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1篇

一、珠海经济发展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产生的影响

珠海市是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发展特区城市之一,由于其优美的环境(国家第二宜居城市),良好的惠民政策、经济发展的潜力及特殊的地理位置等因素吸引了为数众多的外来务工人员前来谋求发展。作为广东省人口规模最小的地级市,珠海全市常住人口在珠三角核心城市中人口密度最小,仅相当于深圳的20%左右,在普及基础教育方面独具优势,实施12年免费教育负担亦相对较轻。但近年来,珠海户籍人口平均增长速度较快,年增长速度超过了4%,远高于广东省户籍人口1.38%的平均增速。据专业人士分析,珠海户籍人口增速过快,同近年珠海陆续率先推出未成年人医保、12年义务教育免费、全民医保等政策有关,一系列惠民政策令越来越多的外地人通过购房落户到了珠海。随着财政压力的不断加大,从2008年开始珠海市提高了买房入户的门槛,所以总体来看珠海学位控制情况良好。但由此也造成了无户籍的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突出。

二、目前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现状

从珠海市人口计生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珠海市无户籍人口约50万。由于户籍问题而产生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问题也相应出现。从2007年秋季起,珠海市对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实行12年免费教育,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费书杂费全免,高中教育阶段免学费,只收取课本资料费和住宿费或实习实验费。继此项在全国率先实行的惠民政策后,珠海市又从2009年2月起,取消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借读费,除高中阶段外,全市公办小学、初中停止向所有在读的外来工子女收取借读费,外来工子女只需缴纳书杂费。据悉,这项措施在2009年让4万多在公办中小学就读的外地户口学生受惠。造成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与入读民办学校的差别加大,因此许多外来务工人员想尽办法想让自己的子女进入公办学校读书,在公办学校现有资源还无法满足所有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需求的背景下,实施积分制成为保障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有条件平等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2009年珠海市七中就接受了外来工子女279人,占新生六成以上。即便如此,还是有不少外来工子女不能顺利入读,如2009年香洲区共有1400人申请积分入读公办初中学校,经过教育、计生等部门审核,600人符合条件可入读公办初中,420人完全不符合条件不可入读公办学校,380人其他条件均符合但因计生项不符合也不可入读公办学校。据珠海市教育局官员透露,12年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使高中阶段的入学率从原来的88%上升到现在的97%,更多学生有书可读了,但这也对珠海现有的教育体系产生了相当大的冲击。由于需要接受义务教育的人数增加,近几年珠海的中小学一直扩招,致使生源质量不断下降,而随着高中免费教育的普及,这个问题就更加明显。据统计,在珠海市斗门一中,一个年级有20个班级共1000多个学生。无论是对学校硬件设施还是师资力量来说都绝对是个不小的挑战。

面对如此难题,社会各界也都给予了倾力关注并付出了应有的努力,但社会所关注研究的重点主要是放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帮扶力度上,目的在于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够顺利入学接受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除去入学困难外,还有其他相关问题也突出存在,如孩子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否均等、由于家庭环境较差所造成的心理问题突出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三、三维角度分析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

农民工是推动珠海市发展重要力量。只有同时留住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才能让他们能安心在城里留下来务工。但从目前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上来看,由于国家现有教育体制和相关政策存在一定的弊端,地方财政教育经费的有限导致城市公办学校办学规模受到一定限制,再加上其它一些更为复杂的原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现象日益凸显。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也是我国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所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也是一项影响程度深、范围广、涉及面多、解决难度大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得以有效解决。通过研究珠海市将如何通过相关政策的改革完善使外来工子女能顺利接受义务教育外,也欲从三维角度涉入,多方位的研究解决珠海市外来工子女在义务教育过程中所遇到的其他种种问题。鉴于农民工子女接受教育主要是家庭、学校和主体教育的组合,那么对于珠海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就需要从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家庭教育

在珠海市,农民工普遍从事的行业以运输业和个体经营为主,部分农民工在企业务工。由于工作繁忙,且每天持续工作时间较长,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的教育问题,使学校教师的管理难度相对加大。从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来看,超过80% 的家长文化程度为小学或者初中毕业,他们几乎没有能力为孩子辅导功课。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而言,父母能够为孩子辅导功课,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业的信心。经常为孩子辅导功课,加之与教师的积极配合,就会避免孩子教育受到过多的限制。

从农民工的家庭收入来看,普遍月收入低于珠海市的平均收入,甚至有超过30%的农民工收入仅仅够维持温饱。由于收入过低,加之居无定所,孩子就会因此而频繁地换学校。

在农民工中,超过70%的家长对孩子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但是在教育方式上表现为明显的不适当,比如超过32%的学生如果考试成绩不好,就会遭到父母的责骂,13%的学生表示,家长以打人的方式教训孩子。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与农民工自身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但从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而言,这种教育方式尚需改进。

(二)学校教育

在中国的义务教育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载体。针对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中国的国家教育部强调了“充分发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的接收主渠道作用”。珠海市政府所设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由于教育资源匮乏,教育管理不够完善,加之受到财政拨款限制,导致学校的施教职能难以发挥出来。

1.教育资源匮乏

与其他的公立学校相比,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加之资金补助相对很少,导致学校与外界在教学领域的交流受到了局限。学校教育资源的匮乏,导致生源紧张,当然也很难吸引到教师人才。与公办学校相比,外来务工子弟学校无论是工资待遇上,还是奖金和福利的发放上,都相对较低。学校的硬件设施限制了教师的发展,导致学校优秀资源外流,因此而经常出现优秀教师调走的现象。

2.教育管理不够完善

珠海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加之工作不够稳定,居住区域分布不够均匀,给学生的学籍管理造成了困难。从教师的办公条件而言,由于学校的规模比较小,教师的办公室往往为综合区域,且划分不够明确,结果造成了诸多事务混为一谈。没有制定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就会导致学籍管理难度增大。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学生素质是影响学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农村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父母文化程度低而且管教方式不合理,就会导致孩子在为人处事和行为举止上出现问题。

3.学生主体教育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能力上,还是学生方法上,都明显不够,而学校则在这方面的教育有所疏忽。传统的教育方式,拮据的家庭环境,使学生很难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从整个的社会现象上来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由于自我教育能力不够,导致学生很难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予以控制。即便是在显意识中对错误行为有所排斥,但是自我控制能力太差,使学生过于放任自己。虽然学校可以将学习好、品质优良的学生作为典型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榜样式教育,但是由于教师疏于深入研究而很难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结果导致教育效果降低。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策略;优化方式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城市中的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并作为特殊群体在城市中生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也逐渐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关注程度,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下文简称“子女”)的教育问题,子女教育问题已然成为社会中的讨论热点。外来务工人员与城市本地人员的身份应该是平等的,外来务工人员同样对该城市做出了贡献,不能够用异样的眼观来看待外来务工人员极其子女,实现教育平等,促进我国教育能够健康、和谐发展。

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社会与家庭因素

外来务工人员大多都来自农村,由于我国农村教育、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导致很多农村人口为了能够摆脱这一现状,进而到城市中打工,同时也带着子女东奔西走。由于外来务工人员的受教育水平有限,由此也给其子女带来了一定教育问题。并且,受一些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导致很多校园学生对子女会产生异样的看法,使得很多经不起压力的子女失去学习兴趣,甚至是辍学,无法享受平等教育待遇。

(二)学校和教师因素

诚然,我国教育到如今也依然存在均衡性问题,教育资源也无法合理分配。现如今,学校与家长评价教师教学质量、教学能力,都是以学生的整体成绩为标准,这一局限、主观的看法也不得不使一些教师转换思想。与此同时,有很多教师从内心中就对子女有一些偏见,甚至会因为子女犯下一些错误就会实施惩罚。原本女子的自尊心就比较脆弱,再加上教师的职责,会严重打击子女的自尊心,使其逐渐失去学习兴趣。

(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身因素

由于子女在原本的生活环境中受教育水平有限,平常也缺乏家长的管教,使得这些子女并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学习能够还有待开发。子女往往会有极大的自卑心理,在日常学习中也比较内向,学生的言语、眼神都有可能重伤子女的自尊心,使其容易受周围环境、心理因素影响,情绪非常不稳定,最终导致影响子女的学习成绩,缺乏学习积极性。由于以上种种原因,甚至有些子女会将教育作为一种负担,逐渐产生强烈的叛逆心理。

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策略

(一)重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访工作

想要加强子女教育问题,教师必须要加强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沟通、交流。教师必须要深入了解外来务工人员的家庭环境,例如其生活环境、生活状况等。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子女的关注度,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能够体会到教师的真心。家访能够加深家长、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情,并且教师一些在班级无法表达的语言,也能够通过家访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诉说。与此同时,教师通过家访能够让外来务工人员加强对其子女的重视程度,从而养成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我班有一个外来务工人员的小男孩王某某,其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差,而且这位男孩在班级中不善于交流、表达,通过我一次家访才得知该男孩特别自卑,而且家长对孩子也不够关心,经过我与王某某和其家长沟通,该男孩在2个月内逐渐变得开朗,学习成绩也有明显提高。

(二)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呵护

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中被视为特殊群体,其子女在学校中也会受很多学生非议,如果子女的学习成绩较差,很容易让班级学生瞧不起。所以,教师必须要转换学生的思想,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子女的呵护,针对不同的学习人群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一般情况,子女的知识底子薄,我就会针对性的以基础知识教学为主(课余时间),帮助其打好知识基础。

(三)加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信心

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上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性格缺陷,自卑心理和自尊心理是成正比的,即自尊心越强,自卑心越强,这些子女想要获得自尊却得不到尊重,想要积极上进却有心无力。所以,对于这些子女,我们要多给予肯定、少否定;多给予鼓励、轻指责。要充分尊重子女人格,如果其犯了e误要给予宽容,由于子女内心比较单纯,说话很可能欠考虑、判断力不强,所以对子女不要太过严格,要多加宽容。

想要改善子女教育问题,首先必须要树立其自信心。由于子女的自卑心比较强,作为教师的首要工作就是帮子女们打开心结,充分挖掘子女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优点,并给予积极的表扬与鼓励。只要一个学生能够完全树立起自信心,才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才能够有效提高子女的学习成绩。

(四)挖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闪光点”

当代教育是存在缺陷的,很多城市孩子缺乏童年、只有学习,不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长规律,这些学生往往会思想不够开放,被固定的知识束缚。而子女大多都有美好的童年,其生活更加接近自然和人类生长规律,在教育中由于一个未经冶炼的矿石,优缺点并存。在新课改下,要求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子女却恰恰拥有这项特质。所以,教师要充分的发掘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并鼓励其他学生多多向子女学习,让子女了解自身的过人之处,树立自信心,进而让子女能够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结束语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问题一直广受社会各个阶层关注,对于此类人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子女的呵护程度,关爱他们的学习、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问题,实现子女的平等教育,为子女成才奠定坚实基础,从而改善现如今的生活环境。

作者简介:陈成达(1986-),男,广东省江门市人,民族:汉,职称:小学英语二级教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以及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田慧生,吴霓.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基于12 城市调研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50.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进城务工随迁子女 思想道德建设 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6-0157-01

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不是某个家庭的问题,而是演变成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焦点问题。国家针对此问题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政策,令城市公立中小学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纳入本地正常学生队伍之中,共同展开常规化的教育内容,从而令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与能力素质。学校首先是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入手,逐步推广学校的德育教育内容。

一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问题所面临的状况

我国各大城市的经济建设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格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大量的流动人口承担着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任务。很多农民选择进城打工,就会在城市中安家,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随之而来。国家有关部门针对这一问题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表明: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与当地适龄儿童的同等教育,以当地全日制公办的中小学校为主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施行常规教育,保证日后顺利参加升学考试。

二 思想道德教育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城市务工人员的子女在城市化的学校氛围中是特别的存在,因为其家庭在社会中的特殊性,导致很多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受到来自城市里原有生活圈的阻碍。需要通过教育思路的转换,来提升学校的德育教育质量。

1.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工作重点

为了全面提升学校德育教育领域的科研能力,将进城务工随迁人员子女的思想教育内容作为重点议题开展讨论。

第一,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以特殊学生群体为对象展开一系列调研工作,组织全体教职人员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从思想层面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道德教育认识,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从以往校方对学生教育资源的配置情况来看,没有为担任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教职人员提供相应的思想教育教材,更没有将现代的多媒体教学设备配置到位,从而为课堂思想教育的实施过程带来了一定的困扰。需要校方为德育工作的开展搭建一定的技术平台,建立学生电子档案库,利用动态分析软件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好。

第二,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出较为完善的沟通平台对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内容的展开具有重要的意义。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探究学生心理的变化,耐心地进行沟通,找出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学生也会对学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形式不产生排斥的感觉。

2.学校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活动

校方为了提升学校整体的德育教育工作水平,开展教师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研究活动,以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为重点研究课题。通过实践表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的看法不尽相同,包含加强学生心理建设、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打开学生的思想格局等几项重点内容。将研究结果用于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实际思想教育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开展教师研讨工作,有利于学校德育教育水平的提高,逐步树立了学校教师队伍中关于进城务工随迁子女道德教育的核心观念与意识,加深了部分教师对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思想道德方面的理解,对日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与策略的改良有很大的帮助。

三 结束语

通过对城市中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大部分学校对城市务工人员子女的思想教育工作较以往有所加强,这是现代社会文明的体现,也是国家教育政策改革的成效。只有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思想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中外来务工随迁子女的整体人文素养,从而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水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未成年人的未来成长极为有益。

参考文献

[1]刘善槐.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入学机会问题探讨[J].教育发展研究,2010(11):138~139

[2]杨申宣、刘琼维、王红晓.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家庭教育的调查与分析――以云南省蒙自市小学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2(5):151~152

[3]黄忠敬、冯靓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教师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以上海市M区为例[J].基础教育,2012(6):144~145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管理;关爱;教育权利

近几年来,随着景德镇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级政府对教育的就学问题日益关注,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环境也得到不断改善,本地生的就学难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同时,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要求:“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镇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景德镇市第十五小学处于景德镇的城郊结合部,外地来景德镇务工人员特别多,但是本校师资力量和校舍环境还跟不上日益增长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爆炸式增长的需求,我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难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如何解决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使他们和本地孩子一样享受“同一片蓝天”,景德镇市第十五小学以此为重任,这几年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外来务工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作为体现社会公平、建设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结合经济发展的实际,积极创造条件,使外来务工子女有学上、有书读,确保外来务工子女按规定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

一、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主要做法

(一)明确职责,统筹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

1、坚持贯彻国务院关于“以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的精神,努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自2008学年起,我校根据教育局的统一安排全面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2、出台保障措施,减轻学校压力。为减轻学校对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在经费、管理和教育质量上的压力,出台了二项优惠政策:①区政府和区教育局按当地学生同等标准划拨生均公用经费;②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流动性、随意性大的特点,学籍管理实行弹性制。

(二)纳入规范管理,密切关注外来人口子女增长趋势。

1、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独立建档。为了较准确地掌握义务教育段外来人口子女在我校的就读情况和分布情况,从2007学年初,我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情况进行建档。

2、缩短统计周期。针对外来人口流动性大,春季入学人数与秋季入学人数差异较大的特点,从2007年开始,我校变一学年一统计为一学期一统计,以便及时掌握增长趋势,做出下学年的相应对策。

(三)关爱外来学生,给予平等享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为了使外来学生能在我镇享受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快乐,我校采用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方法,给予外来学生特别的关爱,取得较好的实效:

1、外来务工子女完全免收借读费,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2、加强思想道德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提高外来学生的文明程度。采用单独召开家长会、建立联系册、“一帮一”结对等形式,提高教育实效。

3、平等对待外来务工子女,让外来务工子女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享受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要求每个班级为新插班的为外来务工子女补做校服;在三好学生和优秀班干名额的推选中,有一定比例的外来务工子女入选,学校做好持反对意见教师的工作,秉公上报。

4、采用单独建立对外来学生的评价制度等灵活评价机制,努力提高外来务工子女的学业水平。外来务工子女原籍地遍布全国各地,使用的教材不统一,语言交流有障碍,学业基础普遍较差。为了使外来务工子女真正学有所得,健康发展,我校单独建立了对外来学生的评价制度,普遍采用的方法一是插班生视成绩基础及年龄情况插入相应班级;以插班时学生的测试成绩为基数,用增量评价学生的学期成绩、评价教师的教学质量;二是一年级新生和本地学生同样评价,不另行分。

二、对进一步做好我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建议

为创建和谐发展、和谐创业和谐生活的城市,切实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也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特提出以下建议:

1.树立教育一体化概念,地方政府主动破除划地为牢的思想,充分履行政府职责,全面提供基础教育服务。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是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的特点。家长不送学生上学,家长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接受适龄儿童、少年上学,学校要承担责任;学校不提供相应的条件,也要受到法律的规范。政府的责任更是不容懈怠,全国不论任何地域,各级政府都要落实以流入地政府为主,承担起保证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责任,坚决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2.加快建立学籍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动态迁移机制。地方教育部门要适应新的形势,改变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和方法。要全面执行教育部《中小学学生学籍信息化管理基本信息规范》,落实中小学生学籍全国统一管理。全面做好学生学籍规范登记工作,加快学籍信息化系统开发,为实现全国范围的中小学学生学籍数据共享和分析利用奠定基础。争取早日在全国实现统一的学籍管理,推进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化,使各学校教育实现对接,农民工子女无论到哪里,都可以及时、便捷地进入学校就读。确保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市孩子同等的义务教育。

3.科学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为义务教育提供经费保障。义务教育是基础教育,建议由省级财政对本地区的义务教育全面负起责任,切实解决义务教育经费问题。要积极建立健全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保障机制,多方筹措资金,对接收农民工的子女较多的公办学校,予以适当补助。每学期结合学生学籍变化,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外来人口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提供财力保证。各级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标准拨付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的逐步增长;对在公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得收取学费,并逐步免收杂费。

4.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着力推进人文关怀,积极为农民工子女营造良好的就学环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相关学校要对农民工子女学习和生活上进行优待。针对农民工普遍无暇顾及子女学习的特点,学校要建立进城农民工子女家庭联系制度,及时了解学生家庭、学习和生活情况,增强对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办理农民工子女转出转入手续时实行优待,实行即来即办,特殊情况实行先入学后办理手续,切实保证农民工子女不因转学而影响学习。

外来务工子女教育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来务工者 市民化 社会系统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9-0012-01

一、构建实现外来务工者市民化的社会系统过程中的问题

兰溪民众对外来务工者市民化基本认同,但也有部分不认同,其原因有城市人口密度、外来务工者与居民言语不通、本地人的本地保护思想。

但据调查,外来务工者和当地居民在生活状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相似度一般。外来务工者相对兰溪市民对单位、街道、社区组织的活动参与度不高。综上,本市市民化程度不高,需构建相应社会系统。

据调查,养老保险、劳动的就业和培训、医疗保险这三项社会保障的完善在整个社会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因此,要构建相应社会系统应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

构建实现外来务工市民化的社会系统需要从民意出发,充分考虑民众意见。民众普遍关注子女入学、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问题,其中子女入学问题占首要位置。因此,应充分考虑子女的教育问题,保证每位外来务工者的子女都能受教育,也应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劳动就业问题。

二、兰溪外来务工者市民化问题分析

(一)兰溪外来务工者市民化的现状问题分析

兰溪中小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外来务工者的存在有利于保障他们的经济利益。所以,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同意外来务工者市民化。

兰溪大部分市民赞同外来务工者市民化,而不支持的原因主要有外来务工者与居民言语不通、城市人口密度过高、本地人的本地保护思想。

社会保障、政府政策的不够完善导致愿市民化的外来务工者中部分人不能够成为市民。而少部分外来务工者并不想成为兰溪市民。

(二)市民化的社会系统的现状分析

人们普遍认为基本住房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工伤保险这三项社会保障的完善在该社会系统中占重要地位。构建实现外来务工者市民化的社会系统,第一,需重视民众身体素质的保障,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第二,要加强养老保障制度的建设;第三,要重视当今“就业难”问题;第四,重视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问题。

构建该社会系统的另一大障碍是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市民生活状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与本地居民的情况不同。外来务工者与兰溪市民的文化差异大,思想观念会有所不同,容易产成矛盾。因此,要从这些方面来改善外来务工者的生活质量,增强其生活的幸福感;加强对外来务工者道德素养的培养,促进外来务工者融入市民生活。

三、对构建实现外来务工者市民化社会系统的建议

第一,尽力消除外来务工者和本地居民之间的心理鸿沟。在尊重本地人与外来务工者的前提下,鼓励沟通交流,让本地居民真正了解外来务工者,认识到双方的互利关系,也让外来务工者认识到个人的重要性。

第二,保证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社会福利与保障等方面的设施满足市民日常生活要求。加大农民工聚集地的各项基本公共设施的建设投入,增加公共服务的比重,尽量满足外来务工者市民化的工作生活等发展需求,使其尽快实现市民化。

第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重点建设外来务工者医疗保险制度,保证外来务工者有经济能力就医,及时就医;建立可行有效的外来务工者的养老保险制度,给予适当的补贴;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外来务工者在社会空间上的迁徙和居住自由。[1]

第四,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2]取消不公平的就业政策,保证外来务工者与城市居民有相同的就业竞争机会。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要普遍向农民工开放,免费为其提供就业咨询等基本服务。

四、总结

由于社会制度设计缺陷和外来务工者个体能力缺失的因素制约,使市民化自觉意识仍然缺乏。[3]因此,解决了主观、客观两大方面的问题后才有构建实现外来务工者市民化的社会系统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刘应君.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对策探讨[J].经济纵横,2012(03):1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