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医骨科和骨科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生物力学;理念;中西医7年制;中医伤科学;教学
中医学院7年制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医科学生能达到硕士学位的高层次中西医结合人才。要求该专业学生在毕业后能掌握临床医学的诊疗技能及在基础医学领域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本专业所要求的专业知识。《中医伤科学》[1]作为7年制中西医专业的临床课程,在南京中医药大学的课程设置是该专业学生第5年的学习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与5年制的教材是一致的。如何利用有限的学时为7年制学生教好《中医伤科学》,使其能够达到大纲要求的标准―即掌握系统而深厚的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必要的现代医学知识和诊疗技能,并有一定的科学研究的能力,需要在教学中引入很多现代科技的研究成果。为此,在该临床课程教学过程中积极尝试引入生物力学的理念以引导医科学生在中医骨伤科领域能有一全新的认识。
1生物力学的概念
生物力学是由生理学和工程学的结合来解决生物体相关临床问题的研究学科,强调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为主的应用。其包含的领域相当广泛,微小至细胞,大到组织、器官或是动物体中部分系统的运作功能等,皆为生物力学研究的重要范畴[2]。所谓骨科生物力学,即是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来解决骨科所遇到的问题[3]。骨科生物力学将工程原理,特别是机械力学原理应用于临床医学,是需要将医学与工程学结合以跨学科的方式服务于临床与基础研究的学科。
2骨科生物力学的教学方式
既然是以生物力学的方法解决骨科所遇到的问题,那么需要在教学中把握那些内容呢?从工程学角度来说,力学的基本术语有负荷、弯矩、刚度、懦变、懦变位移、自由度、延展性、弹性、平衡、疲劳曲线、模量、力偶等基本概念。如果学校没有专门开设工程力学课程,在有限的学时内让学生掌握如此多的概念及原理是不现实的。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理解此概念也是教改的一项重大命题。
2.1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很强的直观性和交互性,可方便的进行人机双向交流,快捷的在各媒体间进行跳转,亦可作为资料保存,便于学生查询[4];多媒体的另一大优势是具有大容量、多信息渠道,可有效地开拓医科学生的视野。通过自己制作的CAI(计算机辅助教材)课件以及购置的CAI课件,这种多渠道手段的汇集,能够使原来抽象难懂的内容形象化和具体化,更加生动、直接,使得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图文并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多媒体的制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制作关于力学的基本概念的介绍,并以形象化的图片或动画来使得该专业学生能够快速掌握。
2.2授课方式的调整按照《中医伤科学》教材的设置方式,其教学的顺序是:解剖复习、病因病机、诊查要点、治疗。按此教学过程在课堂上讲授,往往显得枯燥沉闷,没有新意。而医科学生在理解采用何种复位手法、为什么要用某一固定予以固定,又为何对某种类型的骨折要采用内固定手段等内容时,却又显得无所适从。这是医科学生初次接触到骨科领域,对生物力学的原理不够了解所致。在教学中,笔者采用在应用解剖复习中增加生物力学的基本概念,如载荷、剪切力、应变等,先使医科学生能有一初步的了解;接着,在固定、手法复位、切开内固定等章节教授时,再以具体病例―问题为中心指导,就能使医科学生知道其所以然。在以具体病例为基础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其能以生物力学的概念来解释、处理骨折、脱位等骨创伤疾患,使之能以科学、精确、具有严密逻辑性来掌握骨科疾病的处理规程,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2.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无论医科学生在课堂上对于基础理论掌握得是多么的扎实,但归根结底是要求医科学生能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地把握疾病。而对于中医骨伤科来说,基本的动手操作的内容有伤口包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石膏托固定、骨牵引操作等内容。对于动手实践的操作不应是带教老师手把手教会就可以了,如何把生物力学的理念融入到实践操作中去才是关键。如在肩关节前脱位复位的操作过程中,虽然书本上提到又牵引推拿法、手牵足蹬法、拔伸拖入法、牵引回旋法、椅背复位法、悬吊复位法等方法,作为学生究竟应该如何掌握复位的手法呢?是不是所有手法都应掌握呢?各种手法是否都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呢?手法间有无区别呢?在实践课教学时,如果不加分析地填鸭式灌输给学生的话,日后在临床上,他们仍将无法快速地胜任该工作。在教学中引入杠杆原理后就可以总结出肩关节所有手法的基本原则是:以腋窝为支点,以肩关节弹性固定位顺势外展外旋、内收内旋即可复位。但是,做完一个小实验―支点的面积与载荷之间的关系,医科学生很快明白如果腋窝的支点面积很小将可能在支点处发生骨折现象,所以他们能够总结出以牵引推拿法复位法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法。
2.4结合临床,引入新进展当医科学生在临床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生物力学的概念有了基础的认识后,对于生物力学方面的一些新进展的介绍就会有全新的认识,也乐于接受这样的理念。针对7年制的学科特点,注意引入关于骨骼系统研究的方法,如有限元素法。这种新进展的研究方法一般是以讲座的形式予以介绍的。如讲述有限元素法的基本思想时,先将研究对象的连续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组合体。按单元以不同的联结方式进行组合,且单元本身又可以有不同形状,因此可以模拟成不同几何形状的求解小区域;然后对单元(小区域)进行力学分析,最后再整体分析[5]。引入这种分析方法,一者可以使7年制的医科学生能够了解生物力学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还能使其在整体性分析中牢固地确立以中医科学整体观为基础的思维方式。
3引入生物力学理念在教学中的意义
3.1以生物力学理念认识问题生物力学是涉及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临床医学、力学、数学、工程学等多学科的一门具有应用基础性、交叉性边缘学科。如能在临床课教学中引入此概念,可以更有效地了解人体的运动、研究骨科方面的疾病、能够设计出并能逐步改进各种人工关节、脊柱假体乃至义肢。教导医科学生以生物力学理念认识骨骼、肌肉、关节方面的结构与疾患,能够使其在临床方面如何处置病患有进一步地提高,也使其在基础医学研究领域能有进一步作为,逐步引领医科学生踏入更高要求的专业领域中。
3.2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链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我国的教学方式和学生以往的养成的学习习惯,常常造成学生们遇到的问题照搬课文,纵向思维较多,横向联系不够[6]。生物力学是沟通临床各科及基础医学的交叉学科。在理解与掌握生物力学的概念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将基础课重新认识,而且要求不仅仅是掌握骨骼系统就足够了,是要求在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中能与骨科疾病相联系,以完整的知识链结构走上临床工作岗位。在临床课的实验教学中还能以此为契机,探索临床研究的热点内容,目的是为在临床实习和临床工作中能及时发现、独立分析、解决临床问题,为开展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将来的基础研究中能横向联系各学科,打下优良的科学素养基础。
总之,通过在《中医伤科学》教学过程中生物力学概念的引入,并非仅仅让中西医7年制医科学生理解这样的概念就足够了,更重要的是通过概念形成思考、观察、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生物力学理念,以科学的方式训练学生达成临床医学的完整知识链,能从多角度、多方面横向联系学科基础,为能深入研究医学问题做好科学素养准备。
参考文献
1王和鸣.中医伤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69.
2郑诚功.骨科生物力学的研究进展.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43-45.
3郑诚功.骨科生物力学的进展.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5,7(10):901-902.
4陈平波,吕刚.医学教育新模式下骨科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新疆中医药,2005,23(5):71-72.
5崔红新,程方荣,王健智.有限元素法及其在生物力学中的应用.中医正骨,2005,17(1):53-55.
专家介绍
朱振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医学会骨科专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关节外科学组组长。
医疗专长:擅长各类骨、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复杂人工关节置换术(如髋关节畸形、人工关节置换翻修等)方面具有极深的造诣。
专家门诊:周三下午,周四下午
读者咨询
我今年37岁,因工作关系应酬较多,三天两头喝酒,而且量很多。前段时间,我感觉双侧大腿根疼痛,有时膝关节也酸痛,走路多时比较明显,休息后能缓解。妻子不放心,督促我去看看,我到附近的地段医院拍了个片子,结果也没啥问题。所以我就没太在意,以为是走路走多了,休息休息就好了。
最近,我的应酬更多了,几乎天天喝酒。与此同时,大腿根疼痛的症状也越来越明显,即使躺在床上,有时腿的位置放得不对也会痛。我上网一查,吓了一跳,感觉自己的症状和股骨头坏死很像。会不会就是股骨头坏死?为什么X线片是正常的呢?股骨头坏死是不是看不好、到最后只能装人工关节?
医生的话
根据症状来看,这位读者很可能患有双侧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病因则是大量饮酒所致。由于早期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在普通X线上无特异表现,如果遇到没有经验的医师,往往会出现漏诊而贻误病情的情况。建议这位读者到大医院骨科进行双侧髋关节CT和MRI检查,然后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不是所有的股骨头坏死患者都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如果股骨头坏死程度比较轻,可以选择一些相对保守的治疗方法。
股骨头坏死是一类股骨头缺血坏死性疾病,常见于年轻患者,自然进展较快,后期常致股骨头塌陷和骨性关节炎,致残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导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因素很多,如创伤(骨折、脱位等)、激素治疗、放射治疗、大量饮酒、结缔组织病、感染等,吸烟、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也可能增加股骨头坏死的风险。
从字面上看,股骨头坏死非常吓人,似乎没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多治疗股骨头坏死的广告也给人一种感觉:这种病很多,很难治。
其实,股骨头坏死在中国的发生率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首先,很多患者对此存在误区,一旦出现髋关节部位疼痛不适,就盲目地猜想发生了坏死。其次,某些医生对股骨头坏死的认识不足,常常将其他髋关节疾病笼统地诊断为坏死,为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此外,某些髋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感染性疾病、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滑膜性疾病等)的晚期,股骨头血供受到严重破坏,大多数并发股骨头坏死,这与原发股骨头坏死存在本质区别。实际上,无论是股骨头坏死还是其他的髋关节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造成功能障碍,都要接受正规有效的治疗,并非股骨头坏死就比其他的髋关节疾病严重。
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方法很多,应根据不同坏死类型、年龄、职业要求及经济条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于早期的股骨头坏死,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如中医中药治疗、调节血脂、停止或减少服用激素、适当的物理治疗、高压氧等,也可以采取股骨头髓芯减压术、截骨术、吻合血管的骨瓣移植术等手术治疗。我院骨科拥有国内第一台高频冲击波治疗仪,可通过促进坏死部位血液循环等原理治疗股骨头坏死,对于股骨头还没有塌陷的患者治愈率达30%,使很多患者免除了手术的痛苦。
【关键词】高乌甲素;病人;自控静脉镇痛
文章编号:1009-5519(2008)11-1601-02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高乌甲素(又名刺乌头碱Lappaconitine,LA)系毛莨科乌头属植物的直根中的提取物,具有镇痛、局麻和解热作用[1],中医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风湿痹痛。我们以曲马多为对照药物对各类骨科术后病人应用高乌甲素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18岁以上ASAⅠ~Ⅱ行择期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成曲马多(T)组、高乌甲素(G)组,每组30例。所有病人既往无慢性疼痛病史,无长期服用镇痛、镇静药史,无心、肝、肾系统疾病史。
1.2 麻醉方法:静脉注射芬太尼3~4 μg/kg、异丙酚2~2.5 mg/kg、维库溴铵0.08~0.1 mg/kg行麻醉诱导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采用异氟醚和氧化亚氮(50%:50%)吸入维持,根据手术进程静注芬太尼和维库溴铵。术毕待病人自然苏醒,不用任何催醒及阿片类拮抗药物。
1.3 药物及药液配制:曲马多针剂100 mg/支,德国格兰泰有限公司,批号:340G03;高乌甲素针剂4 mg/支,批号:03090。T组:曲马多16 mg/kg,负荷量曲马多100 mg。G组:高乌甲素0.35 mg/kg,负荷量高乌甲素4 mg。
上述二组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流量2 ml/kg,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手术结束前5 min给予负荷量,病人清醒后运行电子PCA泵(奥美2300,韩国)。
1.4 观测指标:(1)镇痛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两组病人在术后2、4、8、12、24、48h的VAS值。(2)病人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结束PCA后,要求病人对PCA期间的镇痛效果进行评估。方法:完全无痛=1分;有时为轻度疼痛=2分;一直为轻度疼痛,有时为中度疼痛=3分;一直为中度疼痛,有时为重度疼痛=4分;一直为重度疼痛,镇痛无效=5分。(3)纪录各时间点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如恶心、呕吐、头晕、嗜睡、瘙痒、呼吸抑制及心悸。
1.5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采用χ2检验,SAS 8.0软件进行分析,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两组病人的年龄、体重、性别、手术种类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两组病人的2、4、8、12、24、48 h的VAS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病人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见表3。不良反应及并发症:G组恶心呕吐明显少于T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高乌甲素是从毛莨科乌头属植物中提取的生物碱,为国内首创的非依赖性镇痛新药。文献记载高乌头有祛风、除湿和散瘀消肿的作用,早先用于抗风湿,后经证实具有较强的镇痛、局部麻醉、抗炎的作用。Sterling[1]认为它通过抑制电压依从性钠离子通道,抑制神经传导发挥作用;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高乌甲素的镇痛作用进行了研究,Ono[2]认为高乌甲素的镇痛作用并不是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产生的,而是与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通路有关,并且这两条路径又是通过在脑内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5-HT2受体和在脊髓中α肾上腺素能受体和5-HT1受体介导的。所以,采用高乌甲素PCIA不但发挥镇痛作用,还具备抗炎作用,这正符合近年来提倡的平衡镇痛的观点,因为不通过阿片受体发挥作用,所以无阿片类药物耐受性和依赖性的顾虑。曲马多作为一种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在病人PCIA时应用已久,它通过弱阿片和单胺(抑制突触前膜对NA和5-HT的再摄取)介导的抗伤害刺激机制的协同产生镇痛作用,本研究比较的高乌甲素和曲马多PCIA中各时段VAS和PCIA后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可认为两种药在术后镇痛效果方面没有区别,但在镇痛起始阶段(2~4 h)G组VAS值略高于T组,这可能的原因是手术完毕才给的负荷剂量尚未发挥最大镇痛效应时疼痛已经出现,所以我们建议手术前和手术后各给予一次负荷量的高乌甲素。
本研究还比较了PCIA期间的某些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心悸)的发生率,发现T组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G组(P<0.05 26.7% vs 3.3%),这和Allen等[3]认为曲马多PCIA术后2~6 h和6~12 h呕吐发生率达30%和21%基本符合,曲马多作用于外周迷走神经末梢和中枢极后区的阿片受体以及PCIA初始阶段较高的曲马多血药浓度则是引起T组较高恶心呕吐率极可能的因素。而高乌甲素的镇痛机理并非通过阿片受体,所以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很少发生。因为有乌头类药有致心律失常的报道[4],所以本研究在不良反应中增加的心悸一项,尚未观察到病人PCIA期间有此主诉。但针对高乌甲素本身的药代动力学尚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在骨科手术后PCIA高乌甲素和曲马多在镇痛效果相同,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由于高乌甲素独特的药理机制,是近年来提倡的平衡镇痛中较好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Sterling NW.Irreversible block of Human Heart Sodium Channels by the Plant Alkaloid Lappaconitine[J].Mol Pharmacol,2001,59:183.
[2] Ono M,Satoh T.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lappaconitine: possible interaction with endogenous noradrenergic and serotonergic pathways to induce antinociception[J]. Jpn J Pharmacol,1992, 58(3):251.
[3] Allen D,Jorgensen C,Sims C.Effect of tropisetron on vomitting dur-ing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 in children[J].Br J Anaesth,1999,83:608.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中医;西医;结合治疗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社会人群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在此病患病人群中,老年人患者占据着庞大的比例。患病早期通常是患髋间歇性疼痛,逐渐发展到后期持续性的疼痛,患髋功能障碍、跛行,最终造成严重残疾,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命质量。
1 病因 股骨头坏死中医俗称"骨蚀"、"骨痹"、"骨萎"。中医学认为,此病发生的病因包括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三种。即三因互为因果造成人体阴阳失衡、气血失和、肝肾亏损致骨失所养而产生疾病;现代医学认为,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多与髋部创伤、髋关节发育缺陷、风湿及免疫疾病、大量类固醇激素的使用、酗酒以及高雪氏病、血友病、镰状细胞性贫血等疾病及原因有关。[1]
2 中医辩证治疗
股骨头坏死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可将其分为五大类型。即气滞血瘀型、风寒湿痹型、痰湿型、气血虚弱型以及肝肾不足型[2]。而由于此症发病机制重点为“缺血”,而其又因各种因素而导致的主要病理特点皆为气血不通及瘀滞而产生“瘀血”。故在治疗上采取以“瘀血”为主型,肾虚型与痹证型为辅型的分类方法进行辩证治疗。其典型病理有,修忠标等[3]依据本病中医辨证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气虚血瘀型、气血两虚型以及肾阳虚型与肝肾两虚型,采用中医联合牵引进行治疗其治疗有效率达93.6%。此方法以“活血化瘀”为治疗核心,紧密联系股骨头坏死的实质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在一起。而以辅型的肾虚型与痹证型其典型病理则有肖正权等[4],其主要认为若肾阴虚,则会骨失濡养。而肾阳虚,则会骨失推动温煦。若肾精亏,则无以化生气血,气血虚,导致骨生长及修复会产生困难。而肾之阴阳不足,气血双亏,又会产生血瘀不通。故根据以上辨证采取“三补一活”法对股骨头坏死进行治疗其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疗效。
3 中药内服兼外用治疗
据靳玉良等有关研究显示,对股骨头坏死应用枸杞子、人参、杜仲、炙首乌、羊霍、补骨脂、黄芪阿胶、龟版、山茱萸等滋补肝肾药物进行内服,加以丹参、全蝎、当归、蜈蚣、牛膝、桃仁、泽兰、紫草、赤芍、地龙、血竭等外用药物进行外敷,能够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5]。
4 西医及手术联合中药治疗
西医认为,对股骨头坏死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进行药物治疗。但最基本和常用的治疗方法还是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分为保留患者自身股骨头手术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两大类[6]。对较早期股骨头坏死(ARCOⅢa、Ⅲb期)可采取髓芯减压术、骨移植术以及截骨术等手术;股骨头一旦塌陷较重( ARCO Ⅲc 期、Ⅳ期) ,出现关节功能严重丧失或疼痛较重,应选择人工关节置换术。据张念非等研究显示[7],采用髓芯减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植骨治疗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取得满意疗效;而据赵德伟、王本杰等研究表示[8,9],采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以及联合钽棒植入等骨移植、人工骨及钽棒植入的方式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也取得了显著效果。对于晚期股骨头坏死严重且出现塌陷的患者则可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但股骨头坏死的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应区别于其它疾病的关节置换,重点则应注意其适应症情况。患者长期使用皮质类固醇、长期不负重、骨质疏松、有“保头”手术史及酒精性坏死等因素都是影响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的重要原因。赵德伟等就曾报道过股骨头坏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的失败病例[10]。
近年来,国内也有专家采取了使用手术兼中药内服的形式治疗此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11]。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瓣骨膜移植术联合活血化瘀的中药内服治疗此病,即改善了因缺血坏死而造成的恶性循环,阻止了病理的不良演变,又有效的改变了股骨头血供情况,对患者缺血坏死区起到促进修复重建的作用。同时还能产生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动脉硬化以及抗血栓形成的功效。从而达到以治本为核心,拥有内外兼治标本兼顾以及全身和局部结合疗效的治疗目的。
5 针刀兼中药治疗
又据文献报道,国内专家也有使用小针刀联合中药内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成功案例。其采取以患者进行激光微创针刀手术为主,配合内服以补肾、补气、补血、活血化瘀为主的中药进行治疗。其能起到有效减少股骨头压力、骨内血循环改善的作用,还可以促进股骨头囊变的终止,坏死骨小梁的修复,同时松解关节间隙,改善骨关节功能[12]。此方法具有患者痛苦较小、安全等优点且疗效较为显著。
综上所述,在治疗股骨头坏死这种退行性疾病上,根据其治疗的难点,早期准确的诊断非常关键,对于大量使用激素冲击治疗的人群应定期检查监测更为重要。然而治疗过程中也应对中药适应症应严密掌控,避免坏死修复过程中发生的股骨头塌陷问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症,应紧密联系股骨头坏死的实质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相结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师彬,李克明,王平,孙国栋,韩莉,曲永胜,李刚,股骨头坏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J],中医药信息,2010,27,6:92-94.
【2】国家中医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193.
【3】修忠标, 孙久和, 戴锡金, 等. 分型辨治股骨头坏死94 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00, 27(5) : 203 - 204.
【4】肖正权. 略论“三补一活”法治疗股骨头坏死[J]. 中医药信息,2002, 19( 4) : 42.
【5】靳玉良, 姜颖韶, 朱强.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98 例[J]. 辽宁中医杂志, 2005, 32(1) : 53-54.
【6】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显微修复学组及中国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骨缺损及骨坏死学组,成人股骨头坏死诊疗标准专家共识(2012年版),中国骨与关节外科,2012,4,5(2):185-192.
【7】张念非,李子荣,张雪哲,等. 股骨头髓芯减压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骨瓣植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 ( 2) ∶ 125 - 128.
【8】赵德伟,带血管蒂骨瓣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 的经验与技巧[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 ( 4) ∶ 265 - 266.
【9】王本杰,赵德伟,郭林. 单纯带血管蒂骨瓣转移与联合钽棒植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比较研究[J].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9,32 ( 4) ∶ 271 - 274.
【10】赵德伟,王卫明,王本杰等. 股骨头坏死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失败病例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6,29(3) ∶ 174 - 177.
【关键词】:间歇性跛行;椎管狭窄;下肢动脉硬化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 (2010) 02-178-2
前言
间歇性跛行(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IC)1959年由Charcot首先报道[1],表现为“行走-疼痛-休息-缓解”的重复规律,指患者从开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酸腿痛,下肢麻木无力,以至跛行,但稍许蹲下或休息片刻后,症状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间歇出现 [2]。60岁以上的老人为多发人群,患者主要分布在骨伤、针推、神经血管外科、内科等领域,属临床常见病。
1典型病例
1.1基本资料
浙江省中医院收治患者X某,女性,7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行走不利,腰部酸痛,伴双下肢酸痛乏力,以右侧小腿后部明显,自行扣打双下肢后,症状有所缓解,并逐渐出现间歇性跛行,行不足百米,停下后需弯腰双手支撑双膝休息恢复。于2008年10月因“双下肢乏力酸痛2年,加重伴胸闷”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下肢动脉硬化病史。
1.2入院诊断
入院行相关检查,腰椎CT示:L4-5椎间盘突出,继发椎管狭窄。颈椎磁共振:颈椎退行性改变。骨密度检测示:骨质疏松。下肢动脉超声:①双下肢动脉硬化,伴粥样硬化斑块形成;②左股浅动脉局部狭窄85%;③右股浅动脉闭塞。下肢静脉超声:未见异常。双下肢动脉CTA示:①双肾动脉近端混合斑块形成,管腔轻重度狭窄,以左侧肾动脉为主;②腹主动脉下段弥漫性粥样斑块形成,管腔轻度狭窄;③双侧髂动脉多发混合斑块形成,其中左髂动脉起始段狭窄约70%;④双侧股动脉中下段、动脉、胫后动脉多发性混合斑块形成,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其中右侧股动脉中下段闭塞,左侧股动脉中下段重度狭窄,双侧动脉局部中度狭窄,双侧胫后动脉近段重度狭窄,局部闭塞可能。诊断为:(1)腰突症合并椎管狭窄;(2)右下肢闭塞性动脉粥样硬化症;(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1.3治疗经过
入院后口服骨质疏松药,静脉以活血化瘀药物,另予控制血压,波立维、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凝聚,立普妥稳定斑块保护血管内皮,已酮可可碱等对症支持治疗,疗效不显。经骨科、心内科、外科、神内科等会诊,患者IC排除颈脊髓源性,与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椎管狭窄以及下肢动脉硬化关系密切,但不宜腰椎手术,行下肢动脉介入治疗可能会使症状有所缓解,几率50%。在患者及患者家属知情及主动要求下,遂行经皮双下肢股浅动脉支架植入术,分别于双下肢股浅动脉置入支架两支,手术顺利。术后抗凝,嘱卧床24小时,术后3天患者可绕病区自如行走5-6圈,近四五百米,余症状明显减轻随出院。
2讨论
2.1发病因机
造成IC的原因可分为:神经源性、血管源性及脊髓源性,分述如下:
腰椎管分为中央椎管和神经根椎管两部分,这两部分极易受到腰椎发育性或退变性狭窄的影响,形成对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局部病理变化后引起IC,此性发病率最高[3]。本例结合影像学,支持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椎管狭窄相关病理因素导致IC发生,病因病机符合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致病机理。
临床鉴别见下表:
因下肢血管病变,当病人行走一段距离后,下肢耗氧量增加,血供不足造成的IC称血管源性IC。比较常见的病变如Bueger病、下肢动脉“围困”综合征、原发性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前二者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就本例而言,下肢动静脉B超、CTA、ABI等证实了患者双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闭塞,由其所造成的IC亦不能排除。
脊髓源IC较为少见,主要是由于退变性疾病导致颈或胸脊髓压迫产生脊髓的动脉循环血量减少、静脉淤血或静脉充血,导致脊髓缺血所致IC,且临床上患者下肢痛麻不明显,常伴有锥体束征。本例可以排除。
2.2IC的治疗
造成IC的原因各有不同,治疗也有区别。对于神经源性和脊髓源性造成的间歇性跛行,保守疗法可以采用中医推拿针灸,还可运用穴注、骶管冲击以及封闭疗法[4];另外,骨科常用方法如:PLD、椎板切除减压术、后路钢板固定及植骨融合术等手术疗法可直接去除病因。血管源性IC可使用改善血循,抗血小板凝聚,稳定斑块等常规药物治疗,还可在影像学指导下行经皮下肢动脉支架置入术,解决原发问题,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3思考
IC在推拿科腰腿痛的患者中很常见,多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继发椎管狭窄等神经源性因素造成。手法干预可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但明确诊断是治疗前提。就本例而言患者血管源因素导致IC发生的因机比较关键,多项检查予以支持,此种情况下不适宜运用下肢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避免造成患者下肢溃疡坏死,斑块脱落等血管意外发生,造成不必要的后果。这就要求推拿医生在治疗此类疾病之前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针对老年患者,必须要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进行体格专科检查,完善相关检验如CT、MRI、超声检查、骨密度测试等等,注重相关科室会诊合作,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一名“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对病患负责的合格医师。
参考文献
[1] Lacombe M.The history of intermittent claudication due to arterial disease.Ann Chir.2005 Jul-Aug;130(6-7):440-4.
[2] 聂颖兰,傅得兴等.西洛他唑治疗间歇性跛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药物不良反应.2006,Vol.8,No.6 :463-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