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服务行业盈利模式

医疗服务行业盈利模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服务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服务行业盈利模式

医疗服务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第1篇

10月14日,国务院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称《意见》),从鼓励扩大供给、刺激消费需求两个维度提出了放宽市场准入、加强规划布局和用地保障、完善财税价格政策等七条具体措施。

自2012年以来,包括药品、医疗器械等在内的涉及健康服务概念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一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数据显示,按照申万一级行业分类,2013年以来,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上涨了40.34%,在23个行业中位列第四位。

《意见》估计,到2020年中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业内人士表示,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健康服务业的规模将会在未来十年迎来快速发展阶段。其在GDP占比也在逐步增加,在国民经济中地位也将逐步上升。从目前改革进度来看,健康服务业中的医疗服务将有望逐步打开发展空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在世界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健康服务业已经成为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例如美国健康服务业规模相对于其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超过17%,其他OECD国家一般达到10%左右,比较而言,中国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

此外,《意见》首次对健康服务业进行了明确界定,提出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外延,即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并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等机构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行业。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

涉及面广

产业体系庞大

兴业证券认为,此次《意见》所定义的健康服务业涵盖面极其广泛,即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的庞大产业集群。这使得发展健康产业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医药领域,加快发展健康服务业不仅仅将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提升全民健康素质的必然要求,更由于健康服务业较长的产业链会使其成为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就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

《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健康服务业“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从国家战略层面明确了行业发展意义,其高屋建瓴程度是过去各项细分行业规划中所罕见的,而规划所提出的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宏伟目标也是过去各项产业规划所未提及的。

医疗服务利好首当其冲

配套政策渐趋完善

在此次《意见》中使用大量篇幅阐述了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性,为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意见》明确提出要建立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进一步明确鼓励企业、慈善机构、基金会、商业保险机构等以出资新建、参与改制、托管、公办民营等多种形式投资医疗服务业。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意见》还特别指出,要进一步放宽中外合资、合作办医条件清理取消不合理的规定,加快落实对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险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等级评审、技术准入等方面同等对待的政策;同时引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向高水平、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发展专业性医院管理集团。我们认为,目前民营医疗机构之所以发展缓慢,与地方市场准入政策的缺失和职称等级评定、社保定点等方面制度的滞后不无关系,未来随着这部分配套政策的不断完善,民营医院有望逐步从专科领域拓展至综合性医院,从单体医院拓展至医疗服务管理集团。

创新业务模式值得关注

康复、中医药保健、大健康、医疗保险等领域或将受益

除了传统的医院式医疗服务,此次《意见》还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医医疗保健、健康养老以及健康体检、咨询管理、体质测定、体育健身、医疗保健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在传统医院以外,鼓励各地合理布局、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在中医领域,要求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鼓励零售药店提供中医坐堂诊疗服务,开发中医诊疗、中医药养生保健仪器设备等;在保险领域,要求进一步丰富商业健康保险产品,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督和对医疗费用的控制,促进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我们预计随着这些政策的逐步执行到位,未来资本市场上有可能诞生与康复、中医药保健、大健康和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相关的新型投资标的,已上市公司也有可能通过并购整合切入上述领域,形成新的市场投资热点。

积极培育支撑产业

药品、医疗器械、第三方服务成为重点

医疗服务行业盈利模式范文第2篇

一、自贸试验区对上海服务贸易发展的机遇

1、自贸区有助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推进贸易的自由化、便利化

首先,上海的目标不是做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国际著名港口。这里核心任务有两个,一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另一个是构架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离岸贸易的核心是解决跨国公司的资金管制问题,自贸区内企业允许搞一个国际资金池和国内资金池,当中有互联互通的管道。这样的贸易是订单和资金在上海完成,货物未必经过上海的港口。自贸区不会做成集装箱的堆场,而是探索同长三角周边地区的错位竞争和协同合作。更重要的是,推进与自由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发展,特别是配套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以及航运金融交易平台,允许境内外企业参与商品期货和航运远期交易。目前国际航运中心有三大模式:一是以英国伦敦为代表的,以市场交易和提供航运服务为主;二是以中国香港和新加坡为代表的,货物中转为主;三是荷兰鹿特丹、美国纽约、中国上海为代表的,以为腹地货物集散服务为主。上海有全球最大物流吞吐量,但是没有相应的资金流、价值流。自贸区的建立将会促使上海成为继伦敦、鹿特丹之后另一大转口贸易港。新加坡之所以能成为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根本原因就是马六甲海峡加自由港政策,解放前上海能成为亚太航运中心、金融中心,也是由于长江入海口加自由港。如今上海有了洋山深水港加自贸区政策,对提升上海的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无疑将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其次,助推国际航空枢纽港建设。自贸区能够助推上海浦东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尤其是国际航空货运枢纽的建设。浦东机场2012年货运吞吐量达到294万吨,居世界第三位,但这主要依靠我国长三角发达的制造业,并由国际转国内和国内转国际模式所完成,国际转国际的量还远远不够。自贸区的两大特色就是贸易自由和运输自由,这样的条件有利于在园区开展如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仓储、商品展示等多元化货运业务。当今国际经济已进入到航空经济时代,世界各地不断形成航空资源大规模集聚区域,以西雅图、图卢兹和蒙特利尔为主的航空制造中心,以爱尔兰为主的航空租赁中心,以新加坡、迪拜为主的航空维修中心等均实现了相关资源的大整合,并不断地扮演着航空资源全球配置的角色。上海自贸区能够极大地促进全球航空资源在上海的聚集。

再次,推动海事服务革命性改变。设立自贸区将促使海事服务发生历史性和革命性的改变,除了港航企业的货物、运输工具会发生变化外,相关海事法律、法规也会发生变化,其核心是便利,而港航企业所缴税费也有望下降。为了适应自贸区需求,目前在洋山保税港区推出的保税船舶登记制度将升级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主要是提供更多的便利性,比如在准入条件方面会有一定的放开。为了吸引中资船舶回国,此次自贸区方案中就提出,充分发挥上海的区域优势,利用中资“方便旗”船税收优惠政策,促进符合条件的船舶在上海落户登记。

2、自贸区有利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衡量一个城市的金融国际地位看三大指标,一是其国际影响力,二为直接融资额占全国的比重,三看金融开放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2年上海证交所股票成交额居全球第四位,股票总市值居全球第七位。伦敦金融城2011年3月公布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上海排名第5位。自贸区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预期在自贸区内,投资和贸易相关的资金可以自由兑换,利率、汇率逐步由市场决定,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设立外资银行,以及民营资本与外资金融机构共同设立中外合资银行。允许自贸区的金融机构去海外发债。这些对企业非常有利。首先,有利于自贸区企业融资成本的下降。国际银行业息差为1.2%左右,内地的银行业则大于2.5%,银行业息差有很大的降低空间。通过金融对贸易便利化发展的支持,可以帮助国内贸易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帮助国内生产企业成本降低,提高实体经济的整体竞争力。其次,是带动国内企业“走出去”。民营企业可利用自贸区平台,开展全球性收购兼并工作。企业到哪里,金融机构就会服务到哪里。对国企而言,国际化导向、市场化激励都是利好因素。不少大型国企已实行“走出去”战略,自贸区即将出台的金改细则等政策将为其提供更多改革空间,有利拓宽对外收购兼并通道、激发创新活力。第三,为跨国公司资金运营中心和全球化资金管理中心,提供良好的环境。在自贸区里,银行既能利用国内的网络为其提供资金服务,又能利用国外的市场为其提供资金运用,并帮助企业进行风险对冲。四是自贸试验区开放的金融、航运、商贸、专业、文化社会等六大服务行业及十八个子行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3、自贸区有助于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动服务贸易发展

首先商贸服务领域开放。包括增值电信服务和游戏机、游艺机销售及服务。电信业开放涉及三方面改革,即在自贸区将会允许外资企业突破之前股权比例低于49%的限制,甚至允许外企以独资形式经营;外资可经营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ICP)、互联网信息服务(SP)、呼叫中心业务等过去不能涉及的业务,这几个领域国内已呈竞争饱和状态,即便开放,对增值电信企业影响不大;涉及信息安全的仍要严格审查。允许外资企业从事游戏游艺设备的生产和销售,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内容审查的游戏游艺设备可面向国内市场销售。其次,文化服务领域开放。演出经纪,取消外资演出经纪机构的股比限制,允许设立外商独资演出经纪机构,为上海提供服务。娱乐场所,允许设立外商独资的娱乐场所,在试验区内提供服务。文化部会对自贸区相关文化事业进行管理,决不允许“黄赌毒”进入自贸区。第三,医疗服务业与专业健康医疗保险开放,允许设立外商独资医疗机构。该政策有利于中国医疗机构多元化体系的建设,试点设立外资专业健康医疗保险机构,这对外资医疗机构倚重商业保险的盈利模式构成有益支撑。试点成立专业的健康医疗保险服务机构不会对国内的企业构成威胁,反而会促成国内企业与外资企业的合作。第四,旅行业。允许在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细则取消旅行社获得经营许可满两年后才可经营出境游的限制,对于旅行社来说是利好消息。第五,律师服务。探索密切中国律师事务所与外国(港澳台地区)律师事务所业务合作的方式和机制。未来会有更多的境外法律服务机构进驻上海自贸区,国内外律师事务所交流学习步伐将会加快,有利于国内律师服务行业进步。

二、自贸试验区对上海发展服务贸易的挑战

首先,金融开放,特别是资本项下放开挑战政府的监管能力。自贸区资本项下放开容易导致国际资本尤其是国际热钱快进快出,通过这一平台套利,而一旦资本大幅回流,将对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冲击,反过来影响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进程。金融领域的试验政策会涉及众多金融制度变革瓶颈的限制,包括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金融市场利率市场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等领域,均不可能一下子放开,自贸区内的创新机制如果引导不畅可能会导致整个货币体系的混乱。自贸区最大的挑战是来自于对资本的管控,即如何在开放和风险管理之间取得一个平衡。从监管角度看,自贸区内应加强统一监管。现行金融监管是“一行三会”的条线监管模式,在区内应将监管条线整合起来,成立一个金融管理局,一站式的管理,既便于协调和解决问题,也能更好地发挥监管作用。另外,自贸区应率先实行金融企业的“营改增”。银行等金融机构目前按照营业税纳税,实则很多服务是外包的,这一部分服务支出应按照增值税纳税。

其次,银行业的风险管理问题。尽管中国银行业已有一定的开放经验,中行、交行、工行等海外分行拥有较丰富的经验。然而,当前银行亟需解决的四大风险管理问题。第一,信用风险管理。一是自贸区客户除实体贸易型客户以外,还有大量离岸客户,银行如何对离岸和在岸客户进行有效管理,需要进一步研究;二是过去银行对企业信用评级是通过资产负债率来评价企业的资产负债杠杆,当注册资本的政策发生变化后,上述指标不再代表企业财务实力,如何评价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资产负债比例是一个新的挑战;三是新注册的贸易型企业,特别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贸易型企业,与银行缺乏一定的往来关系以及历史交易,如何为其进行有效的贸易融资等服务,也是非常大的挑战。第二,流动性风险管理。未来银行资金的流量较大,要保证银行合理支付,平衡好资产负债管理,需要非常强的流动性管理能力。第三,利率、汇率风险管理。利率市场化使银行利差进一步收窄,挑战银行风险管理能力、自主定价能力。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汇兑、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产品创新等要真正全面实施,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前提至少有两个,一是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银行就有风险,一旦倒闭,要有存款保险制度;二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开放。因此,金融领域开放应按照跟贸易自由化相关性及风险高低而有序放开,相关性越高的越先放开,哪个领域风险低先放开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