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方向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方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广播电视工程就业方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方向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方向范文第1篇

通信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具有应用现代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解决科学研究或工程技术相关问题的能力,具有在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相关领域跟踪和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备团队合作、创新创业和国际竞争意识,具备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能够成为在通信技术与广播电视技术领域中从事研究开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网络运营和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通信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通信、新能源、计算机软件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

2 新能源;

3 计算机软件;

4 通信/电信运营、增值服务;

5 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

6 互联网/电子商务;

7 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

8 其他行业。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通信工程师、硬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等工作,大致如下:

1 通信工程师;

2 硬件工程师;

3 项目经理;

4 网络工程师;

5 无线通信工程师;

6 技术支持工程师;

7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8 射频工程师。

主要课程有:电路分析、低频电子线路、脉冲与数字电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理论、信号与系统、微机原理及应用、单片机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通讯原理、程控交换技术、移动通讯、计算机网络通讯、光纤通讯等。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方向范文第2篇

【地理位置】宜春学院地处国家第一批生态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江西省宜春市。宜春自古就有“江南佳丽之地、文物昌盛之邦”的美誉。而今的宜春,风光旖旎,气候宜人,交通便利,沪瑞高速、浙赣铁路穿城而过,宜春市明月山机场正式通航,穿越宜春市的沪昆高铁已经开通。

【办学性质】宜春学院是一所拥有文、经、管、法、理、工、农、医、教育、艺术等10大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公办本科高校。201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办学格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硕士、本科、专科学生20000余人。学校共有19个教学院、60余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研究生教育为先导,以本科教育为主体,以留学生教育、专科(高职)教育和继续教育为补充的办学格局。

【师资力量】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博士、硕士占50%以上,博士后导师4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46人;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5人;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1人;江西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等50人;江西省模范教师3人;江西省高校名师3人;入选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0人。还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等10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客座教授。

【学科专业】学校现有特色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与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重点学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基地)3个。

【科学研究】学校现有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承担了包括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400余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500多篇,生物医药、美容医学、两系杂交水稻研究达到国内水平。“乌索酸标准样品”通过国家审定并成为江西第一个国家标准样品。

【卓越人才培养】目前,我校有“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1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4个,校级卓越计划试点项目5个,每个项目都相应地成立了“卓越班”,开展卓越医生、卓越工程师、卓越农林人才、卓越广告人才、卓越法律人才、卓越英语教师培养。

【“双学位”人才培养】本科生在攻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在学校开设的双学位招生专业中,修读不同学科门类中的专业作为第二专业,符合学校学位授予条件者可获得双学士学位。本、专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同时,可以修读其它专业作为第二专业,成绩合格可获得辅修专业证书。

【国际合作办学】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交流,与美国、法国、俄罗斯、日本、韩国、印度和中国台湾地区的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就学分互认、交换生项目、攻读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学校被评为“全国留学生管理先进单位”。

【奖助措施】学校面向所有专业在校学生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奖励面达20%;有国家及社会各界出资设立的各类奖学助学金,如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大北农助学金等,用于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通过设立扶困助学基金、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等形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进行扶助。

【学生就业】学校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考研、就业和创业指导服务,学生考研率、就业率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居江西省同类高校前列,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和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在2010—2012年度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单位”称号。

二、各艺术类专业介绍

1、播音与主持艺术培养目标:依托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人文学科优势,培养具有深厚人文功底,具备广播电视新闻传播学、播音学、语言文学、以及艺术学等学科知识,并具有采、写、编、播能力,能在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以及其他传媒机构和行政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播音、节目主持和语言文字工作等新闻传播学、应用语言学科复合型高级应用型人才。

2、广播电视编导培养目标:培养具备文学、新闻传播学及广播电视艺术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并在掌握广播电视技术的基础上,形成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导制作专业能力,能在广播电视系统、广告及文化传播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的编导、策划、制作及主持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3、音乐学(师范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4、舞蹈学(师范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舞蹈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舞蹈教育工作者。

5、美术学(师范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学校美术教育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美术创作、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美术教师和美术创作人才。

6、视觉传达设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企业形象设计以及品牌策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7、环境设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环境艺术设计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能从事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园林设计等领域工作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8、动画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艺术设计与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艺术人才。

9、书法学(师范类)培养目标:培养具备书法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书法教学、创作、研究和鉴赏能力的书法教师与出版、文博、艺术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0、表演(体育表演)

培养方向:主要专业方向有体育舞蹈与健美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系统地掌握表演专业的知识与技能以及社会健身指导的基木理论与基木技能,具有从事表演、创编与组织能力,可承担学校、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各类体育组织以及全民健身指导等相关工作的体育艺术应用型人才。

培养特色:本专业以体育表演为基础,流行舞蹈为方向,休闲娱乐为特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健美操、体育舞蹈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艺术素养,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面向时尚机构、专业表演团体、大中学校、社区文化机构、传播媒体及企业公司等从事创编、表演、教学、管理、科研的大众艺术推广普及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三、报考须知

(一)报考条件

1、符合普通高等学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的报考条件。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要求考生五官端正,男生身高170cm、女生身高160cm以上,发音器官无缺陷,无色盲、夜盲。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考生要求考生无表达障碍,无色盲、夜盲。

3、表演(体育表演)专业要求男生168cm以上,女生158cm以上。

4、美术类以及书法学专业考生必须无色盲、色弱。

(二)报名

1、考生持当地招生部门核发的艺术专业报考证(无报考证者带本人学生证或学校、工作单位介绍信)、本人身份证(无身份证者需携带户口原件或派出所开具的带有学生本人照片的身份证明,否则不能报考)到我校设立的考点报名,不允许代报。

2、考生不允许跨省报名及考试,只能参加我校在考生所在省份组织的考试。

3、报名时间一般在考试的前两天。各地具体的报名及考试的地点、时间,请考生以当地招生主管部门或考点承办单位公布的信息为准。

(三)考试

1、考生须持报考证、身份证及我校专业准考证参加我校在当地组织的专业测试。

2、我校将在宜春学院招生就业网(yczsw.com)上公布专业考试成绩和专业合格名单,或通过电话查询,联系电话:0795-3201926、3201962、3201169、3201081。

3、有关艺术类专业联考事宜,参照考生所在地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四)录取

1、我校艺术类专业文理兼收,考生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各专业分省分科类(文/理)招生计划在专业成绩公布后、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予以公布。

2、专业成绩合格且达到当地省(区、市)规定的相应层次文化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上者,不分文理科类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书法学专业除外);校考专业成绩相同情况下,文化优先;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按折算后的综合分从高到低录取,综合分=专业分+文化分40%。

3、书法学专业录取原则:专业成绩合格且达到当地省(区、市)规定的相应层次文化最低投档控制分数线以上者,不分文理科类按高考文化成绩从高到低录取。

4、考试中有舞弊行为者,取消其考试资格并报所在省招生主管部门严肃处理。

四、宜春学院2015年艺术类招生专业、招生计划及专业考试科目

招生专业

学  制

科  类

考试科目

拟招生计划

音乐学(师范类)

四年

文理兼招

视唱练耳、声乐或器乐

150

舞蹈学(师范类)

四年

文理兼招

基本功、自选舞蹈

80

美术学(师范类)

四年

文理兼招

素描、色彩

80

视觉传达设计

四年

文理兼招

素描、色彩

85

环境设计

四年

文理兼招

素描、色彩

85

动画

四年

文理兼招

素描、色彩

30

书法学(师范类)

四年

文理兼招

临帖、创作

20

播音与主持艺术

四年

文理兼招

面试包括①自我介绍;②自备稿件朗诵;

③指定稿件朗诵;④即兴语言表达。

80

广播电视编导

四年

文理兼招

面试:①自我介绍;②回答评委老师提问。

笔试:①命题小故事写作;②影视评论写作。

80

表演(体育表演)

四年

文理兼招

1、基本形态2、综合素质3、自编成套动作4、才艺展示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方向范文第3篇

关键词:微传播;媒介融合;广播电视;实验室;发展

一、 前言

高校实验室是高校开展实验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也是高校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场所。高校实验室的发展近些年普遍存在停滞不前,找不到发展方向,固守思想等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实验室的发展,影响到学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更好更有效地进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媒体技术在不断发展,人们时下流行通过智能手机、社交网站、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开心网、人人网等一个个社交圈关注和传播信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随身移动设备随时可以刷新信息、事件,老百姓关注着新闻手机报、短信、视频、彩信、二维码、微信、微博里发的一个个信息,刷屏一族由此产生。高校本是教育教学的场所,新媒体不仅仅是技术层而或者物质层面的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承载着丰富的教育理念[1]。科技的进步使大家把信息科技与教育教学相联系相融合,形成新技术、新媒体、新课堂。在当今微传播和新媒体与大众传统媒体相融合的背景下,作为自身与广播电视有关的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也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社会、学校、学生的需求,寻求出更实际更有效更科学的气候传播发展之道,提出了实验室建设的思路和方向。本文就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的情况,结合当前形势与背景,探讨“微传播”及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 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趋势

(1)高校实验室将呈多元化综合式发展

经过十几年的研究和发展,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发展仍以自身资源的基础与学科特点出发进行的建设和管理,吸取他校经验与本校专业现状相互结合的发展方式。受到专业的影响与限制非常明显,高校实验室的很多优势没有开发出来。未来的发展中,由于当前移动智能科技与人们的工作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实验室与高科技智能技术的关系也将更加紧密,更加科学化在推崇“科学开发、合理规划、多元发展”的规划时代,我们清楚地感受到科技已经与各行各业联系密不可分。因此,随着实验室需要改革与发展被关注,未来高校实验室的开发将是多元化的,也就是集学校(本校与他校)、学生、社会需求、普通市民百姓、微传播、新媒体科技、移动智能技术、大众传播媒介等综合因素关注与利用一体的方向发展。

(2)随着文化传播的发展而发展

文化是也是学科、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作为一个有文化内涵和创意的专业,广播电视一直是走在前沿。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也是建设文化的好场所,当前文化传播的形势良好,在“微传播”及媒介融合背景下,国家鼓励发展人文社会科学文化和精神文化,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员,广播电视专业发展需要高校培养出优秀的广播电视人才,而广播电视人才的培养很大部分需要实践课程的培养与锻炼。广播电视实验课不能总停留原有的一些功能上,要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实验室文化和实验室为学生、学校、社会百姓文化的繁荣发展。在一系列国家文化发展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完全可以支持学校、学生支持完善高校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高实验室的使用率。尤其是与广播电视专业相关的,视听出版、视觉艺术、广告创作、影视传媒、演艺娱乐、网络、体育、会展服务等活动。在发展活动的同时,实验室也会随着发展。

(3)数字媒介与“微传播”传播将成为使用实验室的预约渠道

当代传播媒介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以新媒体(电脑、手机电视电影、手机报、网络电视电影、移动电视、楼宇电视、户外LED显示屏等)为首的数字时代潮流频繁更新换代,引领当下潮流。在信息量方面,众所周知,新媒体的海量信息以及其信源广、更新快、大众意见集散地等特点是之前的许多技术所不能企及的。传媒业手段更科技化,运作更市场化,理念不断潮流化的发展趋势使得微博、微信、易信、飞信等微传播以及各种社交圈的建立拓展了对任何事物传播渠道,成为传统电视的外延传播手段。在过去,高校实验室都是有老师学生上课使用才利用了实验室,有的需要提前预约,有的需要电话咨询,实验室本身没有得到开发和作用的推广,而实验室本身的功能还有很多,未来的实验室也会随着数字移动化的发展而具有快速预约、便捷使用、功能宣传与查询、资产透明、易查易借、普及时尚等特点。

(4)交流推介与整合与共赢

目前许多高校实验室都都是“各扫门前雪”,在一般不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交流学习”也只是少数关注实验室发展建设动态发展的专家及学者。在实验室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我们可以想象国内、国际的交流沟通、研究、探讨会增加,各个高校和高校之间的相互学习推荐增加。区域性的广播电视实验室之间的交流、推介、竞争、共赢也会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之一。在当前由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带来的信息爆炸的形势下,源信息为使受众便于接受而呈现出的娱乐化、生动化的态势,信息传播与接受主体已呈现出被动与主动逆转的趋势,由此影响而形成的大学生接受信息习惯,使单一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已难以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因此,及时探索和更新教育教学模式,借助新媒体手段重新占领学生们的“兴趣点”将对大学能否达成教育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校外,学校可以通过与外界媒体进行合作来促进和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与传媒合办节目、合作研究项目把校外传媒日常节目的制作引进到学校中来,利用学校实验室来进行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整个合作项目的制作过程都有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参与,这不仅使得师生都接触到最新的业界理念、节目形态和制作工艺,而且使得学生在校期间就锻炼了就业技能,这对于学生工作后很快的上手工作很有益处。而且这种创作使得学生将平时不同时期内学习的单个知识点与技能点串联起来,达到一种综合性的知识能力融合和素质集成。[2]在此问题上,运用多媒体手段在整合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上具有优势。一方面,从学生易于接受的程度来看,多媒体格式不仅集合了影、声、文等表现形式,同时还能够跨地域、时段的灵活展现多种主题,更易与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类别 ;另一方面,从氛围营造和传承方面来看,多媒体方式能够通过影像、声乐的形式更好的渲染出特定氛围,同时也能够以便捷的方式实现网络共享和传承,弥补了现场活动时效性差、影响范围有限的不足[3]。

(5)“低碳实验”和“低损耗”形式的积极提倡者

低碳和绿色是近年来全世界公认的环保型形式,在许多行业的到推广。目前高校广播电视实验室仅承担广播电视类课程的实验耗材及其他实验损耗数量不小,主要以录像带、刻录盘、清洗带等为主。以此推算理工科类实验室更是损耗数量大。“微传播”及媒介融合背景下,许多新技术已经更新成熟,我们应该让各种类型的实验响应低碳、绿色的口号,使得环保意识不断增强,提倡降减消耗、低碳实验。例如:高校的广播电视实验室里常用的摄像机在当前仍然是使用小磁带式的录像带进行拍摄的,每盒录像带的录制时间多在60分钟,反复使用后常有拍摄不佳的情况,而后作废更新。但在近年,多家知名摄像机器材公司推出了可以直接使用SD卡和CF卡等储存卡进行录制的摄像机,完全不需要录像带的使用进行录制,并可以一次性使用多张储存卡,又可以直接连接电脑导出生成视频,不需要倒带机进行倒带处理,还可以将SD卡和CF卡随意反复使用,大大减少了实验耗材的支出与浪费,方便快捷。可见,实验室也可以进行“低碳实验”和“绿色实验”。

三、 结语

人们常觉得世界变化太快,让人难以想象。只有顽强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新环境中运作自如。美国经济学家普拉哈拉德和哈默指出核心竞争力是“在某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知识和技能,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效仿的、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的能力”。对于高校实验室,核心竞争力就要不断的整合众人之长集于自身之上,良性发展运作才是生存之道。在相互合作中能壮大自身,塑造核心竞争力是成功所要努力的方向。许多行业已经因为新技术的到来而彻底改变,正处于发展中的新媒体对高校实验室也将带来改变。高校实验室的发展本应顺应时代、科学技术、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百姓需求而进行建设,在新形势下符合时代的发展。当然,如何改革,如何适应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的难题,需要进行考证、研究、探索。广播电视实验室作为培养优秀广播电视工作者的重要阵地,在新技术、“微传播”及媒介融合背景下理应走在实验室改革的前列,积极探寻创新发展之道。(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毛道生. 新媒体与教学有效整合的策略[J]. 四川教育, 2013 (2-3): 49-50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方向范文第4篇

学校注重引进专家学者、优秀人才,努力打造一支强大、精良、敬业的教师团队。现拥有专任教师560余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44.3%。学校具有完备的教学资源、周到的生活设施、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便捷的网络服务。目前,学校已与东北师范大学合作,联合培养会计专业硕士(MPAcc)研究生。

秉承“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办学理念,学校积极探索并基本形成了以人文教育为底蕴,以“2+1+1”人才培养模式为核心,以职业能力训练为纽带的整体育人模式。学校还积极实施学生导师制,助力学生专业发展和行为养成;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开设创新创业园区,开展就业培训,不断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和专业对口率。

学校的艺术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从一年一度的“光华大学生艺术节”到激情火爆的“校园好声音”大赛,从美轮美奂的“装饰雕塑作品展”到清新悦耳的“星期音乐会”,从大师荟萃的“高雅艺术进校园”到佳作频出的“微电影”大赛,无不使学子们陶醉于艺术的海洋。

办学以来,学校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励。2004年,创始人康井山先生被评为“全国第二届民办教育十大杰出人物”。2012年,董事长康启鹏先生荣获第33届“长春市劳动模范”称号。2011年,学校在吉林省民办非企业评估中荣获5A级称号。2013年,学校被命名为吉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

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变革和未来需要,学校正在逐步深化产教融合,进一步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并积极引进优质国际教育资源,逐步强化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跨专业复合能力,力争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

截至2015年,我校共有七届艺术类专业毕业生计1865人。 据统计,大多数毕业生能在学校就业办搭建的平台上,签约至国有企、事业单位或知名企业,如吉林省装饰设计院、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荣成市水利局、长春西新经济技术开发区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海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电视台、吉林电视台、黑龙江电视台、吉林省交响乐团、吉林省歌舞团等单位。

校考报名与考试时间及地点 省份 招生专业 拟招人数 报名与考试时间 报名地点 吉林 音乐表演、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 12/10/35/30/13/5 报名时间:2015年1月4-5日考试时间:2015年1月6-7日 长春光华学院招生办公室(北区行政楼104室) 山东 音乐表演、音乐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 2/2/33/100/76/23 考试时间:2015年3月5日 网 报 新疆 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 8/2 待 定 新疆师范大学 辽宁 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 13/10 报名时间:2015年2月27-28日考试时间:2015年3月1日 辽宁大学(蒲河校区) 江西 影视摄影与制作、摄影 25/10 待 定 网 报注:1.我校不设校考的省份,认可该省相关专业省统考或联考合格成绩。2.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办公布的计划数为准。

招生范围

吉林、内蒙古、新疆、山东、辽宁、黑龙江、河北、山西、江西、浙江

报考条件

1. 凡符合我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招生报名有关规定,具有从事艺术类专业的基本素质,要求发音器官无缺陷,无疾病,无色盲色弱,身体健康者均可报考。

2. 考生须携带本人二代身份证复印件一张,小二寸照片两张,当地招生办提供的艺术类加试《准考证》复印件一张。

考试内容

1.音乐表演专业(含声乐演唱、器乐演奏、合唱指挥三个专业方向):

专业课考试内容:演唱或演奏中、外曲目一首。

才艺展示:舞蹈、声乐、器乐、朗读自选一项。

2.音乐学专业(含学前教育、电脑音乐制作、钢琴调律三个专业方向):

专业课考试内容:演唱或演奏中、外曲目一首。

才艺展示:美术、舞蹈、声乐、器乐自选一项。

3.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朗诵自备稿件:诗歌、散文、小说片段、寓言故事等,时长3分钟。

朗读指定稿件:考场抽取指定稿件,时长3分钟。

即兴评述:现场抽取,时长3分钟。

4.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面试:色卡辨识。

现场回答问题:现场回答主考老师提出的关于文艺常识问题及国际国内时事,时长2分钟。

笔试:影评,时间为120分钟。

5.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

面试:色卡辨识。

图片分析:时长3分钟。

影视常识:现场回答主考老师提出的关于文艺常识问题及国际国内时事,时长2分钟。

6.摄影专业:

面试:色卡辨识。

图片分析:时长3分钟。

摄影常识:现场回答主考老师提出的关于摄影技术的常识问题,时长2分钟。

录取原则

艺术类专业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须达到生源所在省投档线,且具有我校相关专业考试合格成绩,我校不设校考的省份,认可各省相关专业省统考或联考合格成绩,在各省招生办按相关规定投档后,择优录取。音乐表演、音乐学专业:按照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在专业课分数相同情况下,优先录取文化课成绩分数高的考生。其它艺术类专业:辽宁省按照文化课成绩×40%+专业课成绩×60%的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其他省份按照文化课成绩×60%+专业课成绩×100%的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学费标准

根据吉林省教育厅、吉林省财政厅、吉林省物价局规定的收费标准,环境设计专业学费15000元/年;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费15000元/年;产品设计专业学费15000元/年;音乐表演专业学费16000元/年;音乐学专业学费16000元/年;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费16000元/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费16000元/年;摄影专业学费16000元/年;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学费16000元/年。

学校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武汉路3555号

邮 编:130033

广播电视工程就业方向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完善公共服务思考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这为今后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确立了方向。近年来,山阳县以和谐社会建设为抓手,突出改善民计民生,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十二五”期间,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的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建立和完善以人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本文以山阳基本公共服务的几个方面为切入点,通过走访、座谈、调研,力求对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做出一些思考。

一、山阳县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促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积极实施《义务教育法》,完成了“两基”攻坚、“普实”和“双高普九”工作。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高考上线人数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全县农村中小学、幼儿园“蛋奶工程”普遍实施。远程教育装备工程成效显著,投入资金2000万元,全县所有农村教育点的光盘播放设备、农村小学的卫星接收系统以及中学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全部投入教学且效果良好,各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全面推进,基本建成了学校局域网,农村中小学覆盖率100%。全县校舍排危任务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省共批复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项目学校56所,总投资3018万元,目前所有工程按年度实施计划已全部完成。

(二)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个人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到2010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887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4%以下。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年劳务输出人数达10、2万人,年创劳务收入6亿多元,建成了县级人力资源市场和22个镇(社区)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实现了就业服务的信息化、网络化。建立了创业调查统计制度,摸清了全县农村劳动力的总量、结构、就业以及创业等情况。就业创业培训机构发展到4个,年培训能力达到5000人。两年来,全县创业人员增加到6100多人,县内转移就业达到1.5万人。

(三)社会保障基本实现全面覆盖。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稳步推进。据调查统计,至2010年底,全县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0.62万人、3.46万人、1.45万人、0.54万人。积极实施工伤保险“平安计划”,促进农民工参保,全县工伤保险累计参保19268人,征缴工伤保障费68.11万元,支付工伤保险16.33万元。生育保险参保15751人次,累计兑付生育保险费113人17.68万元。2008年7月山阳正式启动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逐步实现全民医保目标。

(四)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加强。“两个确保”、“两个保证”和“城乡低保”全面落实,5.88万城乡困难群众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县、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健全,“十一五”期间,应对灾害40余次,下拨救灾款1.78亿元;实施安居工程建设425户1410人。新建了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和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站;实施“明天计划”,136名唇腭裂患者和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得到免费救助。全县已建成敬老院22个,五保供养2613人,其中集中供养1191人。县政府制定了《城乡居民医疗救助实施细则(试行)》,五年间共发放救助资金2057万元,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

(五)城乡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城乡居民健康状况进一步提高,免疫规划实施情况良好,地方病、艾滋病防治水平稳步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基本建立,有效应对和处置了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投入大幅度增加,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十一五”全县基础设施项目、设备装备项目共计20个,投入资金2476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稳步发展,2010年农民参加新合疗38.43万人,参合率96.01%。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基本形成, 22个镇中心医院和324个村居标准化医疗卫生室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医疗卫生面貌发生根本改变。医疗服务管理质量持续改善,医疗安全水平逐步提高。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进一步巩固加强,监管水平明显提高。

(六)文化公共服务不断推进。全县文化广播影视工作以提高文化服务质量,活跃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不断加大文化广播影视基础建设投入,公益文化广播影视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文化广播电视和网络信息建设发展迅速。建成镇综合文化站10个、文化室43个、农家书屋59个,新建文化资源共享基层服务点3个。10%以上的扶贫重点村和35%以上的新农村示范村建有一定规模的体育健身场所,配有简易器材。延伸有线电视网络200多公里,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9000多户,新发展互联网用户1600户,实施50户以上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848个自然村受益。

二、山阳县基本公共服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近年来山阳基本公共服务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调研也发现,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公共服务事业投入资金缺口较大。山阳地方财政收入年仅1.3亿元,全县村办小学以下学校还有一定的校建欠债,实施“两创”需要投入近8000万元,山阳中学南校区扩建、职教中心西校区建设共需投入5200余万元,目前资金缺口较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1600元的41054户,特困户11819户,农村享受低保农户数12716户,仅略高于特困户数,人均纯收入低于1600元的农户绝大多数未能享受低保,按目前消费实际水准,这些农户应纳入低保范围;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除省投以外,地方配套资金因财力所限不能到位,“十一五”时期缺口资金达1500万元,“十二五”规划配套缺口资金4500万元,资金投入严重短缺。

(二)优质教育资源缺乏。校舍分布不均和资源闲置现象共存,全县有10%的村没有学校,个别山区校舍闲置,师资不足,存在上学难问题,而城区学校却普遍有大班额现象,有的班高达80余人。合格师资补充渠道不畅,教师老龄化较严重,学科不配套也成制约农村教育的重要因素。

(三)社会保险面临困难较多,体制机制需要完善。1、山阳是经济欠发达大县,目前已参保的多数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缴费能力连年下降,欠费年年攀升,直接妨碍社会保险工作正常开展,严重影响参保职工的切身利益;县财政比较困难,事业单位失业保险不能按照省市要求纳入财政预算,公务员补充医疗保险业务尚未开展,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农村养老保险发展滞后,社会救助覆盖面较窄。 2、工伤保险、居民医保报销程序复杂,周期过长。城镇居民市外定点医疗机构太少,不能满足就医需求。加之社会保险法尚未实施,社保经办机构人员无执法权,对社保基金查处力度不够,不能经常性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活动。

(四)救灾应急机制不全。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灾害监测体系不健全。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和联动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不完善,物资储备体系不配套,公众防灾救灾意识薄弱,防灾减灾基础设施有待提高。

(五)人员力量薄弱,制约发展因素凸显。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社会保障功能需求水平更高,城市低保、农村低保、大病医疗救助、农村新型合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工作内容日益增多,人口覆盖面广、入户核查量大、社会关注程度高,但承担具体工作的县乡民政、社保、卫生等机构人员依然沿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编制数,与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职责极不相称,现状亟需改观。

(六)文化广播影视体育基础水平偏低。由于建设投入不足,文化广播影视体育设施水平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县至今没有县级文化中心、影剧院、体育场、电子图书阅览室,现有文化、广播设施陈旧老化,县镇村三级文化广播影视服务网络不够健全,文化、文物、图书、电影、体育等事业经费一直不能按有关规定列入财政预算,广播电视与信息网络覆盖率需进一步提高。

三、完善山阳县基本公共服务的几点思考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长效机制。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山阳每年有10万余人外出务工,坚持发挥政府推动与市场引导的双重作用,推进劳务大县向劳务强县转变。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人人技能工程”,开展大规模的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技能培训,有效提升其综合素质,着力提高其依靠科技抓产业、搞劳务、促增收的能力。依托市场需求和农民工实际,推广“订单培训”、“项目培训”,不断提高山阳劳务人员在省内外的市场影响力和占有率,逐步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二是健全服务体系,扩大劳务输出。开展劳务输出示范县创建活动,建立完善以县人才劳动力市场为龙头、以镇为主体、以村组为补充、以驻外工作站为桥梁的四位一体劳务输出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劳务输出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巩固扩大西安、河南、珠三角等现有输出基地,积极开拓华北、新疆等新的劳务基地,进一步拓宽输出渠道,扩大有组织输出,增强劳务人员的稳定性。三是依托当地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加强重点项目建设和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就业。积极开发果、药、畜、菌、菜等特色产业,增强农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培育大产业,发展大企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务工现金收入。大力推进全民创业,鼓励和引导城乡各类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积极实施“精英回流”工程,完善扶持政策,引导更多的在外农民工带资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四是认真落实国家就业政策,突出做好高校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农民工和弱势群体就业援助工作。五是加强县乡村劳动保障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以服务促进就业。

(二)大力实施教育强县战略,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一是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和儿童早期教育,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全县所有镇建立起中心幼儿园,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二是在全面实现高质量、高水平“普九”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不断优化学校布局,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抓紧建设城区第三小学,着力解决农村居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三是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巩固山阳中学省级标准化高中创建成果,创建省级示范化高中。漫川、中村、色河中学创建为市级标准化高中。加快建立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制度,通过结对帮扶加大普通高中在校贫困生资助力度。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扩大办学规模,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优惠政策,力争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都能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对考取普通高等院校的城乡低保家庭和享受困难补助的重度残疾人家庭的子女,在享受生源地国家贷款政策的基础上,全部纳入城市低保予以救助,确保学有所教。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输出培训,每年培养农村实用技术骨干2000人。县职教中心创建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成汽车驾驶等骨干专业。五是积极创建教育强县,同时建成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到“十二五”末,全县高中、初中、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全部达标。

(三)继续完善社会保障,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全面发展。强力推进新农保国家试点县工作,建立多形式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同时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力度,完善社会保障的服务与管理。一是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目标。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为抓手,依法强制各类企业特别是城镇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对员工多、经济效益低的企业实行“低门槛进入,低标准享受”,扩大社会保险资金筹集渠道,尽快实现社会保险全覆盖。加强社会保险接续工作,确保主动续保。二是加强社会保险费征缴清欠工作。在按时提供准确的社会保险费征缴计划的同时,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做到应收尽收。对欠费单位,与有关部门实行综合制约。对有缴费能力的欠费单位,按规定依法处罚、强制征缴。进一步规范企业改制行为,确保把欠缴的社会保险费作为第一顺序一次性予以清偿,切实维护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稽核和基金的全程监管工作。采取日常稽核、重点稽核、举报稽核相结合的方式,严肃查处社会保险费瞒报漏报现象,防止保险费在源头流失。社会保险基金实行专款专用,严格审批支付各项保险待遇,确保基金按时发放。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保制度建设,健全资金筹措投入机制,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部门办事流程,保证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安全。

(四)完善社会救助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救助体系建设。一要完善城乡社会救助机制建设。加快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础,临时救济为补充,各项救助制度相配套,覆盖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救助标准调整机制,适时调整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标准,确保应保尽保、按标施保。全面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设,健全临时救助制度,有效缓解特殊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突发性特殊困难。二要健全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加快完善以救灾制度为基础,社会动员机制为补充,应急措施相配套的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加强救灾指挥体系建设,配备必需的预测、预警、交通、通信等装备。修订完善县、镇、村三级《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扩大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提高物资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涉灾部门会商机制,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提高防灾救灾水平。推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科学安排危险区域生产和生活设施的合理避让,不断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三要大力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加快完善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内容,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养老服务为重点,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面向社会公众的社会福利体系。积极扶持养老服务事业,多种形式动员社会力量筹集资金。推行养老机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管理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兴办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建立健全贫困家庭儿童救助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孤残儿童社会福利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