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会监督协调机制

财会监督协调机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会监督协调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会监督协调机制

财会监督协调机制范文第1篇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常见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有的单位员工根本不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也不知道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单位也不开展内部控制制度方面的全员业务培训,甚至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也没有定期接受培训,及时全面掌握国家有关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和债务、基本建设、经济合同管理、会计核算等各项规定以及单位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有效实施情况也没有纳入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及分管领导的考评体系。有的单位没有建立内部监督机制,对经济活动的重要环节未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也没有开展对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的评价。有的单位对外部和内部监察以及经济活动风险评估中所发现的本单位存在的问题也不及时按要求进行整改。

(二)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力。有的单位制度缺失或碎片化,部门各自为政,不成体系。有的制度超过多年未及时更新,甚至还停留在80~90年代,与现代管理制度严重脱节或者没有形成适合本单位的独立制度,以参照执行上级单位制度来敷衍了事。有的单位制度形式化,束之高阁,日常工作凭经验,有的制度竟然没有落款时间,没有印章,实施日期无从查起,制度形同虚设。有的单位制度教条化,条款生搬硬套,不符合自身特点,操作性差。有的单位岗位责任制和议事决策机制,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监督有效分离机制不健全。有的单位内部控制关键岗位人员轮岗制度没有得到有效实施。

(三)会计基础管理存在漏洞。有的单位不相容职责未分离,相互制约关系失效,关键岗位人员离岗存在工作交接不清和相关资料丢失等情况。支出流程和审核、审批不严密,存在使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的情况。有的单位没有健全印章和票据管理制度,没有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收、发、存台账。有的单位由出纳人员开具销售发票。有的单位出纳人员没有从业资格证书,入职两年仍未取得上岗证。有的单位预算编制部门与预算执行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够,单位在预算执行中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及预算执行进度明显滞后或超前的情况。有的单位合同管理不够规范,业务部门合同签订后没有及时提交财会部门,没有定期对合同进行统计、分类和归档。

(四)资产管理有待加强。有的单位采购业务不合规,资产管理的各项机制不健全,很薄弱。固定资产管理没有实行“一物一卡”,固定资产清查盘点清单没有实行联签并存档,没有定期及时处理账实不符的情况,员工退休或离岗没有办理资产移交的书面记录。有的单位对外投资后续跟踪管理不够,每年没有收到对外投资项目单位年报及审计报告。有的单位建设项目的立项、概预算编制和招标不合规,记录不全面,竣工后没有按规定组织竣工决算审计,建设项目竣工决算审计过程没有盘点实物资产,没有按规定办理资产移交。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重点

根据《规范》规定,单位要建立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梳理单位各类经济活动的业务流程,明确业务环节,系统分析经济活动风险,确定风险点,选择风险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并督促执行。因此,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要关注被审单位是否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具体如下:

(一)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原则是否遵循。

主要查看单位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是否遵循四大原则,即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原则。如内部控制是否贯穿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实现对经济活动的全面控制,有无内部控制的盲区;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是否突出重点,关注单位重要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重大风险;在单位内部的部门管理、职责分工、业务流程等方面是否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内部控制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单位的实际情况,并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经济活动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实现了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等目标。

(二)风险评估机制是否建立。

主要查看单位是否建立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是否做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外部环境、经济活动或管理要求等发生重大变化的,是否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重估。单位开展经济活动风险评估是否成立风险评估工作小组并由单位领导担任组长。经济活动风险评估结果是否形成书面报告并及时提交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完善内部控制的依据。风险评估主要分单位层面和经济活动业务层面。

1.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2)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3)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善情况;(4)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管理情况;(5)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2.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1)预算管理情况;(2)收支管理情况;(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4)资产管理情况;(5)建设项目管理情况;(6)合同管理情况。

(三)内部控制关键点。

主要查看单位预决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以及内部监督等经济活动的内部控制关键环节。

1.预决算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决算内部管理制度。

(1)预算管理。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预算编制是否做到程序规范、方法科学、编制及时、内容完整、项目细化、数据准确。是否建立内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产管理、基建管理、人事管理等部门或岗位的沟通协调机制,并按照规定进行项目评审,根据工作计划细化预算编制。是否根据内设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对按照法定程序批复的预算在单位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调整程序。是否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以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研究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决算管理。决算是否真实、完整、准确、及时,是否实施决算分析工作,强化决算分析结果运用,建立健全单位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的机制。是否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应用”的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机制。

2.收入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收入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收款、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

(1)收入核算管理。各项收入是否由财会部门归口管理并进行会计核算,有无设立账外账情况。业务部门是否在涉及收入的合同协议签订后及时将合同等有关材料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依据。财会部门是否定期检查收入金额与合同约定相符;对应收未收项目是否查明情况,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催收责任。有政府非税收入收缴职能的单位是否按照规定项目和标准征收政府非税收入,按照规定开具财政票据,并及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有无以任何形式截留、挪用或者私分的情况。

(2)票据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票据管理制度。财政票据、发票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是否履行规定手续。是否按照规定设置票据专管员,建立票据台账,做好票据的保管和序时登记工作。票据是否按照顺序号使用,有无拆本使用情况,是否做好废旧票据管理。负责保管票据的人员是否配置单独的保险柜等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是否存在违反规定转让、出借、代开、买卖财政票据、发票等票据,擅自扩大票据适用范围的情况。

3.支出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单位是否建立健全支出内部管理制度,确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标准,明确支出报销流程,按照规定办理支出事项。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支出申请和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付款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是否按照支出业务的类型,明确内部审批、审核、支付、核算和归档等支出各关键岗位的职责权限。

(1)审批审核管理。是否明确支出的内部审批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是否在授权范围内审批,有无越权审批情况。是否全面审核各类单据,包括单据来源是否合法,内容是否真实、完整,使用是否准确,是否符合预算,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支出凭证是否附反映支出明细内容的原始单据,并由经办人员签字或盖章,超出规定标准的支出事项是否由经办人员说明原因并附审批依据。

(2)支付管理。是否明确报销业务流程,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签发的支付凭证是否进行登记。使用公务卡结算的,是否按照公务卡使用和管理有关规定办理业务。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是否严格按照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有关规定执行。财会部门是否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与支出业务相关的合同等材料是否提交财会部门作为账务处理的依据。

(3)债务管理。举借债务的单位是否建立健全债务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债务管理岗位的职责权限,有无由一人办理债务业务全过程的情况。大额债务的举借和偿还属于重大经济事项,是否对其进行充分论证,并由单位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是否做好债务的会计核算和档案保管工作。是否加强债务的对账和检查控制,定期与债权人核对债务余额,进行债务清理。

4.政府采购业务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建立健全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政府采购活动、验收管理等政府采购内部管理制度。是否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政府采购需求制定与内部审批、招标文件准备与复核、合同签订与验收、验收与保管等不相容岗位是否相互分离。

(1)预算和计划管理。是否建立预算编制、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等部门或岗位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否根据本单位实际需求和相关标准编制政府采购预算,按照已批复的预算安排政府采购计划。

(2)采购活动管理。是否对政府采购活动实施归口管理,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建立政府采购、资产管理、财会、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或岗位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机制。是否加强对政府采购申请的内部审核,按照规定选择政府采购方式、政府采购信息。对政府采购进口产品、变更政府采购方式等事项是否严格履行审批手续。

(3)项目验收管理。是否根据规定的验收制度和政府采购文件,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验收的管理;是否由指定部门或专人对所购物品的品种、规格、数量、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证明。

(4)记录和统计管理。是否加强对政府采购业务的记录控制。是否妥善保管政府采购预算与计划、各类批复文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评标文件、合同文本、验收证明等政府采购业务相关资料。是否加强对政府采购项目的安全保密管理。对于政府采购项目,是否与相关供应商或采购中介机构签订保密协议或者在合同中设定保密条款。是否定期对政府采购业务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并在内部进行通报。

5.资产管理关键控制点。主要包括是否对资产实行分类管理,建立健全资产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合理设置岗位,明确相关岗位的职责权限。

(1)货币资金管理。是否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岗位责任制,合理设置岗位,有无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有无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的情况。出纳是否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有无一人保管收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负责保管印章的人员是否配置单独的保管设备,并做到人走柜锁。按照规定应当由有关负责人签字或盖章的,是否严格履行签字或盖章手续。是否加强对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开立、变更和撤销银行账户。是否加强货币资金的核查控制,指定不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会计人员定期和不定期抽查盘点库存现金,核对银行存款余额,抽查银行对账单、银行日记账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调节不符、可能存在重大问题的未达账项是否及时查明原因,按照相关规定处理;是否存在出借银行账号的情况。

财会监督协调机制范文第2篇

石油公司在经营运行就一定需要人员工作,管理者为了创作更高的价值有必要在财会方面下功夫,人员薪金计划会使这一目标实现。健全石油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可促进人与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的直接性和及时性。

首先要明确企业各层级的经营管理目标,再依据各自的目标确定其理财的职责和权限。能者多劳这个道理我们都懂,在这个时代能力的大小可以决定我们生活质量的好坏。企业各层级有不同的职责,不同的薪金。

二、各部门财政独立,全公司财政管理

各部门需要在确定的理财职权内,自主进行财务管理,避免管理越位和越俎代庖,使每一层级的责权结合起来,提高理财工作效率。同时,为了充分发挥财务部门理财的作用,石油企业应将预算与核算严格分离,并将其职责和权限划分清楚。二者各司其职,相互配合,使财务管理机构更加富有弹性、反映灵敏和高效快速,做到从体制上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一个全面、三个集中”为核心的财务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将一切的收入纳入预算,任何开支也要纳入预算,任何业务部门、业务类型都必须纳入预算。推行总体预算管理,将集团公司的财务办公室从集团公司分离出来,作为集团公司、股份公司预算管理委员会日常办事常设机构,通盘考虑上市和未上市企业的预算指标与考核建立协调机制。探讨大预算管理,将投资、成本、费用、收入及分配等全面纳入集团预算,加强对产品流向、资源配置、产品收入和支出要素的管理控制。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对所有信息进行管理和控制。

三、明确的财务核算管理

财务核算严格执行“三个集中,即资金、债务、会计核算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就是企业把利润折旧之后摊销,加上资本经营和经营支出所需要的资金之后抵消的差额,由总部来集中;2002年中石油开始实行收支双线管理,所有的收入上缴总部,所有的支出,包括生产支出和资本支出都由总部来计划拨付,与之相配套,对于票据集中实行全额管理,下属企业资金支出管理,每天透支支付都是零余额资金管理;通过银行卡来回笼资金,实现信息化管理和货款的封闭结算;实现了中国境内的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对海外子公司实行了资金集中管理,防止资金发生差错或丢失,防止贪污盗窃和挪用公款。

债务集中管理,集团内所有公司采用“统借统还,集中管理”的债务管理模式。融资权上收,集团总部统一签订整体授信额度,新增长短期借款由集团总部统一审批,未经总部批准,成员企业严禁对外提供经济担保。

会计核算集中管理,完成了基于报表的集中,将会计制度、报告流程、信息系统、编码体系、报表体系统一。在首先实现地区公司集中的基础上,实现公司总部一级的集中核算,整个公司只设一个账套,母公司及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在一个账套中核算。合并报表一次性自动生成,统一内部交易流程,内部交易直接抵消,统一合并流程,实现直接合并,自动生成合并报表。

四、信息化财会管理

会计信息可以帮助投资者估计证券报酬的期望值与风险。企业需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硬化财务规章制度,减少人为因素,实现高效有序的信息化管理。应用计算机财务系统,实现财务信息与业务流程一体化,以财务管理为依托,针对以前财务资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广泛采用计算机财务软件,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进而达到强化监督与控制,规避财务风险,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

实现了会计一级集中核算,通过Fmis7.0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将原有近两千个会计实体的独立账套集中到一个系统,通过权限的分配从上而下由总部可以查询各地区公司帐务情况,地区公司可以查询所属二级单位账务情况,实现了实时监督、管理、控制,减少了汇制会计报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提高了财务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质量,实现财务业务内部的资源优化,有效地支持了公司的决策能力,增强了公司的竞争力。

五、总结 新晨

在社会化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石油企业的财会管理不断地上升高度,管理方式更是层出不穷,对于提高企业效益效果也越来越显着。

参考文献:

[1]陈汉文夏文贤陈靖:财务会计理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44.

[2]蔡曙涛:企业管理案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132-174.

[3]黄淑和:中国行业分析报告——石油和化学工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61-93.

财会监督协调机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 资金管理 提升策略

一、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财政对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日趋完善,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对自身规范发展的迫切需要,越来越多的行政事业单位采取调整运行模式、完善内部控制等措施,来加强对工程项目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但其发展水平在地区与地区间、行业与行业间、部门与部门间很不平衡,效果参差不齐,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程项目预算编制随意性大,实际执行与预算脱节

部分预算单位在编制工程项目预算时,对工程项目的安排缺乏准确的预期和科学的判断,主观上尽量多列项目,甚至虚列项目,且有意从粗从宽编制支出预算,造成与实际执行严重脱节。

(二)缺乏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制约机制流于形式

部分预算单位在工程项目内部控制方面形同虚设,未建立起规范的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款项支付、签证等制度,违规招投标、不按合同约定支付、超合同支付等现象屡见不鲜,更有甚者还存在人为干扰审计结果、暗中进行利益输送等行为。

(三)对工程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跟踪问效机制缺失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负责实施的大部分工程项目而言,绝大多数没有实行项目法人管理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既是工程项目的实施者,又是工程项目的使用者,这样的双重角色使得行政事业单位无法对工程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容易出现建设成本高而实用性低、工程质量不过关后续维护成本高等现象。

(四)相关人员缺乏必要的职业素养,工程管理人浮于事

现行体制下,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管工程不懂工程现象,欠缺精通工程造价和施工控制的工程管理人员、既懂会计核算又懂工程预算的财会人员,导致想作为又没能力作为、该作为又不作为、作为了又乱作为时有发生,更多的单位只能依赖工程咨询、监理等中介机构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降低了自身对工程项目的管控水平。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程项目预算资金管理的策略分析

(一)提高工程项目预算编制水平,实现源头控制

要通过强化项目库建设、遴选排序、合理分配资金等手段,加强工程项目的管理,提高预算细化水平;要紧密结合本单位主要职能和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科学合理编制工程项目预算,确保不多报、不漏报、不留硬缺口,减少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几率;综合考虑单位各职能部门上年度工程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确定资金分配系数和项目额度,合理牵制项目安排,增强相关单位部门对预算重要性的认识,促进工程项目预算编制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健全预算执行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全程监管

要建立以外部审计为核心的内部控制体系,重点控制以下五个环节:通过概预算审核确保项目中标价的合理性。杜绝人为操控中标价。项目概预算在招投标前必须经中介机构审核,审核数作为工程招投标控制数,中标价原则上不得突破审核数;引入合同审签制确保工程实施的正当性。根据“三重一大”事项的有关要求,对规定限额以上的工程项目实施联签制度,对实施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集体把关;对重点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确保施工过程的规范性,防止施工单位随意简化施工工艺;施工材料以次充好、短斤缺两;串通变更隐蔽工程工作量等现象;通过现场查实方式确保决算数据的准确性。重点加强对决算签证资料的审核,实地核实工程量,杜绝虚报或错报。凡决算审核数超过合同价的一定比率,必须重新履行合同审签程序;⑸建立平行协调机制确保审核结果的公正性。为避免可能出现的监管上的真空,建立中介机构与财务部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业务部门与施工方单对单、点对点的沟通协调机制,层层反馈,层层把关,层层审核,确保各方的合理意见能够得到表达;⑹通过规范款项支付程序确保工程实施的履约性。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和工程进度支付工程款项,严格竣工验收手续和缺陷责任期管理。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实行跟踪问效

工程项目资金绩效评价主要是反映工程在投入、过程、产出等阶段资金使用的实际效果,是项目绩效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KPI关键指标为基础,设计和构建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使得评价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指标体系应坚持全面性与重要性、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阶段分析与整体评价相结合。在工程投入阶段,利用资金到位率、到位及时率等指标,反映和考核资金落实情况对项目实施的总体保障程度和资金落实的及时程度;在实施过程阶段,利用项目执行率、资金结转率等指标,反映和考核项目预算的实际执行情况和项目结转资金的控制程度;在工程产出阶段,利用实际完成率、完成及时率、质量达标率、成本节约率等指标,综合反映和考核项目数量目标、时效目标、质量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成本节约程度。同时,要注重对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单位集体利益、领导个人利益直接挂钩,最大限度发挥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成本与效率相统一。

(四)加强相关人员队伍建设,提升驾驭能力

一是各行政事业单位要积极创造在职培训等继续教育机会,为工程预结算人员、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搭建专业素质提升平台,培养知识架构全面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切实提高专业基本功。二是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要走出办公室,时刻关注市场、分析市场,掌握行情变化,还要经常深入工程第一线,手机现场第一手材料,做到心中有数。三是要提高办公信息自动化水平,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和核算软件,提高工程预算资金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真正培育一支职业素养优、专业技术水平高的人员队伍。

三、结束语

总之,在财政部门逐步加大对项目预算管理力度的政策背景下,工程项目预算资金的管理也将得到规范和提升。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只有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才能真正推进工程项目预算资金管理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进程。

财会监督协调机制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科研单位 内部控制体系 必要性 措施

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科研单位为实现其自身改革与发展目标,必须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2012年11月,财政部以财会〔2012〕21号文印发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该《规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明确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起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促进科研单位发展的重要推手,它对科研单位有效防范和管控经济活动风险,实现其控制目标具有重要作用。

一、建设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1、有利于促进科研单位的持续发展,确保科研单位的活动合法合理

内部控制体系是推动科研单位运转与发展的助力剂,是提高科研单位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随着经济的发展,科研单位的发展不能再依靠国家的全力支持,而是需要通过自身对现有体制的改革,实现由内至外的发展。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使得建设科研单位的研发、经济活动在法律法规的范畴内进行,可以防止科研单位出现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提高科研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与有效性。

2、有利于促进科研工作的有序进行,合理保证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科研工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与操作难度,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需要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研发经费作为保障。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真实反映不同科研项目、不同研发环节的资金使用状况及项目进展程度等财务信息,为科研工作人员合理安排、使用科研经费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3、有利于科研单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有效防范舞弊行为

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科研单位告别传统的发展模式,从自身角度出发,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寻找其存在的问题根源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避免各项资源和资金在分配过程中的不公与浪费,避免由于监督不力等原因而产生的舞弊行为。科研单位只有实现发展方式和发展制度的更新与创新,才能在市场经济中更好地生存、创造单位价值。

二、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存在的问题

1、科研单位人员缺乏足够的内部控制意识

部分科研单位人员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在科研单位管理中的重要性,甚至部分管理者也缺乏对其正确的认识,认为内部控制只是会计工作人员应关注的工作内容,或者认为内部控制体系只存在于单位的一个或者某几个环节之中,尚未影响单位的整体发展。

2、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机制,造成资源和资金的流失与浪费

科研单位的科研经费多数来源于专项拨款,因此管理者和科研人员不需要过多考虑资金短缺等问题。由于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机制,管理者没有综合考虑前一个会计年度的具体情况,没有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进行分析,导致出现预算超支等问题;另外,在使用项目资金时,部分项目支出有随意扩大的情况,导致了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制约了科研单位进行进一步的发展与进步。

3、内部控制体系缺乏执行力

虽然大部分科研单位都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综合来看,其执行力度仍然较低。如科研项目在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根据申报的项目合同预算对人员经费、业务经费等进行项目核算;对不同工作内容、工作特点的项目经费也没有进行充分地考虑,只是根据笼统的内部控制体系内容进行大致估算,未能将内部控制体系真正落实到位,执行效果较差。

4、内控体系监督机制不严谨

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机制不够严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从监督的时间来看,现有的监督往往都是进行事后监督,对于已经发生的问题,只能起到弥补、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的作用,未能形成有效的事前预测体系。其二,从监督的频率来看,监督频率较低,往往是根据既有的制度进行定期监督,导致监督的时间范围较短,无法实现全面、实时的监督,影响了整体的监督效果。

三、加强和完善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措施

1、从科研单位内部环境入手,提高管理者和员工对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认知和重视程度,逐步完善财会管理制度

从科研单位内部入手,对单位的管理者和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使得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体系有新的了解,正确认识到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性。

为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首先需要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科研单位的资金调度制度、对外投资制度以及重要的经济事项决策制度等进行规制,对科研单位的审计办法和规定进行详细的规定,对财产清查的期限、范围进行规制,明确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其次,对会计工作制度也需要进行严格的要求。对于科研单位的预算制定、会计报表编制等,必须严格按照我国法律法规的要求和规定,综合科研单位的上一个会计年度会计数据,并进行合理预测,不能仅凭现有的经验进行预算与决算。会计报表必须符合要求,保证会计信息的全面与清晰,防止由于会计人员工作失误而造成管理层决策错误,影响科研单位的研发活动和经济运行。只有建立统一、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健全单位各项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尤其是完善财会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建设,才能督促管理者和工作人员形成有效的内控执行机制。

2、建立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因地制宜的针对预算管理、收支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设置控制方法

科研单位应根据自身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拓展情况、整体风险承受度等实际情况,对单位内部的管理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资产风险、运行风险,以及外部市场环境波动导致的原辅材料价格、知识产权变动等内外部风险,进行综合性的测评,建立风险评估机制。识别和分析科研管理和研发活动中的各项风险,在权衡成本效益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可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

对于预算管理控制,应完善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等预算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相应负责人的职责权限。对于收支业务控制,必须建立健全统一的台账制度,做到账物相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规定,明确归口管理部门的责任,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与工作能力。对于资产管理控制,制定专门的资产管理账目表,对于科研单位的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无形资产等,进行分类管理,建立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定期进行盘点,加强对资产的动态管理。对于项目管理控制,应根据项目研发计划,提出立项申请,开展可行性研究,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规定的立项、审批、研究、开发与保护等环节,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对于合同控制,科研单位应加强合同管理,明确合同授权审批制度,确保合同管理规范有序开展,建立财务部门与合同归口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科研单位只有通过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工作机制,建立单位经济活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机制,才能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工作体系,推动科研单位的经济发展。

3、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制度建设,建立权责分明的绩效考评制度,切实提高科研单位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

为提高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执行力度,科研单位应当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且适合科研单位发展的绩效评价考评体系和奖惩制度,将绩效考评的结果作为确定员工薪酬和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和辞退等的依据。绩效指标的设定可从工作业绩指标、工作能力指标、工作态度指标三方面着手,形成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权责分明的奖惩制度离不开责任制和问责制,对于不同的环节,不同的工作内容,应明确相应的负责人且承担相应的职责;对于每位员工,应明确具体工作内容,使其了解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对于没有严格履行自身职责的工作人员,则采取相应的惩处措施。权责分明的绩效考评制度,不仅有利于全体工作人员明晰自已的职责,还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与工作作风,提高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

4、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内部控制,强化内部监督与评价机制

为了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与执行效果,科研单位应建立与单位经营管理相适应的信息系统,减少人为工作,通过信息科技实现自动化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另外,科研单位还应完善内部稽核和审查制度,成立专门的机构具体负责组织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与实施,规定内部监督检查的程序,确定监督检查的方法、范围、频率,切实推进内部控制规范的贯彻实施,促使内部监督与评价制度执行到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建立健全科研单位内部控制体系能有效地维护科研单位的资源,保障资产安全,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高会计工作的正确性,实现科研单位的社会效益、科技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科研单位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从源头入手,正确认识其重要性与科学性;从适合自身发展的角度入手,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和各项控制活动,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推动单位的发展与进步,才能促进科研单位实现发展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赵莉: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探讨[J].会计师,2012(12).

[2] 沙沫:关于单位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研究[J].现代营销,2012(11).

财会监督协调机制范文第5篇

一、国税部门要不要科学发展。

近年来我区国税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有力地支持了双桥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得到了区委、人大和区政府的肯定,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许。这正是得益于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将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正确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但是,通过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我们仍然要清醒地认识到国税部门还存在着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这同样要通过坚持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来解决。具体表现在:

一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把握能力不够强,经济税收分析水平不高,“就数据分析数据、就税收分析税收”的现象依然存在,联系宏观经济形势变动进行税收分析做得不深不细。

二是双桥区税源结构单一,“一业独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改变。使我局的组织税收收入的掌控难度加大。

三是征管力量严重不足和征管经费短缺的问题。随着双桥区工业园区大量企业进驻,我局现有的征管力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目前大多数干部都是一人多岗,工作负荷重,工作压力大。同时,因征管经费不足,致使我局职工在重症、重病时出现爱莫能助和报销水平低于区医保标准的现象,也加重了干部职工思想、心理和经济上的负担,有不和谐的苗头。

四是干部队伍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财会、计算机等业务技能还难以适应当前税收工作的要求,复合型、业务知识型人才较少。

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国税事业的科学发展,可见,我们国税部门仍然需要科学发展,以上问题也正是我们要在此次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真正做到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真正体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

二、国税部门如何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到我们税务部门就是要紧紧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主题,牢牢抓住以大力推进依法治税,营造良好的税收法制环境和纳税服务环境这一活动主线,坚持以市局党组确定的“六基”建设为载体,认真查找和解决影响和制约国税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在推进重点工作、共建和谐国税方面取得新提高,努力在创新长效机制、服务科学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

(一)围绕组织收入中心工作,适应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建立稳定增收机制

要提高对组织收入工作促进全区科学发展重要性的认识,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组织收入原则,加强税收分析、预测和计划,加大对重点税源的监控力度;要进一步推进依法治税,严格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实现经济与税收的可持续发展。

(二)围绕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不断夯实“六基”,强化税收征管机制

要强化上下联动和内部配合,不断完善分析、评估、稽查、管理四位一体互动机制,切实堵塞征管漏洞;要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以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管理为核心,加强税源分类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积极拓宽信息来源渠道,注重外部信息的交换获取和共享应用,全面夯实税收征管基础,提升征管质量和效率;要继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广大国税干部实施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三)围绕构建纳税服务体系,提高纳税遵从度和社会满意度,创新和谐服务机制

要健全优化纳税服务的制度和平台,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办税服务厅设施和环境,努力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大力提升国税机关的纳税服务水平。为双桥区招商引资和实现“保增长,扩内需”的目标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围绕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党组议事工作规则,健全科学决策机制

要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决策的基本制度,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提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大科学选拔人才力度,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

(五)围绕实施惩防体系规划,做到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筑牢反腐倡廉机制

要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一岗两责”和“一案双查双报告”制度,把反腐倡廉建设与税收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进一步加强税务廉政文化建设,筑牢税务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切实把防治腐败的要求落实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各个环节;要围绕税收执法中的自由裁量权和重点环节,深入开展税收执法监察,健全和完善内控机制,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树立国税部门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