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社保基金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体系 节能 卫生防疫
一、工程概况
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功能区的总体规划提出了城区东扩的目标。而东部城区的开发建设将会对主干道大丰路沿街地块的开发与整治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本项目正处于大丰路西侧,拥有极好的地理优势。为了改善新城区主轴线的沿街景观,最大限度提升该地段的价值,并使人们对新城区有较高的认同,该项目的定位设为建高品质、高档次住宅小区,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
二、总体布局
项目规划占地6.02公顷,地上建筑面积16.94万平米。地形成一个倒梯形。北部与易居小区连成一片住宅区。东部沿大丰路采用24层住宅与3层商业楼结合设计,形成层次丰富有序的空间,使楼盘的沿街形象在令人震撼之余又多了几分亲切怡人。在靠中的位置设一个主入口,为出入本居住区的主要通道,并与小区内道路连成道路网络系统。小区入口处设计简欧式大门,与两侧商业建筑有机结合。
在总体的规划中,采用点式住宅的布局,不仅能为每个户型争取最好的日照景观朝向,同时避免了一面墙式影响城市景观的排布方式,显得挺拔而通透。局部楼座间距拉大,形成集中式的广场和绿地空间。为居民营造优美的都市园林之余,也提供了健全完整的配套设施,方便居民就近活动。
公共服务中心,位于小区较为中间的位置,是步行系统与绿地景观的交汇处,也是小区绿化景观轴线和功能轴线的交点。
三、道路交通规划
小区内道路与东侧大丰路贯通,保持大区域交通的完整性,与城市道路网实现顺畅的连接。小区车行道按照“小区主要道路―小区次要道路―宅前路”三级设置。主干道和各分支路交叉纵横,将社区分为网状结构,将景观、停车位、娱乐休闲空间有机布置在网络中,在丰富公共空间之余,又营造了安静、安全和宜人的居住环境。
小区内的机动车停车位按照居民户数的1:1配建,停车场设计为地面停车与地下停车相结合,设置集中的地下停车库,地面上则按照总停车数的10%分散布置小汽车停车位。
四、绿地景观系统
小区绿地系统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法,形成了“多心、多点”的构架。“多心”指在小区中心布置小区的中心绿地,作为小区绿地系统的核心,结合广场、文体活动设施形成小区的综合休闲中心。“多点”指在各个组团分别设置绿地,作为组团的绿心。
景观设计以自然为主题,主要采用乔木、灌木、绿草结合硬石铺装等形式进行设计,在园林中适当增加露天散步场地、健身娱乐及休闲广场。
五、住宅体系
小区内部住宅均是24-30层、建筑高度不高于100米的双电梯高层点式住宅。为保证居住建筑通风日照的要求,本规划采用南北朝向布置,楼座尽量错开布置,避免直接遮挡。建筑间距一方面保证不小于遮挡间距,又满足了日照分析的要求。遵循天津市规划部门“外低内高”的设计原则,小区楼座由外至内分布为24层、26层、30层。这种布局方式缓解了高层建筑给人带来的压抑感。
建筑立面以暖黄及亮灰等浅色基调为主,点缀深褐色等天津市传统的城市色彩,使建筑有较强的标志性,体现楼盘的时代感。立面造型以简洁明快的线条为主,强调飘窗、阳台、遮阳板等功能构建的细部处理及装饰效果。
六、地下空间设计
该项目地下建筑面积为4.7万平米,主要用于解决人防、设备用房及停车的问题。地下室设置了4个双向通行的汽车坡道,均匀分布在小区的南北方向。其中有2个汽车坡道邻近小区入口两侧,便于车辆进入小区后直接到达地下停车场,避免大量车辆流入小区内部。
在地下室南侧,设置了1万平米的人员掩蔽和存放物资的人防空间。该区域平时作为汽车库和自行车库使用,战时用于人防工程。地下室西侧中间部位,集中设置了中水泵房、自来水泵房、消防泵房及消防水池,有利于供水回水系统均匀覆盖整个小区。地下室其它区域除楼座外均为停车位。停车位均匀环绕在每个楼座的周围,使居民在最短时间内即可到达最近的车位。
七、节能措施
设计过程中,各专业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节能措施。
建筑专业:
采用外墙外保温体系,在外墙、屋面、采暖与非采暖空间交界处、接触室外空气的楼板处、外露梁、柱结构性热桥部位等处均涂抹或铺设了足够厚度的保温材料,保证建筑节能率达到65;外檐门窗采用断桥铝合金6+12+6中空玻璃,外门、外窗框与墙体之间的缝隙采用发泡聚氨酯高效保温材料填实,洞口周边缝隙的内外两侧采用硅酮系列建筑胶密封。
2.暖通专业:
主要的换热设备采用高效率设备;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同,采用不同的空调方式,减少能量损失;采暖水管道及风道绝热材料采用橡塑材料,厚度满足节能标准要求;合理采用变频变流量技术,以降低输送系统能源消耗。
给排水专业:
合理选用水泵,使水泵运行过程中尽量处于高效运行区;小区自建中水回用处理站,回用率为43.26%,减少污水排放率;卫生间冲厕、绿化、道路浇洒均使用市政中水以节约自来水资源;给水管材选用内壁光滑、摩擦阻力小,传送能力高的材料,以减少管道的沿程损失,降低供水能耗;卫生洁具及给水配件采用节水型产品;给水装置采用密封性能良好的设备。
电气专业:
采用低能耗低噪音的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减少线损;根据各区域功能,设置计量装置,监测各区域用电负荷;照明方案充分利用自然光;公共场所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按功能区控制;各房间采用节电开关控制;选择变频空调器、变频水泵等设备,电梯选用能耗低、占地小的无机房电梯及变频电梯;选用具有节电效果的新型系列低压电器。
八、卫生防疫与环保设计
1、卫生防疫
小区内设有大面积绿化,有利于防尘降噪。每户均保证二个以上朝南居住空间。住宅均保证明厨、明卫、明卧、明厅、日照满足窗地比。高层电梯远离卧室、起居室,降低了噪声干扰。小区污水处理设在地下室内,污水处理总透气管在附近高空排放。在小区入口附近设立垃圾收集站,垃圾清运车无需进入小区既可对袋装垃圾进行清运,便捷卫生,对居民区无干扰。
2、环保设计
为了减少噪音的干扰,加强主干道路绿化;公用设施布置在噪音非敏感区,与住宅保持一定的缓冲距离;对重要设备选低噪音和隔振措施,所有机房作建筑隔声处理。
为保证环境空气质量良好,能源主要采用电和煤气。并合理布置集中绿化和一般绿地,营造怡然自得的都市住区氛围,形成都市中的“绿洲”。
参考文献:
大多国外社保基金都划拨出一部分投入资本市场进行运作,一方面分散风险、提高收益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社保基金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缺乏对社保基金管理的正确认识及专业管理人才。有些基金管理者认为基金管理只是对账务、凭证等进行简单的会计处理,只要对其各环节进行财务监管就可以,但实际上社保基金管理远远不止这些。另外基金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较低,专业基础薄弱,知识僵化,无法适应基金运营管理的需要,还有的道德观念和职业操守不强,挪用、占用社保基金的现象屡禁不止。
2、基金管理核算过于简单。社保基金的相关核算数据拥有较高的专业性,包含着很多潜在的相互交织影响的信息。尽管我们实行收支双条线的管理举措,对收入进行集中管理,但这样的管理办法并没有收回基层单位基金管理职能,势必造成基金核算的更复杂化和细致化,也容易导致各个部门对基金运营无法详细透彻了解,造成逃费骗费、重复参保报销等等财务漏洞,致使社保基金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社保基金监管不力。社保基金的资金运转及其各项活动的进行都需要有力的监管,才能保障资金安全规范运转。我国现行社保基金监管主要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及其下属社保经办机构对社保资金进行行政管理和运营监督,而行政上属于上下级关系的两个部门,下级监管上级,必然出现监管形同虚设的现象。而财政和审计部门也很难甩开手脚独立对社保基金进行监管,如有些地方设置的所谓社保基金监督委员会,在实际运行中枉担虚名,无法起到真正的监管作用。另外分散型的社保基金管理,无法对资金进行统一规划预算,使用起来随意性很大,风险系数较高。
二、完善我国社保基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吸取国外成功经验,我国社保基金管理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在社保基金的征收环节上,应对基金征收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审查,重点审核参保单位的欠费情况、欠费原因及缴费基数是否真实合法,是否存在少缴漏缴现象。在资金的使用环节,核查各级财政部门是否按照国家社会保障部门提报的计划及时足额划拨资金。同时社保基金在管理上要详细审查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等环节。
2、加强专业知识及政策法规培训,提高基金管理人员业务素质。社保基金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养命钱”和“救命钱”。社保资金运营使用得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社保基金管理人员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更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专业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熟悉掌握国家社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谙熟财务管理和计算机操作。
3、建设基金监督信息系统平台。虽然随着我国社保制度及各项法规政策体系的完善,社保基金监管力度已有所加大,但在基金的收支和管理中等仍存在着许多隐患,如管理环节过多、监管机制不健全、监察部门监管困难、管理信息不明朗、手段落后等。因此,加强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基金安全完整,是基金监管部门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我们必须建立社保基金监督部门的监督信息系统平台、审计部门的基金监督信息系统平台、财政部门的监督信息系统平台、纪委监督部门的监督信息系统平台和社保经办机构内部的预警信息系统平台。
三、结语
关键词 社保基金 划转国有资本 养老金缺口
一、引言
根据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6》显示,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正处于低速发展阶段,情况并不乐观。自1997年养老金制度改革之后,我国正式对城镇职工采取“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但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巨大的资金缺口使得现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面临较大的支付压力。据统计,截至2015年末,我国65岁以上老人达14386万人,占总人口数的10.5%。2015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支出为27929.4万元,相比2010年支出的10755.3万元,增长率达160%。同时,2015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同比2010年仅增加132%。由此可见,近几年我国养老金的收入和支出不成比例,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亟待解决。为促进养老保险基金制度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现已出台一系列文件,确定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的思路。
2016年5月1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条例》正式实施,明确规定社保基金来源包括“国有资本划转”。截至2015年末,国有股划拨至全国社保基金的资金和股份累计2563.17亿元,这个数字相比2011年的2119亿元相差不大,约合中央和地方持有的全部国企股份净资产的1%左右。为填补养老金缺口,划转国有资本已经成为学界、政界公认的解决办法,学者对划转国有资本对投资行为影响以及对划转模式、划转比例、划转规模等如何确定展开大量研究,对完善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提出建设性意见,对解决我国养老金缺口,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面临的困境,养老金缺口及国有资本的测算,划转规模、比例、方式的确定,以及划转后社保基金的监督和管理,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划转之前,养老金缺口难测算
在制定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具体方案时,其主要目的是缓解养老金的资金支付压力,解决养老金巨大的资金缺口。据《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统计资料显示,中国养老金缺口达86.2万亿,但是世界银行对中国统账结合模式的资金缺口的估计更大。由于我国现阶段的养老保险金还未实现全国统筹,最多实现了省级统筹,因此对养老金的缺口测算需要细化到各个省市,实施成本较高,并且各层级之间信息不对称,数据的真实性很难得到保证。再者,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应是一个长期均衡的过程,需要测算数据达10年甚至更久,对于国有资本的数据也要进行详尽的测算。这需要同时考虑国有资产现阶段的存量、资产的流动性以及固有资本等影响因素。因此,在对缺口的测算预测以及国有资本的资料搜集方面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划转模式难确定
划转模式主要是指划转规模、划转比例以及划转方式三个方面。划转规模方面,我国各个国有企业的发展程度、资金规模不一致,因此经营收益也存在较大差别,如果将所有的国有企业的资本都划转至社保基金,必定对发展较慢的国有企业经营造成影响。因此,如何制定一个合理的方案确定划转规模,都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问题。中央和地方的划转规模应制定一个详尽的方案进行划分。目前,山东省试将国有资本股权划转省级社保基金理事会。划转方式和划转比例对社保基金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现阶段,划转方式主要存在的争议是到底是股权划转还是资金的变现,以国有资本的所有权还是分红权划转,这些都需要仔细衡量。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养老金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继二胎政策后人口增长率的估算存在较大的困难。同时,经济发展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股票市场不稳定,划转方式、划转比例难以精确测算,这也是至今具体方案尚未出台的一大原因。
(三)划转之后,社保基金难监管
划转之后的社保基金的监管也是一大难题,主要表现在投资和监管方面。现阶段,我国尚未建立起一个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确保国有资本依法合理划转。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本质上是一个民生工程。因此,更应当建立起完整的法律支持的体系框架,以此促进该改革取得有效成果,促进公民合法享受权益。历来我国的国有资产经营体制存在较大的弊端,与此同时,国有企业承载的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其进行改革的成本非常高。一旦企业发生较大的亏损和资不抵债的情况,最终都是由政府支付巨额的改革成本,影响划转进程,最终也影响社保基金。同时,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促进了社保基金的市场化,其面临的市场风险更大,社保基金的安全性难保证。国有资本的划转大致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因此,在划转过程中,由于监督不到位,容易造成有资本的流失,最终对社保基金造成不利影响。
(四)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后如何实现公平
公平指的是划转后社保基金是否能让所有公民均等受益。国有资本应是全民共享,是公民的权益,每一位公民均等化拥有,国有资本划转至社保基金后,理应实现人人均等。社保基金的主要目的是弥补调剂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养老金支出,但是这些支出又是历史遗留下来的“空账”问题造成的,主要是解决缴费职工养老金收支缺口问题。所以,从社保基金的主要目的来看,并不是所有公民都受益。其次,在领取养老金待遇标准方面,不同地区、不同地域,不同编制以及有编制和没有编制的人员是否领取同样的由国有资本划转而来的养老金?因此,笔者认为公平问题很难得到公正的安排。所以,国家在出台相关政策方案时应该考虑到划转之后的公平实现。
三、对策及建议
(一)依法规范国有资本划转,确立合理划转方式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相关法律体系保障国有资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划转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涉及的利益主体众多,因此在划转前各种划转规模、比例、范围等的设置需要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规范,从而使得国资划转过程有法可依。在这个划转过程中,涉及的主体包括各类国有企业,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财政部、审计部等相关部门。因此,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是促进国有资本合理划转、社保基金合理使用的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在制定划转方案时,也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资本存量,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社保基金的需求分析,以及划转后社保基金的使用情况等。划转过程需要法律的规范,从而促进国有资本有序划转,促进社保基金的良性发展。
(二)坚持划转国有资本与社保基金缺口平衡原则
在制定具体划转方案的时候,首先需要测定全国各地区的养老基金的缺口和预测,以及进行中央和地方总国有资本数据的测量。由于现阶段我国的社保基金只到省级统筹,因此各省市需要结合当地的养老金使用情况和人口增长率等因素对养老金的缺口进行测算,同时进行预测,最后再上升到统筹层次,方可制定出合理的划转方案,包括划转比例、划转方式等。国有资本划转社保基金,保证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的养老金的支出,这是一个长期的规划,不是短暂的充实。因此,考虑国有企业的承受能力,以及社保基金的供求关系,坚持划转国有资本与社保基金缺口平衡原则是促进养老金实现长期均衡的重要前提。
(三)加强国企管理,建立健全社保基金监管机制
国有股本划转充实社保基金后,国有企业运营及社保基金的监管问题尤为重要。建立一个监督机构监管社保基金的投资运营等管理活动,能较好地限制在社保基金使用过程中的资金挪用、占用或者非法使用的现象。社保基金的使用关系到每一个公民的权益。因此,在国有资本划转后,更需要对社保基金的使用加强监督管理。在划转过程中可能出现国有资本的隐形流失,而在划转后社保基金收支的预算管理相比原来更复杂,更需要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系统,加强国有企业以及社保基金的管理,对这部分划转的国有资本的管理,监督社保基金基于保值增值的投资运营等。
(作者单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参考文献
[1] 邓大松,吴汉华,刘昌平.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治理结构与管理模式[J].经济评论,2005(5).
[2] 金刚.国有资产提高中国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07.
[3] 金刚.国有资产充实养老保险基金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09(6).
[4] 黄浩.划拨国有股充实社保基金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09(6).
[5] 邓大松,张三保.对重构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基金制度的思考[J].长江论坛,2006(4).
[6] 项怀诚.关于全社会保障基金的几个问题[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
(1).
[7] 郭晓亭,汤柳.划拨上市公司国有股权充实社保基金问题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5).
[关键词] 社保基金 投资效益 投资渠道 投资监管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为中央政府集中的国家战略储备基金,由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国有股减持所获资金和股票、划入的股权资产和经国务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构成。我国已经提前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民生、关系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社保基金也因为是“打理”保障未来居民生活基本开支所需要的“养命钱”而备受关注。截至2006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总额2827.69多亿,并且正以每年10%―15%的速度贬值。根据《2001-2005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显示,五年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按成本计量方法核算的收益率分别为2.25%、2.75%、2.71%、3.32%、3.12%,略微高过近5年的通货膨胀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10%左右的收益率。因此,如何提高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的回报率,确保基金保值增值,以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危机的提前到来,以及自然通货膨胀率的影响,是我们当前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现状
1.投资渠道狭窄,投资结构不合理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基本方针是“安全至上,控制风险,拓宽渠道,提高收益”。因此,我国长期以来把保持基金的安全性作为首选目标,并对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渠道和投资工具进行了严格限制。根据2001年公布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社保基金投资的范围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金融债等有价证券。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企业债、金融债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10%,证券投资基金、股票投资的比例不得高于40%,且不允许投入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这种投资安排一方面保障了基金运行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国基金投资渠道过于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资产过于集中,长此以往,不仅基金增值目标无从谈起,养老基金的偿付能力无法保障,安全性目标也会受到严重影响。
2.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主体与投资主体权责不清
按照《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为国务院直属正部级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保基金,而社保基金投资主体应为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人,即取得社保基金投资管理业务资格、根据合同受托运作和管理社保基金的专业性投资管理机构。我国目前有10家社保基金境内投资管理人(基金管理公司和投资银行)和10家社保基金境外投资管理机构。他们应该是社保基金的投资主体。但事实情况是,根据《2006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年度报告》显示,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全国社保基金资产总额2827.69亿元,其中: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资产1771.05亿元,占比62.63%;而委托投资资产仅1056.64亿元,占比37.37%。根据国际上养老基金的运作经验,有效的基金运作应引入竞争,由多家非政府部门依法经营,而国家管制型的基金运作,因为权责不明晰,难以有效防范基金运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欺骗、侵吞、挪用及滥用现象。同时,也直接导致了基金运作的低收益率。我国养老基金管理主体与投资主体的权责不清以及管理主体越俎代庖的现状是导致基金投资效益低下的重要制度因素,不利于我国基金投资长效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3.行政管理体制的分散化削弱了社保基金的统一管理
当前我国社保基金实行的是区域性分级管理,养老保险基金基本上处于三级地方(省、市、县)政府的分散管理之中;由于三方责、权、利职责不清,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担和制约机制,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比较混乱,老百姓的养命钱被挪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有些地方政府违反专款专用的原则,随意挪用、挤用养老保险基金,又无法按时偿还,从而形成了大量的呆坏账,极大的损害了广大群众缴纳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增加了养老保险的“隐性债务”,提高了支付风险;另一方面,当前养老保险基金的地方亏空大多由中央政府“买单”,这种责权脱节的管理体制一方面加大了中央财政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使地方政府“有恃无恐”,容易滋生等不正之风。
二、调整和优化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路径
1.拓宽投资渠道,优化投资结构
(1)国债和银行存款。这是我国当前最重要的养老保险基金的常规性投资渠道,尤其是国债,它一般可以认为是零风险的,安全性好,利息所得免税,在收益性上优于银行存款。但是我国现在的国债品种比较单一、期限结构不尽合理、并对利率风险很敏感,收益率也较低。因此,我国应充分发挥国债和银行存款在满足养老保险基金安全性上的特殊作用,将二者投资比例总和控制在5%以内。
(2)股票市场。2001年7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参与了中石化A股的申购和配售,业界专家称此举表明我国社保基金已“悄然入市”。2001年底,《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规定社会保障基金可以投资于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及企业债券和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所占投资比例可达 50%,这一规定为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和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法律依据。目前,社保基金在国内资本市场的投资额度不断扩大,投资范围几乎覆盖了中国资本市场所有符合养老金机构投资特点的投资品种,包括企业债、金融债、股票组合、回购组合、稳健组合、指数基金和参股非上市企业等。2006年,全国社保基金实现投资收益195亿元,其中50%来自于股票市场,对股票的投资比例已经达到全国社保资金总量的34%(不包括股权投资),全国社保基金已成为资本市场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鉴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只有10年左右的时间,市场运行不规范,监督管理不到位,市场风险大大高于西方成熟股市的风险。且资本市场发育不完全,可供养老保险基金选择的投资渠道和投资组合种类少。因此,我们可参照国际惯例,采取由少到多、逐步推进的战略,允许养老金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有条件、有步骤、有限度的进入证券市场,主要购买风险小、收益稳定的证券投资基金或新股。待条件更加成熟以后,再允许养老保险基金参与股票投资、信托投资、实业投资、不动产投资以及股指期货和股指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
(3)加大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力度。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的时期,尤其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急需大量资金,这为社保基金开辟了新的广阔的投资渠道,可以为社保基金提供固定的资金存变量和长期稳定的收益。但是,我们这里说的将社会保障基金转入国家长期基础建设并不等于购买国债,因为购买国债的结果是基金投资的项目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而经验表明,大部分由政府主管的基础设施建设效率较低,容易造成浪费,这对于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社会保障基金来说是致命的。因此,合理的做法是10家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将基金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的整个过程。笔者认为,社保基金投资要重点关注电力、通讯、交通、能源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这些项目投资收益不仅一般要高于其他行业,而且具有稳定性,投资风险较低,能够同时满足基金对安全性和收益性的要求,应该成为今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的重要发展方向。
(4)海外投资。由于受信用风险、外汇管制、产业分布及养老金投资法规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国家养老金都是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涉足国际投资的。1970年的时候,只有英国和荷兰的养老金把少量的资产投资于境外。随着全球资本市场的发展,出于分散风险和获得更高利润的需要,各国纷纷加大了养老金投资于海外市场的比例,主要是投资于海外股票和债券。1998年,英国养老基金资产中18%为国外资产,法国为5%,德国为7%。在发展中国家中,2003年智利养老基金国际投资的资产比重已上升至18%,而秘鲁已经将养老基金海外投资比例的上限从10%提高到20%。这些数据表明,海外投资已经成为国际上养老金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的重要途径。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在保障基金投资安全的前提下,从2006年年底开始,社保基金开始委托10家机构在海外进行投资,目前投资规模达16亿美元。投资产品主要分5个类别,包括全球股票(除美国以外)、美国股票、香港股票、全球债券和现金管理,投资收益率为12%。 使我国社保基金海外投资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笔者认为,社保基金海外投资的开展,不仅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进一步加快海外投资的步伐、扩大投资比例,更应加大对海外投资的监管力度、优化投资结构,保证基金投资的安全性。
2.明确投资主体,提高投资效益
社会保障基金属于社会性公共基金,目标是由社会自治性机构组织管理,避免各级政府及任何机构对社会保障基金的影响和干预。而我国当前的投资机构主要是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因此应根据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原则,采取委托经营方式 (基金管理中心不直接进行投资),通过竞争,明确高资信、高效益并经过基金理事会资格认定的基金管理公司或银行的投资主体地位,使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逐步退出投资领域,回归其管理主体的位置。同时,基于社保基金的特殊性,有必要考虑成立专门的养老保险投资银行。为避免重复投资,国家应对养老保险投资银行的投资工具、投资收益和投资渠道有一个不同于现有基金管理公司和一般性商业银行的规定,并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予以优惠,以促使其努力开发新型投资工具,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投资管理人才,从而在根本上提高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整体投资效益。
3.加强制度设计,提高统筹层次,降低运行成本
截至2006年,全国已有12个省份实现和基本实现社保基金省级统筹。针对我国当前社保基金区域分割和行政干预严重的现状,我们应加强制度设计的力度,协调关系,尽快建立社保基金垂直管理体系,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由当前的县市统筹向省级统筹发展,并最终实现全国统筹,以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障碍。同时,应建立中央与地方的风险分担和权利制约机制,实现集中管理,避免“隐性债务”的进一步增加,减少中央财政的压力,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此外,在统筹层次上移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市县两级政府的积极性,建立有效的中央、省、市、县四级责任分担机制,做到责任明确,各尽其职。
4.强化对社保基金投资的监管
一方面要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暂行管理办法》基础上尽快出台《社会保障法》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法》及其相关法律解释和实施细则,对基金投资主体、投资结构、投资方向、收益程度、风险管理等做出规定,使基金投资及其监管和保护有法可依。另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社保基金投资监督机制。在中央和省一级政府设立独立于社保基金理事会的社保基金投资监督委员会,由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审计、纪检等有关部门参加,以提高社保基金投资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胡 莹: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机制探讨[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1)
[2]刘 磊:社会保障基金有效投资的分析[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
[3]姜仁峰:投资多元化-社会保障基金保值增值的必然选择[J].广东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我国已初步建立起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我国正处于社会保障加速改革、逐步实现全面定型的关键时期。但部分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社保基金的缺口不断增大,社保基金保值增值困难,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如何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的管理,通过有效地投资运营,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成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迫切需要。
1.基本概念
1.1 定义
1.1.1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是指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机构用社会保障基金购买法律许可的金融资产或实际资产,以在一定时期内获取适当预期收益的基金运营行为。一般情况下,国家往往会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在投资方向、投资结构、投资区域、投资数额等方面做出特殊限制性规定。但在另一方面,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免征所得税。[1]
1.1.2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
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是通过对各项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使用以及投资运营进行全面规划、系统管理和监督,以实现社会保障政策目标的管理系统总称。[2]
1.2 来源
全国社保基金的来源包括: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经国务院批准的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投资收益、股权资产。其中,中央财政拨入资金和国有股减持划入资金是全国社保基金两个主要的资金来源。
1.3 分类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分为养老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等;其中,养老保险基金数额最大,在整个社会保险制度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三大类:社会保险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其中社会保险基金包括现收现付形成的社会统筹账户基金和完全积累形成的个人账户基金两部分;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主要由中央财政预算拨款、国有股减持、投资收益及股权资产所形成;企业年金则是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基础之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基金。[3]
1.4 主要投资工具
当前社保基金投资工具,大致可以分为现金、银行存款、证券和实物领域四大类,主要是:银行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大额定期存款、保值储蓄存款)、国债、企业债券、股票、基金、不动产以及国际资本市场(外国政府、国际金融组织债券、外国公司债券等)。此外,还有一定比例的抵押贷款、基础建设投资、银行票据、股权投资等其他金融工具(见表1)。[4]
1.5 投资管理运作
2.发展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近些年国外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研究逐渐从宏观转向微观,从制度、体制的研究到具体的基金风险控制,社保基金和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等。针对现收现付制度的改革,大部分学者主张,部分或者全部引入个人账户基金制度可以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养老金待遇,减轻工薪税负。[5]
当前国外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研究已经很丰富。戴维斯(1995),对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研究;帕拉西斯(2002),对国际社会保险基金投资营运的新发展及其特点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的研究;罗伯特·霍尔茨曼(2006)对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困境和发展思路提出了新颖的分析视角;McKinnon(1973)指出发展中国家如果要促进经济发展,必须通过高实际利率排除金融体系的阻碍;Cull的实证分析得到,除金融体系比较完善并且国家监管到位外,长期国债对金融发展有不良影响;Becsi、Wang和Wynne(1998)认为,现的学术理论只强调金融市场及其他方面对于经济发展的显著影响,它忽略的重要的基础性及根本性的问题:经济发展决定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发展程度相同的国家,它们的金融市场结构和产品市场结构也有很大差异。他们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通过研究发现,金融和产品竞争力的协同作用是决定金融活动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动态相互影响关系的关键。
2.2 国外发展现状
社会保障基金作为一种长期性后备基金,需要不断积累和增长。世界各国在社保基金建设上已有较为成熟的典范,下面概括叙述。
2.2.1 美国
美国政府通过先后建立老年、遗属保险信托基金(OASI)、伤残保险信托基金(DI)、医疗保险信托基金(HI)和补充医疗保险信托基金(SMI),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管理,以保证到期支付各项社会保险津贴和管理费。同时,成立了社会保障信托基金委员会,主要负责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状况的评估投资方向的宏观决策和管理等工作,并对各项信托基金进行监督管理。
美国通过税务局依法征收社会保障税管理社会保障基金,在社会保障基金出现结余时,委员会可将这部分基金用于投资运营,除少部分是向社会公众发行的财政债券外,绝大多数也是特别财政债券。[6]
美国政府的这种将社会保障基金单一的投资于政府债券的做法,利弊兼而有之。优点是盈余额日益增大,流动性好,投资相对可靠。但利率较低导致盈余能力弱不足以抵制通胀风险,同时间接鼓励了政府财政赤字,也存在明显弊端。
2.2.2 智利
智利是第一个实行私营的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对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竞争型经营的管理模式的国家,引入竞争机制,各个基金管理公司在养老保险市场上充分竞争,实现市场化运作。同时,智利的AFP将管理的庞大的基金作为资本进行投资,以期获得较好的回报,使基金保值增值。政府通过监管间接化,不直接干预,通过实施严格的监管体系监控。[7]智利通过该方法,积累了巨额资本,为资本市场提供了充足的资本来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内的资本需求,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降低。
但是,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营盈利率仍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和风险性。现行制度虽然减轻了雇主的负担,但转移到雇员身上,效率与公平的问题在此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
2.2.3 德国
德国主要实习现收现付的社保基金管理模式,基本特征是社会保障成本的贷记转移是以收定支,其实质是工作的一代人赡养退休的一代人,特点是由在职职工承担已退休职工的社会保障成本,支付给退休者的社会保障基金直接来自该时点的在职劳动者承担的费用。在现收现付制的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中,政府实际上承担了巨大的社会保障债务。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现收现付制管理模式下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支出不断加大,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提出很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保障基金支出的增长,政府在各种压力下被迫提高收费标准,反过来又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8]
2.2.4 其他国家[9]
马来西亚主要形式是公积金,即保险基金至少70%投资政府债券中;商业借贷、抵押、股票的投资并不多;国家规定公积金不纳入国家财政预算,并且作为信托基金投资不纳税。政府还鼓励其他的一些保险基金投入运营,但只限于国内投资。
印度尼西亚政府对公积金中的长期基金的投资管理规定由财政部长的命令决定。它规定了人寿保险基金的投资类型:定期存款、房地产、抵押、政策性贷款、股票。并给与一定程度上的税收优惠。
英国五成以上的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本国的股票市场,约二成的社会保障基金用于海外股票市场的投资,从而使绝大部分的基金用于股票市场的投资。
2.3 国内发展现状
2.3.1 总额变化情况
我国的社保基金包括基本保险金,全国社保基金和补充保险基金。基本保险金是最主要的社保基金,基金来源为雇主和雇员的缴费以及国家补贴。养老保险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截止至2008年末,我国基本保险金已突破1.5万亿元。2000年8月,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成立,负责全国社保基金的管理运营工作。2006年以前基金增长率一直比较稳定,2007年借助股市的刺激大涨。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增长率回落。由于调整策略及时,2009年上半年基本摆脱颓势,基金资产总额己超过6600亿元,境内国有股实施转持后将超过7400亿元。2010年突破1万亿元。企业年金在我国发展时间不长,还不太成熟,截至2008年末,也已累计结存190亿元。我国各类社保基金到2009年总和约为23687亿元。[10]
2.3.2 相关政策法规
2000年之前,我国对社保基金投资的规定非常严格,1991年至1999年的文件都规定社保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是购买国债。2001年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社保基金中的一部分—全国社保基金可以涉足资本市场,并且对各种投资工具的比例做了严格限制,是研究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组合的重要参照。随后《社会保险基金行政监督办法》明确了社保基金投资的原则: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和社会性。指出任何投资行为都要考虑到的基本原则,投资应兼顾一定的社会效益,使其投资的项目与政府的政策目标相一致,投资效益应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但这一点全国社保基金做的还不是很明显。之后还颁布了系列条例和办法,如《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社保基金投资运营办法》等,指导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的有效安全运营。
2.3.3 投资运营情况
在全国社保基金建立的前几年,主要以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为主。2001-2004都占到基金总额的90%左右,平局收益率仅2.71%,除去通货膨胀率实际收益率仅1.5%。2006年股票投资翻倍后,收益率一跃至9.34%。2007年更是借助股市大涨升至38.9%。但2008年全国社保基金首次亏损,收益率为-6.79%。全国社保基金实业投资开始于2005年,2006年比例涨至13.69%,但2007年由于股市的火爆,社保基金集中资金投资股市,实业投资比例又下降回2005年水平。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2009年上半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收益率为9.99%,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63%。目前,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品种已扩大到股票、固定收益产品、实业投资和现金等价物4大类13个品种,市场范围从国内拓展到境外。从股票投资的行业选择来看,主要是选择关系国计民生的支柱性行业,如交通基础设施(高速公路)、钢铁、电力、交通运输仓储业(物流业)等。
2.3.4 模式变更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之初,仿造前苏联模式建立起国家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为了适应当时计划经济的需要,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部由国家统一包办,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主要来源于国家和企业,个人不需缴费,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计划经济时代的由国家统一包办的、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模式逐渐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于是,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现收现付与完全积累相结合的部分积累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职工建立个人账户、采用完全积累的筹资方式,以应对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带来的巨大压力。随后,我国又不断发展企业年金作为养老保障制度的第二支柱,并建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战略储备基金。[11]
3.研究意义
在全球经济情况疲软的背景下,研究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全国社保基金积累已初具规模,但投资效果不明显,面临着巨大的贬值压力。此外,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面临着支付压力的挑战。自2008年以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使全国社保基金赖以增值的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发生巨大变化。面对新的投资形势,研究如何更好的投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弥补资金缺口及推动消费增长,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思锋,温海红.社会保障概论[M].科学出版社,第88页.
[2]戴溥之,葛树卿.社会保障基金进入市场:兼具收益性的投资模式[J].社会科学论坛,2002(3):83-84.
[3]吴琼.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4]葛元.金融危机中社保基金产业投资方向选择的投入产出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5]张红地.国外主要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和营运模式[J].中国金融,2008(17):39-41.
[6]王琦.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7]蔡兴扬,养老基金投资运营是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要课题[J].金融研究,1997(12).
[8]王玉峰.金融危机背景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策略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
[9]齐海鹏,金双华,刘明慧.社会保障[M].东北财经出版社,第113页.
[10]数据来源:根据2002-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8年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得出.
[11]吴琼.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管理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
作者简介:
陈祥瑜(1991—),女,现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
杨彦婷(1991—),女,现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会计学专业。