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层建筑火灾事故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层建筑;火灾;逃生
中图分类号: TU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我国大中城市中的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优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在这里生活或工作的人们与日俱增,如何搞好高层建筑的防火救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特别是生活或工作在高层建筑中的市民,掌握必要的高楼火灾逃生技巧不失为明智之举。
若遇高层建筑突发火灾时.千万不可惊慌失措,保持清醒头脑至关重要首先要冷静地观察火情和环境,迅速分析判断火势趋向和灾情发展的可能,理智地作出果断决策。万万不可留恋火场中的财物而长时间逗留,抓住有利时机,选择合理的逃生路线和方法、争分夺秒地逃离十分危险的火灾现场这是高层建筑火灾逃生的总原则。至于具体到某一火灾现场,由于火灾现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从高层建筑火灾中逃生还要视具体情况确定逃生方法。
1高层建筑火灾扑救问题
(1)火势和烟雾扩散渠道多、速度快。高层建筑的楼梯问、电梯井、通风管井、电缆井、排气道及其他立体竖井,数量多且分布广。而且,高层建筑多采用易燃建材装修.燃烧时发烟量大。按照估算,一幢高度为l 00米的建筑,若无阻挡,只需30秒左右的时间,烟气就可由底层顺竖井瞬间蔓延扩散至顶层。
(2)登高途径少,战斗展开不便。高层建筑少则几十米,甚至超过两三百米,然而,火灾时登高途径往往很少,除利用云梯车举高登楼外,主要依靠建筑内部消防设施登楼。从内部情况看,普通电梯易受火势侵袭,不能保证使用:从楼梯登楼,不仅速度慢、体力消耗大,而且极易与疏散人群发生挤撞,既影响疏散逮度又影响登高速度。从外部情况看,云梯车举高高度可能无法达到着火层,或者建筑底部被底层裙楼包围,云梯车难以接近。
(3)高层建筑火场供水效率不高。消防部队扑救高层建筑火火,主要应利用建筑内消火栓灭火或通过水泵接合器给消火栓供水灭火。但从实战情况看.固定消防设施利用率偏低。另外,消防泵压力不足、水带承压不够、铺设方式不合理等情况,都可能造成高层供水压力不足或供水失败。
2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方案
由于高层建筑的特点,火灾发生时,火势蔓延快,扑救困难。据统汁,近年来,发生的群死群伤重大恶性火灾事故中,80%以上火灾事故与消防安全疏散有直接的联系。所以做好高层建筑的安全疏散工作对遏制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合理利用消防电梯。现行规范规定消防电梯具有多种用途和功能:平时兼做客梯或楼内工作人员使用的工作电梯,发生火灾时则供消防人员灭火救援使用,载重量不小于800kg。兼作客梯使用的消防电梯,其轿厢面积和载重量较大,有利于载运消防人员和器材装各.行驶速度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问不超过60s计算确定,轿厢内设有与消防控制室联系的专用电话,大多数电梯内已安装天线,可以使用手机通话,消防电梯兼作客梯的首层操控按钮上方,设有专门控制消防电梯的按钮或钥匙,一经启用,消防电梯立即降落至首层供消防人员在轿厢内操作使用,而不受外界的控制。为确保消防电梯在火灾事故时的安拿使用.其运行电缆和开关控制箱具有防水和防火性能,所用电源采用双回路供电,并具有末端配电箱自动切换功能。
(2)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可靠、方便使用。消防安全疏散设施不完善往往影响疏散,因此,高层建筑应根据需要,除设置疏散楼梯外,增设相应的辅助安全疏散设施,如救生软梯、救生绳、救生袋、缓降器等。这些辅助安全疏散设施要构造简单,方便操作.安全可靠。
(3)确保走道疏散安全。逃离起火房间的人员进入走道后,应能较好地保障其顺利奔向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和楼梯间,为了缩短疏散时间.采用双向疏散,通过最短的疏散路线。疏散通道及出口都要有作醒目的标志,且宜具有天然采光和通风排烟设施,兼有指示及照明用途的灯具宜设置在接近地面的墙上,以便在烟雾条件下提供有效的指示和照明.疏散通道必须供日常使用,以使用户熟悉它们的位置和作用。只有这样,在火灾事故发生时,通道才能有效地发挥撤离作用。随着娴温的降低,烟层的厚度明显增大。这时人应注意接近地面爬行,可用湿毛巾捂住口舜.避免吸八更多的烟气。另外.最好有安全员或者保安人员组织疏散。
3救生逃生设备
(1)单人或家用的小型逃生器。一般家用逃生器材体积较小,通常一次只能供一人使用,但机动灵活,如:缓降器、逃生软梯等。火灾发生时,将这些小型的逃生器材挂在窗台或阳台上,被困人员即可通过软梯或缓降器逃生,但考虑到安全问题,缓降器只可在低于30m的楼层使用,逃生软梯使用高度不高于15m,逃生绳仅能用于6m以下的楼层。
(2)救生气垫。救生气垫是一种利用充气产生缓冲效果的高空救生设备。它具有充气时间短,缓冲效果显著,操作方便等特点。由于其采用阻燃的高强纤维材料制成,因此,具有阻燃、耐磨、耐老化、折叠方便、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3)多人逃生箱式缓降装置。该装置采用两个箱体疏散逃生人员。每个箱体内最多可运送6人,两个箱体上下往复运行,逃生效率最高为300人//h。目前,该装置在医院及其他办公场所均有应用。
(4)移动式逃生装置。移动救生装置具有灵活机动、简单便捷的特点,该种装置可自由移动,便于安装在不同位置,在着火点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安全疏散逃生较为有利。该装置采用空气阻尼技术,无需电力支持,可上下往复输送逃生人员,但一次下降只能疏散1~2人,疏散效率较低,不适于人员较多场所的集体逃生。考虑人员心理因素和该设备自身的特点,该装置不适于安装在30 m以上的楼层,通常用于人员密度不是很大的公共场所的辅助逃生。由于该产品价格较高,因此并不适于普通家庭。
(5)柔性救生滑道。柔性救生滑道是一种能使多人顺序地从高处在其内部缓慢滑降的逃生用具,滑道采用摩擦限速原理,达到缓降的目的。目前,限速方式可分为3类:一是采用粗的橡胶环进行分段限速;二是采用布置紧密的细的橡胶绳圈全程限速;三是采用高分子弹性纤维制成的弹性良好的布套进行全程紧密包裹限速。
(6)链式逃生器。软轨链式火灾逃生器是一种轻型群体逃生器,根据不同需求可配备多种型号,该产品主要由承载链和多个减速器组成,承载链安装快捷、承载能力大、具有较强的耐火耐高温能力;减速器具有下降速度稳定、可靠性高等优点;每套装置可供多人同时逃生。
关键词:在建高层建筑 火灾危险性 火灾扑救
0 引言
随着经济迅猛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由于土地资源的紧缺,高层建筑成为了城市建筑的趋势,而高层建筑建设工期长、各方监管不到位,一旦发生火灾扑救难度大,因此,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防控就成为了当今消防工作的一个难题。但是对高层建筑在建施工工地火灾却未能引起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有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近年来,在建高层建筑工地火灾不断发生,成灾率高,经济损失大。透过这些在建高层建筑火灾事故,加强对在建高层建筑火灾危险性及防控对策的分析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1 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危险性分析
一是可燃物多。在建高层建筑工地临时建筑较多,如仓库、工棚等,这些建筑大部分采用竹子、木材、油毡等可燃易燃材料搭建;在建高层建筑周围的防护网、施工的脚手架等大多用可燃材料做成;因施工需要,施工楼层存放大量油毡、木料、模板、油漆、装修材料,存放物杂乱无章,且多为可燃易燃物品,为火灾发生提供了必要条件,只要接触明火等火源,就有可能发生火灾事故。二是建筑施工用电、用气、用火量大。在建高层建筑的各类施工机器、电焊、氧切割等作业都需要大量的电、气,而施工现场的设施往往不按照规范设计、安装,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临时的电气线路布线过多、过乱,很容易引起用电过载或者电线短路,从而引起火灾事故。三是消防设施不完善。由于在建高层建筑本身的消防设施未建成,建筑内部的自动报警、自动喷淋和消火栓等预警设施、消防设施不完善,使初期火情不易被察觉,不能及时控制火灾蔓延,缺水成了最大问题,给消防员内攻近战带来极大的困难,从而延误扑救的有利时机。同时,由于正在施工,建筑内部未进行防火分割,楼梯间、门窗洞、电梯井、各类管道井等未封堵,空气水平、垂直流通迅速,烟囱效应明显。四是在建高层建筑工地环境复杂。由于在建高层建筑作业施工面大,建筑材料堆垛多,建筑内部情况复杂,堵塞了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消防车根本无法在第一时间靠近火场,影响灭火战斗展开,不利于扑救初起火灾。五是施工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管理混乱。施工单位往往将办公区、生活区和作业区混建在一起,很多工人住宿在施工现场旁边或内部,施工单位没有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灭火、疏散预案并组织施工人员进行演练,许多工地电焊、电工等特种工操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不少人是无证上岗,施工时操作不规范,用火用电现场不按要求配备消防器材设施,电焊作业产生的火花、灼热熔珠四处飞溅散落,相当一部分施工人员消防安全意识淡薄,为了方便,往往就地烧火做饭,甚至烧木材取暖,乱扔烟头等火源,非常容易引起可燃物燃烧,酿成火灾事故。
2 在建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
在建高层建筑的建筑特点既有一般高层建筑的共性,又有其特殊性。一是烟、火蔓延途径多,由于无防火、防烟分隔,电梯井、管道井等未封堵,火灾极易蔓延,飞火从高处散落,引燃防护网和地面的建筑材料,容易形成立体火灾,消防人员难以堵截。二是内部情况复杂,人员疏散难度大。在建高层楼梯无扶手、疏散指示标志、应急照明等疏散设施,楼面孔洞多,电梯井道口无护栏,楼面穿管预排的凸出物多,现场堆放着各种建材杂乱无章,外围脚手架和防护物多为可燃物,如果发生火灾,容易垮塌,无论是对施工人员还是消防营救人员,疏散和搜救的难度都非常大,极易造成人员伤亡。三是消防部队灭火难度大。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通道狭窄,由于受到场地的制约,房屋、棚屋之间,建筑材料垛与垛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甚至有些材料堆跺堵塞了消防通道,消防车难于接近起火点;内部情况复杂,难以掌握内部情况,缺少应急照明设施,消防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着火层,战斗展开困难。四是消防供水很难保证。由于高层建筑施工工地现场周围环境复杂,加上建筑内部未建成开通自动消防设施,消防用水匮乏,内攻时水压、水量无法满足灭火需要。
3 防控在建高层建筑火灾的措施
3.1 严格把好消防设计审核、验收关。公安消防部门要严格按照《消防法》及建设工程消防监督法规,进一步完善建设工程消防监督工作制度,依法落实消防设计审核技术复核、大型建筑工程项目消防审核验收意见集体会审、疑难问题专家论证等工作措施,提高建筑工程消防行政许可的质效,强化高层建筑落实国家消防技术标准的源头把关。公安消防部门与建设主管部门要密切配合,建立协作机制,加强对高层建设工程项目各方责任主体的监督管理,在对建设单位审核发放施工许可证时,应当对建设工程是否具备保障安全的具体措施进行审查,施工现场应具备以下消防安全条件:一是施工现场要设置消防通道,建筑工地要满足消防车通行、停靠和作业要求,建筑内应在楼梯间、出入口设置醒目标志和应急照明,及时清理建筑垃圾和障碍物,规范材料堆放,保证消防通道畅通。二是施工现场要按有关规定设置消防水源。应当在建设工地设置室外消火栓系统,并保持充足的管网压力和流量。根据在建工程施工进度,同步安装室内消火栓系统或设置临时消火栓,配备水枪水带,消防干管设置水泵接合器,满足施工现场火灾扑救的消防供水要求。三是施工现场应当配备必要的消防设施和灭火器材。施工现场的重点防火部位和在建高层建筑的各个楼层应配置适当数量的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沙袋等消防器材。四是施工现场的办公区、生活区、作业区和材料区应当分开设置,采取防火分隔措施,保持安全距离,施工单位不得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对不具备条件的,不得颁发施工许可证,以确保施工现场消防安全。
3.2 加强建设过程主体管控,及时发现并清除建筑火灾隐患。针对高层建筑的高火灾风险,公安消防部门要加强对在建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的消防监督检查,重点检查承建单位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以及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疏散通道、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情况,灭火器材配置及有效情况,用火、用电有无违章情况,重点工种人员及其他施工人员消防知识掌握情况,消防安全重点部位管理情况,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防火防爆措施落实情况,防火巡查落实情况等;并且要深入开展在建工程建设消防质量、消防产品等专项监督检查,对于不满足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条件、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不落实的要依法督促整改。推行施工单位消防质量信誉监管,强化建筑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等单位的质量责任意识,依法严肃查处违反消防法规和消防技术标准建设、施工等行为,强力监督各消防质量责任主体在高层建筑建设过程中认真落实国家消防技术标准;施工单位应当制定并落实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消防安全技术措施和专项施工方案,并设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动用明火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需要进行明火作业的,动火部门和人员应当按照用火管理制度办理审批手续,落实现场监护人,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动火施工人员应当遵守消防安全规定,并落实相应的消防安全措施;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和场所应有具体防火防爆措施;电焊、气焊、电工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将容易发生火灾、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严重的部位确定为重点防火部位,实施防火巡查制度严格管理。通过加大监督执法力度,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消除高层建筑火灾隐患,确保高层建筑建设消防质量,降低高层建筑火灾风险。
3.3 强化社会消防宣传培训,增强业主消防安全自我管理能力。公安消防部门应结合消防宣传和社会化教育培训工作,加大对消防法规、建筑火灾预防及消防安全管理知识的宣传及培训力度,培训施工单位各个岗位人员有关消防法规、消防安全制度和保障消防安全的操作规程,本岗位的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措施,有关消防设施的性能、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报火警、扑救初起火灾以及自救逃生的知识和技能等,通过教育保障施工现场人员具有相应的消防常识和逃生自救能力,增强在建高层建筑权属、物业管理和使用业主的消防安全管理能力,教育引导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落实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职责,最大限度地预防建筑火灾,减少火灾危害。
3.4 加强在建高层建筑初期火灾扑救和实战演练。在建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消防法规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法规的规定,建立施工现场消防组织,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定期演练,公安消防部门应对施工单位消防应急预案的制订、演练进行指导,切实提高施工人员及时报警、扑灭初期火灾和自救逃生能力。针对在建高层建筑消防监督、作战预案制定和演练不足的薄弱环节,公安消防部门要实行防消联勤制度,战训部门、执勤中队和防火监督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在建高层建筑熟悉,通过熟悉建筑内部结构和周边环境,制定在建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应急预案,同时强化技战术研究,解决初战控火、抢救人员、强攻近战、火场供水、消防设施应用、安全防护等方面的问题,用科技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对辖区高层建筑可能发生的火灾等灾害事故,制定完善针对性较强的作战力量出动编成,结合灭火救援行动的各个环节,开展破拆、救生、供水、通信等战术操法训练和灭火救援实地实战演练,掌握灭火救援的主动权。
4 结语
总之,预防和扑救高层建筑火灾还是当今的一个消防难题,在建高层建筑的预防工作,必须遵循“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针对在建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特点,立足自防自救,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从源头上预防火灾,做到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实体经济及建筑业高速发展的今天,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高楼消防安全危机开始凸显。虽然火灾在建筑安全事故中所占比例较小,但是,火灾造成的伤害之大,死亡人数之多,经济损失之严重,影响之恶劣,都足以使人触目惊心。国家、地方虽然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来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一旦引发火灾,必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及群死群伤事故。例如,2010年11月15日,上海市静安区胶州路728号公寓大楼发生特别重大火灾事故,造成58人死亡,7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元。因此,对高层建筑施工的消防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具有其现实意义。
1、高层建筑实体存在的消防安全特征
1.1火势蔓延快且控制难
高层建筑有竖向的各种通道,比如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电缆井等,这些功能必要的内部通道会在火灾时形成若干个竖向火洞,火灾时烟气一定向上升腾,就在建筑里面形成了烟囱效应,助长了火势蔓延,据测定,在火灾初起阶段,因空气对流,烟气沿楼梯间或其它竖向管井扩散速度为每秒3到4米。如一座100米高的建筑,在无阻挡的情况下,近半分钟左右,烟气就能顺竖向管井扩散到顶层。
1.2救援疏散困难
普通电梯在发生火灾时由于切断电源等原因停止运转,多数高层建筑安全疏散主要是靠楼梯,而楼梯间内一旦窜入烟气,就会严重影响疏散。从高层建筑防火环境考虑,用一般消防设备应对高层火灾,难免有心无力,错过最佳的救援时机。
1.3扑救难度大
高层建筑高达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发生火灾时从室外进行扑救相当困难。国内外的高层火灾经验证明,超过100米的高楼着火,靠外部救援扑灭大火几乎不可能。
2、高层建筑施工存在的消防安全管理问题
2.1建设主管部门监督相对薄弱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强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但是仍然存在安全监督体系不健全,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职责不落实,人员素质不高,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贯彻落实不力,以及执法不严等问题,部分地方建设主管部门仍未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一些建设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沟通不力,发生事故后未能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不能及时结案并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教育,整改措施得不到有效落实,造成同类事故在同一地区经常发生。
2.2施工企业制度不规范,消防组织机构不完善,消防安全责任不明确
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只重视施工进度,施工效益,而轻视消防安全问题,未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未制订各项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有些施工单位因自己没有消防资质,便挂靠其它有资质的单位,甚至有些施工项目被层层分包,势必造成工程施工质量粗劣,消防安全管理脱节。
2.3施工现场易燃可燃材料多
对于当今高层公共办公建筑来说,业主都希望通过施工使建筑造型美观,环保,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大量的易燃、可燃材料,如保温材料聚苯板,吊顶板采用木质板吊顶,隔墙采用了大量的木质隔板,家具、书桌、门均采用实木材质,地面使用地毯等。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场地的制约,大量易燃可燃物,如木方,跳板,油漆等大量存放,建筑材料跺与垛之间缺乏必要的防火间距,甚至有些材料堆跺堵塞了消防通道,一旦发生火灾,势必会造成火势迅速蔓延,并产生大量的浓烟和有毒气体,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4施工现场场地狭小,作业交叉面多,切割、动火作业多,很容易引发火灾
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大量的金属材料需要进行切割,如果施工人员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火星飞溅到易燃物品上,很容易造成火灾。2000年12月25日,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东都商厦发生火灾,共造成309人死亡,就是由于电焊火渣溅落到可燃物上引起的。
2.5生活区、办公区火灾隐患较多
职工宿舍大多是简易可燃临时用房,有些施工项目,在未完成施工任务的楼内地下室设置工人宿舍,造成屋内人员密集,衣物、被子等可燃较多,乱拉电线现象较多,尤其到了冬季,室内使用电暖器、电褥子取暖,用电炉子做饭等,在用火用电方面稍有不慎就会引起火灾,同时造成人员疏散困难,火灾扑救困难等问题。
2.6消防设施管理存在缺陷
在施工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节省开支,没有配备灭火器、消防水箱,消防泵房,临时消火栓等消防设备,有些施工单位虽然配备了临时消火栓等,但是配备不到位,存在水泵压力不足,消火栓质量不高,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只能等待专业消防机构进行救援。。
2.7施工企业教育培训不到位,施工人员消防知识缺乏
施工单位对作业人员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不够,有些施工单位更是走走过场,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使作业人员根本不了解现场及本岗位的消防隐患,有的作业人员更是不会使用灭火器,更别说灭火了,一旦发生火灾,基本的自救逃生知识都不知道,这就导致了大量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3、如何解决高层建筑施工消防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3.1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检查处罚力度
《消防法》第二条规定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网络。其中,“部门依法监管”,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关键。
3.2企业建立消防安全组织机构,落实安全责任制
对于高层建筑施工,必定存在许多专业参建单位,根据《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61号令)的有关规定,这就要求总承包必须建立一个全面有效的管理机制,设立消防组织机构负责消防安全,划分管理范围,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确保施工现场每个环节都有人监督、检查、管理,严格执行消防安全防护措施,真正做到制度到位、措施到位、管理到位。
3.3完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施工中不断进行完善
总承包单位应与每一位分包单位都签署消防安全管理协议,对施工现场的易燃可燃材料要合理存放、合理布置,材料加工区必须有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灭火设施。施工现场要严禁吸烟,动火作业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审批手续,作业人员持证上岗,设专人看火,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
3.4设置消防水箱,配备足够的灭火器材
高层建筑施工现场,特别是重点消防区域,包括油漆库房、木工加工区、现场临时配电箱等区域都必须设置足够的灭火器材,以保证在发生初期火灾时,得到及时有效的扑救。同时施工现场必须设置临时消防栓,严格规范其使用制度,并不得以任何理由锁闭消防栓系统。
3.5加强消防安全培训
【关键词】 高层建筑 消防安全 防火对策
当前性能化建筑防火设计水平不断提高,在消防安全工作中,各类科研机构都相继探索出有效的人员疏散模型,这为建筑消防安全设计提供了可操作性的规范依据。在高层建筑中,因受到建筑功能、高度的影响,安全疏散及防火难度相对较大,如何建立有效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机制已成为高层建筑设计管理单位需要面临的重大课题。因此,加强有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分析及防火对策的探讨,对于改善高层建筑消防安全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分析
1.1 可燃物多
在科研楼、办公楼、高级旅馆等高层建筑内,通常存在着大量易燃的室内装修家居和材料等,一旦起火,则很容易造成火灾迅速蔓延。根据测定,在火灾初期,高层建筑由于空气对流在水平方向上引发的烟气扩散速度可达0.3m/s;在风道、管道井、排风道、楼梯间、电缆井等竖井管道部位,若防火处理或防火分隔处理不善,一旦出现火灾,则很容易成为火势蔓延的途径,如一座高度在100m左右的高层建筑,烟气在竖井管道内仅半分钟就能达到顶部。在燃烧阶段,烟气顺着竖向管井和楼梯间扩散的速度可达4m/s;而在高温条件影响下,热对流导致的水平方向烟气扩散速度可达0.8m/s。另外随着建筑物高度的增加,风速也会相对增大,其对于烟气的扩散将会产生非常直接的影响。[1]
1.2 局部空间容易发生爆燃
因可燃物发生起火后,密闭建筑内部温度升高速率很快,高温热气、烟气等可利用各类途径向室外进行扩散。而现代高层建筑中大多数适应集中空调系统,独立空间相对封闭,在火灾爆发后,材料燃烧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燃烧形成的大多数热气无法排散;氧气的减少会导致材料燃烧不充分,当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同空气相互混合并增加到一定浓度时,一旦遭遇火源,则可在瞬间内出现爆燃问题,爆燃会引发空间内部温度骤然上升,给人员疏散及火灾补救带来较大安全隐患。
1.3 安全疏散难度大
高层建筑的垂直距离通常会比较长,人员相对集中,疏散至地面需要的时间也较多,疏散过程中很容易发生拥挤、踩踏问题。根据火灾案例分析发现,在高层建筑中,被烟熏导致的死亡的人数占火灾伤亡总人数的50%以上。在实际高层建筑运行中,疏散通道及电梯前室的防火门通常处于开启状态,因此在火灾发生时烟气会立即涌入疏散通道,造成人员丧失方向辨别能力,人员疏散的难度会大幅度增加。另外在较短时间内由于人员很难全部撤离危险区域,疏散中还容易导致人员摔死、踩踏及跳楼等事故问题。
1.4 扑救风险高
高层建筑出现火灾时,火灾现场的热辐射较强,烟雾浓度高,火势向上蔓延的方式多、速度快,在火势扩大到一定程度时,消防人员难以实施堵截。室内消防水量较低,在出现大面积火灾事故时,消防人员配备的灭火救援设施通常很难达到建筑高度。在扑救高层火灾问题时,需使用消防车由室外进行补给,消防水袋耐压性能完全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而只能通过室内消防给水设施予以弥补。另外,若建筑内未安装消防电梯,因各类约束条件的影响,消防队员通过楼梯进行扑救的难度较大,且扑救效率低,消防器材补充容易发生间断。[2]
2 高层建筑防火对策
2.1 提高高层建筑消防用水供水能力
在高层建筑整体规划时,可依据需要建设相应的消防水池,供水过程中,应使用大功率水罐车,通过水泵接合器进行供水。当前某城市通过自主研发,专门制备了一种用于高层建筑供水的水带垂直吊升机,该设备主要通过固定设备的绞盘、支架和配套部件构成,可将水带由地面吊升至100m以上,且用时仅在15min以内,同时具有高度的拆装灵活性,可适用于各类高层建筑消防救火等。另外,通过对建筑室内应急干式消防给水系统试验发现,大功率消防车采用逐步加压方式通过干式应急干管可将消防用水供给到93m左右的建筑顶层,且能保证10m以上的充实水柱,可充分提高灭火实际效果。对于应急干式消防给水竖管,可将横向与竖向分区供水相配合,在各层消防电电梯间均安置独立的应急消火栓,且消火栓采用双发双出口型,可有效改善高层消防供水能力。
2.2 优化建筑消防设计
在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综合分析防火安全,依据建筑各类功能需求,加强防火设计。在设计消防设计中,应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作为基本标准,对防火分区进行科学划分,并保证总体布局安全畅通;采用可靠先进的自动智能化报警系统,且应恰当选择安装位置及联动控制功能;设计时应尽可能做好建筑隔断、家具、内部装修及陈设的难燃处理或不燃处理,以确保火灾发生时分区的隔火能力和结构的耐火支持能力,降低火灾过程中烟气的蔓延速度,且要严格控制可燃物的堆放数量;构造设计时采用的结构构件应具备高强的耐火极限,确保消防用水量和薄弱点的灭火设备所需水压充足,加强建筑消防给水系统的设计。
2.3 强化消防设备及装备更新
(1)应深化配置各类高层建筑灭火救援设备,如采用水泵出口压力在3.5MPa以上的、流量高于25L/s的高层供水消防车,高压供水配件及工作压力为4MPa的消防水带,和相应运送设备等;(2)对于存在大量易燃易爆危险品的大空间大跨度商业建筑,应适时采用高性能的消防设备,如多剂联用举高喷射消防车、防化洗消消防车、远程大流量泡沫消防车、化学事故抢险消防车、大流量拖车消防炮、大型排烟消防车、大跨度作业臂架破拆消防车,及堵漏、侦检灭火救援设备等;对于大空间及大跨度建筑应优先选用高层拆楼工程机械及运输车车辆,以应对建筑易垮塌的难题;在处理地下建筑火灾事故时,应配置排烟量在50万m3/h以上的正负压排烟消防设备、强性能呼吸保护设备、高倍数泡沫消防车及地下临时组网的通信设备等装备;(3)应健全消防设备长期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增加维持性经费投入比重;健全淘汰老化设备更新经费保障机制,依据消防设备使用年限依年度设置相应的设备更新经费,以保证消防设备能够得到及时补充。[3]
2.4 做好建筑消防设备保养管理
(1)对于排烟送风系统应以月为单位进行定期检查,对建筑内部各区域的排烟系统排烟状况及送风系统增压状况均应综合检测,确保系统抽风量及送风速度满足设计要求;(2)对于自动灭火系统,特别是喷水系统,应防水检测消防水池水流指示器的报警灵敏度;观察稳压泵安置位置是否符合消防规定,若位置不当应将其设置在高位水箱上部;(3)对于供水系统应按月例行检查,重点检查供水的稳压泵及主泵是否运行正常,观察建筑上下层的是否满足设计指标,且应严格区分高层建筑水压与一般建筑水压;(4)应分别以月和周为单位对自动报警系统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应包含声音感应报警系统、烟感应报警系统、光感应报警系统、温度感应报警系统和流水制报警系统等,避免系统误报漏报问题,当发现系统性能出现异常时应及时予以更换或升级;(5)对于备用发电机应每月检查一次,检查时可先断开发电机电源,检测发电机能否在15s内进行应急供电;对于钢瓶压力表应以周为单位进行检查,重点对阀门、开关、管道和瓶体等进行泄漏检测及外观观察,如检查瓶体是否发生变形或锈蚀等。
2.5 恰当选择高层建筑地址
(1)高层建筑应设置相应的环形消防车道,且建筑应与城市主次干道相互贯通,确保消防车辆可在较短时间内到达火场;(2)建筑应禁止靠近危险性为甲、乙类的厂房,可燃气体与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及可燃擦材料堆放场地;(3)应对裙房位置进行恰当布局,避免设置高度在5m以上、进深高于4m的裙房,且在相应范围内应安置与室外相同的楼梯间出口,以方便消防队员实施灭火救援;(4)高层建筑应与附近建筑保持适当的防火间距,且防火间距设定要综合考虑扑救标准、火灾过程中建筑辐射热对附近建筑影响等因素。
3 结语
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质量及将直接关系着高层建筑的功能使用及运行质量,因此,相关技术与研究人员应加强有关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总结高层建筑防火要点及关键部位防火技术措施,以逐步改善建筑消防水平。
参考文献:
[1] 娄树立.浅谈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及预防对策[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35):57-58.
【关键词】消防;高层住宅小区;安全疏散;消防给水
随着城市人口膨胀,土地资源匮乏,住宅小区多建成大型综合性高层建筑群,即建筑底部一、二或三层为商业服务网点(商业区),在底部裙房的基础上,将多栋高层住宅建在裙房屋顶花园之上,裙房设有超市、商城、餐饮、娱乐、银行等,建筑物地下设有汽车库,高层部分以几栋住宅和写字楼组成。由于裙房可燃物较多,人员集中,并有一定数量的可燃装修,火灾荷载大,一旦发生火情易形成灾害;同时建筑中的煤气、家用电器设备和公用电气设备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等,均具有火灾隐患,对小区居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很大的威胁。因此,人们越来越迫切的要求高层住宅小区在消防设施和管理上采用有效的措施,以满足消防安全要求。本文结合我国目前高层住宅小区消防工作的现状对高层住宅小区防火安全技术与管理进行探讨。
1. 高层住宅小区的防火安全技术
为了防范高层住宅火灾的发生,应重视其防火安全技术,提高其防火安全系统的可靠性。本文从安全疏散、消防给水、防排烟、电气线路、消防设施和智能化设计六个方面对高层住宅小区防火安全技术进行研究。
1.1保证疏散通道的安全可靠。
对于人员密集的商住楼,在火灾情况下保证人们的疏散安全十分关键,本文主要从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和火灾事故应急照明系统的设置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1.1.1安全疏散通道的设计。
对于商住楼来说要严格保证商业区与上部住宅完全隔开,用来分隔的墙体和楼板都应采用不燃烧体,其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尤为重要的是商业部分和住宅部分的疏散体系应独立设置,两者不能有任何交通联系,更不能开设串通的门(含防火门),保证两个区的安全疏散通道互不干扰,这样在商业区发生火灾时,不会由于共用楼梯而妨碍住宅人员的安全疏散,同时也可防止烟通过楼梯间向上蔓延。
1.1.2应急照明系统的设置。
消防应急灯具是火灾时人员疏散和灭火战斗展开的必备设备,对于火灾时人员的快速疏散和消防队员进入起火建筑内部进行扑救具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高位应急照明安装技术常用于有较高顶棚的空间、疏散走道的顶棚下方或距地面有一人高度的墙壁上,一般采用传统的持续型应急照明灯具和8瓦充电应急灯具。低位应急照明技术是在靠近地面处提供疏散应急照明的一项新的安装应用技术,与传统的高位安装技术相比,它不仅成本低,而且能保证长期安全和可靠。
在更多的情况下,高位应急照明系统提供的照度往往不如低位应急照明系统。原因是:一方面,火灾情况下,越靠近地面,烟气越少,氧气越多,便于人的自然疏散,即弯腰或匍匐行动;另一方面,低位应急照明系统采用的是能发出穿透烟的强光的发光二极管光源、标准的白炽灯模块和高亮度模块,可产生理想的局部高照度,使疏散人员更容易识别疏散走道,迅速而安全地找到最终出口。所以,疏散通道应安装低位应急照明灯具。
1.2保证消防给水满足要求。
消防给水系统是目前国内外扑救高层建筑火灾的主要灭火设备,所以对于高层住宅小区来说,应周密的考虑消防给水设计,以保证其火灾时的灭火需要。
1.2.1合理设计消防水量。
对于商住楼的裙房,如作商场、餐厅等用途时,由于装修豪华,可燃物较多,火灾的危险性较大,为及时扑救初期火灾,应增加裙房部分的消防供水量和在裙房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于住宅部分,可按照独立的住宅楼考虑。但在消防设计时,商住楼的消火栓系统是按30 L/s设计的,而普通住宅楼是按15L/s 设计的,显然30 L/s的消防用水量在住宅层时是有富余的,所以住宅层电梯厅和公共走道设置的喷淋系统可以借用消火栓系统的消防泵,并且总消防用水量不变。
1.2.2建立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1)高层建筑的消防必须立足于自救,为保障高层住宅小区满足规范要求的消防水量、水压,还必须建立高压消防给水系统。
(2)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水源多为城市管网。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在外部管网可以满足消防用水量和最大时生活用水量的情况下,增压水泵应可以从管网直接吸水,否则应建消防储水池。一般室外管网至少应满足室外消防用水量,否则储水池就应储备室内外消防用水量。
(3)高压消防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可采用以下几种:集中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区域或高层组团的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及逐栋高层住宅、公共建筑个体的室内临时高压消防给水系统。这些都是临时增压的消防给水方式,因为常高压系统不宜与生活给水系统合一且对于一般居住建筑区是不经济的。
1.2.3消防给水安全保障。
要真正使消防给水系统得到保障,除了合理规划外,还要在设计、施工等环节做好工作,使一些具体要求得到落实。
(1)保障消防水源。
城市居住区的消防水源,多取自市政自来水管,合理确定引入管径十分重要。引入管应将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综合考虑。管径最好能同时满足最大时生活用水量和室内、外消防用水量,至少应满足最大时生活用水量和室外消防用水量,设计时应按两项之和校核计算。应两处引入,联成环状。在居住区内布置的室外消火栓管线,应保障室外消防用水量的吸取。
(2)室内消防管网合理布置。
高层建筑合理布置室内消火栓,任何一处至少有两股水柱到达,形成一个立体保护区。管线通畅是保障供水的最基本条件,阀门启闭灵活有标记,确保不使杂物进入系统,采取措施确保广泛使用的减压阀、孔板等小孔附件不被堵塞。管线必须具备承受消防压力的可靠性,确保使用时不破管。
1.3防排烟。
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时,烟气的危害很严重,要及时排出有害烟气,确保建筑物内人员的安全疏散。
1.3.1自然排烟。
1.3.1.1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采用自然排烟的部位,应满足下列条件:
1.3.1.2为了使烟气能顺利排出,自然排烟的设计还应考虑以下几点:(1)采用自然排烟时,由于火灾产生的烟气较空气轻,上升到火层上部,因此,排烟窗应设置在上方,并有能方便开启的装置。(2)内走道与房间的排烟窗,应尽量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并且不同朝向。[1]
1.3.2机械防烟。
1.4保障住宅电气线路安全可靠。
众所周知,电气线路的短路、过负荷运行以及导线接触电阻过大,都可能产生电火花、电弧或引起导线过热,从而导致火灾发生。防止住宅电气线路故障,必须从布线入手,逐项落实安全措施,做好高层居民住宅电气防火安全工作,防患于未然。
1.4.1正确选择导线。
(1)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截面。
国家《住宅设计规范》明确要求:“电气线路应采用符合安全和防火要求的敷设方式配线,导线应采用铜线,每套住宅进户线截面不应小于10mm2 ,分支回路截面不小于2.5 mm2 ” [3]。
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能随意减少导线截面,原因是:线路截面过小的后果是导线发热加剧,绝缘层老化加速,易导致线间短路和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事故。
在任何情况下绝不能随意将铜芯导线改为相同截面的铝芯导线,原因是:铝线表面易氧化、易被腐蚀且铝的膨胀系数较铜大,使接触电阻增加。
(2)根据环境选择导线。
根据具体环境特点选择一般导线、阻燃导线、防燃导线、防湿导线还是防热导线。如浴室、厨房、洗衣房以选择防湿导线;而卤钨灯和超过100瓦的白炽灯泡的吸顶灯、槽灯、嵌入式灯的引下线以及浴霸、抽油烟机附件的导线应选择防热导线。
1.4.2合理敷设电气线路。
1.4.2.1从合理布线的角度来说,应使线路路径尽量走近路、走直路,避免曲折迂回,减少交叉跨越;另外还要注意线间、导线固定点间以及线路与管道、地面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4]。
1.5住宅防火智能化设计。
(1)为了有效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科技在住宅产业中广泛应用。在高层住宅小区引入智能设施,用消防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智能化的手段确保消防安全是高层住宅小区的发展方向。
(2)根据国家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高层住宅小区的裙房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水喷淋系统,公共场所及高层电梯前室应设火灾自动报警控测器、手动报警开关,消火栓起动按钮,事故广播扬声器,应在物业管理首层设消防控制中心。
(3)火灾发生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警报信息,消防联动控制器根据火灾信息,输出联动信号,启动有关消防设备实施防火灭火。
1.5.1水灭火系统。
消火栓按钮动作时,系统可自动或手动启、停消火栓泵,并监控其运行状态。水喷淋干管上压力开关动作,系统可自动启动喷淋泵,并监控运行状态。
1.5.2防排烟系统。
当系统确认发生火灾后,立即打开有关排烟口(阀),同时自动打开排烟风机,开启着火层及其上、下层的正压送风口(阀),同时自动打开顶层相应加压风机,使楼梯前室通道为正压,防止烟气侵入,保证人员疏散逃生时的环境安全。
1.5.3火灾事故广播系统。
当系统确认发生火灾后,可自动切断背景音乐广播,或在消防值班控制柜上手动控制,接通着火层及其上、下层的扬声器进行紧急广播,指导楼内人员疏散。
1.5.4电梯迫降系统。
当确认发生火灾后系统立即迫降所有电梯至首层,并自动切断客、货电梯的电源,在电梯前室设置消防人员专用开关供消防人员使用。
2. 结论
笔者对高层住宅小区的防火安全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在安全疏散和物业管理方面还需做进一步的研究。城市高层住宅小区不断兴建,随着人们居住要求的提高和安全意识的增强,其防火安全技术将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高层住宅小区的防火安全系统如何建立以及安全工作如何运作关系到其消防的安全稳定性。如何从人防和技防两方面入手保障高层住宅小区的消防安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实际调研和对高层住宅的火灾案例的分析,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与探讨。总之,加强高层住宅小区的消防建设,使消防安全系统更加完善,增强其抵御火灾的整体能力,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要要求。
参考文献
[1]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3]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杨在塘.《电气防火工程》[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