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

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范文第1篇

Abstract: Development zon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ity, and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regiona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Jiangxi Province development zon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level presents unbalance in space. Doing analysis of the spatial variation law of Jiangxi Provincial development zone land intensive will be conducive to establish long-term effective mechanism of evaluation, and it is also provides scientific basis for promoting the economical and intensive land use. The paper has collected 93 development zones in Jiangx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then the collected data references multi-factor synthesis, divides the province's development zones into two parts. The national and provincial-level development zones are separately gave weighting factor to calculate and divide intensive degree. Then Gsplus software and spatial statistical principle are applied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law. It discusses o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degree of spatial difference, and puts forward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e development zone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关键词: 开发区;集约度;空间差异性;江西省

Key words: development zone;intensive degree;spatial differences;Jiangx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F30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013-03

0 引言

开发区作为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产业结构调整,空间布局优化起着关键性作用[1]。兴建现代化开发区(工业园区),能够有效地发挥园区的集聚、孵化、辐射和带动功能,有利于吸引国内外投资和人才,有利于快速地形成专业化的高新技术产业群,更有利于实现生态和经济生产[2]。但是中国开发区(工业园区)目前在土地利用中大都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3-5]。通过对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性研究,全面掌握全省各级各类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空间格局,不仅可以推动江西省开发区土地利用管理基础信息建设,为江西省建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长效机制,加强开发区用地管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提供了科学依据[6]。

1 江西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计算

1.1 江西省开发区基本情况 目前,江西省经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以上开发区有93个,根据调查确认数据,全省开发区经国家审核公告的四至范围内土地面积为42057.80公顷。12个国家级开发区土地总面积12400.69公顷,81个省级开发区土地总面积29657.11公顷。

1.2 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指标与权重的构建 在构建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对指标现状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后,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计算各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综合分值,最终运用总分频率法划分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级[7-8]。经过对指标体系的权重值计算和处理得到本次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等级划分指标权重值。

1.3 计算模型

集约度综合分值计算模型[9]:

F=■(F■×w■) 式中:F——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Fi——i目标的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Wi——i目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值;n——指标或子目标或目标个数。

1.4 计算结果 按照集约度综合分值计算公式,得出全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综合分值计算结果及各开发区位置分布情况。江西省国家级开发区中南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集约度综合分值最高为92.52,而赣州出口加工区的集约度综合分值最低为61.16。总体看江西省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约度综合分值比较高,经济开发区次,出口区较少。江西省省级开发区中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区的集约度综合分值最高为94.52,德兴大茅山经济开发区的集约度综合分值最低为60.45,大部分开发区集约度综合分值集中在75左右。

1.5 集约度分析 峰度是描述分布形态的陡缓程度。峰度为3表示与正态分布相同,峰度大于3表示比正态分布陡峭,小于3表示比正态分布平坦。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集约度评价结果中平均值为76.802,均方差为6.5461,偏度为0.15147,峰度为4.462,偏度越接近0,数据越呈正态分布,说明江西省开发区的土地集约利用集约度分值几乎呈正态分布。

1.6 集约度等级划分结果 集约度等级划分,即对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综合分值等级化。具体思路是将93个开发区的集约度综合分值进行频数统计,以频率曲线的突变点为断点,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程度的等级划分。结果表明:集约的有永修云山经济开发区、鹰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昌小蓝经济开发区、湖口金砂湾工业园区;比较集约的有余江工业园区、南康工业园区、于都工业园区、新建长堎工业园区、南城工业园区、彭泽工业园区等67个工业园区;余干工业园区、吉安河东经济开发区等7个工业园区;不集约的有德兴大茅山经济开发区、铅山工业园区、南昌英雄经济开发区。

2 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变异规律分析

根据上文1.4节中结果,加上各开发区的经纬度,运用半变异函数和地统计学GS+软件进行全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变异规律的分析。

2.1 半变异函数

半变异函数公式:在进行开发区土地集约空间分析时,借助半变异函数拟合的思路在集约度的不同距离间隔条件下的半方差为基本统计量[10],根据下面的公式得出半变异函数曲线,计算集约度的变程。

γ(h)=■■Z(x■)-Z(x■)■

式中r(h)为半变异值,Z(xi)和Z(xi+h)分别是Z(x)在空间位置xi和xi+h上的取值,h为步长,N(h)表示间距为h的数据对的数量。

从图1可以看出半变异函数值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大,这主要是半变异函数和协方差都是空间实体的空间相关系数的表现,当两空间实体彼此距离较小时,它们是相似的,因此半变异值较小[11]。

2.2 集约度空间变异函数模型计算 先将全省各工业园区的坐标数据导入Gsplus9.0软件里面并以集约度为指标进行计算,得到半方差函数模型及集约度变异函数模型[12]。

2.3 集约度空间变异规律分析 空间实体的空间差异往往是结构性因素和随机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3]。在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集约度空间变异分析中,我们将基底方差理解为人为因素的影响程度,将偏基台值理解为受随机因素和区域性因素的影响程度的大小[14]。

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集约度变程为13.2km,集约度半方差模型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由结构化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变异占总空间变异的88%,相关性R2为0.493,由随机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变异占12%。说明上述指标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小,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有较强的空间变异规律,具有较强的空间结构。

国家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集约度的变程为6.2km,集约度半方差模型以球装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由结构化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变异占总空间的94.1%,但是相关性R2仅有0.182。虽然结构化因素所占比例很大但是相关性很小,由此可以看出空间结构不强。

省级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集约度的变程为13.7km,集约度半方差模型以球状模型拟合效果最好,由结构化因素作用下引起的变异占总空间的84.4%,相关性为0.501,由随机因素引起的空间变异只占15.6%。说明上述指标受随机因素的影响较小,在较大范围内存在着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有较强的空间结构。

通过集约度的空间变异分析研究可以看出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集约度在空间上具有相关性,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集聚特征。

3 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节约相关建议

3.1 合理选择开发经营模式 土地的开发经营是开发区建设的第一步,它通常是由开发区的管理部门来承担。适合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例如扩展零土地招商、发展工业地产等发展模式。

3.2 鼓励企业提高土地利用强度 土地利用上要充分做足闲置和低效利用等存量土地文章。节约集约用地,一要靠严格管理,二要以机制激励[15]。新增工业用地高强度开发利用以及对原工业用地追加投资、转型改造、提高容积率的,也可获得鼓励等。

3.3 多方式盘活闲置土地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和经验的缺乏,各地工业园区开园初期,招商引资门槛比较低,引进的部分企业实力不强,供地面积超出了企业自身的建设能力及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导致一些土地处于不同程度的闲置或效益低下状态[16]。于是,各地管理部门在充分利用闲置土地的过程中,也出台了很多相关规定。

2012年6月1日,国土资源部以第53号部令《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并于7月1日起施行。新《办法》就闲置土地处置相关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明确了政策界限和要求,为闲置土地的处置提供了新的法律依据。

3.4 合理优化开发区用地结构 各开发区作为各地区重要的产业基地和发展引擎,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更加合理优化配置园区用地结构。①提高对加快发展园区商业服务重要性的认识。②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园区商业服务的发展。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放心舒心的消费环境[17]。

参考文献:

[1]曹蕾,梁启学,李陶,莫燕.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以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01):31-33.

[2]麻智辉.提升江西省工业园区发展水平的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08.

[3]陈逸,黄坚金,陈志刚,等.城市化进程中的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6):11-16.

[4]吴郁玲,曲福田,冯忠垒.我国开发区土地资源配置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16(5):112-116.

[5]王梅,曲福田.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4,18(6):22-27.

[6]廖慧嫔.江西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

[7]李海玲.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理想值确定存在问题及改进研究[D].浙江大学,2010.

[8]崔茜.广东廉江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与潜力评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9]吕俊仪.我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8.

[10]郭熙,郭晓敏,谭雪明,陈防.农田养分空间变异研究——以江西省泰和县苏溪镇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01):73-77.

[11]李飞.镇域内土壤养分和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

[12]郭熙,谢文,胡国瑞,周学文,赵小敏.南方丘陵地区水田土壤养分时空变异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0(06):85-92.

[13]于婧.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的土壤养分空间变异及应用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

[14]杨琨.江苏省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性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5]蒋芸.常州市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

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范文第2篇

畲族是分布在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80年代以来,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东南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取得了迅猛发展,无论是发展速度还是发展质量,都大大地优于我国内陆或中西部地区。因此,在相同的时期内,东南部沿海地区所经历的社会经济变革要比中西部地区深刻得多。作为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少数民族,畲族的发展变化及其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无疑对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福安市是我国畲族聚居人口最多的地区。相对于全国来说,福安市位于我国的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但就福建省而言,福安市则属于全省比较落后的闽东地区;而福安市的畲族与我国南方的大多数少数民族一样,主要分布在经济社会发展条件较差的山区。可以说,福安市畲族的发展状况大体上是我国畲族发展的一个缩影。

一、畲族乡村经济的基本特征

福安市的畲族主要分布在乡村,呈“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征。“大分散”即全市19个乡镇的429个行政村有畲族人口分布,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96%;“小聚居”是指畲族主要集中聚居在721个自然村,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34.2%。因此,可以说畲族经济基本上是一种乡村经济。进入90年代后,福安畲族乡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年均增长速度由1990年以前的几个百分点提高到10个以上百分点,与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大体同步。以康厝畲族乡为例:该乡1983—1990年的农业总产值年均递增2.69%,而1991—1996年则达到12.84%,年均递增速度提高了3.77倍;工业产值的年均增长速度则超过了30%,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乡村居民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根据福安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康厝、穆云、坂中三个畲族乡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1990年的605元、566元、644元提高到1996年的1600元、1780元和2013元,增长了1.64—2.13倍。不可否认,畲族乡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畲族乡村经济与全市的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经过实地考察畲族乡村居民的生产生活,我们认为畲族经济社会有如下几个特征。

1•畲族村基本上无工业。福安畲族以“大分散”的方式聚居在各自然村(或行政村),除个别村外,畲族自然村基本上都分布在山区,地理环境较差,缺乏办工业的基础条件,故畲族村基本上无工业。尽管福安市政府在坂中畲族乡设立了工业区,建立了穆阳民族经济开发区和铁湖畲族经济开发区,但都与畲族村经济的关联度不大。甚至以铁湖畲族村命名、在该村地盘开办的铁湖畲族经济开发区,其开发区的工业亦与铁湖村经济没有任何关系,村委会不参与开发区的管理,不享受开发区的利润分成,也没有一名铁湖村居民在开发区的工厂就业。1996年铁湖村经济总收入的81.72%依然来自农业,这个比率是相当高的。三个畲族乡虽然也有一些工业,但基本上都是乡政府及其周围村庄的私人或村集体开办的,与山区的畲族村没有什么关系。

2•畲族村居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福安畲族乡村普遍重视粮食生产,并且不断地强化粮食的基础地位,始终坚持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必须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前提的原则。与农村改革之初相比,一般畲族乡村的粮食种植面积都没有减少。如康厝畲族乡1996年的粮食种植面积达39,800亩,比1983年增加了12.79%;粮食种植面积占全乡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3.49%,仅比1983年减少了4.66个百分点。这个比例在我国南方农村来说是相当高的。作为“小康明星村”的铁湖畲族村,1996年粮食种植面积也占全村农作物播种面积的81.06%。随着杂优水稻等优良品种的广泛使用,粮食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不仅解决了粮食问题,而且还有了比较牢固的基础。目前,畲族乡村居民的人均口粮大多数都在300—400公斤之间,少的也在250公斤以上,吃饭已不成为问题。1997年粮食大丰收后,福安市的粮食市场价格比国家的定购粮收购价低15%(50公斤稻谷约低10元)左右,政府粮食收购部门反而要按合同定购粮的数量每50公斤稻谷向农户返回10元钱,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现象。绝大多数畲族村居民的穿着也比较好,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其穿着与都市的同龄人没有什么区别。但畲族居民的住房条件还普遍较差。

3•农业生产比较落后,仍处在自给阶段。畲族村基本上都处在山区,农田以山垅田、梯田为主,且狭小而分散,大块的水田不过一分,小块水田仅一张桌面般大小,所以绝大多数农田都无法使用机械或畜耕,只能靠手工劳动,甚至像犁田、耙田这样的农活也要用田锄完成。收割、打谷也基本上沿袭历史上的传统方法。据福安市民委1991年4月对25个畲族行政村的调查,这25个行政村仅有4台手扶拖拉机,①而且这几台手扶拖拉机主要是用于运输,不是用于田间耕作。因此畲族村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与50年代相比没有什么变化。推动粮食产量增长的主要手段是靠良种的推广、水利条件的改善、化肥的广泛使用和农民植保技术的提高。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耕技术,其生产也必然是自给型的。手工劳动也使得农业耕作粗放。例如,许多畲族村只种植单季稻,而且水稻收割后很少种植冬季作物,一般都是用水泡田,以便第二年锄田、耙田时方便些。若不泡田,第二年锄田、耙田都很麻烦。但这就降低了农田的使用效率,同时也与周围的汉族聚居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例如,在铁湖行政村的4个自然村中,畲族聚居的铁湖、满洋、岩角亭3个自然村冬季都是用水泡田,农田都是空闲的;而汉族聚居的高坂村则在冬季空闲的稻田里种植蔬菜、搭暖棚种植花卉,一片忙碌。畜牧业生产亦然。作为农户家庭收入重要来源的生猪和家禽饲养,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从90年代初已开始根据生猪和家禽的不同品种及不同生长期,广泛地使用各种不同的专用饲料,从而提高了畜牧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克服了环境和资源的约束,通过规模化生产增加了家庭收入。然而,在福安市的畲族村,则基本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畜牧业生产方式:直接用稻谷喂鸡鸭,将番薯藤切碎混合米糠或粮食经熬煮后喂猪等,在观念上还未能摆脱“买饲料要花钱,番薯藤是自己种的,不用花钱”的习惯思维,结果依然是每个畲族农家都养几只至十几只鸡鸭,养一两头猪,与十几年前的家庭经营没有什么区别。在福安的畲族村,畜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都较低,如铁湖村畜牧业收入仅占农业总收入的6.39%,凤洋村占17.85%,康厝畲族乡占17.24%,而我国南方农村一般都占25%以上。除了虎头、溪塔等个别畲族村外,水果、茶叶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也基本上是零星、分散的,远没有形成规模生产。而没有规模化,也就没有农业的产业化,也就难以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p#分页标题#e#

4•外出打工已成为畲族村中青年的主要经济活动。在福安畲族村的绝大多数家庭,45岁以下的中青年几乎都要外出打工。外出打工已成为畲族村的一种普遍现象。打工者外出打工的时间一般为半年,大体上是春耕农忙结束之后即外出,但也有常年在外打工的。康厝畲族乡的凤洋村,全村共有351名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者多达200人左右,农闲时全村80%的劳动力均外出打工。其他畲族村也大体如此。除了凤洋、和安等少数几个畲族村的打工者有建筑等方面的一技之长外,绝大多数畲族中青年都是外出做无技术的小工。按照福安市的行情,无技术的小工不包食宿一天可挣20余元,有技术当师傅的一天可挣30—40元。有无技术对打工的地点有很大的影响:无技术者一般都在福安市区或本地乡镇打工,铁湖、满洋和岩角亭等畲族自然村的居民即是如此,通常都是白天到福安市区打工,为节省住宿费用,晚上回村里住;有技术者打工的范围则广阔得多,如凤洋村的打工者,在福建省各地和邻近省市的浙江、上海,远至广西、四川,到处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中青年外出打工对畲族乡村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首先是审美观、婚姻观等生活态度的变化。由于打工者主要是在城市打工,城市居民的审美观及生活方式无不对他们产生深刻的影响。例如,在服饰方面,如今即使是在最偏僻的畲族山村,年龄35岁以下的居民及少年儿童的穿着与大都市的同龄人也没有什么区别———深秋时节,山村里男青年身着夹克或西服,脚穿皮鞋或旅游鞋;女青年身着紧身衣、短裙、连,脚穿旅游鞋或高跟鞋的比比皆是,把城市文明融入了山村的生活。打工的生涯也使青年人的视野更加宽阔,从而更加强调婚姻自主,择偶的范围也更加宽广。凤洋村的打工者甚至将他们娶的四川、广西媳妇带回了山村。其次是年轻人已不愿干农活。年轻人不愿意干农活的现象非常普遍,道理也很简单,用畲族村居民的话说:“打两三天工就能挣回一担稻谷”。对于习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来说,靠种田生产一担稻谷显然太费时、费事、费力,有些畲族村的居民甚至把承包田租给别人种,自己则外出打工。有些30岁左右的山村居民虽然帮助家里干农活,但也不太尽心尽力,一心惦记着忙完农活外出打工挣钱。另一方面,从畲族山村衣着入时的男女青年的情况看,即使在家闲着也不愿意干农活,甚至把家务活也交给了老年人。实际上,他们的衣着打扮已不适合做砍柴、挑水之类的家务劳动。由于外出打工挣的钱多,老年人对年轻人不做家务和不下地劳动也没有什么怨言。依靠老年人干农活,其农业的技术进步必是缓慢的,其生产方式也必是粗放的,这似乎形成了一种循环。近两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缓慢回落,投资增长速度趋缓,房地产市场由于积压严重而呈现不景气状态。在这种大环境下,外出打工者找工作的机会大大减少。根据我们在一些畲族村的调查,无技术的打工者连续几天、十几天找不到活干是很平常的事情,运气好的每月最多能干20余天,运气差的每月只能干两三天,一般的能干十几天。按照每年外出打工6个月的时间计算,打工的收入仍然大大高于务农的收入。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福安畲族乡村的经济大体上处在“种田吃饭、打工挣钱”的状态。由于耕作粗放,农业只能解决吃饭问题;又由于打工者普遍无技术,找工作不容易且机会不多,因此靠打工也谈不上过富裕的生活。在我们调查的畲族村当中,还没有发现特别富裕的人家。当然,倘若家中无病残者或不缺乏劳动力(如孤寡老人家庭),也不会太贫困,至少吃饭穿衣不成问题。而由于支撑这种经济模式的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其进一步的发展也很不容易。

二、畲族乡村经济发展的潜力

“种田吃饭、打工挣钱”的模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其基础是传统农业已无法容纳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因此,畲族乡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需要从加强农业生产和提高打工者素质入手,为提高农业产出和为打工者创造有利的条件。也就是说,把“双层蛋糕”的上下两层都做大。我们认为,福安畲族乡村经济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资源丰富,开发的潜力大。福安市山多临海,气候条件优越,农业资源开发的潜力很大。就分布在山区的畲族乡村来说,无论是山林土地资源还是物种资源都非常丰富,用材林、经济林、竹类、水果和茶叶等均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只是目前开发利用的程度很低罢了。在我们调查的一些畲族乡村,林业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都很低,如1996年康厝畲族乡林业收入仅占农业总收入的9.61%,该乡畲族聚居的凤洋村占7.74%,铁湖村仅占4.77%。水果、茶叶等在农业收入中的比例更是微不足道,但这些恰恰说明山区资源开发还有很大潜力。近几年来,我国的主要农产品价格均呈回落态势,对农业精耕细作和农业的综合开发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尤其是茶叶、水果和稻谷价格的下跌,已直接影响了畲族村居民的收入水平,造成畲族乡村荒废的茶园面积增加,农民生产粮食的热情衰减,砍果树的现象时有发生。但应该认识到,与大量的人口相比,我国的农业资源是相当有限的,由这一基本国情所决定,农产品的价格将呈现出长期稳定向上攀升的趋势。因此,绝不能因为农产品价格的暂时回落而放弃农业综合开发。

2•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有利于发展加工业。福安畲族乡村开发潜力最大的是花岗岩资源。近几年来,畲族乡村花岗岩的开采与加工业迅速崛起,其中以康厝畲族乡的发展速度最快,如果能有效地控制污染,仍然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1997年,康厝畲族乡的石材加工企业已达28家,而且赢利情况都不错,与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的亏损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根据我们对单台电锯的调查测算,开办一个单台电锯的石材加工厂只需十几万元投资,毛利率约为30%(未扣除设备损耗),获利是比较丰厚的。在穆云畲族乡发现的火山气泡流纹岩,蕴藏量极为丰富,可加工成高档建筑装饰材料,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畲族村居民直接参与开采或加工提供了可能,至少也可为其打工提供更多的机会。

3•畲族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近两年,福安市党委和政府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通过政府各部门与各行政村挂钩扶持、增加资金投入等措施,在很短的时间里就使全市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根据福安市统计局和市民委提供的数据,到1996年底,全市尚有111个行政村不通汽车,227个行政村不通电话,分别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24.80%和50.78%;在畲族人口占60%以上的78个畲族行政村中,尚未通车的行政村22个,不通电或简易拉电的行政村41个,不通电话的行政村71个,收不到三套或三套以上电视节目的行政村75个,分别占78个畲族行政村总数的28.21%、52.56%、91.03%和96.15%。然而,仅仅过了7个月,即至1997年7月底,全市所有的行政村都实现了通电和通电话,电视信号覆盖率也达到100%(均能收看三套以上的电视节目),90%以上的畲族行政村都通了简易公路。其建设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至1997年11月,所有的畲族行政村都实现了通车。畲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的成就,无疑将给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机会。在我们调查的畲族村中,1997年3月通车的凤洋村,已出现了两户运输专业户;1997年6月通车的满洋村已出现了全村第一户运输专业户。这两个原来闭塞的山村通车后,村中的小商店迅速配备了冰柜,使山村的居民也吃上了冰淇淋,还可以随时买到鱼肉;居民们外出也更加方便,生产经营的渠道也明显拓宽。#p#分页标题#e#

4•“造福工程”的实施,为畲族乡村居民发展经济创造了新的条件。从1994年起,根据福建省人民政府的部署,福安市政府对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一方水土不能养活一方人”的山村居民实施异地搬迁的“造福工程”。搬迁形式有整个行政村、自然村的迁移,也有若干户山村居民的搬迁,政府对搬迁居民给予资金扶持和政策优惠。从1994—1996年底,全市的畲族村就有662户、3318人实行了搬迁,1997年这一工程仍在加速实施。这是一项巨大的、名符其实的造福工程。在历史上,畲族可以说是一个迁移的民族。但畲族的迁移历史都是从一个地区的山上迁移到另一地区的山上,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山。而“造福工程”则是将一些畲族居民搬下山,这就为这些原来的山区居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野。搬迁的畲族居民不仅仅是在条件更优越的地方建立村庄或家园,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如新的地方有路、有电等),更重要的是其观念的变化。我们在康厝畲族乡东山村调查时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东山村包括3个自然村,因山体滑坡,属于整个行政村的搬迁。当我们问及搬迁有哪些好处时,一位村干部的回答使我们感到十分意外。这位村干部没有罗列新的村庄地势平坦、有路、有电、不用每天爬山等好处,而是仅仅强调两点:一是人变得勤快了;二是人的精神面貌好了。因为在原来的山村,辛苦一年种的粮食仍不够吃,再勤快也没有用,人也就逐渐变懒了;搬迁以后,不仅在原来的山里种单季稻,还在山下的村庄周围租地种菜、租田种水稻,有了奔头,人也变得勤快了,精神面貌也好了。村民们租的水田种的都是双季稻,有的村民还养了成群的鸡鸭,也有的到建筑公司等单位打工。原来的山村居民开始了全新的生活。东山村居民目前的要求更高了,认为村里的简易公路不好,要改建;村民用水不方便,应当安装自来水;村里的污水排放问题要解决,等等。这些要求是那些未搬迁的畲族村居民从未考虑过的,是重大的进步。具有了新观念的畲族村居民,也具有更大的发展经济的潜力。

5•福建省的经济实力使加快畲族乡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可能。福建省是我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省份,改革开放的程度较高,经济实力较强。因此,福建省对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扶持力度,是我国许多内陆省区所不及的。例如,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力量解决偏僻山区农村的通路、通电、通电话问题;向每户无电视机的农户提供100元补贴让其购买电视机;乡财政年收入不足50万元的一次性补足50万元,村财政年收入不足3万元的一次性补足3万元;实施大规模搬迁移民的“造福工程”,等等。如此大的扶持力度是我国其他少数民族地区难以想象的。福建省的畲族只有30多万人,对于一个经济强省来说,扶持其发展应当不成问题。此外,福建省制定的发展规划对畲族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是有利的。福建省委和省政府在制定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发展规划中,以求实的态度,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分析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发展规划中所确立的支柱产业,根据福建省山多及海域辽阔的特征,提出大念“山海经”,把发展“林”、“海”产业列为全省支柱产业的组成部分,避免了与其他省、市、自治区产业雷同(如十几个省都将汽车、化工、机械列为支柱产业)而可能造成的过度竞争。福安市就像是福建省的一个缩影,同样是山多靠海,将“林”、“海”作为支柱产业符合福安市的实际情况,其中将林业作为支柱产业更是有利于带动畲族乡村山地资源的综合开发。以上的分析表明,无论是畲族乡村的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都支持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就是说,畲族乡村经济的发展正在酝酿着新的突破。

三、迈向21世纪的畲族乡村经济

畲族乡村目前形成的“种田吃饭、打工挣钱”格局,是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由于土地与人力资源的矛盾,以及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这两个基本矛盾的长期存在,目前这种“种田吃饭、打工挣钱”的基本格局仍将延续下去。实际上,在我国的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例如闽南地区、珠江三角洲、苏南和浙江的一些农村,我们也能在其经济结构中发现这种模式的影子。但其根本的区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农村建立的是一种优质高效农业,农业的技术含量较高,只需很少劳动力就能实现原来需要很多人才能完成的农业产出;发达的乡镇企业不仅能完全吸纳本地乡村的离土农民,而且还吸纳了全国各地的打工者;第二、三产业比较发达,农业只占其经济收入的很少部分。然而,受地理环境、劳动力素质等条件的约束,畲族乡村向这种模式过渡的可能性极小,甚至是不可能。但是,经过畲族乡村居民的自身努力和各级政府的扶持,充分发挥各种潜力和各方面的积极性,是能够将“种田吃饭、打工挣钱”模式提升为“种田除了吃饭也能挣钱、打工能挣更多的钱”这么一种新模式的。建立以上的新模式,可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改变农业的生产方式,实行农业(大农业)的精耕细作。畲族乡村目前所形成的经济模式,是以粗放的农业耕作为基础的,因此改变粗放的耕作方式是充分发挥其资源潜力的基础,也是畲族乡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基本前提。没有农业的精耕细作,畲族乡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实际上,福安畲族乡村中个别比较富裕的畲族村和一些比较富裕的畲族农户,也基本上都是由于其实行了较精细的农业耕作。例如穆云畲族乡畲族聚居的溪塔村,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并不特别好,只是村民的耕作比其他畲族村精细得多,该村凡是能利用的地方都精心地种上了各种作物或果树,就连小溪两岸的乱石滩都精心地种上了葡萄(在小溪的上面搭起支架,让葡萄藤在小溪上面的支架上生长),可谓是充分利用土地和充分利用土地空间的创举。能做到如此精耕细作的畲族农民没有不富裕的道理。溪塔村居民因规模化地发展水蜜桃等水果生产而成为福安市最富裕的畲族村之一。依靠农业能过上比较好的生活,外出打工者也就自然减少,溪塔村也因此成为福安市外出打工者最少的畲族村之一。在一些畲族村,比较富裕的居民固然很少,但其大体上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技术或者是家庭中有人在建筑公司当工头或老板的人家;另一类就是能够充分利用土地、耕作比较精细的居民。坂中畲族乡和安村的一户钟姓农家,是全村极少的依靠种植和养殖业过得比较殷实的人家,这户居民所做的只是养了5头猪,比本村一般居民家庭多了一倍;每年收割完水稻后就翻地种菜,然后将蔬菜挑到城里卖,而村里其他几十户居民承包的水田基本上都是空闲的,收入差别也就由此产生了。从上述的个别例子来看,畲族乡村的农业是能够实现精耕细作的。#p#分页标题#e#

2•加强科技推广和普及,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近几年来,福安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粮食、茶叶、绿竹、水果、水产、食用菌等几大主导产业,建成了五大粮食高产区和高优农业综合开发区,其中赛江两岸万亩巨峰葡萄、百里绿竹长廊、穆阳水蜜桃、潭头芙蓉李等均闻名遐迩,有20多种农副产品的产量已居全省前列。畲族乡村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综合开发也已列入发展规划:沿海畲族村广泛种植晚熟荔枝、龙眼等名优水果,重点发展海水滩涂养殖业;山区突出发展茶叶,尤其是明前茶和高档优质茶叶;毗邻城区集镇的畲族村主要发展蔬菜;沿溪、沿河、沿路的畲族村大面积种植绿竹。从而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畲族乡村经济发展格局。但是,做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规划仅是完成了第一步。农业产业化所包含的种、养、加工、储运和销售服务等一系列过程,其中最基本的就是生产的规模化。没有生产的规模化,农业的产业化也就无从谈起。生产的规模化不是分散的农户简单生产量的叠加,而是注入科技因素后由于效益提高所引起的量的扩大,是农业科技进步形成的生产规模化。实际上,在整个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科学技术以及科技服务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福建省及福安市成功地推广食用菌技术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向广大农民推广食用菌种植技术实际上就是一个科技推广的过程,伴随着这个过程的是菌种的生产(向农户提供菌种)、向农户提供技术帮助的咨询服务体系以及食用菌加工企业的建立等,很快地形成了食用菌生产的产业化。这项从无到有的产业使福建省很快就成为全国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之一,而食用菌生产也成为福安市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其生产遍布全市所有农村,成为福安市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因此,无论是畲族乡村农业的精耕细作还是推进农业的产业化,都应当从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和加强科普宣传工作入手。据我们的调查,这些工作目前也是畲族乡村最薄弱的。在面向21世纪的时候,在畲族乡村建立和健全农业科技推广网络是十分必要也是非常迫切的。

3•建立劳务输出的中介服务机构,为畲族乡村青年开展技术培训。应当认识到,外出打工者的大量出现是畲族乡村经济发展到目前阶段的客观反映,创造条件提高打工者的收入与推进农业的产业化是促进畲族乡村经济发展的两个方面,亦即村民收入的增加有利于经济的发展。然而,目前畲族乡村的外出打工基本上完全处于自发状态,打工者找工作主要是依靠亲友和自己碰运气,找到工作的概率不高,既耽搁了时间又影响了收入。福安市毕竟是位于我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如果政府能建立劳务输出的服务机构,适当地组织劳务输出,这无论对增加打工者的收入还是对促进畲族乡村经济的发展都是有利的。此外,应重视为畲族乡村青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从根本上改变打工者普遍无技术的现状。打工者无技术不仅找工作困难,而且收入也低。我们在畲族村“打工族”的调查中感受到,这些打工者都有学习一两门技术的愿望,只是苦于无处学或因为学费高昂望而兴叹。因此,很有必要由各级政府出面,为畲族村青年开展一些收费较低的职业技术培训活动。劳动者从无技术到有技术,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增加就业机会和收入,还包括了观念的变化与更新,使之成为一名全新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对推动畲族乡村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大的能动性。

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范文第3篇

关键词:西北;经济;市场

西北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这里曾经孕育了中华文明中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起源地。从春秋战国到秦汉、再到开元盛世,西北一直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宋代以后,随着国家政治中心、政权中心的南移,西北不再作为中国的中心。1840年以后,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清政府的大门后,中国被迫拖入现代化发展的道路。而中国现代化的开始也最先出现在东南沿海等海上交通便利的地区,西北沦为经济边缘。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中心在沿海地区,西北经济再次又被拖入边缘。直到本世纪初,西部大开发的提出,才给整个西北的经济带来腾飞的可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提出已经有十余年了,西北经济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依旧明显落后于东南地区。

一、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

西北经济落后在全国看来已经是有目共睹的,但就其落后的原因来看又是复杂的。在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划块内,西北三省两区被列入同一个区域,但虽然在中国的整体经济实力划块中,西北三省两区被列入同一区域,但就其内部而言,发展水平是有显著差异的。陕西省整体经济实力特别是工业水平高于其他省区,新疆农棉等商品又高于其他省区。什肃、青海、宁夏落后的原困更偏重于耕地和工业的欠发达。但就西北五省整体而言,工业的单一和落后又是落后的共同原因。

1、生存条件极为恶劣。从自然条件看,大西北占据中国1/6以上的土地面积,其中,绝大部分地区属于荒山、沙漠、戈壁和雪域高原,缺雨的环境是其发展最大的阻碍,灌溉面积也只是围绕黄河或者祁连山的雪水来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在历朝历代的开发中由于违背了自然规律,过度开垦,使得土地、水、林草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自然环境逐渐恶化。其主要表现:一是自然界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水资源严重匮乏。西北地区曾是一个水草丰美的地区,但近代以来,干旱却成为开发的大敌,由于古代开发使天然水体遭到破坏,而人工水利工程又年久失修,加之战乱不断,使本已破烂不堪的水利设施更难维护,严重制约了开发的地域。二是土地的利用价值弱化。由于水资源的匮乏,土地沙化、盐渍化严重,加大了土地开发利用的难度。由于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了风灾、旱灾等自然灾害不断,自然灾害的频发,使本已不堪重负的农民进一步过垦过牧,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2、政府对西北地区开发、扶持、创新难度高于南方地区。传统的经济管理体制依旧是指令性的管理方式,政府机构极为庞大。部门十分雷同,被动性的改革制约着这一地区始终无法主动改革,往往会出现“牵着牛鼻子走”的状况。和我国的南方地区相比,西北地区经济改革有三点不同。一是政府所承担的责任比东部要大许多,西北地区是“老、少、边”区的政府,必须把解决温饱、稳定边疆,协调民族关系、抓好安定团结做为政府职能改革的基本前提。二是西北的地方经济实力在改革初期就与东部地区处在不同的档次上,加上可开拓的市场空间远远小于内地,交通便利程度也远远小于内地。所以,即便能够在改革进度上与内地同步,也不可能取得同样的效果。三是改革所选择的突破口不同,东部的经济体制改革基本都是从市场要素最活跃的领域开始的,如乡镇企业、经济特区、股份制、民营经济、家庭企业等,最后才对国有企业实行改造,因此,政府对改革的承受力有一个适应和过渡期,而西北的改革别无选择。

3、管理体制落后,法律意识淡薄,教育落后。这些是西北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西北的管理体制尤其是在地方上,依旧满足于低水平的管理方式,不重视管理方式的创新。用人机制多是用行政官员的方式来选拔经理、厂长。这些经理、厂长一般对经营理念、管理理论不关注,过多关注的是职位和金钱。法律意识淡薄也是西北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法制观念淡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权大于法,情大于法的现象十分严重。这里的民众也不会自觉地拿起法律工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宁肯吃亏也决不打官司告状,对法律机构没有足够的信任。教育发展严重滞后。西北教育事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投资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和观念陈旧。近年来,由于地方财政日趋紧张,国家拨付的教育经费连保证教师工资和公用费用都很困难,使得学校无力对教学条件进行改造。一些县乡仅教师的工资就占据了全部教育经费的95%。有的学校的办公费每学期不到10元,教室的危房率高达50%。

二、解决西北经济落后的对策

西部大开发十年来,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但西北经济特殊的政治、经济、社会原因、民族的原因,使西部大开发的任务依旧还没有完成,路途依旧任重道远。十年来,在兴修水利、交通运输、资源开发上取得了好的成绩。但在一系列基础措施逐渐完善时,合理利用这些措施才是最关键的致富办法。

1、可持续发展道路是西北经济的必然选择,回顾西北整个历史的发展进程,隋唐以后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巧取豪夺,毁林开荒,连绵战争和大规模移民、屯田,这里逐渐成为童山濯濯、沙海茫茫的贫瘠地区,已成了千年历史伤痕的记载。这些都是西北发展过程中的历史教训。面对子孙和未来,可持续发展无疑是西北经济腾飞的基础和关键。为此,西北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必须合理用水节约水资源、必须治理风沙、不乱垦乱种、保护西北地貌的丰富性。

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范文第4篇

1.猜谜法。

低学生年龄小,对新鲜的事物感兴趣,所以新课导入要尽量做到通俗易懂、形象生动、贴近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唱歌曲人教版《音乐》一年级下册《小燕子》时,我先让学生猜谜语:身穿黑缎袍,尾巴像剪刀,冬天去南方,春天又来到。学生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谜底。这样的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气氛立刻变得活跃起来。

2.模仿法。

根据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好模仿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模仿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歌曲苏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火车开了》时,我先模仿火车开动的声音,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要求学生按节奏诵读歌词,采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生用身体模仿火车开动的动作,使教学方法更加趣味化和游戏化,让学生在边唱边玩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使“要他唱”变成“他要唱”,从而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3.道具法。

直观性原则是一条很重要的教学原则,无论是实物直观还是语言直观,都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容易对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事物产生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道具设计,使精美的道具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同时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新课的浓厚兴趣。在教授歌曲苏教版《音乐》二年级上册《两只小象》时,我精心设计了几个小象的头饰,然后利用多媒体投放了一幅两只小象在河边玩耍的背景图。在这种情境的铺垫下,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他们带着头饰装扮成小象的姿势愉快地歌唱,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4.多媒体法。

南方经济开发的表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行业现状 客车发展 市场份额

客车是汽车产业的重要部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中国客车不断走出国门,达成实现全球扩张的目标,中国客车行业的格局也正悄然发生着变化。目前,公铁竞争加剧,中型客车将成为市场的主要增长点。国家节能减排的呼声,新能源客车产业化加速。公交客车市场重心下移,旅游客车呈现增长态势,城乡一体化发展迅猛,海外市场在国际经济复苏后将迎来新一轮增长,这都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中国客车市场的宏观环境

(一)中国公路等级不断提高,客运量不断增加

“十一五”期间,客车行业的运行环境总体良好。据中国道路运输协会会长姚明德说,“到2010年,公路客运量将从2005年的170亿人次增加到240亿人次;客车达到220万辆,汽车总数估计要突破1000万辆”。其中,2010年,全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6.5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网有望2020年建成,届时公路客运量将达到目前的3倍左右。公路客运市场的发展,势必拉动中国客车行业向前发展。

(二)城市公交将会保持较好的增长

随着国家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流动人口将不断增多,这给城市建设提供契机的同时,也给城乡一体化公交、城市公交的建设带来更大的发展新机遇。国家“公交都市”建设、“公交优先”政策实施,也为客车制造业带来强大的市场拉动力。

(三)公路客运传统运输方式占据重要地位

尽管当前铁路在不断提速,但公路客运作为传统的交通方式,能够实现铁路无法实现的“门到门”服务。

随着高速公路网的拓展,公路客运仍有空间。东、中部地区高速公路路网正在加密,如郑开大道可以通行大型车辆,西部地区高速公路正在成网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地区高速公路干线的长大下坡路段很多,交通安全环境形势严峻,除了客车自身主、被动安全性外,还必须考虑到一些货车可能失控,影响到客车的安全。

二、中通客车的发展回顾与现状分析

(一)中通作为老一代客车,企业底蕴深厚

中通1971年开始生产客车,2011年,将迎来专业客车生产40年。中通客车一度在行业处于领先地位,素有“南扬北聊”(指南方生产企业有扬州的亚星客车,北面有山东的聊城客车)的美誉。自2000年中通在深交所上市以来,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完善生产工艺,强化制造质量,推行精益生产管理,加强营销策划及市场规划能力等,已取得可喜成果。尤其是荷兰BOVA技术的成功引进,使中通拥有了高端技术的客车产品,从而带动了整体系列产品的提升,使得中通客车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逐步增强。

(二)中通客车现有资源优势明显

与国内100多家客车生产企业相比较而言,中通具有近40年的客车研发和生产经验,并具有国际先进的客车制造技术、设备、厂房。从中通未来的发展规划来看,3万辆新能源客车生产基地将在位于聊城市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中通还建有一流的国家级实验室及省级客车技术研究中心。同时,拥有客车底盘生产资质,2007年,被商务部认定为国家汽车整车出口生产基地。

(三)中通取得的业绩与品牌齐飞

目前,中通客车的营销能力、策划水平、品牌推广也日益活跃。2008年以来,利用各种展会、新闻媒体、体育赛事进行宣传,在客车界,树立了口碑和声誉。近年来,中通立足聊城,辐射全国,放眼世界,将市场层次划分核心市场、重点市场、拓展市场等,以山东为主的山东市场,以广东为主的华南市场,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市场,以天津为主的华北市场等地,中、高档客车销量增长最为明显。在国际市场上,中通不但实现了整车和CKD散件出口,还在俄罗斯、中东、西亚、南美、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稳固的客户群体,海外销售呈跳跃式快速增长。

三、中通客车获国内、外推荐客车两项荣誉是实至名归

(一)中通客车在网络票选中载誉而归

中国客车网、中国客车英文网是客车行业的核心知名网站。2011年是该网站举办“影响中国客车业・2010~2011年度中国客车网读者调查评选”的第五个年头。经过50多天的网络投票,在2011年开门首月,中通LCK6107H-6精品车型喜获读者心目中2011年度中国市场推荐客车,中通LCK6126HG精品客车被评选为海内外读者心目中2011年度中国市场海外市场推荐车型。

(二)中通客车国内市场布局充分

随着国内高端产品市场的不断延伸,中通也在中、高档产品线上不断拓宽,在消化吸收BOVA客车技术基础上,开发出了凯撒、凯越等中、高档产品。在不断稳固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山西、陕西等中通核心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市场研究力度,科学决策,依据80/20原则,推行“选客户、选市场、选产品”的“三选”政策。在此基础上,优化直销与经销相结合的营销渠道,强化中通在公交、旅游、团体等市场的开发。以此来推动中通产品结构向大型化、高端化转变。

客车业的2010年,是回暖复苏、产销两旺的一年。这一年里,中通的新能源客车则承担了更多的责任,绿色出行、低碳客车成就了中通“中国节能与新能源客车领导品牌”,公交优先让中通公交客车的销售同比增长更上一层楼。这一年里,公路客运在高铁下转型发展,使得中通中型客车销售名列行业前茅。这一年里,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有中通客车穿梭忙碌的身影。2010年对于中通客车而言,大事多,喜事多。

(三)中通客车海外市场规划到位

2010年,全球经济强劲复苏,中通海外市场需求集中释放。再加上,中通客车行之有效的海外营销策略以及成熟的产品线,中通海外出口出现了喜人的增长态势,本次评选,各厂家纷纷拿出自己的杀手锏,海外畅销车型令人眼花缭乱。最终,在海内外读者的积极响应下,中通LCK6126HG精品客车车型脱颖而出。此次海外市场推荐客车评选活动,也为中国客车企业向海外市场推广精品客车产品以及了解市场反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资源。

除了新车型,中通还阐述了有关欧洲的市场策略。目前,中通已经陆续推出一系列符合欧洲市场需求的产品,并逐步完善销售和服务网络。未来,中通将继续坚持,并致力于成为对客户负责任的长期业务合作伙伴

总之,客车企业的成功,需要不断地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加大组织规划,市场营销的力度,并不断调整自身的营销组合策略。客车企业不仅要善于发现和了解顾客需求,并更好满足这一需求,创造客车企业的差异化战略,而且更要尽一切可能从产品、渠道、价格、促销等方面寻找并建立一个实现这一要求的可控的最优的系统性的组合。

四、结语

客车行业从总体上还是表现出一种发展的态势。一方面,产品结构在调整中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客车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壮大了自己。无论是基于中国客车网的网络调查,还是客车企业自己的派员调查,从中国汽车行业协会、中国客车信息网等销售数据资料显示,排名靠前的20%的产品基本上占有80%的销售份额,这一规律对客车生产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客车企业如何提高产品开发效率,开发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让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作者单位为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光明日报,2008-1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