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基础专业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on 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Major
Wu Zhenli
(1.Wuhan Urban Construction Workers Specialized Secondary Schools,Wuhan 430016,China;
2.Wuhan City Construction Committe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Center,Wuhan 430016,China)
Abstract:What’s the network major role of vocational college play in the field of network technology,if without clear location,it will be difficult for trained students to be qualified for the request of society.So we must make it clear what’s the demand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be employed,in that case we can make module courses which are targeted for the job demand.We also strengthen the practical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teacher professionalization,and then we can train network technology workers which not only are qualified for theory accomplishment but also have practical ability,so our students will have advantage in the employment competition.
Keywords:Vocational;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Major;Practical teaching
一、中职网络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计算机网络的普及性无须多说,网络专业岗位分布的广泛性众所周知,社会上需要大量的网络工作人员也是无容置疑的事实。为此,一些中职学校也开设计算机网络专业,以“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但现实中有多少中职生能“适应”社会用人的需求,真的很难说,学生走向社会时理论水平欠缺,动手能力也不尽如人意,不能独立开展工作,根本无法适应社会的用人需求。就本人所了解,中职网络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技能含量都不高,原因在于目前现有的培养模式很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网络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专业建设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清
中职网络专业到底在网络技术领域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严格的科学论证,至今定位不够清晰。学生步入社会,对网络技术只知道大概,真正在实践中又很难解决实际问题,很多中职学校未能制定切实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养计划和目标,结果可想而知。
(二)课程设置问题
专业定位不清,课程设置当然也就是全面而非“具体”,很难充分把握“适用”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就业岗位定位以及课程内容的设计、对职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等培养重视不够,导致学生视乎是全懂各方面的皮毛,但不能深入,再加上实验、实训设备投入不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学时数严重不足,且缺乏适合中职网络技术应用教学的有很强针对性的相关教材。
(三)师资队伍的建设问题
“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是技能人才培养的关键。职校现有的师资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经过社会实践的历练,直接从高校毕业到中专任教的,实践能力和经验不足。教师不了解社会需求,如何实现培养的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虽说在教学中,也尽量通过案例教学,将一些网络工程项目的施工和工作过程传授给学生,但“说”和“做”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培养学生职业化、专业化的素养。
二、中职网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定位
根据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着重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产业工人,为此,笔者认为,要适应地方经济发展对网络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应该将中职网络专业的培养目标明确为:造就网络工程、管理与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具体体现在网络设备的安装、配置、调试、网络集成以及网络技术管理支撑能力的培养,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作为专业建设根本,构建和实施围绕服务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技术能力培养为主导,积极瞄准就业市场需求,加强校企合作的力度,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并指导教学、参与教学,教师团队参与企业工程项目建设,学生企业实践和顶岗实习相融合。
三、网络专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践
中职网络技能人才是具备一定的网络专业知识与较强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于一身的新型人才。只有建立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的技能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才能造就符合现展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一)专业定位能力化,课程设置模块化。
本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按照培养目标定位对应的能力要求来确定设置对应的课程体系,按照实际岗位对网络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的需求,构建形成诸如网络基础、网络管理、网络系统集成、网络安全等多门课程为一体的课程体系,以能力要求为核心,加强建设专业课程,来促进网络专业整个课程体系的较高水平的发展, 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强化技能要求,理论联系实践,通过对专业的知识结构、应用能力、素质需求等进行详细分析论证,按职业岗位构建模块化专业课程结构。(见下图)
采用模块化教学,使每一个教学模块对接一个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能力要求所具备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作为培养目标,以培养核心能力为主线,核心课程要围绕目标设置,加强专业骨干课程建设,并要体现鲜明的中职特色,达到知识结构和技能培养的一致性,拉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高水平建设。
(二)教学过程灵活化,能力培养自主化
教学过程中可以将知识体系分解,分解后按照要达到的目标将内容整合成几个小模块,小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内容分解成“网络概论、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局域网与广域网、网络互连、运输层与应用层”等五大部分,每个部分的内容优化整合成若干个模块,并对每个模块重构核心知识框架。设计多个实验项目,结合能力目标分成几类,每个实验项目设置较详细的背景描述和配套的思考题,在不同的环节中融入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教学模式,使学生能理解实验目的和实用价值,力求使学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掌握组建局域网和接入Internet的关键技术,初步具备局域网组网的技能,逐渐达到“组网”“建网”“管网”的教学目标,完成从基础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所需的实训实验。这样可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从而为学生能胜任网络的设备运行、安装、调试和维护这些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注意提高学生组织沟通能力、网络规划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使学生能解决问题又具备创新精神。
(三)教材自主化,创新化
教师须在课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既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因此,教师要重新认识和理解教材,摒弃“教材即知识”的观点,树立“教材是范例”的教材观,自主化编写教材。针对中职学生除文化课基础课的学习,在学校学习的时间不到两年,专业课和实践课时间不足的学习特点,积极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编写教材。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断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优化的过程;是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社会实践相联系的结晶;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有机的融合;是从实践到理论、从理论到实践的认识深化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密切关注企业相关的用人需求,根据本学科相关的动态,有选择性的编写本教材的内容。
(四)突出学生学习的实战化、趣味化
中职学校要加大实训场所和设备的投入,尽量满足课程的实际性需求,当然不是所有的中职学校都有条件开设专门的网络实验室,但教学过程中实践部分必须实战,可以创造性利用现有的设备进行教学。可将淘汰的计算机组建网络实验室,并配置二手路由器、交换机来完成局域网组建的实验,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机房组建学校网吧,让学生自主建立,自己维护管理,老师可以在网络中制造各类“故障”,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既能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热情,又能起到很好的实战作用。如果实训条件好,加大设备投入,让学生参与校园网络的建立,从网络设计,到布线施工,安装、检测 调试 维护管理等一系的实战中获得收益,学生必定都有很大的收获,这样才能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走向社会才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适应社会的需求。实践证明,生动、活跃的教学过程,可以分散难点,诱发学生在感情和行为上的参与意识,使其主观上产生对新知识追求的动力。
(五)加大“双师型”教师建设的力度,全面开展“务实”的校企合作方式
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假期时间,深入企业,参与企业的网络工程建设和培训,同时通过“务实”的校企合作方式,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参与教学体系的建设,共同编制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亲自授课,开办企业岗位“订单”班,将课堂转入企业一线,使学生更能感受社会的需求,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更能缩短就业适应磨的合期。
参考文献:
[1]周艳.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创新探析[J].职业教育,2010第4期
[2]蒋俊.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34)
[3]刘善庭.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课教学初探[J].管理观察,2009第12期
[4]黄伟敏.加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践教学[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7-0000-01
Vocational Computer Basic Courses Reform and Practice
Sun Xiaojuan
(Liaoning Forestry Vocation-Technical College,Shenyang110001,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Liaoning Forestry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omputer science computer-based courses,for example,to analyze the program status,problem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se,put forward a project-based teaching methods for teach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program.
Keywords:Curriculum;Reform;Practice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各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迫使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入口对计算机基础课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为模块化教学,共分五个模块:(1)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功能运用。(2)Word文稿编辑。(3)Excel电子表格制作与处理。(4)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5)Internet应用。教学过程中始终采用案例教学,教师为主体,期末考评,上机考试占80%,平时占20%,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不论什么专业,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而忽略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院对各专业方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
三、项目化教学方案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而提出的,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Internet进行专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够运用Word软件进行常用文档的编辑与制作。能够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能够运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够运用outlook软件进行邮件的收发与管理。依据能力目标设计了一个贯穿课程的项目: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材料制作。该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1)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宣传手册的制作。(2)东软集团新产品说明文档的编辑与排版。(3)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会议邀请涵的制作。(4)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产品报表的制作。(5)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费用报表的制作与处理。(6)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演示文稿的制作。(7)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电子邮件的收发与管理。为了给学生一个自我拓展训练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设计了若干个并行的课下项目:(1)培训班宣传海报的制作。(2)毕业论文的排版。(3)工资表的制作。(4)培训班演示文稿的制作。(5)利用outlook软件对电子邮件进行收发。
四、项目情境
东软集团为了在与NEC、IBM等IT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总经理决定让策划部主管(老师)策划"东软集团新产品推介会"。策划主管把任务分配给策划人员(学生),策划人员根据主管的意见,讨论与分析,准备在推介会召开之前完成东软集团新产品推介会的相关资料。
五、项目的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策划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做的各项任务,将学生(策划人员)分成若干小组,一般3-4人一组,每组组员通过共同分析、讨论任务,分别对项目进行实施。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身份转变为策划部主管,而学生的身份则转变为策划人员。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收集素材并在课余时间进行需求分析,根据教师下发的项目制作方案书、项目制作方案分析书、项目制作技术分析书,尝试解决任务,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具体的实施过程安以下七步完成。
步骤一:策划部主管提出需求
步骤二:需求分析、解决(制定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需求,制定满足要求的解决方案。通过需求分析,将看起来非常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来解决策划部主管的需求(制定计划),这种化繁为简思考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步骤三:任务实施过程。按照步骤二的解决方法实施任务。实施过程中若学生间解决不了任务则教师要给出解决方案,学生模仿解决。
步骤四:任务拓展。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
步骤五: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全部做好后按组进行作品的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进行点评。
步骤六:总结。回顾本节课,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
步骤七:布置课下的并行任务及下次课的任务。
六、项目化教学的考核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操作性较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效果即时可测。考核则由过程考评、期末考评组成。具体比例如下。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70%+结果评价30%
过程考评评价:70%学习时数、学习态度、合作能力、课上项目和课下项目设计成绩。
期末考评评价:30%考核办公软件应用(高级操作员级)
七、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新型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仅仅是个开始,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总结,以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从而为国家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岭.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120-122
[2]徐涵.项目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特征及对教师的要求[J].职教论坛,2007,6:9-12
论文摘要:本文以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分析其课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以项目化教学为教学方法的课程改革方案。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各大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这就迫使高职院校要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入口对计算机基础课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院的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内容为模块化教学,共分五个模块:(1)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功能运用。(2)Word文稿编辑。(3)Excel电子表格制作与处理。(4)PowerPoint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制作。(5)Internet应用。教学过程中始终采用案例教学,教师为主体,期末考评,上机考试占80%,平时占20%,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不论什么专业,均采用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而忽略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对计算机应用能力需求是不同的。因此,我院对各专业方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进行了改革。
三、项目化教学方案的提出
“项目教学法”是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和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而提出的,是指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指导思想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任务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指导作用。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运用Internet进行专业信息的收集与整理。能够运用Word软件进行常用文档的编辑与制作。能够运用Excel软件进行数据的管理。能够运用Powerpoint软件进行演示文稿的制作。能够运用outlook软件进行邮件的收发与管理。依据能力目标设计了一个贯穿课程的项目: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材料制作。该项目又分为若干个任务:(1)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宣传手册的制作。(2)东软集团新产品说明文档的编辑与排版。(3)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会议邀请涵的制作。(4)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产品报表的制作。(5)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费用报表的制作与处理。(6)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演示文稿的制作。(7)东软集团产品推介会电子邮件的收发与管理。为了给学生一个自我拓展训练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动手能力,又设计了若干个并行的课下项目:(1)培训班宣传海报的制作。(2)毕业论文的排版。(3)工资表的制作。(4)培训班演示文稿的制作。(5)利用outlook软件对电子邮件进行收发。
四、项目情境
东软集团为了在与NEC、IBM等IT公司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总经理决定让策划部主管(老师)策划"东软集团新产品推介会"。策划主管把任务分配给策划人员(学生),策划人员根据主管的意见,讨论与分析,准备在推介会召开之前完成东软集团新产品推介会的相关资料。
五、项目的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策划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做的各项任务,将学生(策划人员)分成若干小组,一般3-4人一组,每组组员通过共同分析、讨论任务,分别对项目进行实施。授课过程中教师的身份转变为策划部主管,而学生的身份则转变为策划人员。课前教师要给学生布置本次课的教学任务,学生收集素材并在课余时间进行需求分析,根据教师下发的项目制作方案书、项目制作方案分析书、项目制作技术分析书,尝试解决任务,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具体的实施过程安以下七步完成。
步骤一:策划部主管提出需求
步骤二:需求分析、解决(制定计划)。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需求,制定满足要求的解决方案。通过需求分析,将看起来非常复杂的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来解决策划部主管的需求(制定计划),这种化繁为简思考方法,能帮助学生提高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步骤三:任务实施过程。按照步骤二的解决方法实施任务。实施过程中若学生间解决不了任务则教师要给出解决方案,学生模仿解决。
步骤四:任务拓展。教师提出拓展任务,学生分组分析讨论并解决问题。
步骤五: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全部做好后按组进行作品的展示,展示过程中教师进行点评。
步骤六:总结。回顾本节课,总结解决问题的关键知识点和技能点。
步骤七:布置课下的并行任务及下次课的任务。
六、项目化教学的考核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操作性较强,鉴于平时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学习效果即时可测。考核则由过程考评、期末考评组成。具体比例如下。
学期教学评价=过程评价70%+结果评价30%
过程考评评价:70%学习时数、学习态度、合作能力、课上项目和课下项目设计成绩。
期末考评评价:30%考核办公软件应用(高级操作员级)
七、结语
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改革中,新型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仅仅是个开始,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的实践、探索和总结,以更加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从而为国家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凤岭.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120-122
关 键 词:曲式公共课 教学改革 对接
一名优秀的演奏(唱)者必须充分理解作曲家的基本构思,把握作品的风格、情绪和意境的要求,进一步理解作品所要揭示的音乐内容和音乐发展的逻辑,从而在作曲家界定的框架内进行二度创作。音乐基础理论学习的过程,正是使演奏(唱)者理解作曲家基本意图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因此,音乐基础理论的学习对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沈阳音乐学院本科公共课的音乐理论课程,都是由作曲系担任的,它包括曲式、复调、和声、乐理和视唱练耳5门课程。因此,作曲系的音乐理论课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学院整体教学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所讲授的曲式公共课程,采取了理论讲授——音响感觉——谱例分析的结构形式,在讲授这门公共课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与谱例分析应用于不同专业各系的这种形式,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
一、“学非所用”的教学方法应予改革
目前曲式公共课分析的绝大部分曲目都是以欧洲经典钢琴曲为主的。按照一个课程模式,以同样的要求、相同的谱例、相同的深度来教授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妨碍了他们掌握自己专业所需要的更多、更深的知识,结果在演唱、演奏中,学过的用不上,用得上的又没有学,甚至是简单分析一下曲式结构,也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非所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改革。
例如,钢琴系的学生,接触了许多大型独奏和协奏作品,有许多是协奏性奏鸣曲式结构、边缘曲式结构和大型复杂自由曲式结构,在教学中仅仅要求他们掌握到常规奏鸣曲式,显然是不够的。对于学声乐的学生来说,分析大量的钢琴音乐作品,也是不合适的,应以分析声乐作品为主,以分析钢琴作品为辅。特别是学习民族声乐和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应当针对其“民族”的特点,加大民族声乐曲和民族器乐曲的分析比重。
民族器乐曲在曲式结构和陈述结构上有自己独特的特点,与西欧传统曲式有一定的区别。在民族器乐曲的整体曲式结构方面,并不总是应用所谓的“三段体”形式。特别是对于小型民族器乐曲来说,四部再现曲式或多部再现曲式是十分独特的,这在西方传统音乐中为数不多。我国的散——慢——快的程式方法,是一种独特的、区别于西欧传统曲式结构的传统艺术手法。在曲式部分内部特有的复合呈示手法,以及各种乐思陈述的结构形式等都说明了民族器乐曲在曲式结构方面,有着十分丰富的创造力。这些优秀的民族艺术手法,都应在民乐系学生的曲式公共课的教学中得到充分运用,而不应没有针对性地,把不同基础,不同专业的学生,硬要按照一个课程模式按部就班地学习,那样不仅难以达到最基本的要求,而且还会因此而牵制课程的进度,妨碍他们掌握自己专业所需要的更多、更深的知识。一个学期跟下来,结业成绩虽然能及格,但在自己的实际演唱演奏中,学过的用不上,用得上的又没学,即便是简单分析一下曲式结构,也感到力不从心。这种“学非所用”的教学方法应该进行改革。
二、因“才”施教、学有所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改革应针对不同系的具体情况,制订出以部分典型的钢琴作品为核心并各有侧重的教学大纲和谱例。讲授及分析的内容应根据各系相应的情况而定。如钢琴系、电子琴系可用相同的大纲和谱例,以西方巴洛克时期、古典时期、浪漫时期和中国现代的钢琴作品为主,旁及印象派之后的作品,以声乐作品为辅,并对于部分复调作品进行分析与讲解。曲式范围可延伸至协奏性奏鸣曲式、边缘曲式以及自由曲式。声乐系的学生,应以分析中外艺术歌曲、歌剧为主,辅之以典型钢琴作品分析。民族器乐演奏的学生应以分析民族器乐曲为主,以分析钢琴作品为辅,掌握民族器乐曲式及陈述结构特点。只有这样以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谱例,来教授不同专业的学生,才能做到因“才”施教,针对性强,才可以更多、更广泛地接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音乐文献,做到学有所用,有利于学生专业课水平的提高,增强学习积极性。
以相应的教学大纲和谱例,教授不同专业学生,有如下好处:
1.针对性强,可以更多、更广泛地接触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音乐文献,学有所用。
2.增强了公共课的学术性,能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
3.因“才”施教,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解决了基础差跟不上、基础好不解渴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与学生的专业联系密切,有利于自己专业课的提高。
三、应加强曲式课与和声课、乐理课的对接关系
笔者在教授曲式公共课时,深深体会到曲式课与和声课、乐理课的脱节现象,特别是和声课,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首先,在曲式课的实际分析中,学生不能熟练地分析出和弦功能以及调式调性;其次,曲式课中所涉及到的和声远远不止和声公共课讲授的一级关系转调的范畴;再次,单纯的四部和声写作已很难适应曲式课的需要。 因此衔接好这三门课程势在必行。
那么如何能在有限的课时内把三门课程衔接好,达到最佳效果呢?
首先,这三课应该由一位老师来贯穿讲授,这样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的过程中,可以兼顾其他两门课。如在乐理课的讲授中,对于调式调性的分析,除了单声部旋律外,还应加强由旋律与和声结合而成的主调音乐的分析。同时还可以把曲式课中,涉及到的重复、再现、模进等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在乐理课中讲解、分析。而和声的学习,应以谱面的和声分析为主,并且一定要结合曲式结构分析。
其次,应该把这三门课的课时重新调整分配。目前沈阳音乐学院乐理课、和声课和曲式课这三门课,由以前的2.5学年变为2学年,其目的就是要把这三门课融为一个整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把学习效果达到最高。但就目前学时分配,笔者认为不太合适,乐理课36学时、和声课72学时、曲式课36学时,乐理课学时过长,而曲式课学时过短。把乐理课的学时减缩为16学时左右即可。因为在入学前,学生都系统地学习过乐理,有的学生学过若干遍,而入学后再让学生重新学习,学生感到乏味,教师也没有热情。如果一味地加深乐理的难度,可能会出现死钻牛角尖并且是毫无意义的问题,不实用,要么就是涉及到了和声、曲式其他学科的问题。所以,笔者认为,用16学时把乐理复习一遍,足矣。
在和声课的72学时中,用36学时学习四部和声写作,范围到一级关系转调的程度,虽然时间比较紧,但还是可以做到。在后36学时的学习中,主要是和声分析的学习,分析的深度可扩大到和弦外音及远关系转调,曲式结构掌握到单三部曲式的程度,并且分析的谱例尽量以完整乐谱为主。这样经过72学时的学习,学生能较好地掌握小型曲式的结构分析、和声分析、调式调性布局及发展音乐的基本手法等,为大型曲式的掌握打下牢固的基础,使学生在曲式课的学习中,能够适应授课的难度及节奏。由于曲式课涉及的内容多,难度较大,把乐理课剩余的课时,加入到曲式中,使曲式课的学时扩展到60学时左右,这样时间就比较充裕了。通过学时的调整,把乐理、和声、曲式三门课程的讲授真正地成为一个整体,而不是相对独立,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也为研究生入学及读研期间曲式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然而,要真正去实施曲式公共课的改革并非易事。改变多年上课的模式,一下子恐怕在感情上难以接受;还有,新的理论体系的确定、新的教材的编写、教学大纲的制订、谱例的选择、分析的范围都需要一个重新梳理的过程,很难在短时间内完成,并且对教师的知识也要求提高。
四、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
曲式公共课教学改革,还要充分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率。
在传统的教学中,分析谱例,通常要说在多少小节,是谁的重复、变奏、模进、减缩、倒影等;在多少小节处,第几拍,是什么音,和弦是什么,这样分析起来特别麻烦,而且有些学生经常不能及时地找到谱例位置,久而久之,学生便对这门课失去了兴趣及信心。通过课件及展示台把谱例、文字、图形、图像、视频、音频等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更方便、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对教学内容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一改大家普遍认为呆板、机械、缺乏启发性、缺乏创新思维与能力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把枯燥乏味、被动学习的习惯变为主动,并且教师利用先进的备课工具进行备课,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而且教案还可以永久保存,方便了教案的再利用和教师之间的交流。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 教学模式 拓展创新 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
中职学校的课堂上,许多学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课堂问题行为,一般在课堂上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模式下,这些同学表现出的厌学情绪不仅影响着学生自身的学习,而且还干扰了老师的教学和其他同学的学习,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堂上,大多课程操作性强,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上上机实践课。可是,在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对于有些同学,无论什么样的实践课他依旧不感兴趣,为了能让这些学生不流失,这就使老师们不得不思考,如何能让这些基础不一,兴趣各异的学生在上机实践课堂中能找到自己的兴趣,能发扬个性地创新呢?下面就从什么是教学模式、上机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背景和依据、上机实践课堂模式结构及实施过程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1.关于教学模式
我认为教学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程序。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横向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纵向的关系;如果我们把结构看作是一种静态关系的话,那么程序就是一种动态的关系。如此看来教学模式就是一种客观存在,你说它有,它就有;你说它没有,它仍然有,重要的是如何去认识、研究、改进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有效地克服它的消极影响,以此推动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得到更加生动、健康的发展。
2.上机实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背景和依据
背景:由于大学扩招,致使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素质越来越差,以致于学生课堂上听不懂上课所讲内容,产生忧愁、焦虑、痛苦等一系列心理,最后导致抑郁、发呆、烦躁不安等课堂问题行为,再加上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师授课质量低、师生关系紧张等方面的问题,使他们中的一部分本在初中阶段成绩就落后,在中职学校也得不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他们就会对老师产生敌意,顶撞、与教师作对时常发生;另一部分则因迷恋网吧而厌学,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进入职校后,大多迷恋网吧的同学干脆就选择了计算机专业,这就给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能让更多的同学得到关爱?如何能让沉溺于网吧的孩子远离网吧、能让他们重新认识计算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能让他们对除了网络游戏以外的计算机知识感兴趣?如何能让学生在个性张扬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这成了我们计算机专业课老师必须研究的问题。
为此,我们结合国际、国内最先进的素质教育理论以及各地学校的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研究模式的依据,制定了切合实际的创新教学模式。
模式依据:
(1)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2)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内存动力。
(3)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与创新教育的整合。
(4)现代信息论教与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递、交流加工、储存和再创造的过程。
(5)现代认识论。
3.上机实践课堂创新教学模式结构
4.实施过程
为了让这个教学模式起到更好的课堂效果,建议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多个小组,组长由操作速度快并且接受能力强的同学担任,主要目的是能快速领会上课的重点、难点,并能帮助速度慢的同学跟上讲课进度。为每一个班每一个学生建立上机记录档案,每节课的操作结果都要量化成分(满分10分),这个分数将做为期中或期末测试成绩的平时分,主要目的是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抓紧平时的操作练习时间,做到功夫下在平时。下面就谈实施过程。
4.1 课前预习。
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分层次出示课前“预习提纲”(如下页表格所示),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的良好思维品质,也为弥补课堂上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过短这一问题,除了预习课本的案例和素材外,同学们也可以把生活中相关的素材在预习时作好准备,提前拷入机房,以备上课时练习用。2个月后形成基本习惯后,可不定期抽查,以便于学生在一个学期之内都能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4.2 上机实践。
为了让学生“先学后教”,在课本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已经把本节要讲的命令或工具中的难点找出来了,所以一上机,就鼓励学生先自主学习,上机实践预习时的不懂的操作或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学生通过对应用程序的操作,他们看到了效果。但可能有的同学并不真正懂得这个工具或命令的用途,所以老师这时候就得引导学生的思路了,根据效果分析这个工具或命令的用途。
4.3 启发点拔、任务驱动。
教师在这一环节的作用非常关键,应该是变讲为导。比如在PHOTOSHOP的液化滤镜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看到了效果,出于好奇,他们可能会把不同的图片液化成不同的样子,有的同学是有目标的,可有的同学则是漫无目标的,他把老鹰图片液化的什么也看不清了,这就不好了。所以,根据个别同学的液化效果,给他们个别点拔,也可以和大家一起分析,如何能让一幅图片液化后能形成有形有状的另一幅漂亮的图片,有的同学在经过老师的指导后可以把老鹰液化成正面的猫头鹰,而且非常像,有的把老鹰液化成山鸡,各种各样的形状以他们特有的个性张扬出来了。大家互相看着对方的作品,都得到启发,对再创作奠定了基础。
看到大家都有点小成绩了,趁热打铁,鼓励大家再对其他的图片进行液化处理,看能不能做出更好的效果呢?这时有的学生打开一幅人物图像,把人物液化成水中倒影的样子;有的把小孩液化成双胞胎;有的把填充为红色的矩形块液化成红旗,再利用颜色减淡工具和加深工具使红旗突出高光和暗调;有的把小河流液化成一个个的小水坑,效果真是艺术奇葩。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小组讨论,组长帮助组员,教师可以把精力放在帮助那些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学生身上,给他们亲自演示操作过程,让他们也努力做出一个自己满意的效果来。这就起到了分层教学的效果,其实喜欢网吧的这些学生他们的思维更发散,有时他们做出来的效果比其他同学还要好。
4.4 联系实际,拓展创新。
下面老师就要提示学生,根据自己所做的效果,给现在做的图片加上适合的背景,将背景也用本节所讲的命令或工具进行相应的处理,也可以用学过的技巧和方法将前面处理过的图片整合成一幅新的有主题有创意的新图片。或者在上课前就准备好自己的数码照片(风景或写真),有目的地练习。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学以致用,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
4.5 合作探究,进行再创新。
通过大家的努力,多种不同风格的图片形成了,然后让同学们自发排成队到整个机房转一圈,看看每一个学生所做的效果,建议学生在看别人的图时,用心体会别人是怎样应用本节课的命令或工具的,他的效果你能做出来吗?如果做不出来,就让他本人给你讲解一下制作过程和技巧。如果有的同学的作品能让大家都感觉到非常棒,就将这个同学的作品放在大屏幕投影仪上,由他给大家讲制作技巧。这样做既可以起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效果,又可以让同学们得到被大家认可的成功感,还可以锻炼同学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其他同学在听了别人的讲解后,思维会更开阔,更发散,更有利于创新出更好的作品。
(1)归纳整理、强化重点。
到此一大节课就快结束了,结束前留上几分钟把这节课中出现的问题再进行归纳总结,对重点,难点再进行强调和强化训练,然后让同学们把自己的作品再作最后修订,共享到教师机上。再将“上机实践记录表”利用课余时间填好交回,以备教师给每位学生进行打分。这节课中给大家讲作品的学生在10分的基础上要加2-4分以进行鼓励。
(2)评价结果。
在每一科上机实践课中都要为学生制作上机结果记录表,为每个学生本节操作结果进行打分,满分10分,根据整体效果图的结构、颜色搭配、及创意(也可参考学生交回的上机实践记录表内容)适当扣分和加分。这个分数算做平时分,将来期中或期末考试时,平时分将化成百分制记入总成绩。这样学生就会珍惜每一节上机实践课的时间,效果很好。对于个别没兴趣的同学,教师应对他们设置专门帮扶的学生或者教师亲自对他们进行督促辅导。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哪怕一节课就做出一个效果图也要适当的鼓励,久而久之,在老师和学生的帮助下,他会进步很快的。我所带的班级里,大家都喜欢这样上课,因为他们知道我不会落下任何一个后进的学生。
5.总结
总之,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大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一定要利用有效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为学生创造一个重理论,更重实践的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扬自己的个性,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开拓创新,体验成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当然,整个教学过程,教师的技能水平一定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须有一桶水。在备课上,教师不但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这样面对学生的创新和出现的问题,教师才能应对自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