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市设计定义

城市设计定义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设计定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设计定义

城市设计定义范文第1篇

此次,Brother全力赞助“最时尚家居颁奖典礼”。旨在通过参与设计师与时尚界活动,支持明星设计师创造出更多优秀的作品,为中国的家居设计增添光彩。在现场Brother展台上,呈现了Brother为设计师量身定制的专业打印产品。Brother董事副总经理尹炳新先生在颁奖典礼上作了发言并颁发其中最重要的“明星设计师大奖”。

作为一路伴随中国设计师成长的打印办公品牌,此次Brother也推出了为设计师量身定制的A3幅面彩色喷墨多功能一体机。该系列产品由日本著名设计师专门设计,精致时尚,可实现A3幅面打印、复印、扫描、传真和网络多项主要功能集于一体,与设计行业提倡的“兼顾实用和时尚”的理念十分契合。

会后,Brother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尹炳新先生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就目前打印市场趋势、Brother公司品牌推广和发掘细分市场等话题进行了讨论。

记者:A3喷墨一体机的概念应该是由Brother公司最先提出来的,但在我们的印象中,这类机型多用于商用用途,而这次与时尚家居相结合的活动是出于何种考虑。另外,兄弟Brother的A3喷墨一体机又具体有哪些独到的特质与时尚家居设计所契合,可以为对应用户群提供更为定制化的服务?

尹炳新先生:A3一体机除了办公文档处理外,很重要的一块是进行A3图纸和设计稿的输出,因此从全球来看,建筑设计师是该产品的重点顾客,因为设计师对于输出的质量和商品的设计都很注重,此次我们的A3产品就是由日本专业的设计师进行设计开发,不仅功能强大,而且外观也是非常时尚的,双面打印,无线连接,1.9英寸触摸屏,可使用I-phone和I-PAD等设备进行I-Print&Scan,可以说我们为设计师考虑到了时尚所需具备的元素,同时也考虑到了成本的因素,大容量的耗材,让使用者不必担心后期使用成本。

城市设计定义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顶管水利工程;设计施工

众所周知,顶管施工技术是近些年来在水利工程建设中普遍使用的技术类型,在我国,顶管施工技术是适用于地下管道施工的重要方法,也叫做非开挖管道敷设技术。顶管施工技术最大的优势在于施工时可以和基础设施进行交叉施工,有效的避免了因施工造成的各种社会资源的浪费。同时,顶管施工技术对外在环境的影响较小,符合当前环保的施工正常,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这种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1 水利工程中采用顶管技术是大势所趋

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的实施基本上采用的都是顶管施工技术,这说明这种技术在我国正趋于成熟,而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中的排水管道处理成为政府和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在一些人口的密集地区,合理的运用顶管技术,用于地下管道的建设是大势所趋。

2 实施顶管施工技术的优越性

顶管技术作为非开挖技术的一种,和传统的技术比起来,具有明显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不会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顶管施工采用的立体交叉的形式,需要在地面的下层进行穿越施工,这和地面开挖施工比起来,可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破坏,没有交通破坏和堵塞的现象,而且对于其他管道几乎没有影响,这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交通运输都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2.2 有利于环境保护

传统的施工采用的是在地面进行明开挖铺设管道的形式,因此会给涉及的个人和交通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且会产生巨大的粉尘和噪音,给周围的环境带来污染。而这种顶管施工技术,几乎没有任何的污染和影响,环保性能十分显著。

2.3 有利于节省工程投资

从工程的施工方法来看,顶管施工可能比传统的施工成本较高,但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发现,这种不需要开挖的管道铺设技术,综合经济更为合理,而且和明开挖管道的代价比起来,这种顶管施工设计不需要任何单位的停产和道路的封堵,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节约造价,经济效益是显著的。

3 做好实施顶管施工的前期工作

在顶管技术施工之前,需要需要对管道的走向和工作井的位置记性合理的勘查,从现场的情况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方案,保证工程实施的顺利进行。

3.1 详细了解掌握地形地物状况

顶管施工,需要首先对管道的轴线走向进行测试,不可以出现任何误差,一般来说,这一切都需要进行地上物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在这个过程中,地上建筑物和交通状况是首先进行调查分析的,比如建筑物基本的结构类型,地下的基本情况等,做好相关数据的整合工作。对于建筑物来说,采取加固措施进行防护,保证不出现安全事故,是最重要的方面。同时,施工的过程需要避开公共交通设施,保证地下通道的顺畅等。

3.2 查清地下管线

基本的通讯、电力、供水和煤气管道在施工之前已经确定,因此在进行顶管设计之前,需要查找相关的图纸,尽量避开这些管线,这可以有效地降低施工的难度,保证工程的改道实施顺利。

3.3 抓好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工作

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好当地的地质和水文勘测,详细的了解当地的土质变化,制定切实的方案,对于当地的沼气和泥沙工段进行加密勘测,保证基本的加固处理,防止地面下沉。

4 顶管设计需掌握的原则

4.1 总原则

要在对现场地面以上和以下建筑设施及其他管线充分了解的情况下依据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工程设计要有深度和精度,要一次确定管道轴线走向和工作井位置,以免施工过程中进行调整。

4.2 管线布置

a. 管道轴线。水利工程中的管道主要功能是起输水作用,首先要保证过水流量,因此要求管道轴线必须顺直,尽量减少折弯,减少水头损失。

b. 尽可能避开桩基础的建筑物、景观建筑和军用设施。

c. 尽可能避开电力管线、通讯管线、煤气管线、自来水管线、排污管线等地下管线,无法避开的要在设计中说明应对措施。

4.3 工作井位置及结构选择

a. 工作井的位置应选择在整个管线的合理位置上,至接收井的距离一般应控制在200m 以内,以便在施工时控制摩阻力和轴线偏差,避免布置过多中继间,改善工作面上的工作环境,避免缺氧事故发生。

b. 工作井位置应考虑足够的施工场地,良好的交通条件,并要与周围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工作井施工时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带来不利影响,特别是沉降影响。预留距离的大小应根据工作井深度、施工方法、地质情况、周围建筑物的结构,按照有关规范进行计算确定。

5 顶管施工的几个环节控制

顶管施工主要在地面以下进行,专业性很强,施工程序多而复杂,设备操作要求严格精细,不可预见的因素多,安全风险大。根据笔者实践认识,施工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5.1 测量工作

测量工作是保证顶管施工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顶进前的设备安装,顶进中工具管的方向、高程控制,顶进后复测均离不开测量,测量工作重点要做好以下两点:

a. 根据给定的坐标,按照建筑总平面图要求布设测量控制网,控制点应设在不易扰动、视线清楚、方便校核、易于保护处,以利顶管顶进按设计的轴线进行。

b. 要认真贯彻测量复核制度,测量复核工作要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工程开工前要对定位轴线、高程水准基点等检查复核,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工程的轴线、标高、垂直度进行检查复核,要做到顶进时管道不偏移、管节不错口、管节坡度不得有倒落水。

5.2 洞口止水的处理

顶管工程中,为了使管子能顺利进、出工作井及接收井洞口,井的预留洞口要比管节外径略大些,顶进时此间隙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水封闭。

5.3 注浆控制

a. 管道的顶进要最大限度地降低顶进阻力,而降低顶进阻力最有效的办法是进行注浆,注浆使管道外壁形成泥浆套,从而降低了顶进时的摩阻力。工具管的外径比管子外径的尺寸稍大一点,一般在2 ~5cm,以降低管外壁摩阻力。

b. 触变泥浆的配制,触变泥浆首先要抓好配合比,触变泥浆是由膨润土、水和掺和剂按一定比例配制,其中膨润土是主要成分,水占大部分,而掺和剂对触变泥浆性能的影响极大,其含量虽小,却不容忽视。

6 结语

总而言之,顶管施工技术是我国建筑行业必不可少的一种施工技术,是我国建筑形式发展的需要,在施工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采取成熟的工艺,在保证基本的生活和生产正常的情况下,兼顾其社会、环保和经济效益,确保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长足稳定的发展和施工。

参考文献

[1] 张殿林. 浅谈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控制[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10(05)

城市设计定义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职;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理实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03-04

一、课程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的繁忙以及各种重型车辆的出现,路桥负荷日趋加重。为解决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一方面是国家加大各类路桥工程的建设,另一方面则是对旧桥、危桥的加固维修以及加强现有路桥的养护。在路桥工程建设方面,安全问题又重于泰山。路桥工程的安全事故对国民经济造成损失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影响。所以,如何在施工过程中减少事故的发生、保证路桥工程施工安全、促进路桥工程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对旧桥、危桥的加固与维修方面,由于其良好的经济效益,在一般情况下,桥梁的加固费用约为新建桥梁费用的10%~20%;双曲拱桥的加固改造费用约为新建桥梁费用的20%~40%。旧桥的加固与改造方面已经是当前有些交通发达的国家桥梁建设的重点。因此,加速我国旧桥加固或改造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不仅能更好地、及时地为现代交通运输服务,而且能为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迎合以上路桥建设的需要,我校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安全专业创新性地开设了《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课程。《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是一门整合了材料检测、桥梁检测和旧桥加固的新兴专业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桥梁)、力学、数理统计及信号处理等多技术领域的交叉学科。这就决定了《路桥安全评定与加固》这门课程是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广泛的基础知识,是结构设计原理、桥梁工程、工程力学、材料检测等的后续课程,课程的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通常在高年级的大专生中开设。我校大三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了系统的专业课学习和半年的实习工作后,对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有了一定的感官认识,选择此时为他们开设这门课程,针对性更强。然而,路桥安全评定与加固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可供参考的教材不多,并且在教学内容上有些知识点没有定论,而是属于探索性的讲授内容。因此这门课程拟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安排,使得学生能够在实践与理论,定论与探索中掌握专业知识,并能够启发学生在该领域中积极开展探索性的研究工作。

二、教学目标

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是一门专业课程,有别于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而言,在理论与实践中,更加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初步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熟悉操作规程,掌握路桥结构的检测方法和加固方法,并能过对路桥结构的施工情况给出评价,把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到路桥安全评定与加固中来。“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课堂讲解、室内实验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教学充分引导学生在桥梁检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

三、教学内容安排

桥梁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其组成构件较多,这便决定了桥梁安全评定对象较为广泛。针对不同的构件检测的指标不同,需要检测的指标种类多,这决定了采用的检测仪器类型比较多。根据桥梁检测的这两个特点,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有选择性的对授课内容进行安排。一般来说,桥梁的检测方法可分为外观调查、无损检测、静载试验和动载试验四大类。在本人的教学过程中,根据检测方法和构件的划分,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对授课内容进行了安排。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建材2学时、路桥16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 概述。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

第二部分 材料检测。①水泥混凝土强度试验及等级评定,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砌体材料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钢筋检测技术、钢筋基本技术性能、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

第三部分 上部构造检测。①预应力构件试验检测及张拉力控制,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预应力锚具、夹具和连接器检测、张拉设备校验、张拉台座检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静载锚固试验、钢筋松弛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张拉设备校验、硬度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

第四部分 基础及下部构造检测。①泥浆性能指标检测、水泥浆的膨胀率实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建材实践;②地基承载力检测理论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地基承载力检测实践知识:1,荷载板试验;2,标准贯入试验,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④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泥浆、成孔、清孔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理论、基桩完整性检测技术、桩基承载力检测技术,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⑥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检测实践操作、反射波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⑦超声脉冲法测桩基完整性,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

第五部分 总体、路桥面系和附属工程检测。①桥梁支座和伸缩缝装置试验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支座检测,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检测中心实践。

第六部分 成桥检测。①旧桥加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②桥梁静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③桥梁动载检测,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④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钻芯法检验混凝土强度理论,2学时,授课形式:理论;⑤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实践操作,2学时,形式:实验,学生活动:结构实验室实践。

第七部分 复习及考核。4学时,形式:过程考核、实践考核及期末考试。

四、“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1.“理实一体化”教学原则。“理实一体化”教学注重在授课的过程中的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方法上本着工学结合的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并结合多媒体、实验室现场教学等方法进行知识点的讲授、学习、实践和指导。一是课堂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课程学习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倡导,师生互动教学作为一体化的学习过程,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完成课程学习任务。二是课堂教学充分采用多媒体手段,并且辅助大量的图片以及影像资料,向学生呈现直观和动态的教学内容。三是充分利用实验环节作为课堂授课的补充和延展,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四是学生分组实践。实验室拥有的桥梁检测仪器数量有限,为了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亲自操作仪器,在实验课环节采取分组预约制。分组预约制的具体办法是在某一段时间内所有的实验课程同时开放,把学生分成4人一组,每一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去预约某一个实验,预约完成后学生即可以进行相应的实验。五是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同一个知识点的授课内容各有侧重。

2.教学方法。为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中应当侧重启发式互动教学、案例情景分析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方法,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独立思考,彻底改变过去课堂死肯书本的传统方式,部分课程直接选择在实验室上课,或全部选择在实验室上课,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加大实践操作容量,提高学生掌握路桥工程安全评定与加固检测试验的操作技能,提高学生适应工作岗位能力。

五、考核方式

学生成绩的考核由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过程管理与考核、实验实践技能考核、期末考试。平时成绩实行动态管理和过程考核,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参与、知识点掌握和技能考核。实验实践技能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检验,主要考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期末考试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知识能力考核。

参考文献:

[1]于忠涛.桥隧检测与评定[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0.

城市设计定义范文第4篇

根据上述定义,中国目前的电信、石油、电力等垄断企业,因政府给予的特许开发和经营权,均属于效益审计的范围。但笔者认为,对中国目前的电信、石油、电力等垄断企业,上述狭义的效益审计还不全面,对这些企业,效益审计不应只局限于这些被审计单位本身,而应从广义的效益视角,即社会效益最大化,或社会福利最大化视角出发,把社会福利最大化作为效益审计的目标之一。

一、垄断情形下的社会福利和效率损失

(一)垄断的特征

垄断有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之分。

1、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自然”的技术原因而形成的独家经营的市场格局,导致自然垄断的“自然”的或技术的因素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和过高的沉淀资本(sunk capital)。

(1)如果一个行业具有规模经济的特点,则规模大的企业在生产成本上比规模小的企业具有优势。这样,一方面,最先进入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成本就会越低,因而必然具有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趋势;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存在的情况下,任何新的企图进入该产业的企业,必然面临较高的壁垒,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具有这一特点的行业主要有电力、供水、煤气、电报电话、铁路、航空等。

(2)许多行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投入特别专门的资本,这些资本不易转移到其他用途中去,形成沉淀资本。例如,铁路公司铺设的铁轨,在铁路运输由于某种原因停止营业时,除作为废钢铁处理外很难转移到其他用途中去。如果一个行业的经营需要很多的“沉淀资本”,就容易形成垄断的局面。

2、除了以上所说的自然垄断之外,还有一种垄断是人为形成的垄断,即行政性垄断,就是通过行政法规,以行政命令的方法把垄断权交给少数几家企业,同时排斥别的企业进入。一旦形成垄断,定价权交由企业,企业就会享有一个垄断高价,同时也可以利用定价手段排斥竞争者。

在中国,大多数大型国有企业,如电信、石油等,都具有自然垄断和行政垄断的双重性质。

(二)市场垄断下的社会福利和效率分析

在垄断的情形下,从垄断行业看,企业可以实现收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狭义的效益审计的目标也是与此对应的,即实现生产者剩余最大化。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的福利,即消费者剩余和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相比,却下降了,并且由于价格扭曲,形成了福利净损失或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详细分析如下:

在自然垄断行业中,由于企业取得了垄断地位,可以凭借垄断特权制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并使产量低于均衡数量。设DD 为需求曲线,MR为边际收益曲线,AC为平均成本曲线、 MC为边际成本曲线。由于自然垄断行业具有规模效益递增即边际成本递减的特征,因而随产量增加,AC和MC持续向右下方倾斜,而且,MC在AC之下。若按照竞争价格的标准,价格应等于边际成本,即价格由需求曲线DD和边际成本曲线MC的交点A决定,设此时价格为Pa,需求量为Qa, 这时实现了社会福利最大化。但是,显而易见,若采用边际成本订价法,由于AC > MC,则总收入小于总成本,企业蒙受损失。另一方面,在没有价格管制的情况下,企业实际上是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定价的,即由MR与MC的交点决定,设此时价格为Pm,产量为Qm,Pm即企业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垄断价格。在这一价格水平上,产生了垄断利润(即经济租金)。

垄断定价造成了社会福利的损失和经济效率的下降:价格上升,而产量下降。

二、对垄断的价格管制和垄断企业成本审计

自然垄断是市场失灵的表现之一,行政垄断是政府失灵的表现之一,无论是那种垄断,都会造成效率和福利方面的损失,都是政府管制的重要理由。政府管制是政府干预市场运行的重要形式之一,它是政府为控制企业的价格、销售和生产决策而采取的各种行动,政府公开宣布这些行动是要努力制止不充分重视社会利益的个人或企业决策。既然自然垄断行业的边际成本订价不可能而垄断定价又会导致社会福利的损失,因而政府必须对价格进行管制。要对价格进行管制,管制者就要了解企业的成本信息,从而确定合理的管制价格,从而在管制价格下,使垄断的效率和社会福利都得到提高。但是,由于垄断行业是特殊的利益群体,在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下,没有激励对管制者提供真实的成本信息,企业和管制者之间就形成了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局势。由于管制者在成本信息上处于劣势地位,为得到真实的企业成本披露信息,需要客观公正的第三方对企业的成本进行审计,而在实现效益审计的经济性目标的过程中,即审计被审计单位是否以最低的投入达到目标,就能揭示企业的成本情况,因此,效益审计不可避免的要承担起企业成本披露的任务,为政府对垄断企业的价格管制提供依据。本文只指出为给价格管制提供依据,效益审计中成本审计的重点,具体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可以参考审计署科研所《效益审计程序与方法研究》。

成本审计重点及其作用:

(一)边际成本审计

在效益审计过程中,确定边际成本,如果管制者要求垄断企业按照边际成本定价,就可以为政府对垄断企业提供补贴即弥补垄断企业的亏损或企业进行二步定价提供依据。

(二)平均成本审计

在效益审计过程中,确定垄断企业的平均成本,就可以为价格管制部门对垄断企业的产品定价提供管制依据。如果垄断企业被允许索取能弥补平均成本的价格,在平均成本定价下,社会福利会得到改善,此时的价格低于垄断价格,而产量高于垄断产量。

城市设计定义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城市设计 广场设计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活着,聚集于城市;为了活得更好,居留于城市。”为了创造更美、更适合于人类居住的城市,我们应努力把城市广场建设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办好。无憾于历史,无愧于子孙。

1.城市设计的内涵

城市设计是指确定一个城市的活动与目标的总体空间布局。城市设计的复杂过程在于以城市的实体安排与居民的社会心理健康的相互关系为重点。通过对空间及意象的处理,创造一种物质环境,既能使居民感到愉快,又能激励其社区精神。

目前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内容庞杂,缺乏明晰的概念平台。但空间的组织是城市设计一个公认的特征,城市设计的定义越来越强调对空间的全面理解,城市设计的目标和范畴都有综合的趋向。城市设计是一种主要通过控制公共空间的形成,干预城市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的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过程。

城市设计既然是对人类空间秩序的一种创造,是空间环境的设计。城市设计的内容就是合理地处理好骨架空间、象征空间和目的空间,使之协调发展,而且不仅有质的要求,还有量的概念。具体来讲,城市设计内容包括:城市总体空间设计;城市中心和广场空间设计;城市干道和商业街空间设计;城市居住区空间设计;城市园林绿化空间设计;城市地下空间设计;旧城保护与更新空间设计;建筑小品和城市细部空间设计等。城市设计的任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方便、高效、卫生、健康、优美的物质空间环境和精神文明环境,为城市社区建设一种有机的秩序,包括物质秩序和社会秩序。城市设计是一项综合规划设计工作,要求综合各专业的需要,做到合理安排;城市设计要立足于现实,并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城市设计目标是空间形式上的统一、完美,综合效益上的最佳、优化效果,社会生活上的有机协调。

2.城市广场历史回顾

我国历史上城市广场的演变是由“市”而来。南宋时期,由于商品买卖进一步专业化,市场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以崭新的姿态重新组合,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人们在“市”的周围,为了进行商品交换,构筑了大量的建筑以适应其需要。这种自然形成的商品空间具有广场空间的某些特征,也可以称为我国广场的自然发展雏形。

从世界范围来看,城市广场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形成和发展的,有以下三种因素:其一是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不同必然显现出不同的城市广场风格和做法。其二是政治宗教因素,君主集权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君主的权威为目的;宗教统治下的广场多以体现神的意志为目的;民主制度下的城市广场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演变而来。其三是经济因素,经济活动直接影响着广场土地使用,推动着整个城市的发展。总之,在数千年的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广场的范畴在不断地发展演变,通过以下资料可概括出广场的历史:

(1)“广场”源自古希腊,最初用于议政和市场,是人们进行户外活动和社交的“城市的起居室”,其特性、位置是松散和不固定的。

(2)从古罗马时代开始,广场的使用功能逐步由集会、市场扩大到宗教、礼仪、纪念和娱乐等,广场也开始固定为某些公共建筑前附属的外部场地。

(3)中世纪意大利的广场功能和空间形态进一步拓展,它作为城市的“心脏”,在高度密实的城市中心区创造出具有视觉、空间和尺度连续性的公共空间,形成与城市整体互为依存的城市公共中心广场雏形。

(4)巴洛克时期,城市广场最大限度地与城市道路联成一体,广场不再单独依附于某一建筑物,而成为整个道路网和城市动态空间序列的一部分。

(5)现代城市广场的范畴再次延伸,不仅市政、商业广场等是城市的主要广场,较大的建筑庭院、建筑之间的开阔地等也具有广场的性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3.城市广场定义

广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拥有与城市相同的历史。古今中外,对广场定义众说不一。凯文·林奇认为“广场位于一些高度城市化区域的中心部位,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下,广场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它应具有可以吸引人群和便于聚会的要素”。

王珂、夏健、杨新海编著的《城市广场设计》一书中对城市广场的定义较有概括性,书中表述“城市广场的定义需要包括场所、内容、构成、使用方式和意境五个方面的基本限定。尝试将城市广场定义为:城市广场,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其中,城市社会生活包括政治、文化、商业、休憩等多种活动;主题思想则指表现城市风貌和文化内涵,及城市景观环境等多重目的;节点型是指城市空间中的核型空间形态”。

4.广场的类型

城市广场是城市最富魅力的公众空间,在城市设计中占重要地位,被誉为城市的“客厅”。广场的功能决定了广场的性质和类型。按广场的主要性质一般可分为以下六种。宗教广场、市民集会广场、交通广场、纪念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娱乐广场等,广场不但是城市空间体系构成的需要,而且历来是城市进行社交往来、休闲娱乐和信息交流等活动的重要场所,是人们接触自然、陶冶情趣的城市空间环境。今天,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广场的多功能、多层次属性愈益强烈。也就是说,大多数城市广场是多元化、复合型的。如:大连“中山广场”(图1)①和上海“人民广场”(图2)等既是交通广场,又是休闲广场;北京“天安门广场”(图3、图4)则既是建筑广场、交通广场,又是休闲广场、集会广场和纪念性广场。

图1 大连中山广场

图2 上海人民广场

图3 北京天安门广场

图4 北京天安门广场

5.城市广场建设的建议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份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这就是广场的魅力所在。由此,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大大小小的广场在各个城市纷纷落成。然而,由于规划理念、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理维护的技术水平存在差异,使得各广场的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广场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有一些广场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广场设计融合了建筑、美学、植物学、生态学、规划设计等多门学科的精华。所以,应注意各门学科的综合运用,突出植物学、生态学与美学的有机结合。城市广场设计无定式,应以绿色植物为造景的基础,减少硬质铺装。让绿色植物的亲和性充分发挥在园林小品的设计和装饰中。提倡广场保留原有大树,以期形成树大荫浓、温馨和谐的氛围和良好的生态效益。总之,提倡以植物为主要材料,把城市广场建设成绿色生态广场。

广场尺度过大,导致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他项目的建设。广场本身显得空旷,这种空旷和单调缺乏生活的真实性,使人感到宏伟有余而亲切不足,会使游人产生即刻离去的感觉,这样既损伤人们的真情实感,又浪费了城市的宝贵土地和资金。

缺乏个性,千人一面,一哄而上。一些广场没有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地方历史和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广场建设缺乏文化理念设计素材和根据,缺乏理性地追求一些图案化的表面及所谓“后现代化”的造型,从而失去了地方特色。一些广场是因旧城改建的太彻底了,旧的全部推倒重建,因而割断了历史,割断了传统文化的历史脉络,失去了原有的凝聚力变得冷漠,没有人情味。一位新加坡建设专家曾尖锐地指出: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大量破坏,就是城市特色的消失,就意味着这座城市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逐渐丧失。广场的主题和个性塑造依赖于地方传统文化。它或以丰厚的历史沉积为依托,使人在闲暇徜徉中了解城市的历史文脉,如南京的汉中门广场。

图5 南京汉中门广场

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来充实,加强人们的参与性。只有将我们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突出传统文化、强化地方特色,才能创造出驰名世界的广场“品牌”,如天安门是北京的标志,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

图6 布达拉宫广场

6.结语

城市文化广场的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它反映了城市整体设计的重要性。在任何一个环境设计中,整体的得失都比局部的好坏重要得多。城市广场设计虽然只是城市设计的一部分,但他的规划设计与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质量密不可分,所以在设计此广场的时候要认真地把握总规的要求和全面分析了广场所处的环境和地域历史文化特点。广场规划一方面要吸取历史上城市广场设计的经验,另一方面要认真分析现代社会中城市环境新的建设要求和人的生活特点,同时应注意通过广场来表达和强化地域文化和场所精神。最终做到城市整体性和环境的统一。致力于塑造多层次、多景现、多情趣的多元空间环境,创造与时代相适应、特色鲜明和优美舒适的城市“客厅”,为城市提供高质量的、具有高雅文化品位的多样化活动空间,从而不断提高城市广场的设计质量。

注释:

①所有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参考文献:

[1]曹文明.中国古代的城市广场源流.城市规划,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