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盈利的方式

企业盈利的方式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盈利的方式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第1篇

银行业在接触贷款客户时,往往比较注重评价贷款企业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抵押物变现能力等。笔者以为,企业应收账款的评价却是一个容易忽视的,而应收账款的核算方式不同,却能够轻易起到虚增资产、虚增利润等目的,因此中央银行的调研人员或商业银行的信贷部门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应当关注企业应收账款,使银行业对客户的评价建立在比较、公允的基础之上,使银行信贷部门在对企业融资时,多一分警醒,少一点信贷资产的不必要的损失,这是笔者撰写本文之根本目的。

我们注意到,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20年高速增长,我国的经济已经在整体上从短缺经济逐步走向相对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已基本结束,买方市场特征日益显现,再加上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生活消费品竞争相当激烈。这既是我国经济的重要转折点,同时对企业经营也产生相当大的。某些企业的代表产品不仅越过了成长期进入成熟期,有的甚至已经走向衰退期。据统计,由于各地的重复建设导致录象机、洗衣机、彩电的生产量仅占生产能力的50%以下,冰箱、空调也有40%以上的生产能力处于闲置状态。2003年6月9日传出的广东科龙拟出资收购合肥美菱的传闻进一步证实了我国家电市场竞争的残酷性。在如此激烈竞争的行业背景和市场压力下,不少企业在努力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的同时,为了盘活存货,扩大市场占有率,解决开工不足的矛盾,不得不采用信用交易的手段,因此应收账款账户早已成为企业核算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业务时的主要核算账户。

一、应收账款技术评价方法的讨论应收账款的技术评价方法比较多,笔者主要介绍以下五个方法:

(一)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

这种方法可以衡量企业的销售质量,并且还可以进一步评价出企业的盈利质量。如某企业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为30%,即说明该企业每销售1元的产品,就有0.30元是赊销得来的;如果该比重达到50%左右,那么说明该公司约有一半的账面利润是靠赊销而来的,这就从的角度说明企业的产品是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哪一个阶段,这也可以说明该企业的盈利质量是比较差的。

(二)将应收账款的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作比较

应收账款的增幅直接体现了企业赊销行为的增量情况。由于当前企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跨国公司的竞争国内化,行业平均利润率不断下降,故企业为了增大账面利润,不惜采取大幅赊销的方式,应收账款余额伴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而增长也就成了预料中的事。但如果应收账款的增长幅度过大,并高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不仅会使企业的账款回收难度加大,而且会使企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现金流。具体评价时只要将应收账款的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作比较就可以直观地得出结论。

(三)应收账款的账龄越老化,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越大

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应视为坏账,应当折算为现值来计量,故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理应视为不良资产予以冲销。如果国内企业也按这一标准严格执行,那么将会有一部分应收账款转作当期费用,企业的利润总额也将会进一步缩减。

1998年3月朱总理曾宣布,要加大国有企业的改革力度,帮助国有企业在3年内走出困境,即“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当时为了在统计数字上做文章,有些地区采取少提折旧、政府减免税收、银行减免欠债和利息、改变大中型企业划分的标准、让盈利企业把亏损企业“兼并”过来等办法减少亏损企业的数量和亏损的数额。其实通过应收账款的核算同样可以将一些已经发生的亏损隐藏起来,在统计上显示亏损的数额已经减少、亏损企业的数量或比重已经降低,并以此证明国有企业的状况已经好转、甚至已经摆脱了困境。

因此衡量企业是否亏损的标准不能单纯地考察其账面利润,如果企业维持表面上的账面利润,但却隐藏着大量的账龄超过一年的应收账款,则这家企业依然有可能是亏损企业。

(四)关注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发生额

对于关联交易披露,我国会计制度除了对上市公司有要求外,一般企业则没有此项义务,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于1983年公布的《审计准则说明书第45号》中就规定了在关联交易情况下的特殊会计处理。因此,相比较而言,我们的制度松懈得多,透明度不高。银行业之所以要注意企业关联方交易是因为:1.在关联方交易中可能包含了不公允的价格和条件,影响到商业银行向企业融资时获取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2.企业管理当局也可能蓄意安排关联交易以“粉饰”会计报表。

某些关联交易是很明显的。比如,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或公司和其主管单位之间的交易等。有些企业在应收账款的核算上采用备抵法提取坏账,并且把应收账款的账龄大部门都控制在一年以内。似乎没有什么可质疑的。但其应收账款中却包含了大量的关联交易。如果发现这些关联交易中所涉及的商品(产品)销售价格与市场的实际价格误差太大,则可以认定这是一种通过关联方交易来操纵利润的行为。例如,从关联交易方低价购入原材料;或者高价销售商品(产品)给关联交易方;或者两种方式兼而有之,那么这家企业则明显虚增了利润。

(五)应收账款周转率

这是一个衡量应收账款状况的最常用指标,判断企业应收账款的方法尽管很多,但总离不开这种方法。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来反映企业在某一会计期间收回赊销款项能力的指标。它是某一会计期间的赊销净额与应收账款全年平均余额的比率关系。应收账款周转率用来说明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体现应收账款的催款进度和周转速度。一般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收款速度快、坏账损失小、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就越强。国内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高低也反映出企业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和管理效率。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实例

我们在厦门市不同行业的工业企业中选择了15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样本企业进行调查,这些企业中的大、中、小企业并存;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并存;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并存,但样本企业中未选入民营企业。样本企业涉及的行业为:电气制造、通讯、医药、化工、机械设备、烟草、造船、有色金属。我们对这些企业自2001年起至2002年末的应收账款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从以下6个方面分别表述。

(一)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情况

据统计,样本企业2001年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值为21.1%.即企业每销售1元的产品,就有约0.21元靠赊销来的,其中最大值为50%,最小值为3.73%.按所有制形式看,国有企业并不逊于外资企业。按行业来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是医药行业,平均值为36.52%;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小的是有色金属行业,即3.73%.

2002年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情况略有改善。样本企业2002年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平均值为19.52%,其中最大值为56%,最小值为1.69%.按所有制形式看,国有企业此比重出现增长,其中最大值为56%系一家国有联营企业;外资企业此比重明显下降,其中最小值为1.69%即一家外资企业。按行业来看,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是通讯行业,其平均值为35.56%;应收账款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小的是烟草行业,占2.06%.上述统计结果表明,有色金属、烟草行业的盈利质量比较高,而我市的电子通讯行业、医药行业的盈利质量相对而言比较差,约有略高于1/3的账面利润是靠赊销而来的。

(二)将应收账款的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作比较

一般而言,应收账款的增长会带来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反之则可能带来主营业务收入的减少。查看应收账款与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幅主要是为了防备企业不惜通过大幅赊销来增大账面利润,此时应收账款的大幅增长会超过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我们的统计结果表明,我们所选择的样本企业并没有出现通过大幅赊销来增大账面利润的做法,各企业采取了比较有效的措施加强应收账款的清收工作,并且做到在清收应收账款的同时尽可能保持主营业务收入的继续增长。

按汇总平均值看,2001年样本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幅为-10.97%,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3.47%,2002年成绩也还可以,样本企业应收账款的增幅为-5.66%,而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93%.按行业来看,电气制造行业与烟草行业情况最好,电气制造行业2001年应收账款增幅为6.7%,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3.4%,2002年该行业应收账款增幅为-39%,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21.5%;紧随其后的是烟草行业,2001年应收账款增幅为-29.33%,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10.29%;2002年该行业应收账款增幅为-42.06%,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为12.17%.但是,化工行业近两年却出现随着应收账款的减少,主营业务收入也随之递减。该行业2001年应收账款减少49.04%,主营业务收入减少2.12%;2002年应收账款减少85.91%,主营业务收入减少5.3%.

(三)应收账款的账龄老化值得关注

统计数据表明,按汇总平均值看样本企业2001年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79.86%,1-2年应收账款占6.23%,2-3年应收账款占4.28%,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9.63%;也就是说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为20.14%.2002年的情况好不了多少,其中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81.38%,1-2年应收账款占4.56%,2-3年应收账款占1.87%,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12.19%;即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还有18.62%.按行业来看,化工行业的账龄老化问题最为严重,2001年该行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69.52%,1-2年应收账款占10.4%,2-3年应收账款占3.83%,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16.25%;也就是说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为30.48%.2002年该行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69.63%,1-2年应收账款占3.37%,2-3年应收账款占1.39%,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25.61%;也就是说超过1年的应收账款还有30.37%.如果按国际惯例,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就应视为坏账,那么我市的化工行业(样本企业中含我市某知名化工企业)实际上就有约30%的应收账款已成坏账。不过烟草行业在此项调查中依然一枝独秀,2001年该行业某企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99.98%,2-3年应收账款占0.02%.2002年该企业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96.49%,1-2年应收账款占3.47%,3年以上应收账款占0.04%.该企业的应收账款账龄情况确实令人乐观。

(四)提取坏账的与坏账准备提取比例

根据我国《企业准则》规定,对于坏账损失,企业可以采取直接转销法或备抵法。根据统计,在我们选择的样本企业中,有13%的企业选择直接转销法,而有87%的企业采取了较为保守的备抵法。这说明企业经营已较为稳健,审慎性原则有所加强。

在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方面,差异过分悬殊。执行情况最差的某企业的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是不分应收账款的账龄结构情况,一律按0.3%提取。而电子通讯行业、有色金属行业的某两家上市公司的提取比例是:1年以内的应收账款计提5%,1-2年应收账款计提10%,2-3年应收账款计提30%,3年以上应收账款计提50-100%;医药行业中某非上市公司也采用上述比例。可以说,企业在当前宏观持续低迷、内需疲软的情况下,采用较高的提取比例是值得赞赏的。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坏账准备提取比例提高了,会减少国家短期内的税收收入。但从长远来看,这对鞭策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减少企业利润中的水分是有很大帮助的,因此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国家税收收入的未来现值还是提高了。

(五)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交易额情况

统计数据表明,按汇总平均值看样本企业2001年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余额占应收账款账户余额的19.25%,2002年该比例也仅为20.62%.交易对象为以下5个方面:(1)直(间)接控股公司;(2)同属控股子公司、集团附属企业、兄弟公司;(3)子公司;(4)联营、参股公司;(5)合资公司。从共性的汇总数据上看似乎不能发现什么。但是我们在统计时注意到个性中的每一家企业在这方面的数据差异很大。某企业2002年应收账款中就有75.62%是与关联交易方发生的,具体对象为其直(间)接控股公司。另一例是医药行业内某企业2001年应收账款中有32.97%是与其子公司发生交易形成的,而2002年该企业仍然有40.65%的应收账款是与其子公司发生交易形成的。还有一例某某机械设备企业2001年应收账款中有40%是与其同属控股子公司发生交易形成的,而2002年该企业仍然有32%的应收账款是与其同属控股子公司发生交易形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国内企业在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要素、交易金额、相应的比例、交易定价政策这四方面的规定还很不规范。故在查看企业财务资料时,如发现应收账款中关联交易的发生额过大,我们就要对其利润是否存在操纵迹象保持警惕。

(六)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及

从上说,应收账款周转率是用来说明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体现应收账款的催款进度和周转速度。我们根据样本企业统计出来的结果比较复杂,但经过我们对各企业的观察与综合分析有关的主、客观因素后,我们认为:1.仅从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大小来判断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高低是不公允的,要公允、准确的说明某一家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还需要结合其它指标综合考虑。2.应收账款周转率与主营业务收入增幅之间的相关关系也不是很明显,企业经营中碰到的主、客观因素不容忽视。因此我们也不能只根据应收账款周转率的高低来对企业管理层的经营与管理能力说三道四。

综上所述,笔者所提供的上述几种应收账款的评价方法能够比较好地从不同的侧面对企业应收账款的状况进行定量与定性的分析。但在具体运用时,切忌生搬硬套,如上述某企业2002年应收账款中就有75.62%是与关联交易方发生的,具体对象为其直(间)接控股公司,我们在分析时不仅要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还要考虑企业状况、行业特点、市场趋势等等,才能比较透彻地考察企业的真实情况,避免一叶蔽目、坐井观天。

三、启示

(一)我国各类型企业的会计准则,历来以财政部颁布的为准,按照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工作比较松懈,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更有一段差距。应收账款账龄也有老化趋势。

(二)应收账款增加,使得流动资产增加,于是企业的总资产必然增多,这应造成了所有者权益大、负债低的假象。某些企业就是籍此假象迷惑银行而取得银行贷款的。按照国际惯例,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理应视为不良资产予以冲销。对此国际惯例,我们的做法无疑是掩盖了坏账损失并且助长企业虚增资产。前面的例子显示,按汇总平均值看样本企业2002年1年以内应收账款占81.38%,即实际上有将近20%的坏账,如果再加上不紧不慢的按0.3%提取坏账准备比例,那么不仅是掩盖了坏账损失,而且是坏账准备不足。另一方面,企业应收账款账龄的老化,会降低财务弹性和资产的流动性,这势必削弱企业的偿债能力,尤其是短期偿债能力。有学者认为,亚洲危机的源头在企业,即企业的负债比例过高,资产的流动性和偿债能力太差,从而造成银行的不良资产过多,这是导致这次危机的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我们所调查的企业,可都是各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其中不乏各商业银行争相融资的对象。

(三)企业关联交易值得重视。由于关联交易在一般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难以披露,这就使报表使用者难以通过其所披露的信息准确地分析判断关联交易对企业业绩的程度以及潜在的风险。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第2篇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信息经济时代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营运资金的安全对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新形势下企业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新形势;营运资金管理;企业;有效方法

引言

营运资金(营运资本)是指企业在某时点内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净额,包括了现金、存货、应收账款以及有价证券等占用资金,关乎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企业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安全的营运资金管理能保障企业获取持续稳定的经济效益,降低财务风险,可以说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资金的流动性、收益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都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发挥营运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是当前企业开展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企业强化营运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营运资金短缺

营运资金是进行营运资金管理工作的基础,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基础。不过,目前国内的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营运资金短缺的问题,企业在营运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面临着巨大的营运资金管理风险。

(二)营运资金管理意识薄弱

经济效益是企业最直接、最重要的生产目的,这使得企业管理者普遍存在重生产、轻管理的思想。国内的一些企业管理者不仅在意识上,还在资金、人力等资源上都放在扩大生产规模、创新科技和提高经济效益上,反而忽视了在管理手段上的创新和管理思想的宣传。同时,一些企业还缺乏营运资金管理方法,导致企业营运资金管理出现混乱的现象,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还未设置合理的财务管理机构,财务工作人员队伍也不健全。

(三)营运资金管理模式落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和信息经济时代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一些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上仍然保留了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未根据新形势企业财务管理现在的分析和研究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模式。这种陈旧、落后的管理模式,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企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

(四)货币资金管理效率偏低

货币资金管理效率偏低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问题之一,对企业的资金流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一旦企业对货币资金缺乏有效的管理,就会无法准备把握企业货币资金的实际流动量和需求量。一些企业如果货币资金占用量过少的话,就无法保障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营资金周转;一些企业因缺乏现金储备,在增加资金需求量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企业因无法增加货币资金的投入,就会给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

二、探讨新形势下企业强化营运资金管理的有效方法

(一)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加运营资金

企业的盈利水平关系企业运营资金的多少,对企业的正常运作起着重要作用。在新形势下,企业提高盈利水平主要依靠提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来实现。一方面企业的产品成本要低,以价格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另一方面是质量好,以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胜。同时,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也是提高企业盈利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动力,在企业产品的盈利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企业的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增加一倍的话,企业的经济效益仍然会有所增长。

(二)建立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1.优化资金结构。企业的资金分配在各个构成中比例不一,使得企业在流动资金的整体变现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造成了企业流动资金的置存损失。为此,企业必须对流动负债资金、长期负债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此来满足企业流动资金波动性的需要。

2.建立财务结算中心。建立财务结算中心是强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要手段,财务结算中心在企业资本的扩张、收购和兼并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实用性,能有效提高企业的整体资金利用率。

3.设置财务监督部门。财务监督部门的设置主要是针对企业财会工作人员和资金流向情况两方面,能防止一些财会人员因工作疏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确保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

(三)建立完善的企业营运资金风险控制机制

针对企业在营运资金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风险问题,企业必须建立完善的企业营运资金风险控制机制,进而强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主要包括了企业资金授权、审批制度和内部资金集中管理调拨控制两个重要制度。企业资金的授权和审批制度建立上,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结合宏观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立资金分级的授权和审批标准,在对资金的管理使用上必须根据审定后的资金额度和范围。同时,企业还应该监督财会工作人员对企业资金使用情况和管理现状进行跟踪,并及时反馈,以更好的保证资金安全高效的使用。在企业内部之间集中管理调拨控制上,企业要根据各级部门的实际资金需求筹集资金,并通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来降低融资的成本,进而更加合理的分配给各级部门。同时对各级部门的资金使用情况及时记录、控制和监督,以控制企业营运管理中的风险。

(四)强化货币资金管理

企业的营运资金从原始的货币状态转为实物形态,再由销售转为货币形态。可见,货币资金是企业营运资金的关键组成部分,货币资金管理是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重点,企业必须强化货币资金管理。在强化货币资金管理工作中,企业应该按职能分割、相互制约的原则建立健全的现金盘点制度、货币资金收支管理制度和核对银行账款制度;企业还应该在内部黑设置财务、出纳和会计等工作岗位,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做到责任到人。强化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工作具体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企业可以使用货币资金持有量模型,在认真分析企业生产经营需要的基础上,确定企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避免企业出现资金闲置的现象。其次,企业要转变传统的还款方式,降低利息费用支出,主要可以通过集中资金的方式来偿还一些因资金成本较高带来的企业负债。最后,企业要提高货币资金的利用率,可以通过延迟付款和加速收款的两种方式来实现,同时企业要利用货币资金的浮游量来实现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有效同步。

三、结语

总之,企业可以通过提高企业盈利水平,增加运营资金,建立完善的企业营运资金风险控制机制,强化货币资金管理,建立科学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等方法,强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董利群.企业的资金风险管理分析及控制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1,23(11):19-20.

[2]李争光,李萍,施鲁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商业会计,2011,09(12):25-26.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力营销 管理方式 创新机制 供电服务

一、当前电力营销工作的现状

1.市场营销管理意识淡薄。应当明白电力营销的实际意义,了解电力企业必须完成的工作,企业的生产活动必须将市场作为导向,从而改变电力产品经济性不明显,服务质量低下,机制不完善,滞后,难以满足市场对于电力的需求。这都成为电力的限制性条件,使得企业竞争一直打不到最好效果,也随之出现了供电无法满足需求的情况,而电力向经济的转化也十分困难,所以,从生产,到经营,以及销售,都要从观念上实现良性转变,把以计划为中心的思维渐渐转化成以效益为导向的思维模式上来。

2.营销管理机制与信息化不相适应。信息化的优势可以体现在:高效率,便捷,快速,智能化,对于当中信息的处理讲求正规和一致,但是当前的电力使用遵循的是过去的营销方案,它所具有的弊病有流程太多,操作复杂,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再加上基础管理的有效性很差,而对于客户的信息掌握不充足,如果出现沟通需要无法按时传达,资费变更和电力需求改变也不能马上落实。

3.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与不足目前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一是从技术角度来说,因为电力营销管理工作本身具有不可调和的缺陷,使得系统从可靠性和持久性上都有缺陷,对于外界不利因素的拒绝能力不强,而计费系统又将发生二次计费和计费疏漏的问题,第二是操作错误,这是说系统自行更新时出现的差错或者人员操作的无心之失。有时体现为用电价格的参数的变更而系统来不及同步变更发生的危险,第三是违反规定进行的操作,这是某些人员已明知某些操作违规,但为了经济利益或者私人交情进行不公开的操作,使某些数字发生变更,从中获利。

4.电力营销本身存在系统缺陷,通过失误的把关和决策,带来恶性后果,虽然这些状况在不断改进,并使用计算机方法减少失误的发生,但是,总的说来这些工作水准较低,并缺乏系统性,给电力行业造成极大阻碍,通常电力营销是将手工作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因此十分落后,其效率和速度方面也远远落后与发达国家水平,出错率高。

二、对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思考

为了迎合最新需要,必须从营销观念和营销体系方面入手,转变思维模式,架构合理的营销模式。为了达到这一目标。第一,应当树立全员营销的模式,以技术性科学性武装组织体系,确保营销效果的落实。其次,提升市场观察能力。能够及时根据市场表现作出调整,做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软件系统的开发。第三,把电网作为电力运行的物质基础,搭理投入科学技术,加入管理和服务的因素,使得电力策略能够得到最好的落实,把城网和农网作为发展和改造的对象。充分抓住机会,杜绝瓶颈问题出现,使得配电网络变得更加安全有效,利用最先进的手段作为支撑,使客户得到最满意最高效率的服务,对整个流程以及业务充分进行调控,最终完成终极营销目标,使利益多方都得到相应的回报。

三、加强电力市场营销管理的建议

要做好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电力营销除了理念的过关,还要讲求对自身的弱点进行充分认识,采取有效的应对办法,有助于稳步立于市场,说得更为具体,要下面几个方面的转变:

1.建立新型的营销管理体系尽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型营销管理体系,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经济的电力和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其职能相应转变到市场策划与开发、需求预测与管理、业务发展与决策、客户服务与支持、电力销售与合理管理、公共关系与用电咨询、抄表收费与电费电价等方面,全面开展电力的售前、售中、售后的一条龙服务,形成以客户服务中心为核心的电力营销管理体制。

2.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当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各个环节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集思广益,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研究和判别,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建立预警机制,提前防范风险,要落实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对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不间断跟踪和监控,以便及时发出风险预警。开展事故演练,提高应变能力,要适时开展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全局性瘫痪、系统全局性出错、电费被挪用划走等突况下的事故演练,提高抗风险能力。

3.加强优质供电服务一是加强需求侧管理,深入开展用电市场的调查,了解供电区域内经济发展的走势,准确预测电力供应的需求现状。二是规范用电报装工作流程,强化报装环节时限考核。推行快速方便的“一站式”用电报装服务方式;逐步开放电话报装、网上报装,上门报装,提供多渠道、多层次的优质服务方式。三是大力提倡电费储蓄、银行代收、推广“充值卡”电费缴纳、网上电费支付等缴费方式,缓解“缴费难”问题。四是抓营销队伍建设,提高专业管理人员和基层营销工作人员业务技能水平,打造一流团队。

4.协调好市场营销中的公共关系电力企业要顾忌多个利益集团,包括社会,政府,用户。要与当地政府保持一定的联络,时刻与群众交换意见,做到服务最优,转变地区环境,与国家的建设部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使电力工作的进行得到保证,利用媒介的宣传力度,增强舆论的引导作用,提升电力企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

总的说来,电力企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但是也要注意挑战的存在,要在这样的市场生存并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掌握当前状况,使思维不断向着新的方向发展,使自身的营销能力提升,将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进去,使电力真正成为带动收益的一项事业,为社会贡献自身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云锐.我国供电企业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情报与经济,2004(11).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 经营管理 方式 创新

企业经营管理可以使企业的运作效率大大增强,让企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使每个员工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经营管理科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传统经验管理阶段到科学管理阶段,到现代管理阶段。20世纪40年代进入现代管理阶段,特别是二战以后,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进一步加深。这都对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了市场调查与预测,开展民主管理、应用运筹学、实行系统管理等,促进了管理学在思想内容、组织方法、形式手段等方面更快发展。因此,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应该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需要、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和选择。

一、搭建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基础

(一)提升部门管理水平

第一,寻求高层管理者的支持。企业部门管理者可通过帮助高层管理者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站在高层管理者或企业整体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或满足高层管理者的需求及期望等方面来取得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信任。

第二,有效的沟通管理。首先要做到知己知彼,即企业部门管理者必须要能掌握员工的思想动态,而且要了解员工的个人特点,并针对不同的对象,合理使用不同的沟通方式。要达到有效的沟通,企业部门管理者还可以运用标杆管理的方式,例如通过了解其他企业内部的做法,或是将调查方向与市场竞争力作结合,以加强对高层管理者或其他部门管理人员的说服力度。当然有效的沟通也常以推理的方式来进行,所以企业部门管理者必须以数据作为沟通的支撑,或是运用一些特定事件,再以数据或资料来辅助说明。企业管理者可以通过信息系统的运用,来掌握必要的信息。另外,企业部门管理者要达成有效的沟通,还需抓对时机以收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找对沟通的窗口,掌握住小团队的关键人物,以及适当的介入游戏规则的制定等。

第三,培育独特的企业文化。一方面要注重长期培育的文化理念,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塑造企业独特的个性,整合企业的各种资源,在员工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必须把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认真维护、全员参与,使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建构文化训练管理制度。企业要有一套文化训练管理制度来强化和引导员工行为。除了集中培训以外,企业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使企业文化达到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企业执行力的目的。

(二)办公自动化的推广使用

办公自动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是指将现代化办公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办公方式。实际上,凡是在传统企业中采用各种新技术、新机器、新设备从事办公业务,都属于办公自动化领域。在行政部门,习惯上将办公自动化称为电子政务,而企事业单位则习惯叫OA。办公自动化涵盖了行为科学、管理科学、社会学、系统工程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与技术,通过办公自动化,能更好的优化管理组织结构,调整管理体制,既能有效的提高办公效率,又能提升协同办公能力,强化决策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一场深刻的革命,企业担任着“上为组织分忧,下为员工解愁”的重要职能,承担着救灾救急、双拥优抚、社会福利、社会责任等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加快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进程,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员工为本、为员工解困、为员工服务的工作宗旨,更快、更好地解决组织与员工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因此,从企业的管理任务入手,采用面向过程的方法,基于工作流理论,深入分析企业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流程,构建起一套符合企业日常办公需求的办公自动化管理系统,以实现企业日常办公的信息化管理,规范企业办公流程十分必要,能够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

二、创新企业经营管理模式

(一)思想上重视企业管理工作

企业要在思想理念上高度认识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思想理念层面的重视是开展企业工作的基石。如果员工不能够从思想层面对于企业管理工作进行深入认识与认同,那么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无法保证企业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自然也就无法取得管理成果。因此,企业管理工作的创新,必须从思想层面提升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工作的认识,尤其应该纠正对于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错误认识。为了摒弃这种错误的认识,不仅应当在工作过程中将其与生产、服务工作加以结合,还应当倡导一种全员参与的模式。另外,组织也应当重视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益,将其落到实处,并且持之以恒,从战略层面给予规划。

(二)创新管理工作的载体与工具

企业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的载体与工具对该项工作进行支持,从而真正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与可见性。也就是说,在时代不断进行变迁的条件下,企业管理工作的内容应当不断的进行创新,并且紧密结合具有创新理念的员工培训、先进组织文化创造等内容,运用新的方法与工具来确保管理工作的落实有效性。在这种思想理念的指导之下,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创新自身的工作方法,将现代化的科学技术融入到各项工作当中,从而极大的丰富工作的路径与空间,在紧密结合实际条件的情况下,赋予企业员工参与到工作中来的机会,为员工的长期、快速发展提供很好的平台,确保员工能够从日常工作与挑战性工作的结合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对于管理工作载体与工具的选择,必须要考虑管理实践、充满活力等相关内容,这就需要做好如下两项工作:首先是管理工作载体务必要符合组织日常经营活动的要求;其次是管理工作应当与组织战略决策进行很好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小洁.浅析如何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现代经济信息,2009(24).

企业盈利的方式范文第5篇

[关键词]第三方物流企业;知识管理;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09)02-0042-02

1 引言

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蓬勃发展,知识在整个经济体系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而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极具前瞻性的管理理念,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高度重视。作为专业的物流服务提供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过程主要是整合资源和提供增值物流服务的过程,而此运作过程极大程度上是知识沟通的过程,物流运作的效率依赖于信息沟通的效率。因此,知识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中起到关键作用。

2 知识管理概述

2.1知识管理的含义

1979年霍顿提出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的概念,其后各国学者和企业界人士纷纷对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德尔福集团创始人之一的卡尔・弗拉保罗认为,知识管理是运用集体的智慧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是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共享提供新途径;Arthur Andersen公司将知识管理表达成KM=(P+K)S,其中K是指组织的知识(Organization Knowl-edge),P是组织的成员(People),“+”是指技术(Technology),而S是分享(Share)。其要表达的是“组织知识的累计,必须通过将人与技术充分结合,而在分享的组织文化下达到乘数的效果”。由于各种提法的出发点不同,到目前仍没有一个被大家广泛认可的定义。本文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系统地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组织内部和外部知识的整合利用,实现知识的共享和创新,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并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的管理过程。

2.2知识管理的价值链分析

知识价值链就是对企业内外的知识进行过滤、整合、转换、创新,从而形成一条动态的知识网链,在这条网链的每一个环节上业务和经营知识都会被加入到产品或服务中,形成价值增值。借助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模型,从企业内部知识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来构建知识管理的价值链模型。从图1可以看出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个体的知识与企业的知识不断转换,相互融合,不断丰富个体和企业的知识库。通过知识管理系统动态的运动过程,不断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知识管理在第三方物流企业中的作用

3.1第三方物流企业概述

第三方物流(r11Ilird―Party logistics,TPL)就是由供方和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第三方物流提供者(Third-Party Logisitics Service Provider,TPLS)的概念是在198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的一项顾客服务调查中被首次提到的。TPLS指的是“通过合同的方式确定回报,承担货主企业全部或一部分物流活动的企业。所提供的服务形态可以分为与运营相关的服务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服务三种类型。无论哪种形态都必须高于过去的一般运输者和合同运输业者所提供的服务”。

3.2知识管理在TPLS中的作用

3.2.1实现快速反应,降低成本,提供客户企业满意的增值服务

TPLS为客户提供的服务是各种有形和无形服务的集合,包括核心服务、便利和支持。增值服务是在核心服务的基础上,增加的便利和支持,这就需要TPLS在日常运作和服务内容设计中时刻考虑到客户的感受,在为客户谋利益的同时,实现“Win-Win'’的双赢思想。

3.2.2整合各方信息,实现流程优化和一体化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解决的是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这种关系成熟后,就需要用一套知识系统把它固化下来,以简化协同过程。如果在TPLS与客户企业之间建立一套知识交互系统,这些知识可以通过TPLS在供应链中整合、升华,最终被转换成可以为整条供应链增值的系统方案,实现业务流程的优化和供应链知识的整合。

3.2.3推动管理创新和知识创新,提升TPI,S的核心竞争力

知识管理的核心是培养创新能力。通过对价值链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企业知识的管理,考虑TPLS的最大优势就是对客户企业知识的整合管理,因此知识管理的实施对于增强TPLS的核心竞争力发挥着关键作用。

4 知识管理在TPLS中的实施途径

4.1搭建TPLS知识管理系统

发达的Internet、Intranet、Extranet和大型数据库技术为实施知识管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知识管理系统的综合模式可以用图2来表示,TPLS的知识管理系统应当能够实现如下功能:能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获取物流业务信息中的隐性知识;能利用在线网络(e-learning,BBS留言板)等技术帮助员工学习知识、软件操作,鼓励员工贡献自己的隐性知识,保证知识的交互性;还应该能与企业其他系统中的知识资源统一成“知识地图”;该系统也应能提供简单易行的知识桌面,使员工可以通过信息分类和搜索引擎,快速获取知识,从而对

4.2培育良好的知识共享和创新文化

知识管理是一种开放性管理,所以TPLS在培育知识共享文化的过程中,首先,要平衡制度化管理与知识共享文化之间的矛盾;其次,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和改进自身的经营绩效,TPLS需要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后,要求TPLS使各种知识在此过程中得到传播、整合、拓宽和延伸,进而形成创新性知识为企业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