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物理学习辅导

初中物理学习辅导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物理学习辅导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物理学习辅导

初中物理学习辅导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青岛市初中物理 教学模式 复习课 五层次复习课教学模式体系 教学设计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理论指导下,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而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程序和方法策略,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但是一节完整的复习课的设计,仅仅靠一种(个)单一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够完成的,必须要靠诸多不同层次、不同作用的各种教学模式形成的群体和系统——教学模式体系才能完成。下面介绍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创立的“五层次复习课教学模式体系”。

1 青岛市初中物理“五层次复习课教学模式体系”

将复习课的各种教学模式划分为由大到小五个层次,即:“课前——课堂模式”、“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模式”、“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各环节操作模式”、“透镜式模式”,从而构成“五层次复习课教学模式体系”。

1.1 课前——课堂模式。把一节复习课原本由课堂45分钟组成,拓展到课前、课堂两个部分。也即将课前自习作为复习课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提高课堂复习效率。这是规划一节复习课的第一步。

教学程序:课前(自习)——课堂(复习)

说明:①课前:下发复习要点提纲,学生在家中进行课前复习,回顾知识结构,记忆概念规律、现象举例,准备下一节课开始后的检测。②课堂:课堂45分钟的内容,包括“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模式”、“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各环节操作模式”、“透镜式模式”这四个层次的教学过程。

1.2 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这是贯穿在一节复习课45分钟全过程的整体模式,是规划一节复习课的第二步。

教学程序:在课堂中,一节完整的复习课45分钟,由如下5个环节所组成:整——分——合——补——测

说明:①整:出示本节课题。检测课前自习情况,并订正和矫正。将这些概念、现象划分为几个复习问题,并出示复习目标。②分:分别复习这几个问题。这是一节课的主体部分。③合:小结复习内容,总结知识结构、方法。④补:师生找知识缺漏,查漏补缺。⑤测:本节检测,检查复习效果。

1.3 小循环多反馈模式。这是进行具体内容复习过程中,为实现教学信息反馈、巩固教学效果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它将“分”环节变成多个反馈循环。这是规划一节复习课的第三步。

教学程序:以一节复习课划分为3个复习问题为例,“分”环节可以组成如图3个小循环。

说明:逐次复习这3个问题,并在复习完每一个问题后,都马上针对该问题练习反馈,构成一个小循环。从而使整个过程形成多次复习、多次反馈、多次循环的过程。

1.4 各环节操作模式。“各环节操作模式”就是“整”、“分中各个小循环”、“合”、“补”、“测”这些环节的具体操作模式。有了这些模式,就可以对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以及各复习小循环进行具体的实施,这是规划一节复习课的第四步。每个环节都有多种操作模式,下面仅列举常用的。

1.4.1 “整”环节模式——“分支——目标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问题——检测——矫正——分支——目标

程序说明:①问题:出示本节复习课题。②检测:检测课前布置的复习问题:记忆本章(单元)的基本概念、现象。③矫正:对检测情况进行反馈矫正。④分支:根据本章(单元)知识体系,将这些概念、现象划归为几个分支。⑤目标:结合课标,提出每个分支的复习目标。合在一起,就是本章(单元)复习目标。

1.4.2 “分”环节中各个小循环反馈操作模式——各种“复习模式”:不同小循环的不同复习内容,需要不同的操作步骤,这就构成了多样化的“复习模式”。下面列举几种常用的:

1.4.2.1 结构——要点复习模式:

教学程序:问题——结构——要点——练习——矫正

说明:①问题:提出本分支的复习问题。②结构:建立本分支知识树。③要点:在知识树中提炼出该分支要点、易错点和注意事项。④练习:让学生运用要点,进行该分支练习。⑤矫正:订正练习情况、进行平行矫正。

1.4.2.2 结构——范例复习模式:

教学程序:问题——结构——要点——范例——方法——练习——矫正

说明:①问题:提出本分支复习问题。②结构:建立本分支知识树。③要点:提炼该分支的要点、易错点和注意事项,找到包含的重点内容。④范例:做一道有关重点内容的典型例题。⑤方法:通过范例,提炼解决此类问题方法。⑥练习:学生运用方法,进行有关练习。⑦矫正:订正练习情况、进行平行矫正。

1.4.2.3 结构——要点——分解复习模式:

教学程序:问题——结构——要点——范例1——练习1——范例2——练习2

说明:①问题:提出本分支复习问题。②结构:建立本分支知识树。③要点:提炼出该分支的要点、易错点和注意事项,通过选择、判断题练习、巩固要点。然后找到本分支包含的两个(或多个)重点内容。④范例1:做一道有关第一个重点内容的典型例题,提炼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⑤练习1:学生运用方法,进行有关练习,并进行订正和矫正。⑥范例2:做一道有关第二个重点内容的典型例题,提炼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⑦练习2:学生运用方法,进行有关练习,并进行订正和矫正。

1.4.3 “合”环节模式——“网络——浓缩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问题——横向——纵向——网络——浓缩

说明:①问题:提出小结问题。②横向:展示通过前面环节形成的本章(单元)的完整知识树(相当于横向结构)。③纵向:引导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如,方法角度、异同点角度)梳理知识脉络。④网络:上述两个结构形成了“网”。⑤浓缩:以网络各交叉点为中心,浓缩整理知识。

1.4.4 “补”环节模式——“个别——全班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问题——留白——个别——全班——矫正

说明:①问题:让学生自查未解决的问题。②留白:给学生一点反思时间。③个别:教师巡视,指导解决个别问题。④全班:全班一起解决的共性问题。⑤矫正:出示共性问题的备用习题,巩固补漏。

1.4.5 “测”环节模式——“独立——反思教学模式”:

教学程序:问题——独立——订正——批改——反思

说明:①问题:出示本节检测题。②独立:学生独立完成。③订正:教师出示正确答案。④批改:学生用红笔自批。⑤反思:学生反思、整理错误之处。

1.5 透镜式模式。这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不断的信息交流所采取的模式。它使我们在不断信息交流中,解决一节课所有复习问题。这是规划一节复习课的第五步。

1.5.1 教学程序: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如同一只在凸透镜与凹透镜之间不断变换的“透镜”,学生思维如同“光线”。师生的思维活动过程如图所示。

1.5.2 说明:通过教师的“透镜”作用,使学生思维呈现“发散思维”与“会聚思维”的交替状态,即创造性思维的状态。

1.5.3 教学策略及操作程序——“小问题串教学模式”:将整节复习课设计为一系列“小问题串”(从引入到最后检测,包含了“各环节操作模式”中的所有问题),每个小问题都先让学生思考或练习,然后订正和矫正,形成了一个个思维“发散——会聚”的小循环,这样就实现了“透镜式教学模式”的过程。图示如下:

2 运用“五层次复习课教学模式体系”进行复习课教学设计的步骤

第一步:运用“课前——课堂模式”,将复习课分为“课前”、“课堂”两个阶段。课前布置让学生将概念、现象进行记忆、回顾,从而为课堂提高效率、加快节奏做好准备。第二步:运用“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模式”,将课堂45分钟,划分为五个部分。并在“分”中,将本节课的复习内容划分为几个分支或专题。第三步:运用“小循环多反馈模式”,将“分”中几个分支规划为几个小循环反馈。第四步:运用和选择合适的“各环节操作模式”,设计“整”、“合”、“补”、“测”各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步骤,包括“分”环节中各个小循环采用的各种“复习模式”。第五步:运用“透镜式模式”,将整节课变成从头至尾的一系列“小问题串”解决和矫正过程。通过上述五步,就可以将一节复习课从粗线条到细节,完整地规划好。

3 “五层次复习课教学模式体系”应用案例

下面通过《物态变化》一章复习课的设计,体会“五层次复习课教学模式体系”的作用:

3.1 第一步:用“课堂——课前模式”,将本章复习全过程划分为课前、课堂两大部分,并对课前自习内容提出具体要求让学生记忆本章基本概念:温度计使用方法,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吸放热过程、实例。

3.2 第二步:用“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教学模式”,将课堂部分划分为五个环节。

3.2.1 整:出示课题,检测课前要求记住的概念,并订正。根据本章体系,将复习问题划分为四个分支:温度及其测量、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出示复习目标。

3.2.2 分:逐次分别复习划分的四个分支问题,包括:结构、要点、题目练习。

3.2.3 合:小结本课内容,比较六种物态变化,将四个分支结构合并成完整知识树。将知识浓缩为几个概念、几个方法、几个表格、几个图像、几个公式、几个易错点……

3.2.4 补:重新出示复习目标。学生根据目标找出自己疑点,师生通过个别交流和全班一起讨论的方式进行解决。

3.2.5 测:针对本章目标和发现的问题,出示检测题,进行课堂检测并订正。

3.3 第三步:用“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模式”,将“分”中的四个分支问题规划成四个小循环反馈结构。

3.3.1 第一小循环:①复习分支一:温度及其测量;②反馈练习一:温度及其测量。

3.3.2 第二小循环:①复习分支二:熔化和凝固;②反馈练:熔化和凝固。

3.3.3 第三小循环:①复习分支三:汽化和液化;②反馈练习三:汽化和液化。

3.3.4 第四小循环:①复习分支四:升华和凝华;②反馈练习四:升华和凝华。

3.4 第四步:采用不同的“各环节操作模式”,分别规划各环节、各小循环的具体操作步骤和方法。

3.4.1 用“分支——目标教学模式”规划“整”环节:

3.4.1.1 问题:出示本节课题:《物态变化》一章复习。

3.4.1.2 检测:检测课前布置的基本概念。

3.4.1.3 矫正:边提问边对检测情况反馈矫正。

3.4.1.4 分支:根据本章知识结构,划分为四个分支:温度及其测量、熔化和凝固、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

3.4.1.5 目标:结合四个分支,出示具体复习目标如下:①温度及其测量:知道温度概念、摄氏度规定,知道温度计构造和使用方法;会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②熔化和凝固:知道熔化和凝固的定义、吸放热过程、常见实例,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规律,知道水的凝固点(冰的熔点);能用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的规律解释现象;会设计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凝固规律的实验。③汽化和液化:知道汽化和液化的定义、吸放热过程、常见实例、汽化种类、液化方法,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蒸发快慢因素、水沸腾的规律、水的沸点;能用水沸腾规律和蒸发快慢因素解释现象;会设计探究水沸腾规律的实验。④升华和凝华:知道升华和凝华的定义、吸放热过程、常见实例。

3.4.2 用不同的“复习模式”规划“分”环节中的四个小循环:

3.4.2.1 用“结构——要点复习模式”规划“分支一:温度及其测量”:①问题:现在复习温度、温度测量。②结构:建立本分支知识树(如图)。③要点:在知识树中点出要点:摄氏度规定、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④练习:出示规定的判断题、测量温度的实验题。让学生定时训练。⑤矫正:订正答案。若发现对某个点疑难较多(如,测量温度方法改错),则订正后,再出示平行题目矫正。

3.4.2.2 用“结构——范例复习模式”规划“分支二:熔化和凝固”:①问题:现在复习熔化和凝固这两种物态变化。②结构:用分类法(固体分为晶体、非晶体)、逆向思考法(熔化、凝固互为逆向过程)和比较法,建立本分支知识树。③要点:在知识树中点出要点:晶体熔点、晶体熔化两个条件、熔化凝固图像及其意义。然后引出重点知识:用晶体熔化、凝固规律解释现象。④范例:出示例题解决过程(如,解释:黑龙江省北部为何不能用水银温度计?)。⑤方法:通过例题强化“熔点”(“凝固点”)这个要点以及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提炼解决此类问答题的方法、步骤。⑥练习:出示如下习题:一道晶体熔化实验题(突出实验方法、图像),一道运用晶体熔化、凝固规律解释现象问答题(如,在0℃房间的冰能否熔化?)。⑦矫正:订正答案。对疑难较多的点,再出示平行题目矫正。

3.4.2.3 用“结构——要点——分解复习模式”规划“分支三:汽化和液化”:①问题:现在复习汽化和液化这两种物态变化。②结构:建立本分支知识树,并强调其中的注意事项、易错点。③要点:在知识树中点出重点:水沸腾规律、蒸发快慢因素。下面分别从实验题、问答题角度对这两个重点进行“范例——方法——练习——矫正”的复习过程。④范例1:出示“探究水沸腾”实验报告,提炼出实验方法、要点,使学生不仅清楚相关实验题内容,且加深对水沸腾规律的认识,为后面解释现象做好准备。⑤练习1:练习水沸腾实验题,并订正、矫正。⑥范例2:对于用“水沸腾规律”解释现象的点,由于在分支二中已经通过范例教学让学生获得了解答问答题的一般方法、步骤,以及运用晶体熔化、凝固规律解释现象的具体方法,因此可以将上述一般方法迁移、具体方法类比到用水沸腾规律解释现象的解决上。对于运用“蒸发快慢因素”解释现象的点,可以通过一个典型范例,强调知识与现象之间的对应关系、不能张冠李戴。⑦练习2:解释为何衣服需摊开晾晒、为何可用纸盒烧水等,并订正、矫正。

3.4.2.4 用“结构——要点复习模式”规划“分支四:升华和凝华”:①问题:现在复习升华和凝华两种物态变化。②结构:建立本分支知识树,包括定义、吸放热过程、实例。③要点:在知识树中点出要点:概念中“直接”的意义。④练习:出示一道升华、凝华概念的判断题,一道在各种实例中挑选升华、凝华现象的选择题,进行定时训练。⑤矫正:订正答案。

3.4.3 用“网络——浓缩教学模式”规划“合”环节:①问题:下面小结《物态变化》的复习内容。②横向:将“分”中的四个分支知识树进行组合,形成本章的完整知识树。③纵向:找到知识树各分支之间的联系点。如,六种物态变化之间的比较、完整的物态变化图、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包含多种物态变化的现象,等等。④网络:两个结构合在一起,形成“结构网络”,并在网络中重新点出复习目标。⑤浓缩:将本章知识浓缩为:4个方法(转换法、比较法、分类法、逆向思考法)、3个规律(熔化凝固规律、水沸腾规律、蒸发快慢因素)、2个表格(蒸发沸腾比较表、六种物态表)、5个图像(熔化凝固图像4个、水沸腾图像)、3个点(熔点和凝固点、沸点)……

3.4.4 用“个别——全班教学模式”规划“补”环节:①问题:让学生自查未解决的问题。②留白:给学生一点自己的时间。③个别:教师巡视并解决个别问题,如:温度计使用的易错点。④全班: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师生一起解决(如,图像的物理意义,学生刚刚接触有难度,可以和学生一起联想数学图像的意义,与物理情景结合)。⑤矫正:出示共性问题的平行题目进行矫正(如,图像问题,让学生说明图像中各点、段的意义),巩固补漏。

3.4.5 用“独立——反思教学模式”规划“测”环节:①问题:出示检测题。可考虑:一道基本概念现象题(判断物态变化现象)、一道实验题(晶体熔化实验,其中可包含温度计的使用和本章的几种图像)、一道解释现象问题(加快或减慢蒸发的日常实例)。②独立:规定时间,学生独立答卷。③订正:用多媒体出示正确答案。④批改: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⑤反思:学生把自己的错误整理、纪录好。

3.5 第五步: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将教学全过程规划为一系列首尾相连的“小问题串”。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课的“小问题串”如下:小问题1(检测并订正课前自习任务)——2(划分复习分支并出示复习目标)——3(建构分支一知识树并点出要点)——4(分支一反馈练习矫正)——5(建构分支二知识树并点出要点)——6(晶体熔化规律问答题范例及其方法)——7(分支二反馈练习矫正)——8(建构分支三知识树并点出要点)——9(水沸腾规律实验题范例及其方法)——10(水沸腾实验题反馈练习矫正)——11(分支三问答题范例和方法)——12(分支三问答题反馈练习矫正)——13(建构分支四知识树并点出要点)——14(分支四反馈练习矫正)——15(本课小结)——16(课堂补漏)——17(本节检测)。通过设计,使上述每一个小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先引导学生思考并解决,然后再订正和矫正,从而实现整个教学的“透镜式过程”。这17个小问题所组成的教学全过程,是具体课堂教学实施的流程,也是学生所感受、经历的课堂教学实际过程(因为学生不必知道“课前——课堂过程”、“整——分——合——补——测五环节过程”、“小循环多反馈过程”等这些规划层次,这些只是教师需要的)。

这样,通过上述五个步骤和层次,将《物态变化》一章的复习课完整规划好,剩下的问题就是具体情境、题目、语言等的加工润色了,然后就可以进行课堂教学的实施了。《物态变化》复习课的“五层次教学模式体系”如图所示。

4 “五层次复习课教学模式体系”中各类(层)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课前——课堂模式”从课内外角度锁定复习过程,“整——分——合——补——测五环节模式”锁定一节课内的整体布局,“小循环多反馈模式”锁定教学主体部分,“各环节模式”锁定每个环节、每个小循环的操作思路,“透镜式模式”锁定教学全过程的每一个细小问题。可见,通过上述“五层次教学模式体系”,实现了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层层锁定,实现了教学控制论,使课堂复习教学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查有梁.教育模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2 王 .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法.青岛:青岛出版社,1999

初中物理学习辅导范文第2篇

第一个方面,学生因素。

(1)学生基础差。学生基础差,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困难,导致物理学习中抽象概念、规律的掌握、理解不到位,影响了物理成绩。

(2)极个别学生学习动机不当,主观学习不努力,缺乏学习兴趣,致使物理学习出现滑坡、退步现象,最终导致物理学习困难。

(3)学生无法适应物理学科的抽象性思维,导致理解失误,影响知识的掌握。

(4)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对物理学科存畏惧心理,缺乏学好物理的信心、毅力和顽强的意志,这也是影响物理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个方面,教师因素。

物理教师脱离学生实际、偏离大纲,不能因材施教,不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只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方法指导,缺乏对后进生关照,缺乏对后进生耐心指导,势必导致出现物理学科学困生。

第三方面,农村初中相对落后的实验设施,不能适应现行教材需要,影响了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做中学”受影响。

目前农村初中简陋的实验场地,不足的实验仪器配备影响了教师实验演示,也影响了学生实验动手操作,最终导致学生不能全部通过实验获取和巩固知识,影响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

那么,怎样才能有效转化物理学困生呢?实践证明,以下几个方面尤为重要。

一、深入了解学困生是转化的先决条件

俗话说:“知人才能善教,善教定要知人。”要提高学困生成绩,首先要了解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一般造成其成绩落后的原因可概括为:生理因素影响、家庭因素影响、教师因素影响,自身学习习惯不良、方法不当的影响。教师应针对不同学生成绩落后的原因,做好针对性工作,这为你的转化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充分尊重学困生是转化的基本保证

第一,从学习上关心指导。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从学习上关心后进生才是真心的关心,要对学困生倾注多于优生的关爱,让他们尽快还清学习上的欠账、脱离差的队伍。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就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剖析学科落后的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课后指导上应多提问引导、辅导指点,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获取知识。

第二,思想上加以鼓励、引导。人要求进步是客观世界提出的必然要求,学困生仅因为某些原因而束缚其前进的步伐,影响其学习情绪,甚至有的出现消极情绪,这是矛盾的特殊反映,并非说明他们不要求进步。学困生也同样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表现自己,也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赞扬。教者要抓住契机,开导启发、鼓励他们向合理的目标奋进,让他们步步登上新台阶。

第三,生活上热心照顾,对学困生给予更多的关爱,让他感受老师的重视,促其内心感触有所转化。

第四,允许其反复,力求总体呈上升转化趋势。

三、培养学困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是转化的关键

在教学中教师应对学困生倾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表现出更大的耐心和热情,要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情绪背景。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与鼓励。在课堂提问时要多考虑到学困生,当他们回答不出时,不应恶意批评,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可提几个辅问题加以启发,直到学生答出为止。这样他们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成就感,从而建立自信心。

四、强化学困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转化学习困难生的保障

要教学成功,就要充分发挥“教”和“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始终。学困生只有主动学习,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为使学困生学得主动,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心愿、动态,了解他们学习困难所在,进行必要的教育引导、学习指导,让他们主动看书、动手实验、独立完成作业,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从而获取知识、积累知识。

五、耐心辅导、持之以恒是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学习辅导范文第3篇

1.1教学内容多,教学课时少,二者矛盾突出

一般而言,学校的物理课时根据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来制定,而省教育厅颁布的物理课时标准普遍存在课时偏少的问题。省教育厅颁布的课时标准并不一定适合学校的具体情况,但是很多学校盲目执行也是造成物理课时过少的原因之一。例如山山东省教育厅颁布的可是标准,九年级每周3节物理课,八年级是每周2节物理课,而教材内容却非常多,很多教师反映没办法按照进度来完成教学任务。就以九年级为例来说,按照省教育厅颁布的标准来算,九年级每周3节,每学年就有60节物理课,但是每个学校的学生生源不同,层次不同、基础不同,对于同一个物理问题的理解所需要的课时也不同。各个学校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不同,因此教学计划不同,这样也就造成教学课时的不同,对于很多生源比较差但学校来说,物理课时可必须相应的增加才能够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关数据调查,很多学校反映,初中物理教学三年级至少有70个课时才能按照教学进度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此外,物理每周的课时少,但是,人均教学班数数量却增大,因此,造成物理老是在每个班进行辅导的时间短,作业批改和讲解的工作了加大,导致了老师和学生交流机会的减少,这样也就为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课外辅导的机会减少。初中物理可是过少,加上学科众多,尤其是对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的高度重视而忽视了物理的学习,导致学生物理课外学习时间少,知识遗忘率高,造成初中物理教学效率低下。

1.2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教学滞后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关键,是加强对物理现象理解,提高创新能力和物理实践能力的关键。物理新课改中非常注重物理过程与方法探究,理论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结合。但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这实验教学滞后的问题,一方面是由于实验教学观念不足,忽视实验教学。有些老师由于安全性、纪律性或者怕麻烦等原因,对于应该走进实验室的内容没有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另一方面,实验教学滞后是由于实验设备不全,不完善而造成的,这种情况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初中最为明显。很多学校使用相对于老版的教材,缺少新教材中的“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栏目。有些学校虽然使用的是新教材标准,但是实验设备却远远不能满足物理新课程对于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的要求,很多地区,教师在实验课程之前要话费大力气才能准备好教学仪器和实验器材,这样就为实验教学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为此,政府及有关的教育部门要加大教育投入,完善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验设施,以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

1.3忽视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学科边缘化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应试教育的模式,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教学质量,而物理占中考总分数比重较小,很多学校片面重视语文、英语和数学这三个主要科目,却忽视初中物理的教学,没有足够重视物理教学导致了物理学科的边缘化。正式由于学校的重此轻彼,导致教师对物理教学的不够重视,从而也就直接导致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忽视。初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习热情低迷,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低下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初中物理执行竞赛和应用竞赛无人自愿参加的情况。物理学科的边缘化导致了初中物理教学质量低下。

2初中物理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2.1综合各种措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打破课时少的局限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课时少、内容多、任务重,课时数量和内容矛盾突出的问题,必须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首先,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设定物理课时,不能盲目的执行上级对课时的规定。其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解决课时少问题的关键。为此加强物理学科集体备课的力度,加强物理教研工作的研究,从而提高全体物理教师处理教材和教案设计的能力,通过集体物理老师的智慧探讨出高效的物理教学活动没计和教学方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再次,加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和老师与老师之间的合作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措施。老师间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的交流,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的分享。师生交流主要是老是加强对学生课后的指导和辅导。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密切配合,开展探究式学习,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息,提高物理教学效率与主动性和积极性。生生交流也就是形成互帮互助小组,优化配置和整合学生资源,让学生之间的交流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主要方式。此外,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初中学生认识到初中物理的学科特点,物理规律,从而形成适应学生自己的不同物理学习方法,养成物理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为物理之后的物理学生打下见识的基础。最后,加大物理教学的投入,积极改变物理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建立科学的网络互动平台,为老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平台,为学生进行视频辅导和在线辅导,以解决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2完善实验设施,强化实验教学

针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相对滞后的问题,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学校要争取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和帮助,加大实验没备的投入,增强实验设备的配置要求,提高实验设施的配置标准,完善实验设施。第二,采用新课程教材,建设和改进实验室,增加实验课程,切实完成“实验与探究”与“迷你实验室”等实验项目,提高实验课的开课率。第三,加强对实验经验的总结归纳,提高实验创新能力,组织物理方面的骨干教师进行实验研究,改进实验,设计出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验方案。第三,加强教师实验观念培养和实验技能的培训。才能贯彻落实实验教学,从而达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良好效果。

2.3以等级学科模式加强对物理教学的重视

针对忽视初中物理教学,初中物理学科边缘化的问题可以从这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对中考实行等级学科模式。严格按照等级学科的要求进行录取学生,对于语文、数学和英语总分达标甚至超出人取分数线,而物理、化学等其他等级学科不达标的,也不允许录取。须知,初中物理直接关系到高中物理的学习,因此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为此要加大宣传力度,让学校、家长和学生对于等级学科特别是物理学科的重要性有进一步认识。另一方面,加强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生活实际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问题,采用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防止物理学科被边缘化。

初中物理学习辅导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提高成绩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179

在提倡素质教育重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的今天,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社会的需要,积极探讨农村学生初中物理成绩上不去的原因以及如何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

一、现状分析

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农村初中生源质量明显下降。物理学科有其说理严密、教学知识多、单位复杂等特点。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极易产生几种不良表现:

1.消极、厌学。表现为:懒惰,不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应付,把学习当作包袱,处于被动的应付状态;依赖,缺乏独立学习的精神和习惯,照抄作业。

2.畏惧、害怕,不愿参加物理学习活动。表现为:恐惧,学习中心理常处于紧张状态,如害怕回答老师提问、做实验、做作业等;回避,有些差生因畏惧物理学习,往往设法回避物理学习活动。

3.自卑。对物理学习丧失信心。表现为:灰心丧气,对学好物理缺乏勇气和信心;自暴自弃,长期的失败,致使部分学生放弃物理学习。

二、实施对策

(一)突出学科特点

物理学产生于生产实验实践,也在实验实践中不断发展,物理学的全部科学知识和体系都离不开实验和实践。根据认识论和教育科学,人们的学习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且要完成几个循环才能使知识得以升华、内化和活化,并最终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这样才实现了知识的价值。物理学是科学,科学知识的获得和应用更是如此。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就更决定了他们学习物理必须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具体的物理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不仅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具体的物理现象及变化中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求实合作的科学精神、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开拓创新的思维品质。学生起初之所以喜欢物理,不单单是因为物理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更重要的是因为物理课上有很多实验,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直接兴趣,也是他们学好物理的思想基础。

(二)调动积极性

首先学校要抓好生源的质量,以家长会或家访等多种形式宣传招生,好生源无形之中能带动一批学困生的学习,使其转化为好学生。其次,家长要密切重视孩子的学习,支持孩子,相信孩子,多鼓励孩子,给其适度的家庭压力,使其产生学习动力。第三,家庭、学校要密切配合,互相促动,共同担负培养孩子的责任。现阶段,学校要从实际出发,多用情感管理手段,并充分利用现有政策建立新的激励竞争机制,努力调动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依靠广大教师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物理成绩不好,有智力先天不足的,大多数是由于他们学习态度存在问题。主要是因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他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认为读书无用,于是对学习不感兴趣。针对这种情况,应适时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变工作。

(三)激发兴趣

物理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这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力保障。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呢?

物理课中的实验对学生最具有吸引力。尽可能地多做演示实验,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物理情境。例如在“大气压”的教学中,新课引入时,先做演示实验:用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过来,纸片掉不下来,连一滴水也流不出来。学生惊奇极了。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的情况下,转入新课教学。教师再把抽出空气的马德堡半球叫两位力气大的学生来拉,俩同学使出浑身力气还是拉不开,使学生既惊奇又确信“大气压存在而且很大”的事实。逼真的实验现象不仅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而且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不仅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感受到自己失败与错误,通过纠正错误,逐步走向正确,真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通过物理实验及其探究来激发学习兴趣”。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演示实验或探究实验,来合理的创设情境,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使他们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途径,学生对物理的现象极易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四)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是“教”和“学”两者的有机结合,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活动组成的统一体。在“教”与“学”这对矛盾统一体中,学生的“学”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教师的全部活动最终都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自己如何教,更要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解决教师、学生“高投入低产出”和“分化”严重的难题,首要的是教师要更新教学教研观念,要在教学生会求知上下工夫、做文章,认真研究学习特点和规律,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正确指导,以求高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个别辅导,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感。教学中可进行个别谈心,了解情况,对症下药。对学习不踏实、贪玩的低差生,指明不努力学习的危害,多督促他们学习;对于基础差、学习有困难的应鼓励他们笨鸟先飞,多看书,多提问,多做练习,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并利用自习或课外时间进行个别辅导;对作业错误较多的要当面批改,指明错误原因,详细询问不懂之处,耐心讲解,使后进生尽量弄懂每一个问题,稳步提高物理成绩。

(五)进一步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学习辅导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学困生;措施;学习兴趣

在农村中学物理教学中,笔者感觉到农村中学的学生很难学好物理,主要原因是家庭辅导教育不到位,学生不会利用网络资源去查找相关的物理资料,而且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学生也不会利用课余时间去研究物理问题,周末一般都要帮家长干农活。作为农村中学的物理老师,我们就要尽可能地备好每一节课,通过老师去带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要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一、物理学习中的学困生的几种类型

农村中学的学困生一般可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暂时困难型。这类学生一般占学困生的三分之一左右,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均属中等水平,物理学习困难一般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二是能力不足型。这类学生占学困生比例很小。他们的特点是: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空间想象力都比较低。但学习习惯较好,意志较强,自我意识水平较高。三是动力不足型。这类学生占总学困生人数半数以上,他们的能力水平基本属中等或偏上,但学习习惯、意志等明显低于第二类学生,因学习动力因素不足而导致学习困难的特征较明显。四是整体性困难型。这类学困生人数比例也不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数理能力弱,没有什么奋斗目标,求知欲、意志和好胜心不强。因而他们的能力和个性发展是明显低于其他学生。

二、转化学困生的措施

农村中学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有些是遗传基因不好,有些是家庭影响不好,还有些说不出的原因,因而我们就不能把所有的学困生都简单归结为“脑子笨”或“不用功”,教学中应针对学困生的特点进行帮助和教育,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转化效果,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1)暂时性困难的学困生的能力及个性特征正常,其物理成绩差的原因主要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即在课堂教学中意志力较差,不能和大多数同学一起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由于这类学困生较多,因此,教师在课外应增加对这类学生的感情投资,对他们学习上暂时出现的问题加以弥补,使其及时赶上全班同学。如果错失时机,会使他们在学习上“水过鸭背”,从而对自己失去了信心。针对这类学困生只要教师多找他们谈心,告诉他“你行的!”,多鼓励、多表扬是很容易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让他们在“兴趣”的牵引下走进科学的殿堂。

(2)能力不足型的学困生各方面能力相对较差,但意志力较强,学习勤奋是他们的特点,大部分教师对这类学生可以说是又爱又怕。说实在的没有一个教师愿意在课余时间去辅导一个老教不会的学生,毕竟每个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以学生的成绩来体现出来的。但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对这类学生不能视为包袱,虽然他们可能有点“低能”,但我还是坚信“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他们要适当地做一些课外辅导补救工作,帮助他们分析具体的知识障碍与技能障碍,其中包括利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方面的障碍,以及通过补实验或设计一些更生动形象的课外物理实验,让这类学生更具体,更深刻地理解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并掌握物理习题解题技巧。对这类学困生重点是通过个别辅导方式,使他们逐步改进学习方法。通过这种辅导,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知识缺陷,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如及时补习好学习物理知识必备的数学知识,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听课时注意理解重点和难点。并注意帮他们总结出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得心应手”。

(3)动力不足型的学困生相对较多,几乎占学困生人数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形成他们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工分复杂,社会变革的原因居首要位置。学生中独生子女多,学习条件较好,但意志力、毅力较差,追“星族”多,对成才无热情,因而学习上无动力。有部份学困生受“南下淘金”思想的影响,现在农村中有部份学生初中没毕业就去广东打工,工资也有千六七,比我们老师的工资还高!对这类学生的转化工作主要是充分与家长配合,首先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告诉他打工者也分有三个等次:白领、黄领、蓝领。就是一个大公司的经理,也是一名打工者,但是收入、生活水平就有很大的区别了。让家长认识到教育好子女的重要意义,从而使家长、教师及学生三方共同努力,就有可能激励起他们学习的动机,从而形成学习的动力。

(4)对整体性困难的学困生 这类学困生由于能力差,个性特征水平低。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低,大多数是由于低年级阶段持续较长时间的学习困难,知识障碍积累、基本技能匮乏造成的。同时,由于长期的学业失败而有可能造成自卑心理,致使缺乏自信,丧失学习兴趣和动机。这类学生人数虽然不多,但学习困难程度较大。对这类学生更应主动热情关心,除课堂教学中针对他们的特点提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外,还必须较长时间进行个别辅导,从而使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