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心理学基础问题

心理学基础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心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心理学基础问题

心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1篇

【关键词】脑出血;心理问题;护理

脑出血是指原发于脑实质的非外伤性脑动脉破裂引起的出血。[1]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速,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脑出血的发病率逐年呈上升趋势,并越来越趋年轻化,其突发的肢体偏瘫、失语等症状常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最大限度地给予患者安全感,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在疾病的康复中尤为重要。

1心理问题

1.1恐惧心理 这类心理多见于发病的最初阶段,对于突如其来的打击毫无心理准备,担心偏瘫肢体能否康复,尤其是对治疗效果不甚满意时尤盛。表现出失眠、多汗、胸闷、心悸、胃肠功能紊乱症状[1]。

1.2急躁易怒 患者由于肢体偏瘫、口嘴歪斜、失语等原因,往往会感到外界对自己的不公,看什么都不顺眼,出现愤怒、焦躁的情绪,遇事易怒,稍不顺心就勃然大怒,往往不利于治疗及康复。

1.3忧郁焦虑 由于发病的急骤,许多脑出血的患者都是从一个健康有工作能力的人一下子变成一个瘫患者,从心理上不易接受,加之病程的迁延,病情的反复,有的患者担心家庭经济困难,治疗费用不足,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往往意志消沉,逐渐产生忧郁疑虑的心理,不配合治疗康复的步伐。

1.4对治疗的失望 脑出血的治疗存在个体差异,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所需时间不同,急性期治疗时,语言及肢体功能一般很难恢复到患者预期的水平。长期的输液服药,也会使患者产生厌烦情绪。

1.5期待心理 由于对疾病康复的迫切,患者往往希望得到各方面的同情与支持,不惜八方求医,购买名贵药品等,失去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1.6依赖心理 有时患者进入恢复期,由于担心摔跤,而不愿活动,特别是下床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害怕锻炼失败,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因而有一种依赖别人帮助活动的心理[2]。

2心理护理

2.1加强护患沟通,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 取得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是心理护理的基础[2]。面对此类患者,尤其在发病的最初阶段,护理人员不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开导说理法,而且还要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以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3]。理解和谦让患者,主动关心他们,做到感情真实、诚恳,从语言、表情、行动、神态等方面来影响患者。

2.2稳定情绪,避免冲突 对于脑出血的患者,要诱导他们面对现实,正确认识疾病,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更要严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及强化自身的专科知识,学会换位思考,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其次要善于观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而采取相应的措施,为防止患者在情绪忧郁、大失所望的情况下产生消极行为。对曾经用语言冲撞过自己的患者要宽宏大量,体会其病痛,谅解其过激,并适当作劝说和解释,切忌发生口角冲突[4]。

2.3消除依赖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介绍治疗效果好的患者互相认识,在疾病的恢复期,要耐心讲解康复的重要性,鼓励其主动活动,尽量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4重视家庭关怀 家庭是一个人的根源,家庭成员的支持、鼓励能大大促动患者,战胜疾病,减少疾病中的孤独感。因此,在护理患者的同时,护理人员应当首先让家属对疾病的恢复充满信心,协助患者及其家属一起面对疾病。

3小结

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克服疾病中的困难,树立信心。用爱心滋润患者的心田,将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融为一体,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始终以积极向上的态度迎接挑战,这对疾病的恢复至关重要。记住,脑出血不是生命的终点。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2-144.

[2] 张桂真.脑出血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6):854-855.

心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2篇

关键词:职校新生 心理问题 对策

一、 正确分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从生活环境变化来看。目前的职校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衣食习惯上都带有明显的个性特征,在校园集体生活中,每日的饮食起居都具有统一性,这种变化就如同第二次断奶。曾有一名女同学打长途电话将母亲唤到学校,只是为了修补一下自动车内胎;一名新入学男生打电话叫母亲来给他套被罩,发的暖瓶坏了告诉母亲,让母亲给老师打电话;有的同学因不习惯茶炉的饮水而长期购买瓶装矿泉水;有的同学因不习惯双层床铺而导致失眠。学生生活上的不适应会在心理上造成紧张焦虑情绪,总盼望回家得以放松,对正常学习产生了较大不利影响。

2、从学习环境变化来看。首先,许多中学目前没有完全摆脱应试教育模式,特别是在中考之前,学生处于书山题海之中,家长和教师实时监督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每天的学习时间长达十几个小时。进入技校就读后,升学压力解除,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也相对放松,这种学习环境的改变容易对学习效果产生不利的影响。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合理的内驱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过度紧张或放松都会使学习效率降低。其次,技校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与中学有了很大不同。许多专业在入学第一学期就开设职业道德和教学实习课程,这些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仅靠识记一些知识点无法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职校教师的教学个性也更为明显,脱离教材、超越大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这对于已经习惯了“填鸭式”教学的初中毕业生来说是一种严峻考验。

3、从在班级中角色改变来看。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职校的学生中,初中阶段的学业不良生占了很大比重。进入职校后,角色关系发生了改变,同学们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在这种特定背景下,一些同学迅速适应了新的角色,由昔日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同时,也有一些同学不能摆脱思维定势,一时难以适应主角的位置,变得困惑不安,极易变成新的学业不良生。新出现的学业不良生大体有两种情况:一是由于遗传因素造成的iq值偏常(低于常模);二是iq值正常,但情感方面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的偏移和学习动机的减弱。前一类学生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缺乏自信,学习效率很低,忽视技能训练,以至无法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 ;后一类学生主要是受社会不良思潮影响过深,没有明确地将职业能力的获得作为自己的学习动机,因而在学习和生活中常常采用一些不正当手段。

4、从年龄增长因素来看。职校生的入学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己进入青年早期。这一年龄段学生的基本特征是,生理发育基本成熟,但心理发展尚不成熟。职校生已由初中阶段的“异性疏远期”而转为“异性接近期”,极易对异性产生好感,甚至产生狂热的追求,从而导致精神上的种种烦恼,影响学业的完成。由于互联网的普及,技校生的交际范围大大扩展。据不完全调查 ,50% 的职校生拥有一名以上的异地或异校网友(一般为异性)。一方面,互联网增加了职校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增强了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这一新生事物也对职校生产生了负面作用,甚至有一些学生产生了网络依赖,导致不良心理。笔者曾目睹一名女生课余时间与异地网友进行电话交流,通话时间达一个小时以上,对学业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心理的幼稚和经验的不足,职校生对友谊和爱情的向往具有较多的理想和幻想成分,在实际中遭受挫折后,容易导致情绪的剧烈波动。

5、从家庭经济状况改变来看。职校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来自贫困农村或下岗职工家庭,这些家庭生活本来已很拮据,求学进一步加重了家庭负担。这部分同学中大多数学习刻苦、生活节俭、品学兼优;但也有少数同学心理负担过重,存在厌学情绪,特别是当前就业渠道的不畅,给这些同学带来了浓重的悲观情绪。

二、进行心理调适的对策和措施

新生心理调适要从两个方面结合起来进行:一是由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二是学生主动进行的自我心理调节。教师的心理辅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生活和学习指导。班主任和心理老师要强化学生的独立生活意识,向同学们传授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 并鼓励同学之间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在入学教育和每门课程开始时,有关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主要学习内容,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学校应组织在校生参加新生的接待工作,这样可以使新生尽快熟悉学习环境,并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2、提出合理的评价与要求。消极情绪是某种愿望

不能满足或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对职校生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和要求。过高的评价和要求就如同泡沫一样,极易使学生遭受挫折;过低的评价和要求,就象泼向学生的一盆冷水,使学生失去开发潜能的机会。教师只有在充分了解人才市场需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确定合理的教学要求,并对学生给予热情鼓励,才会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心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阅读疗法;大学生;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1-0257-03

一、阅读疗法的应用现状

“阅读疗法(bibliotherapy)”一词源出于希腊语,由“图书(biblion)”和“治疗(oepatteid)”合成而来。顾名思义,就是通过阅读某种具有内容针对性的图书,以实现病态身心疗愈的一种方法。阅读疗法用于保健、养生、辅助治疗精神疾病由来已久。三国曹操读陈琳檄文而治愈头痛;汉代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也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美国精神病专家高尔特认为“图书馆是一座心智的药方,存储着为各类情绪失常病人治疗的药物。”可见,阅读疗法在疏解情绪、减轻抑郁、缓解压力等方面确实是一剂辅助良药。阅读疗法是高校图书馆研究的新方向、新拓展,是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新途径,对于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阅读疗法在国内图书馆界尚未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只有泰山医学院一花独放,在宫梅玲教授的带领下,其阅读疗法服务开展的相对完善,其创办的书疗小屋、网络阅聊等都取得了成功。较多图书馆尚未开展阅读疗法服务,即使开展,也是形式单一,发展缓慢,效果不明显。

二、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变革日益快速,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面临学习、就业等压力与日俱增,从而引发了一些心理健康问题。《2010—2011年度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报告》显示:2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常有心理方面的困扰,6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偶尔有心理方面的困扰,仅有2%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没有心理困扰,另有3%的大学生没有考虑过此问题。调查结果显示,90%以上的大学生都有过心理方面的困扰,这足以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2013年4月16日发生复旦室友投毒案,同样是4月16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宿舍同学因琐事发生口角而将舍友刺死;4月17日,南昌航空大学惊现腐尸,警方排除他杀,短短几天,三位风华正茂的学子相继离去,这些事件足已为我们敲响警钟。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凸显,据调查,人际交往、学习压力、就业压力、感情压力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四大主因。很多大学生面对自己的心里问题感到焦虑、孤独、无助、迷茫、束手无策,需要专业的心理疏导,高校图书馆开展阅读疗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图书馆如何开展阅读疗法

1.建立阅读疗法阅览室。在图书馆内设立“书聊小屋”、“心灵驿站”等为主题的阅览室。创设优美、雅致、整洁、安静的环境,营造轻松、悠闲的读书氛围,缓解读者的心理压力,放松紧张的心情。治疗室作为私密空间,不会泄露隐私,让读者没有思想包袱和顾虑,轻松愉悦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治疗室内设置书架,提供精心挑选、长期积累的心理治疗类书籍供读者阅览;内置电脑,让读者观看相关心理治疗的影片或视频,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陶冶读者的情操,改造读者的世界观、人生观,使其身心都得到疗养和放松。

2.构建阅读疗法书目体系根据读者病情、病因、文化素养等具体状况和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要“对症下书”,有针对性地开列阅读疗法书目,指导读者阅读。主要以中外经典名著、历届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励志经典、心理学家推荐书目为主,内容积极向上、通俗易懂,使读者在阅读中潜移默化,身心得到滋养和放松。阅读疗法书目包括综合性预防书目:如美国戴尔·卡耐基的《美好的人生》、英国塞缪尔·斯迈尔斯的《自己拯救自己》、洪应明的《菜根谭》、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没有特定读者群体,是对所有读者都有启发和辅助治疗作用的书目;针对学习压力的书目:如李开复的《做最好的自己》、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美国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阴》、美国温斯顿·葛鲁姆的《阿甘正传》等励志书籍,能激励读者珍爱生命,摆脱心理阴霾;针对交际压力的书目:如美国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冯小刚的《我把青春献给你》、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能使读者了解自己、了解人性,平静心态、流泪减压,克服人际关系障碍,进行减压心理调适;针对就业压力的书目:如美国拿破仑·希尔的《人人都能成功》、俞敏洪的《永不言败》、美国斯宾塞·约翰逊的《谁动了我的奶酪》、美国沃尔特·艾萨克森的《史蒂夫·乔布斯传》等,使读者减轻就业压力,克服求职恐惧,树立创业信心;针对感情压力的书目:如美国艾·弗洛姆的《爱的艺术》、英国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英国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能使读者的负面情绪在读书时得到释放、释怀和缓解,从而了解爱的真谛,珍爱自己、珍爱他人。读者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会不由自主地与作品的内涵发生不同程度的共鸣,从而产生美的感受,或者改变处世态度,或者鼓舞斗志,通过振奋精神排解困惑。

3.构建阅读疗法服务体系。阅读疗法服务的关键是提供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需要调查读者的心理需求和阅读倾向,收集读者接受治疗后的反馈信息,对阅读治疗效果进行测评,对具体的个案进行分析和总结等。图书馆应设立阅读疗法工作室,由图书馆员、心理咨询师、临床医师、学生辅导员等各领域专业人士组成“阅读疗法研究小组”,只有团队的力量才能为阅读疗法向更深层次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研究小组的成员要富有耐心、充满爱心、有敏锐的观察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善于沟通,了解读者的心理需求,能够给予读者阅读指导和心灵关怀;还会利用扎实的专业知识,了解读者的心理特点,找出读者的心理困惑,有针对性地确立治疗方案,消除读者的心理障碍,帮助读者从负面情绪中释放,进而自我治疗,达到身心平衡的状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阅读疗法发挥其最佳的治疗效果。

4.开拓阅读疗法网络平台。图书馆的主页上设置“心灵鸡汤”、“读者心理咨询”等栏目,有专门的图书馆员为读者答疑解惑,建立网上心理咨询服务平台,推荐书目,引导读者阅读相关电子图书。也可以让读者发送Email,或大学生广泛使用的QQ、MSN等聊天工具,为读者提供个别参考咨询,因势利导,这种方式无需面对面治疗,减轻了读者的心理压力,可以使读者敞开心扉,得到更好的阅读疗效。图书馆应利用其电子资源优势,在图书馆网站上设置音乐、影视疗法专区,用音乐、影视作品拓宽心理干预的渠道。也可以在治疗室里放一些曲调松快、舒缓幽静的背景音乐,放松读者的紧张情绪,起到抚慰的作用。音乐疗法可以缓解人们焦虑、紧张、忧郁、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释放生活中的压力,在音乐中寻找快乐的源泉。如解忧音乐《梦见彩虹》、《心灵的雨伞》、《寻找心乐园》,减压音乐《献给爱丽丝》、《天鹅》等,还可以让读者观看音乐剧《天空之光》,在音乐中放松,在音乐中寻找自我。鉴于当代大学生的欣赏水平,还可以推荐通俗类音乐,如《十五的月亮》、《太阳岛上》、《五星红旗》、《榕树下》等,更加朗朗上口,读者可以跟着哼唱以调适不良情绪,培养健康情感。影视疗法因其直观、生动、有趣味性等特点,备受读者的青睐:如综合类影视《亮剑》、《士兵突击》、《活着》、《当幸福来敲门》、《美丽心灵》等,使读者在观看中联系自己,产生共鸣,对抗心理顽疾;励志类影视如《杜拉拉升职记》、《阿甘正传》、《成事在人》、《风雨哈佛路》、《律政俏佳人》等,让读者在绝望中充满希望,超越困境;人际交往类影视《一路上有你》、《心灵捕手》等,让读者对生活充满热爱,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用阅读疗法和音乐、影视疗法相结合,打造立体的、全方位的减压服务,加强阅读疗法的治疗效果。

5.开展心理专题讲座。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敏感的心理话题,最突出的心理矛盾,举办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针对入学不适应,迷茫、焦虑的大一新生开展环境适应、缓解考试焦虑等方面的讲座;大二、大三的学生则面临人际关系不良、情感困惑等问题,应为此开展处理人际关系、恋爱课堂等讲座;大四的学生面临就业的压力,对前途担心、忧虑,可以为他们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等讲座。

6.推广阅读疗法服务。图书馆应加大宣传、推广图书馆的阅读疗法理念的力度,使大学生真正了解阅读疗法的本质,能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阅读疗法,勇于自觉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可通过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举办读者活动和演讲比赛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大学生能自觉采用阅读疗法进行排忧解难。在图书馆的网页上开设心理方面书刊专栏,如“心书推荐”、“阅疗书方”等栏目,帮助读者解除心理困惑。借助“4.23世界读书日”活动的契机,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风气,营造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通过宣传培养大学生主动寻求心理辅导的习惯,使有心理问题者得到缓解或解决,无心理问题者可防患于未然,有效地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剧变的特殊时期,容易产生众多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的课题。爱因斯坦说过,“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水平的高低是学生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留下怎样的素质。”阅读疗法能帮助大学生释放心理压力,预防心理疾病,解除心理困惑,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阅读疗法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图书馆界同仁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和创新,以便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洪.“阅读疗法”中医理论溯源及应用模式构想[J].图书馆杂志,2012,(6):107-111.

[2]慕琴玉.关于提高医学生阅读治疗能力的思考[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9):77-79.

[3]王学云.宫梅玲及其团队对阅读疗法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12,(1):64,37-140.

心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4篇

我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十分令人担心,表现在:其一,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在扩张。据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11月22日,《中国青年报》刊登文章《三成中学生心理有问题》;2009年8月1日《中国学校卫生》2009年第8期,贵阳市城区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有36.2%中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健康问题。其二,青少年包括不少家长对心理健康问题有回避、恐惧的心态,缺乏科学的认识态度,往往把心理偏差同精神疾病联系起来,有问题不看心理医生,不解决,导致青少年心理问题加剧。其三,教师、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意识,在我国许多地方,心理健康教育尚处在萌芽阶段,成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淡漠,忽视对学生健全人格品质的培养。与此同时,家庭结构的变化,社会变革同许多传统习惯的矛盾致使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产生远比健康教育的发展来的快。

本人作为学校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教师素养、行为、人格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组长在开展课题研究中,进行了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问题及对策的理论探讨和有关实践:

心理辅导案例

本人作为班主任的七(2)班有一位年龄13岁男××,口头表达能力较强,在课堂上,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积极主动参与,但对不感兴趣的问题,无论老师怎样启发、引导,都不加理睬。争强好胜,对比他好的同学不服气;为了讨父母开心,有时会说谎话。课间非常想与同学们一起玩,但一会儿时间就会欺负同学,而且出手较重,使班内大部分同学不敢与他接近,甚至讨厌他。当他犯错误,老师找他谈心、教育时,他能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很快向老师保证,但只过一会儿,又犯错误了。由于他不能静心学习,虽然有聪明的头脑,但成绩一直不好。

经过我一番调查,该生是一位单亲家庭孩子,父母亲因感情不合而离异。该生跟父亲过,经济状况不理想,不久,父亲又结婚了。父亲搞货运,前年又有了一个儿子。平时对××管教少,但一旦知道××犯错误,就大发雷霆,对××小错小打,大错大打。母亲至今没有再嫁,自身能力挺强,有一定的文化,并在城里开了一家小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她经常以说理教育为主,非常不满××父亲的教育方式。当××犯错误时,她总会苦口婆心地说服孩子,给孩子改正的机会,并一个星期来看望一次,每到这一天,××就显得特别兴奋。

作为班主任,对××逆反心理分析如下:1、被爱与尊重的需要;2、想法与认识发生偏差;3、缺乏最起码的意志力。采取了一系列辅导策略与实施,我尽量采用“换位思考”与他进行谈心。每天至少利用晨练与放学后的两次时间,与××进行交谈,了解他的想法,让他把我当作朋友,我们谈话的主要内容是:

1、你今天得到老师的表扬了吗?为什么会得到?

2、同学惹到你了,(使你受伤、疼得哭了、本子弄得掉在地上……)你会怎么办?

3、你认为今天同学对你怎样?找过原因吗?

4、你对今天自己的行为满意吗?那些地方需要努力?

5、今天晚上打算怎样与爸爸汇报?

在谈心时,我始终注视着对方的眼神,认真倾听他的讲话,还注意观察他的情绪变化。我以真诚的态度和他建立了互相信任,始终以温和亲切的语气与他交谈。有时抚摸一下他的头、有时拉拉他的手、有时搭搭他的肩膀、有时帮他拉一拉衣领,让他感到我在关心、重视他,让他体会到老师的温暖。

学期结束后,××基本没有打架行为,不再故意捉弄同学,很少发脾气,还主动去扫地、擦桌,劳动中不怕脏,不怕累,表现出色。辅导后能按时完成作业,对学习增加了兴趣。下课后常找同学们讨论,向老师请教。大家已看不到他懒懒散散的样子,他的多动行为也有了较好的控制,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常给大家惊喜。自信心增强,情绪稳定。自我意识明显增强,课余,大家常能听到他的歌声、笑声。恢复了中学生的天真、活泼,情绪比较稳定,日常学习生活基本上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案例反思

一、对于心理不健康孩子的家庭,要不厌其烦地走访联系,宣传国务院、国家教委、全国妇联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让家长明确父母的责任,多为孩子想想。用家长好的教育方法,典型事例,启发帮助教育不当的家长改变体罚和粗暴的方法,同学校的教育方法取得一致,互相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要帮助家长认识到对子女放任不管是违法,是罪过,不配为人之父母。启发他们当父母的良知,为子女作表率。

二、开通学校“心语信箱”。不能把有逆反心理孩子的问题简单归结于思想品德问题,实际上好多逆反心理孩子的问题也是心理障碍的问题。什么钥匙开什么锁,心理障碍,只能用心理疏导方法来解困忧,让他们沿着健康的心理发展,所以将逆反心理孩子的教育问题研究同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开设“心语信箱”,开展“心理咨询”,肯定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加强家庭教育,家长注意引导孩子身心全面发展。家庭是学生社会化的最初的重要场所,是家长把品质行为传给下一代的地方。家长的品质行为是影响学生在学生乃至社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学生们知道的许多知识不是在学校里学到的,而是从爸爸妈妈那里学来的,现在许多家族缺乏文化氛围,有的家长工作之余忙于喝酒,赌博,或忙于发财致富,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导致孩子放任自流,走向堕落;有的家长品行不端,行为放纵,对孩子起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独生子女采取娇宠态度,使孩子娇生惯养,受不得半点艰辛,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出现偏激行为。即使对小孩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总想把自己的期待强加给子女,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其结果是,中学生阶段不少学生对家长采取的能骗就骗,能瞒就瞒,结果受害的是学生,心灵情感必然不健康。

作为家长应从下面几个方面注重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孩子真正成为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1)转变只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观念。

(2)以身作则,率先示范。

(3)重视对学生精神生活的引导,加强家庭精神文化的投入。

(4)尊重孩子,不走两个极端:爱之则宠,恨之则打。

(5)家长要经常和学校联系,取得与学校教育的一致性。

(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家长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以免积少成多,日久天长,酿成大祸。

四、教师要平等关爱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一是要了解他们,关注学生的言行,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找到自我,获得自信,学会感激;二是要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不因美丑、贫富、学习成绩的好坏、进步与落后、个性的差异而有所折扣;三是要宽容学生,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和错误,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耐心的帮助,考虑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严格批评,热心开导,不能讽刺与挖苦,不能使用“心灵的鞭子”,伤害学生的自尊。

在对心理不健康学生的教育中,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好学生,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做人的道理,还要从生活上真心实意地为他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用爱心启迪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健康成长,走好人生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美国教育家约翰・伯拉迪诺的文章《如何帮助单亲家庭学生》

2、《四川教育》文章《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及教育对策》

3、《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疗治”浅探》

心理学基础问题范文第5篇

一 大学生最为突出的心理问题

1.人际关系紧张

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对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常常处于心理矛盾中,一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敞开心扉,另一方面又迫切希望通过交往得到友谊。还有极少数学生因为缺乏社交的基本态度和技能,导致人际关系十分紧张。同时,由于个体间的正常交往不够,又极易引发猜疑、嫉妒等不良心理,甚至因无法及时排解而越聚越多,以致最终走向极端。

2.环境适应能力差

进入大学后,高中时代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高中阶段不同程度被老师或家长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会轻松的片面观念,然而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受到了考试竞争的种种压力,多数学生没有能力及时独立地调整心态。在生活上,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对他们来说独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较为困难。在学习方式上,他们习惯了中学老师哺乳式的教育方式,对大学老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应,以致学习成绩落后,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心理问题。

3.就业压力大

随着就业的双向选择和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极易出现心理问题。尤其是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相对更多一些。

4.情感困惑

大学生处于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迅速定型,但心理发育相对滞后。由于阅历浅、社会经验不足,加之此时特有的心理特点,极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往往会因一点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过度肯定自我;也会为一次小小的失利而一蹶不振,过度否定自我。患得患失,很容易导致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恋爱的困惑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如暗恋、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一些大学生或因早恋早婚而荒废学业,或因未婚先孕而惊恐无措,或因恋情受挫而触犯法律,这都会造成他们心理或生理上的伤害。

大学生种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导致校园悲剧的频发,严峻的现状使人警醒,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已迫在眉睫。

二 学校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1.课程教育途径

为使学生的心理疏导更加主动和有效,要加强防患于未然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促使学生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学校还要开设不同形式的选修课程,如压力管理、人际沟通、生命教育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修课程,这样会使教育更有针对性和个性化。

2.辅导员教育途径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要与时俱进。辅导员需要迅速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在日常工作中要细心观察,在态度上要和风细雨,在方法上要灵活多样。学校的高层领导,要认识到辅导员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作用,对辅导员要加强心理疏导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朋友、同学疏导途径

这个途径如果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效性和深入性就会加强。同学、朋友和室友,他们能够以小团体的形式提供更及时、深入、细致的心理帮助。因为他们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多,所以这个体系在预防层面上更为有效。

4.心理咨询途径

心理咨询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心理咨询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心理咨询从个体的角度出发,探讨个人自身的发展,适应了市场经济价值观多元化的要求,也适应了道德意识多层次化的要求,易被来访者接受。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这说明心理咨询已成为独特的并被学生逐渐接受的新型教育方式。

其次,心理咨询是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思想教育和心理咨询所关注的都是人的心灵。思想教育注重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心理咨询注重个体形成更能适应环境的稳定心理状态。焦躁、恐惧、抑郁等心理现象可能涉及当事人极其隐秘的内心世界,当事人或许会对直接的思想教育无动于衷,而心理咨询则是以客观的态度,捕捉当事人内心深处的信息,帮助他们实现心理的平衡与稳定。思想教育像是阳光大道,心理咨询恰似通幽小路,它们犹如鸟之双翼,相辅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