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骨盆修复的最佳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盆骨折病人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方法 通过对77例骨盆骨折病人病情的密切观察,做好疼痛护理、心理护理、牵引的护理、基础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指导康复锻炼等措施。 结果 77例骨盆骨折病人预后较好。结论 骨盆骨折病人合并伤多,常伴有内脏损伤,通过严密观察及精心护理就能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关键词】 骨盆骨折;观察;护理
骨盆骨折是骨科一种严重的创伤,除了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合并血管、神经、尿道、膀胱和女性生殖器的损伤等。病情变化迅速,病死率较高。因此一定要掌握正确的急救和病情观察判断,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1 临床资料
我病区从2008年1月至9月共收治77例骨盆骨折患者,年龄8~86岁,平均42.4岁,男性28例,女性49例,其中合并失血性休克7例,其他部位骨折2 1例,开放性软组织伤21例,膀胱破裂2例,尿道断裂3例,挤压综合征2例,脑外伤2例。入院后无死亡病例。根据骨盆骨折Tile分型,A型45例,均未手术:B型11例,手术4例;C型21例,全部手术治疗。
2 观察与护理
2.1 严密观察病情 骨盆骨折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为失血性休克。骨盆为松质骨,本身出血较多,加以盆壁静脉丛多且无静脉瓣阻挡回流,以及中小动脉损伤,严重的骨盆骨折常伴有大量出血(1000ml以上),病人可表现为轻度或重度休克,必须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每小时测R、P、BP一次,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皮肤、粘膜变化。记录尿量,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有休克时首先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快速补液输血,这在抢救失血性休克的病人中尤为重要。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以保证充足的氧供应,及时做好电解质的测定以纠正电解质不平衡状态。
2.2 疼痛的护理 搬运不当,过多翻身或过早活动下肢,使已骨折并失去稳定性的骨盆继续错位,增加损伤盆壁静脉丛及盆腔血管的机会,且导致髂腰肌、臀肌收缩牵拉髂骨引起疼痛,故在抢救过程中全面评估疼痛的程度,尽量减少病人的搬动,避免引起疼痛性休克,运用谈话等方法分散病人的注意力,并使病人掌握一些减轻疼痛的技巧及加强应对机制,疼痛难忍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以便能有效地控制疼痛,积极配合治疗,以加快康复病程。
2.3 心理护理 一般骨盆骨折病情复杂,病人及家属都要承受较重的心理负担,病人大都存在恐惧、焦虑心理,鼓励病人说出恐惧的原因,使其能够区别现实与设想的顾虑对自身健康威胁的不同,并分析目前病情,让患者正确面对现实,使病人心理上放心,解除思想顾虑,并告知家属不要大声训斥病人或在病人面前表现出痛苦,以便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
2.4 牵引的护理 本组患者C型21例全部予以手术治疗,术前用1/5~1/3体重进行大重量牵引3~5天复位,牵引患者应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活动情况,包括肢端皮肤颜色、温度、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等情况。若肢端皮肤颜色变深、温度下降、足背动脉减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被动活动引起剧痛,患者感觉肢体疼痛、麻木,说明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应检查牵引重量是否过大等,须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调节,不可随意增减,并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能擅自改变和重量。要始终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保证牵引效果。长期卧床牵引,患者活动受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还会造成各种并发症。护士应加强生活护理及心理疏导,预防各种并发症。
2.5 做好基础护理 每天早晚及餐后协助病人漱口,喷益口含漱液,有3例口腔溃疡患者5天后溃疡面愈合。病情基本稳定后,给予低脂、高维生素、高铁、含水分多、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避免产气多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虾、豆制品等。以利于骨折的修复和机体消耗的补充。对食欲不佳者,鼓励少量多餐,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量。骨盆骨折因强迫和牵引术的治疗,骨突处及受压部位血液循环受阻易发生压疮,因此人院病人在不能保证有气垫床时,应给予加厚棉褥,骶尾部给予贴康惠尔透明贴,每天温水擦浴1次,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床铺清洁、干燥、平整。严格床旁交接班,检查贴膜有无脱落及浸润,教会病人自己按摩骶尾部,预防压疮的发生。每2h翻身一次,以免局部受压时间过长,翻身变动要轻柔,保持平衡,移动患者时要嘱患者与操作者密切配合,保持相互动力一致,且勿随意搬动或变换患者的,以免骨折部位错位、变形。
2.6 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1)膀胱及尿道损伤的观察及护理:膀胱及尿道损伤是骨盆前环骨折常见的并发症,当患者出现膀胱充盈,排尿困难,尿道口有血液滴出提示有尿道损伤。早期进行导尿并行留置导尿不仅有利于诊断,而且有利于损伤尿道的修复。对行膀胱造瘘与行留置导尿者术后保持导尿管通畅及造瘘口周围皮肤和敷料干燥,引流管不可扭转或折叠,以防止逆行感染。如出现引流不畅,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以防止血凝块堵塞。一般术后14天拔除导尿管,同时保持会清洁干燥,特别是女性病人,每天会阴冲洗2次,男性病人每天消毒尿道外口1~2次,并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泌尿系感染,本组2例膀胱破裂、3例尿道断裂患者经泌尿外科会诊,处理及时,护理得当,预后较好。(2)便秘:由于病人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弱而发生便秘,因此应尽早说明预防便秘的重要性,发生便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指导和帮助病人适应床上排便,督促及时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鼓励病人床上活动,每天做收腹运动4~5次,每次3~5分钟,经常用双手食、中、无名指重叠顺结肠走向在腹壁上做环形按摩,以刺激肠蠕动,利于排便,必要时给予缓泻剂。(3)预防肺部感染:骨盆骨折病人卧床时间长,应鼓励病人有效的咳嗽及咳痰,咳嗽是一种清除肺内痰液的反射性防卫动作。须向病人讲明咳嗽的意义,指导协助病人进行有效咳嗽。对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行雾化吸入2次/日,以稀释痰液有利于痰液的引流和排出。
2.7 康复护理 伤后早期上肢活动锻炼心肺功能,练习股四头肌的收缩,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足趾的伸曲等活动,并经常按摩局部肢体,以保持肌力,预防关节僵硬。术后尽早在床上进行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功能锻炼应根据病人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床上到床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3 体 会
骨盆骨折是指盆壁的一处或多处连续性中断,骨盆骨折损伤时常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性创伤性休克,尿道损伤,膀胱破裂,腹膜后血肿,直肠破裂,神经损伤等。因此,对此类患者,护士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掌握抢救时机,救治生命;熟悉各种并发症的症状,体征,熟练掌握各种护理技能,积极配合医生的诊疗工作,细致做好治疗及护理,及时调整护理措施,使患者早日康复。
1资料
刘 ×,男,7岁,就诊日期:1997年10月。主诉:左髋关节疼痛6个月。患儿于1997年3月不慎跌倒后左髋关节疼痛,4月于当地医院拍骨盆X片、CT片确诊: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入院查体:跛行,左侧“4”字试验阳性,左侧髋关节功能:直腿抬高95°,屈曲90°,外展30°,内收20°,内旋20°,外旋25°,后伸10°,总和185°。1997年6月骨盆X线片示:左侧股骨头骨骺呈扁平状,密度增高,中间可见低密度灶,干骺端密度尚均匀,关节间隙尚可,髋臼边缘密度增高。入院诊断:左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于1997年10月~1998年1月、1998年4月~1998年8月、1999年5月~1999年7月3次住院治疗。
2方法
住院采用中西医综合治疗方案:①扶双拐避免下肢负重,功能康复锻炼。②活血化瘀中药(活血健骨片,4片,3/d,口服)。③中草药浴疗1次/d,中草药熏 1次/d。④金葡液注射,400 U,2 ml/次,股骨头骨膜下注射,1次/周,7次为一疗程,可连续注射。⑤下肢按摩,1次/d。⑥髋关节电脑中频脉冲治疗,1次/d。
3结果(图1~图4)
1999年7月查体:无跛行,左侧“4”字试验阴性,左侧髋关节功能:直腿抬高95°,屈曲120°,外展40°,内收30°,内旋35°,外旋45°,后伸15°,总和275°。治疗时间2年,股骨头坏死症状消失,2008年患者上高中,学习生活正常。
4讨论
小儿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治疗目的在于减轻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预防病变进行性加重,使股骨头能获得良好的包容,获得生物学塑形而恢复原有的形状,防止股骨头畸形,继发退行性关节炎。
活血化瘀药物的药理共性是:①扩张血管,防止血液凝固或抑制血小板黏附和聚集,预防血栓形成。②增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促进血栓溶解。③改善血液流变性的异常,防止血液“浓”、“黏”、“聚”的出现。④抑制血小板黏附作用、聚集作用、释放作用。⑤可促进毛细血管的再生,激活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加速骨组织修复的作用[2]。
金葡液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代谢产物,其主要成分由蛋白质、多肽、18种氨基酸和凝固酶组成,经证实具有促进骨骼发育作用,是一种典型的超级抗原(SAg),在免疫应答中能刺激人体中T细胞的增殖,使之产生大量细胞因子(如IFN、TNF、IL-1和IL-2等)和细胞毒,能促进组织有丝分裂,使碱性磷酸酶增加,毛细血管增生、扩张,从而改善供应及局部的软组织新代谢。通过多种生物活分子,如酶和生长因子等协同作用,调节人体机能,使人体被“激发”处于最佳状态,促进骨折区大量微血管增生,促进细胞周围及本身血运增加,从而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激活骨细胞代谢,加速新骨形成[3]。临床应用金葡液注射液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因该药含有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在注射后引发局部无菌性炎症反应,而介导炎症的主要细胞是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分泌的肿瘤生长因子(TNP)和炎症中的成纤维生长因子(PGF)均是强有力的血管生长因子,能促进局部毛细血管生长,增加血流量,改善股骨头缺血障碍和新骨的生成。
拄拐杖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身体的平衡和髋关节活动,应用拐杖支持部分负重,减轻患髋的负荷,是减轻症状,延缓股骨头结构损害的最好措施,为保护性负重,是最低限度的干预性治疗。拐杖通过一个较长的杠杆力臂,拐杖着地时产生的推力可代替髋关节的压力,降低股骨头的负荷力。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血供重建期(再生修复期),是防止股骨头压缩,发生蕈状变形极为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方法。
髋关节活动主要是“摇筋骨、动肢节以行气血”,使心血管系统作出的支持反应,通过血液再分配,改善血流量,使活动的肌肉比“静息”肌肉增加4~5倍血流量。髋关节反复活动,可促使缺血区侧支循环形成,对促进股骨头坏死病变修复、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进行髋关节活动要患儿及家长耐心配合,主动进行髋关节内旋、外旋、内收、外展和屈曲运动等康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次数由少到多,时间由短到长,动静结合。有助于改善血运和防止关节活动障碍,促进功能恢复。
通过减轻下肢负重,功能锻炼,在中药内服和外用的基础上,加用股骨头骨膜下注射金葡液等中西医综合治疗,明显缩短治疗时间,加快了治愈时间,从而减少了股骨头畸形和后期的退行性骨关节炎。
参考文献
1刘利君,彭明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J].临 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3(5):376
2邓爱民.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早期诊断与处理[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6,6(10):1112-1114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牵引; 骨痛散; 功能锻炼
[中图分类号] R247.9[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001-02
自2006年以来,牵引、配合中药“骨痛散”治疗、功能锻炼等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效满意,方法简单易推广使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0例,男83例,女67例;年龄16-57岁,平均35岁;有明显外伤史及腰部扭伤史90例,无明显外伤史、症状缓慢进展者60例;病史最长15年,最短10h;普通X线片示腰椎椎体骨质增生91例,同时提示椎间病变55例,无异常发现59;例腰腿痛症状以左侧为主87例,右侧为主52例,双侧均有症状者6例,单纯腰痛者9例。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与X线、CT检查确诊突出部位分布如下:L4、5突出119例,L5-S1突出27例,L3、4突出2例,L4、5,L5-S1同时突出2例。治愈最短11天,最长40天,平均18天。
1.2 方法
1.2.1 骨盆牵引法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上,床脚垫高20cm,使头低脚高,这样可借体重作为反牵引,骨盆处捆上固定带,采用持续牵引,用具包括:骨盆牵引带,绳、滑车、滑车固定架及重砣。每次牵引30min-1h,每日上、下午各牵引一次,重量应根据患者病情、体格和肌肉发达情况而定。以不使患者疼痛为标准,一般双下肢每侧重量约5-10kg一般患者在牵引最初几天症状迅速减轻,第2周末达到应有疗效,第3周为巩固阶段。若第1周症状无明显减轻,则可将重量适当增大牵引重量为1/3-1/2体重;若仍无明显好转,则初步判断牵引,无效停止牵引。每3周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5-6日,可进行2-3疗程。为了巩固疗效,牵引后应卧床,同时配合做腰背肌功能锻炼及理疗。
1.2.2 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肝肾精血亏虚,筋脉失养,致使椎间盘弹性退化,修复减弱,纤维环破裂而突出致有瘀之症。那么治疗当以补养肝肾,活血舒筋为主结合兼症施治。我多年自拟方用“骨痛一号”,“骨痛二号”,“骨痛三号”散剂组合治疗由于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或骨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单纯性坐骨神经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主方药为“骨痛一号”方,组成;狗脊20g:续断20g、制杜仲20g、当归10g,赤芍30g、元胡10g,白芷10g,乳香10g,没药10g,制川乌15g、木瓜10g、川牛膝20g;根据不同症状,当以辨症施治。剧痛加“骨痛二号”,组成为血竭10g,炙山甲10g,地鳖虫10g,全虫10g等药组成;以肾虚为主者加用“骨痛三号”,组成;熟地20g、枸杞20g,菟丝子20g,鹿角胶15g,山芋10g等药构成上方临症组合共为粉末温开水送服,日服二次每次10克,一月为一疗程。无禁忌,特殊体质除外。中药散剂适合此病各期服用,对麻木和疼痛症状治疗效果突出。
1.2.3 休息与功能锻炼 经上述治疗疼痛渐缓解后(一般约需2-3周)嘱患者进行加强腰背肌及腹肌锻炼,多采用“拱桥式”和“飞燕式”锻炼,以患者不感觉疲劳为度。严格卧硬板床:所有患者均卧硬板床休息,时间1-2个月。
2 结果 对1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治疗和观察。治愈128例,占86%;有效14例,占9%;无效8例,占5%。总有效率为95%。结论:非手术治疗可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愈率。疗效标准:痊愈:治疗后脊柱侧弯矫正,生理曲度恢复,腰腿痛消失,感觉恢复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
[关键词] 创伤; 救治; 口腔颌面部; 多发伤
[中图分类号] R 782.4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7518/hxkq.2015.03.001
[Abstract] Multiple trauma management requires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trauma care theories. Optimal treatment results can be achieved by reinforcing cooperation and stipulating a treatment plan together with other disciplines. Based on modern theories in trauma care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theoretical poin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jury assessment strategies and methods in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ultiple trauma management. Moreover, this paper discusses operating time and other influencing factors as well as proposed definitive surgical timing and indications in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ultiple trauma patients associated with injuries in other body parts. We hope that this paper can help stomato-logical physicians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modern trauma care theories and improve their capacity and 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ultiple trauma.
[Key words] trauma; treatment;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ultiple trauma
机体在单一机械致伤因素作用下,同时或相继遭受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创伤称为多发伤。由于高速交通工具的普及,多发伤的发生率在交通事故伤中高达65%。多发伤致伤能量大,伤情涉及多系统、多脏器和多个部位,具有伤情重、病情复杂、变化迅速、临床诊断困难、需要多学科协同救治等特征,若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将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1]。
笔者[2]曾对4 869例口腔颌面部创伤病例研究发现,多发伤1 524例,占全部创伤患者的31.3%。在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救治中,须遵循现代创伤救治理念,在生命救治和系统损伤救治的同时,对颌面部损伤准确诊断、及时救治。
1 现代创伤救治理念
1.1 黄金1小时原则和时效救治
黄金1小时(golden hour)救治理念来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战创伤救治总结。该理念的核心就是:在生存与死亡之间存在一个黄金1小时,如果患者伤情严重,医务工作者或救护人员只有不到1 h的时间争取患者生存;如果未得到及时的医疗干预,患者即使不是在那段时间内死亡,但是在那1 h内发生于患者体内的损伤改变已不可逆转,患者可能在随后的时间死于继发性损伤[3]。
时效救治是军队战时医疗保障的基本原则,是指按照战伤救治的时效规律,在最佳救治时机采取最适宜的救治措施,以达到最佳救治效果的保障原则和工作方法。时效救治的基本内容是做到及时、适宜和高效救治。及时救治是指救治技术措施的实施越早越好,特别是患者的急救和确定性治疗措施越早越好,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即使不能在最早时间实现,也必须尽最大的努力在最佳黄金时间段完成。在技术措施的运用上,必须判断患者即时的首要需求,立即实施特定环境条件下的急救措施,在患者伤情变化的有限时间内采用急救技术措施。适宜救治是根据战场特殊环境和批量患者的救治要求,分工、分阶段、连续组织实施救治,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段采取不同的救治措施。在批量患者到来、救治环境不稳定时,不允许开展各种复杂、精细、耗时的大型手术以及完善的专科治疗,只能进行紧急救命、清创手术和抗休克处理,避免个体救治影响群体救治时效的现象发生。高效救治是以追求救治效率和最佳救治效果为主导,组织与部署救治力量、选择与运用救治技术、选择与把握后送时机、配置与使用救治器材,提高救治有效时机的利用率,使技术运用和时间利用达到最佳组合,达到最佳的救治效果。救治中要把患者特别是重患者得到救治的时间和救治时机作为组织救治工作的核心要素,把降低伤亡率作为全体卫生人员的共同追求目标,正确处理个体救治与群体救治的关系,力求在整体救治上达到最佳效果[4]。
1.2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
高级创伤生命支持(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ATLS)是美国外科医生学会创伤委员会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和最新研究成果制定的为了快速拯救创伤患者的救治指南。ATLS的创立和发展,促进了专业化的创伤急救模式的发展和转变,其强调创伤救治的每一个环节,注重救治的系统性和整体性,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3]。
ATLS以迅速、正确、有效地处置伤情,最大限度的挽救患者生命为目的。其目标是使每个医生,即使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也具备有效评估和处置多发伤患者的能力。ATLS培训后的医生,应该能够在很短时间内正确评估创伤患者,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识别并及时处理威胁生命的首要危害,并能在有限条件下使患者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为后续转运治疗提供保障。ATLS培训内容依据创伤后威胁患者生命的严重程度分为初期处置和延期或后期处置的项目。重大事故优先处理原则:当受伤患者和严重程度不超过医务人员处理能力时,优先处理病情危重、多发创伤患者;当受伤患者和严重程度超出医务人员处理能力时,优先处理耗时短、所需医疗人力与设备少的创伤患者。在重症患者的急救中,确认初期救治原则:优先处理最危及患者生命的情况,不必因诊断不明确而延误有效的救治,且病史在首次评估和诊治中不是必须的。救治中依照首次评估、复苏与急救、二次评估和专科治疗的顺序进行救治。专科手术救治原则是:救治生命第一,保存器官、肢体第二,维护功能第三。为使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及方法做出诊断和处置,不致误诊和延误,ATLS依照ABCDE列出首次急救评估中优先救治程序。A:维持气道与颈椎保护(airway maintenance with cervical protec-tion),B:呼吸与通气支持(breathing with ventila-tion),C:循环与出血(circulation with heamorr-hage),D:功能残疾和神经状况(disability and neu-rological status),E:暴露与保暖(exposure/envi-ronment)。在二次评估中,依照AMPLE进行判定。A:过敏(allergies),M:药物(medications cur-rently used),P:既往史/是否怀孕(past illnesses/pregnancy),L:伤前最后一次饮食情况(last meal),E:事故/环境对创伤的影响(events/enviroment related to the injury)。依照评估流程和救治顺序,可使医生对复杂创伤患者的伤情和处置进行迅速而全面的把握。ATLS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1)注重细节:如气管插管中,既有明确的适应证和详细步骤,还假设每个创伤患者都有颈椎受伤的可能,需在颈托保护下插管,避免加重可能存在的颈椎损伤。2)强调合作:其理念是即使只有一名医生和一名护士,也是一个团队,团队中除了具备必须的知识和技能外,明确领导和协助分工非常重要。这样可同时处置,提高效率,缩短抢救时间。3)规范程序:严格按照ABCDE的顺序逐步抢救,一旦发现抢救措施未达到预期效果必须从头重新救治,同时规定在主要救治措施完成前不能进入次要救治措施。这样可使医护人员在救治中随时保持清晰的思路,减少反应时间。4)统一标准:救治人员之间可以快捷、准确地交流、配合与沟通。在战创伤和极端复杂的灾难环境中,统一标准不仅能节约时间,合理利用医疗资源,也可保证每个患者得到相同标准的治疗,为后送和转运赢得时间与机会[5-6]。
1.3 损伤控制外科
损伤控制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是指先控制危及生命的原发性损伤,待机体内环境稳定、患者安全度过创伤急性反应期以后,再行二次确定性手术的治疗方式。损伤控制外科概念1983年首先由美国Emory大学医学院Harlan Stone等学者提出,认为在创伤早期施行简单的外科手术进行损伤控制,可挽救原来认为不可挽救的危重患者[3]。
损伤控制含意是既控制原发损伤造成的出血、污染,又控制手术本身带来的损伤,保存生命,为后续救治创造条件。损伤控制理念改变了严重创伤患者一定要在首次手术进行确定性手术的概念,更注重创伤后的临时生命救护和控制病理生理改变。目前损伤控制外科从早期应用于腹部创伤逐步发展到其他外科,特别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病死率。损伤控制外科是包含治疗全过程的一种理念,绝非单纯的针对控制创伤或病变而言,更非单纯指手术处理,故应用“外科”一词而不是“手术”。进一步的理解应该是既控制原发伤、病,又控制复苏以及医疗操作对已经受损的机体的损伤。手术操作无疑应是有益于患者的一种手段,在经过准备、机体生理功能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手术可去除病变,修复组织。然而对已经受到伤、病严重打击的患者,生理状态已出现失衡的情况下,原认为是必须进行的操作,却可能使已不平衡的生理状态更加失衡,甚至使患者进入不可逆转的损伤状态。总之,损伤控制外科的含义是迅速控制复杂、危及伤病员生命的伤情,利于抗休克和复苏,避免过多操作和过长手术时间增加损伤,减轻二次打击,也就是既要控制原发损伤,又要控制后继的(医源性)损伤,但绝不是在手术中“适可而止”,而是在术前就有周密计划。并非所有创伤患者均需实行损伤控制外科,实行损伤控制外科既要取决于创伤严重程度,又要预先作出判断,依照损伤控制外科原则,方能取得重型创伤患者的理想救治效果[7-9]。
2 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救治
2.1 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救治中的紧急伤情评估
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患者不仅存在局部损伤,还伴发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和多部位,需多学科联合急诊处置。为了做到早期处置和正确处置,救治过程中的伤情评估非常重要。多发伤创伤患者的伤情评估在初期急救和院前急救时已经开始实施,严重创伤所致的早期死亡大都发生在伤后30 min内,若能在伤后5~10 min 内给予救命性措施,伤后30 min内给予医疗急救,则18%~25%患者的生命可获得挽救。由于多发伤抢救的紧迫性,救治中各个阶段的评估均可能发生漏诊。回顾性分析发现,入院时漏诊或诊断延迟占8%~10%,尤其是从急诊科直接送入ICU或手术室的患者中漏诊可高达50%,死亡的多发伤患者中严重出血漏诊率最高。存活患者中每例平均漏诊1.3处损伤, 其中骨关节损伤约占75%。如果患者首先发现存在骨折,常增加其他损伤的漏诊率。胸腹腔脏器损伤漏诊也较多见,主要是肝、脾、肠道和血管损伤等,其中膈肌损伤漏诊报道较多,可能与其漏诊导致的严重后果有关,严重多发伤中66%的膈肌损伤不能及时诊断,其死亡率达7%~40%。漏诊可发生于多发伤救治的各个环节,约15%发生在急诊科、手术室或ICU紧急救治、初次评估时,25%发生在紧急救治后ICU或外科病房行二次评估时,50%是在外科病房进行第3次评估时。早期剖腹探查后仍有约40%患者发生漏诊,此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达80%和15%。漏诊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医生对多发伤的认识缺乏整体观念,由于我国多数医院未设立集中收治创伤患者的创伤外科病房,多发伤患者可能被骨科、神经外科或普通外科等专科收治, 专科医生对本科损伤更为重视和熟悉, 常易忽视不明显的非本专科损伤。一组肌肉骨骼创伤为主的多发伤救治报道中,患者收入矫形外科的漏诊率为10%,收入其他急诊内科及外科为16%,而收入口腔等科室的则高达46%。上述数据表明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颌面部多发伤患者的救治中必须有机体全局观念、系统救治观念、重要器官评估观念,否则伴发损伤的漏诊、漏治的后果是致命的[10-11]。
在不影响颌面伤救治过程和救治结局的前提下,尽早确诊是颌面部多发伤伤情评估的基本原则。如稳定性骨盆骨折不需紧急处理,可数天后摄片确诊;不稳定性骨盆骨折则需要紧急控制出血和处理伴随的盆腔脏器损伤,应紧急影像学评估处理;张力性气胸甚至不能等待胸片检查而须尽早穿刺减压闭式引流。常用的系统评估方法有以下几方面。1)根据致伤机制进行初步评估:详细、全面地了解损伤机制有助于多发伤的伤情评估,如机动车中弹出、同车乘客有死亡、救出时间超出20 min、二楼以上的坠落伤、行人被机动车撞击等都提示严重伤的可能;没有系安全带的司机和乘客易发生头面部损伤、抵于方向盘常伤及胸腹部;儿童坠落常为颅脑伤等。2)通过影像学检查进行精确评估:现代影像学的发展为多发伤救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恰当的运用影像学技术能从根本上降低延迟和漏诊的风险,磁共振、CT、同位素扫描能将其他检查漏掉的骨折发现率增加25%。3)采用CRASH PLAN系统规范评估:多发伤的损伤部位可能从头到脚,查体和辅助检查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应该进行突出重点的系统检查。公认的系统检诊程序是“CRASH PLAN”,其中,C:cardiac,心脏及循环系统;R:respration,胸部及呼吸系统;A:abdomen,腹部;S:spinal,脊柱;H:head,头部;P:pelvis,骨盆;L:limb,肢体;A:arteries,动脉;N:nerve,神经。按此顺序不会遗漏重要部位,可以及早发现和确定可能存在的伴发损伤,减少漏诊率。4)复苏无效时要进行重点评估:没有明显外出血的患者,复苏甚至剖腹手术后失血体征无明显改善,患者仍有面色苍白、大汗、心动过速、呼吸加快、脉压缩小、低血压和尿量减少等症状和体征,静脉补液无反应和不能维持生命体征稳定时,提示有继续失血的情况,通常应重点检查胸部是否存在延迟性胸腔出血,有无心脏压塞等;是否存在腹膜后血管、脏器损伤导致的血肿;肝、脾及胃肠道等出血是否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是否存在不稳定的骨盆骨折等。多发伤漏诊和延迟诊断的因素复杂,没有哪一项辅助检查是完美的,多发伤早期救治中降低漏诊率的关键是遵循标准化、高效率的伤情评估策略,包括致伤机制、影像学、CRASH PLAN、重点及动态评估[12-14]。
2.2 口腔颌面部多发伤患者的专科救治时机和影响
因素
依照ATLS原则,口腔颌面部损伤主要与维持呼吸道通畅相关,但是急救处置中快速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即可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不需要颌面外科医生参与。面颈部大血管损伤后发生的有生命威胁的出血需紧急救治,但是除颈动脉损伤外,常规的压迫、钳夹方法即可以基本有效地控制出血,也可以不需要颌面外科医生参与。现代战伤中更是如此,初期救治中危及生命的救治比和平时期的损伤救治更为紧迫,军队救护的外科策略更重要的是损伤控制而不是确定性修复。因此口腔颌面部损伤的诊断和救治常常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机体系统状况稳定后的二次评估中才涉及,顺序甚至排在肢体骨折处理之后,因此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多发伤初期急救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特别是当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在重型多发伤患者救治中主动参与不够时,更是如此。依照现代创伤救治理念,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应该、也能够在多发伤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笔者曾主持和参与诊治了1例车祸伤导致右侧颈动脉破裂的患者,伤后颈部压迫止血后立即送至医院急诊科,口腔科医生会诊后决定急诊手术,抗休克同时1 h内进入手术室清创、探查,修补颈动脉破裂口(颈动脉1/2断离),患者痊愈出院。
Perry等[15-16]认为,ATLS原则忽视了初期救治中颌面部损伤的救治,他认为重型多发伤的初期救治中,在考虑系统损伤整体救治的同时,也要对口腔颌面部进行局部处理。1)呼吸道的评价和处理:通过直接观察呼吸状况可做出明确判断,也是最基本的判定方法。但是要注意牙齿脱落、口内义齿、口咽部出血、组织移位、血肿等对呼吸道的影响。患者也可发生突然的意料之外的呕吐,会加重和造成梗阻。使用保护颈椎的颈托可能妨碍颌面部伤区处置并影响张口,在下颌骨骨折患者可能对呼吸道的通畅有潜在威胁,应予重视。2)颌面部致命性出血:颌面部损伤时很少发生危及生命的、难以处置的出血。出血发生率为1.25%~11%,主要血管是颌内动脉及其分支,出血部位常在口鼻腔处,难以采用填塞、压迫和血管结扎方法处置。如果患者同时发生双侧的颌内动脉出血,可能是致命的,需紧急救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采用双侧颈外动脉结扎止血,但是由于颅底Willis环的侧支循环,难以有效控制出血。同时在损伤状况下,也不便进行双侧颈部手术。因此超选择性血管栓塞技术已成为重要的选择方法,该方法可同时发现并进行多处出血血管的栓塞,并且可以重复应用。3)致盲性损伤的评估:因眼球、视觉通路损伤造成患者失明是非常严重的损伤状况,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应在初期救治中充分重视。尽管在ATLS的初期救治原则中未直接涉及相关检查,但在颌面部初期处置中,应迅速判明是否存在因颌面部骨折错位造成眶尖区视神经挫伤的情况。4)损伤控制外科原则的应用:初期救治中为确保生命救治的优先,减少重伤患者的麻醉时间,利于系统损伤状况的恢复,不可能进行面部骨折的确定性手术治疗,应分阶段进行处置。生命紧急救治阶段,侧重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威胁生命的出血和视力保存;系统状况稳定后的伤后数小时,可以对严重开放性、污染性伤口清创处理;面部挫裂伤、部分单纯面骨骨折,可在伤后24 h内进行处理;复杂的面骨骨折的确定性专科手术,可以延迟24 h以上甚至数周以后,待其他系统损伤或重要脏器损伤得到有效救治后再考虑实施[6]。
2.3 多发伤救治中口腔颌面伤专科确定性手术适应
证
目前的观点认为,在面骨骨折的专科处理中,确定性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应在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尽早实施,方可获得理想的面形框架、容貌和口颌功能恢复。多发伤患者复杂面骨骨折专科确定性手术的时间,应在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得到有效治疗后尽早进行。但目前的临床实践中,对于伴发多系统损伤的颌面伤患者,面骨骨折的专科处置往往受到延误,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影响治疗效果。笔者[2]曾对4所大型综合性医院口腔科收治的4 869例口腔颌面部创伤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研究,发现伴发其他伤共1 524例,占全部创伤患者的31.3%,占面骨骨折患者的45.3%。伴发伤中最多的是颅脑伤,包括颅骨骨折、脑挫伤、颅内血肿等,共570例,占其中的37.4%,其次是肢体损伤,包括各种类型的肢体骨折,共545例,占其中的35.8%,其他部位伤依次为胸部、眼、脊柱和腹部。胸部损伤主要为肋骨骨折和肺挫伤,眼损伤主要为眼球挫伤、裂伤和视神经挫伤,脊柱损伤主要为锥体骨折和脱位,腹部损伤多为腹部脏器挫伤。面骨骨折的手术时机经与伴发损伤相关科室会诊后确定,其中74%的伴发颅脑伤患者,在伤后28 d内行面骨骨折手术治疗;伴发肢体损伤的患者,分别有19.8%、17.1%、19.2%、13.7%、20.0%在伤后6 h、伤后3~7 d、伤后7~14 d、伤后14~28 d和伤后28 d后不同时间段行面骨骨折手术治疗;39.6%的胸部伴发伤和45.5%的腹部伴发伤患者,均在伤后28 d后行面骨骨折手术治疗;伴有颈椎损伤的患者,76.9%在伤后28 d后行面骨骨折确定性手术;76.2%的伴发眼损伤患者于伤后7 d内进行了面骨骨折手术治疗。面骨骨折手术延误的原因是:1)急诊科、骨科等其他专科医生对面骨骨折早期处置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患者对面骨骨折救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不在同一解剖区域,难以同时手术;4)患者伤情过重(如重型颅脑伤、胸腹腔脏器损伤);5)患者不宜搬动(如颈椎损伤);6)多学科协作不够。
多发伤的救治需要多学科间的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救治方案,确定各损伤部位的手术时间和顺序。但临床救治中,颅脑和眼损伤与颌面部同在一个解剖区域,脑外科、眼科与颌面外科有学科合作的基础,易于共同合作、共同救治,而部分视神经挫伤是因面中部骨折错位造成,早期骨折段手术复位也利于眼损伤恢复。但骨科、胸外科、腹部外科医生对颌面部损伤认识不足,常忽视颌面部损伤早期救治的重要性,易造成治疗延误。为此需在系统损伤救治的同时明确口腔颌面部损伤专科确定性手术适应证,尽早实施确定性的专科治疗,减少因手术延误造成的损害。笔者研究认为,专科手术时机和适应证是:1)危及生命的颈部大血管(颈总动静脉、颈内外动静脉)破裂、出血,初期急救时须行修复或结扎止血;2)需急诊手术的中型颅脑伤患者,在颅脑伤手术的同时进行面骨骨折的复位固定或颅面骨缺损的Ⅰ期修复重建;3)初期救治时非手术的中型和轻型颅脑伤患者,在患者颅脑伤情稳定后,伤后1~3周内进行面骨骨折的确定性手术;4)面神经损伤尽可能初期清创时行吻合修复,否则应在患者全身状况稳定后尽早进行修复手术;5)骨科等其他系统损伤急诊手术的同时,可以进行颌面伤的确定性手术;6)眼损伤患者可在全身状况稳定后尽早与眼科同时手术。总之,在患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大部分颌面多发伤可以同期或早期进行专科处理,但需要有明确的专科确定性手术标准和多学科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 王正国. 现代交通医学[M]. 重庆: 重庆出版社, 2011:98-
102.
[2] 谭颖微, 周中华, 张建设, 等. 伴全身多系统创伤颌面伤患者的综合救治[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2, 10(3):
212-216.
[3] 孙志扬, 刘中民. 国内外创伤急救的进展[J]. 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 2007, 74(4):1958-1960.
[4] 何忠杰, 马俊勋. 论战创伤急救的时效性[J]. 医学杂志, 2005, 30(7):566-567.
[5] 杨子初. 普及“高级创伤生命支持”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灾难应对能力[J]. 中国急救医学, 2009, 29(11):1032-
1034.
[6] Perry M. Maxillofacial trauma―developments, innovations and controversies[J]. Injury, 2009, 40(12):1252-1259.
[7] 张森林, 毛天球. 口腔颌面部严重损伤的控制性外科[J].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07, 5(4):306-308.
[8] Gawande A. Casualties of war―military care for the wounded from Iraq and Afghanistan[J]. N Engl J Med, 2004, 351(24):
2471-2475.
[9] 蒋建新, 李磊.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J]. 医学杂志, 2010, 35(7):781-784.
[10] 文亮, 刘明华, 熊建琼, 等. 创伤急救模式的探索[J]. 中国急救医学, 2005, 25(1):41-43.
[11] 高劲谋. 我国创伤急救模式现状及思考[J]. 创伤外科杂志, 2004, 6(1):3-5.
[12] 张连阳. 多发伤的紧急伤情评估策略[J]. 创伤外科杂志, 2010, 12(1):1-3.
[13] 姚元章. 严重创伤院前急救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J]. 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4):297-299.
[14] 张玲, 张进军, 王天兵, 等. 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流程: 专家共识[J]. 创伤外科杂志, 2012, 14(4):379-381.
[15] Perry M, Morris C. Advanced trauma life support (ATLS) and facial trauma: can one size fit all? Part 2: ATLS, maxil-lofacial injuries and airway management dilemmas[J]. Int J Oral Maxillofac Surg, 2008, 37(4):309-320.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疼痛;疾病转归
目前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治疗的原则主要是早期给予规范、程序化的非手术治疗可以控制炎症,缓解疼痛症状,维持正常姿势和最佳功能访置,防止畸形。根据我科既往研究,腰背肌松解术可有效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症状并可阻止病情进展[1],但其机理不明,临床疗效有差别。本课题似将行腰背肌松解术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根据病理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一步分级,并同疼痛缓解程度及预后转归(术后骨化进程)相关联,为临床上提供准确强直性脊柱炎干预时机及指导预后治疗,更进一步对腰背肌松解术缓解强直性脊柱炎的机制进行探讨。以下是详细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我院在2009年11月~2013年4月期间,随机选择40例不同时期(疾病严重程度不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腰肌松解手术,其中男22例,女18例,患者的年龄在45~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6±3.2)岁。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腰椎正侧位X片、骨盆平片、腰椎MRI检查、风湿3项、HLA-B27等。
1.2方法
局部侵润麻醉成功后,沿脊柱正中,于腰2棘突水平切开皮肤下2cm,沿着棘上韧带,剥离两侧椎旁肌,直至显露两侧的关节突外缘,切取小部分关节囊及滑膜组织送病理后,常规放置引流,缝合切口,术后第2天下地活动,观察临床疗效。并患者进行X线片的检查。
1.3观察指标 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愚者病理结果并尝试按临床+影像学+病理将患者分级(疾病严重程度);观察BATH强直性脊柱炎病情活动性指数(BASDAI)评分;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BATH强直性脊柱炎测量指数(BASMI);BATH强直性脊柱炎健康综合指数(BAS-G)评分,得出综合评分。
1.4治疗效果评价 根据病理大致分为3级,I级;早期滑膜炎;II级中期软骨破坏;III级晚期:关节强直。根据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及疾病转归行相关性研究。
1.5统计学的方法 对所有的数据都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2]。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3]。组间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结果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后,I级患者有30例,占75.0%;II级患者有8例,20.0%;III级患者有2例,占5.0%。与手术之前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况见以下表1。
3讨论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目前尚无根冶办法。强直性脊柱炎早期以滑膜炎及关节旁骨髓炎为主,晚期出现软昏内骨形成,滑膜关节纤维化或骨桥形成。按照纽约或罗马诊断标准,来确诊强直性脊柱炎,大部病人己到中晚期,骨质结构早己破坏,己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4]。如果在没出现骨质改变不能明确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一般情况下西医是不能按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但如不积极冶疗,出现骨质破坏将使冶疗更因难,对患者伤害更严重[5]。
我科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强直性脊柱炎治疗,尤其外科干预(腰背肌松解术) 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有丰富经验,且技术量雄厚,有熟练手术经验。临床上提供准确强直柱脊柱炎干预时机及指导预后治疗,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6]。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进行腰肌松解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情况。患者的疾病得到了有效的患者,在临床上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了患者的病情,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陈超,徐凯,郑燕,尹燕,张秀莉.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诊断比较[J].CT理论与应用研究,2012,(03):557-558-559-560-561-562.
[2]雷鹏真,危国军,裴孝鹏,康凯,董大明.Dickkopf-1在强直性脊柱炎病理过程中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2,(12):1149-1150-1151.
[3]张仕凯,孙俊英,田家祥,查国春.生物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青年强直性脊柱炎髋关节病变的中期疗效[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3,(02):239-240.
[4]葛海波,张荣华,马秀娟.针刺配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34例[J].河南中医,2013,(02):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