”的人才并不多。高职计算机专业需要抓住这一发展特征,需要培养“精”,而不是单纯追求毕业生数量,那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计算机专业学生掌握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单一移动互联网涉及人类各行各业,产业链逐渐成熟,对于人才的需求往往比较“成系统”。移动互联网应用项目创意与策划、设计与实现、用户体验与测试、营销与推广、技术支持与运维是目前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六大方向,高校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往往掌握的技术比较单一,懂技术的不会设计,懂营销的缺乏创意,会策划的往往又轻视用户体验,对于从高校走出来的学生,他们经验缺失,技术单一,自然不会给移动互联网企业带来她所期许的“盈利”,势必也会被市场竞争所淘汰。高职计算机教育管理者需要看到移动互联网的真正需要是什么,并把这种需要化为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与动力支持。
三、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发展特征
2012年1月16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的《第2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11月,3G网络已经覆盖全国所有县城和大部分乡镇,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备为移动互联网深入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56亿,同比增长17.5%。手机设备已经从十几年前的“奢侈品”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必备品”,这期间只花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高职计算机专业改革势在必行。
(1)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移动互联网课程,因材施教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项目创意与策划、设计与实现、用户体验与测试、营销与推广、技术支持与运维”六大发展方向,为学生提供的可参考、可选择的课程需要逐渐多元化全方位。传统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比较单一,硬件、软件、互联网,针对的教学目标往往仍然局限在单一的电脑上网的方式,经数据统计,电脑上网的行为发生率越来越“高龄化”,显示出这种方式是逐渐走向衰败的。如何为学生提供适应社会的课程设计,成为高职教育管理者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专业改革方面,“数字与新媒体”“移动互联网”专业渐渐超越传统的计算机专业,传统高职计算机专业应该着重加入新媒体课程的选修部分,让学生体验和学习到最新的、最先进的互联网知识。
(2)注重实践化教学,建立校企合作新体系计算机专业有自身比较明显的学科特征,即学生需要及时应用自己的学科能力技能来更好的适应上课学习到的知识点,比如学习了C语言编程,PS修图原理,都应该及时应用到实际的案例应用当中,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化教学目的,提供学生发挥技能的机会。传统的专业课程: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基础、网页设计与制作等,如果缺少了实践环节,将是非常空洞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此要加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实践环节比例,从理论教学配套的实验、实训,到毕业前的实习都应加以重视。此外,成功的高职计算机教育是需要“校企合作新体系”的建构的。校企合作有效规避“纸上谈兵”讲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尴尬局面,并且让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去就业实践。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 数据挖掘 信息价值 LBS
1 引言
随着各种移动设备、物联网和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人和物的所有轨迹都可以被记录。与互联网不同的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核心网络节点是人,不再是网页。随着数据大爆炸时代的到来,怎样挖掘这些数据,同样面临着技术与商业的双重挑战。对于数据挖掘来说,移动互联网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它能够锁定一个特定用户,其次在于它能够获取用户地理位置信息,再次是在于移动互联网上的时空信息等多样化的数据种类。而因为这三点,导致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数量会比传统互联网更大,形式也比传统互联网更加丰富,从而也有更高的价值。
2 移动互联网信息价值
2.1 移动互联网数据形式
移动互联网数据形式多种多样,在互联网上存在的各种数据类型只是移动互联网上的一个子集。同样的互联网信息,在移动端访问的方式也使内容变得更加丰满。同样是都是图片,但是在移动设备中存在的与位置相关的图片要比单存在于互联网上的图片价值高很多,或者说同样都是一句评论,但是有场景的评论和场景的评论相比前者更有挖掘的价值。
与传统互联网的数据不同的是,在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中,文字以外的其他信息占到更加重要的比例。从数据的属性上来讲,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比传统互联网更加复杂,其中一个原因是这些数据包含了大量的时间和空间的信息,也就是需要把数据挖掘延伸到时空数据挖掘的领域(Spatio-temporal Data Mining)。因为多了一个维度,时空数据挖掘的复杂度比一般的数据挖掘又深了一层,虽然说研究方法和算法还是类似的。
2.2 移动用户价值
从本质上,在移动互联网上的挖掘的目的和传统互联网数据挖掘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从原始数据上找出有用的信息,进而转化成可用的知识。但移动互联网有其特殊性,即移动互联网的某一个终端通常是由同一个个体使用的,所以用户在移动终端上的所有行为是具有一定延续性的,通过收集用户信息,可以建立用户档案(Profile)。
在移动互联网上,即使没有Cookie,依然可以锁定用户,即使因为隐私和用户规则等原因,我们不主动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资料,但至少可以知道用户是否和之前的某个访客是同一个个体。这样能够通过移动互联网应用获取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和参加活动的一些信息,并把这些信息记录收集下来,从而积累成关于某个用户的丰富档案信息。这些信息积累将是一大笔财富,从一些位置信息中可以分析出用户的大概活动范围,经常出差还是常住,甚至可以预测用户此刻需要什么。
2.3 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信息价值
通过分析移动互联网的数据,可以真正实现用户的行为定向,通过用户使用各种应用的习惯与场景,还原用户属性,了解用户兴趣和喜好,预测用户消费习惯和消费意图,实现真正的精准定向。基于移动互联网地理位置信息,可以推荐针对某一人群的服务,比如可以再节假日之前提供北京往返机票和优惠礼品券,在平时提供商务人员需要的个性化产品等。
3 数据挖掘与LBS
LBS(Location-Based Service)是与位置相关的软件服务的英文缩写,指的是一类利用和控制与位置与时间相关的计算机软件服务。LBS通常是在移动终端实现的,现在很多原本只是在互联网上的应用都有了LBS服务。基于位置的数据挖掘非常具有挑战力,如帮助用户寻找他所在地附近可能有用的商业地点,并按照一定的规则排序,实现并不那么容易。
任何与位置相关的数据挖掘的工作必不可少的第一步就是搜集关于地点的可靠数据。在这个过程中,常会面对多个不同的数据源,有些来自互联网,而有些来自于线下,所以第一步面临的常常就是数据的整合与清理。与位置相关的数据量常是在GB字节上下,对于这个量级的数据频繁的整理、提取、集成和存储都有一定的难度,但目前有一些框架和应用工具解决此问题,如Hadhoop和HBase等。各个地点之间的关联性是需要通过数据挖掘才能完成的任务。每个地点都有多种属性,而地点之间的关联度是根据他们各自的属性匹配所得到的。目前有一些相关挖掘领域及算法,如利用PU(Learning from Positive and Unlabeled examples)学习算法做文本挖掘,利用相似匹配算法做地点挖掘等。
LBS应用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藉此能够对用户做精准的地域定向,这样的广告价值相对要高很多。如一家餐馆可以对它周围1公里的用户发送折扣券,一个搬家公司可以选择对它周围10公里的用户发送广告,等等。
4 移动互联网数据存在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有它的特殊性,而移动互联网上的数据除了它的特殊价值之外,也有和传统互联网不完全相同的问题。下面从数据量、安全性和数据质量三方面分别介绍了移动互联网数据存在的问题。
4.1 数据量
移动互联网可能产生的数据量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据统计,在中国,2012年约有不到6亿移动互联网用户,其中有约1.8亿是手机应用商店的使用者,而且这个数字正在飞速增长之中。每个用户产生的所有数据,包括即时的位置信息、路径信息、访问信息等都需要实时分析,那么处理数据过程的负担就加大。
4.2 安全性
互联网安全性一直是关注的热点,那么移动互联网上的安全因素也需要考虑和解决。在移动互联网上有很多恶意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侵入用户的移动设备来窃取个人信息。另外,移动终端和个人身份信息密切相关,在移动互联网上更加要重视个人隐私问题。
4.3 数据质量
移动互联网的数据价值显而易见,但数据质量却令人担忧。移动互联网行业结构目前并不明朗,盈利模式也不清晰。大量的移动应用通过刷量来冲击移动互联网应用排行榜以追求投资人的青睐。大量移动互联网公司付费给水军来给自己的移动应用发五星好评,给竞争对手的应用打一星差评。这些数据所占据的比例过高,已经严重干扰了数据的准确性,而这些行为实际上大大降低了移动互联网数据的整体价值。所以提高数据质量问题不容忽视。
5 结语
移动互联网不断发展,从而产生大量数据,海量数据中包含着重要信息,对各行业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信息价值,介绍了数据挖掘以及LBS在数据挖掘中的应用,最后从数据量、安全性和数据质量三方面对移动互联网数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据挖掘意义重大,本文希望能为以后在移动互联网方面针对数据挖掘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oh,Jen and Taniar,David.An Efficient Mobile Data Mining Model: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s.Springer Berlin,2005.
[2]赵占纯,李涛,戚帅.移动互联网信息挖掘的实现及应用浅析[J].邮电设计技术.2012(8).
[3]Nafiseh Shabib,John Krogstie.The use of data mining techniques in location-based recommender system.in Processing WIMS’11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telliengence,Mining and Semantics,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