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学前心理学概念

学前心理学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学前心理学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学前心理学概念

学前心理学概念范文第1篇

新课改教材,非常重视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供学生学习,在素材选择上强调数学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题材涉及古今中外,社会生活的众多领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情境设计也很重视,但是往往创设的情境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兴趣不高,效果不明显。教师将计算教学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学习;理解运算顺序;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但是创设生活情境,应当尊重生活规律。这样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才会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不是重灌输,轻启发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然而受旧的传统教学观念的约束和影响,对新课改下的教学方式还不适应,仍有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比较陈旧。平时不善于学习现代教育思想,他们认为只要把学生教会就行了,学习理论又浪费时间等。因此,在教学中自然而然流露出“单一”的授课模式。学生纯属充当知识容器,消极地接受知识,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被取消。

三、不是重教材,轻创新

教师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处理。多数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四、是创设教学故事、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创设教学情境也是激励、唤醒、鼓舞的一种艺术。我们都很清楚,小学生对故事很感兴趣,尤其是对童话故事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创设学生周边的故事和童话故事,就能起到事半倍功的效果。爱玩好动也是小学生的天性,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目的还没有明确,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所以在课堂上创设游戏情景,则可以满足他们的欲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是巧设疑问,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课堂中的社会交往是学习交往,在课堂中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是未来社会的整体要求。新课改的教学就是要求达到自主、合作、创新的目的。所谓合作就是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合作,平等交流。这说明了新课改的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边活动,我们教师不能是“主演”,而应是“导演”,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不要由教师一人从头讲到尾,从始讲到终,要改变长期来单向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参与,在参与中学会学习。既能使学生准确、透彻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又能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积极作用,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积极参与,而且注重适时介入巧妙地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敢于质疑、勇于表达等习惯和能力。

六、是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就是要摒弃传统理念,对教材内容有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要敢于质疑、敢于处理、敢于创新,大胆的采用自己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从而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新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测、合作与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而且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全新的理念下,教师的角色、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特别是数学的探索性思维在教学中的最高点,它不依常规,寻求变化,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考虑问题。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将时时刻刻冲击着我们的头脑,冲击着我们的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带来许多的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师观念的转变、知识的更新、行动的研究并将这些体现在每一个教学活动中,把握好新课改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尺寸,这是当今面临且迫切解决的一个课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话,才能逐步完善课堂教学质量,才能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概念范文第2篇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改革是教学成功的前提条件

传统的数学教学发挥了“筛子”的功能,将学生具体的地划分为“适于学习数学的”和“不适于学数学的”两类,而后一类往往占有较大的比例。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实在不程度上进行“选择适合教学的学生”。

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其教育教学行为的更新,工作方式的创新,教学策略的刷新,首先表现为教育理念的改变。新课改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关注学生发展。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教学方式更加强民主、活泼,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努力进行尝试,摒弃传统的“接受式”教法,注意让理性的数学走进生活中去,让学生体验有价值的数学,体验数学的生活意义。一方面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密切教师间的合作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做到:“用好教材”,增强对课程的整合能力,提高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结合的能力,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从统一规格教育相学生差异性教育发生转变;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制订适当的学习目标,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数学的策略;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作为学习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与想法;和学生一道探寻真理,并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营造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意识与能力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是在适宜的环境中、教师的引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宽松和谐的、自主活动的学习环境和发展空间,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判断精神和怀疑精神,保护他们的求异思维,鼓励发表不同意见,容忍他们犯错误,赞扬他们富有个性特征的思维方式和独到见解。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则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教学就是一个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这样的活动是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使数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地和富有个性的学习和探索过程,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体现师生的生命的价值,构建“双基+创新”的数学优质教学模式。

三、尊重学生的知识形成和发展规律,建立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评价方式

在教学中不能违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更不能违背学会的知识形成和发展规律。新课改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首先要让全体学生都要在自身基础上得到发展,教师组织的活动力求让全体学生参与,而不是少数人的活动;其次是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要尊重学生不同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展示各自不同方面的能力;第三,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关注: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指导、帮助,激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肯定其点滴进步,只待他们自己纠正错误,增强自信心;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则为其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发展其才能。评价的功能不只是了解学习的结果,还要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激励学习,改进教学,所以要重视学习过程性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的意识、独立思考的习惯等。评价的方式应多样化:师评、互评、自评,测试形式包括笔试、口试、作业批阅、实验报告,甚至观察、谈话等等,无论哪种方式都应以“激励学习”、“促进学生发展”为主要目的。

学前心理学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心理学;数学概念;记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数学是由数学概念、命题、数学思想方法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系统。数学概念是建构数学这一完整结构系统的基石,也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基础和前提。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是其数学基础内容掌握好坏的重要标志。如何进行数学概念的学习,怎样才能让学生完成对数学概念的实质性的掌握过程,就成为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走进中小学数学课堂,大多数教师对数学概念的讲授都是让学生多读几遍、背下来,几分钟后检查背诵结果,这样的教学过程与数学课堂本身的特点背道而驰,同时也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

一、对数学概念的认识

在心理学层面上,概念被定义为一种反映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属性或联系的思维方式,是用来对物体、事件和特性进行分组的心理类别。数学概念作为数学学科中的特有概念,是人脑对现实对象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特征的一种反映形式,也可以认为数学概念其实就是一种数学思维方式。大部分数学概念是以属概念加种差的方式定义的。属概念就相当于概念的外延,即对象的“质”的特征,而种差则相当于概念的内涵,即对象的“量”的范围。另外一少部分数学概念属于强制性定义,如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π的值、e的值等。数学概念是具体性与抽象性的辩证统一,有些数学概念是对真实事物的直接抽象,具有直观的特点,而有些数学概念则凌驾于已有认知结构之上,对已有概念进行再抽象。

数学中有许多的概念是“思维的自由想象和创造的产物”,它们与真实世界的距离是非常遥远的。正由于数学概念高度抽象的特点,使得学生在学习数学概念的过程中,总是忽略对数学概念的记忆,认为数学学科最重要的是逻辑思维,对数学概念理解了就行,不需要记忆,却不知道记忆是最基本的认知能力的层次,有记忆才会有思维,有思维才会有想象。如果在数学概念掌握不到位的情况下去解题,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数学概念作为建构数学大厦的基石,记忆大量的概念是很有必要的,而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因为即使把概念背下来了,也不可能对其有实质性的理解,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只能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以对数学概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二、从心理学角度看数学概念的记忆

数学学习中一少部分强制性定义的数学概念是需要学生机械记忆的,但大部分的数学概念都是需要学生有意义识记的,也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做过的动作的反映。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的记忆遵循编码―存储―提取的过程。这三个阶段的任何一个阶段出现问题都将影响记忆的效果。

记忆的第一阶段――编码,它是信息进入记忆系统进行存储的过程。编码过程中对信息的加工水平直接影响着记忆的程度,编码是从表层到深层的连续统一体,加工水平越深,记忆越深刻,记忆效果越好。

以初中数学概念“数轴”为例,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作数轴。如果只对这个信息进行表层加工,需要注意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和直线四个关键词,对初中生而言,认知负荷较大而且不易记住。如果对这个信息进行中间加工,将数轴归为已有认知结构中的“直线”这一类概念之中,相对于表层加工阶段而言,认知负荷减少,记忆效果就会好一些。可如果对这个信息进行深层加工,将四个关键词以符号的形式直观表现出来(画一条直线,箭头指向表示正方向,平分表示单位长度,位置为原点),认知负荷最小且一目了然,数轴的概念也已了然于心。

记忆的第二阶段――存储,它是指如何保存信息以及在记忆中如何对信息进行表征。文章以语义网络理论对记忆的存储进行阐述,心理学家提出编码后的信息可以被想象成一个代表不同分类或概念节点的复杂网络,新编码的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被安放在这个复杂语义网络中的适当位置,新信息会继续同周围网络中的相关节点逐渐产生联系,从而使得网络语义系统越来越庞大。

以初中数学概念“正比例函数”为例,在学习正比例函数之前,学生的记忆系统中已形成了由函数、一次函数构成的语义网络,在学习正比例函数的过程中,只需将正比例函数的概念放在该语义网络中恰当的位置即可。正比例函数的概念不但被安置在已有语义网络恰当的位置,还将会与日后学习的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概念产生新的联系。这个理论可以很好地解释死记硬背的缺陷,因为死记硬背下来的数学概念不能被很好地纳入已有的语义网络之中,通常只会是以表层加工而不是深层加工的方式形成短时记忆,不能得到有效的存储。相反,经过精细的信息加工,将新概念同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概念联系起来,就很容易被记忆系统所认可并得到存储。

记忆的第三阶段――提取,它是指在记忆系统中进行搜索,并找出需要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提取数学概念则体现在解题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的运用上,只有灵活地将数学概念运用于解题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的记忆才有意义。而记忆的提取失败主要原因是遗忘。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记忆的遗忘曲线理论,他认为,大部分遗忘发生在学习之后不久的时间里。继艾宾浩斯之后,许多人用无意义材料和有意义材料以及不同的学习形式,对遗忘现象进行研究,都证实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普遍性。因此,对新学习的数学概念要进行及时回顾并应用于数学解题过程中。

三、数学概念的记忆策略

根据对数学概念记忆的心理^程的探讨,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记忆策略。

1.理解概念,拒绝死记硬背

对新学习的数学概念要尽可能地进行“深层次加工”,充分理解概念的含义并试着用自己理解的数学符号来形象地表示数学概念,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表述,将新概念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2.积极构建概念的语义网络

尽可能多地将新学习的数学概念与记忆系统中已有的概念建立联系,形成更饱满的语义网络系统,既有助于新概念的记忆,又可以在运用过程中很轻松地从记忆系统中提取出来。

3.对新概念进行及时复习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可以知道,在学习后的短时间内,学习者会遗忘掉大部分的学习内容,所以及时对新学习的数学概念进行有效复习,将有助于记忆。

数学概念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础,在没有足够的数学概念记忆储备的状态下进行数学解题,就像是建高楼大厦没有砖,划船比赛没有水一样无能为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概念的记忆是至关重要的一步。本文从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心理学过程对数学概念的记忆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几点记忆策略,希望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学前心理学概念范文第4篇

摘要:地理是一项内容丰富、涉及面广的教学科目,所以在地理教学中,除了要教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外,还要注意以地理学科知识为中心,联系和沟通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以某一地理事实为材料,运用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策略对拓宽地理课程的学习资源、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构建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及行为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所以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教学策略,实现地理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初中 地理 新课改 策略

当今世界,知识飞速发展,学科间横向联系、相互渗透越加紧密。知识面狭窄的单领域人才,已不能满足当今时展的要求,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可能走得很远,在实际生活中也不可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其试题必然源于教材,却又高于教材,源于单科知识,却又融合各科知识,这就要求各学科的教学中要加强联系,探索不同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整合的途径,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和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地理学科而言,综合性本来就是本学科的基本特征之一,所研究的对象——地理环境又是一个由自然、社会多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综合体,必然与其它学科之间有不少相互渗透、交叉之处。如环境问题就渗透了自然环境、人类活动、历史因素、生态环境、人地关系、国家政策和措施等等方面的知识。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对在地理课程中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教育感到有些困惑,本文将就地理课程中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内容及教学策略问题进行探讨。

一、 利用课本材料,强化语言表达,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感性认识是思维的起点,思维就是对形象、直观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时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师必须从初中学生实际出发,教学中充分运用形象思维的丰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通过直观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师进行必要的点拨、讲解,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必要时进行适当的暗示或提醒,同时要求学生对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强化表达能力。例如:在“黄河水系”的教学中,幻灯片上黄河下游的流域面积明显地比中、上游缩小,这种一反常态的现象可以作为让学生从直观的视觉中进一步训练其抽象思维能力的一种素材。我们都知道黄河因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缓的华北平原沉积,使河床抬高而成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纳支流入黄河干道(水往低处流的道理人尽皆知,但这一点仅从流域的平面图中是不可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必须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出的结论)。而在讲解黄河中游特点时,教师事实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学生,因而,这一要求对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难。

二、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诚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引发学习热情,可以从邮票、旅游、动物世界等多种角度进行切入,以充分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和参与整个教学过程,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体,但一切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地理教学本身旨在通过这些载体,让学生学会思考,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将看似繁杂、互不相关的地理事物与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揭示出来,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逻辑思维能力。

三、注重地理基础教学,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地理综合能力

考试虽然不是考死记硬背的死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强调能力的考查,但仍要立足于教材,立足于基础知识。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归宿,没有知识的积累,能力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地理复习中,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以“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基本内容,建立以章或单元的知识体系,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使学生逐步形成知识结构系统,能在大脑记忆系统中构建“地理认知结构”,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做到基础知识扎实,并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另一方面,要注意能力的培养。如对于教材中的陈述性知识,要经过师生的共同加工,而不是直接把知识呈现给学生,要理清知识的层次脉络,使之系统化;分析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结构化;总结地理事物的分布、运动和变化规律,使之规律化;运用各种图像、图表、地图,做到图文结合,使之形象化;联系有框图、比较有表格,使之技能化。通过这"五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多种能力。

四、捕捉教学信息,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重视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中考特别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社会热点问题立意命题,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指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去审视、分析、评判他们熟悉的地理事实、地理环境和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在复习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自己周围的地理环境进行观察和思考;同时要提供事实材料或背景,指导学生获得信息,通过一系列的综合思维对事件作出评判。因此,在学习中要十分关注社会热点和国际焦点问题,例如资源、能源、人口、粮食、环境是全球人们最关心的五大问题,人类如何在发展过程中正确处理这些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也就成了一项全球性的全民战略。对未来的公民,目前的中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就显得十分必要,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应成为目前中学地理教学的核心。因此,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必须对人类当前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给予相当的关注,要求学生掌握“全球性问题”的概念,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及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可行性途径,加强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意识。

思维是人类智力的核心,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面的拓宽,思维也逐步地从具体的感性思维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无论是从思维的模式、方法或就其深刻性、广阔性、灵活性和创造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初中地理教学工作者应认清并勇挑自己肩上的重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方法和技艺,培养、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大批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学前心理学概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也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何迎合新课改精神改变教学理念,在教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每位小学数学教师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下面是笔者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的转变这一问题的认识。

1 教学观念科学化

可以说教学观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开始,教师只有接纳并认可了新的教学观念,才能重新调整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实现对新课程改革精神的贯彻落实。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首先一改往日“填鸭式”的教学观念,形成“四种教学观”。“四种教学观”指的是:①整体观。即是用整体观点指导课堂教学,从整体上进行数学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中各种因素的积极性,使它合理组合,和谐发展,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②重学观。就是要求教者重视学法指导,积极地把“教”的过程转化为“学”的过程;③发展观。不但要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更重要的要培养能力,发展智力;④愉快观。要把愉快因素带进课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

2 教学目标明确化

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教学大纲的具体化,合理的教学目标包含了知识理论和能力训练的具体要求,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同时也决定的教学过程的方向、内容、方法和途径。

一个合理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体包括: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导向作用;对教学流程的控制与调整作用;对知识教学与能力训练的协调能力;通过明确的方向和目的减轻学生盲目学习带来的负担,有着提升学习效率的作用;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有着一定的管理作用。小学数学不同教学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任务,对此,教师应在遵循新课改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制定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围绕扎实的基础知识、熟练的基本能力、积极的思想情感和灵活的思维这几项内容有关,如就《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课程,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方面:结合直观图形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②基本能力方面:能应用分数表示图形里的阴影部分,能在图中画出阴影部分来表示分数,在数线上标出一定的分数;③思想情感教育方面:培养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自觉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并且把这些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各项要求组成一个整体,做到在教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3 教学方法合理化

教学方法即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相互结合的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并不是仅仅针对教师而言的,而是既包括“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的方法。

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强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启发性原则。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能动性;2)生动性原则。教学方法要生动有趣,具有充分的感染力,要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3)自主性原则。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因材施教原则。要处理好个体与全体的关系,要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不够灵活,有时一堂课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这不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也有碍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能力等等。对此,我们应尽快转变理念吗,强化对教学方法的运用和组合,使课堂氛围活跃而灵活,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方法合理化,才能提升教学成效。

4 教学手段多样化

教学手段指的是教师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措施。传统的教学手段单靠教师的板书和讲解,这不利于活跃课堂氛围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应强化对多种教学手段的组合运用,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如今,许多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磁性黑板、电脑图象等的使用使信息的传达更为简洁、准确、有趣,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为集中,思维更为活跃。此外,视、听接触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迅速地理解知识和掌握知识,这使得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再一味强调对基础知识的灌输与记忆,而是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尽快转变教学理念,从思想上、目标上、方法上和手段上做出适当的改革,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张熙鹏.新课改下强化小学教学管理之我见[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2(6):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