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农业的科技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作者:何东东
一、我国农业科技管理的现状
现代农业科技管理是运用现代科技管理手段,合理组织、策划各项农业技术活动,在最合理、最有效的经济和时间范围内达到预定的农业技术发展目标,进而实现农业经济功效最大化。我国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是传统的农业技术管理手段已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以及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并不是农业强国。建国初期,为了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实行的是以农促工的策略,大力促进工业化生产,完成大量工业化积累,在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长期以来农业发展不受重视,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业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虽然在改革开放以后,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加大农业科技投入,规范农业科技专利成果交易,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但是因为一系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尚待改进。
二、我国农业科技发展缓慢的原因
1.农业科技管理主体不明确。现代农业就是走出传统农业发展的老路子,依靠科技、人才、资金、管理走新型农业发展的路子。我国长期以来农业科技管理的主体都是各级政府,但是管理主体地位一直没有有效实施。与此同时,部分科技投资主体、收益地位不明确,就很容易导致管理上出现问题,制约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影响农业的长远发展。
2.地方农业科技管理资金缺乏。国家政府在新时期虽然不断重视农业的投入和发展,都会将农业发展的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同时下面各级政府也会加大农业专项资金投入。但是我国依然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预算,地方的主动权不是很大,用于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并不多,因此各级政府对农业科技管理的投入效果就不明显,现代高新农业发展就会因为缺乏资金错过良好的机遇。
3.农业科技宣传不到位,农民采用新科技的热情不高。农民是农业发展的主体要素,科技的具体实施还是要靠农民的支持和推动。我国现阶段农业科技管理依然是政府主导,政府并没有加大农业新科技的宣传,这样就难以形成良性的农业科技交易体制,农业科技难以转化成实际生产力。同时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较低,规模化农业发展程度不够,也使得农业科技难以推广。
4.农业资金匮乏,总体机械化水平较低。资金匮乏严重制约农业科技的研发,也影响了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农业机械自动化程度不高就难以发挥农业新技术规模效应,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三、现代农业科技管理的对策
1.完善农业科技管理体制。加强农业科技发展长期规划的制定,进行科技管理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国家、地方农业科技管理部门的作用,优化资源配置,为农业科技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明确科技管理主体,打破原有的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科技管理的法律制度管理体系,有效保护农业知识产权;其次还要建立有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将技术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效结合起来,加强成果转化,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最后还要加强农业科技投入,将科研投入作为农业发展持久的内在动力
2.进一步贯彻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强农业科技转化。科技转化现实生产力需要经过一段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科技成果转化的条件和机制,所以要建立健全良好的科技转化体系,加强各类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必须建立良好的利益关系,有效发挥科研成果的推动作用。农业科研机构与农民、企业的有效联系,有利于进一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避免中间资源丢失,信息误差。
3.不断促进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以农兴国的根本在于高素质的农业人才。现代社会,人才是竞争、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加强同各级人才机构的联系,加强科技转化力度,实现“政、企、校、研、资”良性互动。政府还需要建立人才储备库,在这种长效机制下建立一支文化、技术、管理兼备的现代化农业队伍,同时还要加强各种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加大对农技推广人员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良好的农业人才发展机制,这样才能有效促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
4.改革农业推广机制,完善农业推广体系。现代农业体制改革的成败关键就在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程度。但是在我国长期以来没有建立切实可行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即使有一些农技站,也早已变成了空壳子或者变成单纯的营利性机构。为了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就必须大力建立基层农业推广站,有效解决三农问题。那么首先就需要不断深化农业改革,建立适应市场发展的农业推广体系,积极应对加入世贸后对我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冲击;其次还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追求最大化的社会效益,尽力挖掘各地农业发展潜力,建立健全良好的农业风险抵御机制,不断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5.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信息平台。现代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农业的发展也必须依托于现代信息平台,这样才能促进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各县市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同时还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还要转变政府的观念,建立和完善合理的科技科技管理机制;最后还需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建立高水准的农业情报信息体系和有效的农业预警机制。
关键词:创新;农业科技;服务
中图分类号:S-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0-0015-1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核心内容,是科技兴农、科技致富的关键环节。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措施,是支农、惠农、强农的实际行动。要用创新观念统率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建立起科学、精干、高效、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成果才能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农民才能得到真正的实惠,农业经济才能快速发展。经过对长春市各县、乡级农业服务机构的调查,浅谈一下应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市的农业服务机构体系。
1 我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现状
1.1 机构设置不合理
受计划经济和条块分割的影响,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在开始设置时就出现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的弊端:技术、经济、林业、水利、畜牧、土肥、植保、农机、文化、种子等各个系统均设有自己的科技服务机构,由市至县及乡,上下对口,遥相呼应,自成体系,人员冗杂,政出多门,费用巨大,效率与效能低下。
1.2 科技人员严重缺乏
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在设置初期,技术力量配置较为合理,齐编满员,科技服务卓有成效。随着时间推移,升迁、调动、自然减员等越来越多,人员不断减少。由于资金、政策、待遇等原因,缺员难以补充,造成知识老化,尤其缺少新兴产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开展服务工作难度很大。
1.3 机构瘫痪,职能缺失
如今,县级农业科技服务机构仍在正常履行职能的只占少数。由于资金紧张,多数机构被裁员减支,甚至合并,基本处于半瘫痪状态。有的被从事业“转制”为企业,完全断奶;有的把主要精力放在创收上,虽在苦苦支撑,却难以履行职能。而乡(镇)级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情况更糟,多数机构人员自谋生路,各自为战,有的机构既无编制又无人员更无经费,早已人去楼空,名存实亡。很多农业科技服务活动,上面有人说,下面无人做,只能通过行政途径实施,其效能与效果可想而知。
1.4 公益力度不够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科技服务工作的力度,开展了“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的服务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但由于多种因素制约,这些活动基本限于交通干线和繁华乡镇,覆盖面积小,时间短,次数少,农民的实际问题难以解决,偏远地区的农民则基本没有受益。而一些企业为开发市场在农村搞的科技服务活动,带有明确的商业目的,运作手段也不规范;不法商贩也打着科技服务旗号推销伪劣产品,坑农害农事件时有发生。
2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措施
2.1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农业科技服务工作
主管领导要深入科技服务机构,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大力支持科技人员开展工作。
2.2 是要从政策上给予保证
要保证科技服务人员结构合理,齐编满员;要保证科技服务经费足额到位,不挤占挪用;要保证科技人员有较好的工作条件,从而调动起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2.3 要对现有的服务体系进行全面整合
即把农业领域重叠交叉的服务机构科学整合在一起,变条块分割为集中统筹,以县和乡(镇)为单位,核定编制,组建起一个人员精干、职责明确、功能齐全、公益性的农业科技服务机构,全面承担起技术、经济、林业、水利、养殖、土肥、植保、农机、农资、文化、科普等各方面的服务工作,盘活闲置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大幅度降低费用,提高科技服务的效率和效能。
2.4 要创新科技服务方法
改变过去那种“等上级派任务”、“等农民提要求”的被动服务方式,深入到地头炕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行面对面交流,心贴心服务。
2.5 创新农业科技服务载体
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农民书屋、科技大院、科技小分队、科普大集及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现场会等形式,以及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工作,建成一个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科技服务体系,切实满足广大农民的科技需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农业科研;文秘工作
科学发展,重在发展,贵在科学。科学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求发展,按客观规律办事。办公室是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桥梁和枢纽,文秘工作在农业科研管理中起着承上启下、联系左右、服务全局的作用。要卓有成效地运用科学发展观引领文秘工作,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创新思维,服务农业科研工作。
1科学发展观对文秘工作的新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搞好农业科研文秘工作意义重大。文秘工作涉及文书处理、信息综合、新闻宣传、交办督查、公务接洽、活动安排、会务准备、档案立卷等多项基本任务。作为农业科研文秘工作者,应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施统筹兼顾,工作中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全力服务“三农”。具体要求如下。
1.1加强能力建设
文秘工作者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全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自我加压,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依法行政能力、服务能力、文字综合能力等等;增强大局意识、团队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弘扬细致周到的作风、严谨周密的作风、吃苦奉献的作风、团结协作的作风;具备好的品格修养、好的专业素养、好的心理素质、好的工作方法。
1.2加强调查研究
开展调查研究、服务领导决策,应当说是文秘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提高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的一个突破口。这就要求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选择一批调研课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在”研究”上下功夫,努力使文秘的服务工作参在前、谋在先,并注重储备全系统各职能业务和运行状况知识的积累,这样才可以明确调查研究的方向,提高调查研究水平[1]。
1.3提高效率
文秘工作要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服务领导、服务科室、服务群众,想大家之所想,急大家之所急,对能立即办理的工作马上办理,无论办文、办事、办会都必须牢固树立时间、责任、节奏和效率意识,以干事创业、消除弊端、促进发展的实际行动确保工作效率,真正落实科学监管,实现工作保障。
2农业科研文秘必备的素质与要求
农业科研文秘工作与其他文秘工作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差异。为适应农业科学研究的工作需要,农业科研秘书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素质:
2.1具有较强的思想政治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
农业科研文秘对关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相关政策要有清醒的认识、深刻的理解及有效的应用。明确农业科研机构的阶段工作部署,有效地观察、分析和解决工作实际问题。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切入点,全心全意为科研人员开展服务。以符合国家的科技政策、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原则,加强思想品德修养,注重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
2.2强化职业道德与岗位意识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有良好的工作作风,有公道正派的思想,有强烈的公仆意识,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勇于探索,开拓创新。能发扬团结协作精神,配合办公室人员及科技人员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做到各自分工又团结协作,努力营造一个目标一致的和谐工作氛围。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发扬雷厉风行的作风,勇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当今世界,知识和信息已成为战略资源,经济的竞争其核心是科技的竞争。严守科技机密、保护科技情报、管好秘密文件是维护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保护科研人员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秘书首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由于科研秘书经常会有机会接触本单位的核心科技和秘密文件,因此要有很强的安全保密意识,防止科技信息、科研成果的泄漏,从而影响本单位的团结和稳定,或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2.3提高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
一个优秀的科研秘书人员须具备业务素质和操作技能,其中操作技能包括2方面[2]:一是熟练从事本岗位工作所必需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这就要求科研秘书在科研管理、公文处理、信息处理、会议组织、科技归档等方面都有较高的精通程度,并力求能达到一流水平。二是具备诸如本人天赋和原有专业基础积累所形成的辅助知识和才能,这些技能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能发挥某种优势,解决问题。
身为农业科技秘书,既要有一般文秘的基本素质,更要有为科研人员服务的特殊素质。农业科学院是以研究员、博士、硕士等为主体的科研机构,科技人员整体水平高、知识面广、思维活跃、创新能力强,要为这一优秀的知识分子群体做好优质服务,首先要拥有与他们交流互通的语言。这就要求科研秘书具有较强的涉及本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业务水平,要了解科技相关政策,认真学习掌握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知识,能准确把握各学科在国内外的水平、地位、发展状况及科研动态,成为一定程度上的行家能手。
3文秘工作者进行农业科研管理的方法
科研管理是指科研管理者对科研人员从项目申报、实施到结题验收以及成果申请的全过程管理。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调控系统。在科学发展观下如何进行科研管理工作,提高科研效率,是摆在农业科研单位管理部门和文秘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3.1更新观念,提高对科研能动管理
农业科研管理主要包括科研课题管理、科研档案管理、试验基地管理、实验室管理、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开发转化等。文秘工作者应跳出过去静态科研管理模式,更新观念,培养现代化管理理念,对科研项目的申请、实施、结题以及成果获奖全过程实行能动管理,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项目的整个过程中,切实做好科研管理工作,使现有的农业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充分运用,较好地协调科技活动中的各种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科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证以较少的科研投入取得较多科技成果和经济效益,推动整个科研工作向前发展。
3.2以人为本,树立服务意识
科研管理工作看起来事情很小,非常琐碎,但是却非常重要,要求文秘人员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热爱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发扬“甘为科研事业发展当人梯”的精神,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3]。简单的事情要认真做,认真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要创造性地做。许多的申报材料要求纸质材料和电子版本同时保存,并确保安全,以防电脑故障导致文件丢失;档案资料要妥善保存,做好分类,方便查找,这看似很简单,但是很关键;经常使用的电子邮箱要及时查收和管理,对一些重要的但不涉密的信件不但要保存到电脑的硬盘里,同时要保存在“已发送”文件夹内,做好备份,方便查找[4]。
3.3提高科研管理素质,加强业务能力学习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科研管理文秘人员要加强科研业务、管理学和政策法规等方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增强对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和敏感性,以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对新知识、新技术、交叉科学、边缘学科,要准确把握,汲取前沿知识,提高为“三农”服务的本领。
4参考文献
[1] 周兴和,于正,李一军.科研管理创新的新视角——科研软环境建设[J].中国科学基金,2002(4):60-61.
[2] 邬贤梦.农业科研管理职能的探讨[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1998(4):11-12.
关键词 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创新;烟叶生产
中图分类号 F3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3-0069-02
现代烟草农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现代工业技术及其装备水平、现代管理技术及其管理水平为基础的高效率与高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生产[1]。其中,科技创新是其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近年来,我国烟叶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正面临着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如何借助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提升烟叶生产的科技含量,加快推动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已成为当前烟叶工作的重要课题。
1 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创新的内涵
现代烟草农业科技创新是烟草行业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新的农业技术为手段,将烟草农业技术发明应用到烟叶生产中,以满足卷烟工业对烟叶质量和数量的需求,并促进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它是一个不断构思、研究、开发、推广、应用新品种、新农艺方法、新农具设备、新资源配置、新技术手段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提高烟叶生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发展现代烟草农业,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不断开发新的核心技术,不断探索新的烟草体制,不断开拓新的烟草市场,才能够真正建立现代烟草农业,才能够实现科技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
2 我国烟草农业科技创新现状
近年来,我国烟草行业实施科教兴烟战略和技术创新工程,改革和完善科技体系,有力地促进了烟草农业科技进步,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和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了整个烟草农业的科技水平。烟草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缓解了当前我国烟叶生产品种单一匮乏的矛盾,优质品种的推广为提高烟叶品质奠定了生产基础;漂浮育苗等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使我国的烟草育苗技术向集约化、工厂化迈进了一大步;“三化技术”的研究推广,实现了我国烟叶生产技术的重大突破,大大提高了烟叶品质;大量农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了烟草农业科技人才的素质。然而,我国烟草农业科技水平整体上与国际先进生产水平还有较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实现烟叶生产超越式发展的迫切要求。主要表现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烤烟的高新技术应用比例不高;科学研究实力不强,科技成果少,优秀拔尖人才比较匮乏;科技投入不足,体制机制存在不少弊端。
3 发展现代烟草农业依靠科技创新的做法
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要用现代的创新理念引导,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突破,用现代的产业体系提升。当前我国烟叶生产水平总体比较落后,种烟成本较高,劳动强度过大,科技含量较低,制约了我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步伐。因此,必须通过科技创新,才能推进烟叶生产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升。
3.1 完善创新机制
要推进烟叶生产科技创新,必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首先,要强化对创新观念的认同感,充分认识到创新对烟草效率乃至整个行业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在每位员工心中树立创新的观念和意识,做到“人人要创新”。其次,要让烟草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上大显身手,在众多科技领域广泛探索,多出成果。最后,要建立完善而科学的科技奖励制度、评审办法。特别要奖励那些在烟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一系列或者特别重大技术发明,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引起该领域技术的跨越发展,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技人员。
3.2 明确创新重点
现代烟草农业建立在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只有依靠现代科技,获得较高的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才能达到烟叶生产的“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标准。
3.2.1 品种选育优质化。应用现代高新技术,充分利用和发掘优异资源,创造新型种质,建立种质资源库。要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等各种育种技术对烟草品种进行改良和选育,注重新品种系统的区域试验和品种比较试验。要选育优质、高产、抗性强的新品种,如:利用生物技术对优质品种进行改良,提高优质品种抗性;利用常规技术培育不同香型风格的优质品种;选育低焦油品种或高蛋白品种等。加大从津巴布韦等优质烤烟生产国的引种试种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育种方面的技术合作。
3.2.2 操作环节机械化。国外在烟叶生产上,注重作业机具的创新、研发和推广。目前,在耕作、管理、烘烤等生产操作环节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通过推行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工效,降低了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特别是在烤房上安装的温湿度自动报警器和恒温自动控制装置等,能准确调整和控制炕房内的温湿度,保证了烘烤质量。目前,我国烟区大多为山区、缓岗丘陵区,要推动传统烟叶生产向现代烟草农业转变,机械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因此,应重点开发多种适合山区操作的小型农机具,如起垄施肥机、移栽机、绑烟上竿缝纫机、简易的托盘剪叶器、剪叶机、加湿器、播种机等。
3.2.3 生产成本节约化。巴西等国家非常重视烟叶生产的节能创新研究。巴西用种植生长较快的桉树作为烟叶烘烤的燃料,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3]。当前烘烤能源价格日益上涨,我国应根据烟区的实际情况,研制高效节能技术,充分利用不同能源为热源。充分利用资源,可研制太阳能烤房,种植生长较快的树木,试用生物废料咖啡壳的取代煤做为烟叶烘烤燃料等,以降低烟叶生产成本。在田间作业方面,研制田间的起垄、施肥、地膜覆盖、喷洒农药等一机多用机械。
3.2.4 烟草利用综合化。烟草的综合利用是烟草行业21世纪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烟草农业与卷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国外的研究发现,烟草中提取出的烟碱可以制成人类用药品和农药,提取出的胡萝卜素和柠檬酸可以制成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并作为工业原料等,特别是烟碱在治疗和辅助治疗许多人类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另外,烟草可提取食用蛋白质,法国、美国等国的科学家已从大田生长的烟草中提取出了大量的可以制成食品的蛋白质。从烟草中提取高纯度烟草蛋白质、烟草糖,也可能成为解决人类21 世纪粮食问题的一种途径[4]。因此,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使烟草不仅作为卷烟工业原料,而且要成为化工、食品以及医药的重要原料,整个烟草的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3.2.5 烟叶产业配套化。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各烟区在稳步发展烟叶产业为主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发展烟叶生产附属配套产业,利用烟草产业的资源优势,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烟为主、多种经营、共同发展”的烟叶生产经济产业链,促进行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可探索利用种烟间歇时间发展生态养殖,实行“种草歇地养牛、牛粪秸秆制沼气、沼液还田肥土”,初步形成“烟―草―畜”循环农业模式,以增强烟叶生产的循环功能,提升烟叶生产附加值,拓宽当地烟农的增收渠道。可尝试利用闲置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发展烤烟育苗大棚种植反季节无公害蔬菜,实现“以棚养棚”,烤房闲置时间种植双孢蘑菇等,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3.2.6 生产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烟叶生产水平。首先,研制开发烟叶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采集系统将某一区域的土壤类型、肥力等土壤信息,降雨、日照等气象信息,以及烟叶生产动态等信息收集起来,利用烟叶信息分析系统将其进行综合分析处理,从而对不同地块实施不同的生产作业。其次,建立烟叶生产农情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应用遥感技术、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技术及全球定位系统对烟区生态环境、基本烟田土壤资源、烟草长势、墒情、水旱灾害、病虫草害等方面进行监测和预报[5-7]。
4 参考文献
[1] 李发新.从现代农业看烟叶生产的可持续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7, 23(11):431-434.
[2] 陈建国.关于山区发展农业机械化问题的探讨[J].工作研究,2008(10):58-59.
[3] 许美玲,周义和,王元英,等.巴西烟叶生产、收购、加工和出口[J].种子,2001(6):48-50.
[4] 苏贤坤,张晓海,廖德智.烟草综合利用现状及其前景[J].贵州农业科学,2006,34(5):120-122.
[5] 李良勇,邹喜明,黄松青,等.农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烟叶生产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J].农业信息化,2007(5):33-36.
一、耕作技术
(一)农业生产工具
从出土地的金代农业生产工具来看,金代的耕作技术的进步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和耕作方式的创新。在金代广泛使用铁农具,出土地的铁工具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性能良好。从出土地的铁农具中可以发现犁铧的数量非常多,而且形制先进,结构合理,而且还有其他附件根据不同耕种需要与铁铧配套使用。金代铁铧还有大、中、小之分,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土壤要求,确保了农作物产量的增加,也有利于精耕细作的实现。在出土铁铧中还有具有牵引转动灵活的犁,这种铁犁是通过牛来进行牵引的,这说明当时牛耕在金代农业生产中已经广泛使用。
金代出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中还有各种类型的锄,不仅有安装有弯形铁锄钩的铁锄,还有安装木柄的铁锄,出土的农具中还有无柄的手锄。而且各种类型的锄都比前代具有较大的时步。这些锄都是中耕工具,进行除草和松土使用,以便于更好的提高农作物产量,这就充分说明了当时金代中耕技术已达到了较先进的水平。在出土地的金代农具中还有施肥的工具,金代百姓都饲养马、牛、猪等家畜,利用这些家畜的粪便来为农田提供有机肥料,从而达到改善土壤肥力及提高产量的目的。出土出各种不同规格和形制的镰刀、手镰,这是农业收获工具,可以根据庄稼的高矮来对其进行收割。
从金代出土土的农业生产工具不难看出,从整地、耕作和收割各种工具都较为齐全,而且从工具上可以将金代农耕技术的进步进一步展示出来,这可以看出当时这个女真民族政权下的农业已经开始实现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技术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二)先进的耕作方法
金人在长期的耕作过程中总结出了先进的耕作方法。在金代时就提出“凡地,除种麦外,并宜秋耕。至来春地气透时,待日高,复摆四五遍。不能尽秋耕者,除种粟地外,其余黍豆等地春耕亦可。大抵秋耕宜早,春耕宜迟,秋耕宜早者,乘天气未寒将阳和之气掩在地中。过秋,天气寒冷,有霜时,必待日高,方可耕地。春耕宜迟者,亦待春气和暖,日高时依前耕摆”。而且金人还在农耕实践中认识到“细摆”的重要性,为了秧苗能够根土相关,更好的生长发展,则需要做好摆功。“犁一摆六,摆功不到,土赢不实,下种后虽见苗立根在廉土,根土不相着,不耐旱,有悬死、虫咬、等诸病。摆功到,土细又实,立根在细实土中,又碾过,根土相著,自耐旱,不生诸病”。
二、水利兴修和农田灌溉
当时金代所管辖的地区经常干旱,这就使金代在农业发展过程别重视水利的兴修,修渠和凿井用来灌溉农田。
(一)金代在修渠是有疏通前代堵塞的水渠,也有自己开凿新的水渠来灌溉农田。在熙宗天眷元年(1138年),“陕右大饥,流亡四集,(庞)迪开渠溉田,流民利其食,居民藉其力,各得其所,郡人立碑纪其政绩”。皇统年间,权陕西诸路转运使傅慎微,“复修三白、龙首等渠以溉田,募民屯种,贷牛及种子以济之,民赖其利”。鄙坞县(今陕西眉县东北)常年大旱,孔公到任后,“开渠通流,水顺流而下通渠广陌,汲引灌溉,涂墅洗坞复曩时之难。仅有数千园田,畦计不营几万,水利兴,官民两利州”。这些水渠的修复和开凿,使大面积农田得到灌溉,极大地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
(二)金章宗泰和年间在没有河流的地方开始掘井灌田,而且在泰和八年七月份,诏诸路按察司规划水田。章宗下令各地农官开河掘井用来灌溉农田,这为当时农业生产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不仅对农作物的栽培和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农作物的产量也能够提高。山西的平阳地区在田间地头打井取水灌田,如《金史》所载:“平阳掘井种田,俱可灌溉”,此地成为了金代境内农业发达的地区。
(三)金代开渠、凿井也为水田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水稻栽培技术要求很高,但它是高产作物,收获多于陆田数倩,故女真统治者非常重视,正隆2年诏谕河南,“仍令各修水田,通渠灌溉”。章宗明昌6年(1194年),朝廷定制:“县官任内有能兴水利田及百顷以上者,升本等首注除。谋克所管屯田,能创增三十顷以上,赏银绢二十两匹,其租税止从陆田”。金廷还采取措施,放水给百姓灌田,承安2年(1197年),“敕放白莲潭东闸水与百姓溉田,3年,又命勿毁高梁河闸,从民灌溉”。直到哀宗元光元年(1222年),朝廷还在下令兴修水田。
由于水利的兴修和统治者的重视,金代水田的开发面积很大,曹州、单州基本都是水田,大定6年8月,黄河决口,曹、单两州遭水患,这两州都是以水田为生,在水患中导致农田所剩无几。宣宗兴定年间,宣慰使李复亨上奏:“南阳禾麦虽伤,土性宜稻,今因久雨,乃更滋茂。田凡五百余顷,亩可收五石,都得二十五万余石”。贞韦占4年(1215年)8月,程渊言:“砀山诸县陂湖,水至则畦为稻田,水退种麦,所收倍于陆地。宜募人佃之,官取三之一,岁可得十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