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物联网 现代农业 应用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物联网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物联网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它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物联网即“联物”,基于物与物间通信,实现“万物网络化”。广义物联网即“融物”,是物理世界与信息世界的完整融合,形成现实环境的完全信息化,并因此改变人类对物理环境的理解和交互方式。物联网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通过射频识别、传感器、二维码、GPS卫星定位等相对成熟技术感知、采集、测量物体信息;二是可靠传输,即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短距无线网络、移动通信网络等信息网络实现物体信息的分发和共享;三是智能处理,即通过分析和处理采集到的物体信息,针对具体应用提出新的服务模式,实现决策和控制智能。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谓国计民生所在,因此以物联网技术为推动的农业信息化建设将具有较为广泛的市场空间。传统农业日光温室自动化程度极低,以温湿度为例,需人工读取温湿度数据,根据现有温湿度与额定温湿度进行比较判断,通过人工升温、降温手段来保证棚内温湿度恒定,这种操作都是通过人工完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现在,随着现代农业产业规模的不断提高,农产品在大棚中培育的品种越来越多,土地集约化耕种的推行,传统的人工控制措施就显现出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为提升现代农业的整体水平,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来操作和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

农业物联网,即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光照传感器、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等设备,检测日光温室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养分、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参数,通过各种仪器仪表实时显示并自动控制,将生产的农产品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3G网络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进行数据采集、融合、处理,并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操作终端,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的、适宜的生长环境,为温室作物精准调控提供科学依据,达到增产、改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 物联网在农业上应用现状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信息化领域已经有了初步应用,如:传感技术在精准农业的应用、智能化专家管理系统、远程监测和遥感系统、生物信息和诊断系统、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目前,农业物联网应用很多,比较普遍的有:日光温室棚内温湿度、光照、CO2浓度、土壤温湿度监测与控制,二维码农产品溯源等。

2 工作原理

物联网技术通过棚内安装空气温湿度传感器、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大棚光照度传感器等组建了一个可以远程感知的系统,这些数据通过运营商3G网络传输到中心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关联,在线实时24小时连续采集和记录监测点位的空气温度、湿度、光照、土壤温度、土壤湿度、CO2浓度等环境各项参数情况,以数字、图形和图像等多种方式进行实时显示和存储监测信息,通过安装自动化控制设备如自动化卷帘设备、自动化灌溉设备、自动化通风设备,运用手机、平板电脑或者家用电脑等终端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3 技术系统

(1)感知系统。每个温室安装一台环境监测设备,固定在墙壁上,由12V适配电源供电,节点间数据传输采用zigbee无线信道,具有低能耗、便捷、免费、高可靠性等特点。传感器直接通过固定的接头连接环境监测节点,标配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四个传感器,可监测到4种环境信息。(2)智能控制系统。每个温室安装一台控制设备,其功能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为卷帘机的控制,包括控制箱、空开、相位开关、接触器与控制指令解码器等,完成对卷帘机正反卷的自动控制;其二为棚内灌溉设施的控制,包括水路改造、电路改造、电磁阀的安装与控制指令解码器等,完成对温室内部滴灌(或微喷灌)的自动控制。(3)移动检测平台。利用Android系统智能手机的移动监测平台,可让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通过手机实时了解作物生长环境信息,根据这些环境信息随时进行远程自动化作业。平台自动采集环境信息,通过GPRS信道发送,统一进行数据管理与存储,同时接受网络管理系统下发的控制指令,将其解码转发给特定的控制节点,实现自动控制。(4)网络管理系统。实现棚内环境信息在计算机的存储、管理功能,包含数据分类存储、数据查询、数据检索、超限预警、农情图表分析等服务。系统管理员可根据需求编写指令,远程控制日光温室的卷帘机或滴灌等设施,大大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5)查询功能。农户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系统后,可以实时查询温室的各项环境参数、历史数据等信息,可以查询当地的农业政策、市场行情、供求信息、实用技术等,实现有针对性的综合信息服务。

4 目前物联网应用所存在的瓶颈

虽然物联网对于农业的发展所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在使用上还未形成刚性需求,目前物联网的应用还处在边实验边示范阶段,对于传统农业来说,物联网使用成本过高,农民投资难度较大,接受起来比较慢。所以,我们要更新观念,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推动物联网新型产业的发展。一是物联网在农业上的应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现代化管理、现代化营销的关键技术,应用过程要与产业发展规划管理相结合、与技术推广服务需求相结合,会有很多增长点。二是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涉及农业科研、技术推广、企业管理等多个层面,需要通过更多应用项目的培训宣传,在多个层面上建立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团队,才能够有效推动这些应用项目的持续发展,并不断提升应用服务成效。三是加大物联网应用的投入,要在促进生产和服务效率提高中获得收益,推动社会各方面持续投入、扩大应用发展,尽快建立适应农业发展需求的商业化经营服务模式,由市场引导,向市场要钱,是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邢志卿.物联网技术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农业技术与装备,2010(8).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范文第2篇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农业各部门中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种机械代替手工工具进行生产,是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如在种植业中,使用拖拉机、播种机、收割机、动力排灌机、机动车辆等进行土地翻耕、播种、收割、灌溉、田间管理、运输等各项作业,使全部生产过程主要依靠机械动力和电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来完成。实现农业机械化,可以节省劳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增强克服自然灾害的能力。

2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农业机械化是指农业从使用手工工具、畜力农具转变为普遍使用机器,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国情,我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农业生产均实行人力、畜力、机力、电力相结合以及改良农具、半机械化机具和现代农业机器相结合,生产效率不高,农业机械化的目的就是用机械代替人力、畜力,做到有效完成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还可以使人们利用省下来的时间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提高了农民收入。为农民外出打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农工双赢的好局面,促进了社会繁荣发展。

3农业机械化发展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物质,农业机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道路上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机械化不仅仅是机械的利用,更是农业技术的载体,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可以有效的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这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至关重要。如设施农业、深耕深松、高效收获、秸秆还田等技术就只有依靠农业机械才能保质保量并且快速的完成。农业机械将人们从原始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企及的现代农业技术。实践证明农业机械化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的发展,增强了农产品的竞争力,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脚步。可以说没有农业机械化就没有现代农业的快速稳步发展。

4结语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范文第3篇

1现代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种植技术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传统人力耕作方式被机械所取代,使生产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对种植农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我国机械化起步晚,在现代农业种植中机械化水平还比较低,在机械设备使用中生产人员对设备的使用熟练程度低,基础设施条件差,农业生产成本较高[1]。随着近年来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农业现代化进程起到推动作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已经逐渐从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转变为规模化生产,在农业生产中已经开始广泛引用自动灌溉设施等,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从长远来看,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仍然有待进一步提升,要提高综合农业生产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农业机械化生产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对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产生阻碍。农业种植技术是根据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以及借鉴多年来的农业种植经验,为提高农业生产技术采取的一种种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要改善农业生产状态,提高农业紧急效益,就要和农业机械化相互结合,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服务[2]。在农业种植技术的实际使用中,离不开农业机械设备的辅助,同样农业机械的使用,也需要农业种植技术作为其技术支撑,共同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2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种植技术的影响

2.1使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不仅仅提高了农业生产过程的机械化水平,在农业生产中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通过利用机械设备,使生产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我国农业长期发展过程中,大多是利用人力畜力来进行农业生产和种植,机械化低,导致农业生产效率低,规模小,农业生产者对农业技术并不重视,不仅增加了生产者的劳动强度,还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在现代农业生产中,机械设备的使用使得农业生产过程明显提高了一个层次,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现代农业机械化在实际使用中,还需要结合地区差异,根据地形环境,气候差异等针对性的选择相应机械设备,例如华北平原地区地势较为平坦,适宜种植粮食作物,生产规模较大,在农业生产中就可以使用大型的农业机械设备,而丘陵地区地势起伏大,只能使用小型机械设备,不适合集中生产[3]。

2.2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

机械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在农业种植与生产过程中已经更加重视对设备的使用,有利于实现规模化集中生产,例如在水稻、小麦等农作物种植中可以通过机械设备来进行大规模生产和种植,大大提高了机械化生产效率,实现了从体力劳动到机械劳动的转变,减少人力生产成本,推动了农业生产发展进程。在农业实际生产中,还要结合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现状,根据地区差异以及当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以及改进农业政策,增加设备使用范围,为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提供使用依据,从而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4]。此外,为了全面提高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率,还要加强对农业生产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了解农业机械的使用方法,保养及维修知识等,切实提高机械设备使用水平。

2.3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农业种植技术与现代农业机械设备的使用,对生产人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设备使用知识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为提高农业发展水平,扩大农业生产规模,还要提高生产人员机械设备的使用意识,在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先进的科技与生产技术。从近年来农业发展情况来看,现代农业种植中年轻人较少,农业技术人员的技能落后,观念陈旧,不能很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导致专业技术人员少,对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加强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加大对现有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建设创新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专业人才,提高生产力水平的同时,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技术选择;农业技术推广;农业生产

中图分类号:F30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135—1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较为分散,力量也相对的比较薄弱,导致了农业生产的利润普遍偏低。国家虽然一直在扶持农业的发展,可是大部分近几年来,种子、棚膜、化肥等方面的价格以及劳动力的投入比过去的几年有明显的上涨,可农产品的价格变化却不大,这就使得农业生产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极大的提升。

1 我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对农业的生产和农村的经济结构进行了优化以及调整,农业的增长方式从原来的粗放型经营转变成现在的集约型经营,农业的生产也从原来的数量型发展变为质量型发展。为了实现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沿海以及城郊等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实行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模式,增产与增收、产量与品质的矛盾已经成为了提升农业效益以及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问题。所以,选择合适的生产技术,加强对农业生产的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生产由传统方式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化,满足新时期农业以及农村的经济发展对技术方面的需求,这也是我国现阶段的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

2 影响农户选择生产技术的因素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以及农民的个体差异、文化水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农户对生产技术的选择,技术本身的实用性以及推广人员的素质也会间接地影响到农户对生产技术的接受情况。在以上的所有影响因素当中,经济是最主要的,在经济市场化的环境下,农民已不再是单纯的生产者,他们已经逐渐成为了拥有决策权的经营者。在对技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影响他们选择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 农民自身特性对其选择技术是的影响

所谓的农民自身的特性就是指农民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从事农业生产的经验。通过对最先采用新技术的农民的调查研究发现,农民自身的特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他们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

2.2 技术诱导对农户选择技术的影响

劳动力资源、耕地禀赋、家庭收入是技术诱导的主要因素。农民在对新技术进行选取的过程中,一般比较青睐于那些所需资金以及劳动力较少、比较适合当地土壤情况的技术。

2.3 生产规模对农户选择技术的影响

农业的生产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的经济效益,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方式。许多的现代农业技术在这些地方并不适用,因此农户在对新技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些适用于中小生产规模的技术就备受青睐。

3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3.1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确定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技术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与农业的开发创新、技术研究一样重要,对于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程度低、成果转换速度较慢、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对农业的技术进行推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根据国家提出的西部大开发、科教兴农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的战略要求,对于农业的生产技术就必须进行推广。

3.2 农业技术推广的服务体系

定期开展农业生产的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的科技水平以及文化素质,为“科教兴农”的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可以通过现场讲授示范、广播电视讲座、设立技术咨询点、科技宣传栏、印制科技大集等一系列的活动,把科学生产的技术送到每位农户家中。

3.3 进行农业技术推广的目的

为了使农民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地保护,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在进行技术推广的同时,还必须做好农业执法以及监督管理的工作,例如种子质量的检验、监督对动物的防疫工作、动植物病害的检疫、监督农资用品的质量、农业机械的监理、农业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以及对农民负担的监督。让假种子与动植物的病虫害事件得到根本上的遏制,使农民的利益以及健康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提高。

4 结束语

我国的农业生产结构在某种程度上还是比较单一,生产规模较小。农户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必须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定期举行技术上门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知识以及技术进行普及,提高农民对生产技术的认知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实现增收致富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霞.基于农户生产技术选择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研究——以江苏省小麦生产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8.

[2] 张冠霞,仝丽丽,阮玉琴等.三门峡市农业标准化现状调查分析及发展建议[J].河北农业科学,2011,15(7):102—102.

[3] 狄传华.农户对主要类型技术服务的需求研究——基于华东四省的调查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9.

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现代农业;湖南;对策

发展现代农业,从国家层面来讲,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正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富民强省的传统农业大省――湖南,应充分利用这一发展机遇,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步伐,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一、现代农业的含义与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反,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要素和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发达农业。在按农业生产力的性质和状况划分的农业发展史上,现代农业属于农业的最新最高阶段。现代农业的特征非常明显,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第一,生产条件现代化。即在农业生产中拥有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工具、设备和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凡是能使用机器操作的部门和工序,都完全使用了机械化、电气化的农业生产设备,代替了人畜力的工具。电力在农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计算机等自动化设备在农业中广泛普及,使农业生产逐步走向工厂化、自动化。

第二,生产技术科学化。即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的农业生产技术,代替了单纯依赖经验的传统技术。在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如种子、肥料、农药、栽培、饲养、土壤改良、水利建设等,现代科学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农业生产已经越来越需要依靠深入揭示客观规律的科学。农业生产由经验转到了科学,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第三,生产过程社会化。即农业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范围越来越广泛而密切。一方面,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工、企业分工日益发展,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区域化、专业化;另一方面,原来在农业生产中的许多生产过程,如繁育良种、肥料制作、饲料加工、农机具修理、农产品加工销售等,不断地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一系列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产前和产后部门。产中与产前和产后部门的广泛联系,又形成了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即农业综合经营。生产过程的社会化,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的商品化水平,农业已经成为一个几乎完全商品化的产业。

二、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农业的关系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本国工业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的一条现代化之路,对于传统工业化道路,这是一种创新。新型工业化与现代农业客观存在着一种相互联动的发展关系,新型工业化战略的实施在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也势必给农业开辟广阔的发展前景。首先,新型工业化实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互动战略,将促进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众所周知,在当今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技术已成为生产力发展最具代表性的先进技术。其中,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部门的各个环节,也将使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生跨越式变革。其次,新型工业化突出科学技术进步,强调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它将带动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产业化。当今世界的农业竞争集中体现在高新技术在农业的应用以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水平上。目前,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率平均达到70%左右,湖南省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是57%。再次,新型工业化强调正确处理资金技术密集型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即在大力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时,要求发展能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产业,这将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有利于土地的集中经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三、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与总体思路

(一)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

湖南是一个传统农业大省,长期以来,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占据主导地位,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改革开放以来,该省农村生产力得到较大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工能力显著提高,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长,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持续稳增的历史性转变。当前湖南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业机械化逐步推广,农业产业化经营稳步发展,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出现了一些现代农业的范例和雏形,这为该省现代农业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湖南发展现代农业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制约着湖南农业的继续发展。一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困难,土地经营规模小;二是农业收入低,农民投资农业的积极性不高;三是农业人力资本缺乏,农业科技提升困难;四是农民分散经营,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五是投资效益欠佳,农业资金匮乏。

(二)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

通过对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农业两者关系的探讨以及对发展湖南现代农业的现实基础条件的深入分析,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思路应是:坚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继续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进一步壮大湖南的食品加工业,培育一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集群;立足中长期内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的客观现实,大力发展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具备完全市场能力的经营主体;加大政府无偿资金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现代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提供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条件;着力推广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发展应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能力;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湖南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方向

(一)大力推进湖南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切入点

标准化集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于一体,具有科技推广和科技管理的双重性,对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和产品市场竞争力十分重要,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基石。当前,湖南推进农业标准化要从标准制定、组织实施和体系建设3个方面同步展开:修订农业地方标准,建立与国际、国家标准基本配套的标准体系;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培育农产品品牌;加强农业标准化组织体系建设,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农业标准化研究和服务队伍。

(二)依托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群

提高加工深度是增加农业效益的根本措施,强大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带动力量,没有深加工的龙头企业就不可能有现代农业的发展,因此,必须把发展精深加工和培育龙头企业放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优惠政策,加大对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市场运行机制,尽快形成一批像正虹科技、亚华种业等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带动能力强、多种类型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坚持多种所有制、多种形式一起上的原则,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农产品加工领域,使更多的龙头企业进入省级和国家级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行列。

(三)革新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理念,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现代农业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转变传统小农意识,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理念。积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有效途径。应鼓励个人、集体、单位、社会团体创办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多渠道、多区域、多层次的联合与合作。支持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逐步建成有经济实力的独立法人实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展农业企业化等试点,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经营组织的新形式。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以长株谭为中心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现货和期货交易中心,在环洞庭湖等优势农产品集中产区,建设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辐射能力强,有特色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交易和管理机制。加强农业企业内部管理,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公司制改造,创建农业企业品牌,发展合作农场、农业股份公司等有规范产权组织的公司型农业,实现从生产者管理到消费者管理的转变。

(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提供现代化的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基础设施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物质基础,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保障,也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体现。没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设施,就不可能建成现代农业。应从农村公路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网改造和信息化建设、乡村清洁工程等方面,着重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要积极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和通达工程,争取5年内实现所有的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7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逐步改造中低产田。加大水土流失的治理力度,建立完善防洪安全、饮水安全保障体系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体系。全面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和新农村电气化“百千万”工程,改造农村电网。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资源,积极实施“百乡千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和“通信扶贫”工程,使广大农民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得生产生活中的各类信息。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为核心,大力实施农业生产清洁、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3大工程,建设良性农业生态系统。

(五)加快重大科研成果转化推广,提高农业效益

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生产技术对农业发展的贡献越来越小,未来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必须依靠生物技术,以生物技术的突破来带动农业效益的提高。湖南应提高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依托隆平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重点支持水稻、棉花、柑橘、畜禽等主导农产品的良种繁育、生产加工技术研发。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建立激励机制,积极引导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推广超级稻、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科技成果,提高该省农业科技贡献率。

(六)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信息技术是第3次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只有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去,才能实现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新飞跃。湖南要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强对国内外农业生产与加工信息的收集、整理,运用网络、媒体、电话、中介服务等多种手段及时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改造和完善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加快县级信息服务平台和乡镇服务站建设,不断拓展信息服务新领域。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搞好农作物估产、土壤监测、灾情预报等工作,提高农业管理水平。利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加强农业资源管理,提高计算机技术在节水灌溉、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反季节农产品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水平。加快湖南省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大力发展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利用各种地理空间信息技术,支持农业科学规划与经营管理,沟通产供销渠道,促进农业现代化。

(七)加快发展生态农业,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现代农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建设良好的生态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湖南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要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一项关键任务,努力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共同进步。要坚持需求导向、生态优先,生态和产业相互促进,加快培育公益林,大力发展商品林,合理利用森林资源,营造良好生态,建设绿色湖南。

参考文献:

1、卢良恕.论新时期的中国现代农业建设[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3).

2、陶武先.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与着力点[J].中国农村经济,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